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联考)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联考)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年10月高二阶段性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隅(yú)枯坐,旋转的微光勾起内心怀旧的清愁。正踟(zhí)蹰间,窗外一缕吐翡铺翠的绿丛中,突然奏起一串打击乐一样的天籁:滴溜儿,滴溜儿!‎ B. 看着这些牌匾,不用想象,你也知道几百年前有一些书生,穿长衫,扎发髻(jì),手臂夹着一个裹了纸笔的布兜(dōu),他们晨来暮去,写下不知多少文字。‎ C. 到河边,看见那艘船正在装货,许多油篓(lóu)子搁在岸边。一个水手正在用茅草扎(zā)成长束,备作船弦上挡浪用的茅把儿,还有人在河边用脂油擦桨板。‎ D. 砭(biān)石主要用于破开痈(yōng)肿、排脓放血或刺激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消除病痛,是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医学史家把这种医疗活动看成我国针灸术的烂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A项,“踟蹰”中的“踟”应读“chí”。‎ C项,“油篓子”中的“篓”应读“lǒu”,“船弦”应为“船舷”。‎ D项,“烂觞”应为“滥觞”。‎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的理性概念强调每个人都优先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假设表面上是理性的,但其中的利益概念却是非理性的,结果严重误导了理性。【甲】他们所理解的“利益”一般指个人可以独占的利益,往往没有把对个人甚至更有利的共享利益计算在内,或者至少默认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是一种自绝于他人的非理性。【乙】较大利益优于较小利益,这个判断是理性的;可是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个判断就不是理性的了。事实上每个人可指望获得的大多数最大利益,都属于只能存在于相互关系之中的共享利益。【丙】一旦试图独占,那些利益就涣然冰释了,例如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等等: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 - 26 -‎ 可见,利益不能理解为“独占利益”而应该理解为“可及利益”;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应该重新定义为追求自己可及的最大利益,这才是符合理性精神的选择。‎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误导 B. 至少 C. 自绝于 D. 涣然冰释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C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涣然冰释:表示“消失”,其对象一般是“嫌隙、疑虑、误会”等,烟消云散:表示“消失”,其对象一般是“事物”。结合“那些利益”分析,应该把“涣然冰释”改为“烟消云散”。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中间用顿号即可;“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前应为逗号,因为它不是整个句子的总括性语句。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传说埃及艳后的美容秘诀之一就是每日用牛奶沐浴。皮肤科医师证实,牛奶营养丰富,洗牛奶浴确实具有减少皱纹、去除死皮、提亮肤色,让皮肤变得更光滑、更有弹性。‎ - 26 -‎ B. 城市内涝,被戏称为“我们去看海”,已经成为城市顽疾之一,它由多种因素造成:极端天气、城市排水系统低效、城市绿化减少、地面渗透能力降低等等。‎ C. G7高速横穿戈壁、草原、城市、乡村、湿地等多种地形,沿途地貌多变,充满挑战,堪称“中国最美公路”,走上一遭就能顺便满足人们横穿中国的心愿。‎ D. 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是一个集大数据监管与开放式服务为一体的政务平台,于7月1日全面启用,标志着我国旅游市场监管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句末加上“功能”或“效果”,也可以把“具有”改成“能”。‎ C项,不合逻辑,“城市”和“乡村”不属于“地形”,应该删掉“城市、乡村”。‎ D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标志”前面加上“这”。‎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不知道是谁最先从色彩的角度去看文明,进而去划分,乃至衡量文明的程度。于是,①________‎ - 26 -‎ ‎。不过蓝色文明和黄色文明似乎并没有被广泛地认同,含有或褒奖或歧视的意味。但是,②________。因为绿色是万物生机勃勃的色彩,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得以获取森林、草场等的重要来源。因此,人们往往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森林等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及其对它们的保护程度,③__________。的确,在现代社会中,绿色与文明程度有着某种正相关性。比如仅以森林覆盖率为例,发达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一般比发展中国家高。‎ ‎【答案】 (1). 现代社会就有了蓝色、黄色和绿色文明 (2). 绿色文明却得到广泛认同 (3). 当作衡量该地区、该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语段从色彩的角度对文明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具体而言,第一空主要看后文“从色彩的角度去看文明,进而去划分”、“不过蓝色文明和黄色文明……”、“绿色是万物生机勃勃的色彩”。由此可知,从色彩的角度去看文明,现代社会有蓝色文明、黄色文明和绿色文明。据此可断定第一空的内容:“现代社会就有了蓝色、黄色和绿色文明”。‎ 第二空依然使用上述方法,根据“不过蓝色文明和黄色文明似乎并没有被广泛地认同,含有或褒奖或歧视的意味。但是……”、“因为绿色是万物生机勃勃的色彩……”,可知蓝色文明和黄色文明没有被广泛地认同,但绿色文明却得到了广泛认同。据此可断定第二空的内容:“绿色文明却得到广泛认同”。‎ 第三空依然使用上述方法,根据“人们往往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森林等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及其对它们的保护程度”、“绿色与文明程度有着某种正相关性”,可知绿色文明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正相关性的联系。