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遂宁二中高2021级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昭明文选》为何不录《兰亭序》‎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它是中国文学独立和勃兴的标志之一,并由此造就了一门极富民族特色的学问——“文选学”。它自唐初正式被宫廷承认,其后影响日渐扩展。至宋代,更是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唐代以后,《兰亭序》被屡屡刻成法帖,文本又一次次入选不同选本。‎ ‎“文选学”日趋成为显学,《兰亭序》慢慢成为经典。《文选》既然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究其原因,《兰亭序》落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选》是选本,主要选录各种文体的重要作品。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萧统在《文选序》中谈到选择之难:“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文选》收录序共9篇,其中有石崇的《思归引序》。石崇虽是一掷千金的官僚富豪,但其文学成就还是得到后人认可的。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中品,与陆云、陶渊明并列。王羲之组织的兰亭雅集后于石崇的金谷送别57年,且《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若以文学价值而论,《金谷诗序》应比《兰亭序》更合适,但若选录石崇两篇,似有过滥之嫌。‎ 二、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文选》收录标准。唐朝以后,王羲之书名、文名日盛,我们今天评论右军先生,容易形成定式和偏见,常常被其“书圣”的光环所左右。故蠡测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如何,唐前文献更令人信服。就现有史料来看,时人或南北朝时期论及王羲之同时代人的文学成就,对其只字未提。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关于王羲之同样未见片言只语。‎ 三、王羲之以书法名世,而书法并非“胜事”。《兰亭序》成名,是因唐太宗的推崇和宋人推波助澜造成的。书法对六朝文人而言并非光宗耀祖之业。《世说新语》将能书善画的韦诞、顾恺之列入“巧艺”类中,《颜氏家训》将书法、绘画、卜筮等并列为“杂艺”,这些都显示出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 - 25 -‎ 四、萧统兄弟不认可王羲之的处世行为。王立群先生不止一次强调:“《文选》收录作品概为各种文体之范本。但编选者的文学价值观与爱恶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萧统、萧纲、萧绎兄弟是梁代文学繁盛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萧绎在《金楼子》中评论王述与王羲之结怨之事时,抨击右军,认为右军只是“能书”而已,其文学成就在时人和《文选》编辑者看来不足论也。虽不能绝对地说萧统也是如此看待王羲之,但在儒家道统承续上,萧统兄弟应是一致的。‎ 今天考论《兰亭序》入不入《文选》的问题,并不是否定《兰亭序》的文学影响和书法美学价值,而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古人以为美的东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审美需求。我们今天认为美的东西,也未必是后人审美的准则,因为世殊事异,环境在变,社会在变,生活不同,审美会存在差异性。‎ ‎(作者宋战利,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 A. 《昭明文选》是选录有各种文体的文学总集,该书唐初被广泛认可,宋代更是成为经典。‎ B. 《兰亭序》是王羲之组织兰亭雅集后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创作的经典作品。‎ C. .王羲之的文采不怎么受同时代人待见,得唐宋人认可的《兰亭序》更多的是因其书法成就。‎ D. 萧统等的文学价值观和爱恶是影响《兰亭序》落选《昭明文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阐述《文选》和《兰亭序》的大致情况,为后文原因的阐述作了必要的说明。‎ B. 文章从主观、客观等角度在四个方面有理有据分析了《兰亭序》落选《文选》的原因。‎ C. 文章采用对比方式明确了《兰亭序》的文学价值,也印证了《文选》选录作品的标准。‎ D. 文章指出《文选》不录《兰亭序》的原因,这就暗示我们《文选》的收录标准并不可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本文集是否选录某个作品,只要看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是否符合该文集的选录标准。‎ B. 萧绎抨击王羲之,只是“能书”而己,从中也可窥见书法艺术家在南朝时地位不高。‎ C. 从《兰亭序》落选《文选》的原因看,《兰亭序》的文学价值远远不及其书法美学价位。‎ D. 因世殊事异,经典传承也需要创新,流传千载的《兰亭序》己不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 项,“该书唐初被广泛认可,宋代更是成为经典”错误,表述不准确,且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它自唐初正式被宫廷承认,其后影响日渐扩展。至宋代,更是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唐初被广泛认可”表述错误,而“宋代更是成为经典”未有论及。‎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这就暗示我们《文选》的收录标准并不可信”错误,对文本结论理解不准确,文本虽重点在探究《文选》不录《兰亭序》的原因,但目的是告诉我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审美会存在差异性”。‎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只要看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是否符合该文集的选录标准”错误,表述太绝对,原文第二段“<文选》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原文第六段“《文选》收录作品概为各种文体之范本。但编选者的文学价值观与爱恶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根据这样的表述得不出A项的结论。‎ C项,“《兰亭序》的文学价值远远不及其书法美学价位”错误,无中生有,根据作者意图,没有比较《兰亭序》的文学价值与书法美学价值。‎ D项,“因世殊事异,经典传承也需要创新,流传千载的《兰亭序》己不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错误,强加因果,“世殊事异,经典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对的,但得不出后面“流传千载的《兰亭序》已不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的结论。‎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 - 25 -‎ 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 25 -‎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 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 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6.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 25 -‎ ‎【答案】4. A 5. C ‎ ‎6.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A项,“最终成就自己”无中生有。原文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但没有说最终成就自己;再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等内容可知,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奉献的,强调社会意义。