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测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课时作业:模块综合测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模块综合测试卷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典奥运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将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检测工作的人员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 - 26 -‎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2004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15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焦虑。葡萄牙用了6.6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10个足球场,对于一个经济连续30年衰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12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能用“维萨卡”买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收入还不到奥运会预算的10%。‎ 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选自9月26日新华网 有改动)‎ - 26 -‎ ‎1.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技的发展,致使运动员为获取竞技优势而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 B.东道主对奥运会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厢情愿。‎ C.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D.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解析:A项,必要变充分,“科技的发展”只是为运动员“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提供了条件,而非根本诱因。B项,或然变必然,东道主的渴求不一定是一厢情愿,因为希腊对奥运会的渴求是否实现还有待事实的说明。D项,无中生有,作者的确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并没有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告诉人们:现代奥运会已经背离了自身精神,承载起了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已经不复存在。‎ B.第二段先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价值观,接着一转,指出现在奥林匹克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自然引起下文。‎ C.第三段结合具体事例,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提出质疑,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D.文章用一连串的问句,引领论述的思路,将思维步步引向深入,层次清晰,论证思路井然。‎ - 26 -‎ 解析:“已经背离了”“承载起了”说法不准确。“奥运精神已经不复存在”完全违背文意。‎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背离自身精神,与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 B.门票销售收入越少,奥运会的老板们就越限制给予普通观众的需求。‎ C.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明显减缓,就业岗位会减少。‎ D.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观看奥运会之时,就是奥运会失去魅力之日。‎ 解析:文中只是推测,并不是最终结果。‎ 答案:C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 - 26 -‎ 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 - 26 -‎ 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开头对回民馆子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是汪曾祺对平民美食的关注,是他的作品风格之一。‎ B.和老头同桌吃饭的小伙子们嫌弃老头的邋遢,所以小声议论,但当老头出去约架的时候又觉得没面子所以没有“应战”。‎ C.店里的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动作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不拘小节,不讲文明的恶习。‎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来店里,‎ - 26 -‎ 服务员热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别人分量大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讽刺当时社会以权谋私的社会现实的主题。‎ 解析:B项,文本中没有“嫌弃邋遢”的暗示。C项,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头出现的场合是一个下层人吃饭的小馆子。D项,主题是人们的冷漠。‎ 答案:A ‎5.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做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6.有人批评汪曾祺模仿痕迹重,老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你同意这种批评吗?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观点一:同意批评。①出场环境都是饭馆或者酒馆,②都是被人轻视漠视的人物,特点都是迂腐,都是社会底层人物。③体现的都是对社会冷漠的批判。(具体分析略)‎ 观点二:不同意。①老头是底层劳动人民,他又老又 - 26 -‎ 丑,衣着老旧,邋遢,但却敏感自尊,并不缺钱。他渴望的是别人的关注,来小饭馆吃饭也是为了得到一丝温暖。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同情。②孔乙己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他迂腐可笑,穷困潦倒甚至去偷,他在酒店里得到的是人们的嘲笑,体现的是对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评分建议:可从形象、主旨、作者的情感三个方面赋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吴祖光:旷世才情 不平则鸣 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 - 26 -‎ 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童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1945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词《沁园春·雪》。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1957年吴祖光被下放北大荒劳动。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诗云: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晚年惟好静,‎ - 26 -‎ 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但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1991年12月23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未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吴祖光作为一代大师,风雨动荡,而良知不失。如今斯人已逝,但精义长存。‎ ‎(选自《大公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评价道:“他的每个戏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格调,字里行间都洋溢出来一种诗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从中挖掘出一种美来。”‎ ‎②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这样评价吴祖光:“吴老是一个在艺术上要求极为严格的人。记得当时我曾因不理解他的剧本而将其中的念白做了改动,后来吴老师跟我说,我剧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字斟句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吴祖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创作歌颂抗日主题的剧作《凤凰城》,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B.吴祖光对事业孜孜以求,不断创新。晚年对自己的早期作品指出不足,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坦荡襟怀。‎ C.《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26 -‎ D.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仍不平而鸣,他发表的《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即为证明。