据此可断定第三空的内容:“当作衡量该地区、该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 26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他们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也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像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高等脑力工作,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收入平均值,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iPhone X。于是,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刻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那是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在眼泪巴巴地啃着馒头,刷着iphone,盼望着老板早点发工资。‎ ‎(1)请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不超过25个字。‎ ‎(2)针对“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这一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60个字。‎ ‎【答案】(1)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2)可以表示否定:我认为“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反映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这一现象是欲望与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 或者:大多数的过度消费是对所谓名牌的盲目追求,从心理上寻求一种认同感,同样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也可以表示赞同:我认为应理解包容。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一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或者: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压力,他们只是通过消费方式奖励自己或寻求减压,只要不损害他人无可厚非。‎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具体而言是理解词语概念含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然后要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进行筛选和整合,最后才能总结答案。做这类题要培养良好心态 :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试卷看似无情,却有情,切忌厌烦心态。‎ - 26 -‎ 本题题干要求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在所给材料中,从“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以后的内容就是对“隐形贫困人口”特征的论述,考生在解答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如“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牧入平均值”、“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根据以上三点,可以把“隐形贫困人口”概括为: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2)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外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文章和生活例证的方式。‎ 本题要求考生针对“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这一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对于这一现象,考生可以表示否定,也可以表示赞同,但要理由充分,有理有据,语言表达通畅即可。例如,可以表示否定:我认为“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反映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这一现象是欲望与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当然,也可以表示赞同:我认为应理解包容。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一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在台湾文博会的展馆里,《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印制在青灰色的背景板上,烟雨飘渺、草树朦胧,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这款灯饰正是取名为“鲲”。飞鱼的翅膀是灯管,设计师在曲线形的灯轴上加了移动块,滑动时翅膀灯管随之改变方向和弧度,如同展翅一般。‎ 精心巧思的设计令人油然赞叹,阐释的文字更是在瞬间把设计的深刻意涵勾勒出来:“‘鲲’由上千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鱼身鸟翅突破传统灯具该有的样貌,在工艺与工业间自在悠游。摆动着发光的翅膀,时而向天际翱翔,时而向下俯冲。大海关不住这属于天空的鱼,屋瓦也困不住这悠游自在的心。”‎ 这个展台可以说浓缩了文创生态链的几个重要环节:深厚的文字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对经典的理解转化为现代设计、精细的工业加工与制作、精美细腻的文字阐释与升华,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元素,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他们对文化诠释、创意呈现能够产生共鸣与理解,最终,体认到的是有质感的文化体验。‎ - 26 -‎ 这是前几天参观台湾文博会的有趣经验。