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C项,“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的建立”错误。原文表述为“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行为客观上维护了共享秩序的建立,这是结果,而不是他们的目的。文中也说“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出现。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通读材料,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抓准问题的本质进行筛选。本题要寻找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依据,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契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材料三可以寻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 25 -‎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7.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遭遇警察的紧张心情。‎ B. 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因抢劫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 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 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8. 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答案】7. C 8. ①第一次,交代故事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③突出人物信守诺言的形象。 ‎ ‎9.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飕飕的大街,行人寥寥无几,二十年后但鲍勃依然依照约定主动赴约,还说“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②乐观开朗,狡猾虚伪。③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不惜抢劫。‎ ‎【解析】‎ - 25 -‎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错误。结合“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分析,突出他的重情守信。‎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物象作用,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等。“一阵冷飕飕的风”在小说中,无非是与小说的环境、氛围以及小说的情节相联系。小说中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就要找出其在文中的位置,对此作具体分析。① 第一次,文章开头“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烘托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在一个很冷的晚上,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作铺垫。②第二次写“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渲染了沉寂的气氛;从“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可见此处的环境描写还有转换情节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等分析,鲍勃重视友情,信守诺言。鲍勃主动向“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足见其狡猾虚伪。热情的介绍他和吉米的二十年之约,可见乐观开朗。结合“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等分析,鲍勃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不惜抢劫。‎ - 25 -‎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 25 -‎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解析】‎ ‎【10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点睛】参考译文:‎ - 25 -‎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2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押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自己沉重的心情;用“独”写出环境的险恶却无一亲朋好友,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心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绿”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之中却找不到一滴酒,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求。‎ D. 尾联中,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15. 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14. C 15. 颔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错误。“炉存火似红”好像炉中还有火,只是幻觉,写出诗人在战乱下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凄苦。‎ 故选C。‎ ‎【15题详解】‎ - 25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乱云低垂笼罩着淡薄的暮霭,急雪翻腾回舞于凛冽的寒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诗人借景抒情,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1). 群山万壑赴荆门 (2). 生长明妃尚有村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摧”“钩”“喧”“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前倾尽所有,一物不曾留与自己;死后捐献遗体,一粒尘埃也不带走——他,就是方敬,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26年来他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 25 -‎ ‎“一箪食一瓢饮、一卷书一支笔”,( )。‎ 从童年开始,方敬就和母亲在纷飞的炮火 中,艰难度日。高中时,他总是在饥肠辘辘中读书。了解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胡景清老师经常给他做午饭、买文具,还 地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打破了生活的困境。方敬勤学苦读,后来考上大学,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教师。工作后,每年他都要捐资助学,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后又倾尽所有,在当地的宋庄中学以自己恩师的名字设立“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260名贫困学子步入高等院校。几十年来,他 的奉献精神激发了乡民们崇教尚学的热情。