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1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5 月 23 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 “阿尔法狗” (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 “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 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 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 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 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 年 3 月 15 日, “阿尔法狗”最终以 4 比 1 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 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 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 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 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 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 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 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 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 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 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 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 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 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 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 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 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 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 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 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 1968 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 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 2016 年 2 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 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 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 1941 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 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 阿瓦达和索罕· 迪 索扎 2016 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 种情况: 一是车辆直行, 导致 4 只狗 1 只猫死亡, 还是撞向右侧路障, 导致 5 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 导致 3 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 5 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 5 位违章 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 4 位乘客死亡? 2 他们希望以这样的问题来收集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设计。这些问题很难得到两全其美的答案, 但是,如果不解决,就将限制和阻碍人人工智能的应用。仅凭伦理难题这一点,人工智能的应用就不会太 顺畅,更不可能导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阿尔法狗“战胜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人类注定会完败于人工智能这一结局。 B.极其竞争性的人工智能在当前是现实存在的.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伍.谁就会被淘汰。 C.2016 年“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促使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等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 报告。 D.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中国只有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才能赢得自己的未来。 2.人工智能难以战胜人类,下列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但学什么却是由人类控制。学习范围由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 B.人类具有的理性分析,运用逻辑思考,以及情感交流和互动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获得。 C.人类具有未雨绸缪的超前性思维品质,已开始研发令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智能装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 D.人类社会中伦理难题的存在使人工智能的应用不可能太顺畅。这也使得人工智能难以战胜人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人工智能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早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中被大量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 类。 B.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要求人类对各方面的法律、制度和伦理进行改造,人类要做好全面迎接人工智能 的准备。 C.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将无法融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并最终陷于 危险的境地。 D.当人工智能涉及人、机器、动物之间的伦理问题时.应对其进行规范.但这种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 设计尚未成熟。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毛毛熊 周海亮 男人坐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呆滞的目光瞅着脚边一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他在等待一天中惟一的一班 过路车。其实男人十天前就应该离开这个地方,但当妻子要求他和她一起回去时,他说,让我再静静呆几 天吧。 老人什么时候进来的,他没有察觉。他看到他们时,老人正领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看得 出老人很累, 流着汗, 弯着腰, 握拳轻轻捶着自己的大腿。 他向旁边挪了挪, 指着腾出来的空位。 “您坐。 ” 他说。 老人朝他笑笑,坐下。她把男孩放到自己腿上,眼睛看着窗外。 “奶奶⋯⋯”“嗯。”“妈妈是不是不要咱们了?”“嗯。”“她为什么不要咱们了?”“她做的对。 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奶奶⋯⋯”“嗯。”“爸爸呢?”“爸爸走了。”“我知道他走了。我们是不是要去看他?”“不。 我们要去亲戚家。”“以前的家呢?”“我们不再回去了。”“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爸爸?”“因为爸爸走 了。”“我知道他走了,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他?”