一方面令人惊喜的文创新品在展馆里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因几天来在台北街头巷尾的遇见,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恰恰说明了台湾文创空间的成熟,以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 文创在台湾越来越趋近一种生活态度,转角遇到文创,在很多时候是个大概率事件。街边的一盒牛轧糖,不只是简单的糖而已。包装的外壳是复古味道的盒装书设计,内里夹着一页薄纸,用和牛相关的成语和俗语,逗趣地写下这款牛轧糖独一无二的特质,而每一颗糖的透明糖纸上都有一句话,各具意思,让人品着糖味,多了些玩味。‎ 深究整个流程不难发现,文创产品的起点、制作流程、推广,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源于出品人对产品的理解与提炼,文案的表达、设计的体现,对细节的坚持,对生产商的要求;源于生产商的知识基础、接收到信息后的对等回馈、耐心磨合;源于推广者的对应配合、创意宣传;源于消费者的深层认同和购买意趣。换言之,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高协同度的生态链,从起意、生产、销售到消费,其间每个环节都对文创起到配合和提升作用,从而达致令人愉悦的体验。‎ 这样一种美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台湾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由来已久,整个社会环境展现了对文创的有利面: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慢慢积淀为以诚品、紫藤庐、台大罗斯福路咖啡馆、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并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细细打量这些果实,似乎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的逻辑:既需要大的空间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一本书、一盒点心上的字体、留白、纸的选择,都有人在意,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执行和完成。因此,当文创成为一种生产力,当文创造就一种习惯,文创就是质感生活的必需品了。‎ ‎(节选于《联合早报》周兆呈先生文章,有删改)‎ ‎7. 下列关于“文创产品”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街头巷尾的文创产品,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跟展馆里层出不穷的文创新品一同说明台湾文创空间的成熟,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 B. 街边遇见的文创产品牛轧糖,虽同传统的产品一样也介绍糖的特质,但是文化味十足,无论是复古味道的盒装书设计,还是内里的薄纸以及透明糖纸,都让人多了些玩味。‎ C. 文创产品的起点、制作流程、推广,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完成的。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因而高协同度的生态链。‎ D. 以诚品、紫藤庐、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都是长久的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的成果,它们也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 ‎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6 -‎ A. 灯饰 “鲲”设计巧妙,阐释的文字——庄子《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更是在瞬间把设计的深刻意涵勾勒出来,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 B. 文创生态链的几个重要环节中,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是最重要的,他们对文化诠释、创意呈现能够产生共鸣与理解,最终,体认到的是有质感的文化体验。‎ C. 无论是展台上的灯饰 “鲲”,还是街边的一盒牛轧糖,台湾文创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出品人对产品的理解与提炼,文案的表达、设计的体现,对细节的坚持,对生产商的要求。‎ D. 台湾文创的成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细细研究这些文创产品,我们发现,它们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的逻辑:既需要大的空间,也需要小的打磨习惯。‎ ‎9. 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台湾地区文创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7. A 8. C ‎ ‎9. ①建构一个完整的文创生态链(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应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②长久地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③构建整体文创思维(既需要大的空间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④各个细节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执行和完成。‎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文创产品’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 B项,“街边遇见的文创产品牛轧糖,虽同传统的产品一样也介绍糖的特质”错误,文章没有提到街边遇见的文创产品牛轧糖同传统的产品一样也介绍糖的特质。‎ C项,“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因而高协同度的生态链”错误,根据原文第六段“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高协同度的生态链”,可知“理念一致”和“高协同度”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D项,“以诚品、紫藤庐、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它们也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错误,根据原文第七段“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慢慢积淀为以诚品、紫藤庐、台大罗斯福路咖啡馆、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并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可知“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的是“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而不是“以诚品、紫藤庐、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 故选A。