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寒假(2月)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寒假(2月)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淮北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寒假期间阶段测试 语文 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03 年,有一个词语让中国人听起来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这种疾病并非 2003 年才新出现,也并非中国才有。在此之前,人们对“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在中国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人们显得束手无策。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没有有效的冶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 但体温一般超过 38 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 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各国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这种病毒能在人体内繁殖,伤害自身组织, 破坏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无数并发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它可以在体外存活 3-6 小时。现在的证据显示,“非典”是经飞沫传播的,病毒在飞沫(口水珠)内。由于水珠比空气重,所以病毒只会停留在 1 米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非典”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 2-12 天(通常为 3-5 天),潜伏期的患者一般不会传染,病症一般会维持 10-14 天。‎ ‎“非典”并非无法可疗。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专家认为,保持环境空气的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尽量不与病人接触,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的。对未知的恐惧,莫过于人群对出现流行病的反应那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时尤其如此。随着对“非典”的深入了解,人们的恐惧感会慢慢降低,正如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一样。‎ ‎1. 下列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5 -‎ ‎ “非典”也是一种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B. “非典”发作时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状,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迹象。‎ C. 流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带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而“非典”有很强的传染性。‎ D. “非典”病毒是经过飞沫传播的,它的潜伏期一般为 2-12 天。‎ ‎2. 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典”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愈率很高。‎ B. 与患者保持 1 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 C. 尽量不接触病人,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传播。‎ D. 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病毒的感染。‎ ‎3.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 B. 健康人进入非典病人呆过但离开超过 6 个小时以上的房间,一般不会被感染。‎ C. “非典”病毒不会浮游在空气之中,所以一般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D. “非典”患者在 15 天内病情没有恶化,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C项,“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错误,从文中来看,“非典”这个词在文中属于重要词语,关于“非典”的信息散见于全文,从文中来看,“非典”是少痰,并非无痰,而且典型性肺炎有传染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与患者保持 1 ‎ - 25 -‎ 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错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第二段说的是“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由此可知,“非典”还可以间接感染。‎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错误,“确诊”一词不当,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 但体温一般超过38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由此可知,“非典”的症状很多,并非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就可以“确诊”。‎ 故选A。‎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 25 -‎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5 -‎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 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让人明白了部分真相。‎ C. 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 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开头介绍老汪的形象,目的是说他“像个读书人”,又说他“不适合教书”,主要原因是他肚里有学问,但讲不出来。‎ B. 老汪教学之余的乱走,其实没有规律,虽然有相对稳定的次数、时间,走的方式跟常人却迥然不同,走的地点就是大路、野地里。‎ C. 老汪的老婆银瓶的嘴像刮风似的,人劝老汪“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打心眼儿里就不愿意劝,他认为他老婆说的是无关自己教学、不该说的闲话,不想劝。‎ D. 小说情节总体来看一波三折,从介绍老汪到写老汪在老范家办私塾,再到写老汪的乱走,还介绍了老汪的老婆,最后写老汪知道老范的仗义之举后内心很受感动。‎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老汪一出口就是经典文句,如“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意思是作为乡村塾师的他是个吉利之人,谁用他谁就吉星高照。‎ B. 塾师老汪是个认真的人,教孩子时孩子们不听便使他平添了许多烦恼,有时讲着讲着就不讲了,是他发现自己讲的知识太深,只有研究学问的人才懂。‎ C. 银瓶有爱占人便宜的不良习惯,因为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所以老范家的管家请求辞去老汪,以避免今后老汪的老婆这个“贼”越偷越多。‎ D. 小说的语言十分独特,尤其是人物之间通俗易懂的对话,超越了文中其他的叙述性语言,能感染读者,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之深。‎ ‎7.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答案】4. A 5. B 6. C ‎ ‎7.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便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 ‎8. 