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5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语 文 2019.05 出题人、校对人:陈洁、刘勇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看汉服运动 20世纪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先后经过了三个阶段: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国光论”是这个理论的首发与开端,以陈寅恪为代表的“文化民族论”则是这个理论的阐发与发展,而以钱穆为代表的“文化本位论”则完成了民族史学理论的完整逻辑架构。对于汉服运动,我们也应该把它放置到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线索中加以考察。 从章太炎到陈寅恪再到钱穆,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历来强调民族独立、民族自觉。但是,他们所有的理论诉求都是建立在“文化本位”而不是“种族本位”的基础上的。即使是以“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为目的的章太炎,也明确指出,“提倡国粹”不是要人们尊信孔教,而是要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同样,按照陈寅恪的“文化民族论”,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汉种之问题;在“种族”、“文化”和“地域”三个因素当中,文化之教化居于首位,无论其属于什么血统,也无论其居住于何处地域,皆以“教化”即文化,定其“民族”之属性。钱穆的“文化本位论”更是毋庸赘言。汉服运动宣扬汉民族种族的纯正性和优越性,它所推崇的“汉民族本位”归根结底是一种“种族本位”理论。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甚至可以说在一个文化帝国主义的语境之中,产生民族的“认同焦虑”是必然的,其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由此而退回到“种族本位”,则是必须加以警惕的。 - 21 - 汉服运动“汉本位”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表现出一种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自我封闭的、排他的、妄自尊大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它强调汉民族文化的纯正性和优越性,无视汉民族文化本身的发展和演变,鄙薄汉族之外的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反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一点,在他们对“汉服”和“唐装”的不同态度上,在他们对“汉民族的杰出人物”和“其他民族的杰出人物”的不同态度上,表现得十分清楚。而中国近百年来的文化本位运动,不仅不是纯粹的“汉本位”的文化本位运动,相反,他们都首先强调必须用批评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检阅过去的中国,强调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融。这也正是民族主义史学家没有与西化派形成正面冲突之势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章太炎的“国粹国光论”、陈寅恪的“文化民族论”,还是钱穆的“文化本位论”,都是在国难当头的历史年代,通过对民族认同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革新,寻求民族自救之路和民族文化的新生,因而,他们都是立足传统而面向未来的。汉服运动根本的社会性目标就是恢复“大汉民族”的“正统”,而他们所谓的“正统”不仅是虚妄的,而且是逆时而动、面朝过去的。无论如何,汉服运动都不是“民族意识的回归”,而是“民族意识的退化”;不是所谓“文化的自觉”,而是“历史的倒退”。安东尼·史密斯说:“种族性的民族主义看起来更像是‘宗教替代品’的制度化。”确乎如此。 (选自张跣《“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汉服运动本身也属于文化现象,因而可以把它放置到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线索中加以考察。 B. 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历来强调民族独立,这与汉服运动推崇的“汉民族本位”是一致的。 C. 汉民族文化本身的发展和演变,就包含了汉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是封闭的。 D. 汉服运动要恢复“大汉民族”的“正统”的社会性目标,其实是“民族意识的退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线索为参照,对汉服运动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考察与分析。 B. 与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相比,汉服运动具有种族本位、封闭排他、面朝过去的倾向。 C.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指出汉服运动要警惕种族本位问题。 D. 文章引用安东尼•史密斯的话,是为了论证汉服运动是种族性的民族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章太炎明确指出“提倡国粹”是要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与汉服运动的初衷一致。 B. 汉服运动由于推崇“汉民族本位”,产生民族的“认同焦虑”,因而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语境。 C. 汉服运动“汉本位”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与民族主义史学家共同表现出一种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D. 