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鹤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鹤壁市2019—2020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原真实的历史,在史学领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电影,要在艺术化的创作中加入想象,似乎就很难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那如何让革命历史以电影艺术的呈现打动观众呢?电影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凡是你所能想象的,影像都可以帮你呈现。革命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可以还原革命历史,也可以实现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就要求在该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必须正视历史、坚持真实,既细心地重构往事,又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革命历史电影当中的历史不仅是真实历史的证据,也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材料。史诗性作品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迁。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 电影在保持对历史合理想象的同时,也为观众描摹了一个个饱满丰盈、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22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影片中,周恩来在曹大娘家中,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恩来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给老乡。周恩来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恩来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出来,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不再拘泥于对文字的想象。‎ - 29 -‎ 优秀的历史电影作品还往往拥有着能在精神上与当下观众共鸣的表述。像《西行漫记》从书籍到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改编,或是其他将口述史文献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是可以通过影片的形象化优势,补充一些合理想象的事实,实现最终对于历史的影像化表达,更容易让今天的观众理解。‎ 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建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如将这些细节连缀起来进行雕琢和修饰,以艺术反映真实,就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这时,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无论是前些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还是今年热映的《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决胜时刻》……这些电影通过对历史的合理想象,构建了我们对历史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实现了对电影史诗品格的尊崇。优秀的历史电影,既能反映当时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并揭示创作者的历史观,也能作为中国特色史诗性电影探索的标志。可以说,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再现民族重要历史所承载的文化奇观,成就了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独特的民族艺术现象。‎ ‎(摘编自彭流萤《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入想象的革命历史电影创作既要重构真实的历史往事,又要能够进行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B. 创作者不再拘泥于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所以才会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有故事的普通人。‎ C. 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对历史事件的想象,历史电影就可为观众呈现一个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D. 历史电影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细节连缀起来,并加以雕琢和修饰,就能给观众带来感情冲击的审美体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做出直接回答,并在后文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B. 文章详细论述《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论证了革命历史电影充分尊重史实的重要性。‎ C. 文章在论证优秀的历史电影作品在精神上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时,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D. 文章末段内容由个体到整体,再次论证了中心观点,并升华了主题。‎ - 29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可以呈现你的所有想象,但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遵循历史事实,不可进行大胆虚构。‎ B. 相对书籍而言,历史电影有影像化的表现形式,并加入了合理想象的情节,更易让观众理解。‎ C. 赵宁宇教授说:“革命电影创作,应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这与文中的创作理念一致。‎ D. 优秀的中国历史电影既反映了历史,又揭示了作者的历史观,成就了中国历史电影独特的民族艺术现象。