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衡阳市第一中学2019高二(下)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怎样读《论语》‎ ‎①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等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于任何处,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如此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若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功夫,应可读《论语》一篇,如此则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 ‎②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③若要深读精读,须得配合注本来读。读了朱熹注本,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每一章同时兼读朱、何、刘三注,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 ‎④若要精读深读,须得从“本义”入手。注《论语》讲求义理,特别重要者必先讲求《论语》之“本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了“本义”,才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如“性”字,孔子并不曾讲“性善”。孟子、朱子固是推本孔子而加以引申发挥,但孔子本人并未说及。‎ ‎⑤若要深读精读,须得分散读。把每一章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我们读《论语》,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已很不差了。《论语》二十篇,四百九十八章,其实照此办法,我们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余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⑥若读《论语》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 ‎⑦所谓“君子上达”,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一个什么等种种大理论。此后如孟子荀子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认为不可及。‎ ‎⑦其实孔子之学强调“吃紧为人”, 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和义理都体现在具体的人事上。因此,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 ‎ ‎(选自《钱穆先生全集》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读《论语》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都应该每天至少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 B. 若要深读精读《论语》,必须配合注本来读。读每一章《论语》同时兼读朱熹、何晏、刘宝楠三注,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 C. 若要精读深读,必须分章逐一细读。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法,从一字、一句、一章最终至整本书去领会,才会有真实的受用。‎ D. 强调“吃紧人”,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做人要从脾气、感情与性格等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由读《论语》的时间安排引出读《论语》的意义,再重点论述精读深读的方法,最后强调读《论语》要把握“吃紧为人”的要旨。‎ B. 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读《论语》的正确方法。‎ C. 本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精读深读《论语》具体方法,并指出只要照此方法,就可以读懂《论语》全书。‎ D. 第7段提到孟子、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比起孔子来说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国人,都能熟读《论语》,那么国人的道德水准将会大大提升,社会的面貌也将彻底改变。‎ B. 若读《论语》不重精读,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对“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的大题目泛泛而谈,不过是自欺欺人。‎ C. 《论语》能教诸位如何做君子的“上达”之道,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无法传播礼制与文学的知识。‎ D. 《论语》是通过具体人和事将义理寓乎其间的。因此不能只注意《论语》中的“仁”字、“礼”等字眼要从具体的人事的记录中去领略思想。‎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读《论语》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都应该每天至少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错误,第二段说的是“若……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由此可知,文中说的是“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而且没说每天都“应该”读《论语》。B项,“……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错误,从文中来看,分别比较,是为了《论语》的精义自然显露,不是为了“知道哪本注解最好”,而且也无从知道。D项,“……莫要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错误,原文是“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选项把“莫要只注意”改为“莫要注意”。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本题中,B项,“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比喻论证。C项,“本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错误,从文中来看,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选项漏掉了一个“须得从本义入手”这个方法。D项,“第7段提到孟子、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比起孔子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提到孟、荀及理学家是为了证明孔子虽不谈大理论,但他们都认为比不上孔子。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C项,“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七段说的是“……《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由此可知,文中说的是“并非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而是目的不在于此。故选C。‎ ‎【点睛】判断选项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具有最极端的物理环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大量观测证据均支持黑洞的存在,但是由于黑洞本身不发光,难以直接探测,所以天体物理学家只能在理论上去猜测黑洞的形象。