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学案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学案5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 学案 考点四 赏析艺术技巧 ‎——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赏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技巧、描写艺术、情节设置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一、叙述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迟到的荣誉 王老北 老刘失踪了。‎ 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 老刘快到工厂时,忽然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就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的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 ‎“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 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 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 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了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甩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但是,老刘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有一天,清理现场的工人发现了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大家问:“这是谁的?”‎ 老刘的徒弟眼尖,说:“是我师傅的。”调查组立刻找来老刘的爱人辨认。当老刘的爱人捧着手表放声大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迷惑了。‎ 老刘不是在家休息吗?手表怎么会在这里?‎ 调查组的人立刻赶到医院,向幸存的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庆幸的是,唯一知情的那个操作工还侥幸地活着,只是人被震傻了。调查组的人连比带划喊着问,操作工只是毫无表情地瞪着眼睛,嘴里流着哈喇子,什么反应也没有。‎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其词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爱人除了得到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刘……刘……”。‎ 操作工的家属急忙把事情报告给厂领导,领导们立即坐着轿车来到了医院。操作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爆炸的经过,说出了老刘关键时刻推开自己、保护大家的经过,并再三说:“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在场领导的脸色一时严肃了起来。‎ 厂领导立刻派人寻找老刘的爱人和儿子,后来在外省的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老刘的儿子。一问,他妈妈因为积郁成疾,含愤去世。厂领导积极发掘老刘的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烈士。(有删改)‎ ‎1.小说是怎样叙述老刘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采用倒叙手法叙述老刘的故事。小说起笔写老刘失踪了,再写事故发生的过程,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通过侧面描写叙述老刘的故事。如通过老刘爱人和操作工的叙述以及人们的议论来叙述老刘的故事。③用第三人称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错综复杂的故事叙述得有条有理。④以找到爆炸事故的原因为线索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可以使故事情节紧凑,主线分明。(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叙述(记叙、叙事)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表现在叙事的人称、方式和线索三个方面。‎ 叙述艺术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人 称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 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方 式 顺 叙 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 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 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 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线 索 单 线 ‎(1)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2)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丰富人物形象。‎ ‎(4)明线使故事更集中、人物更突出,暗线能在更深更广的层面揭示、深化主题。‎ 双线(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 二、描写艺术 小说中的描写从描写对象看分为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是赏析的重点。‎ ‎(一)景物描写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注]。