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 2018_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 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 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 略稳定,努力推动大国间的文明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世界各大国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合了黄河文明、长江文 明和北方草原文明,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与其他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为推动世界文明 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欧洲文明同样极富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 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莫不是欧 洲文明的奇丽瑰宝。 中国与欧洲各国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容 互鉴互通。自 2014 年启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来,中法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 艺术、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发展迅速,而以此为依托的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也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陆续建立了 高级别财金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等机制,为各领域合作持续推 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中俄两国民众相知相亲的历史举世公认,已经成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 不竭动力,两国文化在彼此国家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国 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 源于欧洲文明的美国文明,与美洲文明结合,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其文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然而 4 月 29 日,美国国务院政策 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就中美关系发表谈话,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较量”,宣称美 国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对华关系框架,从而将中美关系渲染至所谓“文明冲突”的 层面。在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的 21 世纪,这种“文明冲突论”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人类文明的悲哀。 文明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交流互鉴,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前行。党的十九大 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个充满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拥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乐 于交流的心态。只有交流互鉴,尊重、包容姹紫嫣红的不同文明,自己的文明才能充满生命 力。 2019 年是中美建交 40 周年。中美交往 40 年来的教训和启示说明:合则两利,斗则俱 伤,唯有合作才是正确选择。在中美利益已经高度融合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 时代,中美双方更应该承担大国应承担的特殊责任,摒弃冷战思维,谋求合作共赢。 (选自潘震《大国文明对话的时代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处巨大变局之中,世界各国都拥有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希望,也都需要应对全球性挑战。 B.以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等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同中华文明一样丰富多彩而伟大。 C.中法两国在科教文艺等人文领域的交流带动了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和经贸往来。 D.美国文明,正因为其源于欧洲文明,才得以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当今世界希望与挑战并存为立论前提,为大国间的文明对话指明了方向,并由此指 向了中美关系问题。 B.文章采用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今国际形势下推动大国间文明对话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文章列举了中法、中德、中俄之间文明对话的成功案例,旨在说明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国 间文明对话的典范。 D.文章以美国文明蕴含多元文化价值观为依据,坚决反对“文明冲突论”,提倡摒弃冷战思 维、谋求合作共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中美交往 40 年来的教训与启示,如果美国坚持“文明冲突论”,必然会两败俱伤。 B.如果没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的心态,一个文明可以充满自信但无法充满生命力。 C.美国的“文明冲突论”对其本国而言虽然有利,但无法顺应 21 世纪的时代潮流。 D.只要坚持在交流中互相借鉴,在合作中谋求共赢,世界各国的文明就能够生存和进步。 【答案】1.D 2.C 3.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D 项,“正因为其源于欧洲文明, 才得以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强加因果。原文“源于欧洲文明的美国文 明,与美洲文明结合,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发展,很大 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可见美国发展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原因是“欧 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结合”“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 项,“旨在说明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国间文 明对话的典范”错,原文是“中国与欧洲各国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不 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容互鉴互通”。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正确的一项。B 项,“如果没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 赏的心态,一个文明可以充满自信”错,原文“一个充满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拥有对其 他文明包容欣赏、乐于交流的心态”,可见“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的心态”是一个文明“充 满自信”的条件。C 项,“美国的‘文明冲突论’对其本国而言虽然有利”于文无据,原文 “在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的 21 世纪,这种‘文明冲突论’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人类 文明的悲哀”“中美交往 40 年来的教训和启示说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可见,“文明 冲突论”对美国也不利。D 项,“只要……就”的表达过于绝对。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 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 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教育部于 2019 年 2 月举行发布会,介绍 2018 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据 2018 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保持高位,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继续下降,如期实现了 “2018 年底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的工作目标。