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网上测试语文试题
2020年塘沽一中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此次考试采用线上测试方式,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拍照上传部分的试题按要求,拍照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传。特殊时期,请各位考生珍惜实战演练机会,独立作答!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就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________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 。对于成人,孩子可能慢慢表现得 ,但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脉相承 蠢蠢欲动 灰心丧气 惟命是从 B. 薪火相传 跃跃欲试 灰心丧气 言听计从 C. 一脉相承 跃跃欲试 心灰意冷 惟命是从 D. 薪火相传 蠢蠢欲动 心灰意冷 言听计从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唯有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B. 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C. 儿童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D. 要想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就必须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3. “节日”是被人们赋予某种意义的特殊日子,并以相对固定的仪式或活动来纪念,因此也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表情致意的时刻,下列节日、习俗、诗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元节 吃元宵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B 中秋节 赏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除夕 放爆竹贴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 乞巧节 穿针引线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处,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此处的语境是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代代相传,所以应该用成语“薪火相传”。 第二空处,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含贬义;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此处的语境是指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所以应该用成语“跃跃欲试”。 第三空处,灰心丧气: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心灰意冷:指灰心失望,失去进取之心,程度更深。此处的语境是指当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时,往往变得失去信心,“心灰意冷”程度太重,所以应该用成语“灰心丧气”。 第四空处,唯命是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服从;言听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此处的语境是子女对父母表示出绝对的信任,所以应该用成语“言听计从”。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原句存在主语不明确和搭配不当的现象。从所在的语境表意来看,“儿童”应为主语,“实现……兴趣爱好”搭配不当,可改为“追求……兴趣爱好”。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诗句内容和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正确。 B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指“重阳节”。 C项,“贴春联”和诗句都是元日(春节),王安石的《元日》。 D项,“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诗句是指端午节,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故选A。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从概念到落地,经历了六十余年的探索。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成为AI的起源地。其后,人工智能在上世纪经历了两波高潮和低谷。进入21世纪,大数据出现和深度学习崛起后,AI又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但就技术本身而言,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本身仍在不断发展进化,目前深度学习需要大计算、大数据,而且能耗很高。从基础技术原理角度来看,未来深度学习需要发展基于小数据、低能耗的人工智能算法。此外,人工智能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核心算法,而是结合硬件以实现一体化。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驱动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表现出很强的通用性,而每一次工业革命到达高潮时,驱动它的核心技术就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的工业大生产特征。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具备很强的通用性,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特征,这意味着其将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因此,如今深度学习框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接芯片、大型计算机系统,上承各种业务模型、行业应用,将成为“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 (摘编自2019年11月新京报《人工智能:进入工业生产阶段,推动产业智能化》 材料二: 7月3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大脑迎来了史上最重磅的5.0版本升级,成为赋能产业智能化、软硬件一体的AI大生产平台。百度CTO王海峰表示,人工智能即将进入以“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为特点的工业大生产阶段。这将驱动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人工智能会将人类社会带入智能时代。尹世明则在8月29日 刚刚结束的2019云智峰会上,承接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表示,“百度智能云希望更多行业都能享受到AI工业化带来的智能红利,完成降本增效,加速产业智能化,成就智能中国”。因此,百度将集中更多资源支持智能云业务发展,把AI技术、云计算、基础技术体系进一步整合,充分打通在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积累的优势,加强内部紧密配合,增强内部体系化联动,使更多的领先技术能够通过云输出到更多行业。 ( 摘编自2019年9月凤凰网《百度再次升级智能云加速中国产业智能化》) 材料三: (英国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 材料四: 中国工程院的专家指出:智能制造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我国不能走西方顺序发展的老路,而必须“并联式”发展,一方面应实事求是推动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进行智能转型升级。