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包场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包场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三学情调查(一)‎ 语文试卷 ‎ 总分: 160分 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____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________。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________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A. 斐然 字字珠玑 文不加点 B. 斐然 字字千钧 一文不名 C. 蔚然 字字珠玑 一文不名 D. 蔚然 字字千钧 文不加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斐然:1、有文采的样子,2、显著。蔚然:是指草木茂盛。结合“顷刻之间成数千言”“可诵”分析可知,选用“斐然”。字字珠玑:是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炼有力。字字千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就是价值很高。结合“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分析选用“字字珠玑”。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一文不名:指一文钱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结合“也许是早有腹稿”分析,选用“文不加点”。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①它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②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③“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④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⑤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⑥这源头很密迩、广大 A. ②⑥④①③⑤ B. ②⑥⑤③④① C. ③⑤②⑥④① D. ‎ - 21 -‎ ‎③⑤④②⑥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注意话题和内在逻辑的前后勾连。结合“生活充实”分析,①应该为末句,排除A项。结合“寻找源头”“这源头”“有了源头”等内容分析,应该为④应该在②⑥前面,排除B项、D项。结合“是没用的”分析,后面应该是去“寻找它的源头”,综合分析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 A.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 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屠苏:一种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项,春社:‎ - 21 -‎ 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C项,秦琼敬德:门神。民间旧时风俗,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D项,灶君:又称灶王爷、灶神,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故选B。‎ ‎4.下列教室励志标语中,最贴切的一组是 A. 唯有埋头,方能昂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今天辛苦一阵子,明天幸福一辈子 C. 今日不努力,明天去搬砖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D. 修身,治国,平天下 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至少211‎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要求“教室励志标语”,B项,“一阵子”与“一辈子”明显有夸大之词,不切实际;C项,带有恐吓性质,而且人生之路有较多选择,也不能一棍子打死;D项,“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岀自《林海雪原》,是黑话暗号,虽有诙谐效果,但用在教室里显然不够庄重严肃。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复程子芳 金 声 不佞弟过蒙天幸,可谓不伦之至。蚤夜以思,唯以负圣天子为惧。六月前于此事尚在浮沉间,迩来日夜鞭逼,不敢稍自懈怠,精神渐觉收向内来,回思异时作为,直是病狂丧心之人,自误误人,流毒不小。今牖其衷,此生或不虚度,俯仰静思,此生竟亦无复有第二件事可以分我一念者矣。‎ 足下根器明敏,患不沉毅耳。大丈夫既来世上一番,若罔知学,无可奈何。知之而又半沉半浮,究竟醉生梦死,与庸众人何异?吾侪大恨,莫过于此。《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颜夫子亦曰“既竭吾才”,今才未必如颜子,而又半分不竭,又只终日播弄精魄,时时向外驰,求学于此中,岂有少分相应耶?阳明先生云“举业一途,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夺志”,此语大可深思。仲延岂不是聪明伶俐汉子?悔当日不得藉朋友—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至今念及,犹为痛哭流涕,不能已已。