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安庆一中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知乎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同友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阃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可以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②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紛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城:在“武侯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网络小说。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完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昔通外国人管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③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衷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逵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 24 - ④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史多的可能性。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31日第5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不仅受到国外读者的喜爱,还可以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 B. 当今中国文化只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果道,就一定能为更多的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C.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打造更多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传播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 D. 精彩的中国故事“走出去”,往往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也可能产生误解与曲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荷兰女十送李白诗集的例子,表明了诗词既是外国网友学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B. 作者从当代作家作品、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方面米举例论述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去”了。 C. 对“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者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D. 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先举例,再分析,最后坚信更多的“长安花”将走出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已经超过很多人的想像,连普通外国人也喜欢诗词。 B. 如今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主要得益于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 C. 网络文学虽然已“走出去”,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 D. 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路虽坎坷不平,但精彩的中国故事必将更多地传播出去。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段“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 - 24 -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步骤: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文中无依据,是无中生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已经”的表述不合逻辑,原文第1段“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B项,“主要”说法错误,原文第2段“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C项,“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以偏概全,原文第3段“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或者“不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 24 - 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展望2018年,报告指出,尽管贸易摩擦升温,关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减税降费、放管服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平稳,金融风险有效缓解,资本项目及金融市场加速开放。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德国、法国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投下信任票。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纳入MSCI、CIPS二期正式运行,这些积极迹象的不断出现,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7月15日《人民币国际化正回归2.0快车道》) 材料二: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2018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民币作为新兴国际货币的地位逐步稳定,境内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扩大人民币使用、深化人民币交易能力的兴趣继续提高:2018年人民币参与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63%的境内企业、4716的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 报告指出,在离岸市场上,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在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末,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中英国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量累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人民币清算。 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金融时报》) 材料三: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新的思路。短期应该以稳定汇率为主。“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这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应暂缓推进。同时,中行要加强短期热钱的进出管制,防止短时间内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引起境内居民恐慌性挤兑外币,给人民币汇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压力。 - 24 - 中期需有序推进金融改革。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均是开放资本兑换项目与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中国在经济形势逐步企稳后,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具体路径应该是:先推进汇率完全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根本在于该国经济、金融的硬实力。因此,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步发展,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必须以合理的经济增长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急功近利。 (摘编自2018年7月31日《新一代经济学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报告可知,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客观上存在一些障碍,展望未来不难感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B. 建设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建行将要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C. 由于“811汇改”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延缓,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D. 人民币国际化中期目标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可先推进汇率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因为举措得当,2018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 德、法与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信任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交易等迹象的出现,标志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C. 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说明在离岸市场上,建行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D. 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因为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硬实力,决定人民币国际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与基础。 6.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2018年国际货币论坛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报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 24 - 6. 第一问:①国际论坛侧重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与积极迹象;②中国建行侧重介绍建设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推动作用。第二问:①国际论坛的报告动机是客观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②建设银行的报告旨在表达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立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A项,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错,据材料一第二段信息可知,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令人乐观。故答案为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D项,“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错,据材料三第三段“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可知,“近期”偷换概念。故答案为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第一问:据“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展望2018年,报告指出,尽管贸易摩擦升温,关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可总结出“国际论坛侧重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与积极迹象”;据“在离岸市场上,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在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可总结出“中国建行侧重介绍建设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推动作用”。第二问可结合两个机构的不同职责思考这两个报告的目的。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乞 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接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曾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 - 24 -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孩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噢,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 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比。 C.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埋下伏笔。 D. 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了门”,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8. 小说在刻画卢什科夫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 24 - 9. 有人说结尾两段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 【答案】(1)B (2)①好喝懒做:在合唱团任职时酗酒被赶出,找借口不工作。②不诚实,少尊严:假冒老师、大学生之名行乞。③落魄无依:穿破衣,沿街乞讨。④本质善良,理解人意:经别人帮助挽救决定痛改前非戒酒、愿工作。⑤懂得感恩:感激帮助过他的斯克沃尔佐夫,更感激善良高尚的奥莉加。 (3)①线索:他见证了卢什科夫的前后变化。②推动情节发展,促进主人公的变化:他痛斥逼问,促使卢什科夫感到羞愧,答应劈柴。经他介绍,卢什科夫有了工作。③衬托奥莉加,丰富了主题:相对于他的居高临下式助人为乐,奥莉加的平等真诚更易打动人更值得提倡。 (4)①使情节更完整。用插叙方式,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应。“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加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的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记住她的一言一行,永生难忘。③使主题更深刻。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 斯克沃尔佐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错误,原因是“酗酒”。“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错误,文中说“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C项,“可怜身世感动了”不准确,应该为斯克沃尔佐夫为卢什科夫被自己说服且能够帮助卢什科夫感到高兴;D项,“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错误,有同情,因为同情才替他劈柴。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在合唱团任职时酗酒被赶出,找借口不工作”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好吃懒做”的性格特征。 - 24 -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好吃懒做”“不诚实,少尊严”“落魄无依”“本质善良”“懂得感恩”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小说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画龙点睛”“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的大题关键是首先明确“画龙点睛”“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式的结尾,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的形象特征和“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的主题,从结构上分析是故事完整,照应前文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目文,完成各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彼众我赛,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兆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搔,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咸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憤,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曰,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 24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 “县男”是爵名,晋代伯子男皆封以县,称县伯、县子、县男。