‎ 直到2017年4月启动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观测,人类终于有机会窥见黑洞的真容。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21点,事件视界望远镜团队发布了人类拍摄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看见”黑洞。这次发布的照片属于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室女座椭圆星系M87中的一个超大质量黑洞M87*,它的质量大约相当于太阳质量的65亿倍。黑洞的图像呈环状结构,接近圆形,这是由强引力透镜效应引起的。同时图像呈现出南北不对称性,也符合多普勒增量效应的规律。‎ ‎(摘自《南方周末》)‎ 材料二:‎ 据“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官网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0日9时(北京时间10日21时),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 此次拍到首张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实际上并非是某台特定的望远镜,而是一个虚拟的射电望远镜网络,由分布在智利、美国、西班牙、墨西哥和南极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这些射电望远镜集合在一起同时工作,相当于天体物理学家拥有一台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的望远镜,这样EHT的分辨率才能达到拍摄目标黑洞的要求。‎ 事件视界望远镜团队在2017年就完成了观测工作,而在两年后才发布照片的主要原因是观测获得的数据量太过庞大,以至于无法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完成“冲洗照片”的过程接近两年,首张黑洞照片才得以展示在我们面前。‎ ‎(摘自新华社报道) ‎ 材料三:‎ EHT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达成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黑洞现身”里的中国元素,很难不被外界关注到。‎ 两年多来,中国的天文学家们全身心投入到了项目中,为照片首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研究的中国大陆学者有16人,其中上海天文台8人,云南天文台1人,高能物理所1人,南京大学2人,北京大学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从EHT的雏形起,中国科学家就一直参与其中,这也是为什么选择上海作为六个发布现场之一的原因。‎ 此次给黑洞“拍照”时并没有中国望远镜参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境内的望远镜在观测波段、频率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与此项研究要求的条件不相符。不过,中国其实以资金支持的方式“贡献”了一台望远镜。这台望远镜名为JCMT,位于美国夏威夷,属于东亚天文台,中国通过给东亚天文台投资的方式获取了JCMT的使用时间,该时间内观测到的数据也被用于EHT项目。‎ 而拍摄结束后,更漫长的照片冲洗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同样没有缺席。报道透露,EHT阵列的观测只持续了几个小时,但后期研究人员需要处理的数据是天文数字,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完成。可以说在数据分析方面,中国科学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中国天文学界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还是个“参与者”角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指出,这次“算是重在参与”,但为在相关科研领域“机制性参与国际合作组织、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摘自《参考消息》)‎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大量观测证据均支持黑洞的存在,但是由于黑洞本身不发光,难以直接探测,所以天体物理学家始终只能在理论上去猜测黑洞的形象。‎ B. 此次拍到首张黑洞照片事件视界望远镜实际上并非是某台特定的望远镜,而是一个的由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虚拟的射电望远镜网络。‎ C. 事实上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在2017年就完成了,数据量太过庞大,无法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是在两年后才发布照片的主要原因。‎ D. 中国境内的望远镜在某些方面与此项研究要求的条件不相符等原因,导致此次给黑洞“拍照”时并没有中国望远镜参与。‎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件视界望远镜团队发布了第一张黑洞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看见”黑洞,是人类在黑洞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B. 在全球多个地区,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以多种语言发布“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说明EHT项目是一项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 C. 分布在智利、美国、西班牙、墨西哥和南极的8台射电望远镜集合在一起同时工作,这样EHT的分辨率才能达到拍摄目标黑洞的要求。‎ D. 虽然中国在EHT项目里只能充当一个“参与者”角色,但是为在相关科研领域机制性参与国际合作组织、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做出了示范。‎ ‎6. 中国对此次黑洞照片的成功拍摄与发布做出了哪些贡献?请联系材料作简要阐述。‎ ‎【答案】4. A 5. D ‎ ‎6. (1)中国科技人员参与:从EHT的雏形起,16位中国科学家就一直参与其中并全身心投入。(2)中国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给东亚天文台投资的方式获取了JCMT的使用时间,该时间观测到的数据被用于EHT项目。(3)中国科学家在数据分析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更漫长的照片冲洗过程中参与数据分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或“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 项,“……所以天体物理学家始终只能在理论上去猜测黑洞的形象”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大量观测证据均支持黑洞的存在,但是由于黑洞本身不发光,难以直接探测,所以天体物理学家只能在理论上去猜测黑洞的形象”,选项忽略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限制词,由此可知,选项里陈述的是以前的状况,而现在已经拍到了照片,所以不能说“始终只能在理论上去猜测黑洞的形象”。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虽然中国在EHT项目里只能充当一个‘参与者’角色……”错误,从文中来看,材料三最后一段话说的是“不过,中国天文学界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还是个‘参与者’角色”,目前我们还是个“参与者”角色”,不意味着只能充当“参与者”。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中国对此次黑洞照片的成功拍摄与发布做出了哪些贡献?