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愿兄一深思之。‎ - 21 -‎ 人生一世,富贵贫贱,穷达得丧,惝恍若梦。欣戚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曷不蚤自砥砺,大庆所快也。人人都解此说,然笃意者鲜,罔见有孜孜行者。兄入都读书,自是弟愿,第以此日耽苦,无能相资为虑。相去辽远,不能遥谋,所望随缘读书,莫忘曩者凤山馆之七日苦参,莫谓参无灵验,倘心诚志悫,为学为官,愿必遂也。临书不尽欲言。‎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牖其衷,此生或不虚度 牖:窗户 B. 吾侪大恨,莫过于此 恨:遗憾 C. 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夺志 夺:被迫改变 D. 欣戚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 戚:忧虑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声自认为才能不高,却受天子宠爱,这不符人伦之理,故担忧自己辜负天子的期望。‎ B. 程子芳天资聪敏,但不够坚毅,金声劝他要坚定志向,才能有所为,才能有别于庸人。‎ C. 金声认为人生恍然如梦,人人都知道要及早自我磨炼,但是坚定地这样做的人却很少。‎ D. 金声肯定程子芳选择入京求学之路,但也告诫他安心读书,勿忘从前参悟时吃过的苦。‎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悔当日不得藉朋友一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 ‎(2)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 ‎8.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劝勉程子芳励志苦学的?简要概括。‎ ‎【答案】5. A 6. A ‎ ‎7. (1)后悔当初他没能得到朋友丝毫的纠正,用盲人来引导盲人,一同掉进坑里。‎ ‎(2)如今自己怎能够不更加刻苦勤勉,让兄弟们他日又这样为我痛哭流涕呢? ‎ ‎8. ①引用先贤名言正面劝说;②以仲延聪明伶俐却无成就从反面劝说。‎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今牖其衷”的意思是“现在通过心灵的窗户看到内心”,所以“牖”的意思是“打开”。故选A。‎ ‎【6题详解】‎ - 21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这不符人伦之理”错,文中说“不佞弟过蒙天幸,可谓不伦之至。蚤夜以思,唯以负圣天子为惧。”,意思是“小弟没有才智,承蒙天子宠爱,可以说是不相当的。早晚思考,但忧惧辜负圣明天子的期望。”,由此可知,“不伦”:应是“不相当”的意思。故选A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悔”,后悔;“藉”,凭借、依靠,引申为得到;“匡正”,纠正;“相将”,相随,一同; “以”,用。(2)中的“重”,更加;“刻励”, 刻苦勤勉;“俾”,让 “异日”,他日;“复如此”,又这样。‎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题目是“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劝勉程子芳励志苦学的?简要概括”,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第二段,仔细阅读,抓住题眼“如何劝勉”,找到相关语句,进行概括。例如语句“《中庸》曰……‘举业一途,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夺志’,此语大可深思。”可知作者引用先贤名言正面劝说。再如举仲延聪明伶俐却无成就之例,是从反面劝说。‎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小弟没有才智,承蒙天子宠爱,可以说是不相当的。早晚思考,但忧惧辜负圣明天子的期望。六个月前对这件事还在沉浮之间,近来日夜被逼,不敢自己有松懈,精神渐渐觉得醒悟过来,回想起过去所做的事,一直是精神失常的人,自误误人,危害不小。现在通过心灵的窗户看到内心,这一生也许不虚度,安静地思量一举一动,这一生竟也不再有第二件事情可以让我思考的了。‎ - 21 -‎ 你天资聪敏,却不能沉着刚毅。大丈夫已经来到世上一番,如果不知道学习,这是没有办法的。知道了却又半沉半浮,以致醉生梦死,与普通大众有什么不同?我非常遗憾,莫过于此。《中庸》说“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颜渊也说“已经竭尽饿哦的才能”,现在你的才能不一定如颜渊,又没有竭尽才能的一半,只是整天摆布你的灵魂,经常向往外面,在这里面求学,哪有一点相契合?阳明先生说“科举考试的路上,不怕耽误圣贤学问,只怕被迫改变做圣贤学问的志向”,这句话很值得深思。仲廷难道不是聪明伶俐的人吗?后悔当初他没能得到朋友的丝毫纠正,用盲人来引导盲人,一同掉进坑里。到现在想起,他还是痛哭流泪,不能自己停止。如今自己怎能够不更加刻苦勤勉,让兄弟们他日又这样为我痛哭流涕呢?希望哥哥一个人深思这件事。‎ 人活一辈子,富贵贫贱,穷达得失,迷迷糊糊像一场梦。为不朽不坏的人快乐和忧愁又是什么?为什么不早点进行磨炼,快点达成心愿。人人都理解这一说法,但是专心致志的却很少,更不见有孜孜不倦地施行的人。你到京城读书,自然是弟弟的愿望,但是从此以后日子特别辛苦,担忧不能给你钱财上的帮助。相距遥远,不能远远地进行商量,我希望你任其自然读书,不要忘记过去在凤山馆参悟时吃过的七天的苦,没有人说参悟不能灵验,如果内心真诚,为学为官,心愿一定会达成的。临时写的信说不完要说的话。‎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前线,于是上疏告老。此词即作于其间。‎ ‎9. 词的上阕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10. 根据下阕,概括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 ‎【答案】9. ①诗人描绘了黄花开、霜降至、户窗掩映、山路盘曲的秋日傍晚清幽僻静的景象。