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 - 28 -‎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B. 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C. “敦煌文学”中的俗文学包括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等多种体裁,极具研究价值。‎ D. 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张僧繇的“凹凸法”,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具体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 B. 文章以习总书记讲话开篇,同时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 C. 文章第四段举出《维摩诘经讲经文》,旨在论证敦煌文学的兼收并蓄自信创新。‎ D. 文章基于“古为今用”的逻辑前提,重点论述了敦煌文物遗存、文献等三方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敦煌,各种宗教都大体和睦相处,表现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包容并蓄。‎ B. 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 C. 因为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敦煌壁画更显珍贵。‎ D. 我们进行今天的文化建设,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古代敦煌的经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中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一重要限定。‎ - 28 -‎ B项,“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错误,依照原文,“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可见原因提取错误,应该是“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而非“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选项曲解文意,偷换信息。‎ D项,“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错误。原文表述为“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可见,文中只是说“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并非敦煌壁画自身具有“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选项曲解文意,夸大了作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本文论述结构属于“总—分”,而非“总—分—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 28 -‎ B项,“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推断绝对,根据原文表述,“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可见尽管对敦煌俗文学跟传世文人诗文抄本做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提及两者之间存没存在关联,只是说一类属于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也有可能曲子词是有些文人士大夫的非正统的俗文学作品。‎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材料一: ‎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 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 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 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 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 ‎ - 28 -‎ 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 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 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 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 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 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 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 材料二: ‎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 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 ‎ 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 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 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 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 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 ‎5G 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 华为的“700 多位数学家,800 多位物理学家以及 120 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 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 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 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 - 28 -‎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 而不仅仅是招生。 ‎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 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 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 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 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 90 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 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 材料三: ‎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 2020 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 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 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 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 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 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 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 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 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 - 28 -‎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 实是一次“再平衡”。 ‎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 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 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首先在“一流大学”建 设高校开展试点。‎ C. 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完全不同。‎ D. 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 ‎5.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 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 “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高考 的改革方向。”‎ C.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 “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6. “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A ‎ ‎6. (1)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2)强基计划强 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3)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 - 28 -‎ ‎ 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A项,“只限于”歪曲文意,原文为“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C项,“完全不同”表述绝对,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存在重合。‎ D项“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概括错误,材料三的分析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与材料二明显不同。‎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信息指出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本质不同,最能支撑“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这一论点。