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有删节)‎ 注 洗碑:刻碑。‎ ‎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解析 解答本题时须仔细审题,题干中包括两部分:一是特点,二是作用。“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没有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作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 ‎1.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欣赏:‎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2.审题时特别注意题干中“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不同,后者要答的是描写技巧,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参见本专题考点二Ⅱ。‎ ‎(二)人物描写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注],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节选自阿城《抻面》)‎ 注 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3.节选文字是如何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直接描写:①使用了一系列准确、生动的词语,如动词“揪”“和”“搓”“掐”“悠”“合”“抻”“甩”;数词的变化,如“八”变“十六”,再变“三十二”,再变“六十四”,再变“一百二十八”;拟声词“啪”。②使用了生动、恰当的比喻,如将抻好的面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写出了铁良抻面动作的娴熟、细致,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间接描写:主要从“客人”角度烘托。①“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③“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提摩西教友[注]的法衣随着他在走廊上大步地踱来踱去而窸窣作响,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唇抽动,手指神经质地揪着法衣的扣子。他内心的纷杂在他毫无目的甚而有些狂乱的步子里清晰可见,旁人一眼就看得出他在生气。时不时地嘟哝一两声,同时飞快地扫一眼开在又黑又脏的走廊正中的那扇笨重的木门。他的脑子乱成了一团,了无头绪。他绝对理解不了那个男孩的行为。每当卡西蒂的名字在他的脑子里闪过时,他浑身的血都会跟着冲上头顶。就是这男孩的沉默惹他恼火。他犯的错误本身虽然隐隐露出一点不服从命令的端倪,但算不上蔑视权威,可恨的是他的沉默,那种平淡的冷漠触怒了他。‎ 他接着在走廊里胡乱地踱起来,在门口站住。他大声地敲着门,没有人回答。提摩西教友低声骂了一声,该死的!他相信男孩一定睡着了。他掏出钥匙打开门走进去,男孩端坐在床上,抬头看着他,但提摩西教友的目光使他很快又垂下眼帘。‎ 卡西蒂是个十五岁的男孩。他想他没有做什么坏事,只是和伯恩一起到田间去,被渠边篱下奇妙的生物迷住了,没有听见做弥撒的钟声。现在,为了他“不肯做解释”,他已经在这满是灰尘的房间里待了两天。待提摩西走出去。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扎了气孔的纸板盒。打开盒盖,一只绿色的毛毛虫慢慢地爬到他的手指上。他低下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它的绿色是多么可爱呀!再过一天,它就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了。多么美妙!太阳出来了,阳光从窗口涌进来,洒满整个房间,长长的小绿虫沐浴在阳光里。‎ 转眼之间,提摩西走了进来。他的大脚很敏捷地踩住小虫,把它踩得粉碎。‎ 卡西蒂抬头看着提摩西,哭了。(节选自詹姆斯·汉利《蝴蝶》,有删改)‎ 注 教友: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也泛指教徒。‎ ‎4.第一段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手法:①动作描写,写提摩西大步地踱来踱去,揪着法衣的扣子;②神态描写,写提摩西脸涨得通红,嘴唇抽动;③心理描写,写提摩西不理解卡西蒂沉默的原因;④侧面描写,通过旁人的观察来表现提摩西生气的状态等。‎ 具体作用:①刻画人物形象,渲染紧张气氛;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提摩西生气原因的猜测;③推动故事情节,引出下文相关情节的描写,具体表述提摩西生气的原因和卡西蒂的表现等。‎ 心理描写: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创作经验。它是指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又指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理描写常见的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另外有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是人们自觉认识到并有一定目的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它是潜藏着、未被唤起或不自觉的意识,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一般状态下,人的潜意识是被压抑的。尽管潜意识常常不为人们所觉察,却更真实地反映人的心理。当我们在做梦或精神虚弱时,意识的控制减弱,潜意识开始抬头,往往会暴露心底更真实的欲望。‎ 人物描写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直接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 ‎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烘托 ‎ 借助环境烘托 注 “描写”还有“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之别,小说与散文中都有,但高考不大涉及此类知识点。