‎ - 26 -‎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有两处错误:第一,“阐释的文字——庄子《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错误,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阐释的文字不是《逍遥游》中的名句,而是“‘鲲’由上千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第二,“阐释的文字……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错误,根据第一段“烟雨飘渺、草树朦胧,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可知“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的是“烟雨飘渺、草树朦胧”,而不是“阐释的文字”。‎ B项,“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是最重要的”错误,根据原文“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元素,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可知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并不是“最”重要的。‎ D项,“它们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逻辑”错误,根据原文“细细打量这些果实,似乎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的逻辑”,可知这些文创产品只是“似乎”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的逻辑。‎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台湾地区文创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与“台湾地区文创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相关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根据“深玩整个流程不难发现,文创产品的起点、制作流程、推广,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可知台湾地区文创的发展启示我们需要建构一个完整的文创生态链。根据“台湾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由来已久,整个社会环境展现了对文创的有利面”,可知文创的良好发展需要长久地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根据“既需要大的空问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可知文创的发展需要构建整体文创思维。根据“一本书、一盒点心上的字体、留白、纸的选择,都有人在意,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执行和完成”,可知文创产品的各个细节都需要由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执行和完成。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眼泪 - 26 -‎ 鲁道夫刚从战场上退下来,虽然战争并没有给他的身体带来残疾,可是他心里的那道闸门已经自动关闭了。他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很少说话,更不轻易谈什么感情。虽然有暂时的鲜花和啤酒迎接它,但是没人真正关心他的未来。对于鲁道夫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 他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一个新兴的职业,就是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当替身爸爸。鲁道夫身上的军人气质非常符合单身妈妈的要求。一个月的报酬,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他决定试一试。‎ 当鲁道夫微笑着出现在一个叫艾玛的单身妈妈面前时,她立即被他阳刚的外形吸引,并同意签合同,让他当她5岁儿子汤姆的爸爸。‎ 鲁道夫出现在艾玛的住宅前,隔着栅栏,他看到一个男孩箭一般地从门里冲出来。朝阳下,那一头卷曲的金发,像极了鲁道夫小时候。孩子张开双臂朝他飞奔过来,鲁道夫刚刚准备弯腰拥抱他,他就一蹦老高,牢牢地箍住了鲁道夫的脖子。‎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去饭店吃第一顿团圆饭。鲁道夫向汤姆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执行任务的那个神秘的岛屿的故事。他还教汤姆如何按住核桃的一端,让它像子弹一样射出去。汤姆高兴坏了。两个人打闹的声音惊动了邻座的人。鲁道夫说:“好了,回家我们再玩。”汤姆立即停了下来,艾玛望着鲁道夫说:“真是难以置信,要是平时,他非要犟着玩到底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鲁道夫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上班。鲁道夫的任务就是培养汤姆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毅力,给他树立起男人的形象。汤姆起床后鲁道夫立即教他刷牙、用冷水洗脸、站在喷头下洗澡,而汤姆以前都是泡在浴盆里由妈妈帮他洗的。鲁道夫先给他示范了一下,说男子汉都是这样冲澡的。汤姆虽然看着高高的喷头有点害怕,但还是站到了下面。鲁道夫打开喷头,强大的水流一下溅到了他的眼睛和耳朵里,汤姆难受得哭起来,但始终坚持不离开喷头,直到全身冲洗完。‎ 随后,鲁道夫将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的汤姆送到幼儿园。汤姆向他遇到的每个小朋友介绍说:“这是我爸爸,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傍晚的时候,鲁道夫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附近。远远地,汤姆走出大门,到处张望搜寻;看到鲁道夫,那张小脸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花。 ‎ 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合同到期了,他的账户进了不少钱。