请联系材料作简要阐述”,然后到材料中圈出中国在黑洞照片拍摄和发布中所做的事情,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三中,如“两年多来,中国的天文学家们全身心投入到了项目中,为照片首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研究的中国大陆学者有16人……从EHT的雏形起,中国科学家就一直参与其中,这也是为什么选择上海作为六个发布现场之一的原因”,中国科技人员参与其中,这是贡献之一;如“不过,中国其实以资金支持的方式‘贡献’了一台望远镜。这台望远镜名为JCMT,位于美国夏威夷,属于东亚天文台,中国通过给东亚天文台投资的方式获取了JCMT的使用时间,该时间内观测到的数据也被用于EHT项目”,这是资金上的贡献,中国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如“而拍摄结束后,更漫长的照片冲洗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同样没有缺席。报道透露,EHT阵列的观测只持续了几个小时,但后期研究人员需要处理的数据是天文数字,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完成。可以说在数据分析方面,中国科学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照片冲洗过程中的贡献,参与数据的分析。‎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来信 ‎[前苏联] 克拉夫琴科 ‎①母亲来信了。‎ ‎②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因为刚开始离开家的那段日子,任何家里来的信息都是珍贵的。但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何况他和朋友的聚会也多了起来,读信便成了一桩很费时的事。‎ ‎③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⑤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惟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⑥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⑦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⑧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白纸,沉思起来……‎ ‎⑨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⑩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⑾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⑿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⒀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母亲的来信的开头结尾总是千篇一律,文卡读信只读中间部分,但是对母亲所写的内容也很是不屑,几乎没有想过要回信。‎ B. 在文中第九段用插叙方式描写了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引出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 C. 文卡没有将10卢布寄给母亲主要是考虑到数目太小,无济于事,而且自己的经济状况也确实比较拮据,每月还要还债。‎ D. 文章在塑造人物时巧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不仅有母亲与文卡的横向对比,也有文卡进城后感情变化的纵向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避免了平铺直叙。‎ ‎8. 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 ‎9. 小说的主旨有一定争议,有人认为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却认为是批判了对亲情淡漠的自私者。你同意哪一种理解?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答案】7. C 8. 结构安 排上:(1)用明暗交织的双线结构推进情节:明线是文卡读信、被提醒回信寄钱、放弃寄钱;暗线是母亲写信、盼回信、给文卡寄钱。(2)取材上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小见大):以书信为载体,塑造母子两人不同的性格、形象,发人深省。(3)结尾安排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文卡不给母亲寄钱,母亲却连3卢布都要节省着寄给孩子。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答“高潮处戛然而止”也可)。思想立意上:通过母子二人的对比,表现两代人对亲情的不同态度,引发读者的思考。 ‎ ‎9. 示例一: 主旨是歌颂母爱的伟大。(1)从情节上看,母亲的来信是主要线索和情节:母亲的信贯穿首尾,信的内容描写具体。处处体现着母爱。(2)从人物形象来看,母亲是慈爱而无私的:母亲对文卡千般叮咛,时时关心,哪怕自己拮据也将省下的3卢布寄给孩子,都可看出作者对母爱的赞美。(3)作者用文卡的无情与自私反衬了母爱的伟大:文卡厌倦母亲的来信从不回信也不寄钱,母亲却毫不计较,始终无私奉献。‎ 示例二:批判了对亲情淡漠的自私者。(1)从情节上看,文卡才是明线,着墨最多:文章详细描写了文卡收信过程里的心理变化。(2)人物塑造上,着力描写了文卡的冷漠与自私:从读信的不耐烦、给母亲寄钱的吝啬都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不知感恩的行为的批判。(3)作者对母爱的刻画是为了反衬文卡的自私寡恩:母亲的奉献他始终不曾放在心里,不曾感动过。‎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文卡没有将10卢布寄给母亲主要是考虑到数目太小,无济于事,……”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十二段说的是“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由此可知,10卢布没有寄给母亲是因为文卡死要面子,而且也比较自私。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然后思考小说构思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小说的构思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如题材的选择——以小见大,材料的安排——线索、详略、照应、伏笔、抑扬、开头、结尾,表现手法运用——想象、联想等,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记叙的人称等。首先看所选取的材料,文中围绕“信件”展开,写母亲写信、文卡读信、母亲盼回信,借助这一片段展示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以小见大;从材料安排上,小说标题是“母亲的来信”,文章主要围绕“信件”展开,包含两条线索,明面上以“文卡”为主要对象,写文卡读母亲来信——被母亲提醒回信寄钱——放弃寄钱,暗中又围绕“母亲”展开,主要写母亲写信给儿子——盼望儿子回信——给儿子寄钱,由此可见,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从小说结尾的安排来看,小说结尾写文卡决定不给母亲寄钱,结果打开信件一看,母亲竟然给他寄了3卢布,这一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同时将文卡和母亲放在一起比较,凸显了二人的特点,发人深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小说的主旨有一定争议,有人认为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却认为是批判了对亲情淡漠的自私者。你同意哪一种理解?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接着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陈述理由。