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一中2020届高三模拟(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一中2020届高三模拟(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大港一中2020届高三模拟(七)‎ 语文试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 的现象。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如何鼓励作者不会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 ,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 向大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质精品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 。它尚不成熟,(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所关切的。‎ ‎2019年,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8年增长44.2%,并进一步规范化、精品化。同时,2019年知识付费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倒逼知识产品内容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一些领先网站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长瓶颈,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举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中文在线集团在2016年就提出了“超级IP”战略,以作品为驱动力,打通“原创平台+IP运营+影视+游戏”的垂直内部生态体系的搭建,来保证网络文学的IP项目高效落地,实现IP一体化衍生开发。‎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A. 良莠不齐 随波逐流 进而 因势利导 B. 参差不齐 随波逐流 从而 因势利导 C. 良莠不齐 趋之若鹜 从而 顺水推舟 D. 参差不齐 趋之若鹜 进而 顺水推舟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B. 因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C. 但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D. 因为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 23 -‎ B.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赞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C.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赞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D. 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扩充,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此处是形容“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选用成语“参差不齐”。‎ 第二处,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只能随着潮流走。趋之如骛: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此处是说如何鼓励作者不出于功利目的而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用“趋之如骛”语意过重,故选“随波逐流”。‎ 第三处,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表递进关系。语境中指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才能向向大众提供优质精品网络文学作品,重在目的和因果关系,故选用词语“从而”。‎ 第四处,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顺水推舟:比喻顺应情势说话办事。此处是说对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要顺着其发展的趋势,向好的方面加以引导,所以选用成语“因势利导”。‎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 23 -‎ 根据前文“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说明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整体上还是肯定的,因此“它尚不成熟”,而选项中说到其有活力、生命力旺盛,前后语义相反,则括号内应用一个转折性的连词衔接,排除B、D两项;再根据句内的关系,应该是先说自身具有的特点,然后才能去与其他的做比较,排除C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第一处,“围绕……目标”句式杂糅,句子包含了“围绕……”和“以……为目标”两个句式,二者任意保留其一,排除A、D两项。‎ 第二处,“概念”与“提高”搭配不当,可改为“概念拓展”或“概念扩充”,排除C项。‎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3 -‎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用14目主持召开国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工作,要求11月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严查擅自增加办理条件行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此前在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试点的携号转网,即将在年底迎来“全国大考”。2019年底前,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全面实施携号网业务。‎ ‎(摘编自新华社《我国将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2019年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二:‎ 携号转网大事记 ‎2010年11月22日,第一批携号转网(号码携带)试点在天津、海南启动。‎ ‎2014年5月17日,海南向用户提供双向携转服务。‎ ‎2014年9月20日,第二批携号转网(号码携带)试点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 ‎2018年12月1日,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正式启用新的携号转网流程。‎ ‎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2019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11月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 携号转网人数:‎ ‎2012年2月,天津、海南试点携号转网不到两年、共有15.86万用户提出了中请,5.8万用户成功办理。两地共有超过1800万手机用户,申请携号转网用户不到1%,申请后办理的只有36.7%.‎ 新流程推出后受到用户青睐,携号转网网用户量大幅上开,2018年新增63万人次,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累计携号转网167万人次。‎ 全球部分国家(地区)携号转网实施时间 ‎1997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新加坡 英国、中国香港 西班牙、瑞士 澳大利亚、瑞典 意大利、葡萄牙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美国、法国 韩国、奥地利 中国台湾 日本、南非 加拿大、新西兰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埃及、墨西哥 巴西、厄瓜多尔 泰国、约旦 印度、肯尼亚 智利、巴拉圭 - 23 -‎ 摘编自《一图看懂携号转网》,《新京报》2019年5月16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落实优惠新政,试点地区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运营商在“携号转网”的各个环节“立关设卡”:转网前,有用户发现在网协议冗长,无法获取转网资格;转网中,有用户被以赠送套餐的名义,延长合约期限;转网后,有用户被莫名“降级”,难以享受部分通话业务和优惠活动。