‎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B项,“创作者不再拘泥于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所以才会……”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创作者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这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C项,“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对历史事件的想象,历史电影就可为观众……”表述绝对化,根据原文,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才有可能为观众呈现一个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原文只是必要条件,选项误为充分条件。‎ D项,“历史电影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细节连缀起来,并加以雕琢和修饰,就能给观众带来感情冲击的审美体验”,断章取义,原文的表述是“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9 -‎ B项,“论证了革命历史电影充分尊重史实的重要性”错误,原文说“电影在保持对历史合理想象的同时,也为观众描摹了一个个饱满丰盈、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与尊重史实无关。‎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遵循历史事实,不可进行大胆虚构”,表述错误,原文是说革命历史电影要遵循历史事实,可对历史事件合理想象。而其它类的可以大胆虚构。选项偷换概念,表述绝对。‎ 故选A。‎ ‎【点睛】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1.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 ‎2.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 ‎3.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 - 29 -‎ ‎.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 ‎5.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6.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与交通、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结合,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智慧。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说,安全是交通出行的痛点之一,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团队与贵州合作,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通过采集分析动态数据、统一调度等措施,做到了对风险点的预判、疏导,提升了出行的安全性。‎ 不过,在一些领域,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才能给行业应用足够的支撑。网易高级副总裁、网易有道首席执行官周枫说,教育要更智能,就有赖于计算机视觉、自适应学习算法等一系列基础技术的进步。‎ 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化,要从源头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创新要来自真实的市场需求,创业者应找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着重解决行业的难题。同时,学界应专注一些前沿基础问题,搭建产学研良性互动的桥梁。”韩亦舜说。‎ - 29 -‎ 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还需要尖端人才。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说,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未来应该通过校企合作、校内跨专业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此外,还可以建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学习分享平台,让更多对人工智能有兴趣的人参与进来,从而形成丰富的人才储备。‎ ‎(摘编自喻思南、李远哲《扎实推动人工智能落地》,《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1日)‎ 材料二:‎ 图一:中外人工智能人才投入总量对比 国家 杰出人工智能人才数量 人工智能人才总量 杰出人才占比 美国 ‎5158‎ ‎28536‎ ‎18.1%‎ 英国 ‎1177‎ ‎7998‎ ‎14.7%‎ 德国 ‎1119‎ ‎9441‎ ‎11.9%‎ 法国 ‎1056‎ ‎6395‎ ‎16.5%‎ 意大利 ‎987‎ ‎4740‎ ‎20.8%‎ 中国 ‎977‎ ‎18232‎ ‎5.4%‎ 西班牙 ‎772‎ ‎4942‎ ‎15.6%‎ 日本 ‎651‎ ‎3117‎ ‎20.9%‎ 图二:中外人工智能领先企业总数对比 - 29 -‎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 材料三:‎ 人工智能技术治理关键是抓住三个核心问题:算法、数据和算力。政府要在涉及算法和数据的方面完善立法,加强监督,确保算法公开透明。数据方面,对相关技术产品使用数据的种类、规模方面强化监管。涉及人面部特征信息、指纹、血液等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要设立严格的标准,从采集、传输、存储等环节规制,确保涉及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信息不被滥用和安全可控。数据应用的用户规模要与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匹配。此外,对涉及重要领域和广泛用户的技术应用要建立人工智能使用的伦理与安全评估机制,类似于医学研究的伦理评估环节,确保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合理使用。建立第三方专业组织监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可控性。‎ 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在技术开发环节,遵循人工智能开发的基本原则:公平、可靠与安全、隐私与保障、包容、透明和负责,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合法性和符合人类伦理规范。企业要有底线意识,不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遵循基本的社会价值规范和公共道德,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各个软件分发平台,要严格检验应用的权限,确保用户下载应用的安全可靠性。