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有两个人物形象,即文卡和母亲,如果认为是歌颂母爱的伟大,就要从母亲的角度来分析,如小说标题是“母亲的来信”,文卡读的是母亲的来信,母亲在来信中给文卡寄3个卢布,由此可见,“母亲的来信”可以说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小说的首尾,小说对于母亲来信的内容描写很具体,体现出母爱,从人物形象来看,母亲在那般艰难的情况之下依然把节省下来的3卢布寄给儿子,同时在信件中对儿子反复叮嘱,这些都彰显出母爱之伟大,文卡的行为与母亲的行为构成对比,独显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如果认为是批判对亲情淡漠的自私者,就要从文卡的角度来分析,从文中来看,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文卡读信以及在读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这一情节中塑造了一位冷漠自私不知感恩的儿子形象,小说最后借助母亲的行为与文卡形成对比,凸显文卡对亲情的冷漠。题干提供的两个观点,考生可以选取其一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渭,字文长,越中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宗宪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了无忌惮。‎ 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知兵,好奇计,谈兵多中,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世贞、李攀龙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B. 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C. 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D. 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 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通过童子试。‎ C. 世宗,文中的明世宗即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称嘉靖皇帝。嘉靖是年号,世宗是帝号。‎ D. 韦布,即韦带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文中借指寒素之士,平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渭,年少时就才华卓异,十多岁时就能模仿扬雄写文章,做学生时就有盛大名气,被总督胡宗宪征召到幕府里。‎ B. 徐渭为宗宪拟写的奏章让世宗非常高兴,世宗越发地宠信宗宪,宗宪因此也更看重徐渭,后来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C.‎ ‎ 王世贞、李攀龙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平民身份而被他们摈弃。徐渭对王、李二人用达官贵人身份来欺压寒素之士的做法颇为愤恨。‎ D. 徐渭本无为官之志,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各地,他所见令人惊愕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了无忌惮。‎ ‎(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之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答案】10. A 11. C 12. D ‎ ‎13. (1)身穿盔甲的军士,跪着说话,(匍匐着)象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以部下一秀才(生员、学生)的身份,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行事,丝毫(完全)没有顾忌畏惧。‎ ‎(2)对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他都严厉呵斥(批评)把他们看作奴才,认为和他们交往是耻辱,所以他名气没有超出江浙一带(越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本题中,“得”的宾语是“白鹿”,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且“献”的对象是“朝”,故“献”与“朝”不能断开,应在“白鹿”和“将”之间断开,排除BC两项;“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指把文长所起草的奏章与其他门客所起草的奏章一道,寄给跟自己关系好的学士评判,如断成“并他客草”,句子结构不完整,“并他客草”是状语,句子中缺少谓语动词, 这就排除D项,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本题中,C项,“……世宗是帝号”错误,世宗应是庙号。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这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D项,“徐渭本无为官之志,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错误,从文中来看,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由此可知,徐渭是因为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才放浪形骸,纵情山水。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介胄之士”,身穿盔甲的军士;“膝语”,跪着说话;“蛇行”,象蛇一样爬行;“举头”,抬头;“以”,介词,凭……的身份;“傲”,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傲视,对……高傲;“信心”,古今异义,随着心意;“了”,完全;“忌惮”,顾忌畏惧。第二句,“骚士”,文人;“叱”,呵斥;“奴”,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把……当作奴才;“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辱;“交”,交往;“故”,所以;“其”,他的;“出”,超出。‎ ‎【点睛】文言文断句,可以提供以下参考:(1)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2)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断句,抓住这个特点,常能断开一处,接着可以断开几处。(3)根据前后内容的关系,尤其是总领句或分承句。(4)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把握一定的用韵规律。(5)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句首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6)借助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何异于……”等。‎ 翻译:‎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他十多岁时就能模仿扬雄《解嘲》,写了《释毁》一文,长期师从同乡季本先生。做学生时,就有盛大名气。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将他征召到幕府里,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象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象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宗宪猎得白鹿,将要把它献给朝廷,让徐渭起草奏章,与其他门客所起草的奏章一道,寄给跟自己关系好的学士评判,让他挑选其中特别好的一篇,送上朝廷。学士把徐渭所写的奏章进献皇上,世宗非常高兴,越发地宠信、倚重胡宗宪,胡宗宪因此也更看重徐渭。‎ 徐渭懂军事,喜欢出奇妙计策,胡宗宪擒住徐海,诱捕王直,徐渭都参与了其中的谋划。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军士绑进衙门,全部斩首,全军都害怕得大腿发抖。