其后,历代多沿置,明代废止。 C. “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 “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韶颇有战賂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 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 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 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谋,勇者不为斗。 (2)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 - 24 - (2)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厚,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题中, “于东南涧口”是“设伏”的地点,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伏兵”是“击之”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且“大溃”是“贼”被伏击的结果,应独立成句,排除B项。 句意: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其众全被俘虏。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错,《诗经·小雅·蓼莪》中说“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死了母亲。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高祖犹豫不决”错,原文“时高祖不豫”的意思是“当时高祖身患疾病”,并非犹豫不决,选项曲解了“不豫”的词义。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字词:(1)贼,戕害;知,通“智”;谋,出谋划策;斗,效力战斗。(2 - 24 - )步人,步卒;自,必然;逆战,迎战;阵,列阵,名词用作动词。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年时善骑会射,有武将之才。因他是武明皇后姐姐的儿子,高祖很是器重,常安排在身边,作为心腹看待。中兴元年,跟随高祖抗抵尔朱兆,在广阿大战。高祖对段韶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怎么办?”段韶回答:“我听说小能战胜大,因为弱小的一方正义而强大的一方邪恶;又听说上天没有偏私,只帮助德行高尚的人。尔朱兆在外戕害天下,对内失去善良的人,现在智者不为他出谋划策,勇者不为他效力战斗;历来是不才之人失德失位,贤德者取代他,还有什么怀疑犹豫的?”于是便同尔朱兆交战,尔朱兆军队溃败。因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段韶跟随高祖征讨玉壁。当时高祖身患疾病,城池又没能攻下,高祖便召集诸将,讨论行动方案。高祖对大司马斛律金等人说:“我担心病势沉重,恐怕出现不测,准备把邺下的事务委托给孝先,怎么样?”斛律金等人回答说:“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王,确实没有比孝先更合适的人选。”于是高祖马上下令段韶镇守邺城。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派将军率领羌夷与突厥合围晋阳。此时正是大雪之后,周人用步卒作为前锋,从西山冲下,离城只有二里多路。诸将都想迎战敌军。段韶说:“步卒的气势必然有限,眼下积雪已经深厍,迎战不便,不如列阵待守。以逸待劳,打败他们是有把握的。”不久交战,大胜。世祖赏其功,另外封段韶为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派将军侵扰齐国边境。右丞相斛律光首先率领军队出讨,段韶也请求同行。七月,段韶在军中病倒,由于内城还没有攻下,他对兰陵王高长恭说:“此城三面是深涧,并无人行之路,只有东南一处有路。敌人如果突围,必定由此撤出,只要挑选精兵在这里把守,自然可以一举成功生擒贼首。”高长恭便下令一千多壮士在东南涧口埋伏。这天深夜果然像段韶预计的那样,敌人弃城而逃,伏兵一拥而上,周军大溃,其众全被俘虏。段韶病情严重,提前回到了京师。最终病死,谥号忠武。段韶在外总领军务,在内参决朝政,又建有高功,名望极高。平时性情温雅谦和,极有宰相的风度。段韶很吝啬,即使是亲戚故旧,他也一毛不拔。其子段深迎娶公主时,全台省机关的丞、郎们帮着操办了十多天,婚事结束,辞还,他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 24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未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中秋①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②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中秋,当时苏轼被贬黄州。②桂魄:月亮的别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凭高远眺,以“见”字领起,写中秋之夜碧空万里、月光飞动等美景。 B. “今夕不知何夕?”表面上赞中秋月夜之美,其实难掩人生如梦的幽怨郁愤。 C. “便欲”三句,化用《逍遥游》中的典故,写词人要御风而行、骑鹏归月。 D. “水晶”二句,在一声横笛中寄寓了痛苦与欢乐、羁绊与超脱等复杂的情感。 15. 词的上阕是如何写出皎洁的中秋之月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使用动词,如“飞”“射”;②以背景烘托,如“长空万里”“云无留迹”;③写视觉感受,如“烟树历历”;④写触觉感受,如“清凉”“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骑鹏归月”错,原文“何用骑鹏翼”的意思是“不用借助扶摇九万里的大鹏翅膀”,并非“骑鹏归月”。 故选C。 【15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做此类题,审清题干,从题干“词的上阕是如何写出皎洁的中秋之月的”中“如何写出”可知,是对艺术手法的考查,重点是对描写手法的考查,可从描写的角度,如空间、时间角度,感官角度,动静虚实角度,也可从语言句式等角度分析。从词性角度,“桂魄飞来,光射处”中用动词“飞”“射”表现秋月的动态和清辉;从感官角度,“冷浸一天秋碧”“人在清凉国”中“冷”“清凉”用触觉表现秋月给人的清凉感觉,“望中烟树历历”写烟树清楚可见,用视觉表现皎洁的秋月;“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写夜空万里无云,辽阔无边,这是秋月出现的背景,借此烘托秋月。 【点睛】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三)名篇名句饮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來兮》中“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心而行?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寓形宇内复几时 (4). 曷不委心任去留 (5). 渔舟唱晚 (6). 响穷彭蠡之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誉”“沮”“曷”“渔”“彭蠡”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崛起之路,深圳蛇口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 24 - 于深圳市蛇口海上世界片区的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经过升级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并面向公众重新开放。它是全国主要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首家历史博物馆,更名后将向公众全面表现蛇口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新成果。 文旅产业发展 的形势下,对于博物馆总是人满为患的现状,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给出了回应:“博物馆正处于成长期的烦恼中。”他说,一方面是社会需求比较大,近三年中,每年入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博物馆发展也比较迅猛,每年新增的博物馆都在180家左右。刘玉珠坦言,人民群众对于 、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工作人员面对突然增加的工作难免 ,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路要走。 在刘玉珠看来,( )。要坚持“高雅不深奥,亲和不媚俗”的定位。“这是博物馆的基本属性,要坚持这个底线。”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矗立 势如破竹 丰富性 左支右绌 B. 坐落 势如破竹 丰富性 捉襟见肘 C. 坐落 如日中天 多元化 左支右绌 D. 