“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长大了, 你就知道了。” “奶奶⋯⋯”“嗯。”“我什么时候长大?”“很快。”“我想妈妈。”“嗯。”“我更想爸爸。他 说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 ”“嗯。” “我想看爸爸的照片。 ”“等到了亲戚家再看。” “不,我现在要看。 ” 3 “你怎么不听话?”“我就想看看爸爸的照片⋯⋯”“信不信我揍你?”“好。我先看。看完了,你再揍 我。” 男人静静地听着一老一小的对话。 本来他不想插话, 但男孩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心酸。 他把身子斜了斜, 朝向老人,“就给他看看吧!”他说,“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想他爸爸。” 老人叹口气,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又从里面抽出一张照片,递到男孩面前。“快点 看!”老人的眼睛环顾四周,样子有些紧张。 男人愣住了。他死死地盯着照片上的男人,直到老人把照片重新装进信封。 “他是不是,叫高畋?”男人问。 “是的。”老人不安地说。她飞快把脸转向另一侧,盯着窗台上的一盆云竹。 “您告诉我,”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抖开,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问她:“这是他吗?”男人 的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仿佛有人在里面拉一个巨大的风箱。 “是的。”老人看了他一眼,再一次飞快地把脸转向那盆云竹。 男人盯着老人,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他的胸膛有节奏地起伏,却挤出不均匀的呼吸。男人站起来, 又坐下,他重新把报纸抖开,盯着上面那个已经死去的男人。 ⋯⋯一个月前的一天,这个叫高畋的男人闯进了镇上的储蓄所。他带着一把刀子,身上绑满了炸药。 他没有抢到钱,却被很多警察追赶。男人慌乱之中跑向附近的一座小山,并躲进半山腰一个废弃的有着两 间屋子的看林房。荷枪实弹的警察很快将他包围,男人看逃走无望,就引爆了身上的炸药。 恐惧并绝望的男人并没有发现,在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屋子里,正躲着一群瑟瑟发抖的人。那是八个来 这里旅游的小学生和一位青年老师,那天他们来爬这座山,累了,进到看林房休息。然后他们听到有人闯 进另一间屋子。再然后,房子被炸上了天。 八个小学生,当场炸死两个。十几天后,在医院里,又死了一个。据幸存的青年教师回忆,那个男人 并没有发现他们⋯⋯ 男人朝老人张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男孩再一次缠起老人,“我还想看爸爸的照片。”他说。 老人终于火了。“信不信我揍你?”她在男孩的屁股上重重打了一巴掌。 男孩大哭起来, “我要看爸爸!你为什么不让我看爸爸?” “跟你说过爸爸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 他去哪了?”“信不信我再打你一巴掌?”“你打!你打!爸爸说过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的!他不会扔下 我走的! ”“你想知道爸爸是怎么走的吗?你想知道是不是?” 老人的眼泪终于淌下来, “好!我告诉你! ” “你不要这样!”男人急急地阻止老人。他低下身子,看着男孩,“爸爸刚才还在,和我在一起。不 过你来之前,他坐上汽车走了。他得赶着去挣钱,给你买更多玩具。过些日子,他还会回来找你。毛毛熊 他给你买了,让我捎给你。”男人打开那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从里面拿出一只很大的毛毛熊,递给男孩。 “你看,是不是?” 毕竟是小孩子。男孩看到毛毛熊,就乐了:“我就知道奶奶在骗我!我就知道爸爸不会忘了我!” 老人不安起来。“这个,值很多钱吧?”她指着毛毛熊问。 “没事。我买给孩子的。他早想要一只毛毛熊,一直没给他买。后来他⋯⋯病了,就给他买了一只, 让他日夜抱着。想不到医生没能⋯⋯把他救活。现在他不需要了⋯⋯”男人强忍着泪,泪却还是滴下来。 老人重重地叹口气。“什么病?”她问。 一辆汽车在候车室门口停下来,正是男人等的那一班。男人站起来,拿起瘪瘪的旅行包,朝门口走。 走了几步,他停下来,转过头,对老人说: “他没得病。假期来旅游,死在这儿了。是被炸死的。在半山腰的守林房。” (选自《帘卷西风》,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奶奶说儿媳妇离开是对的。她总是看着窗外。或窗台上的云竹,这些都说明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羞愧, 内心隐含着哀痛,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 4 B.男人确认照片上的男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后,气愤、痛苦、情绪激动。但当奶奶要告诉孙子真相 时,他又赶紧阻止,表现出可贵的善意。 C.高畋引爆炸药时不知道在隔壁有老师和学生,可见他并非故意炸死包括男人的孩子在内的几个孩子,所 以男人原谅他,并主动去安慰他的儿子 D.小说开头写男子在候车室候车.瞅着鼓囊囊的旅行包。结尾写他拿起瘪瘪的旅行包。准备乘车离去,前 后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严谨的构思。 5.男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请简要分析。 (5 分) 6.围绕主人公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分别是什么 ?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三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回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 016 年 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一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 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 十 四 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1 等份, 每一 等 份 为一 个“ 节 气”, 统称 “二 + 四 节 气”,具 体 包括 立 春、雨 水.惊 蛰、 春 分、清 明、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 至、小暑、大署、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 法。它以地球国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同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描述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 同、寒来署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记载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因此 “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它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 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十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沿用。即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它所蕴合的古老智慧同 样非常有价值。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 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 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适力。也是人类文化多 样性的生动见证。 ( 摘编自《郑州晚报 )2016 年 12 月 1 日) 材料二 公元前 1200 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 -- 一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 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这八 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 ) 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5 自 1645 年清朝 ( 时宪历》开始, “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定气法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 “二 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 15 度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 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历史溯源》 (数据摘录自问卷星网站)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侯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 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 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等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 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编自 20 16 年 12 月 1 日新华社报道 ) 7.