;②交代了诗人山居生活环境,渲染了幽清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复杂的内心情感作铺垫。 ‎ ‎10.‎ - 21 -‎ ‎ ①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之情;②归隐山水的无奈之情;③无法忘怀国家安危,时刻惦念抗金战事的矛盾之情(对……的关切之情);④对朝政腐朽无能的愤懑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找到答题区间,再分析景物,概括特点,分析作用。开头两句“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点明时令。黄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写秋,一股多写得萧瑟,这里却把秋写得很美,反映出词人的开朗胸怀。“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简朴的房子,掩映在黄花丛中,外边环绕蜿蜒的小道。由此,考生可概括出此处描绘了一幅清幽、僻静的秋日傍晚乡间图。意境的描写通常是用来渲染气氛,表达诗人情感,突出主旨的。此处交代了诗人山居生活环境,渲染了幽清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复杂的内心情感作铺垫。‎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进行综合解读。通读全词,不难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交代词人先被高宗重用,后被调斋前线而上疏否老,心怀报国之志却不被重用,心情郁闷;借“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流露出恨时光白白流逝,而自己却一事无成,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感;“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自己归隐山水之情,但并非情愿,从前一句“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可看出,他一方想面归隐,一方面又时刻惦念抗全战事,内心充满了矛盾,还有对朝政朽无能的悲叹。考生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其次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意象的色彩;②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③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清新自然、雄浑壮阔、雄奇优美等。答题步骤: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 - 21 -‎ ‎(2)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 ‎(3)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 ‎(4)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也。‎ ‎(5)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 ‎ ‎(7) 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 ‎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答案】(1)学而时习之(2)必能裨补阙漏(3)以咨诹善道(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5)亭亭净植(6)云归而岩穴暝(7)庶竭驽钝(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裨补阙漏、咨诹、潺潺、亭亭、净植、暝、庶竭、驽钝、三隅、反。‎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街口子 刘丽华 一条街越长,街口子往往越多。一个街口子里面,就像是一个收纳柜,工厂、学校、医院、住宅、菜市场等统统收纳在内。‎ 家门外的街口子有宽有窄。如果是赶路不是散步,大家都是抄近走。没有公交车的年代,看电影赶时间,我们总选择近路,疾走钻进一个街口子,左拐右拐,走出一道口子,就看到醒目的“人民电影院”五个字。上学我们也不走正街,都是进口子,走小道,小学如此,中学如此。上班了,依然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在窄窄的小道上,你尽管想点什么,不必担心前方撞上谁,也不用考虑后面被追尾,来来回回很安全。假如那时也兴计步数,一天一万步,足有。‎ - 21 -‎ 街道两旁大多是口子对口子,便于通风。一到夏夜,口子处都是纳凉的居民,有住附近的人家,早早泼洒一地井水,水迅速被滚烫的地面吸干,不用多少时辰,地面就转凉了。那时,一张竹床,可容纳老老少少一家子;一条板凳,也能落座三口人;还有坐折叠凳,小矮凳的,看哪里凉快,往哪里坐。大家话着家常,摇着蒲扇,互通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一缕缕桂花香从老远的地方穿街过巷飘来……‎ 食堂旁边的那口老井,井边总有洗不完的东西,每天休息时光,职工或家属提桶抱盆,搓衣洗被,一只吊桶上上下下在井口折腾,“扑通”一声,吊桶下井,拉绳一扬,吊桶在井水里翻个大跟斗,一桶水就满了,再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交替着将一桶水拉上来。打水者一般是壮实的男士,问谁要水?我要,我要,一片回应,喊的喊,笑的笑,男女老少挤挤挨挨,有用搓衣板搓洗的,有在水泥桌上刷洗的,有双脚在盆里踩洗的,有拧被单拧得两人笑岔了气的……形态各异,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街口子处,都是交通要道。