矗立 如日中天 多元化 捉襟见肘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是全国首家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历史博物馆,更名后将向公众全面展示蛇口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新成果。 B. 它是首家全国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历史博物馆,更名后将向公众全面表现蛇口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新成果。 C. 它是全国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首家历史博物馆,更名后将向公众全面展示蛇口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新成果。 D. 它是全国首家主要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历史博物馆,更名后将向公众全面呈现蛇口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新成果。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博物馆不仅是文化遗产机构,而且是公共文化教育机构,不能成为庙会、集会和娱乐场所。 B. 博物馆首先是文化遗产机构,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教育机构,不是庙会、集会和娱乐场所。 C. - 24 - 博物馆虽然是文化遗产机构,但也得在公共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作用避免成为庙会、集会的举办地。 D. 博物馆只有做好了文化遗产机构,才能发挥其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作用,不能成为庙会、集会等娱乐场所。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矗立:高耸地立着。坐落:山川、田地或建筑物等位置(在某处)。语境是说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的位置处于深圳市蛇口海上世界片区,所以应选用“坐落”。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如日中天:意思是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要表达文旅产业发展十分兴盛,所以选用“如日中天”。丰富性:样式、种类繁多,不单一。多元化:一指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由统一向分散变化;二指多样的,不是集中统一的。语境是强调文化由单一向多样发展,且“丰富性”做“文化”的定语也不能搭配,所以选用“多元化”。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侧重于形容窘态。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侧重于形容困境。语境是说博物馆工作人员面对突然增加的工作处于应付不过来的困境,所以选用“左支右绌”。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是一道辨析并修改语序不当的题目,解答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种语序不当的问题:并列短语的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位置颠倒、多重定语和状语的语序不当。 - 24 - 划线句“它是全国主要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首家历史博物馆,更名后将向公众全面表现蛇口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新成果”存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和搭配不当的问题。多项定语“全国主要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首家”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1)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短语;(2)指称或数量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可简记为“属数动形名”。据此可知正确语序为“全国首家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排除BC;“主要……”和“以……为主题”句式杂糅,可删去“主要”;“表现”与“新成果”搭配不当,D项中的“呈现”与“新成果”也不搭配,应为“展现……的新成果”。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题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对“博物馆”的定位是“文化遗产机构”和“公共文化教育机构”,二者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所以排除AC;“只有……才”的表述过于绝对,夸大事实,排除D。结合下文“要坚持‘高雅不深奥,亲和不媚俗’的定位。‘这是博物馆的基本属性,要坚持这个底线’”可知,B项在内容上能与之相应。 故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无论推荐哪种花,只有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____________。一是起源于中国且分布广泛,②____________,也不能受地域限制,具有国家的标志特性;二是花姿圆润且花色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三是意蕴丰富,③____________;四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备了以上条件的花,还需经过评选和国家确认才能成为国花。 【答案】 (1). 才有可能被确定为国花 (2). 既不能是外来花卉 (3). 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先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 - 24 - 根据上文“无论推荐哪种花,只有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以及文段结尾“具备了以上条件的花,还需经过评选和国家确认才能成为国花”可知,整个文段是在介绍成为国花的条件。根据“只有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的提示,第一个空需要填写“才……”句式与“只有”相搭配,根据文段结尾“具备了以上条件的花,还需经过评选和国家确认才能成为国花”可知,推荐的花成为国花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第一空可以填“才有可能被确定为国花”这样的被动句式;据上文“起源于中国且分布广泛”可知被推荐花卉应当是中国的而非外来的,据下文“也不能受地域限制”的句式结构,第二空应该填“既不能……”的句式,所以第二空可以填写“既不能是外来花卉”;据上文“意蕴丰富”可知,被推荐的花卉应能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彰显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第三空可以填写“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这样的动宾结构。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人们很早就通过天象观测发现了冬至点,并以此作为年度时间循环的起点。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因此,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冬至月在古代曾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关口,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他们求助于与自己关系至为密切的祖灵,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 【答案】冬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或答“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是官方编订或颁布历法时不可忽视的日子,也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常用方法有:(1)合并同类,并举异义。(2)摘中心句,打叶削枝。(3)去伪存真,删繁就简。(4)去粗取精,舍末逐本。(5)敲骨吸髓,融会贯通.(6)顺藤摸瓜,顺水推舟。本题运用(1)和(2),首先提取开头部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第一个层次,然后经过分析,发现从“这一天……起点”是对第一句话的具体解说,以上作为第一个层次;从“在以北极星”到结束,是文段的第二层次,紧承第一个层次说明冬至和历法以及祭祀的关系。结合以上分析提取信息,并加以整合归纳,得出结论。注意“不超过60个字”这个限定。 【点睛】首先,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 (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2)给概念下定义; - 24 - (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 (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李广夜晚出去打猎。昏暗的树林中风吹草动,李广误将草丛中一块巨石当作老虎,张弓怒射,箭镞深没石中。