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上学期周练(12-16)(2016-12)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周练试题(1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熔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另外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D.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质疑的组成部分。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木讷(nè) 剽(piāo) 悍 引吭(hánɡ)高歌 飞来横(hénɡ) 祸 B.谄(chǎn)媚 压轴(zhóu) 一溜(liù)烟 间不容发(fà) C.阔绰(chuò) 悼(dào) 念 泥淖(nào) 船棹(zháo) D.搁(gē )浅 解剖(pōu ) 鬼鬼祟祟(suì) 不屑(xiè)一顾 3.下列各句中,加好像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西方神话学理论认为,神话中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英雄神话的产生是神话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英雄神话中,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而人则处于世界的中心”。 可以看出,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主要不是根据神话的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也就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这种植根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希腊神话,其新神、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来。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思想家批判、扬弃之后,才能被希腊哲学吸收,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与希腊神话不同,主要是产生于祖先崇拜观念基础上的中国神话,不但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而且由于祖先崇拜所崇拜的对象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核心地位上的主神。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他们各自生息、发展于一隅,后来才先后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共主。地位虽然变了,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不同血缘、不同祖先的夏、商、周三朝不但在政治上相互排斥,而且在文化上也难于相容。一旦推翻旧王朝,前朝一切统统废弃,一切重新开始。各部族内部都盛行祖先崇拜,但只崇拜和神化自己部族的祖先,而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 夏、商、周各有自己祖先的神话,但彼此却不能继承和发展,前一个朝代的神话在后一个朝代得不到重视和继续加工的机会。这样一来以前的神话不但得不到提高和发展,而且十分容易散佚。祖先崇拜和部族利益在文化上的排他性严重地抑制了我国神话发展和提高,使之得不到像希腊神话那样反复加工的经历;同时,由于每个部族各搞自己一套神话,并按自己祖先神话的世系编排诸神的世系和辈份,因而最终未能形成各部族统一的神话和相应的神系,以及贯穿全部神话并统率众神的主神。 后来,这些神话未及进一步被加工和系统化,神话历史化的风暴便向它们袭来,使那些具有超自然神奇能力的神祗,逐渐演变成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先王和圣哲。诸神既然已经被从天上请到地上,定格于人间,那么,渊源于原始时代的神话的发展也只能就此停止。 (节选自《文艺研究》) 4.下列关于希腊神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腊神话是人类心理的一种表现,其发展有阶段性特点。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了英雄神话。 B.希腊神话是西方神话的代表,西方神话研究理论根植于西方神话和西方历史文化土壤中,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C.希腊神话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自然崇拜观念,这种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使得希腊神话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 D.希腊神话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所以在它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希腊哲学,希腊神话也最终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5.关于中国神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神话产生的基础是祖先崇拜观念, 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这点与希腊神话很不相同。 B.中国神话因为古代不同的部族崇拜的祖先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神系以及主神的结构。 C.中国神话中一些神明从属关系不明,可能因为他们原本就分属于不同的部族。 D.中国上古神话难以进行系统地整合,缺少后世反复加工的经历,而且还受到历史化的改造。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腊神话是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而不断发展的,其中蕴含了古希腊人的部分哲学观念。 B.因为希腊神话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最终能够被后人反复加工。 C.夏、商、周三朝都有国家政权与家族统治相叠合的特征,他们的王朝在政治、文化上相互对立排斥。 D.中国神话内在统一的神系及核心主神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华民族的意识和精神也难以得到清晰地反映。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目。 清代诗人龚自珍说他的诗“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剑在放旷高蹈,沉着痛快,唐代诗僧贯体有诗道:“ 甲,一剑霜寒十四州。”真是剑指灵魂,气吞山河。箫在哀婉幽咽,柔情似水。如石涛诗云“乙,素子离离月下逢”,有一种凄绝的美。亦剑亦箫,化慷慨为柔情,转凄婉为高旷。此情此境,易水之滨送别荆轲,在白露萧萧之时,作生离之死别,高渐离击筑声起,荆轲舞剑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此境有以当此。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在那月黑风高的晚上,中军帐中,项羽挟别虞姬,“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歌在冷月下(回荡、回响),此境有以当之。 