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二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 (2017-2018学年下学期)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并保证卷面整洁。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足有弹性的。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 ④ 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 ⑤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 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 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 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 B.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 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 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 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 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对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5.“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6.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落,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D.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有失偏颇;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完全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胡治奋乎?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 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ɡ):明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B.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C.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D.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候,古爵位名,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候之赏。” B.惠帝,是西汉刘盈的庙号。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 C.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位在丞相上,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公,写出了纪传体通史《史记》。 D.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体,主要记叙世袭封国的诸侯事迹。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如留侯世家、绛侯周勃世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参当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曹参做了将军、萧何做了相国后,他们的友情才有了间隙。但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后,做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变更,全都遵循萧何制定的制度,而且整天痛饮美酒。许多官员见曹参不做事情,他们都一起来他家劝说他。 C.汉惠帝对相国不理政事感到奇怪,怀疑他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问他的父亲。结果,他儿子被曹参狠狠地教训了一番,既挨打又挨骂。 D.司马迁认为曹参清静无为的治国策略符合当时的情况,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所以受到天下人的赞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5分) (2)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4~15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临江仙·梅》为李清照效仿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云窗”一句通过描绘云簇窗前,雾绕高阁,描绘出庭院的缥缈清幽的特点。 C.上阕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了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 的愤懑之情。 E.这首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15.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两句是“ , 。” (2)《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 , ”,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山野中的雾气和空中的尘埃的形成原因是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法德两国,曾兵戎相见百余年,然后又在欧洲需要统合的情况下,理智地选择合作,从 此百年恩怨一笔抹杀,半个多世纪再无冲突。 ②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 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③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 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④品读经典,体悟人生。看名著就是同名家对话,跟哲人心灵交汇,就让人心里生出暖暖 的感觉,如坐春风。 ⑤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那是他们终年胼手胝足,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 ⑥现在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积累,不用心体悟生命,没时间阅读经典作品,写起文 章来东拼西凑,真叫人不忍卒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全国 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 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 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 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 ① 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 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 ② 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 变化无怨无忧。这 ③ 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④ ,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 “变” ⑤ 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营芒花展颜,同是 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 ⑥ 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 赏了。 A. 因而 然后 就是 当然 并 就 B. 于是 进而 就是 但是 也 就 C. 因而 进而 才是 当然 也 只 D. 于是 然后 才是 但是 并 只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 ① 。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如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其次, ② 。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 ③ ,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读下面新闻材料,就后面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陕西西安的8岁男孩因在抖音上看到了一个“胶带粘门” 的整蛊视频,遂用此来恶搞自己6岁的弟弟,造成弟弟绊倒摔伤。6岁男童牙齿损伤,下巴缝了10针。据媒体介绍,因为模仿热门短视频而造成用户受伤的事件并不少见,也不局限于某一家短视频平台。 要求: 1.就此新闻现象提炼相应观点,注意切入角度。 2.就所提炼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题目自拟。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二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 (2017-2018学年下学期)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定型于汉变化于宋”错,文章第二段的表述是“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文中说的是“基本定型”。 2. B“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无中生有。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是有弹性的。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关系伦理的精髓。” 3.C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有误,选项强加因果。“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与“礼法的弹性”关系在原文中未谈及,从事理上讲,二者可能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4.A(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 5.(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6.(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7. B(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 8.A、C(B项三者材料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D项,说法绝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E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 9.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10.A(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11.B(惠帝,是西汉刘盈的谥号。) 12.B(“都一起米”不恰当,“来者”应是指其中一部分官员。) 13.(1)曹参挑选各郡和诸侯国中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官员,以及很老实厚道的人,就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木”“诎”“除”各1分,句意2分。) (2)曹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就打了曹奋二百板子。(“洗沭”“谏”“客”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而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参当初地位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曹参、萧何分别做了将军、相国后,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却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挑选各郡和诸侯国中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官员,以及很老实厚道的人,就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那些言语文字苛求深奥,想极力追求声誉的官吏,曹参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以及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事,上门来他家的人都想有话相劝。(见到)这些到来的人,曾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再喝酒。这些人直到喝醉后离开,始终没能够机会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没有处理的办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制止他们。曹参竟然反而叫人取来美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也与那些官吏们高歌呼叫互相应和。曹参见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无事。曹参的儿于曹奋做中大夫。汉惠帝对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奇怪,认为“相国是在轻视自己吗?”。于是对曹奋说:“你回家后,试看私下方便时问问你父亲:‘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即去世),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也不向皇上请示、处理政事,凭什么为国家担忧呢?’但不要说这些话是我告诉你的。”曾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就打了曹奋二百板子,说:“赶快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曹参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罚曹奋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您和高帝(即刘邦)谁更圣明英武呢?”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非常轻松地治理天下(即“垂衣拱手”的借代意义),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爵之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和谐。”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攻城野战的战功这样之多的原因,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等到韩信被消灭,而位列侯爵成就功业,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做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的治国策略,极为符合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14.C、D(C项,错在“厌恶”,这里主要表现词人思夫时的孤独哀怨之情;D项,应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答对C项给2分,答对D 项得3分,答对CD得5分) 15.①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怡人的姿态。②衬托。用梅花的“瘦”衬托杏花的“肥”,视觉形象鲜明。③借物抒情。本词主要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借助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一项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6.(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理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7.D(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此处应为“一笔勾销”。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不刊之论: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胼手胝足: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18.A(B成分残缺,“骄人成绩”前应有介词“以”,“连续第四次”不当; C“根据”和“数据显示”杂糅,可以去掉“根据”;D项,乱用否定造成不合逻辑,删掉“切忌”或“不可”,也可将“切忌”改为“切记”) 19.(3分)C 20.(6分) 【参考答案】 ①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 ②要会使用筷子 ③但也不可取位过低 【解析】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21.参考答案:②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22.参考2017年高考批卷标准。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