汉服运动应当以开放包容的价值观,既立足传统,又面向未来,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 21 -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理解有误。第2段讲“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历来强调民族独立、民族自觉。但是,他们所有的理论诉求都是建立在“文化本位”而不是“种族本位”的基础上的”。联系后文“汉服运动宣扬汉民族种族的纯正性和优越性,它所推崇的‘汉民族本位’归根结底是一种‘种族本位’理论”看,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历来强调民族独立,这与汉服运动推崇的“汉民族本位”不是一致的。选项认为“这与汉服运动推崇的‘汉民族本位’是一致的”错。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分析有误。联系原文看,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有对比论证,并没有运用比喻论证。选项C认为运用了“比喻论证”,分析不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A项,联系最后一段看,“无论是章太炎的“国粹国光论”、陈寅恪的“文化民族论”,还是钱穆的“文化本位论”,都是在国难当头的历史年代,通过对民族认同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革新,寻求民族自救之路和民族文化的新生,因而,他们都是立足传统而面向未来的”。汉服运动都不是“民族意识的回归”,而是“民族意识的退化”。选项认为“这与汉服运动的初衷一致”是曲解文意,表述错误;B项,原文只是说,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甚至可以说在一个文化帝国主义的语境之中,产生民族的“认同焦虑”是必然的,其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由此而退回到“种族本位”,则是必须加以警惕的。选项认为“汉服运动由于……因而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语境”是强加因果,表述错误;C项,联系第三段看,汉服运动“汉本位” - 21 - 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表现出一种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自我封闭的、排他的、妄自尊大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中国近百年来的文化本位运动,不仅不是纯粹的“汉本位”的文化本位运动,相反,他们都首先强调必须用批评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检阅过去的中国,强调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融。选项认为“与民族主义史学家共同表现出”错。D项,根据原文反映的内容看,表述无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威风 相裕亭 东家做盐的生意。 东家不问盐的事。 十里盐场,上百顷白花花的盐滩,全都是他的大管家陈三和他的三姨太掌管着。 大东家好赌,常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赌。 那里,有赌局,有戏院,还有大东家常年买断的三间沿河、临街的青砖灰瓦的客房。赶上雨雪天,或东家不想回来时,就在那儿住下。 平日里,大东家回来在三姨太房里过夜时,次日早晨大都日上三竿才起床,那时间,伙计们早都下盐场去了,三姨太陪他吃个早饭,说几件她认为该说的事给东家听听,大东家也不知道是听到了,还是压根儿就没往耳朵里去,大都不言不语地搁下碗筷,剔着牙,走到小院的花草间转转。高兴了,就告诉家里人哪棵花草该浇水了;不高兴时,冷着脸,就奔大门口等候他的马车去了。 马车是送大东家去镇上的。 每天,大东家都在那“哗铃,哗铃”的响铃中,似睡非睡地歪在马车的长椅上,不知不觉地走出盐区,奔向去镇上的大道。 - 21 - 晚上,早则三更,迟则天明,才能听到大东家回来的马铃声。有时,一去三五天,都不见大东家的马车回来。 所以,很多新来的伙计,常常是正月十六上工,一直到青苗淹了地垅,甚至到后秋收盐了,都未必能见上大东家一面。 大东家有事,枕边说给三姨太,三姨太再去吩咐陈三。 陈三呢,每隔十天半月,总要想法子跟大东家见上一面,说些大东家爱听的进项什么的。说得大东家高兴了,大东家就会让三姨太备几样小菜让陈三陪他喝上两盅。 这一年,秋季收盐的时候,陈三因为忙于同各地盐商的周旋,大半个月没来见大东家。大东家便在一天深夜归来时,问三姨太:“这一阵,怎么没见到陈三?” 三姨太说:“哟,今年的盐丰收了,还没来得及跟你讲。” 三姨太说,今年春夏时雨水少,盐区喜获丰收!各地的盐商,蜂拥而至,陈三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三姨太还告诉大东家,说当地盐农们,送盐的车辆,每天都排到二三里以外去了。 大东家没有吱声。但,第二天大东家在去镇上的途中,突发奇想,让马夫带他到盐区去看看。 刚开始,马夫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后追问了大东家一句:“老爷,你是说去盐区看看?” 大东家没再吱声,马夫就知道大东家真是要去盐区。大东家那人不说废话,他不吱声,就说明他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当下,马夫就调转车头,带大东家奔盐区了。 可马车进盐区没多远,就被送盐的车辆堵在外头了。 大东家走下马车,眯着眼睛望了望送盐的车队,拈着几根有数的山羊胡子,拄着手中小巧、别致的拐杖,独自奔向前头收盐、卖盐的场区去了。 一路上,那些送盐的盐农们,没有一个跟大东家打招呼的——都不认识他。 快到盐场时,听见里面闹哄哄地喊呼—— “陈老爷!” “陈大管家!” 大东家知道,这是称呼陈三的。 近了,再看那些穿长袍、戴礼帽的外地盐商,全都围着陈三递洋烟、上火。就连左右两边为陈三捧茶壶,摇纸扇的伙计,也都跟着沾光了,个个叼着盐商们递给的洋烟,人模狗样地吐着烟雾。 - 21 - 大东家走近了,仍没有一个人理睬他。 被冷落在一旁的大东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那帮闹哄哄的人群后面,好不容易找了个板凳坐下,看陈三还没有看到他,就拿手中的拐杖从人缝里,轻戳了陈三的后背一下。 陈三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身后的这位小老头,到底是不是他的大东家时,大东家却把脸别在一旁,轻唤了一声,说:“陈三!” 