根据 2018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各 级各类学校 5189 万所,比上年增加了 5128 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 276 亿人,比上年 增加了 53597 万人。全国各级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经过 40 年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规模和数量问题,目前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 段。 (选自《北青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有删改) 【材料二】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 化发展,难点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切实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国家实施 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出台了全面加 强乡村学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了教 育公平。 (选自·董洪亮·张·烁《义务教育:破解“乡村弱”“城镇挤”》,有删改) 【材料三】 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基础上,“杏坛传声”平台应用统计软件,为我们呈 现了 2017 年我国各个地区的招生录取比例,以及各类高校在中国地图上的分布情况,也即 我们说的高校分布地图。 地区 高考 人数 本科 计划人数 (万) 本科录 取率 本科学校 数量 211 学 校数量 985 学 校数量 北京 6.06 3.71 61.22% 67 26 8 上海 5.10 4.68 91.76% 39 11 5 天津 5.8 3.46 59.66% 30 3 2 吉林 14.30 8.87 62.03% 37 3 1 江苏 33.01 16.72 50.65% 78 11 2 陕西 31.90 13.53 42.41% 56 8 3 湖北 36.20 12.57 34.72% 68 7 2 湖南 41.08 14.95 36.39% 52 4 3 广东 73.00 25.21 34.53% 64 4 2 四川 58.28 17.52 30.06% 51 5 2 山东 72.00 20.44 28.39% 67 3 2 安徽 50.20 14.46 28.80% 45 3 1 河南 86.30 22.68 26.28% 55 1 0 河北 43.62 16.1 36.91% 61 1 0 江西 36.49 12.06 33.05% 43 1 0 贵州 41.20 6.95 16.87% 29 1 0 (选自凤凰资讯《地图你看过,高校分布地图你看过吗?》,有改动)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龙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 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要管好统筹规划、战略布局、宏观调 拉和目标定位,各地要指导好高校的办学,服务好办学。 (选自张珏(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 的位置,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职业教育今年大规模扩招 100 万人,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 民工等报考。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 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 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10 年保持在 95%以上,高 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 90%,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联合国《2015 年千年发 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m%,起到了火车头作用。通过发展职 业教育,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一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已得 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可以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既是发展之计,也是民生 之计。我们看到,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到之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从 1+X 证书制度试点到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近期诸多职业教育发展新举措密集发布,形成 了推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矩阵”。政策是发令枪、是催征鼓,当前深化职业教育 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已经明确,关键是细化责任、狠抓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 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真正走进春天。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职业教育开启“高光时刻”》)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和上海高校密集,211 院校的数量更是超过表格中湖北以下省份的总和,这也许与它 们分别作为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密切相关。 B.广东、山东、河南三省高考人数众多,本科录取率却比较低,这说明这些省份的考生被本 科院校录取的难度更大,没有被公平对待。 C.从 211 和 985 院校所在的省市来看,北京名校云集,一些高考大省却只有一所 211 高校, 无 985 高校,可见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还不均衡。 D.从不同省市本科录取率来看,一些省市的本科招生录取率比较高,而某些省份的本科招生 录取率比较低,这说明不同省份的教育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 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保持高位,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解决了 教育的规模和数量的问题,已经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B.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 教育水平”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C.《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不同,地位相当,但职业教 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要。 D.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公布了诸多职业教育发展新举措。只要细化责任、狠抓落实,职 业教育就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走进春天。 6.如何全面实现教育强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D 5.B 6.1.继续解决教育的规模和数量问题,进一步扩大国民受教育的机会。2.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壁垒,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3.国家在招生政策上对部分 省份有所倾斜,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使这部分省份的更多学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使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5.中央管好统筹 规划、战略布局、宏观调控和目标定位,指导好高校办学,地方服务好办学。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 项, 本科学校录取率的显著差距是省内招生指标和高考人数的反差引起的,而“教育质量”的好 坏在文中推导不出来。