2018-2019学年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试卷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缦立远视(长久)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③吾与点也(和)‎ B. ①迨(等到)诸父异爨 ②何伸雅怀(抒发) ③垣墙周庭(周围)‎ C. ①廊腰缦回(萦绕) ②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③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D. ①蜀山兀(光秃秃) ②珊珊可爱(美好) ③或凭几学书(读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项,与,是赞同的意思。不是和的意思。B项,周,动词,是环绕的意思。不是周围的意思。D项,书,是写字的意思,不是读书的意思。故选C项。‎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 ①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久不见若影 D.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②自可断来信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A项,使,前一个是连词,假如、如果;后一个是介词,让。B项,为,都是判断词,是动词,是。C项,若,前一个是动词,好像;后一个是代词,你的。D项,信,前一个是副词,确实;后一个是名词,媒人。故选B项。‎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函梁君臣之首②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③乳二世④栗深林兮惊层巅⑤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⑥云青青兮欲雨⑦足以荣汝身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 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B. 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 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 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函,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②,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③,乳,名词作动词,喂养;④,惊,使动用法,使……受惊;⑤,面,名词作状语,当面;⑥,雨,名词作动词,下雨;⑦,荣,使动用法,使……荣耀;⑧,鉴,意动用法,以……为鉴。故选A项。‎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④不吾知也 ⑤室西连于中闺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洎牧以谗诛 ⑧何伤乎?‎ A. ①⑦/②③/④⑧/⑤⑥ B. 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C. ①⑤/②④/③⑦/⑥⑧ D. ①⑦/②④/③⑥/⑤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①,状语后置句,方其以组系燕父子;②,判断句,“者”和“也”表判断;③,判断句,“为”是判断词;④,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⑤,状语后置句,室西于中闺连;⑥,被动句,“为”表被动;⑦,被动句,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⑧,宾语前置句,伤何乎。故选B项。‎ ‎【点睛】词类活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六.‎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成以其小,劣之。‎ ‎5.下列各句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B. 古体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C. 《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是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 D.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指的是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项,“‘少牢’是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陈述有误。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故选C项。‎ ‎6.古代诗歌阅读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 ‎【答案】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①“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②“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③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④“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⑤“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野哭千家闻战伐”,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抒发了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7.名篇名句默写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在一个春夜里,诗人与几位堂弟欣赏醉柳清烟中的桃花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于是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霓为衣兮风为马 (2). 虎鼓瑟兮鸾回车 (3). (2)会桃花之芳园, (4). 序天伦之乐事 (5). (3)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7). (4)江畔何人初见月? (8). 江月何年初照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霓、瑟、鸾、频、烦、济、畔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何年初照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B.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C.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 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9.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8. B 9. ①“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②“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③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小说以“碗”为中心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⑤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8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有误。老人是因为孤独寂寞,让小路住进来,有人陪伴,有温暖。故选B项。‎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形象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白小说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抓住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明确问题的指向,结合小说的三要素及主旨分析。