‎ 运营商之所以使出诸多“套路”,究其根本,是放开转网限制后,担心用户流失。一方面,是持续走高的获客成本。截至去年底,我国移动电话渗透率达112部/百人,这意味着想要赢得用户增量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另一方面,携号转网全面推行后,将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行业竞争,努力挽留存量用户对稳定营收意义重大。‎ 与其堵,不如疏。面对行业发展趋势,运营商需要主动转变经营思维,化堵为疏。近年来,我国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服务品质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携号转网”恰恰突显了用户导向和提升服务的重要性,不妨以此为契机,梳理套餐设置,疏通“积石”,清理不合理的畸形套餐,拓展有竞争力的优质套餐,从而让用户能够顺畅地流入。‎ 化堵为疏,运营商要打破原有的套餐藩篱,相关部门更要织密监管网。日前,工信部已印发《关于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深化“携号转网”业务规范办理,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人为设置障碍,不得利用“携号转网”实施恶性竞争行为。‎ ‎ (摘编自《携号转网,化堵为疏》,《人民日报》2019年4月24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携号转网起步晚,问题多,推行进展缓慢,随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终会有新的进展。‎ B. 2019年以前,我国天律、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之外的手机用户携号转网很不方便,常常遭遇到人为设置的障得。‎ C. 用户携号转网的自由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到了我们前面,我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已经不容再拖。‎ D. 到2012年2月止,全国试点地区成功办理携号转网的手机用户仅三5.8万人,占试点地区手机用户数量的0.3%左右,这与运营商在携号转网各个环节设立关卡不无关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 -‎ A. 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可携号转网,中国的试点启动,标志着运营商对手机号码的垄断被打破,国内电信市场逐步迈人“市场经济时代”。‎ B. 李克强总理强调严查擅自增加携号转网办理条件等行为,工信部也印发了相关文件范业务行为这给用户扫清携号转网提供了保障。‎ C. 2018年启用新的携号转网流程,转网用户量大幅上升,这说明用户最终金流向资费低的电信运营商,电信市场将会得到重新洗牌和平衡。‎ D. 携号转网全面推行后,势必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行业竞争,拓展优质套餐吸引新用户,努力挽留存量用户,老用户更多优惠成为必然。‎ ‎6.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施行携号转网的意义。‎ ‎【答案】4. B 5. C ‎ ‎6. ①打破了垄断藩篱,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提升服务质量。②传统运营商转变经营思维,以用户为导向,提升服务意识。③方便用户。让用户掌握自主选择权,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和实惠。④同国际接轨,有利于规范国内电信市场,提升行业竞争力。‎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 B项,“2019年以前,我国天律、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之外的手机用户携号转网很不方便”错误,选项扩大范围,由材料二可知,2019年以前,全国携号转网的试点城市只有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其他地区无法办理携号转网业务。‎ 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 C项,“这说明用户最终金流向资费低的电信运营商”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材料三可知,“服务品质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因素”,用户选择运营商不仅看“资费低”,还要看服务品质和网络信号。‎ 故选C。‎ - 23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避免遭受诈骗减少损失的办法。由材料三“携号转网全面推行后,将会加剧运营商之间的行业竞争,努力挽留存量用户对稳定营收意义重大”可以概括出“打破了垄断藩篱,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由“面对行业发展趋势,运营商需要主动转变经营思维,化堵为疏。近年来,我国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服务品质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携号转网’恰恰突显了用户导向和提升服务的重要性,不妨以此为契机,梳理套餐设置,疏通‘积石’,清理不合理的畸形套餐,拓展有竞争力的优质套餐,从而让用户能够顺畅地流入”可以概括出“传统运营商转变经营思维,以用户为导向,提升服务意识”。由“试点地区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运营商在‘携号转网’的各个环节‘立关设卡’:转网前,有用户发现在网协议冗长,无法获取转网资格;转网中,有用户被以赠送套餐的名义,延长合约期限;转网后,有用户被莫名‘降级’,难以享受部分通话业务和优惠活动”“运营商之所以使出诸多‘套路’,究其根本,是放开转网限制后,担心用户流失”可以概括出“方便用户。让用户掌握自主选择权,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和实惠”。由材料二可以概括出“同国际接轨,有利于规范国内电信市场,提升行业竞争力”。‎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 23 -‎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 23 -‎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忽近而贵远 忽:忽视 B. 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牙齿 C. 晏然无事 晏:平安 D. 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 ①由是其风渐息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①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9.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 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 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D. 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⑵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⑶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 23 -‎ ‎【答案】7. B 8. D 9. A 10. D ‎ ‎11. (1)它(虽然)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做珍宝。(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不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 (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教诲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子美之齿少于予”意思是子美的年龄比我小,“齿”,年龄。