‎ 用户方面,要提升公众的技术使用素养,培养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技术的能力。也要研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中用户的选择权,包括是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使用的程度。‎ 人工智能作为革命性的新技术,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技术的未来结果。在对互联网治理上,我们过去奉行“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行业领域广泛、算法不透明、结果隐蔽,其治理要与其发展同步,应秉持“边发展边治理”的理念,最终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服务人类社会发展。‎ ‎(摘编自张建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规矩不可少》,《光明日报》2019年9月12日)‎ ‎4. 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与其他领域结合在生活中的运用的一项是( )‎ - 29 -‎ A. 著名的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出了无人驾驶汽车。‎ B. 第一个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阿尔法围棋。‎ C. 供残障人士或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穿戴的智能外骨骼。‎ D. 让千里之外的朋友利用网络为自己安装电脑系统。‎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目前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某些领域中的技术尚待完善。‎ B. 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推进,需关注市场的实际需求、行业的难题、技术前沿基础问题以及产学研的结合等方面。‎ C. 让更多爱好人工智能的人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平台中来,汇聚更加丰富的人才,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D.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总量、领先企业总数在全球都名列第二位,但人工智能杰出人才、领先企业数量占比都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6. 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应如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发展。‎ ‎【答案】4. D 5. D ‎ ‎6. ①抓住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核心问题,政府应完善算法及数据方面的立法,加强监督。②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遵循人工智能开发的基本原则。③提升公众的技术使用素养,培养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技术的能力。④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秉持“边发展边治理”的理念,治理与发展同步,以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发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种题需要到原文中找到和概念相关的内容,然后逐一比对选项和原文内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本题考查的是对“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的理解。‎ D项,不属于人工智能与其他领域的结合。根据原文“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可以知道,“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D项只是人的智能,并没有和其他领域相结合。‎ 故选D。‎ ‎【5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领先企业数量占比都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夸大其词。根据材料二中图二,中国领先企业数量占比24%,仅低于美国。‎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三第一段,“人工智能技术治理关键是抓住三个核心问题:算法、数据和算力。政府要在涉及算法和数据的方面完善立法,加强监督,确保算法公开透明”,可以概括为“抓住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核心问题,政府应完善算法及数据方面的立法,加强监督”。‎ 第二段,“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在技术开发环节,遵循人工智能开发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遵循人工智能开发的基本原则”。‎ 第三段,“用户方面,要提升公众的技术使用素养,培养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技术的能力”,可以概括为“提升公众的技术使用素养,培养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技术的能力”。‎ 第四段,“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行业领域广泛、算法不透明、结果隐蔽,其治理要与其发展同步,应秉持“边发展边治理”的理念,最终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服务人类社会发展”可以概括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秉持“边发展边治理”的理念,治理与发展同步,以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翘板 唐风 睢州城,古巷与老街的接合部称为“丁字路口”,老汪的羊肉车子像铆在路口的黑帽大头钉。‎ 老汪的独轮羊肉车子压着一方羊肉墩子,放着一把宽阔的片刀。大多数时候,老汪闭目养神,偶尔有客人过来,他会“啊呀”一声站起,迅疾得像门缝挤了手。‎ 古巷,清一色的城墙砖,幽深而狭长。秋阳丽日,偌大的缝口时有拖着长长尾巴的壁虎爬进爬出,像是巷子突突搏动的青筋。巷子里,偶尔有人迎面过来,二人则要侧着身错过,瘦长的身影像挤扁的刀鱼。‎ - 29 -‎ 陈半坛便住在巷子的底部。‎ 陈半坛其名陈其旺,祖传糯米酿酒的手艺,终日挑着一副酱紫色的酒坛叫卖。陈其旺售出半坛,剩余半坛只得挑回家去,故此,人称陈半坛。