性情气质相似:二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做着塾师的工作却教不会学生,都一样的孤芳自赏,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都一样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精神困境根源不同:老汪,表述能力差,有学问却讲不出;认真而不迂腐;有情感纠葛,有思念的人却无法寻找。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自命不凡,实则迂腐顽固、麻木、不觉醒。‎ ‎【解析】‎ - 25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原文中的“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便是以“经典文句”表现人物性格的,所以这一有关技巧的结论正确;但所举例子说明老汪“迂腐无能”错误,原文说他“有学问”,所以老汪并非“无能”,“迂腐”在文中找不到依据,“‘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可见懂得变通并不迂腐。‎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互相矛盾,“其实没有规律”的说法错误。结合相关段落可知:“次数、时间”都相对稳定,其实是有规律的;“走的方式跟常人却迥然不同”完全错误,原文只说“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这并不存在“迥然不同”。‎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任意推衍,“他是个吉利之人,谁用他谁就吉星高照”分析错误,跟前面“躁人”相对,“吉人”可以理解为不急躁的人。‎ B项,臆测无据,“是他发现自己讲的知识太深,只有研究学问的人才懂”的说法于文无据,根据上文应该是他不擅长讲授,怎么也讲不明白。‎ D项,无中生有,“超越了文中其他的叙述性语言,能感染读者,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之深”鉴赏错误。不能将叙述性语言与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优劣对比,因为它们的作用不同。‎ 故选C。‎ ‎【7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要先理解题目中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题干问的是“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结合老范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小说1——6节是开端部分,讲塾师老汪进不清楚道理,还动不动还跟学生急;7——9节是发展部分,老汪来到老范家任塾师;10——19节依然属于发展老汪乱走的癖好以及对老汪的开导;20——31是高潮及结尾部分,介绍老汪的老婆银瓶的性格爱好;侧面揭示老注孤独的缘由。从这些情节中即可找出老范的行为,如老范设立私塾,但是允许别家孩子免费来听;老范直接问老汪;老范并不辞退老汪,也让老汪媳妇偷麦子。一个率直,朴卖,开明,尊师重道的老汪跃然纸上。‎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的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题干问的是“老汪这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首先分析老汪的形象特点。如“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老汪是一个温和善良,诚挚率真,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的,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的书呆子。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再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邻居家孩子围住他时,他不是把他们赶走,而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些都表现了孔乙己本性善良、性情温和的一面。其次,作为知识分子,他却思想迂腐,对别人说的话,甚至随口说的都是“之乎者也”之类的话,此外他还沉浸在“回”字的四种写法这种僵化的知识里。孔乙己穷苦、懒散,身上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年多没有补,也没有洗”;反复被人欺负、殴打,脸上经常挂着新痕旧伤,偏偏他又自恃清高,满口“之乎者也”。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是因为他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牺牲品。统治阶级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对他进行残酷的控制,推残了他的肉体,剥夺了他的生路,而且在精神上毒害了他,使他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痛苦。综合以上的分析,相同点可从善良、懦弱、落魄、都有些书呆子气等角度分析,不同之处可从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而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孔之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等角度分析。‎ - 25 -‎ ‎【点睛】如何把握主题,探究文本:‎ 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题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的精神。同时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能合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多数考生认为探究题不设置唯一性答案,因此答题技巧便也无章可循,要么脱离文本随意回答,要么拘泥文字表面无法深入剖析,得分率往往不高。鉴于探究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拓展性特点,并且在小说鉴赏中它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我们从探讨探究题的类型作为解决此考点的突破口,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其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1.对人物的个性探究;2.情节结构是否合理;3.主题的多样化探讨。‎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除夕【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9. 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网收集;王诗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B.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又”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 C.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 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D. 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10.‎ - 25 -‎ ‎ “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9. A 10. 相同: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差异:①“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这首诗没有表现虚度年华的悔恨,只是表达思念之情。‎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形象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然后找出两句诗中的景,分析景的特点,即乐景还是哀景,接着分析情感,即乐情还是哀情,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先看“又将憔悴见春风”,诗句中景是“春风”,这是乐景,“憔悴”表达情感,应是哀情,景和情相反,这是反衬手法,即乐景衬哀情,更加凸显诗人身处异乡恰逢佳节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再看“春风送暖入屠苏”,诗中景是“春风送暖”,属于乐景,结合前后写元日人的活动,可以看出这情是乐情,这是正衬,借助元日的热闹来抒发人物的愉悦心情。