而智能化转型升级现面临三个突出的挑战: 一是智能化转型亟需突破设备终端全面连接的瓶颈。据统计,在机械制造领域,设备的数字化率大概为47%,而这些设备的联网率只有40%,就是说设备数字化联网率不到20%。因此想要真正实现转型,设备数字化联网率是极为核心的基础性问题。 二是企业内部业务全面集成管控水平不高,跨企业协同难度大。如果内部的管控难以一体化,即无法进行资源综合优化配置,云平台的作用也挖掘不出来。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与组织职责的博弈。 三是工业技术软件化能力不足,工业APP供给能力亟待提升。现时大约只有10%左右的企业工业软件总体应用较好,其它的如ERP等工业软件应用比例虽然较高,但其对企业的综合效益并不那么明显。更重要的是,过去的生产技术,跟现在的数据科学之间如何融合,怎么转化为可以快速迭代、柔性共享的工业APP,还需要探索。 (摘编自《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4. 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特点的一项是 A. 探索时间长,历经波折。 B. 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完美。 C. 技术已经具备很强的通用性。 D. 人工智能以深度学习为技术核心。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I的发展和深度学习关系紧密,既得益于深度学习的崛起,又受制于深度学习自身的发展进化。 B. 随着人工智能具备强通用性和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特征,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大生产阶段。 C. 百度大脑迎来史上最重磅的5.0版本升级,成为赋能产业智能化、软硬件一体的AI大生产平台,有助于加速中国产业智能化。 D. 百度云虽然在中国云市场中排名比较靠前,但要想使更多的领先技术能够通过云输出到更多行业,是要面临挑战的。 6. 下面对四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论述方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侧中阐释人工智能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状况。 B. 材料二侧重介绍百度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成果,主要运用引用论证。 C. 材料三以图表的方式呈现了本土云计算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具有绝对优势。 D. 材料四主要论述我国智能化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主要运用列数字论证法 【答案】4. B 5. B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特点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完美”不符合文意。由原文“AI又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但就技术本身而言,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本身仍在不断发展进化,目前深度学习需要大计算、大数据,而且能耗很高”可知,人工智能技术仍在不断发展进化,所以并不是“非常完美”,如果已经“非常完美”,就不需要深度学习。B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大生产阶段”表述错误,变未然为已然。由原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具备很强的通用性,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特征,这意味着其将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可知,是“将”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而不是“已经”。B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侧重介绍百度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成果” 表述错误,材料二侧重介绍百度人工智能及其发展方向,并不是“诸多成果”。B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②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③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④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按:按照 B.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幸:期望,希冀 C. 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润 D.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B.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可不喜且幸欤! C. 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 D. 乐其地僻而事简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B.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C.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D.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10.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丰乐亭和醒心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的一组是 ①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②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③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 ④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⑤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⑥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③④⑤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丰乐亭记》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B. 《醒心亭记》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穿全篇。 C. 《丰乐亭记》说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享清凉。 D. 《醒心亭记》第②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第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可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归;第二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的初衷。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2)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3)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13. 两篇文章所记之亭,均在滁州,位置相邻,但命名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明“丰乐亭”和“醒心亭”命名的缘由。 【答案】7. D 8. A 9. C 10. B 11. C 12. (1)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一处泉水,感觉甘甜。 (2)采摘幽香花草,在大树下纳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素秀美,一年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 (3)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中间,难道不令人感到欢喜、幸运吗! 13. 丰乐亭,建亭丰山之下;与滁人往游其间,共享丰年之乐。(写出一点即可) 醒心亭,宾客醉劳之时,览胜醒心;欧阳公谪居滁州,心怀天下。(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按:按照”错误,“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的意思是: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查对过滁州的地图和记录,又登上高处眺望清流关口。所以“按”的意思是“查看,核查”。 B项,“幸:期望,希冀”错误,“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的意思是: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所以“幸”的意思是“幸亏,幸而”。 C项,“滋:滋润”错误,“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的意思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所以“滋”的意思是“滋生,蔓延”。 D项,正确。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B项,第一个“其”,指示代词,“那”的意思;第二个“其”,副词,“难道”意思。 C项,第一个“以”,动词,“率领”的意思;第二个“以”,介词,“凭借”的意思。 D项,第一个“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天命”是“受”的宾语,“圣人”做主语,故天命不可断开,“命”后断句,排除选项AD。“一”为统一之意,做 “四海”谓语,“向”的意思是“先前的”,做“凭恃险阻”的定语,“向”和“一”之间断开,排除选项B。 故选C。 句子翻译: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了。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内容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内容。 ②“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强调滁州地处僻远。⑥“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强调天下太平。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项,“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曲解文意,由原文“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可知,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由此可知,是“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而不是“并不来此”。C错误。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既:已经,以后。明年:第二年。始:才。甘:名作动,感觉甘甜。(2)掇:采摘。荫:纳凉。风霜冰雪:名作动,刮风落霜结冰飞雪。刻:鲜明地。(3)以:凭借。次:中间。其:难道。欤:语气词,吗。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由原文“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可知,那儿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由此可知,丰乐亭,建亭丰山之下;由原文“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可知,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为他们描绘这里的山水,说说这里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扬皇上的恩德,并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知州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由此可知,与滁人往游其间,共享丰年之乐。 由原文“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可知,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由此可知,醒心亭,宾客醉劳之时,览胜醒心。由原文“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由此可知,欧阳公谪居滁州,心怀天下。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丰乐亭记 欧阳修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丰乐亭记》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翁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泉水,甘甜无比。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面约百步远的近处找到了泉源。那儿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过去,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十五万兵马,在滁州东门之外活捉了他的将领皇甫晖、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查对过滁州的地图和记录,又登上高处眺望清流关口,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是,经历过战乱的老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了。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想打听当时战争情况,可是经历过的老人都早已去世了。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已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地方僻静而且公事清简,也喜欢当地的民风安闲。既然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就天天同滁州人在此有时昂首观青山,有时低头听流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大树下纳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峭裸露,春夏的清爽秀丽,一年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为他们描绘这里的山水(或“根据这里山河的特点”),说说这里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宣扬皇上的恩德,并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知州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醒心亭记 曾巩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题,共117分。 四、(26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作品格律诗的特点。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美酒聊共挥”一句描绘出宾主欢言笑谈、畅饮畅聊的欢乐的场景。 D.“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运用了白描手法,是为了突出山人生活环境的简朴。 (2)“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二字,有人认为是诗人与斛斯山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诗人与月相携。