‎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材料一,“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概括为: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 - 28 -‎ 材料二,“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概括为: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 材料二,“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概括为: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 28 -‎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 28 -‎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 28 -‎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 女孩子之所以反对“我”在河的上流洗脸,是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 C. 小说写到买布做旗这一情节就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也反映了时代的伟大进程。‎ D. 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 ‎8. 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妞儿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特点在文中的体现。‎ ‎【答案】7. B 8. (1)语言描写。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表现了其泼辣直率的性格。(2)外貌描写。小说通过“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等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生活的贫困艰辛。(3)侧面描写。小说通过描写大伯与“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侧面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 ‎ ‎9. (1)《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2)《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3)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7题详解】‎ - 28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项,“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错误。对女孩子心理的解读不正确,反对“我”在上流洗脸,应该主要是源于对陌生人的戒备和性格里的泼辣。‎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直接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侧面描写可以借助环境、作者的议论,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 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表现了其泼辣、直率的性格。‎ 外貌描写。小说通过“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等外貌描写,表现了妞儿家生活的贫困艰辛。“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直接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友好。“‘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给你做”“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直接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象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表现了妞儿聪明能干。侧面描写。小说通过描写大伯与“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侧面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孙犁小说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的理由。“散文化小说”主要特征有:(1)淡化情节,稍有冲突,缺少悬念,小说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示生活的本色;(2)虚化人物,作者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的本真原貌;(3)散文化或诗话小说营造的意境主要是表现气氛,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人间百态、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4)主旨较多反映人物自然、人与生存状态,突出人与人的感情纠葛,人性的复杂多变等主旨。‎ - 28 -‎ 回答此题要从以上各方面分析。这篇小说选择乡村景象的记忆和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没有完整而缜密的故事情节,但读之真切感人。叙事时,采用一连串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的画面,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所叙述的饱含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而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 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 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 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于城皆复 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史记·田单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B.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C.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 28 -‎ D.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田:指齐王田氏宗族的各个分支,齐国原为姜姓吕氏,至齐康公时被大夫田和篡权。‎ B. 劓:割去鼻子,古代五刑之一,“五刑”均为酷刑,一般指墨、劓、剕、宫、大辟。‎ C. 行伍:古代军队中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因此被后世用作军队的代称。‎ D. 封指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所封的土地和爵位子孙可以世代承袭。‎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单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推为首领。他早年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小官,并不被齐王重用,因为燕国入侵,成为了守卫即墨的主要将领。‎ B. 田单面对强大的敌人,灵活运用计谋。他先利用新上台的燕惠王和乐毅的矛盾,撤掉了乐毅,再用计让燕军割下齐国降卒鼻子,激发齐人士气。‎ C. 田单身先士卒,和士兵同甘共苦。他亲自手持工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最喜欢的妻妾都编入军队之中,使内部团结一心,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D. 田单以火牛冲锋陷阵,出奇制胜。田单给赶牛的人穿上大红衣服,牛角绑上利刃,并点燃牛尾,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使燕军惊慌失措,非死即伤。‎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 ‎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答案】10. A 11. D 12. D ‎ ‎13. (1)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定守卫城池,只怕被敌人捉住。‎ ‎(2)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 ‎【解析】‎ ‎【10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乐毅畏诛而不敢归”的意思是乐毅是害怕被杀掉而不敢回国。主语是“乐毅”,谓语是“畏诛而不敢归”,所以应在“不敢归”后停顿,这样排除C、D项。“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的意思是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其事”作“待”的宾语,所以应在“待其事”后停顿,这样排除B项。短剧后,疏通语意:乐毅是害怕被杀掉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所封的土地和爵位子孙可以世代承袭”不符合史实。‎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D项,“为绛缯衣”,是给牛披上大红衣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劓,被割去鼻子;坚守,坚定守卫;见得,被活捉。第二句关键点:奔走,奔跑逃命;追亡逐北,追逐败兵;“畔”通“叛”,背叛。‎ ‎【点睛】‎ - 28 -‎ 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在齐湣王时,田单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并不被 齐王重用。后来,到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齐湣王被迫从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城。燕军听说齐湣王在莒城,就调集军队,全力攻打,燕军几年都不能攻破该城。燕将带兵东行,围攻即墨。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拥立田单为将军,坚守即墨,抗击燕军。过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乐毅有些不和。田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湣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不过两座而已。乐毅是害怕被杀掉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燕惠王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就派大将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被免职之后就逃到赵国去了,燕军官兵都为此忿忿不平。田单又扬言说:“我最怕的是燕军把俘虏的齐国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队伍的前列,再和我们交战,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燕军听到这话,就照此施行。