‎ 最后分析两者的异同。‎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1.名句填空 ‎(1)《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2)《师说》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4)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斩木为兵,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7)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圣人之所以为圣 (4). 愚人之所以为愚 (5). 其皆出于此乎 (6). 今之众人 (7).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8). 而耻学于师 (9). 焚百家之言 (10). 以愚黔首 (11). 揭竿为旗 (12). 赢粮而景从 (1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 吾尝终日而思矣 (1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7). 君子生非异也 (18). 善假于物也 (19). 故不积跬步 (20).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黔”“竿”“赢”“景”“知”“须臾”“生”“跬”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的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 25 -‎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教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记·曲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①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B.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 25 -‎ C.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D.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 “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尧。‎ C. “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D. 《礼记·曲礼》:“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听到父亲叫,不等说“诺”就要起身。‎ ‎1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 在景子看,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 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 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12. C 13. B 14. B ‎ ‎15. (1)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 25 -‎ ‎(3)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4)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句意:当今天下各大国土地大小相当,行为作风也差不多,没有谁能够超过别人许多,这没有其他原因,就因为这些国家的君主喜欢用听他说教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可以召见,何况不屑于做管仲的我呢?”‎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本段文字断句主要依据句意和陈述对象的变化来推断。另外,句式特点也可帮助断开个别句子。如“无他”为固定句式,单独断开,可排除AD。“好其所教”与“不其所受教”句式接近,内容上形成正反对比关系,应该断为“/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可排除B。‎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舜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尧”错,应改为“尧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舜”。‎ 故选B。‎ ‎【14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在景子看,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提到,无中生有。“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否,非此之谓也。《礼记·曲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大意是“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可见景子很看重“礼”,但并没有表达出礼可以“安身立命”和“治理国家”的意思。‎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翻译的时候注意每一句中的关键词。如(1)胜:尽;是:这样;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2)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检查;省:省察;知:同“智”智慧;明:明达。(3)作难:起义;七庙:王朝、国家;隳:毁坏;为:被;何:为什么。(4)之:代词,这、这类;齿:提及、议论;乃:竟然;及:比得上;其:语气词,其强调作用。‎ ‎【点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 25 -‎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参考译文:‎ 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吗?”‎ 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 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 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 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 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 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 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 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 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 - 25 -‎ 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么?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的罢。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君王不能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尊尚道德和乐行仁政,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诸侯。当今天下各大国土地大小相当,行为作风也差不多,没有谁能够超过别人许多,这没有其他原因,就因为这些国家的君主喜欢用听他说教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可以召见,何况不屑于做管仲的我呢?”‎ 三、语言文字运用 ‎16.以下句子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冠(guàn)状病毒肺炎在春节前后集中爆发,给防控工作带来了难度。