从情节上分析,碗”,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开头对“碗”的描写,突显其美,也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文中写很多精致的“碗”,是为了突显老人有生活品味,符合她美术学院教授的身份特点。小说中围绕“碗”,写了老人精致做饭,在生活上照顾小路,小路在得知老人的处境和心境后,主动关心照顾老人,表现了人性美,人情美。从表现情感的角度分析,“碗”,代表的是亲情的关爱,老人看着“碗”就想到了一家人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温暖的画面。老人用精美的“碗”盛满米饭和小路一起吃,表达她内心渴望亲情和温暖、关爱。‎ ‎【点睛】小说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有景物形象,有事物形象。形象有主次之分。分析小说中形象的作用时,可以从该形象本身的特点角度先分析概括,作者塑造该形象有没有表现其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特点,如有对该形象的描写,则要进行相应概括。然后从该形象与环境的作用角度分析,能不能渲染某种气氛;从该形象与小说中人物关系角度分析,该形象是不是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从该形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角度分析,该形象是不是照应上文或下文,是不是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该形象与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该形象是不是有助于主旨的表达。最后,如果是次要形象,还可以从该形象与表现主要形象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分析。如果是事物形象还要考虑该形象有无象征意义、比喻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失乐园 师陀 ‎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 ‎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我已经不是孩子。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忧愁。我们的“天才”呢?哪里去了! ‎ ‎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子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 ‎10.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写乡下人的生活状况,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环境,与下文孩子们在“乐园”的热闹形成对比,反衬了“乐园”的美好。‎ B. 第④段写“我”失去乐园的原因,表达了人生的哀伤:失去亲人的哀痛,美好童年逐渐远去的悲伤,还有必须按照成人平常地生活的无奈。‎ C. 文章线索清晰,扣住“乐园”展开,由农村禾场上的乐园写到“我”失去乐园,怀想乐园,再写到失去乐园后孩子们的惨状和作者的忧伤。‎ D. 文章语言质朴,却善用细节表现思想,如文中写“老鳖晒盖” 游戏,就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及玩乐的天性,也映衬了乡村的热闹。‎ ‎11. 文章第②段 “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D 11. ①村庄贫穷落后,娱乐生活较少;②秋后的禾场适合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乐;③禾场上的游戏给天真、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带来了快乐。‎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也映衬了乡村的热闹”分析有错,文章第一段写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第③段写到“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故选D项。‎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理解文本,理解句子的含义,归纳要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归纳要点时要通读文本,抓住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归纳概括。本题要求概括作者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的原因。特别要注意的是,该句的原因可能辐射前文或后文,答案不止在本段。第一节中“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和第二节中“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可知,庄贫穷落后,娱乐生活较少;秋后的禾场适合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乐。第二节中,“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禾场上的游戏给天真、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带来了快乐。‎ ‎【点睛】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 ‎)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 理解句子的含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 ‎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如记叙文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 ‎,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 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 擢,有选拔、提升官职的意思。古时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晋”“进”“转”“陟”等。‎ D. 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七月初一那天。‎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 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 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 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答案】12. B 13. C 14. A ‎ ‎15. (1)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 ‎(2)叛军听说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安庆之围回南昌自救。我军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粗通大意,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瑾”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廷杖”前面省略的主语也是刘瑾,前面要断开;“谪”前面省略的主语是王守仁,前面要断开;“龙场万山”“苗僚”“守仁”“夷人”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这几个词分别要断开。“相率”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夷人,前面工要断开;“以栖守仁”是前面句子的目的性状语,前面要断开。故选B项。‎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项,“古时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转’‘陟’等”陈述有误。“转”是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故选C项。‎ ‎【14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分析有误。朝廷并没有派遣边疆守兵、京城驻军和王守仁等人所率领的军队进攻叛军驻地南昌,这是王守仁派间谍故意散布的迷惑叛军的虚假消息。故选A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性,天性;卒,去世;寝苫蔬食,睡草席吃粗食。