‎ 从胡景清到方敬,又从方敬到受资助的学生,人间有爱,薪火相传。大家纷纷学方敬,敬乡贤,作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 。‎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生动而形象 B. 这句生动形象的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 C. 这位长者的一生正如这句话一般生动形象 D. 这位长者的一生印证了这句生动形象的话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始终如一 蔚然成风 B. 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始终如一 蔚为大观 C. 颠沛流离 语重心长 一如既往 蔚为大观 D. 流离失所 苦口婆心 一如既往 蔚然成风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B. 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使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C. 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D. 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 25 -‎ 本题,从与前一句的关联来看,应以“这句话”为主语,排除C、D项;‎ A项有两个分句,重点强调生动而形象,相对B项而言,表意是分散的,而且“这句话……生动形象”并不是文段需要强调的内容;B项为最恰当选项,表意集中,强调“这句话”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既与上一句衔接,又能引出下文。‎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空:“颠沛流离”意思是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侧重于生活艰难,可以与后面的“艰难度日”相呼应;而“流离失所”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侧重于没有居所。‎ 第二空:“语重心长”指话语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可以与后面的“谆谆教诲”相呼应;而“苦口婆心”是指善意的又不厌其烦地劝导某人。‎ 第三空:“始终如一”指由始到终一直不改变,与文中“几十年来”的延续性相关联,起到强调的作用;“一如既往”指和从前一样,语气相对较弱。‎ 第四空:“蔚然成风”形容事情盛行,形成风气,与文中“尊师重教”相关联;而“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本题,‎ A项,“克服……困境”错误,搭配不当。‎ B项,“通过……使”错误,造成成分残缺。‎ - 25 -‎ C项,“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错误,语序不当。‎ 故选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答案】 (1). 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2). 他不仅爱好美食 (3). 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本题从后文孟子的说法和后文的解说可以看出,第①处从后面孟子所说“君子远庖厨”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爱好做饭的文人不多见。第②处,从前面“苏轼偏不在乎”可以知道,后面应是说苏轼与前面所说的文人不同,再结合后面的句子“还极爱下厨房”,前面应是使用关联词语“不仅”。第③处,从后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苏轼创造出很多名菜。‎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 - 25 -‎ ‎)“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消息的把握。该消息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综合阅读率提升;二是数字化阅读率上升。综合起来可概括为“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第二段主要阐释“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二题要求考生对消息中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考生要注意到消息中出现了数字化、有声阅读等与科技相关的词语,考生一方面可对阅读率的增长加以肯定,也可以适当分析科技给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 - 25 -‎ 点睛:新闻类语言运用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概括新闻的中心要素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需了然于胸。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五个要素。新闻以记叙为主,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做好新闻评析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准确把握新闻材料的实质,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点评作好准;其次要注意点评语句简明扼要,点评内容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再次要注意点评从新闻材料实际出发,以理服人,不可凭空漫说。‎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建国70周年,我们迎来的是祖国一个又一个脱变后的精彩: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一关关闯了过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建设项目震撼世界,高铁、天宫、蛟龙、嫦娥、天眼、大飞机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开拓前行,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决心和气魄一往无前,一件件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成了现实,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化为继续攀登的阶梯。‎ 从一个个彰显国家实力超级工程、大国利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油盐柴米酱醋……70年的披荆斩棘,铸就今日之辉煌,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请以“辉煌中国,我要为你唱支歌”为话题作文。‎ 要求:请根据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祖国,我以你为榜样!‎ 时间飞速,天地轮回,充满自信和满怀信心的中国人民,即将迎来新中国70年华诞。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66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仅仅70年,中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发展,目睹了街头,工厂,田间,学校的种种变化,也感受着社会建设方面的显著变化。‎ 首先,农民的辛勤耕作和幸福生活让我震撼,最吸引人的是那广阔的农田和那绵延不断的绿色,正是这绿色养育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粮食出口基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讯设施,住房条件,交通工具更是有着想也不敢想的变化,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更加讲究安全,营养,健康。