医护人员“不记报酬、无论生死”,写下请愿书,参加疫情防控战斗。‎ B. 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一定要保障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涨(zhǎng)价。团结一致,坚定信心,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C. 鉴于防控形式严竣,请不要外出聚会,这是为自己和他人着(zháo)想。各地弛援武汉,目前已有30只医疗队共4130人抵达武汉各医院。‎ D. 武汉防疫扣人心弦(xuán),截止1月26日,我区共筹集数十万元善款。全国人民勤洗手,出门带口罩,是最被频繁提到的两种预防措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A项,“冠”读“guān”,“爆发”——“暴发”;不记报酬——不计报酬;‎ C项,形式严竣——形势严峻,着(zháo)——zhuó;弛援——驰援;‎ D项,弦读“xián”, 截止——截至, 带口罩——戴口罩;‎ 故选B。‎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市卫健局发布我市疫情情况通报,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抗击疫情。‎ B. 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 25 -‎ C. 对于感染源是不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等问题,目前还在调查中。‎ D. 原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认为,如现有防控措施得到较好执行,疫情应该可以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项,语义重复,“疫情情况”重复;‎ B项,不合逻辑,“切忌不要”否定失当;‎ D项,语序不当,“原疾控中心副主任”应为“疾控中心原副主任”。‎ 故选C ‎18.以下是出现在农村的宣传标语,表达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A.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B. 今年串门,明年上坟。‎ C. 今天贪吃野味,明日可能受罪。‎ D. 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A项,“互相残杀”“自寻短见”,B项,“上坟”,D项,“丧尽天良”这些标语都带有诅咒意味,用语不文明。‎ 故选C。‎ - 25 -‎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19.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时期,网上流传着一幅词云图。请结合图画内容,谈谈这幅图的寓意。‎ ‎【答案】这幅画表明全国人民对疫区的牵挂,为武汉疫区人民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加油,表达了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的信心。解析说明:用词云图的形式,突出了“武汉加油”这个核心词汇,其他相关词汇则是加油的具体内容,用小字号表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本题是对词云图的考查,“词云”就是通过形成“关键词云层”或“关键词渲染”,对网络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的视觉上的突出。词云图过滤掉大量的文本信息,使浏览网页者只要一眼扫过文本就可以领略文本的主旨。仔细观察图片内容,这幅词云图中间的“武汉加油”是关键词,用大字号的字体体现出来,突出了这幅图片的主旨;其他相关词汇则是加油的具体内容,用小字号表示。结合图片整体内容,围绕着“为武汉疫区人民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加油”“表达了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的信心”等主旨分析即可。‎ ‎20.学过《师说》和《劝学》之后,请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或从中悟到的道理,上下联中要分别有“师说”和“劝学”两个词语。‎ ‎【答案】(示例)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学习当须谦虚博览,勿忘前贤师说。‎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对联的题目,要求结合学过的《师说》和《劝学》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或从中悟到的道理,上下联中要分别有“师说”和“劝学”两个词语。要求很明确,主题可围绕着两篇文章的中心:勉励学习,虚心求学,发奋读书,尊师重道等。格式注意对联的一般要求即可,且上下联中要分别有“师说”和“劝学”两个词语。‎ 四、作文(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军阀混战时期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催生了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族存亡时刻的西南联大群星璀璨,诞生了许多学者大师;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一次次勇斗灾难,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注脚。‎ 当下,举国上下正在亲历的这一切:钟南山年过耄耋毅然逆行抗疫;李文亮倒在战疫前线;武汉人民勇敢坚守;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志愿者和捐助者,含泪剪去心爱长发年轻姑娘们,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战场……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又能一次次在逆境中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最古老文明,源自这份伟大的民族精神。‎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开学典礼时国旗下的微型讲话稿,倡议大家“接过民族精神的火种”,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500字左右。‎ ‎【答案】例文 接过民族精神的火种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的学生。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但我们从不惧怕灾难,也从未被灾难征服。军阀混战时期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催生了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族存亡时刻的西南联大群星璀璨,诞生了许多学者大师;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一次次勇斗灾难,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注脚,也成为被担心“垮掉”的下一代人证明自己、接过民族精神之火种的契机。‎ ‎2020年初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老中青三代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90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承担起他们的使命。浙江大学二院消化内科一名1997年出生的小护士主动请缨赴武汉抗疫,护士长吕敏芳写下“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稚嫩的肩膀需要学会担当,风雨的世界需要去搏击翱翔……用年轻的身躯,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 - 25 -‎ 举国抗疫之时,我们应该怎样做?知识要学,但危机时刻更应关注的是,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将这份共赴时艰、舍身忘我的气节,植入到我们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又能一次次在逆境中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最古老文明,源自这份伟大的民族精神。‎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也从不缺乏英雄。