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定守卫城池,只怕被敌人捉住。田单知道现在是出战的最好时机,于是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因此更加松懈。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 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 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 - 28 -‎ ‎ 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田单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着战胜的军威,一路追击。燕进仓皇而逃,战斗力一天天减弱,一直退到了黄河边上,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于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襄王也就回到都城临淄来处理政务。齐襄王封赏田单,赐爵号为安平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窦七》中“江边明月为君留”,运用拟人,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B. 《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一句,富有深意,暗含了与友人心心相通之意。‎ C. 两首诗均写送友人离开,而且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方式均有很多相似之处。‎ D. 两首诗在情感格调上截然不同,《送窦七》悲伤凄切而《送柴侍御》却豁达乐观。‎ ‎15. 《送柴侍御》的三四两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为人激赏,你认为妙在何处?‎ ‎【答案】14. D 15. (1)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2)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3)语意新颖, 出人意料,亦在情理之中,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在情感格调上截然不同”过于绝对。《送柴侍御》也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 故选D。‎ - 28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立足诗的三四两句分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本题,“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意思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同受雨露润泽,你看到的那个月亮正是我看到,虽然分隔两地,但“千里共婵娟”,心意是相通的。这句诗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用来寄给远方的好友,以解相思之情,希望远方的朋友不要因为地理原因而对自己的感情有所淡忘,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 ,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 ‎【答案】(1)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2)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惠、徧、弗从、众庶、鉴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2020‎ - 28 -‎ ‎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________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文化艺术界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________,为百姓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 ‎ 文艺向来是( ),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同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 MV,抑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__________到抗 击疫情的头号目标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道,__________、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突如其来 助力 聚集 同声相应 B. 祸从天降 助力 聚焦 同舟共济 C. 突如其来 助威 聚焦 同声相应 D. 祸从天降 助威 聚集 同舟共济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B. 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C. 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D. 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祸从天降:意思是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发生。祸从天降,不能做定语,另外“祸”与下文的“疫情”语法上重复。排除B、D项。‎ 助力,提供帮助,一般强调直接性的;助威,帮助增加气势,后者更符合文化艺术界的实际功能,后方助声势。所以选用“助威”。排除A项。‎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焦:1.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2.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语境的对象是“目光”,所以选用“聚焦”。‎ 同声相应: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结合语境“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所以选用“同声相应”。‎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的问题:语序不当,“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错。应改为“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排除C、D项。A项“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改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A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早形容汉代乐府诗的艺术风格,意思是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与下文“……故事……‎ - 28 -‎ ‎ 生活……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更加吻合。‎ B项,“哀其不幸”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不合语境,错误。‎ C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 现在指真情实感源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动,而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与A比较内容狭隘,而文艺工作者范围很广,不合语境,错误。‎ D项,“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意思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合语境,错误。‎ 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②一些案例表明,体 制内监管的不完备和体制外监管的缺失,③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 件。④因此,有必要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⑤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 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⑥完成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使监管过程有理有据、有机衔接。⑦应改进科技伦理 监管制度,实现对新技术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的全过程监管,⑧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 ⑨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第①句,“使”改为删掉;第③句,“和”改为“或”第⑥句,“完成”改为“完善”第⑦句,“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改为“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第⑨句,“不再”改为删掉。‎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第①句,“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无主句,可删除“使”。‎ 第③句,“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中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并别不当,应是选择关系,所以应把“和”改为“或”。‎ 第⑥句,“完成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搭配不当,把“完成”改为“完善”。‎ 第⑦句,“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语序不当,应把“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改为“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 第⑨句,“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掉“不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 ‎ 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 200 余万 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介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全书 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 强的可读性。‎ ‎【答案】(1)《大国战“疫”》近日出版;(2)该书全景介绍中国疫情防控进展和积极 向好态势;(3)该书内容详实又具有可读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把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这段话一共三句话,把每一句话概括成“谁+怎么样”的形式后再整合成一段话。