‎ 解析:C项,“《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表述有误,应是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 答案:C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正因为戏曲天赋极高,对戏曲有独特的感悟力,吴祖光最终才能在戏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B.吴祖光的剧作《凤凰城》得到当时戏剧大家曹禺的认可,这不仅说明当时文坛的宽容,更是因为剧作反映的抗战主题,适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 C.文章题目是“吴祖光:旷世才情 不平则鸣”,但在行文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喜爱“生正逢时”这个词语之事,虽然着墨不多,但多少有偏题之嫌。‎ D.黄佐临对吴祖光剧作特点的评价,既表现了吴祖光对剧作诗意语言的追求,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E.全文围绕吴祖光的才情和性情刻画人物,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概括不全面。吴祖光成为一代戏剧大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等,而不能仅归功于天赋及感悟力。C项,“有偏题之嫌”分析错误,文中说他喜爱“生正逢时”词语之事,是为了说明“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一道理。D项,“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分析有误,应是说“吴祖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 - 26 -‎ 答案:BE ‎9.传记多次引用吴祖光本人的话和别人对吴祖光的评价,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传记文本特征及理解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考生首先要明白传记中引用传主本人或他人的言论、评价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丰富传主的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找出传记中哪些地方引用了传主本人的话,哪些地方引用了别人对传主的评价,最后针对这些引用,结合文本分析其中体现出的传主的思想和性格即可。‎ 答案:①引用吴祖光本人对《凤凰城》的反思之语,正面表现了吴祖光善于反思、谦虚、勇于剖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传主的形象。②开头引用戏剧导演牟森对吴祖光的评价,突出了吴祖光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具有名士操守的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与赞美之情。③引用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对吴祖光追求诗意的艺术观的评价,侧面突出吴祖光独特的艺术观;引用王玉珍的话,侧面突出吴祖光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传文的内容,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 - 26 -‎ 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 - 26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三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后妃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解析:“小功”为五个月。‎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 - 26 -‎ 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解析:“唐睿宗停止修建道观”属无中生有;且魏知古前后两次进谏,第一次是站在百姓角度,第二次站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角度。‎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乖”“崇”“震摇”“藉藉”是重点词语)‎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于渭川猎”句式、“讽”、补主语“皇帝”、“手制”是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 - 26 -‎ ‎,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第二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 - 26 -‎ 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5题。‎ 崖门谒三忠祠①‎ ‎(清)陈恭尹②‎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注】 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忠祠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陈恭尹(1631-1700):广东省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曾力图抗清复明,后隐居避祸。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开篇两句写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前人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 B - 26 -‎ ‎.第三句虚写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借望帝的传说实为抒写亡国之痛。‎ C.“畏向苍苔读旧碑”明说自己惧怕诵读碑文,暗说自己因未能像英烈那样舍身明志、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D.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解析:杜鹃啼叫是实写。‎ 答案:B ‎15.结合“畏”字赏析此诗的“言外之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对炼字的鉴赏能力。炼字,实质是对关键词语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的考查。一般说来,我们要先解释关键字词的字面含义,然后再说它的表达效果。“畏”是“害怕、惶恐”之意。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惶恐与害怕呢?联系注解,可知诗人是来凭吊英雄的,而且诗人一直力图抗清复明。因此,惶恐的原因是怕勾起故国之悲,而一“畏”字便把诗人的景仰之情与痛苦之意的矛盾心情展现了出来,也足见作者的爱国之情。‎ 答案:从全诗看,尾联的“畏”,巧妙地将全诗的精神收拢,深刻反映出诗人拜谒“三忠祠”的触景生情和矛盾心态:仰慕先贤,本欲以先烈事迹砥砺品格,却又怕触碑感怀,读出内心更大的悲痛。可见一个“畏”字,包含了千言万语不尽之意,寄寓了无限苍凉凄楚之情。其“言外之意”便不难窥见——‎ - 26 -‎ 诗人以他人斟满之酒杯,浇自己心头之块垒,似乎是在咏怀古迹,凭吊先贤,实则是在发明朝败亡、江山易主之哀;以描写对文天祥等人的仰慕之情,来寄托自己身世家国之恨。一唱三叹,耐人回味,抒发爱国之情真挚、痛切而悲凉,无穷之意尽在“畏”字中。‎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的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思想一脉相承。《鱼我所欲也》中的名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与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涵相似。‎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3)海日生残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钱锺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②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 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③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④如果把现代化建设比作一首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交响乐,‎ - 26 -‎ 青年农民工就是其中最激昂、最有青春气息的乐章。‎ ‎⑤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的资料披露,与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成本相比,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收益却很不尽人意。‎ ‎⑥有些出版社只认题材不辨真伪,致使一批并不具备写作资质作者的文字行销书市;不止如此,更有的出版社粗制滥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⑥‎ 解析: ①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②昭然若揭:真相大白。③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④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⑤应为“不尽如人意”,指不完全使人满意。⑥粗制滥造:指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答案: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2016年12月08日13时15分03秒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发生6.2级地震,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灾区,随着救援的深入,伤亡人员还会不断增加。‎ B.