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目前解决了教育的规模和数量的问题”信息遗漏,丢掉了“基 本”二字,原文是“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规模和数量问题”;C 项,“但职业教育在教育改 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要”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 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D 项,“只要……就……”的表述太过绝对,原文是“当 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已经明确,关键是细化责任、狠抓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真正走进春天”,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何全面实现教育强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接说明该如何做的内容,还可以圈出现在教育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 给出措施。本题中,1.继续解决教育的规模和数量问题,进一步扩大国民受教育的机会,如 原文提到“经过 40 年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规模和数量问题,目前进入全面实 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2.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如文中说“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部署”。3.国家在招生政策上对部分省份有所倾斜,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使这部分省份的更 多学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原文的表格可看出。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 的技能人才,使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如文中说“可以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 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既是发展之计,也是民生之计”。5.中央管好统筹规划、战略布局、 宏观调控和目标定位,指导好高校办学,地方服务好办学,“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 要管好统筹规划、战略布局、宏观调拉和目标定位,各地要指导好高校的办学,服务好办 学”。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 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 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 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中村 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山风吹拂,马脖子上鬃毛翻卷。 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 膻的味道。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时间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 的时候,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 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 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就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 2 点 28 分 04 秒。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 一瞬间彻底崩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幸存的人去往政府安排灾民的另一个地方。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 上的村庄。 当云中村人落脚在另一个世界——那个平原上的村庄,那些气味一天天消散,最后就永 远消失无踪了。 有一阵子,阿巴竟然把这些味道都忘记了。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 置房。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永远在“那 里”。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 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拿照片的两户人家原本是四户人家,是由 四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建的两户人家。他们各生了一个儿子。孩子吃着捐助的奶粉长大,裹 着捐助的尿不湿长大。他们说,娃娃不是生在云中村的,但还是云中村人。就拿照片回去吧, 给他们的哥哥看看,给他们的姐姐看看。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 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 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阿巴的嘴里,阿巴尝 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 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 顿酒。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为招牌 菜。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咱喝五粮液。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 好。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 来,说,唉,大家都难,我不能要你的钱。 老子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家具厂要死要活,也不在这点钱上,拿着! 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 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 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锻镶边,软皮靴子叽咕 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也说,不许舍不得。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 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 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 荡。 他们在水泥站合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 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岗。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地震发生在 5 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彭措家断了腿 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 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 三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 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亲吻。老 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 灾民的茶,老百娃只能吻他们的手。 正陷于遐想的阿巴突然听到了鸟叫声。阿巴听出来是云中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 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 盘旋鸣叫。这群红嘴鸦还跟几年前一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不只是几年前,而是几十 年来,这群红嘴鸦就是这样,永远在石碉上栖息,永远不多也不少。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节选自阿来《云中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的东西放褡裢、告别乡亲时穿藏袍等日常生活 细节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B.小说在刻画家具厂的李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凝练传 神地塑造了其热情大方的人物形象。 C.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感谢解放军的情景,是为了体现灾民知恩图报的 美德。 D.阿巴快到云中村时听到了鸟叫声,感叹“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这看似不合常理, 却传达出阿巴难以言说的情感。 8.本文是怎样叙述云中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谈谈理 解。 【答案】7.C 8.①采用倒叙手法,以阿巴行路时通过马的气味回想起地震,来引出云中 村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多用对话,通过阿巴和其他人的交谈来表达移民对故乡 和已逝亲人的思念,感情真挚。