‎ ‎(三)场景描写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灯塔看守人(节选)‎ ‎[波兰]显克维支 长列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一直扑奔到岛脚下,于是喷溅着泡沫的浪脊,在灯光中闪耀着红光,也看得清了。潮水愈涨愈高,淹没了沙礁。大洋的神秘语声,清晰地传来,愈加响朗,有时像大炮轰发,有时像森林呼啸,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有时又完全寂静。既而老人的耳朵里,听到了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终于海风大起,吹散了浓雾,却带来了许多破碎的黑云,把月亮都遮没了。西风越吹越紧,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水花直舐着基墙。这是有一场风暴在远处开始发作了。昏黑而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烁。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不定。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己的卧室里。‎ 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黑暗及浪涛相斗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是风暴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调划一的时钟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人颓然入梦。‎ 注 《灯塔看守人》讲述的是一个波兰籍老兵史卡汶思基的故事。他年轻时当雇佣兵,得到过几个国家的勋章。退役后,在世界各地流浪——在澳洲淘过金,在非洲挖过钻石,在美国经营过农场,在巴西与土著做过生意,还做过水手,当过渔师,开过雪茄烟厂。他刚毅正直、肯于吃苦,但命运仿佛时时都在和他作对,他从来没有成功过,没有赚到安度晚年的资本。他实在是太累了,需要找一个停泊的港湾。灯塔看守人这一差使,在别人看来,“差不多就等于一个囚犯”的工作,却强烈地吸引了他。‎ ‎5.请概要赏析文中的画线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段精彩的场面描写,作者按时间顺序,从形态、动作、声音的角度,大胆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暗夜里海上风暴的形成过程。‎ ‎6.在这篇小说(节选部分)中,“场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黑暗的海面、翻滚的巨浪、怪异的声音,营造出恐惧、紧张的氛围。(2)导引人物出场:先写暗夜里海上的风暴的形成过程和情形,然后导引主要人物出场。(3)衬托解释人物性格:灯塔外,大海像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地咆哮着、撕扯着,然而,越是喧嚣,就越反衬出灯塔内的安宁和寂寞,反衬出经历过无数艰险苦难的老人内心的疲惫与平静。(4)作为象征:在浩瀚、喧嚣和热闹的大海中孤独耸立的渺小灯塔,是守夜老人遗世独立的写照。‎ 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众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描写的作用有:(1)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2)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一种象征。‎ 三、语言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 ‎“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7.本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可以明确此题的思路:问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可以根据“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的大部分是口语且善用短句;然后再分析一下语言特色。‎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如前面第7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 特别要注意的是,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是不能等同的。‎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角度切入。不过,鉴赏小说语言更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即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感情,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有作者语言的个性化。‎ 四、情节艺术(见本专题考点一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轮船 ‎[前苏联]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太阳已经西斜,渐渐朝湖的方向落去。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 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是它!前方,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来了,就是它!威武、漂亮的白轮船就像滑行在琴弦上似的,又直又平稳。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现在可以看出,轮船在波浪中微微颠簸着,船尾拖着一条明晃晃的、泡沫翻滚的长带。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 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就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 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他。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他留给爷爷,一去就再没有回来。