陈三立马辨出是他的东家,忙说:“老爷,你怎么来了?” 东家没看陈三,只用手中的拐杖,指了指他脚上的靴子,不温不火地说:“看看我的靴子里,什么东西硌脚!” 陈三忙跪在大东家跟前,给大东家脱靴子。 在场的人谁都不明白,刚才那个威风凛凛的陈大管家,陈老爷,怎么一见到眼前这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头,就跪下给他掏靴子? 可陈三是那样地虔诚,他把大东家的靴子脱下来,几乎是贴到自己的脸上了,仍然没有看到里面有何硬物,就调过来再三抖,见没有硬物滚出来,就把手伸进靴子里头抠……确实找不到硬物,就跟东家说:“老爷,什么都没有呀!” “嗯——”大东家的声音拖得长长的。 大东家说:“不对吧!你再仔细找找。” 说话间,大东家顺手从头上捋下一根花白的头丝,猛弹进靴子里,指给陈三:“你看看这是什么?” 陈三捏起东家那根头发,好半天没敢抬头看大东家。大东家却蹬上靴子,看都没看陈三一眼,起身走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东家做盐的生意。东家不问盐的事。”开头,构思巧妙,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了下文。 B. 大东家听到里面乱哄哄地喊呼,看到盐商们向陈三献尽殷勤。这是通过大东家的所见所闻来表现陈大管家的威风。 C. “就拿手中的拐杖从人缝里,轻戳了陈三的后背一下。”一个“轻戳”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大东家的主子身份。 D. “‘嗯——’大东家的声音拖得长长的。”这个“嗯”字表达的是大东家对陈三不尽心寻找硬物的不满。 - 21 - 5. 小说画线部分内蕴丰富,请作简要解析。 6. 小说叙事前半部分慢条斯理、后半部分浓笔重彩,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发丝极细微,东家借此告诫管家自己明察秋毫,你就像孙悟空头上一根毫毛,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②“猛弹”的动作迅捷,表现东家的怒气和对管家的警告之意。③这动作和语言,也是对众人显示自己的威风,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 6. ①使叙事富于变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前半部分为后文蓄势,更好地凸显大东家的威风。③前半部分表面的温文尔雅与后半部分凸显的威严冷酷形成对照,丰富了人物形象。④节奏一张一弛,凸显东家对生意和下属的绝对的掌控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D项,根据原文“可陈三是那样地虔诚,他把大东家的靴子脱下来,几乎是贴到自己的脸上了,仍然没有看到里面有何硬物,就调过来再三抖,见没有硬物滚出来,就把手伸进靴子里头抠……确实找不到硬物”这个情节描写看,陈三是在尽心去找,东家不是表达对陈三不尽心寻找硬物的不满,联系前后文看,是东家不说废话,说“嗯——”且声音拖得长长的,以此来有意提醒陈三。选项认为,这个“嗯”字表达的是大东家对陈三不尽心寻找硬物的不满。这一表述不准确。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关键词和表达技巧入手,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和结构上的特点,分析其作用。划线句写的是大东家的动作和语言。“顺手从头上捋下一根花白的头丝”,发丝极细微,让陈三看到鞋子里的发丝,联系前文陈三的被众人围着的情节看,可知是告诉陈三,自己明察秋毫,陈三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猛弹进靴子里”,动作迅捷,可以看出东家心有怒气,“指给陈三”,这也是对管家的警告。陈三“捏起东家那根头发,好半天没敢抬头看大东家”,这是大东家的动作和语言起到的作用。这句话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陈三不要得意忘形,也以此向众人表明了自己和陈三的身份,照应了前文的情节。 【6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的是从叙述方式角度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对文章叙述方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从总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结合上下文,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旨思想上分析效果。小说叙事前半部分慢条斯理,是写大东家的温文尔雅,好似不关心盐场、盐滩,其实是为后半部分内容蓄势,凸显大东家的威风;后半部分浓笔重彩,与前文形成对比,凸显大东家的威严冷酷。例如,开头说,“东家不问盐的事”,“十里盐场,上百顷白花花的盐滩,全都是他的大管家陈三和他的三姨太掌管着”。后文这里写“那个威风凛凛的陈大管家,陈老爷,怎么一见到眼前这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头,就跪下给他掏靴子?”可以突出他对生意和陈三等下属有绝对的掌控力。另外,从整体看是,前后叙事特点不同,方式富有变化,张弛有度,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前后对照中,体现了人物形象给人的不同感受,丰富了人物形象,表达具体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 21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B.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C.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D.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中,尚书省各部所属为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其职位等阶低于丞相、尚书、员外郎。 B. 车驾,古代帝王所乘坐的车,有时因为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 不趋,入朝不急步而行,古代臣子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对臣子的殊遇。 D.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常称官吏“有司”,但不所有官员都如此称呼。