③现实与回忆交织,使叙事更为集中,交代必要情节,展示 事件来龙去脉。④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赋予阿巴回村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9.①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表达了村民们对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及故乡 的思念之情。②李老板以汉族老大哥的身份给阿巴送钱,地震救灾中汉藏军民互相关照,表 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民族情谊。③作者借阿 巴回村路上的感悟及村民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是为了体现灾民知恩图报的美德”错误,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 民感谢解放军的情景”是为了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美德以及“汉藏一家亲” 的民族情谊。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例如本题“本 文是怎样叙述云中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然后从以下角度进行 答题: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技巧、表现手法等。答题时,要注意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小说体 裁特征,并指出其表达效果。 小说开篇直接运用倒叙的方法叙述阿巴在登山中感受到马身上的气味,来引出云中村那段地 震灾难的往事,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进一步阅读。整篇小说的行文主要是用对 话的方式呈现,通过阿巴和其他人的交谈来表达移民村对故乡和已逝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人 物对话中交代了小说的情节,丰富了阿巴和村民善良淳朴的形象,抒发了灾难中的人们真挚 的情感,有利于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时,小说采用现实与回忆相互交织的叙 事手段,在村民和阿巴的回忆中,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展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使故事 的叙述更为集中化,有助于在有限的篇幅内交代具体而必要的情节,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 故事的发展脉络。最后,小说中的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特别是移民村全体村民送别阿巴 的情节,尤其显得哀而不伤,在感动读者的同时,升华了小说的主旨,赋予阿巴回村的故事 哀而不伤的诗意美,也引起了读者深深的思考。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 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 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 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 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 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 题目要求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谈谈理解对小说意蕴的理解。解答此题, 不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只需要结合全文,联系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谈谈对小说意蕴的理解 即可。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 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 定和塑造。纵观全文,小说有多处情节都体现了人类自我关怀,即人文精神。这篇小说主要 叙述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的故事。全文围绕“阿巴回村”的故事来展 开叙述,字里行间流露出阿巴及移民村的人们对故乡以及地震中逝去的亲人的思念;而家具 厂的李老板为阿巴送行,以汉族老大哥的身份送给阿巴一笔钱,集中表现了“一方有难,八 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地震中军民互相关照更是 凸显了这一点;同时作者借阿巴回村路上的感悟以及村民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侧面展现了人 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凤传(节选)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索与任圜善。圜为重诲所杀,而 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 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 臣。凤言:“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因以斧斫之,应手而碎。是时,宫中施 物已及数千,因凤碎之乃止。天成四年夏,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 者,自庄宗时与凤俱为翰林学士,而峤亦讦直敢言,与凤素善。及凤已贵,而峤久不迁,自 以材名在凤上而不用,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而峤与邻 家争水窦,为安重诲所怒,凤即左迁峤秘书少监。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 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 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 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 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 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 罢为安国军节度使废帝入立,召为太子太保。病足居于家,疾笃,自筮,投蓍而叹曰:“吾 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贱,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清泰二年卒于家。 (节选自《新五代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风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B.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C.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D.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风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B.西域,汉代后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D.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中提到“尔卜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性格刚强,敢于仗义执言。安重诲杀掉并诬蔑任圜,赵凤的严厉指责让安重诲无言以 对。安重诲遭人告发,赵凤又秉公替他说话。 B.赵凤具有主见,不肯轻信盲从。有和尚进献所谓“佛牙”,皇帝及许多宫人都深信不疑, 而赵凤用斧头砍斫的方式验证此乃伪造之物。 C.赵凤心有城府,伺机报复他人。赵凤和于峤关系本不错,但赵凤身居高位后,二人交恶。 后来赵凤借于峤与邻居争斗一事让于峤贬官。 D.赵凤乐观知足,坦然对待生死。废帝即位后提拔赵凤,赵凤病重不能履职,但他认为自己 的寿命和地位已超过先辈,可死而无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风心衔之,未有以发。 (2)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 【答案】10.D 11.A 12.B 13.(1)因而和萧希甫一起多次抨击时政,特别毁谤指责赵凤,赵凤对他心怀不满,没有找 到机会发泄。(2)唐明宗改变脸色道歉说:“你说得对啊。”于是将边彦温等三家灭族。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 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宜采用排除法。波浪线的译文是:后来安重诲获罪,臣子们没有敢说话的,只有赵凤多次说 安重诲竭尽忠诚。唐明宗认为赵凤是同党,罢他为安国军节度使。 “得罪”在句中是“获罪”的意思,不是今天的“得罪了某某”的意思,其中“得”就是谓 语动词,“罪”是宾语,其后不能再带宾语了,从而排除 AB。而且群臣是“无敢言者”的 主语,所以在“得罪”与“群臣”应断开。“明宗以风为朋党”和“罢为安国军节度使”意 思完整,唐明宗认为赵凤是安重诲的同党,罢免了赵凤原来的官职,让他担任安国军节度使, “为安国军节度使”是“罢”的宾语,因此“朋党”与“罢”应断开,从而排除 C 项。