爷爷说,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了新家庭和两个女儿;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上当水手,好像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 轮船前进着,渐渐远去。它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鱼儿正朝它游去。他希望这样来变鱼: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头还是自己的,让又大又圆的头长在细细的脖子上,还让头上长两只招风耳朵和布满伤痕的鼻子。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黏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他在伊塞克湖里游过了一浪又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你好,白轮船,我来了!”他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船上的人都感到十分吃惊,一齐跑上来看。他对当水手的爸爸说:“爸爸,你好,我是你儿子,我是来找你的。”“你算什么儿子?你是半人半鱼!”“你快把我拉上船,我就变成人形了。”“好吧,咱们就来试试看。”爸爸撒下鱼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 然后……‎ 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他要告诉爸爸莫蒙爷爷是最好的爷爷,奥罗兹库尔姨父常常骂他老人家,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骂爷爷。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后来就来了这个奶奶,有时很凶,一发起脾气,简直要吃人。‎ 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脖子深。河那边的森林叫风吹得喀喀嚓嚓、呼呼啦啦直响,呜呜地直叫。真叫人害怕!‎ 我们那里到了夏天放牧的人偶尔带着羊群和马群在大草甸子上过夜,我跟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玩捉迷藏,学打仗,玩得非常带劲儿,简直不想走了。要是天天能跟孩子们一块儿在草甸子上玩,那该有多好啊!‎ 冬天,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我要是一个巨人,一定会走出房去,大声对山说:“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然后我就蹂着雪,蹚过河,到森林里去。夜晚树木在森林里是感到很害怕的。树木很冷清,没有人跟它们说话。光秃秃的树木冻得瑟瑟发抖,没地方好躲藏。我要到森林里去,拍拍每一棵树的树身子,叫树别这样害怕。大概,那些到春天不发绿的树就是吓死了。‎ 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切。他往往要讲很长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冬天很长很长,要是没有爷爷讲故事,冬天是很乏味的。‎ ‎……‎ 白轮船渐渐远了,轮船的烟囱在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了。‎ 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尾老是想不出来。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河向湖里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一切。但再往下,事情就难了。因为,如果再往下,轮船就要渐渐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各自回家,爸爸也要回家。这可怎么办呢?跟爸爸走?‎ 爸爸肯带他吗?……‎ 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到水面上。‎ 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湖面正闪着耀眼的光芒。(有删改)‎ ‎1.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两种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情节安排极具匠心。以白轮船为线索,通过心理活动展开情节。叙事集中,情节紧凑。②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大段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交代了孩子的生活处境。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孩子无数次地向湖上看,用衣襟擦望远镜,变鱼时保留头、耳朵和鼻子,同石头伙伴们告别等等,这些细节有力地揭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其形象血肉丰满。④借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小说描写了群山连绵、风大雪猛、严寒少人的严酷环境,有助于表现孩子孤单寂寞的内心世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看谷子的老人 唐兴顺 已经是秋末了,照常规庄稼应该全部收割完毕。可李老汉想让这三分地的谷子再长一两天,催催籽,谁知道却下起雨来。老汉急了,他怕成群结队的麻雀来抢食,也怕獾在雨天的夜晚来捣乱。‎ 老汉从旮旮旯旯收拾了些东西,打上黄油布伞往地里去了,身后跟着一条高腿狗。老汉在地中间和地的两头插上了三个假人,夸张的人形,胳膊上拖着长长的破塑料纸;又在地南头靠边的地方,借助一块大石头的弯崖,搭了个简易小窝棚。‎ 老汉双手叉腰站在地埂上,眯眼看着雨中的谷子,想起当初和老伴一起打畦的情景。他们把土壤弄得跟面粉一样,然后拉起绳子撒灰线,眯眼瞄准定畦垄。谷苗透出地面,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最好看。暑伏高温天,蹲在谷地里间苗,人像在蒸笼里一样,汗珠顺着脊背、腰腿流到土壤里。间苗之后,谷子长得很快,如穿了新装列队待命的士兵。不用几日,它们身体的一个部位鼓胀起来,很快从头上钻出一个“青毛虫”来,个头越来越大,颜色逐渐由青变黄。李老汉知道,黄色是小米的颜色,是金子的颜色。每当此时,他就想,你说这稀罕不稀罕,一块田地,几粒种子,凭空就生出这么多金灿灿的东西。‎ 这时,他感觉到脚脖子上被什么东西触动着,低头一看,是高腿狗在用尾巴和他说话。