第二句中,破,攻破;必,一定;逆击,迎击;蔑,无、没有。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累积功劳任官学士。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刚正不阿地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在朝廷上对王守仁杖责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生草木,苗僚错杂居住。王守仁根据习俗教化引导他们,夷人欣喜,纷纷伐木造屋,来让王守仁居住。刘瑾被诛杀,王守仁被酌情调任庐陵知县。多次升迁后任考功郎中,后被提拔任南京太仆少卿,就地升迁为鸿胪卿。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谋反,知县顾佖把这件事禀告王守仁。王守仁急忙赶往吉安,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贼军如果出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不能保全。我想用计谋阻挠他们,稍稍延误他们十天就会没有忧患了。”于是多派遣间谍,用檄书传令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守兵,都督刘晖、桂永率领京城驻军,各四万人,从水路陆路同时进发。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部下合计十六万人,直接进攻南昌,所到之处有关部门缺乏供给的,按照军法定罪。又制作蜡书送交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日发兵东下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朱宸濠果然起疑心。他和李士实、刘养正商议,两人都劝他赶快到南京登帝位,朱宸濠更加怀疑二人。十多天后侦察得知中外军队没有到南昌,才明白王守仁在欺骗他。七月初一那天,朱宸濠留下宜春王据守南昌,然后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偷袭攻下九江、南康,叛军出长江,迫近安庆。有人请求解救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叛军占领,我军越过南昌与叛军在长江上对峙,九江、南康二郡的叛军断绝我军的后方,这样我军就腹背受敌。不如直接进攻南昌。叛军的精锐部队全部外出,南昌守备空虚。我军刚集中,气势锐利,进攻一定会取胜。叛军听说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安庆之围回南昌自救。我军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大家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撤还军队。乙卯那天两军在黄家渡相遇,两军拼死战斗,叛军大败,撤退保守住樵舍,连接舟船组成方阵,朱宸濠拿出全部钱财犒劳将士。第二天,朱宸濠正在早晨朝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冠军用小船装载柴薪,乘着风势放火,焚毁了朱宸濠的副船。朱宸濠的船搁浅,朱宸濠仓促换船逃跑,官军追赶并捉住他。一共三十五天叛军就被平定。‎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6.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7. 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6. D 17.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结合注释②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的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这艘船经历了……任务”,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把“经历”改为“执行”或者“完成”。A项,“经历……航次”搭配不当;C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D项,“执行……航次”搭配不当。故选B项。‎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依据语境“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后面的括号里,承接前面的主语应该“人”,因此排除AB两项。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表达时,先引入对象“大洋一号”,后强调进入“大洋一号”后人的感受是“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这样表达效果更好。因此确定C项,排除D项。故选C项。‎ ‎【2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一应俱全,意为一切齐全,指应有尽有。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语境说的是“大洋一号”里的各种实验室十分齐备。故选用“应有尽有”。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环境视野空旷,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也作“一览无遗”。一目了然,意思是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语境说的是,有了深海可视采样系统,海底世界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故选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指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易如反掌”强调“容易”,“轻而易举”强调“轻松”;语境说的是,有了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后,可以很轻松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因此选用“轻而易举”。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语境说的是“大洋一号”不断。因此选用“再接再厉”。故选D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21.下面是某校国学社社长李明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的一则申请书的初稿片段,其中有多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四处并作修改。‎ 我是贵校国学社的一把手李明,打算于本周五19:00组织一次国学讲座,现在向总务处提出借用礼堂和相关设备的申请,恳请贵处予以落实。你们的鼎力相助,将会让本次活动更加顺利,对此本人不甚感激。‎ ‎【答案】①“贵校”改为“本校”;②“一把手”改为“负责人”或“社长”;③“打算”改为“拟定”或“计划”;④“落实”改为“帮助”;⑤“不甚”改为“不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材料说的是某校国学社社长向学校借用场地的申请书。“我是贵校国学社的一把手李明”中,“贵校”是对对方学校的尊称,李明是本校学生,应改为“本校”;“一把手”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负责人”或“社长”。“打算于本周五19:00‎ 组织一次国学讲座”中,“打算”是口语,此处是申请书,应改为书面语“拟定”或“计划”。“恳请贵处予以落实”中,“落实”是上级对下级的要求,可改为“帮助”。“对此本人不甚感激”中,“不甚”表示程度不是很高,不合语境,语境应该表达很感激的意思,可改为“不胜”。‎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22.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3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的鲁迅创作了旨在表达他对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的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 ‎【答案】①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②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③他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 ‎【解析】‎ ‎【详解】该句考查学生句式变化能力。长句变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独立出来,让它们各成一个分句,相应的主干也独立成一个分句.