口子处的门面走俏,口子那点空地也不会白白空着,那里是刻章、配钥匙、修钟表、补鞋、修伞等匠人谋生的“根据地”。还有小裁缝,也常年在那里支一块案板,放一部缝纫机做衣服,蒸汽熨斗一天到晚都在冒热气。那些来城里卖鸡蛋、包谷的农妇村姑,会事先进百货商店扯上几尺花布,来找这街边的小裁缝缝制。她们不讲究做工,取衣快就好,等卖完了山货余粮,新衣也可取了,随便一试穿,便高高兴兴回家。还有,寒冷的冬日,我们都惦念街口子处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买上一个烤红薯,手暖了,又填饱了肚子。‎ 那时,满街小卖部也很多,孩子们都喜欢帮家里打酱油,因找的零钱就是自己的脚步钱,可买糖果吃,哪怕下雨天,也照打不误。那小小的人儿,撑一把成人的雨伞,穿上一双很夸张的雨靴走出街口子,踩在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来到街对面靠口子的那家小卖部,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那不及柜台高的小人儿,店家根本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打酱油”的叫嚷声,然后从伞下伸出一只抓着酱油瓶的小手,另一只捏着两毛纸币的手尽量往柜台上伸。店家接过瓶子和纸币,问:“打多少钱”,“打一毛钱,剩下的买辣椒糖”。雨停了,小人儿抱着酱油瓶,舔着辣椒糖,心满意足横穿街去,回到原来的街口子,一群小伙伴在玩老鹰捉小鸡,听到一片邀请声,把酱油瓶往墙边一放,扎进小鸡堆,当家里等着酱油炒菜的母亲找来时,小家伙已经玩得昏天黑地了。‎ - 21 -‎ 县城那条老街,改建成两层店铺的新街后,原来一个个露天的街口子,就变成一个个封顶的街口子,口子两边都设有摊位。不再日晒雨淋的街口子,更适合做小本生意的租用。黄金地段那个街口子有个棉货大妈,口子两旁的摊位都是她的,生意做得好。据说那口子她一签租就是十五年,可她后来把一边摊位让给了一位创业破产、丈夫中风的杨阿姨,每天当杨阿姨要兼顾家里时,大妈就替她打理生意。从此,杨阿姨家的日子越过越顺,大妈也有口热饭吃了,因一到饭点,杨阿姨就给她带饭来……一个街口子,成就了一段小城佳话。‎ 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俯瞰脚下,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大街,串起整个城市,成千上万的居民,都容纳在大街小街的口子里。每每经过,我都仿佛看到街口子深处升起的烟火,听见街口子里传出的阵阵笑语欢腾。‎ ‎(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一幅幅的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极具历史感,如全家夏天纳凉图、打水、分水图等,写出了一代人独特的记忆。‎ B. “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作者以此表现小孩打酱油时的童真童趣,同时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气息。‎ C. 文章写棉货大妈让摊位,杨阿姨给她带饭,这与上文打水、分水画面形成对比,表明街口子的一切,包括互助精神都从未改变。‎ D. 文章以“街口子”为标题,既交代了文中所有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这一口语化的称谓,又能吸引读者兴趣,给读者一种亲切之感。‎ ‎13. 请简要分析“街口子”里人们过去的生活状态。‎ ‎14.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答案】12. C 13. 街口子有宽有窄,四通八达,相互串通,在这里生活非常便捷; 一家子老小纳凉,同坐板凳、话家常、摇蒲扇,可见温馨,惬意;打水、要水,可见这里生活的热闹,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抱着酱油瓶,舔着辣椒糖,玩老鹰抓小鸡,这里的生活充满着快乐。 ‎ ‎14. “升起烟火”,表明街口子里依旧涌动着生命力,“阵阵笑语欢腾”表明街口子仍然充盈着人情味;表达了对街口子文化的缅怀;隐含了对街口子文化延续至今的欣慰。‎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C项,“这与上文打水、分水的画面形成对比”分析错误。尽管街口子里的建筑发生了变化,但人与人互助友爱的精神一直未变。故选C。‎ ‎【13题详解】‎ - 21 -‎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本题其实要求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所以信息应在全文找,考生需一段段看,把握每段的段落大意。如果有概括性的语句,可直接摘录;如果没有,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有时候要注意信息的整合。一般答题格式可以先判断后分析,也可以先分析后判断。第一段是总写,第二段主要讲我们爱进口子,走小路,抄小道,以及第五段介绍这里的各种小店可以满足人们日常不同需求,说明街口子四通八达,非常便捷。第三段讲夏夜人们在街口子乘凉,一家子老老小小,大家话家常,互通新鲜事,可见生活非常惬意。第四段讲打水、要水的场景;以及第七段棉货大妈帮助杨阿姨度过难关,杨阿姨反过来给棉货大妈送饭的故事表现了街口子人们的互帮互助。第六段主要写孩子们的欢乐,打酱油得糖吃,玩老鹰捉小鸡等都在表明街口子的生活很欢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背景,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把握两点:一是句子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升起的烟火”,说明人们在里面生活,象征这它的生命力,“阵阵笑语欢腾”表明街口子的生活依旧很欢乐,充满人情味;“每每经过,我都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表达了对街口子文化的缅怀;此句的上句“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俯瞰脚下,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大街,串起整个城市,成千上万的居民,都容纳在大街小街的口子里。