若说到画,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得亦剑亦箫之妙,他的画可以说是笔底项羽,画外荆轲,(幽冷、幽寂)中有剑气,放旷中有箫心。《饮酒读骚图》画一人于案前读《离骚》,两目(横、怒)视,须髯尽竖,而无所不为,右手酒杯在握,似要将杯捏碎,左手持卷,狠向下压,暗含击碎唾壶之意。《离骚》在中国是忧愤壮烈的代名词,宋人说“痛饮读离骚,可称名士”,前人有“上马横槊,下马作赋,自是英雄本色;熟读《离骚》,痛饮浊酒,(居然、果然)名士风流”的说法。陈洪绶此画正有这种沉郁顿挫的意思。难怪曾珍藏此画的孔尚任在画上提跋日:“丙,年年归与说樵渔。”后来清初画家萧从云作《离骚经图》,跋文道:“秋风秋雨,万木凋摇,每闻要妙之音,丁。” 7.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放旷高蹈 哀婉 幽咽(yè) B.自露萧萧 慷慨 唾(chuí)壶 C.上马横槊 提跋 樵(jiāo)渔 D.沉郁顿挫 抉别 跋(bá)文 8.文中括号中选用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荡 幽寂 横 居然 B.回响 幽寂 怒 果然 C.回响 幽冷 横 果然 D.回荡 幽冷 怒 居然 9.文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气吞山河 B.柔情似水 C.月黑风高 D.无所不为 10.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白发萧骚一卷书 不觉涕泗之横集 满堂花醉三千客 玉箫欲歇湘江冷 B.满堂花醉三干客 玉箫欲歇湘江冷 白发萧骚一卷书 不觉涕泗之横集 C.玉箫欲歇湘江冷 白发萧骚一卷书 不觉涕泗之横集 满堂花醉三千客 D.不觉涕泗之横集 满堂花醉三千客 玉箫欲歇湘江冷 白发萧骚一卷书 四、默写 11.古代诗文默写。 ①沅有芷兮澧有兰, 。《湘夫人》 ②岩扉松径长寂寥, 。《夜归鹿门歌》 ③ ,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后而已,不亦远乎?《论语 秦伯》 ⑥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 。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有时驻足观望,有时边走边想;时而舒缓,时而峻急,有时沉思默想,有时豁然开朗,这是登山与品书的节奏和乐趣。 ② :童谣里纯真的生活气息,诗词里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感,武侠作品想象力的拓展,言情小说里的柔肠百结,科普读物的启人心智,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洋洋大观,充塞于目,不绝于耳,仿佛与先贤哲人对话,越数千年时空交流。世上没有登不尽的山,③ 。 七、作文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网络论坛里,某人发了一个帖子,向网友请教。帖子的内容是:对一个事物美的感受,与对这个事物的熟悉程度,二者有什么关系? 下面是三个网友的回复。 网友甲:对事物越熟悉,感受到的美越深刻、全面。 网友乙:对某个事物全然不知,带着无比的神秘去想象,得到的美感最强烈。 网友丙:对事物不可不知,也不可全知,在半朦胧半真切的情况下,得到的美感最强烈。 三个网友的不同回答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B 6.D 7.A 8.C 9.D 10.B 11. (1)思公子兮未敢言 (2)惟有幽人自来去 (3)五更鼓角声悲壮 (4)不霁何虹 (5)任重而道远 (6)不义而富且贵 12.这两句诗通过写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意味。 13.分别是“长”和“畏”。“长堪醉”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 只有在长醉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长”字从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晓钟”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14.示例:①品味书籍如登山途中 ②读不同的书就如登不同的山 ③只有读不完的书(5分) 15. 距离产生美感 有些美好,只宜远望。 ——题记 曾听到过这么一句话:未确定的恋爱关系最灼热,得不到的爱情最美好。得此箴言,我的感悟是——距离产生美。 美的感受,与对这个事物的熟悉程度有什么关系?我想,正如观星赏月,太陌生太遥远,无法捕捉它的踪影,自然无美可审;太熟悉太近了,则灰尘石渣坑坑洼洼,历历在目,毫无美感。要感受事物最美的瞬间,莫过于观水中之月,赏雾里之花,在朦胧与真切之间,寻找一个最合适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那是一种雾锁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之美。距离的存在,促使了想象的发生,从而也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无限的美。“云深不知处”“草色遥看近却无”“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篇不是美吗?情者见情、理者见理、淫者见淫,志者见志的《红楼梦》不是美吗?朱自清笔下被淡淡月光笼罩着的荷塘不是美吗?断臂的维纳斯、微笑的蒙娜丽莎不是美吗?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就在于它有科学精确的数据和客观的规律,也有读不透、赏不尽的朦胧之美…… 距离产生美,那是一种擦肩而过注定失去的伤感之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们注定会成时间的过客,也注定会失去生命曾经拥有的美好的事物。正因如此,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那些偶然的相遇和蓦然的回首,把它定格成生命中永恒的刹那。忽然想起白朗尼的一句诗:“他望了她一眼,她回眸一笑,生命忽然苏醒。” 是呀,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所以,有了唐琬赠与陆游的《钗头凤》,林妹妹为宝玉流尽的诗情和血泪,史铁生怀念去世母亲的《合欢树》《我与地坛》;所以,有了天涯游子梦萦魂牵的故乡,双鬓斑白时回想的青春年代;所以,寒冬时渴望温暖的春风,长夏时向往飘洒的秋雨……一切事物,最美的时刻总是出现在我们无法拥有的季节,被时空隔开的刹那,令人感伤,却也最美。正如那些残缺的木板、破碎的瓷器和磨损的铜钱,在博物馆供人瞻仰,不就是因为遥远的时空距离的存在,为它们镀上了一层璀璨华美的光芒吗? 距离产生美,那是一种催人上进自强不息的奋发之美。科学界充满未知领域,我们离宇宙的真相总有着一步或亿万里的距离。正是这些或长或短的距离,促使我们怀着莫大的憧憬和好奇,对未知世界进行想象创造以及探索研究。所以,文学史上有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所以,莱特兄弟让人类上天成为了可以实现的梦想,爱迪生使不灭的光明走进了千家万户,陈景润摘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亩产一千公斤成为了可能……倘若世上不存在“距离美”,倘若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恐怕人类社会将永远止步不前,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一片荒芜。 我国近代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发的必要。”照此看来,世界还是需要存在一点“距离感”,假设世界完美得无懈可击,我们何以品尝成功的快慰? 古人曾云:雾里赏花,月下观美人,是美之极致;花到半开,酒至微醺,是最美境界。距离产生美,理当如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