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渭在喝酒时偶尔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他击毙在梃杖下。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多和这相仿。‎ 徐渭天才高超,不同凡俗,诗文水平超出一般的人们。善于写草书,绘画花草竹石也很精巧。他曾自己放言:“我的书法最好,诗歌次之,散文次之,绘画又次之。”嘉靖年间,王世贞、李攀龙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为是平民身份,被他们摈弃。徐渭愤恨他们用达官贵人来欺压寒素之士,发誓不入这二人的帮派。‎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他都严厉呵斥(批评)把他们看作奴才,认为和他们交往是耻辱,所以他名气没有超出江浙一带(越地),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①。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②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玦,半环形之玉 ②无那:无奈 ③作者为本词做小序曰:于康熙十六年(1677)重阳前三日,亡妇百日之后,自梦中得句。谓临别之时,妇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故此,即将天上月,作为歌咏对象。‎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前三句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这三句较之苏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为深情,但豁达之感则减之。‎ B. “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一句可见作者对亡妻的爱情之坚贞。只要爱情得以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 C. 下阕借帘间燕子、花丛双蝶两个意象来寄托哀思,巧用比喻,乐景写哀。表达无尽哀思,永恒爱意。‎ D. 整首诗缠绵哀婉,却又含蓄蕴藉,情感极为克制,字里行间皆以具体意象为依托,未直言愁苦,却已感人肺腑。‎ ‎15. 请赏析“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运用主要表现手法。‎ ‎【答案】14. D 15. (1)比喻:以玉的不同形状比喻月的圆缺,也是用月的圆缺比喻爱情的短暂易逝。(2)拟人: “辛苦”二字,移情于物,怜惜月的“辛苦,实则是怜惜人的辛苦。”(3)对比: 一夕圆满与夕夕残缺对比,感叹美好短暂,欢乐易逝。(4)情景交融:既有“辛苦最怜”的直抒胸臆,又有对月亮圆缺的描写。深情而又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结合诗歌分析,把握正误。本题中,D项,“字里行间皆以具体意象为依托,未直言愁苦”错误,从词中来看,有直抒胸臆之句,如直言“辛苦”,如“愁未歇”,流露出无奈之情。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这是鉴赏诗歌语言,题干中明确指出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然后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达到什么效果。“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这是说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块般残缺。诗句写的是“月”,却以“辛苦”拟之,以“怜”表达自己对其之感情,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把月亮拟人化;“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环”和“玦”都指玉,前为圆环形状的玉,后为缺玉,词人把不同形状的月比喻成“环”和“玦”,联系全篇来看,词人又以月圆和月缺来比喻爱情的短暂易逝,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前一句是说月亮一夜如玉环般圆满,而其他夜晚则都是如玉玦般缺损,前后构成对比,借以感叹美好之短暂;词人虽然说的是“辛苦最怜天上月”,但实际上是在说人,“辛苦”直接表达情感,而“月圆”“月缺”又是融情于景。‎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一句用美女衬托少年英雄的形象;而“___________”则是用曹军的惨败来反衬周瑜的英气勃发的气概。‎ ‎(2)《锦瑟》中描写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图景,然而又表现出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_________ _______”。‎ ‎【答案】 (1). 小乔初嫁了 (2). 樯橹灰飞烟灭 (3). 沧海月明珠有泪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用美女衬托少年英雄的形象”“用曹军的惨败来反衬周瑜的英气勃发的气概”“描写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图景,然而又表现出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的两句”“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初、谏、悟、沧海。‎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点,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熊熊。‎ ‎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对他们谴责最严厉的是个法国人,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而现在,因雨果名著而 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这场大火让人 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曾经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 的记忆。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 ?可惜了,圣母院!可惜了,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被人为践踏。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但愿一场文化之殇,能让世人警醒,重视对文物的保护。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的守护它,尽量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 ),但不论远近,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珍惜。我们为百年前圆明园的那场大火痛心,也为今日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而痛惜!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圆明园官网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名闻遐迩 不由自主 入木三分 扼腕叹息 B. 名震古今 情不自禁 入木三分 捶胸顿足 C. 名闻遐迩 情不自禁 刻骨铭心 扼腕叹息 D. 名震古今 不由自主 刻骨铭心 捶胸顿足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圆明园离我们很近,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 B. 文化的象征寄托在每件文物上,圆明园离我们很近,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 C. 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圆明园离我们很近 D. 