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俯瞰脚下,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大街,串起整个城市,成千上万的居民,都容纳在大街小街的口子里。”以及首段和全篇可知作者对街口子文化能延续至今是非常欣慰、非常庆幸的。‎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战争狂还是理想主义者——人类暴力迷思 暴力趋势下降的这区区几千年时间对于整个人类演化的整个进程来说,实在微不足道。我们的暴力基因并未消失,然而史蒂芬·平克认为,当今世界人性已经随文化的改变而发生改观,包括政治、法律、贸易和道德观等层面。日趋增长的世界主义倾向使得我们能间接体验世界上其他人的苦难,并感同身受。‎ - 21 -‎ 即便如此,群体暴力在人类历史中却依然普遍得令人吃惊。其他动物会为了有限的资源或心仪的配偶而相互争斗,但人类不仅会出于生物的本能,还会为文化的原因而大打出手。只有我们人类会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或价值观而奔赴战场。这令人类冲突的本质格外扑朔迷离。幸好,我们已经初窥门径,逐渐洞察出集体暴力在历史中渐渐减少的原因。这是有实际意义的:帮助我们解决当今一些棘手的冲突。‎ 我们不是唯一会实施群体攻击的物种。一群狼会组织起来消灭敌对狼群的成员;我们最近的亲戚,黑猩猩,会与附近种族的“部队”作战。事实上,我们与黑猩猩演化出了同一个联合心理来刺激我们进行集体攻击。区别在于,黑猩猩的战斗只是为了获取领地,我们的目的却复杂得多。‎ 社会心理学家们早就意识到,引导人们进行群体对抗与进攻这件事容易得可怕。为数众多的实验都向我们揭示,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文化身份的标记都能够让人产生对“圈外人”的敌意——甚至连随机分配的衬衫颜色都能做到这一点。看似矛盾的是,这种与人对抗的倾向却可能与我们天性中高贵得多的另一面紧密结合,那就是我们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合作能力与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 ‎ 这种善良与暴力的混杂是有其优势的,因为在部落战争的世界中,当某个群体的成员都倾向于拧成一股绳,并愿意为共同利益而战的时候,相应的就会比成员缺乏为团队而做出自我牺牲意识的群体更有竞争力。而史前的人类大多数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从12000年以来的考古证据以及对部落社会的人种学研究来看,鲍尔斯估计,平均14%的人都是因为群体之间的暴力行为而致死的,这么高的死亡率已足够促进这种混合心理的演化。‎ 对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是心理学家所谓“神圣价值”的一个例子。神圣价值一般为整个社群所共有,而且绝不能用诸如食物或金钱这种物质利益来交换。神圣价值是绝对的,不可谈判也不容任何妥协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代,很多冲突的背后神圣价值都充当重要的推手角色。‎ 证据显示,我们思考神圣价值的方式与我们思考一般取舍的方式有本质不同。研究者们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人的大脑,观察当人们想着放弃那些微不足道的价值和神圣价值时,大脑的活动到底有没有不同。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时,大脑中与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被激活。与之相反的是,一旦人们想到自己要背弃“我信仰神灵”或“我不能杀害无辜的人”这样的信条的时候,人们大脑中活动的区域与拒绝规则时用到的区域是一样的。这结果支持了如下理念,那就是大脑把神圣价值处理为绝对的、必须遵守的道德戒律。‎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1 -‎ ‎ 研究者们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人的大脑,发现大脑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与拒绝规则时用到的区域是一样的。‎ B. 人类不仅会为了有限的资源或心仪的配偶而相互争斗,还会为捍卫自己的荣誉或价值观而奔赴战场。‎ C. 虽然我们的暴力基因并未消失,然而史蒂芬·平克认为,当今世界人性已经随包括政治、法律、贸易和道德观等层面的文化的改变发生改观。‎ D. 因为群体之间的暴力行为而致死的高死亡率已足够促进善良与暴力混合心理的演化。‎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在几千年时间里暴力趋势不断下降,但是群体暴力在人类历史中却依然存在。‎ B. 人类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或价值观而奔赴战场的行为,令人类冲突的本质格外扑朔迷离。‎ C. 在实施群体攻击的物种中,同一个联合心理来刺激我们和大猩猩进行集体攻击,然而我们的攻击目的比大猩猩复杂。‎ D. 当发生部落战争时,就能看到与人对抗的倾向与我们天性中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合作能力与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结合的优势。‎ ‎17. 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神圣价值”的特点。‎ ‎【答案】15. A 16. D ‎ ‎17. (1)整个社群共有;(2)捍卫集体荣誉;(3)不可用物质利益交换;(4)绝对的必须遵守的;(5)充当冲突的推手。