鲁道夫内心有些轻松,但又是沉甸甸的。艾玛认为汤姆关于父亲和男人的直观认识已经建立,而汤姆对鲁道夫又过分依恋,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她拒绝了鲁道夫将合同延长一个月的要求。‎ - 26 -‎ 和孩子分手那天,鲁道夫装作又要长期出差执行任务。听到这个坏消息,汤姆的眼里溢满了泪水。鲁道夫说:“我跟你说过,男子汉是不轻易流泪的。”汤姆只好强忍着泪水,尽管战场上不断有鲜血和牺牲,但鲁道夫从没流过眼泪。离开时孩子的哭喊,却让他的眼泪涌出了眼眶,他快步钻进车子,再也不敢探出头看汤姆。‎ 不久,鲁道夫找到了一份保卫工作。但他始终不能忘记汤姆。有许多次,他都不由自主地来到汤姆家附近。有一次,他看到汤姆独自在院子里练习跨越,神情是那么的认真和寂寞。泪水再次模糊了鲁道夫的双眼。‎ 鲁道夫知道,艾玛是不会允许他再靠近孩子的,她会在孩子逐渐习惯独立生活的时候,突然对孩子宣布,他的父亲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永远不会回来了。鲁道夫想在艾玛宣布他“牺牲”前,通过写信的方式再为孩子做点什么。信件可以由她负责传达,通信时间和内容都由她控制。艾玛同意了他的要求。‎ 鲁道夫在第一封信里告诉汤姆,他非常想念汤姆,问汤姆有没有按照他的要求继续严格锻炼,他在信的最后还编造了神秘岛上惊险而离奇的生活。艾玛看到信中有许多男孩感兴趣的新知识,提出要为他写的信付费。鲁道夫拒绝了,说这只是后续服务。‎ 没过几天,鲁道夫收到了汤姆的回信,汤姆得意地报告了他在各方面的进展,还一个劲儿地抱怨“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其中有一段内容让鲁道夫再次黯然泪下:“你出门的时候,我看到你的眼睛里噙着泪水,却没有落下来。我想跟你一样,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你说真正的男子汉是不轻易落泪的。现在,我可以让想你的眼泪停留5秒了,但我想让它停留得更久。你的眼泪落下来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它落下来了,请将那滴眼泪寄给我,因为我想看看爸爸落下来的眼泪和我的是不是一样……”‎ 鲁道夫看到这里已是泪流满面,他给汤姆回信:“我很高兴你学会了忍住眼泪……我的眼泪到现在还没落下来,我正努力让它停留得更长一点。但是,万一哪一天它落下来了,我敢保证它跟你的眼泪是一样地,因为我们都是男子汉……”‎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再是替身爸爸的鲁道夫依然思念着汤姆。他的心灵早已不再封闭,脸上也有了笑容,这都要拜那个可爱的“儿子”所赐。他盼望着有一天还可以再见到汤姆,看见汤姆欢欣雀跃地跑过来,搂住他的脖子喊“爸爸”。为此,他每天祈祷。鲁道夫的祷告真的应验了,他收到了汤姆的信。信里夹着一张纸条,那是艾玛的笔迹:“明年同一时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回家’探望一次汤姆。他为了验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将想你的泪水都滴在了一只小瓶里。我想你该回来让你的眼泪也落到瓶子里去,亲眼见见你们的眼泪是不是一样的”。 ‎ ‎(有删改)‎ - 26 -‎ ‎10.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轻松____________ ⑵ 沉甸甸的___________‎ ‎11.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12. 从与汤姆的关系的角度,简要概括小说中鲁道夫的形象特征。‎ ‎13. 请结合文章,探究标题“眼泪”的丰富意蕴。‎ ‎【答案】10. (1). 轻松:完成了工作,拿到了报酬,因此感到轻松。 (2). 沉甸甸的:即将与汤姆离别,有些伤感与不舍,因此心里沉甸甸的。 ‎ ‎11. ①描写了鲁道夫与汤姆第一次见面的情形。②用了比喻的手法和“冲”“飞奔”“蹦”“箍”等动词写出了汤姆的兴奋之情,表现了他对拥有一个父亲的渴望。③写鲁道夫看到汤姆像极了自己小时候,为他后来与孩子产生深厚感情做了铺垫。 ‎ ‎12. ①外表阳刚硬朗,是孩子崇拜的对象;②喜欢孩子,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力;③对待孩子重情谊,有责任感;④有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理念。 ‎ ‎13. ①表现了鲁道夫与汤姆之间超越金钱关系的真挚情感;②表现了汤姆在鲁道夫的影响下由脆弱到独立坚强的性格成长;③蕴含着汤姆对鲁道夫的信任,对未来二人再次见面的期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要求解释文中“轻松”和“沉甸甸的”两个词语的含义。‎ ‎(1)根据小说情节,“轻松”是因为“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合同到期了,他的账户进了不少钱”,这缓解了鲁道夫内心的压力。因此,“轻松”在文中的含义是完成了工作,拿到了报酬,因此感到轻松。 ‎ ‎(2)“沉甸甸的”是因为“合同到期了”,鲁道夫要和汤姆告别,汤姆对鲁道夫过分依恋,鲁道夫感到伤感与不舍。因此,“沉甸甸的”在文中指即将与汤姆离别,鲁道夫有些伤感与不舍,心里沉甸甸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 - 26 -‎ 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理解语句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语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语句含义的理解必须通读全文,找出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根据上下语境体会句子的丰富意蕴。‎ 文中画横线句子描述的是鲁道夫与汤姆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因为要做替身爸爸,“鲁道夫出现在艾玛的住宅前”,所以才见到了“朝阳下,那一头卷曲的金发,像极了鲁道夫小时候”。“一个男孩箭一般地从门里冲出来”、“孩子张开双臂朝他飞奔过来”,第一次与汤姆见面的情形使鲁道夫难忘,给鲁道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道夫“刚刚准备弯腰拥抱”,汤姆“就一蹦老高,牢牢地箍住了鲁道夫的脖子”,可见汤姆初见鲁道夫是极其激动的,特别是比喻的手法和“冲”“飞奔”“蹦”“箍”等动词写出了汤姆的兴奋之情,表现了他对拥有一个父亲的渴望。作为“爸爸”的鲁道夫感觉汤姆像自己小时候,写出了二人的亲近情感,也为他后来与孩子产生深厚感情做了铺垫。‎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问的是“从与汤姆的关系的角度,简要概括小说中鲁道夫的形象特征。”,这是对分析人物形象能力的直接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地回答性格特征。‎ 题目要求从与汤姆的关系的角度,简要概括小说中鲁道夫的形象特征。首先,从外在来看,“鲁道夫身上的军人气质”“阳刚的外形”是鲁道夫的突出形象特点,阳刚的军人形象容易受到孩子的崇拜。其次,“鲁道夫向汤姆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执行任务的那个神秘的岛屿的故事。