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苗晋卿选官不公,舆论不平。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事务,将没有学识的张奭评为第一,想以此攀附皇帝宠臣张倚,受到很大非议。 B. 苗晋卿推行教化,恭敬有礼。苗晋卿充任河北采访使三年,政令教化得到广泛推行,告假回到壶关故里,望见县门时就徒步前行。 C. 苗晋卿具有声望,受人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上奏皇帝让他镇守东道,遏制贼军。苗晋卿违旨未就职。 D. 苗晋卿历任要职,深受器重。苗晋卿多次被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特别优待他,并让御史召他到小延英殿议事。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至,必立饮,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2)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答案】7. B 8. A 9. D 10. (1)当酒一送上,苗晋卿一定一下子(站着)喝完,侍奉的老人有献酒的,苗晋卿走下西阶拜谢后才饮酒,当时人们赞扬他的恭敬。 (2)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 21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句中“专国政”表意完整,后面应停顿,意思是“专掌国家大政”。“晋卿及宋遥”是苗晋卿和宋遥,“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表意完整,意思是将选官的事委托给苗晋卿和宋遥。排除AD。分析“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的断句情形,按语境看,“然岁命它官”,表意不完整,命令的宾语应是“它官同较书判”,即命令其他官员共同考定。排除C。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A项,“其职位等阶低于丞相、尚书、员外郎”解说错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一般来讲,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项,原文“为御小延英召对”,意思要皇帝专门为他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御”指皇帝亲自前往。选项理解为“御史”,认为是“唐代宗特别优待他,并让御史召他到小延英殿议事”,理解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重点词句的理解。(1)立:立刻,一下子。降:走下。拜:拜谢。时:当时。美:以……为美,赞美。(2)稽:考查。故事:旧例。宜:应当。听朝:处理朝政。 - 21 - 参考译文: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考中进士,调任修武县尉,多次升官后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当时天下太平。参加选官的常有一万人,李林甫任吏部尚书,专掌国家大政,将选官的事委托给苗晋卿和宋遥,但每年命令其他官员共同考定,审核官员的实际才能。天宝二年,考判入等者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两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张奭,是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倚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苗晋卿想要攀附他,张奭本来没有学识,因此舆论喧器不平。安禄山趁机奏告皇帝,皇帝为此在花萼楼复考核实,考中者才十分之一二。张奭一整天都拿着试卷,不能下笔应答,人们称之为“曳白”。皇帝大怒,贬张倚为淮阳太守,宋遥为武当太守,苗晋卿为安康太守。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曾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苗晋卿说:“过官府应当下马,更何况是父母之邦呢?”郡太守迎接犒劳他,让属下县令巡行劝酒。当酒一送上,苗晋卿一定一下子(站着)喝完,侍奉的老人有献酒的,苗晋卿走下西阶拜谢后才饮酒,当时人们赞扬他的恭敬。安禄山反叛了,窦廷芝放弃陕郡不去防守,杨国忠本来就忌恨苗晋卿有声望,便上奏说“东道是叛军进军的要害,非大臣不能守住”,朝廷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皇帝入蜀,士大夫官员大多陷入叛军之手,苗晋卿抄小路跑到金州。唐肃宗到达扶风,把他召到驻地,任命为左相。平定京城,封苗晋卿为韩国公,享用封邑五百户,改任侍中。唐玄宗去世了,唐肃宗病重,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于是坚决推辞说:“先帝有遗诏,叫皇帝三天后听政,考察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希望皇上顺应变化,而使天下幸运。”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几天后,唐代宗即位,又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才得以免除。这时苗晋卿年老行动迟缓,请求隔日来一次政事堂,皇帝优待他,听任他入阁不快步行走,皇帝专门为他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宰相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从苗晋卿开始。永泰初年苗晋卿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师,命京兆少尹办理丧事,谥号叫懿献,元载未显贵时,为苗晋卿所知遇,元载这时任宰相,因此婉言劝说有关部门改谥号为文贞。 - 21 - 【点睛】做文言文翻译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时间、空间感交错,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表达了桑榆晚景之伤。 