‎ - 25 -‎ 我们放眼街头,商业网点比比皆是,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居民的生活和住房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每个小区里都有草有花,有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孩子们也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居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现在的公交车线路布满了全国的每个城市,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泥泞的小路都变成了条条柏油马路,人们出差旅游随心所欲,飞机火车方便快捷。‎ ‎29届北京奥运会在中华大地上成功举办,是人类历最伟大的一次聚会,也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已经迈步跨入体育大国的行列。证明我们有能力举办奥运的体育盛会。‎ ‎08年的汶川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动摇不了儿女们的意志,压不垮我们祖国的脊梁。它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坚强。从灾难里走出来的民族是希望的民族,经过挫折磨砺的国家必将是奋起的国家。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在伟大建设实践进程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也让我们信心百增,看到了祖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日趋增强!‎ ‎70年的漫长时光,是一个光辉的历程,也是我们祖国的沧桑巨变,这个光辉的历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光辉的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还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我为你自豪!‎ 在未来我们要更加的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印证:我因祖国而自豪,祖国因我而骄傲!‎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请以“辉煌中国,我要为你唱支歌”为话题作文,为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 ‎【审题】材料主要讲建国70周年,我们迎来的是祖国一个又一个脱变后的精彩。70‎ - 25 -‎ 年的披荆斩棘,铸就今日之辉煌,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请以“辉煌中国,我要为你唱支歌”为话题作文,“唱支歌”,可以歌颂祖国的发展。结合70年来取得的成就,如珠港澳大桥、嫦娥四号、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等。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相继成功上天,我国三名航天员乘着飞船来到了月球,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迈出了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的第一步。祖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唱支歌”报效祖国。‎ 参考立意:传承爱国精神,承担青春使命;弘扬爱国精神,唱响爱国之歌;做一个新时代的有志青年;理想与奋斗;做一个进取的人;责任与担当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开头可以回顾70年的发展历程,引出“21世纪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进,重塑辉煌的世纪,是中华民族高奏凯歌,大踏步前进的世纪”。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我们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接班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华神州的每一寸土地;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为祖国祝福吧!愿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谱写华夏文明去创造灿烂人生”。‎ ‎【素材】灯光闪烁,笔尖轻轻地在纸上飞扬着,我企图用它来勾画出五千张树叶的脉络,描绘出每一朝每一代的版图。透过历史的风障望去,隐隐约约中还可以看见祖先们用石斧开辟出来的氏族图腾的辉煌。倾听祖国艰难而稳定的脚步声,一路走来,她告诉我祖国是辉煌的。‎ ‎10月1日,是国庆节,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的日子。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带领着全国人民在这一天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2009年,这60年来,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现任的胡锦涛主席,他们领导着我们走来,把我们引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和平的世界。‎ 思绪飘动着,笔尖也依旧滑动着,我试图用它来勾勒出那雄鸡身上的每一根艳丽的羽毛,记录下它那生命跳动的乐章。抬起头,我看见那随太阳一起升起的民族。不懈的民族灵魂告诉我,中国是辉煌的。也许我的笔尖还很稚嫩,可我无法让我那颗激情澎湃的心平静下来。因而我依旧想用它画下那条正在腾飞的龙,龙的希望告诉我,中国是辉煌的。‎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世博相继举办。这一件件大事无不记录着共产党复兴之路的荣誉。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 25 -‎ 九十年翻天覆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奇迹!九十年的历程,见证党奋斗的足迹;九十年的沧桑,见证党奋斗的艰辛。让我们向我们伟大的党献上我们诚挚的祝福,祝愿我们的党越来越强大!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让我们昂首挺胸,充满必胜的信心的展望未来。‎ 坚定不移地信念、永不放弃的追求,无所畏惧的前行……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仍呼唤我们奋然前行。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给我们提出的历史使命。惟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实践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爱国就必然和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爱中国的社会主义。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而爱国主义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也是不可分割的,缺乏集体主义的爱国主义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没有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就等于没有灵魂和方向,发展下去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思绪飘动着,笔尖也依旧滑动着,我试图用它来勾勒出那雄鸡身上的每一根艳丽的羽毛,记录下它那生命跳动的乐章。抬起头,我看见那随太阳一起升起的民族。不懈的民族灵魂告诉我,中国是辉煌的。也许我的笔尖还很稚嫩,可我无法让我那颗激情澎湃的心平静下来。因而我依旧想用它画下那条正在腾飞的龙,龙的希望告诉我,中国是辉煌的。‎ - 25 -‎ ‎【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致、深入、透彻。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空间更大。‎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