他还教汤姆如何按住核桃的一端,让它像子弹一样射出去。汤姆高兴坏了”“鲁道夫的任务就是培养汤姆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毅力,给他树立起男人的形象。汤姆起床后鲁道夫立即教他刷牙、用冷水洗脸”,鲁道夫的经历对汤姆有吸引力,对汤姆的影响很大。同时,这些情节也表明了鲁道夫具有正确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最后,“鲁道夫从没流过眼泪。离开时孩子的哭喊,却让他的眼泪涌出了眼眶,他快步钻进车子,再也不敢探出头看汤姆”,这表明鲁道夫对汤姆满怀不舍之情,也进一步刻画了鲁道夫重情谊,有责任感的形象。‎ ‎【1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可从小说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等方面去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文章,探究标题“眼泪”的丰富意蕴,考生解答时需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小说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作答。先从文中找出和“眼泪”相关的描写,然后结合具体的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 ‎“汤姆只好强忍着泪水,尽管战场上不断有鲜血和牺牲,但鲁道夫从没流过眼泪。离开时孩子的哭喊,却让他的眼泪涌出了眼眶”,这时的“眼泪”是在两人分别时流出的,代表了两人之间的不舍,也表现了两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汤姆说“我想跟你一样,不让眼泪落下来”,这是汤姆在鲁道夫的教育和引导下形成坚强性格的表现。汤姆期望“如果它落下来了,请将那滴眼泪寄给我,因为我想看看爸爸落下来的眼泪和我的是不是一样”,这时的“眼泪”表达了汤姆对鲁道夫的思念以及对未来两人再次见面的期望。‎ 三、古代诗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B. 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D. 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安定下来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或五十步而后止 B.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 则修文德以来之 醉则更相枕以卧 - 26 -‎ D.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6.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无乃尔是过与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 渺渺兮予怀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交代了谈话的背景: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孔子直言不讳地批评冉有与季路,表明颛臾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 B. 孔子认为若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但他的“均无贫”有别于 “均贫富”思想。‎ C. 冉有先是汇报事实,接着为季氏辩护,继而极力推脱责任,最后在孔子的批驳中节节败退,逐步暴露他的真实思想。‎ D.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观点破中有立。语言犀利,运用比喻、类比、排比、反诘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18.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②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答案】14. B 15. B 16. D 17. C ‎ ‎18. (1)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2)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A项,“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意思是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其中,就:担任。‎ - 26 -‎ B项,“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意思是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其中,相:辅助者,文中指搀扶盲人的人。‎ C项,“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意思是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的人。其中,疾:痛恨,讨厌。‎ D项,“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其中,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的意思是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其中,而:连词,表递进。 ‎ ‎“或五十步而后止”的意思是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其中,而:连词,表顺承。‎ B项,“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的意思是我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其中,者:代词,“……的人”。 ‎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意思是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其中,者:代词,“……的人”。 ‎ C项,“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意思是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来他们。其中,以:连词,表目的。 ‎ ‎“醉则更相枕以卧”的意思是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其中,以:连词,表修饰。‎ D项,“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的意思是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其中,也:语气词,表陈述。