‎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①中的“为”,动词,写作;②中的“为”,介词,表被动。‎ B项,①中的“之”,代词,这些;②中的“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①中的“其”,代词,那;②中的“其”,代词,自己。‎ 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把。‎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修饰“人”,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豪俊”是一个词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句尾语气词“也”后应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句子意思:(当年)跟子美一起饮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晋升职位,很是显要。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哀啊!‎ - 23 -‎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D项,“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不当,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故应为“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见遗于一时”,状语后置句,在某一时期被遗弃;“见”,被;“宝”,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宝,珍视。‎ ‎(2)中,“苟”,如果;“及”,赶上;“其……欤”,固定句式,“难得……吗”。‎ ‎(3)中,“患”,担忧;“讽勉”,教诲劝勉;“近”,亲近,这里引申为学习。‎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杜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子美是杜家的妇婿,(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且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已经能自己表现显露,(别的)东西也不能遮蔽(它)。所以当子美遭排挤挫折、漂流异乡、困窘无奈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开来。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在现代被压抑,(文章)还能这样(被看重),他到后世不再被压抑,(文章又)该是怎样的情况呢?您可以没有遗憾了!”‎ - 23 -‎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落,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时期,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代传统。唐朝衰亡,战事绘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静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被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时的学者专门根据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写成文章),称为时文,借此互相夸赞推崇。但唯独子美和史长才翁以及穆参军伯长,创作古歌诗杂文,当时的人很非议讥笑(他们),但子美(却)不为理睬。此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教导勉励学者学习古文,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学者逐步趋向(写)古文了。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 子美做官升到大理评事、集贤校理就被撤职,后来做湖州长史(直到)死去,享年四十一岁。他的形貌奇特魁伟,看上去高傲的样子,但是一接近他却是和蔼可亲,(接触)时间长了更加令人喜爱仰慕。他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别人对他也不怎么嫉恨。他们攻击他、把他排挤走,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当年)跟子美一起饮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晋升职位,很是显要。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哀啊!‎ 四、(2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阆水歌①‎ ‎﹝唐﹞杜 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②。‎ 注:①广德二年寓居四川阆州时作。阆水即首联中的嘉陵江。②阆州城南正对锦屏山,山色秀丽如锦屏,号称天下第一。‎ - 23 -‎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运用设问手法,描写嘉陵江水融合了黛、碧两种颜色,极为优美。‎ B. 三、四句写日照江上,仿佛破浪而出,沙滩一片绿色,好像春色自此归来。‎ C. 七、八句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寄寓他乡,所见景色虽美,心情却极度悲痛。‎ D. 本诗语言较为通俗,音调十分轻快,尤其是结尾二句,风格酷似民间歌谣。‎ ‎13.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试加以分析。‎ ‎【答案】12. C 13. 诗歌描摹了青碧相间的嘉陵江色,好似从浪花中涌现的朝阳,充满春天气息的绿色沙滩,带有地域特色的人物、景物活动,以及闻名天下的锦屏秀色,营造了清丽优美而又充满生机野趣的意境氛围,抒发了诗人对阆中美景的热爱之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以乐景衬哀情”“心情却极度悲痛”均不对。结合全诗,“胜事”意为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可肠断”乃正话反说,实指令人销魂,是极言爱之深,而非极度悲痛之意。因此,在艺术手法上也就谈不上以乐景衬哀情。‎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概括意境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诗歌画面主要是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的。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高考对古代诗歌画面和意境的考查有五个常见角度:1.概括画面或意境内容。2.赏析画面或意境特色。3.体会画面或意境氛围。4.把握画面或意境表达的情感。5.分析画面或意境蕴含的意义等。‎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其中“石黛”一句形容江色之清绿。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 23 -‎ ‎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仇兆鳌注“日出浪中,照水加丽;春回沙际,映水倍妍”。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诗歌前四句描摹了青碧相间的嘉陵江色,好似从浪花中涌现的朝阳,充满春天气息的绿色沙滩。六、七句写了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据此描绘了带有地域特色的人物、景物活动。“阆州”一句指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这样闻名天下的锦屏秀色,着实令作者赞叹。这些景色营造了清丽优美而又充满生机野趣的意境氛围,抒发了诗人对阆中美景的热爱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2)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王羲之)‎ ‎(3)_____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短歌行》曹操)‎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杜甫)‎ ‎(5)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6) 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答案】 (1). 