C.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 诗的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思归之情,月夜孤帆,方以归乡为乐;故园是非,又以残毁为忧。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12. 本诗颔联曾被现代学者牟宗三赞为绝佳句,并书之悬壁。请作赏析。 【答案】11. B 12. ①清天小城,旧石窄路,行人稀少,捣衣声急促。②描绘出一幅冷寂凄清的古城日暮图。③抒发诗人忧伤悲苦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④视听结合,画面丰富立体。 【解析】 【11题详解】 - 21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题目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误,最终得出答案。B项,分析有误。“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登高》里的诗句,写的是独在异乡登高所见的秋景,借景抒发的是漂泊失意的凄凉和哀愁,不是“凄婉压抑之境”“桑榆晚景之伤”。选项认为“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表达了桑榆晚景之伤”,是曲解文意。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诗歌重要句子的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再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理解表达效果,同时注意诗句在文中的位置。本诗颔联曾被现代学者牟宗三赞为绝佳句,并书之悬壁。从内容上看,“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意思是天气晴朗,小城里的人家都急急忙忙地捣洗煮过的熟绢,石古细路上的行人非常的少。描绘出一幅冷寂凄清的古城日暮图。从手法上看,捣练急,备征衣;行人稀,蜀道梗,作者是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联系后几句写月夜孤帆,方以归乡为乐,故园是非,又以残毁为忧的内容看,可知在思想感情方面,颔联抒发的是自己的忧伤悲苦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反问句控诉秦统治者剥削掠夺百姓并且挥霍无度的自私无道的暴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小年”的诠释。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蛄不知春秋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答好题,平时要重视积累,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锱”“铢”“晦”“蟪”“蛄”“赋”“柯”等。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 21 -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依赖创始于美国军方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和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还存在被阻断的危险。建设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能 ,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近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分享”,快速发展的北斗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今年年初,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 )。近年来,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精准机控等领域 ,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开放的北斗,还与世界携手共赢。北斗基础产品已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不少沿海国家的舵手们指引方向,赢得海内外 。“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总设计师杨长风 地说。 14.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和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B. 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还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C. 无论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还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D. 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或者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邯郸学步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信誓旦旦 B. 邯郸学步 脱颖而出 拍手称快 毋庸置疑 C. 胶柱鼓瑟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毋庸置疑 D. 胶柱鼓瑟 脱颖而出 拍手称快 信誓旦旦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1 - A. 更高精度氢原子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B. 北斗三号配置了更高精度氢原子钟,实现了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C. 