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学案63
1 学案 63 把握思路,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学案目标 1.学会在通览文意、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做信息筛选和归纳要点题。2.重点掌握 做概括题的方法技巧。 (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捧与挖 鲁 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 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 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 “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 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八九不是 好东西。 既然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 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 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 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 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 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 在。 民元革命时候,S 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 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 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 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 “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 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 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考点探讨 把握思路,筛选信息,并归纳要点是三个密不可分的考点。阅读论述类文本,首先要通 览全文,把握全文思路,然后是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虽说针对任何一个考点都可命题,但 在全部采用主观题型考查的前提下,筛选信息并归纳要点尤为重要。 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相对于实用类文本结构的固定特点,论述类文本尽管种类较多,但具有一定的相同性、 共通性。这“相同”“共通”的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下面以文段为例,体会议论文的写 作思路。 1.“总论——分论——结论”型 练习: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写作思路。 对于讲究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在麦当劳就餐与在中式餐馆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在麦 当劳,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 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也无大差别。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 足,也难于因此显富。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 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差异, 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正是通过上述不同感受的比较,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 平等、民主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论——分论”型 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写作思路。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 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 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论——结论”型 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写作思路。 ①“礼”是人性的基础。②《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 别于禽兽。”③“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 标准。④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 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⑤“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⑥孔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因此,礼乐文 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 谐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知识梳理 论述类文本中既有作者的观点,也有作者引用或者反驳的观点,而支持这些观点的根据 很多,且往往不是集中在一起的。因此,要把散落在文章各处的信息筛选出来,并整合成通 顺的答案。为此,做信息筛选题,第一步是审清题目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标准。第二步是 3 找出符合题干的信息材料,最后是对这些信息比较辨析,分类整理,整合成答案。 三、如何概括段落中心 知识梳理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 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这三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其中,概括段落中心是基础。如何概括段落中心呢? ①抓起始部分和终结部分的关键词句。 ②头尾无关键词句的,则从分析论证的文字中提炼作者的观点。 如何解决概括文意中常出现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只知摘录原词原句,不会概括 1.方法点拨 聚“点”成“面” 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摘录出许多要点,这只是概括要占有的材料,即一个个“点”; 然后把这些“点”能合并的合并,能归纳的归纳,最后归纳、综合成“面”。这样,才能获 得满分答案。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蚁 族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 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 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 的大学生。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蚁族”就是 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为什么叫“蚁族”呢?首先,蚂蚁具有较高的智商。相关研究表明,蚂蚁有 25 万个脑 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 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 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生活的特征相吻合。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 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蚂 蚁的这些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 此外,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 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还 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 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此外,还有蚂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 作态度等。这些特点,都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真实写照。 “蚁族”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馆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 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他们生活 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 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与现实生活中“蚁族”的庞大数量相比,在社会关注度上,“蚁族”却是一个极少为人所知 的群体。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是以“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民”为主题的媒体报道和学术 研究,而有关“蚁族”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寥寥无几。在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新闻媒体和文学 作品(特别是打工文学)关注的主题,同时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和焦点时,“蚁族”却 埋没于“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校漂族”等字眼之下,他们既没有纳入政府、社会组织的管 理体制,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 的群体。 4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 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 “蚁族”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必将急剧增加。日益显现的“蚁族”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 视。学者廉思撰写的有关“蚁族”的研究报告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北京市相关部门已 经开始着手为该群体立法,并已经开始了初步的调研工作,“蚁族”困境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 蚁族永不言弃的精神、执著未来憧憬明天的期待情怀,也会让他们有美好的未来。正如不少 “蚁族”所表示的:“从表面看我们很苦,其实那是打拼的过程,人生的经历本就包括艰难和 辛酸,条件差正应该是艰苦奋斗的起点。” 这篇文章叙述了“蚁族”哪些方面的情况?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要点不全 1.