综合 以上分析: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 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项,“明宗,后唐皇帝谥号”的说法错误,其实,“明宗”是这位后唐皇帝的庙号。庙号 常用“祖”字或“宗”字。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 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皇帝及许多宫人都深信不疑”不正确,依据原文“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 以示大臣。”看不出皇帝对此深信不疑,也就是“皇帝深信不疑”的说法于原文无据。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 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 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 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 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 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 ——完善。 第(1)句采分点: “数”,多次。;“非斥”,非难排斥;“诋”,毁谤;“訾”,指责; “衔”,心中怀着;“以”,连词,表顺承;“有”后省略“之”,即“未有(之)以发”。 第(2)句采分点:“谢”,道歉。“族”,名词活用为动词,灭族。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 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 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 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 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 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 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赵凤,幽州人,年轻时以儒学出名。赵凤喜欢说直话而性格刚强,素来和任圜相处很好。 任圜被安重诲杀害,而诬告他谋反。这时,安重诲正当权,即使唐明宗也不能责问他,唯独 赵凤大哭呼叫安重诲说:“任圜是天下的义士,难道会谋反!而你杀了他,拿什么向天下人 解释?”安重诲羞愧不能回答。有一个和尚游历西域后,得到佛牙来进献,唐明宗拿给大臣 们看。赵凤说:“据说水火都不能损伤佛牙,请允许我检验这个佛牙的真假。”于是用斧头 砍佛牙,佛牙应声而碎。这时,官中施舍的物品已达数千件之多,由于赵凤砸碎佛牙才停止 施舍。天成四年夏,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自从唐庄宗时和赵 凤都任翰林学士,而于峤也敢于直言揭短,和赵凤素来很友好。到赵凤显贵后,而于峤长久 不得升官,自认为才能名声在赵凤之上而受不到重用,因而和萧希甫一起多次抨击时政,特 别毁谤指责赵凤,赵凤对他心怀不满,没有找到机会发泄。而于峤和邻居争夺水井,为安重 诲所不满,赵凤就把于峤降职为秘书少监。后来安重诲被边彦温等人诬告发动兵变,唐明宗 召边彦温等人到朝廷责问,都伏罪承认自己欺诈,明宗立即杀掉了他们。几天后,赵凤在中 兴殿上奏事情,说:“我听说有诬告安重诲的坏人。”唐明宗说:“这是小事,我已经处理 了,你可以不过问了。”赵凤说:“我听说的事情,关系国家利害,陛下不能认为无关紧要。 “于是指着殷屋说:“这个殿之所以庄严宏伟,是由于有栋梁柱石的支撑。大臣,是国家的 栋梁柱石,况且安重诲出身微贱,经历了艰难危险才使陛下成为中兴的君主,怎么能让坏人 动摇他呢!”唐明宗改变脸色道款说:“你说得对啊。”于是将边彦温等三家灭族。后来安 重诲获罪,臣子们没有敢说话的,只有赵凤多次说安重诲竭尽忠诚。唐明宗认为赵凤是同党, 罢他为安国军节度使。唐废帝登位,召为太子太保。赵凤因脚病住在家中,病得严重,自己 用蓍草占卜,扔下蓍草叹息说:“我家世代没有活过五十岁的人,又都很贫穷低贱,我现在 年龄超过五十而且富贵,还有什么要求呢!”清泰二年在家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春尽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生衣:绢制的夏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B.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 C.“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 D.尾联运用了拟人等修辞,以“冬裘”“夏葛”相更换写出时节更替,“似飞”则写出年老更 觉光阴飞逝的心态。 15.“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4.C 15.(1)“揭瓮偷尝新熟酒”写诗人在家中瞒着家人,偷偷品尝新出的米酒, 一个“偷”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偷饮酒的憨态可掬的情状; (2)“开箱试着旧生衣”,打开 箱子,试穿去年的夏衣,一个“试”字,写出诗人那种闲寂中带点无聊的情态。作者通过这 一生活情节的刻画表达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 【解析】 【14 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 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 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题中,C 项,“‘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错 误,从诗中来看,“唤遣归”是春天离去之意,流露的是惜春之情,“春天到来”“心情好 转”错误。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从题干来看,题干问的是“‘揭瓮偷尝新熟酒,开 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这是赏析诗句,一般要先解释诗句的意 思,同时要注意手法的运用,最后要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如“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 旧生衣”描述人物两个行为,即“偷喝熟酒”和“试旧衣”,抓住关键词“偷”“试”分析, “偷”,描写了诗人偷饮酒的情状,“试着旧生衣”,试穿去年的夏衣,写出诗人的闲寂,再 结合题目内容“闲居春尽”、题干提示“颇有生活情趣”以及注释内容“白居易晚年隐居洛 阳时所作”等内容分析可知,这一生活情节的刻画表达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体现了诗人的 闲适和安逸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诗人如释重负内心的安逸情怀。考生答题时注意根据 “偷”“试”分析作者的心态,进而分析蕴含的生活情趣。 【点睛】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 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 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 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 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 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 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 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 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 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 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言其极目万里且声闻遐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表现自己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蜀道 难行,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 (3)《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 度”,诗人却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2)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3)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日升、不畏、横绝、峨眉巅、溘死。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 同“大国”_______、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 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 ( )。