‎ 老汪的羊肉车子便是陈半坛落脚之处,歇息下来,疲惫不堪的陈半坛便喊上老汪片得四两羊肉,坛子里舀出二两米酒,呷一口,呵口气,心不在焉地与老汪说些闲话。老汪颇为自负,生意虽说消停,却落得一身轻松,陈半坛则不然,四处游荡,累得像孙子。‎ 老汪叼着一根纸烟,上下嘴皮压着,一说话,烟卷上下抖动,陈半坛眼巴巴地望着,颇感意外。麻杆烟袋,称为“旱烟”;纸烟,多是从上海十里洋场购来的洋货,称为“洋烟”。古巷,抽得洋烟的不多。‎ 陈半坛沮丧着自酌自饮,时有客人过来,喊上老汪切出半斤羊肉,灰黄的荷叶包了,便忙不迭地跑远处的酒馆端来一盅小酒,蹲下来与陈半坛同饮。陈半坛甚是奇怪,问道:“我这里上等的米酒,为何踮脚跑那么远?”‎ 客人望望陈半坛的酒坛子,有些放马不识途的意外。旋即,陈半坛把手中的酒盅送过去,客人抿一口,连连咂舌:“好酒!”‎ 陈半坛却是有着生意眼,扯上老汪:“俺家米酒,此处经营,除却本钱,红利四六分成,你拿大头,如何?”‎ 俗话说,“酒肉不分家”。卖肉卖酒,相互帮衬,一举两得,老汪频频点头。‎ 老汪本想老婆骑驴走一程,陈半坛离去,老汪多了个心眼儿——别让陈半坛这只饿皮虱子啃上了。左思右想,老汪想到一个人,巷子里的章先生。‎ 章先生在县衙做过笔吏,公差之余,读一些庄周、易经之类的线装书,故此,章先生说话做事有些八卦。不过,章先生左绕右绕总能绕出一番道理。章先生身着丝绸短褂,戴一顶硬壳瓜皮帽,帽顶,压一枚红丝线缠绕的铜钱,儒门书香,不可小觑,巷子里婚丧嫁娶、安梁造屋,章先生指甲很长的五指一一竖起,其一其二说着子丑寅卯,久而久之,巷子里的人很仰仗章先生。毛头毛脚的老汪推门进来,章先生盯着老汪,目光沉得像石头。老汪惧于儒门的书卷之气,说话口齿不清,好半天,章先生方得始终。‎ 章先生指派老汪搬出海青碗一般粗细的滚木,旋即,压上翘板,章先生说道:“踏上去,人立得住,生意便成!”‎ 老汪分开双腿,踮起脚尖战战兢兢地踏上去,不承想,老汪平衡着身板立住了。‎ - 29 -‎ 古巷,生意分为“旱生意”“水生意”。老汪卖羊肉,自制自售,鼻涕流嘴里,虽求不得外财,却做得长久,养家糊口够了,俗语:“旱不死”,即为“旱生意”;与人搭伙抑或是从他人手中取财,行话:“水上漂”,即为“水生意”。‎ 老汪与陈半坛搭伙当属后者。‎ 一年下来,老汪和陈半坛赚得盆满钵满,“穷生意,富朋友。”就是说,生意穷的时候有得做,富了却是容易散伙。陈半坛崩盘了,老祖宗传下的技艺,凭什么让老汪分一杯羹?陈半坛租赁店铺,另立门户。这一折腾,苦了老汪。老汪知道刀把攥在陈半坛手里,红口白牙理论一番也是枉然。山穷水尽,老汪舍近求远,决意与章先生理论一番。‎ 老汪寻上章先生,劈头盖脸问道:“翘板立得住的生意,陈半坛坐享天下,这是为何?”‎ 章先生不温不火:“翘板,立得住,那是旧事;眼下,未必!”‎ ‎“哦?还有这番说道!”老汪冷笑一声,取过滚木,压上翘板,踮起脚尖正欲踏上去,章先生摆摆手:“且慢!”‎ 老汪一怔。‎ 章先生问道:“你与陈半坛是‘旱生意’还是‘水生意’?”‎ 老汪耸耸鼻梁:“当然‘水生意’!”‎ 章先生说道:“‘水生意’,赤脚,踏上去!”‎ 老汪质问:“问卜前程之时,踏翘板,先生为何不让脱去鞋子?”‎ 章先生正色道:“常言道,站在岸边不湿鞋。那时,站在岸边,焉何脱去鞋子?”‎ 老汪脱去鞋子,章先生又是一把扯住,老汪不明就里:“又是何故?”‎ 章先生不再言语,东厢房取来一瓢豆油,嗤的一声泼在翘板上,翘板光滑得像条泥鳅,如何立得住?老汪牙缝挤出二字:“耍我!”‎ ‎“非也。”章先生却是笑了,“往日,生意穷得叮当响,翘板自然没得油水;如今,生意肥得流油,翘板搽些油水,有什么奇怪的么?”‎ 老汪无言以对,品味半天,走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五段介绍了卖羊肉的老汪和卖酒的陈半坛,为下文二人合伙做生意作了铺垫,语言精练有内蕴,多处使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 B. 作者多处采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文中写“章先生指甲很长的五指一一竖起”,传神地刻画出了章先生的郑重其事、高深莫测。‎ C. 作者在文中使用“旱生意”“水生意”等生意圈中的行话,不仅体现了故事的时代特征,更增强了故事的波澜性。‎ - 29 -‎ D. 老汪与陈半坛生意散伙,他去找章先生理论,表明他对章先生所讲道理的质疑,而章先生又以翘板现象揭示了彼一时此时的问题内里。‎ ‎8. 小说中陈半坛是一个追求利益的生意人,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一形象的。‎ ‎9. 小说以“翘板”为题目,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内涵。‎ ‎【答案】7. C 8. ①语言描写。文中陈半坛与老汪的对话极为爽快、简练,表现出了他的生意眼光和生意头脑。(若答“心理描写”等,分析合理亦可)②对比。陈半坛开始的提议搭伙做生意与后来的另立门户形成对比,突出了他的逐利本性。 ‎ ‎9. ①翘板是陈、汪生意的形象说法,揭示出了搭伙做生意中合作意识的重要性。②陈、汪翘板式生意的散伙,表现出在利益面前人心的失衡。③翘板象征着一种平衡规则,揭示了做人做事不应只追求利益而打破这种规则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增强了故事的波澜性”无中生有。应为:,不仅体现了故事的时代特征,更为下文章先生提问与赤脚的要求做铺垫。与故事的波澜无关。‎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2)侧面描写:他人衬托、环境烘托、物象烘托。(3)其他手法。答题的时候要根据文本具体分析。‎ 本题,“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一形象的”这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考查。‎ 文中,“俺家米酒,此处经营,除却本钱,红利四六分成,你拿大头,如何?”这是语言描写,陈半坛语言极为简练,全是短句,句句和利益有关,可见他是一个追求利益的生意人。‎ 文中,陈半坛首先提出和老汪做生意,后来生意大了,“陈半坛崩盘了,老祖宗传下的技艺,凭什么让老汪分一杯羹?陈半坛租赁店铺,另立门户”。前后对比,毫无诚信,看出陈半坛的逐利本性。‎ - 29 -‎ ‎“老祖宗传下的技艺,凭什么让老汪分一杯羹?”这是对陈半坛的心理描写,体现老汪见利忘义的心理,可见其是一个追求利益的生意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这类题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就是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就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本题,题干中说“意蕴丰富”,自然不只是表层含义。“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要求言之有据。‎ 从表层看,翘板就是指章先生的翘板。这翘板老汪先前站得住,后来站不住。“踏上去,人立得住,生意便成!”“老汪平衡着身板立住了”,可见,翘板和合作生意有关,合作的生意一定要保持平衡才能成功,强调了生意中的合作意识。‎ 二人最后分开,便是失去了平衡,这是陈半坛突然“觉醒”导致合作失败,表现了在利益面前的人心失衡。‎ 期初,“老汪平衡着身板立住了”,后来“赤脚”,抹上“油水”就不能站住了。这从象征意义上来说,翘板象征一种平衡,打破平衡翘板就会失衡,就站不住。批判了一些人只知道逐利的错误思想。