下列关于民众对“二十四节气”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民间传唱的 “二十四节气” 歌每句含六个节气, 其中第三句 “秋处露秋寒霜降” 所指的节气依次是立秋、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常用阴历,有时也用农历, " 二十四节气”属太阳历,又被人们列人农历,由此可见 农历和阳历两个系统互有交叉成分。 C.“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之后之所以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为多民族所共享,是因为它被当 作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D.今天, " 十四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逐渐破弱,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养生保健方面更重视 季节更替和物候、气候的变化状况。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三千多年前的股商时期, 我国古人已经用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 秋分、 夏至和冬至, 这表明, 当时 “二 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B.近八成国人要么仅仅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要么完全不了解。这表明,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 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 C.从最早记载 “四方风” 始,到从 《时宪历》 开始并沿用至今的 “定气法 “止, 在近三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十四节气” - 步步完善。 D.国人对“十四节气”相关的美食及相关传统活动和诗词、谚语的了解关注度高,表明人们对它的需求既 有实用性,又有人文性。 E.战国时记载了八个节气的《吕氏春秋》和西汉时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是两部和清 朝的历书 (时宪历》性质相近的专著。 9.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文言文阅读 ( 本题共 4 小,.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 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 “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 6 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 “卿何所闻?”答曰: “明公作辅, 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 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 敕喻,物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 [ 注 ] ,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 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 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 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入甲戍赦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 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 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 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颐和转》) [ 注 ] 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资《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泾令 / 陈干杀之 / 有司以尚违法纠黜 / 诏原之 / 和重奏曰 / 尚先劾奸脏 / 罪听自首减死而 尚内挟小憾 / 肆其威虐 / B.时谢尚领宜城内史 / 收泾令陈干杀之 / 有司以尚违法纠黜 / 诏原之 / 和重奏曰 / 尚先劾奸脏罪 / 罪听自首减死 而尚内挟小馆 / 肆其减虑 / C.时谢尚领宜城内史 / 收经令 / 陈干杀之 / 有司以尚违祛纠黟 / 诏原之 / 和重奏曰 / 尚先劾奸脏罪 / 罪听白首减 死 / 而尚内挟小馆 / 肆其威虐 /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 / 收泾令陈干杀之 / 有司以尚违法纠黜 / 诏原之 / 和重奏曰 / 尚先劾奸脏 / 罪听自首减死 / 而尚内扶小憾 / 肆其威虐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臀。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顾和机智有方, 委婉唤醒王导。 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脸睡的王导, 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 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 以礼规范事物。 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 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 大到皇亲国威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 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 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2) 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葬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7 风雨中诵潘老 ①诗 韩淲 ②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 ③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④。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高茫。 [ 注 ] 潘邪 (bin ) 老: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 名闻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 成篇者。②韩滤 (biao) :南宋诗人,南渡后迁居江,西上饶。曾短期出仕,因当政者力主议和,被斥免后 家居二十年。③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④ 行藏:出处,行止。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 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 正逢风雨, 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最象恰相吻合, 于是即景生情, 落笔成章, 虽直引前人成句人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 B.诗歌首联既说明了节令、天气和地点,更通过满城风雨的环境烘托,独上吴山远眺大江的行为展现,突 出了抒情主人公孤独黯然、满版忧郁的形象特征。 C.第三句写自己年届晚境.老眼昏花,既然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的地步,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 月催人、老之将至的悲慨,又有不成戚于此的超然。 