北斗三号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 配置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 A项,“无论……和”搭配不当;B项,承接连贯。C项,“无论……还是……”,D项,“无论……或者……”,搭配得当,但是联系前文“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依赖创始于美国军方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后文内容看,先说“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后说“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语序安排不当。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胶柱鼓瑟: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横线一上的词语是相对“而应自主创新”而言,用“邯郸学步”合乎语境。初露锋芒:比喻初次显示出棱角或刚开始表现出力量或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横线二处,写的是“近年来,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精准机控等领域”方面的做法,“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是其作用,用“脱颖而出”不合对象,应该用“初露锋芒”。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拍手称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从语境看,写“为不少沿海国家的舵手们指引方向,赢得海内外”交口称赞,符合语境。信誓旦旦:誓言诚挚可信。毋庸置疑:不必怀疑。一般作谓语、补语,不作状语。横线上说“总设计师杨长风”说话的情形,语境中是讲“2035年前”的构想,用“信誓旦旦”加强肯定语意,表意更合适。故选A。 【16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的是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从文段中提炼出关键性词语、主要信息,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按语境看,括号前的内容承接的是“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应该是写“北斗三号”的情形,话题为“北斗三号”或“北斗三号”的特点。排除A和D项。B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主语是“北斗三号”,前半句讲的是北斗三号的特征,前后搭配得当。C项,句中“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搭配不当。故选B。 【点睛】补写句子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讲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句子从文本中来”“句子关系是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大特点就决定了做题时应坚持的三大步骤。第一,把握文段脉络,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注意总结规律明确所填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补写要注意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第三检测补写句子,确保语意连贯。 17.张少华和李天明是好朋友,张少华因为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李天明借钱一万元,下面是张少华写给李天明的借条,其中有四处不对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说明。 借条 借款人:张少华(身份证号) 出借人:李天明(身份证号) 因用于生意周转,于2017年5月1日向出借人天明借款人民币10000元。将于2018年归还。如不能按时归还,愿付违约金(每天壹佰元整),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借款人:张少华 【答案】①出借人应用全名李天明;②借款金额要大写壹万元整;③还款时间要具体到天;④落款要写出写借条的具体时间2017年5月1日。 【解析】 - 21 -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了解大概意思,对涉及的文体进行明辨和认识。再次,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语境综合分析作答。张少华和李天明是好朋友,张少华因为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李天明借钱一万元,下面是张少华写给李天明的借条,其中有四处不对的地方,答题时注意“借条”的特征。借条要写清借款日期,所给材料并未涉及,需要补充在借款人的署名之下,这是一处格式上的错误。借条正文中借款金额要大写,需将“10000元”改成“壹万元整”。另外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款日子要具体,“将于2018年归还”表述不当,应具体到哪天。对于出借人,材料中仅写“天明”,易造成对象不明,写法不对,应该注明全称“李天明”。 18.下面是将于2019年8月在山西省举办的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会徽“山河”,请说明其构图要素及寓意。 【答案】①汉字“山西”的书法形态,点明举办地山西省。②灵动的线条,是跑道与泳道的变形,象征着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运动拼搏的精神。③标志上下部分分别代表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山中间是穿流而过的汾河。(或将外围看作是黄河水,中间看作是山脉。)体现出山西“表里山河”的地理特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徽标转换的能力,属于图文转换的范畴。