‎ ‎【点睛】小说中的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 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①‎ - 29 -‎ 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动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①窬(yú):捷径孔道。‎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B. 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C 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D. 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正丞:军正指古代军中执法官,掌军事刑法。汉设军正丞,是军正的副职。‎ B. 二千石:汉朝官员俸禄等级,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郡守。‎ C. 三王:文中指夏、商、周三朝第一位帝王总称,夏商、周合称为“三代”。‎ D. 祠:即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建与士卒共甘苦,深得其心。胡建经常步行,和士卒们生活在一起,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士卒们都听从胡建的指挥。‎ B. 胡建做事冷静果敢,执法严厉。在处理监军御史私下做买卖的事情时,他秉公执法,先斩后奏,并向朝廷详细禀报了原委。‎ C. 胡建深得皇帝赞誉,名声显扬。对于胡建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帝在诏书中引经据典赞同他的做法,胡建因此而显名。‎ D.‎ - 29 -‎ ‎ 胡建遭受公主陷害,自尽而亡。胡建带人围捕刺客时,一路追射盖主的家奴使其逃散,后遭陷害被抓捕,他自杀身亡。‎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淝水之战》)‎ ‎(3)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段太尉逸事状》)‎ ‎【答案】10. B 11. D 12. D ‎ ‎13. (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函谷关)和意外变故。‎ ‎(2)前秦的卫将军梁成等人率领五万人马在洛涧驻扎,在淮河上设栅栏来阻挡增援的晋兵。‎ ‎(3)邠州人中那些懒惰、贪婪、凶残、行为不善的人,大都用财物行贿买名混入军中,就由着性子胡作非为,地方官吏不能过问。‎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段话意为:胡建指着监御史说:“抓他!“士卒上前(将监御史)拖下厅堂。胡建说:“斩了他!”(士卒)就斩了监御史。护军的各部校都很惊愕,不知道为什么。‎ ‎“取彼”中“彼”指代监御史,是“曰”宾语,“走卒”是胡建的士卒,做后边句子的主语,根据文意,胡建是让走卒抓捕监御史,故“取彼”和“走卒”之间应断开。排除AD。“护军诸校”是“皆愕惊”的主语,不应该断开,“不知所以”意为不知道什么原因,与“皆愕惊”是两层意思,共用主语,但单独成句,应分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表述错误。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可见,并不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 - 29 -‎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一路追射盖主的家奴使其逃散”与原文有出入。原文说“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可见,是盖主的家奴追射胡建的捕吏并使其逃散,而非胡建追射盖主的家奴。‎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所以:古今异义词,……的原因。关:古今异义词,函谷关。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义复词,此处是“进入”的意思。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整个句式是判断句。另,注意省略了主语“我”和宾语“函谷关”,翻译的时候注意补充。‎ ‎(2)众五万: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五万众”,五万人马。屯于洛涧: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洛涧屯”,在洛涧驻扎。栅:名词用作动词,设置栅栏。栅淮:省略句,应为“栅于淮”。以:来。‎ ‎(3)率:大都。以:用。货:财物。窜名:以不正当手段列名其中。肆志:快意;随心;纵情。得:能够。‎ ‎【点睛】文言断句方法:‎ 第一 大致阅读一遍。一般而言,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就断句,会很容易看不明白上下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阅读一遍以后就会对这篇文章大体的意思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二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很多时候,文言文喜欢使用大量的文言虚词、通假词语、语助词。此外,根据题材的类别,不少文言文还经常出现一些年代、年号、称谓、典故、制度、人名等等。这就会增加学习者对文言文的断句难度。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询古汉语字典来熟悉字词的基本意思。‎ 第三 ‎ - 29 -‎ 多朗读文章。如果我们对这段文章不太理解的话,可以多朗读几遍,这样通过一定的语感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为有效的断句打下基础。‎ 第四 了解特殊词语和句式。不管是怎样的文言文,记叙文、史传文、议论文,还是散文,有些特殊词语和句式是少不了的。有些文言虚词置于句子的前面或者中间,有时候并没有实际的含义,这应该是源于一种习惯和惯例。‎ 第五 正确断句。文言文断句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虚词、实词、语助词、地名、制度以及典故。即使自己思考得很全面,也难免有误断的情况。这就说明了,文言文断句包括范围还是很广的,需要断句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常识)。所以,我们在断句的时候,要注意怎样的句子是陈述句,怎样的句子是疑问句,还要熟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第六 检查。我们做完断句以后,要仔细的去检查,看看有没有文字不通顺的地方以及与上下文意思不太一致的情况。此外,还要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分号等等。‎ 参考译文:‎ 胡建字子孟,是河东人。孝武帝天汉年间,担任军正次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慰士卒,深得士卒之心。当时监军御史做奸邪之事,他打通北军营垒的矮墙,将那里作为他做买卖的地方。