D.第四句紧承上旬,抒写胸臆,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胸怀坦荡,壮心尚存,全句星现激扬的情绪,但 “任”字的使用也流露出不能自主决定命运的无奈。 E.第三联写白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作者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 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 15.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6 分 ) (三 )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 (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刘禅能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该“妄自菲薄”,说些不合道理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李白的 《蜀道难》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青泥岭上蜿蜒盘旋、 曲折难行的山道。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2016 年底,丹江石化公司把“年度先进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投予李文,在亲戚、朋友们采用各种形式进 行庆贺之时,他则处之泰然 .... 。 ②浦江百姓万众一心,旅进旅退 ....,竭尽心力去呵护这方宜居大地,共建这块精神家园,相信浦江的未来一 定会充满光彩。 ③李密为人至孝, 敬侍祖母, 冬温夏清....,出人扶持, 乃至为了尽自己的孝心一再推辞朝廷征召, 其情甚笃. 其 人可敬, ④本来是毫无根据的流言,不料传的人多了,竞闹得三人成虎 ....,连公安部门都来调查相关情况了。 ⑤原本只是一场简单的车祸,造成的损失也并不大,但因为大众车主家属在一旁推波助澜 ....,最终导致双方 械斗.死伤三人, 8 ⑥一个人做事难免有失误,失误后是马上矫枉过正,迎头赶上,还是遮遮掩掩,畏葸不前 ....,你的态度很重 要。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年初,阿根廷著名球星梅西到中国参加活动期间,专门和活动现场几个球队的小球员进行了互动游戏, 并主动提出与部分球员合影。 B.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 1984 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以来, 100 余颗国内外航天器在这里被送入太空,创造 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人类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很多前所未 有的,甚至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情况。 D.正反双方各自搜集有关辩题的材料, 不仅要搜集同己方辩题有关的材料, 还要搜集对方辩题有关的材料, 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提高论解水平。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 - 句是 (3 分) A.你回去用心准备这次广告业务的资料。放心,我定会玉成此事。 B.近来,报社稿件不足,请王先生能赐稿一篇,盼复函为荷。 C.来此几日,我们几个吃住都在你家.多多叨扰,真是不好意思。 D.感谢你多年的关照,在你生日之际,送上一份薄礼,聊表存心,不成敬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6 分) 物候是节气的主要特征,从“寒蝉鸣”的立秋,到“蛰虫坯户”的秋分,再到“蛰虫成俯”的霜降, 在某种意义上, __① _。在一个个风凉露浓的夜晚,秋虫们竞相鼓起舌簧,或独奏或合唱。“薄暮寒蝉三两 声,回头故乡千万里”、“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络纬鸣,懒妇惊”“秩過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 飞霜”,这秋虫鸣或触动游子的愁情,或打发人们的寂寥,② _.从古至今,这生命的余音唱响在巨大的时 空舞台上,③ __,还是南腔北调的方言,表达的都是对大地感激、对生命的热爱。 21.阅读下面的文段,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相同的椎论方法,句式基本一致,每句 不超过 50 字。 (5 分) 当下,随着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家长认为,付出了成本毕业 后还不一定有好收益,现在的大学不用上 ! 暂不论其他方面,只因为付出了成本却暂时没有回报就能否定大 学教育的价值吗 ?婴儿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关爱,却不能回报父母什么,难道父母就不养儿育女了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是是关系长久的大事。“风物长宜放眼量”,仅仅以短期的物质收益来 考量教育的价值,未免失之狭隘 !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 十九大结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围绘就。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小张说:“再有不到 20 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 30 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王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都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惩 费劝学习了。” 小李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是到高处越是不 敢松劲。” 小赵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刘说:“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前面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我们不能辛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 的责任。” 9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 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l .D(A 完败的是 “人类棋手” 不是 “人类” 。末段明确指出不可能导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 B“极具竞争性” 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C“促使”错,不存在这种逻辑关系 ) 2.D(不是“人类社会中伦理难题的存在”,而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设计难题” ) 3.C(陷于危险境地的是人类 )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1.C( 文中没有体现男人原谅高畋的内容,他去安慰高畋的儿子也不是这里说的原因,而是出于对这个无 辜而可怜的孩子的关爱 ) 5.1 他推动了情节发展。他执意要看爸爸的照片,才有男人看到照片认出上面的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 人;他哭闹着说爸爸说过要给他买毛毛熊,才激发了男人的恻隐之心,把包里的毛毛熊给他。 2 通过他塑造 主人公的形象。他父死母走,处境可怜,男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用善意的谎育安慰他,给他毛毛熊,给 他生活的希望,表现了男人宽宏、善良、淳厚。 3 通过他交代相关情节。用他对奶奶的追问,暗中交代爸 爸已死、妈妈离家、爸爸答应给他买毛毛熊的情节。国用他联系小说中的人物。他联系着爸爸、妈妈、奶 奶和男人,使小说的人物关系清晰。 ( 共 5 分,答出第一点给 3 分;答出其他要点中的任意一点给 2 分。 如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 6.第一问: 明线是男人了解高畋的孩子的遭遇和感情需求, 把原本买给自己的孩子的毛毛熊送给他的过程。 暗线是男人的孩子在游山途中被高畋炸死的事件。 ( 共 2 分,每答出条线索给 1 分) 第二问: 1设置孩子在高畋自杀爆炸中被炸死这一暗线,为明线的展开提供背最。 2 设置明暗两条线索, 使小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彰显小说爱能超越恨的主旨。 3 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 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超越仇怨、心怀博大的形象。 ( 共 4 分,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 ( 三 ) 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7.B(“两个系统互有交叉”的说法于文无据,根据文意,农历中有阳历的成分,但文中并未介绍阳历中是 否有农历的成分 ) 8.CD(A“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 秋分、 夏至和冬至” 错误, 原文是 “股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裁了 ‘四方风” , 而“四方风” 反映了 “- 分至” 和四季的变化, 并不是记载了 “二分二至” 的名称。 B前后逻辑不成立, “两 千多年来, * 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的结论太武断,图一只是就今天的人们的认识的统 计,不代表两干多年来的变化趋势。 E(时宪历》是一部历书,《吕氏春秋 ) 和《淮南子》一般被认为是两部 “杂书”》。 9.1体现了中国人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 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2 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 促进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 共 4 分,每点 2 分, - 一个是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价值,一个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意思对即可 ) 二、古代诗文阅读 (3 5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 10. B 11. A(总角,泛指未成年的孩子,不仅仅指男孩子 ) 12. C ( 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 13.(1) “明公 ( 或您 ) 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 ( 或重臣 ) ,为什么要收集传言, 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 ?” 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 ( 共 5 分,“采听”、“察察”各 1 分,句子大意 3 分) 10 (2) 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 达到这样的程度。 ( 共 5 分,“敕喻”、“特听”、“见优遇”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顾和,宇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很器 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有一次,月初一应当上朝,还没入宫,车停在门外。周颤過见 他,顾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动。还有一次,顾和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 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 体有小不适, 令人焦虑。 ”王导醒了。 对顾和说: “你资质优异出众, 不仅是东南之关, 实在是海内俊杰。 ” 于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街署去,诸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 顾和:“你听到了什么 ?”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 政务的原则呢 ?”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日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的 被用翁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流,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 制。”于是改过来了。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 上去早上回来,他就是这样受到优厚的待過。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 褚裒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脫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 干足以处理时务。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 益呢 ?”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这时谢尚兼 任宣城内史。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顾 和再次上奏说:“谢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贿罪,被准许自首免死。而谢尚心中有一点不满意,就肆意呈威 施處。谢尚身为外威,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处置。”谢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 疏被搁置下来了。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 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最近丧母,又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 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诏书同意。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 享年六十四岁,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14. BD ( 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B 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准确, 主人公也有积极顽强的一面,其不顾老迈,冒雨登山的举动便为明证; D项语言分析不当,“任”字的使用 展现了诗人积极旷达的精神风貌 ) 15.1“今古骚人乃如许”句收束二.联的议论,强调自己和古今诗人有共同的感受,“乃如许”三字以 虚写实,蘊含万千慨叹。2后一句不解说这“如许”的感受究竞如何,面是化情如景,以景写情。 3 眼前的 苍花暮色和耳畔的膨湃江潮, 形象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拓展了意境, 给读者以无尽的回味。 ( 共 6 分,内容.手法、效果各 2 分) ( 三 ) 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16.(1)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以塞忠谏之路也 (2)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索岩峦 三、语言文字运用 (2( 分) 17. D(处之泰然:形容碰到困难厄运或异常情况,毫不在乎,镇定自若;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旅进旅 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子女孝顺。 此成语不能用来形容“冬暖夏凉”。.三人成虎:比喻谣育或讹传重复的次数多了,往往会使人信以为真。 推波助谰: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 ( 多指坏的事物 ) 的发展,使扩大影响。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 18. C(A 项有歧义,把“个”改成“支”。 B 项偷换主语.改为“把 100 余颗国内外航天器送人太空”; D 项介词残缺,在“还要搜集”后加“同” ) 11 19. A( 玉成,敬辞,请别人成就某事。为荷,古代文言书信和现代公文行走的常用语。表示感谢之意。明 扰,客套话,意思是受到款待,表示感谢。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 - 下心意, 谦词, ) 20.1虫子的活动堪称秋天的标志性物候 ( 虫子与秋天有着不解之緣. ) 2 或催促懒妇准备寒衣 3 不管唱的是唐音宋韵的古声 ( 共 6 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 21.示例一:耕种、管理需要农民付出辛苦的劳作,却不能马上收获谷物,难道农民就不春种夏耘了吗 ? 示例二:相对论的创立耗费了爱因斯坦十几年的心血,却未能让他快速变现.难道爱因斯坦就放弃向未知 的探索吗 ? ( 答出 - 一句 2 分,两句正确 5 分) 四、写作 (6( 分) 22.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