徒以吾两人在也 (2). 况修短随化 (3). 慨当以慷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气吞万里如虎 (6). 雕栏玉砌应犹在 ‎【解析】‎ ‎【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徒、慷、滚、雕、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倾听滴水 何 羽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滴,滴,滴,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 23 -‎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上演着多少出剧目呢?‎ 这滴水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唯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选自《散文》,有删节)‎ ‎15.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为的是说明人生的短暂、脆弱,而滴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 B. 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小水滴一样的人:外表不张扬,内心却无限充实、丰富。‎ C.‎ - 23 -‎ ‎ 作者笔下的小水滴,微小与宏大,柔弱与坚韧,平凡朴素与辉煌璀璨和谐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D. 文中写太阳的光芒四射,水滴折射出的炫目的颜色,为的是反衬水滴的“无色”,因为只有无色,才能使人的浊心因此而明净。‎ E. 作者在赞美滴水的精神的同时,也惋惜露珠的“闪烁不定”“忽明忽灭”,追求的仅是阳光下的瞬间的辉煌。‎ ‎16. 为什么“幻觉中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为什么说“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17.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为什么?请分点阐述道理。‎ ‎18. 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作简要阐述。‎ ‎【答案】15. DE 16. (1)因为:①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②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2)因为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 ‎ ‎17. ①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②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③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④滴水之舟不知承载(包涵)多少悲欢、生死。 ‎ ‎18. 生存的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如果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也可)。阐述: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要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然后仔细阅读选项,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D项,“为的是反衬水滴的‘无色’,因为只有无色,才能使人的浊心因此而明净”错误,根据原文“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可知写“阳光”是为了写无色的水珠折射出炫目的色彩;由原文“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可知“浊心明净”是“倾听滴水之声”的结果。‎ - 23 -‎ E项,“也惋惜露珠的‘闪烁不定’‘忽明忽灭’”错误,根据原文“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等内容,可见“闪烁不定”“忽明忽灭”是作者用以描绘阳光下露珠的光彩,并无“惋惜”之意。‎ 故选DE。‎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根据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和主题,找到关于题干内容部分,仔细阅读,从文章内容表达、思想情感、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原因。‎ ‎“惊悸”在于水滴的警示与启迪作用。而这种作用又是与作者的一段人生的经历密切相关,所以行文便由此进入了回忆之中。由“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得出“惊悸”的一个原因是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由“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可知滴水声响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使我“惊悸”。“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那就是老年的我”“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可知因为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句子的含义。‎ 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可以看出“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是因为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每个人浊心明净,使人顿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可以看出“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是因为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滴水之舟不知承载(包涵)多少悲欢、生死,还因为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可见力量之大。‎ ‎【18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本文要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做赏析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地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感悟。‎ 结尾“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正是作者从阳光下的水滴领悟到的“生存智慧”,归结为可用倒数第二段的“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概括。原文“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提到了“生存智慧”,正是“生存智慧”的具体表现,即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六、(16分)‎ ‎19.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的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是“构图要素”,二是“寓意”。再结合题干中的“保护地球水环境”这一背景,寓意就应该容易理解了。在回答时除了“鱼”“手”“清流”和“污水”外,还要看到“手”挡住了“污水”,这点集中体现了这一图画的寓意,也就是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3 -‎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0.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人们赏灯寄情,今年元宵节颇为特殊,请重笔描写元宵之夜的景致,并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要求:描写细致,情感真挚。