从硝烟弥漫、_______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___的建设岁月, 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 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 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 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 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 ___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声相应 艰苦卓绝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B.同日而论 艰苦卓绝 栉风沐雨 集腋成裘 C.同声相应 艰难竭蹶 筚路蓝缕 众擎易举 D.同日而论 艰难竭蹶 栉风沐雨 众擎易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 情愫在升腾。 B.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 的历史节点。 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 情愫在升腾。 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 的历史节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 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 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 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 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答案】17.A 18.C 19.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 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 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 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同声相应:同类事物相互感应。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同日而论:相提并论。语境是讲“小家”同“大国”紧密相连,故选“同声相应”; 第二处,艰难竭蹶:“竭蹶”是赶路跌跌撞撞的样子,引申为资财匮乏。形容收入少。生活 艰难。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语境形容的是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 故选“艰苦卓绝”; 第三处,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 的艰苦。常作谓语、定语、状语。栉风沐雨: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 在外面奔波劳碌。常作谓语、状语。语境是形容建设岁月,横线处的句子成分是定语,故选 “筚路蓝缕”; 第四处,集腋成裘:珍贵美好的事物积少成多。众擎易举:许多人一齐用力,就容易把东西 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事情就容易成功。语境讲的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 庭作出贡献,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而众擎易举讲的是东西举起来,故选“集腋成 裘”。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 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联系上文“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强调出了时间,下文应紧密衔接关于时 间的语句,故排除 AD;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回望发展历程”,才能“感受爱国情愫”, 故排除 B。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 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 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 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题中“无论”与“还有”无法搭配,排除 AC 项;“倡导的”缺少中心语“价值理念”,排除 D 项 。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 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 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 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 方法是拆字组词。 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提取出“隐形贫困人口”的三个特征。 网络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指这类人,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 要吃藜麦;100 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为什 么称他们为“新穷人”?他们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往往成长在吃 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但他们往往“手比心 快”,在没有任何预算的情况下,能任性掏出一万元买一台 iphone X, 没有任何消费节制。 因此,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往往一月到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时他们 会进入“冬眠状态”。他们把钱花光了,苦涩地啃着馒头、刷着手机,盼望老板早点发薪。 【答案】①较高收人;②无预算;③开销大于收人(没有任何消费节制、任性)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提取关键词。解答此类题目,要先观察语段特点, 根据文体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可以利用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分层,再提取关键信息。 首先找出关键句子“网络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指这样一类人”,提取关键词是“隐形贫 困人口”;“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工作,有较 高的收入” 提取关键词是“较高收入”;“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没有任何预算的 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 iPhoneX,没有任何消费节制”提取关键词是“无 节制(不预算)”;“于是,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提取关键词是“开销大于收入”。 【点睛】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 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 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 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方法二、摘取中心。 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 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 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 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 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21.下面是超市自助结账机的使用说明,为方便顾客使用,请为超市画出简要的流程图。(每 个方框内不超过 8 个字) 先在自助结账机上扫描区扫描所选购商品的条码,扫描后选择支付方式,可以选择扫码付款 或是扫脸支付。选择扫码付款后打开手机支付软件中的付款码,在结账机上的扫描区扫描付 款码就可以完成付款;选择扫脸支付,在结账机上扫脸,然后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付款成 功,打印小票,付款完成。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换和筛选概括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 概念连接起来,解答图表转换成文字的题目,要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 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将文字转换成图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通读 文字,筛选信息,抓关键词语和句子概括出答案,注意箭头指向和字数要求。本题要求为超 市自助结账机的使用说明画流程图,注意使用超市自助结账机的顺序进行筛选信息,“扫描 所选购商品的条码”,“选择扫码付款或是扫脸支付”,“在结账机上的扫描区扫描付款码就 可以完成付款”,“在结账机上扫脸,然后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打印小票,付款完成”, 在字数限制内,根据流程图的形式概括出答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这样一段话。