保留关键信息时勿重复,语言力求简明,严格控制字数。‎ - 28 -‎ 本题,“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概括为:《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200余万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介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概括为:该书全景介绍中国疫情防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全书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概括为:该书内容详实又具有可读性。把以上概括出的三句话整合成一段话即可。‎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文亮医生逝世后,网上出现了几种声音。主要分歧在于对他“吹哨人”角色的定位。 一种是,认为他是“英雄”,为真相挺身而出,吹响了预警疫情的哨声; 另一种是,认为他就是个善良的“普通人”,所发之言仅是为了保护私圈袍泽,虽有可敬之处,但不 该上升到吹哨英雄的高度; 还有一种是,认为他的贡献仅在于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最后牺牲在防疫的一线;但他的“吹哨”对疫 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干扰了防疫工作”。 ‎ 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树人中学”校报以“学习战疫英雄,担当公民职责”为主题发起了一次征文 活动,请以“声音”为笔名,写一篇文章参与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答案】例文:‎ 向战疫英雄致敬 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这是一个永远铭刻在春天里的记忆。让我们满怀敬意,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致敬医德双馨的英雄!‎ 当疫情来袭,面对一个个特殊的患者,李文亮凭借自己多年从医的经验,无比强大敏感的职业嗅觉、勇敢而坚强的职业担当和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良心,于‎2019年12月30日小范围发布了“华南海鲜水果市场发现7例SARS”,从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吹响了警觉的哨声。‎ 李文亮不仅提醒人们注意防范,而且他昼夜奋战在救护的最前线。他在抢救病人而不幸感染病毒后,继续坚持工作。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与死,想到的是“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现在疫情还在扩散,我不想当逃兵”。这体现了战疫群体里英雄的乐观与顽强。‎ - 28 -‎ 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李文亮和众多的医务工作者都是含着泪水深爱这片土地的人,是永恒铭刻在人们心间的新时代的伟大英雄。‎ 致敬无私奉献的英雄!‎ 古语说的好: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想说,英雄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有医者仁心、大公无私的担当与作为,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而这种情怀,是来自于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还来自于他们心中那份火辣辣的炽热的爱。‎ 从来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只有当人的善良与使命担当完美融合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李文亮就是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机,腹有良谋、胸怀大志的我们伟大新时代的英雄!‎ 致敬值得尊重与爱戴的英雄!‎ 如果说,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那么这些在危急的战役中,带给我们永远幸福与光明的群英,他们理应得到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理解、爱戴与尊重!‎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文亮们以身殉职,但是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他们的精神崇高而伟大,他们的品格无私而高尚,更值得我们怀念、敬仰与尊重。‎ 我们从这些战疫的群英身上,再次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团结奋战的伟大精神,看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以及始终秉承救死扶伤中华优秀儿女的道德良知和职业担当精神,他们都是我们伟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大疫无情,但英雄浩气长存,让世人动容。让我们发自内心再说:向战疫英雄们致敬!‎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 28 -‎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进行作文。这就要求考生要先理解材料的内涵,抓住材料的不同观点,再联系自己的感悟或经历立意作文。‎ 具体过程:‎ 这次作文材料是热点材料,材料针对李文亮医生“吹哨人”角色的定位列举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他是“英雄”,为真相挺身而出,吹响了预警疫情的哨声;第二种看法:认为他就是个善良的“普通人”,所发之言仅是为了保护私圈,虽有可敬之处,但不该上升到吹哨英雄的高度;第三种看法:认为他的贡献仅在于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最后牺牲在防疫的一线;但他的“吹哨”对疫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干扰了防疫工作”。本次写作要求考生就其中的不同看法写出自己的态度,写作任务是以“学习战疫英雄,担当公民职责”为主题发起了一次征文活动,以“声音”为笔名,写一篇文章。‎ ‎【立意】赞美英雄的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责任和担当 不惧困难,逆行战“疫”‎ 做一个有善良普通人 医者仁心 ‎【素材】‎3月5日媒体发布了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防疫先进:113个集体、472位同志受表彰;追授徐辉、刘智明、李文亮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奖个人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这是国家对战疫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褒奖,表彰决定凝聚着先进集体和个人昼夜奋战所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浓缩了他(她)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被追授称号的34名同志是在战役中牺牲的“白衣战士”的代表,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理应记住他们的名字,为他们唱一首战役必胜的赞歌!‎ 他们那一颗颗天下为公为民的拳拳初心遇到了疫情引发的“民生之多艰”,促使他们为国为民而自我奉献的意识潜移默化的悄然萌动与生长。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或许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业余时间或假期都能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与儿女情长;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或许他们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生离死别的各个战场上。‎ - 28 -‎ 因为爱,他们在疫情来袭的第一时间,纷纷写请战书战疫情;因为爱,他们舍小家,义无反顾地拼搏奉献在战疫一线;因为爱,他们推迟婚期,带病坚持工作;因为爱,才使他们出现了夫妻、父子同奔主战场的壮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岁月静好时,他们如一盏盏蜡烛,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危难来临之际,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便立刻汇聚起来,如太阳般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果没有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亿万百姓的生命安全,他们不会再危难中义无反顾的逆行、夜以继日的奋战,以及不惧生死拼搏战斗的勇气。‎ 我们知道,在战疫第一线上的广大医护人员、军警以及所有干部群众都是普通人,也都是血肉之躯,也是每个家庭中的一个份子。当疫情来袭之时,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民族自信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强烈凝聚和集中爆发,人性中的崇善良知与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同频共振。‎ 他们那一颗颗天下为公为民的拳拳初心遇到了疫情引发的“民生之多艰”,促使他们为国为民而自我奉献的意识潜移默化的悄然萌动与生长。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或许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业余时间或假期都能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与儿女情长;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或许他们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生离死别的各个战场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岁月静好时,他们如一盏盏蜡烛,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危难来临之际,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便立刻汇聚起来,如太阳般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果没有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亿万百姓的生命安全,他们不会再危难中义无反顾的逆行、夜以继日的奋战,以及不惧生死拼搏战斗的勇气。‎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我们要满怀敬意,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一中心论点,接着从 “致敬医德双馨的英雄”“致敬无私奉献的英雄”“致敬值得尊重与爱戴的英雄”三方面分析论证。最后重申“英雄”精神,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 - 28 -‎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