150字左右。‎ ‎【答案】元宵节的夜晚,皓月当空,银光洒地。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挂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花灯,让人目接不暇,五颜六色的烟火也如天女散花般把夜空点缀成花的海洋,其间传来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疫情之下,在这原本阖家团圆的佳节,人们只能把心中的思念和祝福,寄托给天上的圆月传递。安安静静过节,让我们与过往的悲伤与病痛挥别,勇敢拥抱新的开始。待疫情过后,亲友仍有相聚时,华灯万里阖家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明确题干要求,注重平时积累,紧紧围绕题干要求进行写作。“今年元宵节颇为特殊”注意时间上的要求,描述出今年疫情下特别的元宵之夜的景致。“请重笔描写元宵之夜的景致”不一定非要写今年的安静的“云端”元宵团圆之夜,可以联想曾经繁华热闹的元宵之夜,柔和的月光、美丽的烟火和色彩各异的花灯等,再由此回到今年特别的元宵之夜。“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赏灯寄情,除了表达元宵之夜理应团圆而对亲人产生的思念之情,更要表达团结一心战胜疫情才能长久团圆的必胜之情。注意描写细致,情感表达自然真挚。‎ ‎21.面对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有些同学选择请社会上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来帮自己完成志愿选择,且花销不菲。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答案】近几年,在高考分数出来前后,不少考生、家长便忙着找专家,希望能够解决填报志愿时遇到的难题。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随之兴起,但却良莠不齐,有些机构为赚取高额利润,提供错误或是过时的参考信息。我认为咨询机构提供的信息有限,家长及考生要学会辨别。同时,也要摆正心态,不能过分依赖机构、专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明确题干要求,注重平时积累,紧紧围绕题干要求进行写作。针对选择请社会上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来帮自己完成志愿选择,且花销不菲的现象发表评论,不能片面,注意分析利弊,客观看待。如志愿辅导机构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帮助家长学生解决一定的困惑,但是毕竟填志愿这样的事情与自己密切相关,不能只看社会热门行业,更应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甚至有的还关系到家庭经济等,终究还应自己对自己负责,全权交给机构填报也是不合理的。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 23 -‎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2. 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3.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4.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2.请以“盼”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答案】盼 不知为什么,内心总有一种急迫的心情,一种执著的期待。曾几何时,我明白了,那是盼望。那么,我盼望什么呢?我盼望自己越来越优秀,首先我要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内心充满成功的自信,风雨无惧,尽情驰骋。用勇敢者的利剑斩断自我的束缚,用勇敢者的步伐走出失败的低谷,用勇敢者的自信去看待明天,看待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明确题干要求,注重平时积累,紧紧围绕题干要求进行写作。写诗应适当采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虚实结合等。可以联想生活中的“盼”的内容,如盼望着成长,盼望明天的到来,再到盼望梦想的实现;还可以盼望在外工作的父母归家,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等,借诗来表达一定的人生道理或情感。写抒情性文字可以联想自己的盼望之情,盼望自己战胜挫折、盼望家人相聚、盼望与朋友重逢等。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等可更添文采。注意自然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娓娓道来。‎ 七、作文:‎ ‎23.大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唐恩的诗句“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敲响”;更于其后写下引人思考的名句,“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在人与人的相守相望中,我们要强大自身,才能不一味依赖或攀附;才能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凝聚起更大的力量。‎ 就此,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大爱无疆 - 23 -‎ 波澜壮阔的海洋,由无数的小水珠构成,有些水珠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随波逐流,而有些水珠,引领着波浪前进,它们奉献、牺牲、闪耀成阳光下剔透的钻石,怀着对海洋深沉的大爱。那爱——无疆!‎ 他无疑是一滴身处安稳之地的水珠,林觉民,他有着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娇妻,出身优越的他大可在安逸殷实的家庭中度过一生,可面对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现实,他将自己包孕于民主和平的大潮中,那封感天动地的《与妻书》是他大爱的宣言,离开小家,投身国家,他的光芒于阳光下得到展现,大爱无疆。‎ 他总是那滴被众人膜拜的水珠,华盛顿,他带领美国人民驱逐英国殖民者,守卫了家园,之后他归隐了田园。然而一个随时可能被扼杀的国家始终牵动着他的心,他深感国民之损失,正是自己之损失。于是,别农庄、立宪法、授总统,他殚精竭虑地为他深爱着的人民操劳。他的光芒在历史的潮流中熠熠生辉,大爱无疆。‎ 每个人都是广袤大海中的一部分,无私付出,融入主流,历史将给予你肯定,但若畏畏缩缩,明哲保身,那么面对下一个礁石,在犬牙交错中被击得粉碎的终将是自己。‎ 有人高高在上,一颗高傲的心日益骄固,毫不体恤人民的疾苦,于是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也烧了他自认为牢固长远的基业。‎ 有人为了明哲保身,面对法西斯的暴行无动于衷,甚至不惜出卖小国利益,于是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不得不自吞苦果。‎ 试问茫茫人海,究竟哪些与你有关,哪些又是无关呢?其实,从来没有与我们毫无干系之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头顶同一片蓝天,也面对着同样的未来。逃避,若选择逃避,棘手的问题永远不会被解决;担当,若选择担当,前方必定是一条康庄大道。‎ 真正的悲悯与大爱从来不设定疆界,结局无人预料,但过程可以改变,将自己投身于人类之中,未来会光明得多,心也会宽广得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旱灾让无数人饥渴难耐,当地震让孩子们流离失所,当天灾人祸一次次试图击倒我们时,请化为水珠,融入浩淼,绽放自我价值,坚信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有爱就有奇迹,生命再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都不曾毁灭,未来它也将生生不息,永久传递!‎ ‎【解析】‎ ‎【详解】‎ - 23 -‎ 试题分析:英国诗人约翰﹒唐恩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粘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危言耸听,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明白了这些,我们自然知道谈作为保持整体的重要性,谈人要有同情心,谈人性的弱点,都可以。‎ ‎【考点定位】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 ‎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