“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了新中国“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共产党烈士们……当下,有年过耄耋毅然逆行抗疫的钟南山,有倒在战疫前线的李文亮,有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勇敢坚守的武汉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志愿者和捐助者,年轻姑娘们含泪剪去心爱的长发,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战场。也有一些人扮演了丑角,汶川地震时的“范跑跑”、一问三不知的主管官员、出国躲避疫情的科长……自私自利、没有担当、临阵脱逃,也将被历史和众人牢记,孩子们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灾难来临,方知生命可贵。勇于担当,承接使命,更显生命不朽。多难兴邦,危机时刻正是教育的宝贵时机,举国上下正在亲历的这一切,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最深刻的记忆,并唤醒我们的成长与崛起。‎ 让新型冠状病毒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瑟瑟发抖吧。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开学典礼时国旗下的微型讲话稿,倡议大家“接过民族精神的火种”,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首先理解第一部分材料主要内容。材料主要叙述了中华民族经历的一些磨难和挫折,但都能在逆境中崛起,原因就在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又能一次次在逆境中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最古老文明,源自这份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也是这篇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关键词就是“民族精神”。‎ - 25 -‎ 围绕着民族精神,可从三个方面思考:(1)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力主禁烟的林则徐、抗战英雄聂士成、民族英雄杨靖宇、恨不抗日死的吉鸿昌等,他们为了我们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的生命;人民的好战士雷锋他那闪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一直长留人间;航天英雄杨利伟他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宇宙的英雄,还有很多英雄,他们的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揩摸。这些任务都可以成为你文章讴歌的主人翁。(2)一个国家拥有“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名词,是中国人民的创造,生长在中国人民内心,散发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有形力量,是中国力量的内在魂魄。(3)弘扬民族精神是全国人民的责任和使命,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学习先驱们,培养起“兼容并包”、“中华一体”、“协和万邦”的理想,孕育出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使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维护团结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和主线。其次,要在学习中,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要领略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也要明白肩头担负的重担。要勤劳勇敢,要发奋图强,我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立意角度:‎ ‎(1)自强方能得胜;(2)自强不息,民族之精神信仰;(3)自力更生中国人,不屈不挠中国魂;(4)扬自强之风,驾信仰之船;(5)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雄魂;(6)弘扬民族精神,人人有责。‎ 结构示例:‎ 本题是一篇演讲稿,比较适合写出议论文。主旨是倡导全校同学“接过民族精神的火种”,按照演讲稿的格式,开头要有称呼,之后要有结束语。在开头之后,尽快地进入主题,从多角度论述民族精神的意思。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如:①民族精神是生长在中国人民内心,散发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有形力量,是中国力量的内在魂魄;②民族精神不只是精神存在物,而是存在于当代中国人民现实奋斗、拼搏中;③民族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与我们每个中国人相关,体现在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事上。中间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论证。最终回到主题上来。‎ 素材积累:‎ - 25 -‎ ‎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信仰,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如是说。正如哈佛大学神学教授所道,我们的精神信仰,既不是上天赐予也不是凭空产生;我们的精神内核,既不是逃避摆脱也不是迷信权威;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奋斗,挑战,坚持,既有猛虎的虎啸,又有蔷薇的芬芳。‎ ‎2、我们的祖先用钻木取火、坚韧不拔的摩擦,获得火种;面对末日洪水,我们的祖先没有逃避,大禹挺身而出战胜洪水;面对太阳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用实际行动,向后世的子孙阐释何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那就是不惧困难,勇于挑战,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3、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线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等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许多感人事迹,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生动写照。有多少人在逆行,有多少人告别家人,有多少人夜以继日工作,这些体现在每位奋斗者、战斗者身上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即使是大数据也无法统计计算。这些日子来,许多人每天早晨可能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确诊、疑似、治愈、病亡的那些不同颜色的曲线,为确诊、疑似的增多而担忧,为离世者叹息,为治愈者欢欣,也期盼着确诊、疑似下降拐点早点出现、下降曲线早日形成。这都是每个中国人、爱中国、愿意中国好心愿的体现。尽管这些美好的期盼,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但君不知,还有另外的“曲线”那些图表中无法体现,那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在日益高涨!‎ ‎4、您知否?武汉金银潭医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名临阵退缩,院长张定宇用患有渐冻症而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您知否?还有一个在湖北卫生院工作的女孩叫甘如意,返乡过节独自骑行和乘顺风车300多公里来到武汉工作岗位,没有人逼她,是她自己甘心如意;您看过这样的照片没有?多少医护人员的面颊被防护眼镜勒出深深痕迹,又有多少白衣天使剪去秀发,变身光头“女神”,与进入病区前判若两人;还有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穿着防护服,送饭的丈夫不认识妻子等。这样的事实、感人的事,可能会数不胜数,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化身!‎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 25 -‎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