文化的象征寄托在每件文物上,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圆明园离我们很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物的消失、损毁,不仅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 B. 不仅文物消失、损毁,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 C. 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还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 D. 不仅文物的损毁、消失,带走了文物本身,还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 ‎【答案】17. C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结合成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名震古今”,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第一处,此处主要强调“巴黎圣母院”的名声很大,应使用“名闻遐迩”。“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指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第二处,从后面“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来看,此处应是强调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体现情绪的激动,应使用“情不自禁”。“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第三处,此处是形容记忆之深刻,如使用“入木三分”,则对象不当,应使用“刻骨铭心”。“扼腕叹息”,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振奋或激愤的情绪,现在一般表示惋惜的情绪,是书面语言;“捶胸顿足”用拳敲打胸部,跺着双脚,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第四处,结合后面“可惜了,圣母院!可惜了,圆明园”等内容可知,此处是说中国人对此的惋惜,应使用“扼腕叹息”。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从后面来看,“但不论远近,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他们”是指文物,从主语一致原则的角度来看,括号中也应该以“文物”为主语,因为前面出现“文物”,后面才能以代词“他们”来指代,这就排除BD 两项;后面说“不论远近”,从内容前后照应的角度来看,前面应先说“远”,再说“近”,即“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圆明园离我们很近”,这就排除A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不仅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语序不当,“不仅……还”表递进关系,应把二者后的内容互换,即应为“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还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 A项, “消失、损毁”语序不当,应先“损毁”,再“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语序不当。B项,“不仅文物消失、损毁”语序不当,后面两句都以“文物消失、损毁”为主语,故“文物消失、损毁”应放在关联词前面,且“消失、损毁”语序也不当,“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也语序不当。D项,“不仅文物的损毁、消失”语序不当。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动词并列结构先后语序,以及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这则邀请函有语言多处表达错误或不得体之处,请找出其中五处并加以改正。‎ 亲爱的各位领导:‎ 为了共庆佳节,贵校将于12月31日7点在多功能大会厅举行“迎新春”元旦汇演。大家可以观看各班学生和老师的节目表演、幸运抽奖和礼物交换等活动。特向您发出鼎力邀请。到时候我们将恭迎您的惠顾!‎ XX学校学生会 ‎12月10日 ‎【答案】①“亲爱”改为“尊敬”;②“贵校”改为“我校”;③7点改为晚7点;④“幸运抽奖”改为“举行幸运抽奖”;⑤“鼎力邀请”改为“邀请”或“真诚的邀请”;⑥“到时候 改为 “届时”⑦“惠顾”改为“光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把握语言使用的场合,再根据场合、对象等来分析是否得体。从题干来看,这是学生会给领导发出的邀请函,第一处,“亲爱的各位领导”中“亲爱”错误,此处修饰“领导”应使用“尊敬”,“亲爱”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第二处,“贵校”错误,“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而“学生会的同学”是学校的一员,应改为“我校”;第三处,“7点”表意不明,是早上七点,还是晚上七点,句意不明确,可以改为晚上七点;第四处,“大家可以观看各班学生和老师的节目表演、幸运抽奖和礼物交换等活动”成分残缺,“观看”的宾语是“节目表演”,而“幸运抽奖”和“礼物交换”等活动不能“观看”,可以在“幸运抽奖”的前面添加动词“举行”;第五处,“鼎力”错误,“鼎力”是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此处是说自己对对方的邀请,不当,可以改为“真诚”;第六处,“到时候”不当,这是口语,语体色彩不合,此处应使用书面语,可以改为“届时”;第七处,“惠顾”错误,“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此处可以改为“光临”。‎ ‎21.下面是关于近期热议的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的漫画。“996”工作制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每日工作总计10小时以上,一周工作6天的制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请从构图和寓意两方面描述画面并揭示寓意。‎ ‎【答案】构图:。窗外悬挂着弯月,一个人愁眉苦脸地坐在电脑前工作,用头悬梁的方式防止瞌睡,脚被铁链绑在一个硕大的闹钟上。闹钟上赫然写着“996工作制”和“加班”,指针指向凌晨0点40分。‎ 寓意:反映“996” 工作制让人身心疲惫的现象,批评了这种制度不够人性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图形的类型,然后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所提供的图是漫画,考生要观察漫画的组成部分,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漫画的主体,同时要分析漫画所指向的生活中的哪一类现象;接着要分析题干的设题要求,如本题“从构图和寓意两方面描述画面并揭示寓意”,对于第一个问题,考生要分析漫画,从图上来看,漫画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背景和主体,背景是代表“996”工作制的闹钟和窗外悬挂的弯月,主体是加班的人,他愁眉苦脸坐在电脑前工作,用头悬梁的方式防止瞌睡,脚被铁链绑在一个硕大的闹钟上,工作持续到了凌晨0点40分,考生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描述漫画的构图;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要结合题干中对图的补充来分析,题干中对“996”的加班工作制做了介绍,而图上人的表现则说明这一工作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非人性化。这就是漫画的寓意。