胡建想杀了他,就与他的走卒相约道:“我想和你们一起杀一个人,我说抓他(你们)就抓他,(说)杀他(你们)就杀他。”于是在选士马的日子,监御史和护军各部校排坐在厅堂上,胡建率领士卒小跑到厅堂下拜见(他们),趁(胡建)上了厅堂,士卒都上了厅堂。胡建指着监御史说:“抓他!“士卒上前(将监御史)拖下厅堂。胡建说:“斩了他!”(士卒)就斩了监御史。护军的各部校都很惊愕,不知道为什么。胡建也有已写好的奏章在自己的怀中,于是上奏道:“臣听说过军法,确立刑法来威服众人,诛杀邪恶的人来禁止邪恶的事。如今监御史公然打通军营的矮墙来达到做买卖获利的目的,(自己)私下里做买卖,而且跟军士们一齐作交易,(如果)不确立坚定的同敌人斗争的决心,(没有)勇猛地打击敌人的气节,(就)不能做士大夫的表率,(这就)特别失理不公。(如果)采用文职的意见,那就不能行重法。黄帝《李法》上说:‘军队的营垒已经筑好,穿壁凿墙不从正路走的人,这就是奸邪之人,是奸邪之人(应)杀!’我认真地按照汉军制规定的:‘军正是不属于将军(管辖)的,将军有罪过,(军正)可以将(他的罪过)表奏,对于秩奉两千石以下的官吏,(军正可以径自)行法。'我(作为军正的次官)在以法斩监御史上可能存在疑义,(但)我作为具体办事的人不能(因事)累及上级,我慎重地将监御史斩了,冒昧地犯死罪来禀告。”‎ - 29 -‎ ‎ 皇帝下诏书道:“《司马法》上说:‘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不用于军中,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也不能用于国家的其他地方。’(在军中)何必听用文吏的意见呢?夏、殷、周三代的王者有时在军中立誓,希望军士事先考虑他的意思;有时在军门之外立誓,希望军士先有思想准备来等待事情的发生;有时将兵刃交叉兴着立誓,以达到激发军士勇气的目的。胡建又何必怀疑(自己)呢?”胡建由此名声显扬。胡建后来做了渭城令,治理(渭城)很有声色。正遇上昭帝年幼,皇后的父亲上官安将军与皇帝的姐姐盖主(盖侯的妻子)的情夫丁外人很要好。丁外人因此骄傲放纵,(这些人)与先前的京兆尹樊福有仇怨,于是派刺客射杀了他。刺客藏在盖主家里,差役不敢抓捕。渭城令胡建带领差役围捕。盖主听说此事,与丁外人、上官将军带了好些家奴门客前往,跑到那里追射胡建的差吏,胡建的差吏散逃。盖主让仆射(官名,实际上是亲信)检举揭发渭城令胡建的巡察们伤了盖主的家奴。胡建报奏(巡察们是奉行公事)没有犯什么罪。盖主恼怒了,派人上书状告胡建侵扰侮辱长公主,箭射公主的住宅(甲舍门: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明知差役伤了公主的家奴,为巡察们躲避罪责而隐瞒不报,故意不追究审查。大将军霍光扣下了盖主的奏报。后来霍光病了,上官氏代霍光主事,派差吏抓捕胡建,胡建自杀。胡建的下属、百姓都替胡建喊冤,直到今天渭城还立着他的祠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行至武关,览古兴怀,以拟人手法将自己盘桓于此说成“碧溪”挽留。‎ B. 颔联将郑袖的得宠与屈原的放逐进行对比,诗人的一贬一褒之意蕴于其中。‎ C. 颈联在构思上过渡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自然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 D. 诗人借屈原被放逐后的漂泊无依,来映射自己四处流落、怀才不遇的悲楚境遇。‎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如今天子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成旗翻卷,残阳如血。②诗人借古讽今,用楚怀王惨痛的历史教训讽谏唐王朝统治者要以此为鉴,任人唯贤,励精图治,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情。‎ ‎【解析】‎ - 29 -‎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来映射自己四处流落、怀才不遇的悲楚境遇”无中生有。颔联是首联怀王“自穷”的原因,那就是重用郑袖这样的小人,疏远屈原这样的忠臣。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看不出映射自己之意。‎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题干要求回答“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尾联的意思:如今天子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残阳如血。‎ 然后分析此联表达的情感,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晚唐时期,尽管形式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实际上,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的局面下势力日益衰败,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几乎形成了“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局面。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写作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尾联写晚唐时期的景象,正是诗人想用楚怀王近小人,远贤臣的惨痛历史教训讽谏唐王朝统治者要以此为鉴,任人唯贤,励精图治,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故事,写出蜀道地理之险峻,开辟之艰难。‎ - 29 -‎ ‎(2)杜甫《登高》中包含着诗人多重人生之悲,其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到难返故里、漂泊不定、万物萧索之悲,“____________”一句则体现了孤寂一躯、抱病登台、人近寿终之悲。‎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乐声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答案】 (1). (1)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2)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3)别有幽愁暗恨生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崩、摧、栈、钩、常、作、幽、生。‎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美育精神扎根中国传统哲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以向美、向善、向上的引领。中华美育精神使中华民族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形成了强大共识和______。“美育”的概念虽然于20世纪初才引入中国,但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______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 )。