‎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发现大脑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与拒绝规则时用到的区域是一样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时,大脑中与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被激活”,选项忽略了“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这一前提。故选A项。‎ ‎【16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D项,“当发生部落战争时,就能看到……”错误,“就能看到”表述过于绝对化,文章第四段说的是“这种与人对抗的倾向却可能与我们天性中高贵得多的另一面紧密结合,那就是我们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合作能力与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文中只是说“可能”,并非一定。故选D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题干的要求,确定筛选的区域,如本题“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神圣价值’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神圣价值”这四字所在的段落,然后圈出相关的信息,最后根据分值分点概括。第六段开头说“对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是心理学家所谓‘神圣价值’的一个例子”,这就确定了筛选答案的区域,如根据“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可以概括为“捍卫集体荣誉”;如根据“神圣价值一般为整个社群所共有”可以概括为“整个社群共有”;根据“而且绝不能用诸如食物或金钱这种物质利益来交换”可以概括为“不可用物质利益来交换”;根据“神圣价值是绝对的,不可谈判也不容任何妥协的”可以概括为“绝对的必须遵守的”;根据“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代,很多冲突的背后神圣价值都充当重要的推手角色”可以概括为“充当冲突的推手”。‎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 21 -‎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传统农业田间管理要看天看地看作物,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民也要成为看手机的低头族。从高空的卫星、低空的无人机到地面的各种现代农业数据传感器,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传统农业中。数据,正在重新定义着“农耕技艺”的内涵。‎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首席科学家吴文斌研究员认为,目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了精准农业时代,“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信息采集方式将引领农业的发展。其中的“天”,即卫星遥感数据采集;“空”,即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地”,即地面物联网数据采集。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与装备,实现对农业数据的感知和诊断,并最终实现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 在示范现场,智慧农业团队专家演示了适宜于东北规模化种植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农业生产智能诊断技术与平台、农田智能和自主作业系统等现代农业手段。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一台黄色的三角形机器人。它身高不足1米,但却能在长势茂盛的玉米试验田里穿行自如,实现在线环境识别与监测,并能自行规划路径、智能避障。这台机器人就是由中国农科院智慧农业团队研发的农业智能感知机器人。“只需要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遥控,就可以实现农业大田种植信息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与决策、智能农机作业等全过程管理的技术解决”,吴文斌表示,“这就是未来农业的主要形态。”‎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9月28日)‎ 材料二:‎ 近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文章,对当前美国精准农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美国玉米农场的平均利润为每英亩345美元。扣除各种管理费用后,净利润为每英亩85美元。据测算,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增加农场的边际收益,净利润可达到88.74美元。其中,土壤与农田绘图可以提高1.8%的利润,指导系统可以增加1.5%的利润,可变速率技术(VRT - 21 -‎ ‎)可以增加1.1%的利润。‎ 数据显示,2400英亩以上的大型农场可以每年获利3.9万美元,只需约2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成本;而800英亩的小型农场只能获利1.1万美元,需要6年多才能收回成本。目前,在美国25万个小型玉米农场中,部分农场正在使用精准农业技术。