方法点拨 投石探波、层次分析 把题干要求概括的内容作为石子,投到原文中去,找到它所在的地方。一般而言,它所 在的上下文正是答题要点最集中的地方。考生概括一般止于此,这也正是丢掉答案要点的开 始。如果顺着这块“石子”,去探寻“它所波及的更大更远的范围”,或者说,对答案所涉 及的文字做点层次分析,就不会轻易丢掉那一两个答题要点了。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活跃边缘 詹克明 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 展势头。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 就说过:“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 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 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色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 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 物种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这些交叉的边缘品种可以同时拥有父体与母体双方的优势。 学贯中西、跨越两大文化领域的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学术影响也最大。 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边缘也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 就充满了更多的希望与机遇。这是一个最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 当年的量子力学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正如比利时著 名湍流学家茹厄勒所说:“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表明,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 也许首要条件并不是渊博的知识。在这块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地方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 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时还需要点习惯边缘孤寂的耐力。热衷于开拓事业的 人应当重视边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与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也在不 断淡化。互联网络、卫星通讯使得即使身处深山野谷也能与大城市享有同等丰富的信息资源; 学科之间自觉地融合、嫁接,常能中心开花,形成明显的学术优势。当然,尽管某些传统边 界概念在消解,但只要事物在发展,就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边缘。 中心延伸出边缘,而边缘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当年的量子论、相对论,如今已由学术 边缘成为学科中心了。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边缘与中心的对立统一。谁不掌握“中心”,谁 就会失掉今天;然而谁若忽视“边缘”,谁就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 为什么说“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审题 ①审清题干,圈出题干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②锁定答题区间,注意题干所在的地方, 往往是答题区间。 (2)答题 ①“把握文章思路”题用语为“先……再……后……,全文按……顺序(结构)来写”。 ②筛选信息、归纳文意尽量注意用原文关键词句组织答案。③概括题的答题要点几乎没有一 个的,一般在 2~3 个,甚至更多。答题时尽量筛选全,多想一下。尤其对内容容量极大的 句子要善于拆分、切割成要点作答。 高考题组 (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由和科学 爱因斯坦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 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 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 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 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由鼓 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 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进。 (节选原文最后一段) 1.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 央视《新闻联播》是中国的脸。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新闻联播》十年来最大规模 的新政即将启动的消息传出,会引来中外舆论那么强烈的关注。其实 2006 年《新闻联播》 更换主持人,就已经有国际媒体惊呼:“天哪,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 显而易见,《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表情已经不是他们个人的表情,而是国家的表情,是 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所以,当他们微笑出镜时,会让外部世界惊讶。原来中国并不总是那么 沉闷,那么紧张,那么单调乏味。中国也会微笑,而且笑得那么亲切,那么明亮。 人人蓝装像群蓝蚂蚁的传统中国形象,从此一去不复返。代之而起的是一个鲜艳的中国, 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无须高声强辩,悄然之间这已颠覆了世界对中国的观感,一个人性化 6 的中国,一个不仅可敬而且可亲的中国,开始得到世界的认同。 人性化也是中国新闻变革的主题。相对于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新闻显得过于滞后,久 被抑制的变革冲动也就愈加强烈。《人民日报》评论版在河南王帅案中执著地追问,英文版 《中国日报》在邓玉娇案中仗义执言,《环球时报》英文网站对当下前沿话题毫不回避,都 显示了难得的职业勇气。《新闻联播》此次最大规模的新政,客观上是对强大的社会心理的 回应。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回应。无论播报风格向轻松、活泼的转化,还是领导人新闻比例的 压缩,从形式到内容的这些变革不管怎样千差万别,旨趣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尊重公众的 需求,更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如果说,中国硬实力的爆发性增长,中国经济在世界上 的崛起,发端于市场化供给,即发端于消费者主权的回归;那么中国软实力的爆发性增长, 中国新闻在世界上的崛起,同样有待新闻的市场化供给,有待新闻消费者主权的落实。 识时务者为俊杰。遥控板早已掌握在公众手中,公众的关切,公众的偏好,公众的选择, 正决定着频道的方向、新闻的方向,对新闻界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时务。 2.联系文本内容,概括“世界对中国的观感”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促使新闻变革的主要目的和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考体悟 1.C [A 项“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由原文“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 天资境遇而不同”可见,不仅与“天赋”有关,还与“境遇”有关,至于哪个作用更大,文中无 交代。B 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说领略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但感受不一定能。因为 “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 项“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是“反应不同,都由 于感受力有强有弱”,可见不同反应是由感受力强弱不同决定的。] 2.(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 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 “趣”。 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先分析每段各写了什么,哪几段组成一个表意单位,即一个 层次,将各层大意归纳概括出来即可理出全文结构。 3.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解析 此题考查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紧扣原文,从文中重点语句 7 中找关键信息。文中“波兹曼认为”“在波兹曼看来”是提示语,其后句是波兹曼的观点。 题干要求概括“媒介文化观”,电视、书籍均属媒介文化,所以概括时要全面。 知识整合 一、1.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句,提出本段论题;第二至四句为第二层,具体比较两 种不同感受;最后一句为第三层,总结比较得出结论。全段由总到分再到总。 2.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第一句,提出论述中心。后面为第二层,对中心具体展开论述: ①如何“拿来”和“拿来”的意义,②“拿来主义者”应具有的条件,③“拿来”对新文艺 的重要性。语段按先总后分的思路进行。 3.分为两层:①~⑥为一层,分别谈“礼”在人性、文明社会、道德规范三个方面的 作用;第⑦句是结论,总结了“礼”的作用。全段先分后总。 重点突破 问题一 2.①“蚁族”的定义及名称的由来,②“蚁族”的生存状况,③“蚁族”的未来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可以根据要求逐段去筛选概括,然 后对同类内容进行合并整理,分条表述。 问题二 2.因为事物的边缘拥有优势、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充满了可供探索的未知性,所以 说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 解析 “拥有优势”“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充满了可供探索的未知性”是三个要 点,信息点分别分布在第六、一、五段。 1.①主观因素:个人在思想上是否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是否受一般违背哲理的 常规和习惯的束缚。②客观因素:社会(包括学校)是干涉“内心的自由”的发展还是鼓励支 持“内心的自由”。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题时应先找出相关文段,然后分析层次, 再据文意归纳要点,整合成答案。联系文章最后一段,“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 受……也不受……”和后面“但社会也能……至少不该……比如学校可以……也可 以……”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2.①新闻主持人沉闷、紧张、单调乏味,②人人蓝装像群蓝蚂蚁,③缺少人性化。 3.①新闻变革应符合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②新闻变革应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 ③新闻变革应十分关注公众的关切、偏好与选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