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中,人们敬畏天地、道法自然,获得生命方向的______;在“礼乐教化”的熏陶中,人们“从心所欲不逾矩”,获得“尽善尽美”的蓬勃情感与高尚修为;在“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不辍读书,以立性命,勤劳耕作,以立高德,获得书香的化育和家风的滋养。中华美育始终根系中华民族精神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凝聚力 星罗棋布 引导 基石 B. 聚合力 灿若星辰 引导 命脉 - 29 -‎ C. 凝聚力 灿若星辰 引领 命脉 D. 聚合力 星罗棋布 引领 基石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贯穿着先贤思想体系中闪耀的美育之光 B. 先贤思想体系中闪耀的美育之光贯穿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 C. 先贤思想体系中闪耀的美育之光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贯穿 D. 贯穿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的美育之光在先贤思想体系中闪耀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勤劳耕作,以立性命,不辍读书,以立高德,获得家风的滋养和书香的化育。‎ B. 在“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勤劳耕作,以立性命,不辍读书,以立高德,获得书香的滋养和家风的化育。‎ C. 在“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要获得家风的滋养和书香的化育,就应不辍读书,以立高德,勤劳耕作,以立性命。‎ D. 在“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要获得家风的滋养和书香的化育,就应不辍读书,以立性命,勤劳耕作,以立高德。‎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①凝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聚合力:聚合各方面的力量。既然是“强大共识”,与之并列的应该是表示聚集到一起的“凝聚力”。‎ ‎②灿若星辰:像星辰一样灿烂。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此处强调文化和精神的灿烂,故选“灿若星辰”。‎ ‎③引领:带领;伸直脖子(远望),形容盼望殷切。引导:带领;指引;诱导。二者是有区别 - 29 -‎ ‎,引领是指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一般多用于人类社会。引导是指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或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的帮人走出困境。由此,此处选“引领”更为恰当。‎ ‎④命脉:生命与血脉,常比喻关系极重大的事物。基石: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前者突出关系重要,更适合语境。‎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A项,本文段陈述的“中华美育精神”的问题,后文: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中,人们敬畏天地、道法自然,获得生命方向的引领;在“礼乐教化”的熏陶中,人们“从心所欲不逾矩”,获得“尽善尽美”的蓬勃情感与高尚修为;在“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勤劳耕作,以立性命,不辍读书,以立高德,获得家风的滋养和书香的化育。所举三个例子,都是“在……中,人们……”可见,“天人合一”礼乐教化”“耕读传家”对人们的作用。而引号里的内容,正是美育的内容。也就是强调“美育之光”的作用,应将其作为陈述对象。排除A项。‎ C项,“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贯穿”不合逻辑,不能说在……中贯穿,只能说贯穿了……,排除C项。‎ D项,语序不当。“美育之光”应先是在先贤的思想中显耀,然后才能贯穿历史。排除D项。‎ B项,没有问题。‎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画橫线的句子主要是语序的问题,“读书”和“立高德”相搭配,“耕作”与“立性命”相搭配。应该是先“立性命”,再“立高德”。“勤劳耕作”是“家风的滋养”,“不辍读书”是“书香的化育”。且据前面的语句可知,应是先怎么做然后是获得什么。综合来看,只有A - 29 -‎ 项正确。‎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中华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分布于中国各地,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都是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但黄河流域无疑最重要、最集中并最终成为主体,黄河流域①______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始终处于最发达的地位,并非出于偶然。在人类的生产力还非常原始的条件下,②______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比现在偏高,原始环境没有受到破坏或干扰,因此大多故地方具有适宜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条件:地势适中,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或接近水源但又足以躲避洪水,植被良好但不过于茂密,有足够的动植物供狩猎或采集,土地肥沃而疏松。而在黄河流域之外,尽管③______,却缺少大范围、成片的、拥有综合优势的区域。‎ ‎【答案】 (1). ①不愧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2). ②自然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③局部地区也不乏类似地方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第一处,根据前文“无疑最重要、最集中并最终成为主体”,后文“始终处于最发达的地位”来看,此处应填写黄河流域的重要作用或地位相关的内容。‎ 第二处,由后文“气温”“原始环境”“地势”‎ ‎“气候”……等可以推断,此处应填写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等内容。‎ - 29 -‎ 第三处,尽管……却……表让步转折,“尽管”后面的内容表示先姑且承认某种实施,根据后文 ‎“缺少大范围、成片的、拥有综合优势的区域”和前文讲的黄河流域的优势,此处应该填写局部也有类似的地方之类的内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科学家已有确凿证据证明暗物质的确存在,但它是“何方神圣”一直是未解之谜。有理论认为,暗物质可能是一种名为轴子的粒子,对现有的引力波天文台进行简单改造,或许就可以发现这些粒子的“芳踪”。