‎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环境角度,这些基于高科技产品的精准农业方案最终目的是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作物产量,节省生产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13日)‎ 材料三:‎ 无线连接接入的进步一直是增进精准农业实践的使用和效果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在很多地区,无线接入还是有很多的困难。这大大限制了农民以及他们的顾问采用精准技术和数据工具的能力。在CropLife杂志最近的一个农业读者调查显示,233人中只有16%的人表示他们的无线服务是“高度可靠和稳定的”,大约19%的人表示“可靠性和稳定性经常有问题”,3%的人表示“影响了他们的活动开展”,剩下三分二的人表示他们的无线服务一般可靠和稳定。‎ 另外,虽然许多两年制学校和一些四年制的大学都会提供证书和学位作为他们农业或工程技术项目的一部分,但是能否跟得上最新的技术以及保证关联性仍旧是一个挑战。系统的巨大差异和不兼容性使培训变得复杂,而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学生的经验变得无关紧要或者过时。系统和数据兼容性的改进将一定程度上使得精准农业教育变得更加容易,但也很有可能继续使良好人才的获得变得非常困难。‎ ‎(摘编自《农业工程》2017年6月27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技术与装备,可以为精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服务。‎ B. 未来农业的形态就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遥控,实现全过程管理的技术解决。‎ C.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作物产量,节省生产成本,可基于高科技产品的农业方案。‎ D. 系统和数据兼容性的改进,使过去的经验不太重要,获得良好人才可能变得更困难。‎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中试、推广和转化,能实现天空地数字农业产业化。‎ B. 只需通过手机遥控等智能终端就能完成农业生产不仅只是一个梦想。‎ C. 农场越大,精准农业技术提供的利润也就越高,成本回收周期越长。‎ D. 增进精准农业实践的使用和效果可通过改进无线连接接入技术来实现。‎ - 21 -‎ ‎20.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8. B 19. C ‎ ‎20. 材料一侧重介绍科技在未来农业中的应用,以及精准农业的主要形态;材料二侧重介绍了精准农业所带来的回报;材料三侧重介绍影响精准农业发展的因素,即无线连接接入和专业人才的匮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未来农业的形态”错误,应为“主要形态”。原文为:这就是未来农业的主要形态。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成本回收周期越长”错误,成本回收周期应该越短。原文为“2400英亩以上的大型农场可以每年获利3.9万美元,只需约2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成本;而800英亩的小型农场只能获利1.1万美元,需要6年多才能收回成本”。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理解重要内容等,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全文进行阅读,掌握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旨。可以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民也要成为看手机的低头族”“目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了精准农业时代”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科技在未来农业中的应用,以及精准农业的主要形态;“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环境角度,这些基于高科技产品的精准农业方案最终目的是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作物产量,节省生产成本”可知材料二侧重介绍了精准农业所带来的回报;“无线连接接入的进步一直是增进精准农业实践的使用和效果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虽然许多两年制学校和一些四年制的大学都会提供证书和学位作为他们农业或工程技术项目的一部分,但是能否跟得上最新的技术以及保证关联性仍旧是一个挑战”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影响精准农业发展的因素,即无线连接接入和专业人才的匮乏。‎ - 21 -‎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园,可以是个体小家庭,也可以是社会大家庭,更可以是精神的世界。家园充满着喜怒哀乐,演绎着悲欢离合,陶冶着人的精神和灵魂。‎ ‎【答案】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毕淑敏曾经说过:“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满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问盛满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给精神一间小屋”,多么贴切的比喻!它为疲惫的心灵提供遮风避雨的亭阁,它伴随着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记载从野蛮走向文明过程中的坎坷与艰辛,痛楚与忧伤。一旦失去精神家园,人,只是行尸走肉般的活命而不是生活,像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踯躅在街头!‎ 正因此如,文明史上有许多杰出人物为寻找可以停靠自己思想的“家园”而疲于奔波。