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二12月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二12月月考(2016-12)

龙泉中学高2015级第三期12月月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仅交回答题卡。‎ ‎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社科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②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③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④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⑤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⑥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1.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这一名称至迟在汉代前期已经出现。它本是泛指楚地的歌词,如孔子游楚时听到的当地小 ‎ 孩所唱的《孺子歌》。‎ B.“楚辞”是一种诗体,而《楚辞》是屈原、宋玉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集,由西汉末年的刘 ‎ 向辑录。‎ C.“楚辞”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的关系,后来专指以屈原的创作 ‎ 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不使用四言句。‎ D.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而汉代人普遍把 ‎ 楚辞称为“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楚辞》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其中的作品每句可长可短,‎ ‎ 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楚辞虽然脱胎于楚地歌谣,但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它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 ‎ 丰富的思想情感。 ‎ C.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屈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 ‎ 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创作的作品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D.楚辞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但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它需要 ‎ 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 A.为了与汉赋区别,我们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而汉人因为楚辞“不歌而诵”,称它为赋,这也 ‎ 并不为过。‎ B.从楚辞中可以看出《诗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也可以看到战国时代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 ‎ 使《楚辞》与《诗经》朴质的体式有所不同。‎ C.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属于以屈原的 ‎ 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 D.楚辞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除受巫教等楚文化的影响较大外,同时还受到不同文学体式以及形成时 ‎ 代的影响,也会受到个别诗人的创作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 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 ‎ 命复留之/‎ B.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 ‎ 帝命复留之/‎ C.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 ‎ 帝命复留之/‎ D.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 ‎ 复留之/‎ ‎5.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 ‎ 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 ‎ 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 ‎ 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 ‎ 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 ‎ 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 ‎ 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 ‎ 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 ‎ 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2)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 ”两个短短的句子,‎ ‎ 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后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 韩愈《师说》在第一段中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 ”,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3分)‎ ‎ 心与手 ‎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能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也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不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 ‎ 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 ‎ 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C.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 ‎ 缺乏戏剧性。‎ D.本文的结尾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 ‎ 说最大的魅力。‎ ‎(2)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谁是真正的警长,谁是罪犯?前文对这一暗示作了一些铺垫,请指出一处。(4分)‎ ‎(3)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3分)‎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 ‎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尼采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 ‎ 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 ‎ ‎ 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 ‎ 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 ‎ 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 ‎ 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4分)‎ ‎(3)本文首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4分)‎ ‎ ‎ ‎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 ‎ 至还惹上了官司。‎ ‎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 ‎ 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 ‎ 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 ‎ 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 ‎ 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 ‎ 数市民。 ‎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教育部日前表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并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发展。‎ B.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 C.据调查,有高达78%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 D.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等组成。‎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 不要依赖译文。 ② 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 ③ 肯动脑筋, ④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⑤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⑥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① 。