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的意思是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其中,也:语气词,表判断,是判断句的标志。‎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特殊句式现象设题,然后根据各句的句式特点确定答案。‎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无乃过尔与”,翻译为恐怕应该责怪你吧。其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26 -‎ A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其中,之:定语前置的标志。‎ B项,“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何异”,翻译为这同杀了人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兵器的过错”有什么不同。其中,于:状语后置的标志。‎ C项,“渺渺兮予怀”是无标志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予怀渺渺兮”,翻译为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D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翻译为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其中,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D。‎ ‎【17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接着为季氏辩护,继而极力推脱责任”错误,根据原文“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可知冉有是先极力推脱责任,再为季氏辩护。‎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 26 -‎ ‎(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其中,“以”,任命;“东蒙主”,主持蒙山祭祀的人;“社稷之臣”,春秋时指附庸于大国的小国;“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何伐为”。‎ ‎(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且”,况且;“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其中,“兕”,犀牛;“柙”,笼子;“椟”,匣子;“是”,这;“过”,第一个“过”是名词作形容词,解释为错,第二个“过”是名词,解释为过错。‎ ‎【点睛】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 26 -‎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是十年,几经辗转的杜甫经剑南(四川中部)节度使严武保荐,为节度使幕府参谋,因家在城外,不得不长期住在府内。②伶俜(ping):流离失所。‎ ‎19. 从诗歌的体裁角度看,这是一首______诗,首句“清秋幕府井梧寒”中的“清”“寒”二字烘托出诗人 ___的心境。‎ ‎20.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无人欣赏的慨叹。‎ ‎【答案】19. (1). 七言律诗(律诗) (2). 悲凉 ‎ ‎20. ①从“风尘荏苒音书绝”句可以看出,作者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没了联系。②从“关塞萧条行路难”句可以看出,因关塞战争频发,归路荒凉艰难,有家难回,也象征这作者仕途的艰难。③从“已忍伶俜十年事”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的十年间,作者处于流离失所的境地。④从“强移栖息一枝安”可以看出,作者暂依幕府,但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 ‎【解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对诗歌体裁和情感内容的考查。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清”“寒”,烘托心境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20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无人欣赏的慨叹,是一道原因概括题,“中天月色好谁看?”出现在第二联,那么答案应该在下面的诗句中寻找。“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22. 请分层概括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 ‎【答案】21.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 ‎ ‎22. ①写文章“先意气而后辞句”即以意为主。②庄充朝着这方向努力就能达到前人的水平。③好文章比富贵身份更能让后人记住你,但不要希求在当世出名。‎ ‎【解析】‎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 文中画线部分讲述的是杜牧对庄充作文的评价,翻译为“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词句的,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义的文章,如果您一直用这样的办法去写文章,在文章中运用您的才华学问,那么以前的作家学者也不是不能超越的。古时候的人怀才不遇。”‎ - 26 -‎ 第一,“所为文“作“观”的宾语,而“百余篇”是定语后置修饰“文”的,故应在“百余篇”后断开。‎ 第二,“先……而后……”是对称句式,应该在“后辞句”后面断开。‎ 第三,“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后面需要停顿。‎ 第四,“不已”作补语,修饰“为之”,其后面应该断开。‎ 第五,“以学问”作“资”的补语,“资”后无宾语,应该在“学问”后面断开。‎ 第六,“古者”是时间状语,应归于下句,在其前断开。‎ 最终画线部分断句为: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2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题目要求分层概括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所给文言文语段的意思,对语段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可以分为三层进行概括。第一层,“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指出写文章“先意气而后辞句”的道理,并鼓励对方“为之不已”,那么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平。