进入冬季以来,由于天气等多方面原因,成都市空气质量令人堪忧,众多网友发帖呼吁政府出台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C.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这场选举和上半年英国退欧公投以及今年国际政坛发生的其他一系列突然变故,共同构成了2016年世界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它们表明,21世纪正在出现不同于20世纪的世界政治新趋势。‎ D.航天员陈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给这个小朋友5颗星星、那个小朋友3颗星星,给老师月亮”的许诺让陈冬发愁了。陈冬说:“‎ - 26 -‎ 幸好后来想到我这次在太空拍了很多星星的照片,可以把这些照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解析:A.不合事理,应该为“伤亡人数还会不断上升”;B.“令人堪忧”语义重复,删去“令人”,或改为“令人担忧”;“出台措施”搭配不当。D. “两个双胞胎儿子”重复赘余。‎ 答案:C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密,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 “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使用不得体。故选A。‎ 答案: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____①____。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____②‎ - 26 -‎ ‎____?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交织、冲突,____③____。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与这种“宿命”抗争的过程中,不因噎废食,不一劳永逸,人类才不断创造着新文明,实现着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关注空格前后的内容。整个语段阐述的是核电的相关问题。第一空,根据空格前“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及空格后环保人士支持核电却又很纠结,可知空格处应填“也有安全风险”之类的语句。第二空,根据空格后的问号与“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等内容,可知不仅仅是核电有这样的问题,空格处可填写“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之类的反问句。第三空,根据前面的“发展中不同诉求交织、冲突”与后面的“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等内容,可以推出空格处应填写“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之类的语句。‎ 答案:①也有安全风险 ②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 ③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 - 26 -‎ 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生活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断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火灾的发生因素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推断不当;另外,我们知道环境污染的因素也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材料中的“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推断也不恰当。‎ 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就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这位31岁时已任大型国企副总的青岛男子,在42岁时却毅然选择成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不停刷新自己和中国的帆船运动记录。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2016年10月郭川在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有评论认为,郭川不甘于平庸,追求有生命厚度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当芸芸众生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的时候,他却在勇敢地挑战“未知”。也有评论认为这种个人用帆船航海所面临的巨大生命危险的行为 - 26 -‎ ‎,是否值得?他的离开,是否对亲人构成一种不负责任和伤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都是它的特点。‎ 观点借鉴:‎ ‎①拒绝平庸,追逐梦想。‎ 郭川不甘于平庸,追求有生命厚度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当芸芸众生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的时候,他却在勇敢地挑战“未知”。他用生命告诉我们 “拒绝平庸!”‎ ‎②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出“拒绝平庸”,因为拒绝就表明你决定为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郭川做到了,当芸芸众生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的时候,他却在勇敢地挑战“未知”。‎ ‎③拒绝平庸带给我们摄人心魄的震撼。‎ 有些人,让世界为之惊艳。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永被湮没,而真正与平庸斗争的战士却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只立于历史的另一边,颔首微笑。‎ 诗人北岛喝出:“告诉你吧,我不相信!”拒绝成见,拒绝既定规则,拒绝那最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平庸。 让每一颗星在夜空闪出最亮的光泽,让拒绝平庸的光芒似太阳普照真理人间。‎ 例文:‎ 追逐梦想 绝不放弃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告别妻儿,独自驾驶孤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没有任何外界的援助,经过138天的颠簸磨难,‎ - 26 -‎ 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全球航海的世界纪录。‎ 这个听上去近乎“疯狂”的故事,在世界航海圈内引起了震动。这种事情,欧美人似乎更热衷去做,对于不少国人来说,郭川是中国罕见的“疯子”。‎ 郭川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壮举。“人是需要有一点儿精神的。”小到个人,大到民族和国家,没有激扬奋进的精神和敢于开拓的勇气,随波逐流,必然没有出息,没有前途。‎ 一个民族性格的强悍和其国民密切相关。中华民族曾在世界上强大辉煌过。中国是海洋大国,但自明朝郑和以来约600年间,海洋留给中华民族的多是遭受凌辱的惨痛记忆。如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心中涌动的梦想和豪情,离不开为实现梦想而付诸行动的勇气。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郭川,成为汇集中国梦的一朵闪亮的浪花。郭川的勇敢、坚韧、自信体现出难能可贵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这种精神。‎ 郭川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一项世界纪录,他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人的眼光,一位法国航海家说,在他心中,郭川比奥运帆船冠军更伟大。古往今来,航海英雄仅200人左右,不到珠峰勇士一成。‎ 郭川的壮举,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唤醒那些被现代病困扰的都市人,无疑是巨大的正能量,鼓舞着人们确立坐标、放飞梦想、勇往直前。‎ 强大的前提是强悍,不敢挑战、不敢改变、不敢跨越,被庸俗的价值观和金钱物欲蒙住心志,没有理想、失去追求、随波逐流,这样的人生可悲可怜。‎ 除了精神上的导引作用外,郭川的壮举也拓展了人们的 - 26 -‎ 体育视野。他的独行的确与我们熟悉的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不一样。这项世界纪录,虽然没有金牌,不升国旗,不奏国歌,但它同样振奋了人类精神,同样反映出昂扬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对无畏精神的感召和心灵放飞的旗帜。这个成就不仅属于郭川个人,也属于中华民族,属于整个人类。‎ 对于郭川环球航海的价值评判,能够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能够反映一个民族心志的委顿或昂扬,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以审视人类生活境况,帮助迷茫的人们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郭川和姚明、刘翔完全不同。他不是天才,只是个普通人,经历过失败、挫折,在严重抑郁时甚至想自杀。他说: “我能做成这件事,船及身体条件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拥有强大的内心和不懈的坚持。”郭川最喜欢的一句话是“STICK TO IT”(绝不放弃),那是美国一位船长在赢得美洲杯全球帆船赛后的获胜感言。‎ 郭川此次航行,遇到无数艰难险阻,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他哭过、沮丧过、抑郁过,但“绝不放弃”4个字,支撑他成功到达终点。‎ ‎“绝不放弃”,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但只要做到这一点,再普通的人都能梦想成真。这应该是郭川给予我们的启示。‎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