扭过身来,看到身后地堰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男的撑绿伞,女的撑红伞。男的戴眼镜,女的要小很多,大眼睛扑闪着,肤色很白,像雪像面,还挂着一对金色耳环,颜色比小米的颜色还要亮堂。‎ 男的指着地边的窝棚问:“这个做啥用?”女的也把眼光投向窝棚。‎ ‎“哈哈,住人呀。”老汉笑着回答,“看地,看谷子呢!”‎ ‎“能值几个钱呀!受这罪!”女的声音又尖又脆。‎ 老汉想说她一句,抬眼看她长得很好看,过去村东头郭老三家有个女儿就是这个样子,十里八村漂亮得出了名,后来被一个来游山的老板带走,全家都迁下山了。老汉没开腔,拿起镰刀,弯腰从旁边的石堆上割了捆圪针,用圪针堵在窝棚后边的岸壑处。这对男女一前一后走了。(有删改)‎ ‎2.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1)他就想,你说这稀罕不稀罕,一块田地,几粒种子,凭空就生出这么多金灿灿的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眼睛扑闪着,肤色很白,像雪像面,还挂着一对金色耳环,颜色比小米的颜色还要亮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通过心理描写直接展现李老汉对土地和粮食的思考,表现了李老汉面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也反映了他劳动创造财富的朴素认识。‎ ‎(2)这是一段肖像描写,展现了李老汉眼中的漂亮女人的形象。将其容颜与白雪、白面作类比,符合李老汉的农民身份,表达了李老汉对土地、粮食的热爱之情。‎ ‎1.精准审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艺术技巧(写法)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③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④请赏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⑤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2)审题要点:‎ ‎①看清题目是整体赏析(如第①②种提问方式),还是局部赏析(如第③④⑤种提问方式)。‎ ‎②看清题目要求赏析的角度,是限定角度(如赏析描写艺术还是叙事艺术),还是综合角度(多角度)。‎ ‎2.精准阅读 ‎(1)对于指向整体赏析的,尤其是赏析全文叙事艺术的,其阅读要求主要有:①着眼全文,整体性阅读。因为叙事是全文性的,不可能是局部阅读。②理清叙事层次和段落。看看叙事可分为几个阶段及层次起止。③抓住标志。抓住有助于把握叙事艺术的特征词语。如表时间的词,插入、过渡性词语等。有了这样的阅读,才能为答题做铺垫。‎ ‎(2)对于局部赏析题,尤其是赏析画线的句子,其阅读为局部阅读、定点阅读。要求对所给片段文字进行细读、精读。阅读的第一个内容是弄清描写对象及描写方法;其次要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尤其是动词、形容词),把握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细读、精读不仅需要反复读,更要动笔墨(勾画圈点)、动脑筋,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看看它是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情感。‎ 描写对象、描写方法及对象特征是阅读必须完成的三项内容。‎ ‎3.规范答题 赏析=判断艺术技巧+阐释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1)判断艺术技巧要准确、多角度。整体赏析题判断的角度主要有:‎ ‎①叙事技巧,如组材的线索、叙事的人称及方式等。‎ ‎②情节结构技巧,如铺垫、伏笔、悬念、突转及“欧·亨利笔法”等。‎ ‎③写人手法,如对比、细节等。‎ ‎④语言艺术。‎ 局部赏析题首先要从描写角度切入,然后是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判断句子所用的描写技巧,先要确定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如果是人物描写,则要进一步判断它属哪一(几)小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判断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2)阐释具体内容:就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如是细节描写,则要说明细节描写的内容。‎ ‎(3)分析表达效果,一般要扣住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四个方面作答。‎ 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 ‎         赏析细节描写艺术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情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准确、生动、细致地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可与本专题考点三Ⅰ中“细节描写”相关内容参照理解)根据这个定义,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二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少考生以为只要是细致描写就是细节描写,其实不然,只有这两个特征同时具备,才称得上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不只是动作描写,它有许多种,如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语言细节和心理细节等。当动作描写具有较大的表现力时,也叫细节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树王(节选)‎ 阿 城 树王的叶子在烈日下有些垂,但仍微微动着。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干干的极短促。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世界,暑气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 我们向这棵树王走去。待有些走近了,才发现巨大的树根间,坐着一个小小的人。那人将头缓缓扬起,我心中一动:是肖疙瘩。‎ 肖疙瘩并不站起来,将双肘盘在膝上,眼睛直直地望着我们,一个脸都是紧的。