第二天早上,李广发现那是一块石头后,重新再射,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压力创造动力 李广在误以为石头是老虎的压力之下,爆发潜能,化压力为动力,“张弓怒射,箭镞深没石中”。世人常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压力是创造动力的源泉。 矫健的非洲羚羊因承受着猎豹追捕的压力,从而产生无限动力,努力奔跑;樊锦诗因为内心承受着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从而忠贞为国,保护遗址;运动员因心中装着国家荣誉,从而艰苦训练,勇夺金牌。世间生命的发展都来自动力,而动力则源于压力。 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他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他跟随刘备,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深受刘备重视,因三顾茅庐而请之,所以他不负重望,承载着刘备与民族的压力,他毕尽一生,用兵如神,把智慧与谋略合为一体,激发出自身无限潜能,从而开创了新局面。 面对压力,学会用动力克服它。 就如牙买加一位40多岁女田径运动员,她每次都与奥运会金牌擦肩而过,每次都被狠狠地丢到原点。而面对这种成绩带来的无限压力,她选择勇敢面对,选择用激情和动力向前迈进。以至后来人们仍然歌颂她,歌颂她将奥林匹克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个人就是梅莱娜·奥蒂。 压力是创造动力的源泉。 - 24 - 压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压力,无需胆怯,像巴尔扎克说的:“压力,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我们唯有以动力制压,才会走出荆棘,走上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屈原的《离骚》,那坚持“美政” 理想、那至死不渝的忠诚,令人扼腕,孔子的《春秋》,孙膑的《孙子兵法》……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们当时饱受着“失业”,“理想破灭”,“遭社会排挤”,他们的压力,相对于现实社会的我们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无限接近于个人承受压力的底线,他们反弹了,他们或用文字或用行为,用着这源源动力,展现了他们的个人魅力。压力与动力是相得映彰的。 人,是被逼出来的。我们不妨把这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不断袭来的挫折与逃之不离的残酷环境当作挖掘自身潜力的工具,并为此不断去努力去拼搏,这样我们的意志和毅力就会不断增强,实现自我的增值。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压力不可畏惧,因为只有压力才能创造出动力,创造出奇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历史故事+问题回答型材料作文。材料紧扣教材,选自必修五《咬文嚼字》中引用的故事;命题紧扣必修五后表达交流中“学习写得深刻、允实和新颖”等几个专题的要求;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关注学生个人成长。 审题:一要注意认真审读材料,结合因果分析和比较分析,进行准确,深刻地理解。“箭镞深没石中”,是因为夜晚“误将草丛中一块巨石当作老虎”,“重新再射,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是因为白天看到的是石头;二要注意回答“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立意的关键是把握“黑夜”“白天”和对象“老虎”“石头”等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对李广产生的影响。写作时要明确“黑夜”和“白天”代表着不同的背景和环境, “老虎”和“石头”代表着不同的压力,当在不同的环境下,压力不同时,它们对李广的心理和潜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致使出现了不同结果,夜晚射箭,“箭镞深没石中”,白天“重新再射,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写成议论文比较好把握。 立意:(1)可以就激发潜能,潜力无穷(潜能使人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来谈(2)可以就压力与动力(潜能)、不同的压力对人的影响来谈(3)可以就不同环境(困境与平常、逆境与顺境)对人的影响来谈。 - 24 - 相关素材:(1)有适度的压力才能激发潜力,人生就像一根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裂,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且优雅的乐章。进而可以悟出,适当的压力,不仅是我们发挥潜能的刺激因素,更是让我们挑战自我的最佳助力。大多聪明的人都懂得,适时而适度的压力是成长的必备养分,更是成就我们亮丽生活的重要元素。 (2)有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便获得冠军,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纪录。当他冲过终点时,许多记者蜂拥而上,不断地问:“你怎么会有这样好的成绩?” 年轻的选手气喘吁吁地回答:“因为,我身后有一匹狼!” 听他这么一说,所有的人全都惊恐地回头张望,当然,他身后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啊!经过他的解释说:“教练当时对我说:‘原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身后少了一只狼!’我这才知道,原来根本没有狼,那是教练伪装出来的。从那次之后,只要练习时,我都会想象自己身后有一只狼正在追赶,包括今天比赛的时候,那匹狼依然追赶着我!” (3)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是许多人追寻的目标。为了发挥潜能,有人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考与习惯,让自己面对更多的挑战,并不断地突破自己。 更有人把“吃苦当作吃补”,从各种挫折中,发挥坚毅的生命力,展现惊人的创造力。只有当适当的压力适时地莅临时,才能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新颖的意义,才能让潜力发挥到极致,而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而精彩绝伦。 (4)利用人类强大的求生意志,激发人类最大的潜能。巨鹿之战是中国古代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带领的杂牌军能够战胜秦军,确实是不可思议,项羽能够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在战前上演的那幕“破釜沉舟”。他让所有的士兵都了解的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三天过后,不是战死,就是饿死。巨大的求生意志,激发了士兵的战斗潜能。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困境中激发人的求生意志,才有可能发掘自己的潜能。任何生物在生命面临危险的时候,都会超越以前的底线,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让我们在困境中激发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最强大的力量吧! (5)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逆境,呈现梦想之美丽,彰显生命之价值,铸就人生之巅峰!因逆境而成功,因挫折而辉煌,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勾践沦为亡国之奴,却坚韧不拔,终复国以雪耻,铸就辉煌;司马迁身受宫刑,却忍辱负重,终史记终闻名天下;翟墨游历四方,饱尝艰辛,终环游地球,将五星红旗插满世界。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倘若没有逆境,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成功,那么何以区分成败?成功还会那样令人着迷吗?正因有了逆境,才赋予人成功者的品质,才使人航向成功的彼岸。绝岸之地,鹰隼试翼;沙石砥砺,光射天地;蚌孕珍珠,以柔克刚;凤凰涅磐,铸就辉煌!是逆境,让雨后的彩虹如此迷人;是逆境,让岩缝里的青松挺拔不屈。 - 24 - 逆境阻碍成功,也铸就成功;逆境是羁绊,是枷锁,同时也是阶梯,是手杖。面对逆境,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不应该自暴自弃,更不应该仇视世界,而是应该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心,“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此面对人生,必能披荆斩棘,突破桎梏,走向成功的殿堂! 行文结构:拟定一个能表达观点的精彩题目。文章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压力是创造动力的源泉”。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来写,分论点是“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和“压力是创造动力的源泉”,运用事例论证联系现实行文,还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结尾扣住观点进行总结升华。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