可先总述后分说,也可先分说后总述。该长句中,可将“作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的鲁迅”改成一个句子: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将“知识分子“及前面的定语改成一个句子: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将句子的主干,鲁迅创作了……等作品,改成句子,主语“鲁迅”改成代词“他”:他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 ‎【点睛】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 长句变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独立出来,让它们各成一个分句,相应的主干也独立成一个分句.可先总述后分说,也可先分说后总述.其方法如下:‎ ‎(一)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而过长的句子,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形成叠用的句式,将并列短语扩展成几个并列的分句.这种方法称并列分离法。‎ ‎(二)先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抽出附加成分,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 此法可简称为抽取排列法。‎ ‎(三)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成分,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将一个替代长定语的代词加在中心词前,再将长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作复指成分.)这种方法简称提宾替代法。(多用于下定义的长句变成短句)‎ ‎2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读了以上小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要写成诗歌和剧本。‎ ‎【答案】我有灵性纵自如 佛学虽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化,其变可谓多矣,但讲究“万物有灵”这一基本观念始终不变。花草虫鱼皆可成佛照佛学的观点来看,蝴蝶虽至柔至弱,却因其有灵,故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纸片因为其灵性杳然无存故而飘摇空中。‎ 犹记得《红楼梦》中探春所作的一则关于风筝的灯谜,其中两句是: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当纸风筝失去了丝线的帮助难免“浑无力”,立刻远飘离。这不正象征着弱女子探春对自己命运无法掌控的悲哀——远嫁和番,无涯一方。‎ 我还记得《红楼梦》中“宝钗扑蝶”的故事。宝钗在大观园里看到一双玉色蝴蝶迎风翩跹,惹得她一路直追到滴翠亭,可任凭宝钗手中的扇子怎么摆扑,这一双玉色蝴蝶总是自由地忽起忽落,穿花度柳,倒叫宝钗空忙了一场。‎ 曹雪芹的用意是很明显的:主观上没有自主把握的本领,客观上就难蹈纸片式的命运。‎ 纵观历史,大凡有所成就者都是能够做自己命运主人的人。诗仙李白曾经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致勃勃地想要实现河清海晏的政治理想,孰料自己只是个御用文人,如同傀儡为人操控。性格刚毅的他大吼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携壶而去,浪迹山水。否则历史上只会多一个无趣的诗客,而少了一个伟大的谪仙。‎ 代换 古人云: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何也?离乱之际,芸芸众生,命如纸片,生灵涂炭,朝不保夕,有几人能做到像唐代的隐士张志和,不管世道如何变化,都能以自己的灵性处身立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蓑衣,一钓钩,“斜风细雨不须归”。(老师哪种好?)‎ 宋代大儒朱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万事万物皆通一理”。将此番道理推演下去,我们就不难发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之所以有太多民营企业在风雨飘摇中没有了定力,大批倒闭,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自主研发这个最根本的灵性。外向型出口成了基本模式,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自然要生存维艰了。‎ ‎“我有我本色,何必看他人颜色”?每当听到这句气宇轩昂的歌词,我都不禁莞尔,这种“我的命运我自主”的豪迈岂不是现代所最为缺乏的?建议大家闲暇时不妨一读英国作家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万物因其有灵所以才给这大千世界带来缤纷之美而不是机械的千篇一律,被动的任人戏弄。‎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材料提供的材料是一则小诗,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材料中的三个意象为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立意时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①“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形态多样,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②“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③“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等,特别是拥有一双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 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④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素材:‎ ‎(一)名人名言 每个人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斯梯尔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谚语大全,绝不让命运所压倒。——贝多芬 命运——这是暴君作恶的权力,也是傻瓜失败的借口。——安·比尔斯 命运不能妨碍我们的欢乐,让他来胁迫我们吧!我们还是要欢笑度日,只有傻瓜才不是这样。——高尔基 命运不是一只雄鹰,它像耗子那样爬行。——伊丽莎白·鲍恩 命运的变化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无损智者大雅。——富兰克林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 一个人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比他的命运是怎样更加重要。——洪保德 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雨果 对于命运的变化无常,我们慨叹得太多了。发不了财的,升不了官的,都要埋怨命运不好。然而,仔细想想吧!过失还是在于你自己。——克雷洛夫 ‎(二)典型事例 ‎1、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世界著名音乐大师。他一生热爱音乐,一生都从事着音乐创作。可是正当他的事业进入高潮时,灾难降临在他的身上了——他失聪了!这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要知道,听力对于一位音乐家是多么的重要啊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这种处境之下,肯定会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勇气。可贝多芬是一个伟人,他没有放弃,他用他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战胜了命运恶魔。他终于成功了,从他创作了《第九交响曲》,他就已经成功了。正因为这成功,使得贝多芬的人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 ‎2、海伦.凯勒 她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面对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她竟然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学校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