轴子几乎不与我们熟悉的物质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很好的暗物质候选粒子。但观测轴子的理论方法需要用到极强的磁场,开支不菲。因此,可对现有引力波天文台,比如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以及日本的神冈引力波探测设施进行改造,在不损害其现有功能的情况下,让其“一物两用”,搜寻轴子。‎ ‎【答案】改造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 29 -‎ 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本题要求: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全段共有五句话,我们先概括每句话的大意。①暗物质不知是“何方神圣”②暗物质可能是粒子,对引力波天文台进行改造或发现它们③轴子被认为是很好的暗物质候选粒子④观测轴子的理论方法开支不菲⑤改造天文台,让其“一物两用”,搜寻轴子。‎ 然后看它们之间的关系。第①句是全段的引子,概括的时候可以删去。第②句是文段的核心内容,因为③、④、⑤句都是第②句成立的理由。该句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讲改造天文台的问题,我们根据题干“不超过20个字”的要求压缩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歌曲《黎明前的黑夜》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信仰年少的梦想/挫折不过梦一场/烧不尽的野火/勇敢面对生活/打破缚束枷锁/结果那么赤裸裸/路途坎坎又坷坷/打不倒的那么多/何必任由他诉说/受折磨/我们都是骄子……”‎ 想要迎来黎明的曙光,必须经历黎明前的黑暗。大自然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黎明是黑暗铸就的辉煌 我不知道我已经在这里沉睡了多久。‎ 那一天,我从母亲身上跌落,宣告了自己的成熟,而后,一只满身羽毛的大东西落下时看见我并带走了我,御风飞行的感觉让我晕眩,然后,我被丢在这里。两边的岩石不复母亲怀抱的柔软香甜,薄薄的尘土覆盖了我,我的周身充斥着黑暗。‎ 我是一颗松子。‎ 秋天阵阵的风吹,我感觉自己身上的土尘越来越重,我几近窒息,我再也看不见春日环绕香花覆飞的蝴蝶,汲不到清晨甘美的露水,听不到夏日懒散鸣蝉的欢叫,闻不到叶子兄弟身上散发的阵阵松香。我要绝望了,我哭着,却再也没有多余的水分供我当作泪水流淌,我不敢大口喘息,害怕就此死去,再见不到那美好的太阳。‎ - 29 -‎ 冬风凛冽了整个世界,我在岩石和泥土中间瑟缩着,再没有一点温度,我累了,渐渐合上了疲惫的双眼。眼前,依稀是妈妈和蔼的音容笑貌,她说:“孩子,无论多苦多累多冷,别放弃活着的希望。”我想再叫一声妈妈,扑进她的怀里,可我很累,真的很累,意识开始模糊,思绪也渐行渐远。‎ 我不知道我已经在这沉睡了多久。‎ 有一天,我被一种奇异的,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唤醒,我在一片黑暗之中睁开了双眸,一滴水忽至,滋润了我几近干涸的心,温暖包围了我,我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这身外壳的束缚。‎ 我疯狂地汲取水分,积蓄力量,“让我出去!我想念那明媚的阳光!”蓦的,外壳被我挣脱裂开,我感觉自己伸长了臂膀!‎ 再长大一些!我举着双臂向上,触及了与两边岩石一样坚硬的重量。我慌了,怎么这样重?“不能放弃!”有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呐喊,于是举直双臂,我一次次向上,向上,累,刻骨的痛,我换用头去顶,一次,两次……一百次,一百零一次……‎ 终于,那股重量忽地消失了,滚落一边,我破土而出,就在那一刻,那疲惫不堪又满怀成功喜悦的一刻,我看见一轮红日,喷薄着,跃出了地平线,这是我无数个日夜梦想看到的,这是我流尽汗水泪水时时惦念的!‎ 我热泪盈眶,伸长着臂膀去拥抱柔软的阳光,我这时才知道,那么多的苦痛折磨,冰凉绝望,走过了,都会圆满的,而能再次看见阳光,之前的黑暗于我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我一棵松树,生在峭壁裂缝之中,看雄鹰翔越,为天地司晨!‎ 回忆那些绝望而冰冷压抑的日子,我含笑默立,我一直感谢,那些日子,他们成就了我。而我从未放弃,所以我的名字,唤作劲松!我一直记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长,我明白了黎明是黑暗铸就的辉煌这个道理。‎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审题要“三清”: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 - 29 -‎ 所给的材料是歌曲《黎明前的黑夜》中的一段歌词,我们需要找出歌词中的关键词,比如,信仰、梦想、挫折、勇敢、打破、骄子。那就是为了信仰和梦想,要不怕挫折,勇敢面对,打破枷锁,最终成为骄子。“成为骄子”是黎明,“挫折”“枷锁”等是黑暗,“勇敢”“打破”是途径。‎ 引导语是:“想要迎来黎明的曙光,必须经历黎明前的黑暗。大自然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曙光”和“黑暗”之间的关系以及由“黑暗”到达“曙光”的途径。‎ 立意 ‎1、黎明是黑暗铸就的辉煌 ‎2、为了信仰,勇敢拼一场 ‎3、为梦想,不怕创伤 ‎4、打败挫折,勇敢面对,才能成功 ‎5、打破黑暗枷锁,迎接黎明曙光 ‎6、骄子来自黑夜 素材 ‎1、黎明之前阴霾与希望共存。‎ ‎2、他选择了停下脚步,他在陆地上生活了很久,看到了很多除了远方更多的东西。他明白,只有身处黑暗才能感受到黎明到来的喜悦,他选择再次踏上征途,不论迎接他的是阴霾还是希望,去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永不放弃。‎ ‎3、伴随黑暗的是黎明,同样道理,伴随付出的是回报。任何一件事,只要你努力奋斗过,专心过。相信吧!在那黑暗尽头,会有一丝丝亮光,那是成功在向你招手,那道光,将指引你的下一步,下一步……‎ ‎4、人们啊!要记住,当地球的南方是白天是,在北方的便是黑夜。那个漫长的夜晚终究会离开北方,来到南方;白天也一样。然而,北方会迎接下一个黑夜,下下个白天过后,又会是黑夜。黎明的曙光只有在黑暗之后才会出现!‎ ‎5、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变得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应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结构 这是一篇寓言,以第一人称写一颗松子的故事。‎ - 29 -‎ 先是写松子从母亲身上跌落后被大鸟丢弃,环境严酷,周身充斥着黑暗。‎ 接着写秋天到来的时松子的孤独,绝望,干枯。又写冬天到来时的寒冷,疲累,继而是沉睡。这些都是“黎明”前的“黑暗”。‎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松子被滋润,被温暖,终于挣破外壳,顶掉岩石,这是与“黑暗”的战斗过程。终于,看到了红日,成了一棵松树。‎ 最后,揭示寓意,有坚忍不拔之志,黑暗就能成为铸造辉煌的黎明。‎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 29 -‎ ‎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