爱丽丝问猫:“邱舍小猫咪,能否请你 告诉我,我应该走哪一条路?”“那要看你想到哪儿去。”小猫咪回答。“到哪儿去,我并 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你走哪一条路,也就无所谓了。”小猫咪回答。 材料二: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 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 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 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行动在左,梦想在右 走在生命的路上,行动在左,梦想在右。一边播种,一边开花,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 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伤。用行动的汗水浇灌梦想的蓓蕾,梦想之花才能开得 灿烂。梦想是行动的动力,行动是梦想的基石,要想圆梦,必须行动。 当无情的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灶台,当别人的目光在叹息生命的悲哀,我固执地用双脚在 琴键上按下相信未来’。”刘伟相信未来,他怀揣着梦想在生命的道路上向着未来挺进。他 为着梦想付出行动:忍受着巨痛游泳,含着泪水练琴。泪水和汗水共同浇灌着他的梦想蓓蕾。 终于,泪水与汗水幻化成一个个耀眼的奖牌和一曲曲优美的钢琴曲。当刘伟站在领奖台上, 当美妙的乐曲流淌在他的脚下,我们都明白:为梦想付出行动成就了刘伟的精彩人生。 谁人心里没有梦”,哪个脑中无梦想”?梦想时的微笑能否换来行动的动力,能否换来 脚踏实地的努力呢?行动在左,梦想在右,没有行动的梦想永远都只能是南柯一梦。圆梦的 喜悦永远都只属于才去行动的人。 美国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无疑就是梦想女神所最青睐的对象。银 行家安迪含冤入狱,之前来到这里的人都在意识到获救无望之后成为死神的奴隶。安迪却不 一样,在无数次为清白抗争却无济于事之后,他渴望自由的心依旧不改,总梦想有天重获自 由。于是,他付出了整整 19 年的行动来挖通道,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重获自由,获 得心灵的救赎,实现了自由的梦想。美国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角安迪无疑是梦 想女神所最青睐的对象。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之前来到这里的人都意识到获救无望之后成 为死神的奴隶。安迪却不一样,在无数次为清白抗争却无济于事之后,他渴望自由的心依旧 不改,总梦想有一天重获自由。于是,他付出了整整 19 年的行动来挖通道,终于在一个风 雨交加的夜晚重获自由,获得心灵的救赎,实现了自由的梦想。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丁磊说:即使摔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在手中。”那一把沙子,是 对梦想的执着,是行动的动力,是梦想成真的保证。林清玄说: 我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 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全心绽放的过程就是付出行动的过程,是梦想成真的过程。因为 要想圆梦,必须行动。 行动在左,梦想在右。圆梦旅途,流着汗水,踏着荆棘,我们却可走得从容,因为付出 行动,我们心无所憾。 【解析】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关系。此 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三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分析本次作文的审题,材料一:小猫咪的回答颇有哲理:如果我们 不知道要前往何处,那么,任何道路都失去了意义。所以,关键在于先要确定方向,然后踏 实努力地工作,为更好的未来奋斗。 材料二:“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句话主要说明的道理是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 材料二:“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 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 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 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 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抓住材料关键词:路、方向、劳动(行动)、梦想 【立意】参考立意:行动前要先确立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后要想实现梦想,还需行动;劳 动才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选对方向,付出努力,成就人生之路;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 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幸福来自选对方向后的切实的努力;人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方向 和行动;实现梦想离不开准确方向和切实的行动。 【素材】1、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英格兰谚语) 2、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台湾作家王大空) 3、除非我们改变方向,否则我们最有可能到达我们朝向的目标。 ——中国谚语 4、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西方谚语) 5、对一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英国谚语) 6、我们占据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去的方向。 ——霍姆斯 7、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英)奥立佛•温德 尔•福尔摩斯 8、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 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 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 很快的,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 重新开始。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气、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许有了一个好的方向, 成功来得比想象的更快。 9、唐朝诗人李白在诗歌方面的才华无人能比,可他偏偏希望能在政坛有所建树,清高孤傲 的他无法适应政坛上的尔虞我诈,三年的长安生活换来的是彻底的心灰意冷,最后只有无奈 地离开了京城。 10、比尔 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然后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在那儿,他找到 了一份为罗伯茨编写程序的工作,工资标准是每小时 10 美元。MITS 总部位于阿尔伯克基, 盖茨也把微软总部设在此地。1995 年 7 月 17 日,盖茨荣登《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 榜首,个人财富为 129 亿美元,盖茨时年 39 岁。微软当年销售收入为 59 亿美元,员工量为 17801 人。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 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成功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和行动”这一中心论点,阐明方向和行动本 身所具有的含义,接着结合材料(陶渊明弃官、班超投笔从戎、比尔•盖茨弃学从商三个事 例典型),分析论证“方向、行动与成功”的关系,然后阐明方向、行动对于成功的重要意 义。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 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 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 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 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 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 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 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 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 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 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