‎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意识到:犹太人所急需的拯救并不是外在命运的拯救,而是内心道德的改善。他向犹太人大声疾呼:“日期满了,上帝亡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无疑,耶稣想用“爱”来取代律法,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寻找精神的皈依,但他的改革宗教的行动却触犯了犹太教上层人士的利益,被犹太教会以“假先知”“假基督”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话的是谁?虽然他其貌不扬,出身铁匠家庭,其思想却是熠熠生辉。他就是西方哲学的翘楚——苏格拉底。他引导人类认识自己,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学会怀疑,学会批判,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引向了死路,雅典统治者怎么会听任他引导民众有自己的思想呢?于是,他被戴上了枷锁,遭受世人的白眼。几千年已经逝去,他们依然能想像出先哲看着街两旁愚蠢自负的眼神时,心中是多么的痛苦!‎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东方,同样是一位主张“仁政”的圣人一孔子命运多舛,为了让百姓过安稳日子,让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实现政通人和,不辞辛苦带领弟子到各诸侯国游说。但是,圣人却是一路碰壁,被形容为“奄奄如丧家之犬”,何其狼狈!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另一位可爱的“圣人”庄子,一生都在为寻找精神家园孜孜不倦。这个世界贫乏、混乱、无诗意、无色彩,当其妻死时,他惊世骇俗地击缶 而歌,庆贺她回到生命的“故乡”。即使是“逍遥游”,长歌当哭,也找不到永不消失的故乡,只能对着落日唱着永恒的恋歌,这是怎样的忧伤绝伦的调子啊!梦中的“乌托邦”越走越远,圣人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 21 -‎ 为了找到精神的家园,人类要为之付出血与火的代价,这当中的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但也正是有了为精神家园而不断探索的先人和行动,人类的精神才不再孤独和彷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主体是“家园”。材料先明确范围“家园,可以是个体小家庭,也可以是社会大家庭,更可以是精神的世界”,然后说明接“家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家园充满着喜怒哀乐,演绎着悲欢离合,陶冶着人的精神和灵魂”,由此可以明确写作的范围,写自己的家庭,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写“地球”“社会”,让自己有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还可以写寻找自己净胜的家园,陶冶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参考立意:‎ ‎(1)从我做起,保护自己的家园;(2)在精神的家园里休憩;(3)感受家的温暖。‎ 结构示例:‎ 引用毕淑敏的名言引出话题,“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然后以耶稣、苏格拉底、孔子为了为寻找可以停靠自己思想的“家园”而疲于奔波的例子论述“为了找到精神的家园,人类要为之付出血与火的代价”;最后强调“正是有了为精神家园而不断探索的先人和行动,人类的精神才不再孤独和彷徨”,强调“寻找精神家园的重要性”收束全文。‎ 材料链接:‎ ‎1.什么是家园与归宿?难道只是人类生存的保障?一定是物质的乡关?其实,可以安置和抚慰灵魂的所在地,可以庇护漂泊游子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园。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世界分为天、地、神、人,而大地,这个“一切涌现者返身隐匿之所”,则成为人最后“诗意的栖居”之地。正是大地给人类提供了从伊甸园被放逐后筑居的归属。‎ 自然之上,生长诗意智慧、文学艺术,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追寻失落的家园和归宿。在失落中找寻,在找寻中追问,不仅努力寻找现世可以依存的家园,还努力向自然、文化寻找生命的终极家园。以自然即家园所在的观点来观照生命,安置自己的人格、灵魂和性灵,感受在寻求归宿的旅途中心与心的相遇,灵魂与灵魂的相互偎依。自然就是这样一种家园,让我们随时可以发现身边的生命力、创造力。‎ ‎2.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热爱楚国,为楚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屈原报效朝廷,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使得楚国国泰民安。然而,屈原因受奸人陷害,而被流放。屈原走得并不远,一直距国都很近,他一直期待国君能够回心转意,重新重用他。可他在还未完成这一愿望时,就听闻国都沦陷,悲痛的屈原因愿望无法达成,而投江自尽了。“虽九死犹未悔”是屈原追求理想的态度,可以看得出,他固守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 21 -‎ ‎3.今天,又将有一个岛屿从地平线上消失;明天,又将有一个物种从地球上灭绝。面对合成化学物质将有可能毁灭人类和地球的危机,愚昧无知和麻木不仁只意味着坐以待毙,我们需要的是:由忧患产生的积极果断和切实有效的行动。请珍惜我们美好的家园,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1 -‎ ‎ ‎ - 2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