李立望望树说:“老肖,你说这树,从什么地方砍呢?”肖疙瘩只直直地望着李立,嘴紧紧地闭成一条线。李立招呼我们说:“来吧。”便绕开肖疙瘩,走到树王的另一侧,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扬起手中的刀。‎ 肖疙瘩忽然说话了,那声音模糊而陌生:“那里不是砍的地方。”李立转过头来看着肖疙瘩,将刀放下,有些惊奇地问:“那你说是哪儿呢?”肖疙瘩仍坐着不动,只把左手微微抬起,拍一拍右臂:“这里。”李立不明白,探过头去看,矮短的肖疙瘩张开两只胳膊,稳稳地立起来,站好,又用右手指住胸口:“这里也行。”我也觉得心忽然跳起来,大家都呆住,觉得还是太阳底下暖和。‎ 李立有些恼了,想一想,又很平和地说:“这棵树砍不得吗?”肖疙瘩手不放下,静静地说:“这里砍得。”李立真的恼了,冲冲地说:“这棵树就是要砍倒!它占了这么多地方。这些地方,完全可以用来种有用的树!”肖疙瘩问:“这棵树没有用吗?”李立说:“当然没有用。它能干什么呢?烧柴?做桌椅?盖房子?”肖疙瘩说:“我看有用。我是粗人,说不来有什么用。可它长成这么大,不容易。它要是个娃儿,养它的人不能砍它。这棵树要留下来,一个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个证明。”李立问:“证明什么?”肖疙瘩说:“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李立哈哈笑了:“人定胜天。老天爷开过田吗?没有,人开出来了,养活自己。老天爷炼过铁吗?没有,人炼出来了,造成工具,改造自然,当然包括你的老天爷。”‎ 肖疙瘩不说话,仍立在树根当中,李立微笑着,招呼我们。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提了刀,走近大树。李立抬起刀,说:“老肖,帮我们把这棵树王砍倒吧。”肖疙瘩一愣,看着李立,似乎有些疑惑,随即平静下来。‎ 李立举起刀,全身拧过去,刀从肩上扬起,寒光一闪,却没有砍下的声响。大家眨一下眼,才发现肖疙瘩一双手早钳住李立的刀,刀离树王只有半尺,李立挣了一下。我心下明白,刀休想再移动半分。李立狂吼一声:“你要干什么?”浑身扭动起来,刀却生在肖疙瘩手上,肖疙瘩将嘴闭住,脸涨得青亮青亮的,筋在腮上颤动。大家“呀”的一声,纷纷退后静下来。‎ 寂静中忽然有支书的说话声:“肖疙瘩!你疯了!”大家回头一看,支书远远地过来,队长仍站在原地,下巴垂下来。支书走近了,指一指刀:“松开!”李立松开刀,退后了半步。肖疙瘩仍捏着刀,不说话,不动,立着。支书说:“肖疙瘩,你够了!”说着伸出手:“把刀给我?”肖疙瘩不看支书,额头渗出寒光,那光沿鼻梁漫开,眉头急急一颤,眼角抖起来,慢慢有一滴亮。‎ 支书走开,又回过身,缓缓地说:“老肖哇,你不是糊涂人,你种你的菜,树你管得了吗?农场的事,国家的事,你管得了吗?老肖,这砍树的手艺,全场你最拿手,要不你怎么落个‘树王’的称呼呢?”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我们都呆了,眼睛干干地定着。原来护着树根的这个矮小汉子,才是树王!‎ 真树王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余音沿树升上去,正要没有,忽然如哭声一般,十数只鸟箭一样,发一阵喊,飞离大树,鸟儿斜斜地沿山势滑飞下去,静静地又升起来,翅膀纷纷抖动,散乱成一团黑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肖疙瘩怎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处,面对李立的软硬兼施,短暂的惶惑过后又恢复平静,体现了他的坚毅与淡定。第二处,支书的批评让他无力改变结局,体现了护树不成的无奈与痛心。‎ ‎2.文章反复写到肖疙瘩身材矮小,请说明这一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肖疙瘩的矮小,反衬“树王”的高大茂盛;反衬肖疙瘩的高尚与勇敢;为肖疙瘩是真树王出人意料做铺垫;也表明了在社会洪流中,个人力量的薄弱与抗争的无力。‎ 赏析细节描写艺术,主要有赏析细节描写的内涵(人物的情感活动)(如前面第1题)和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后者为主。‎ ‎(1)全面准确地认识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作用十分巨大,表现在:‎ ‎①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②展示人物性格。一些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精神风貌。‎ ‎③凸显环境特征。文章中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往往要借助典型环境的描写,因此文章对一景一物的细致描写,不仅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凸显环境特征。‎ ‎④表达真挚情感。一篇文章能感染读者,往往因为其表达的情感真挚。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⑤深化作品主题。好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其实,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 ‎①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②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露出人物形象的心理。‎ ‎③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④人物外貌、服饰方面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特征、身份等。‎ ‎⑤环境中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2)答好细节描写作用题,主要从以下角度回答:‎ ‎①刻画人物方面,如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等。‎ ‎②推动情节方面,主要关注该处细节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与前面的情节是否有照应,对后面情节的发展是否有铺垫。‎ ‎③表现主题方面,主要看该处细节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样的作用,该细节与小说的主题是否有联系,是否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④烘托环境方面,有的细节能渲染时代气氛、表现地方特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