然而,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其实,  ② 。无论怎么“变”,诗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总是存在的。中国诗歌的“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在诗歌精神上,③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17.下面是警示人们不要滥砍滥伐的两幅漫画,你更喜欢哪一幅?请简要说明该幅漫画的内 容以及你喜欢它的理由。(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已故的著名散文家郑逸梅,生肖属羊,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去清真饭馆吃面条,朋友们点了美味的羊肉供大家品尝。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然而,郑逸梅却只吃面条,不吃羊肉。朋友们发现这个情况后,连忙问他:“羊肉的味道很好呀,你为什么不吃呢?”一开始,郑逸梅表示没有什么。在大家一再追问下,郑逸梅这才虔诚地回答说:“羊秉性温顺善良,我生肖属羊,怎忍心食之?”   大家听了,顿时觉得有些尴尬,连忙表示:“既然郑老说了,那我们也不吃了,省得您看着犯忌。”郑逸梅摆摆手,说:“不用。我开始不想说,就是怕影响了你们。要是因为我的喜好,而让你们来迁就我,那就是我的罪过了。”朋友们听了,内心都感动不已。‎ 请你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确定立意,将你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龙泉中学高2015级第三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姓名 )‎ ‎1.C【解析】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 ‎2.D【解析】“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推测。‎ 3. C【解析】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不属于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大 ‎ 风歌》《垓下歌》具备楚辞的显著特征。‎ ‎4.A ‎5.A【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6.D【解析】“在他的影响下”错。‎ ‎7(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 译文: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卫兵,施以杖刑而后把他们流放(到)边疆,一般的卫兵就都服服帖帖了。‎ ‎(“恣横”,恣意横行;“执”,逮捕;“尤”,最突出,最恶劣;“杖”,施以杖刑;“贴然”,服服帖帖。每点1分。)‎ ‎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 译文:(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他的)车子,(要求)留下(他的)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共享祭祀。‎ ‎(补出全句主语;“去”,离开;“攀”,挽住,拉住;“识”,记住;“配享”,共享。每点各1分。)‎ ‎【参考译文】‎ ‎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 当赵豫初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 ‎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任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民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8. 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A、B、E均0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0分。【解析】A.“五言古 ‎ 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 ‎ 是“营”与“城”。E.“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时景”。‎ ‎9.①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吕蒙、刘备等人的羡慕、缅怀、敬仰之情;(3分)‎ ‎ ②对刘备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3分)(意思对即可)‎ 10.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1)A、D(3分+2分)【解析】B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错误。C项,“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有误。E项,“情节曲折离奇”,“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有误。‎ ‎(2)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2分)‎ ‎ 铺垫: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 ‎ 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 ‎ 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 ‎ 表情”。(1处2分)‎ ‎(3)①情节:小说情节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1分)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 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1分)‎ ‎ ②主题: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1分)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1分)‎ ‎12(1)选D得3分,选 C得2分,选E得1分,选AB不得分。【解析】A项错在:不能说是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性格形成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文中交代幼年家人早逝就让他变得孤僻敏感。B项错在强加因果:“尼采结束十年教授生涯”与“《悲剧的诞生》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无必然因果关系;“学界”表述不准,应为“正统语言学界”。E项错在:本文并没有全面详实地叙述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 “全面详实”也欠准确。‎ ‎(2)①思想性格方面: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有独立的 ‎ 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2分)‎ ‎ ②成就方面:提出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2分)‎ ‎ ③地位影响方面: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 ‎ 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 ‎ 分)(任答两点即可)‎ ‎(3)①内容: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2分)‎ ‎ ②作用: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2分)‎ 13. A【解析】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乔迁之喜: ‎ ‎ 用于祝贺别人搬到好的地方去住或官职高升。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 ‎ 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 ‎ ‎ ‎ 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 13. B【解析】A.自相矛盾,“最为重要的位置”与“并重发展”矛盾,且“并重”后面不能接“发展”。‎ ‎ C.“给予了明确的答案”与“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之间表意不清。D.句式 ‎ 杂糅,“成员包括……”与“成员由……组成”两种句式只能选其一。‎ ‎15.A【解析】1句和2句的转折关系明显,很容易选B项的“当然”;可是,B项的“一旦”填在③处读起来是不通顺的,“一旦”指不确定的时间,有“忽然有一天”或“要是有一天”(有假设意味)的意思。C项的①处填“一定”过于绝对。D项③④⑤处代入即可排除。‎ ‎16. (5分)①“变”是新诗的根本。(2分)②“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1分)③中国历来崇尚家国为上。(2分)【解析】填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或者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特别注意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词。‎ ‎17.(6分)【示例1】我更喜欢图 1 。内容:图1 的主体部分是一大片滥砍滥伐后的树墩,一只小鸟恳求砍伐者将其带走。(2分)漫画以小鸟的哀求让人深思:滥砍滥伐不仅会毁掉森林,也会毁掉生命的家园。(2分)理由:它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更具感染力;图 2 则太冷峻。(2分) 【示例2】我更喜欢图 2 。内容:图 2 的主体部分是一棵手掌形的树,“ 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两个指头,构成表示胜利的 “ V ”形。(2分)标题与画面形成强烈反差,意思是滥砍滥伐并不是胜利,而是生命的残缺。(2分)理由:它标题与画面主体反差强烈,更具讽刺性,更震撼,让人深思,图 1 则太简单。(2分)( 说明图 1 或图 2 的内容和寓意各 2 分,理由 2 分)‎ ‎18.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