‎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以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觉奋斗也。” ‎ ‎——陈独秀《新青年》创刊号 ‎“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 ‎——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如是说。‎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王蒙《青春万岁》‎ 新青年要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新功。‎ ‎——习近平寄语当代青年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过去100年里,五四运动不但没有被人忘记,而且一直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如今,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实现百年夙愿,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让五四精神照耀新青年的青春? ‎ 请结合上述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鲜艳似火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时,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涌上心头,那就是——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想起魅力四射的五月,"团结、进步、爱国、科学"的五四精神在脑海中回荡,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映入眼帘。1919年5月4日,一群青年学生为了祖国的未来,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从青年学生迅速扩展到工人阶级,从北京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青年学生成了这次爱国运动的先锋,向人们展现了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传承五四精神,成为了我们的崇高使命。‎ 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就要乐于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听见水龙头在哗啦啦地流眼泪时,我们应伸伸手拭去它的泪;当地上有垃圾时,我们应弯弯腰捡起来,还大地一片清洁;当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帮他度过难关。‎ 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就要勤奋学习。但是,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年代,他们都是温室里的的花朵,经不起风霜……该怎么样勤奋呢?不妨翻开历史书籍,有车胤的囊萤映雪、苏秦的悬梁刺股、匡衡的凿壁借光……他们都有一种“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作为高中生,让我们向他们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报效祖国,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就要不畏困难。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天才不是别的,不过是辛劳和勤奋罢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我们一定要向华罗庚那样,把瘸腿和地位的卑微看做向科学高峰进发的动力,去探索,去钻研,把双肩练得更宽厚、更强健。‎ 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就要争朝夕,与时间赛跑。时间是宝贵的,正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规定自己1分钟内背熟一个单词,3分钟走到某个地方,6分钟完成一篇短文……‎ 传承五四精神,放飞我们的青春梦想,就要乐于奉献,勤奋学习,不畏困难,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让我们一起用青春点燃未来,用行动弘扬五四精神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实现百年夙愿,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认真思考:如何让五四精神照耀新青年的青春”。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由四则名言组成,第一则是陈独秀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以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觉奋斗也”,这是强调“青年”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则是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时所说,“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这是强调“五四”精神与时代的关系;第三则是王蒙《青春万岁》中的话,“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这是强调青年人对世界的态度;第四则是习近平主席对当代青年的寄语,“新青年要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新功”,这是肯定青年在新时代对于国家民族的意义。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的重点是谈“五四”精神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以及青年学生在新时代如何传承“五四”精神,承担民族使命。“五四”精神内蕴丰富,这是青年学生要继承并发扬的,同时材料中又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实现百年夙愿,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青年人要思考“如何让五四精神照耀新青年的青春”,这就说明在新时代中青年人应承担新的使命,比如“科学强国”,顺应时代潮流,担负民族使命。‎ 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传承“五四”精神,承担青春使命;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做一个新时代的有志青年;理想与奋斗;做一个进取的人;责任与担当;等等。‎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六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其次简洁入题,开篇点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涌上心头,那就是——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正文主体部分先回顾“五四”运动,明确传承“五四”精神是青年学生的使命,接着从“乐于奉献”“勤奋学习”“不畏困难”“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几个方面阐述该如何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结尾总结全文,并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用青春点燃未来,用行动弘扬五四精神吧。‎ 相关素材:‎ ‎1. 不灭的五四精神 五月,花开的如此艳丽;五月,雨下的如此淅沥。花开五月,雨落花上。一切的风景似乎都显得如此的和谐,貌似在彰显着它们的青春年华。而在这样青春的日子里,我们也迎来了属于我们的节日——五四青年节。‎ 历史让我们纪念那场革命,铭记我们青年人的使命。