解答本题,要注意看清要求,对于构图要素认真观察,看徽标由几个部分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哪些要素,然后按照顺序描述出来即可。对于意蕴,应结合徽标使用的场合进行答题。题干提示,该会徽是“将于2019年8月在山西省举办的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会徽‘山河’”,以此提示观察会徽。从整体上看,灵动的线条组合成的是书法形态的“山西”的合体,点明举办地是山西省。从线条本身的特征看,每个粗线条上都由几条细线条组成,像跑道或泳道,照应了“青年运动会”的主题,线条的动态感,也象征着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运动拼搏的精神。其中一道粗线条横向连接三道纵向粗线条的情形,也让人联想到河流,加上上下“山”的书法形态,可推知,标志的上下部分分别代表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山中间是穿流而过的河流该是汾河。这体现了山西“表里山河”的地理特点。 四、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1 - 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更有甚者,很多人总是在怀疑每个事件背后的动机。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青年人要正确应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示例: 学贵有疑 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怀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怀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怀疑”是建立在丰富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 21 -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 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面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要学会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年轻的朋友们,学贵有疑,勇敢地拿起“怀疑”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材料中心或寓意,在要求的范围内立意行文,不少于800字。本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怀疑”,从材料内容上看,第一段告诉我们要学会怀疑,第二段讲“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并提及很多人总是在怀疑每个事件背后的动机的现象。第三段“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青年人要正确应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是结合时代发展给青年人的建议。立意可以从各段意入手,也可以综合整个文段的意思对“怀疑”这个话题进行综合认识。学会怀疑,正确应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懂得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材料总体上对“怀疑”进行了肯定。 参考立意: ①人需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不受外界诱惑,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 ②学贵有疑 ③科学的怀疑精神,可促进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④青年人要正确应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有怀疑才有进步 ⑤真正的怀疑需要科学的态度,也需要自信和勇气 可用素材: ①布鲁诺,这位为真理而呐喊的自然科学家,不顾教会的禁令,大胆揭露宗教的愚昧。他把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宇宙观。他坚持补充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②德国数学家须外卡尔特在研究中,质疑欧几里的《几何原理》中的一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两千多年中,人们一直以为这是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1,科学家对这一定理的真理性更是深信不疑。但是须外卡尔特的这一质疑推动了数学的一次突变。德国数学家黎曼从须外卡尔特的思路中得到启发,使非欧集合破土而出。黎曼指出,欧几里得几何并不是在所有空间都适用,例如在地球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 - 21 - ③小泽征尔参加指挥家大赛的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④聂利是一个12岁的小学生。一次,他在学校学习了关于蜜蜂用翅膀发声的知识。回家后,他发现家门口有一只停着不动的蜜蜂,仍在发着“嗡嗡”的声音,他便将蜜蜂捉了下来,将它的翅膀折断,而蜜蜂仍在发着“嗡嗡”的声音。他便认识到教科书上的知识是错误的,蜜蜂不是用翅膀发声的。经过实验,他知道了所谓权威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他便将这一观点告诉了许多人,终于,权威人士证实了他的发现。 层次分析:本文以“学贵质疑”为标题,表明本文中心。开篇照应标题,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引用事例说明“怀疑”的作用。然后,又提到了“怀疑”的注意事项,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呼吁号召结尾。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逐层深入,论证有力。 - 21 -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