第二层,“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指文章写得好,才能让人记住名声。第三层,“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则指不要希冀当世就能流传名声,往往到后世才能显名。‎ ‎【点睛】参考译文:‎ 观阅您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词句的,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义的文章,如果您一直用这样的办法去写文章,在文章中运用您的才华学问,那么以前的作家学者也不是不能超越的。古时候的人怀才不遇,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望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认可。自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成百上千,从现在看来,声名显耀,谁又像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杨雄这些人,这些人难道希求在当世知名吗?‎ - 26 -‎ 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艰难苦恨繁霜鬓 (3). 猿猱欲度愁攀援 (4). 百步九折萦岩峦 (5). 谨庠序之教 (6).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 举匏尊以相属 (8). 寄蜉蝣于天地 (9). 封狼居胥 (10).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繁、鬓、猿猱、攀、萦、谨、颁、匏尊、蜉蝣、胥、赢。‎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答案】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我一直相信,人在极端环境下所爆发出来的求生欲,往往不是来源于「我还没活够」,而是来于「还有人在等着我去照顾」。‎ 看完《南极之恋》,我更加相信了这个道理。‎ 一个傻兮兮的没有户外生存经验的土豪,凭什么能在南极经历过各种磨难还能生存下来?‎ 就凭他有喜欢的人,就凭他被需要。‎ - 26 -‎ 你也许觉得这是在开玩笑,那就当开玩笑吧,反正命运跟我们开过的玩笑也不少。‎ 如果你也曾孤独过,你就会明白,「被需要」的感觉是有多好。‎ 在无数个深夜,你曾拿起手机,想找喜欢的人说话,但你拿了又放,写了又删,发送又撤回,因为你怕。‎ 你怕一厢情愿。‎ 你怕你需要对方,但对方不需要你。‎ 你是如此的怕打扰,以至于就连发一句“打扰了”,也觉得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打扰。‎ 你是一根蜡烛,愿意用生命为她燃烧。‎ 听起来很美。‎ 但不凑巧的是,她的生活灯火通明,根本不需要被你这点微弱的烛光。‎ 孤独,是烛光无处安放;相爱,是彼此燃烧照亮。‎ 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在《无问西东》里,黄晓明抱着毁容的章子怡说了一大段情话, 很多人被那段话所打动。‎ 但我印象更深的却是黄晓明的另一句台词:「我有需要照顾的人」。‎ 对一个人表达爱意,当然可以用千言万语,但如果仅用这一句「我有需要照顾的人」,也足够了。‎ ‎《南极之恋》里也有很多戳动人心的台词,这些台词也在诠释什么是「被需要」。‎ 比如男主富春对女主如意说的那句:「如意,我回来了」。‎ 这句话太平淡,平淡到像樱桃小丸子的那句「我回来了」。‎ 但正是这句话,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家是很暖的地方,而在南极,恰巧需要这份暖。‎ 他每天出门寻找希望,后来才发现,屋子里的她才是希望。‎ 所谓彼此牵挂,无非是外面的他想回家,里面的人在等他。‎ 又比如「我怕风停,因为风停了就没声音了;但我又怕起风,风一起,身后的脚印就没了」。‎ 这句台词把孤独和无助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不见人烟的南极,你能听到的几乎只有风声,于是你希望有风作伴。‎ 但是风一起,你又怕脚印消失而找不到回去的路。‎ 这是一个矛盾。‎ 所有的孤独患者都有这样的矛盾,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像南极一样荒芜冰冷。‎ 你渴望找一个人去化解孤独,但又怕找错了人,反而会更加孤独。‎ - 26 -‎ 男女主角就是在这样一个孤独的环境里互相取暖,他们因为求生而走到一起,又因为走到一起而坚定了求生。‎ 这部电影很暖,因为诠释了相濡以沫。‎ 这部电影又很冷,因为相濡以沫的人最终还是要面临一个选择:要不要相忘于江湖?‎ 世间最残忍的事,不是让你失望,而是先给你希望。‎ 去看这部电影吧,如果你此刻幸福,看完你会更加珍惜。如果你此刻孤独,看完你会向往幸福。‎ 愿你早日找到需要照顾的人,也愿你能早日被人照顾,更愿你从此不再失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是“被需要”,立意时注意抓住关键命题句子——“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且这种被需要心态普遍存在”。对此命题句剖析我们可以有几种解读:第一,被需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了,是否还被需要?第二,自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对他人有帮助的学识、见解与美德素养引领,还是娱乐化的作秀?表演?炒作?第三,被需要心态普遍存在,你认为是对还是错?抓住这些立意即可,人立意为“如果被需要只是为了娱乐式‘成为明星’,那么,这种被需要是错误的”,行文时可以联系抖音式的消遣、搞笑与浮躁虚荣心态的被需要关注;时事新闻范冰冰式的国家精神造就者奖;综艺类低俗节目的市场被需要等论述;如立意为“如果被需要是一种文化素养的引领、自我内涵的提升,是为了对他人有帮助,个人有所作为,这种被需要的积极心态是值得追求的。”可以结合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等为了心中价值的“被需要”而默默无闻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勤论述。如立意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杆秤,这是一杆关于道德素养、文化理念与使命的秤,这就是一种被需要的积极人生使命心态”,可结合当年周恩来总理所言“为中国民族崛起而读书”,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要豪言壮语:“天生我材‘被需要’”,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乃至国家建设都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有所理想的付出与努力进行论述!‎ - 26 -‎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被需要”的原因和对这种心态的认识立意行文即可。‎ ‎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