还记的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也许有人会说,五四运动已经离我们太久远了,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已经过时了,对于我们也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了。这种认识是很不正确的,五四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我们新时代的所需。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了我们的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了我们手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无需做一些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将我们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地做好,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形式。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当我们缅怀先人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反思自己,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不吝惜自己的泪水与汗水,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2. 五四运动:肩负历史使命,绽放青春年华 时光的老人又一次送来了五月,迎来了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在享受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们回首过去,是谁在1919年5月4日举起了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大旗?是谁在天安门广场上表决心?又是谁掀起了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潮?‎ 是他们——北京大学等高校三千多名学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多么豪壮的口号,多么有气势的呐喊!当他们走在大街时,前面就是北洋军阀残酷镇压的刀枪。‎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那时的中国已摇摇欲坠,如果没有青年的那一腔热情,真不敢设想现在的中国会变得怎样。他们要求民主、希望进步、发展科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光阴流逝,时代变迁,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青春,就是永恒。我们,高举“五四”旗帜,追溯“五四”精神,现在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体现在学习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知识才是最后的本钱,要爱国要为祖国的建立出一份力,就离不开寒窗苦读。‎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见一些困难,我们就应该具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屈不挠精神,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勇敢地向前,正如不畏牺牲的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一样。虽然,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已过去了89周年,但它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现在五四青年节快到了,100年前那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那一群充满正义与智慧的青年,使得我心潮澎湃。五四魂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少年,乃至所有的中国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去开拓更美好的明天。‎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永远是五四运动不变的口号与灵魂。她不仅是当时学生们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我们不变的情怀,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无限的激情!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我们,就是夜空下流星中那最闪亮的一颗!‎ ‎3.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4. 弘扬五四精神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在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节日。‎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有的同学经常迟到、甚至旷课;有的同学穿拖鞋,有的同学偷偷地躲在学校的某一个角落吸烟,有的同学带起了耳环染起了发;还有的同学一到上课就睡觉……这些不良的行为不仅严重地危害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破坏校风校纪的行为。‎ 这些不良习惯为什么会产生呢?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完全没有自觉性,不能约束和控制自己,随心所欲;也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纪律太严,完全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也有同学认为那是酷的表现……,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不良习惯都是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表现。我们在学校里,只有在校风校纪的约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学业,如果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恶习,今后走向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如果这些不良习惯不及时改正,就会误入歧途,小错就会酿成大错。‎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把我们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的话,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学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学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高尚的人”。‎ 我们这群热血青年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做好自己,回报社会,弘扬五四精神!‎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 赫尔岑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 宋庆龄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 雷锋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 俞良弼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 屈原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 李大钊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