请你结合作品和诗人的特点,分析上述两种理解的原因。 【答案】(1)C (2)①指诗人与月亮相携,照应上文诗句“山月随人归”,山林空寂,山月有情,行人有意,相伴而行。表现出诗人徜徉山林的闲适与惬意,更能体现李白善于寄情于物的浪漫情怀。 ②指诗人与山人相携,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描绘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田家迎客的画面,表现出主客情谊深厚,为后文二人“长歌”“欢言”“畅饮”做铺垫。使整首诗情感欢愉,情绪高昂,符合李白狂放豪爽的性格。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充分体现了作品格律诗的特点”错误,诗歌体裁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 B项,“苍茫寥廓之感”理解错误,“苍苍”青黑,青灰色,指山路因暮色而显得灰暗。 C项,正确。 D项,“是为了突出山人生活环境的简朴”错误,田家是指山人之家,不是真正的农家;“荆扉”在唐诗中表示寒素清贫,用于隐士,则颇有野趣,与俭奢无关。而“相携”“开”,则突出了诗人与山人亲厚的情谊。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读全诗,了解诗文内容,根据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内容与内容的联系,体会情感的表达。 ①指诗人与月亮相携。诗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的意思是: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相携及田家”是诗人与月相携,照应了上文诗句“山月随人归”。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表现出诗人徜徉山林的闲适与惬意,更能体现李白善于寄情于物的浪漫情怀。 ②指诗人与山人相携。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15.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过秦论》 贾谊)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杜牧) (4)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 _______”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愁空山”。 【答案】 (1). 舟遥遥以轻飏 (2).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4). 期间旦暮闻何物? (5). 杜鹃啼血猿哀鸣 (6). 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飏”“精”“暮”“哀”“啼”。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五、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喀左看水 车承金 ①喀左缺水。这个地处辽西的塞外小县,境内没有江,没有湖,远离大海,十年九旱,严重缺水。也许正因为缺水,流经的大凌河和榆河里的那一点点水,在当地人眼里如金子般金贵。当地人以其勤劳、智慧的品质和诗意、浪漫的情怀,为这两条河流注入生机和活力,展现出一幅“山水相依,天人合一”的人间诗画。 ②龙源湖,一听名字,眼前就是一片浩淼澄碧的景象。叫湖,其实不是湖,是大凌河与榆河之水的交汇处。坦荡豪放走来的大凌河与一路蜿蜒多姿的榆河在此牵手、合为一体后,向东奔流而去。由此她被确定为大凌河干流之源。一道三百多米长的橡胶坝在两河的交汇的地方那么轻轻的一卧,就有了这一片烟波浩淼、粼粼碧波的龙源湖,犹如城市硕大的“肺叶”,在调节、净化着空气。 ③早上来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洒在龙源湖的湖面上,如同撒了一层细碎的金子,在静静的湖面上闪烁,并不断地伸缩着、跃动着,企图要走上岸来似的。三个人工岛屿如三颗墨绿色翡翠,镶嵌在静静的水面中。白色的游艇犹如一只白天鹅在水面上漂浮着。湖边漫步的人们不知是被这神奇的美景震撼了,还是怕碰碎了这一湖的金灿与寂静,还是忙着深呼吸淘.洗.肺腑,没有一个大声说话的,然而,轻盈的脚步却流露出愉悦与兴奋。 一只水鸟掠过水面,一低头,啄碎了静静的水面,金灿灿的涟漪由近及远,像梦幻般滑行、扩散开来。时间如一把扫帚,一会就扫走了这一湖金黄,还湖以本来面目。 ④停住脚步,仔细看看,这片辽阔的水域像海不是海,海的波光是蓝色的,它的波光是碧绿的;像湖又不是湖,湖的水域是封闭的,它的水域是开放的;像河不是河,河水是波涛汹涌的,它是碧波粼粼的。我深深吸上几口,没有海水的咸味儿,没有湖水的腥味,只有穿越山涧丛林的河水所独有的野草气息,直沁心脾。 ⑤沿着橡胶坝北河堤逆流而行一公里左右,进入榆河水域。榆河水域将县城分为南北两部分,是一条城中河。水面宽有三百多米,河水碧绿清澈,坝堤青石护守。堤上带状公园,草木葱茏,花儿鲜艳。河两岸高楼林立,河南为新城,多为政府机关的办公楼;河北为老城,多为居民住宅楼。山因水而秀美,远处山峦青翠。我想,若是雨天,倚站楼窗前低头看看碧波涟漪的近水,抬头望望墨绿滚滚的远山,闭目听听窃窃私语的细雨,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⑥包括龙源湖在内的整个水面长达五六公里,水面上建有橡胶坝五座,形成五块水域,总面积达一万亩。每块水域看似是静止的,其实是流动的。水在不断地注入,又在不断地流出,永远保持着不竭的活力。五道橡胶坝如同五个手臂把大凌河、榆河之水张弛有度地揽在怀里,既不让她一闪而过、匆匆而去,又不让她长时间久留、耽搁太久,站一站、停一停后,就让她们奔自己的前程去了。而这两河清水却也不负众望,深解人意,转个身,停停脚,朝后望了望、看了看,招招手,留下一湖清澈、涟漪与柔情。然后,转过身,又继续向大海奔去。 ⑦而龙源湖上游的大凌河水域则是另一番景象,不乏原始气息与野趣。静静的水面在河中央肆意地蜿蜒延伸着,在晚霞的涂染下,如同刚过满月的婴儿,散发着一派恬适。然而,这一恬静是暂时的,不知什么时候就被野鸭的突然戏闹、芦苇中各类水鸟的鸣叫、鱼儿的一个翻身打得粉碎。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水两侧依次是芦苇水草、林木、青山。湖光山色,高杨矮柳,墨绿的芦苇,古朴的小木船,曲径的水面,低飞的水鸟,静谧幽深,尽显古朴内涵。置身其中犹如超然世外,不由得发出思古之幽情,感念上苍赐予这一方宝地。 ⑧然而,谁能想到,大凌河的这段河道两年前还被各种农作物霸占着,河水被挤得只剩下窄窄的一条,犹如一条细细瘦小的蚯蚓弯曲着。河床凌乱不堪,垃圾遍地。如今,旧貌变新颜,已是小有名气的平房子湿地森林公园,建有边滩湿地三处,景观生态区二处,荷花池一个,河心岛一座,架设木栈道三百六十五米。退耕还河,治理河道一千八百米,疏浚河道十万立方米,绿化四点七万平方米。站在这里,我被喀左人的回归大自然的生态观所折服。 ⑨也许是对这方热土的眷恋,大凌河与榆河汇合后漫过橡胶坝,一步一回头,顺山就势,绕了个近似圆形的大圈,形成又一壮丽的自然景观:蓝蓝如洗的天空,一座青翠的山峦,周围一圈是静静流淌的河水,河水闪烁着粼粼金光,似一条金灿灿的彩带。这一自然景观进入了艺术家的视野,摄影作品获过大奖,上过有影响刊物的封面,取名为“凌河第一湾”。 喀左人又打起了这一湾清水的主意,一期工程完成新开河道三千八百米,新建码头一个、人工岛五个,新挖荷塘两千五百平方米,栽植荷花四千株。围绕这一点点水,又一个新的生态景观已见雏形。 ⑩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就那点水!是啊,喀左的水不多,不能与大江、大河、大湖的水相比,更不能与山水如画的江南相比。可贵的是,他们很有想象力和魄力,独具匠心,水虽然很少,文章做得却很大,被誉为“塞外水城”。每年都有很多外地人来这里看水。 ⑪人因水的湿润、丰富而有活力,生活因此而灵动。穿城而过的大凌河、榆河的水,让喀左人如出水芙蓉般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提起大凌河、榆河的水,在他们的眼神里、话音外、表情上无不流露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神气与自豪。一些外地人也喜欢闲暇时来此,看看水、听听雨、瞅瞅云、望望山。 ⑫漫步在龙源湖的岸堤旁,行走在平房子湿地森林公园的木栈道上,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个朝圣者,喀左的水带给我的不是一片风景,而是一个家园,一个心灵的家园,一个心灵憩息的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06月11日 24 版) 16.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滚滚:起起伏伏,飘浮不定。 B. 淘洗:吸入新鲜空气,排除污浊气体。 C. 静谧:寂静无声。 D. 憩息:休息。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喀左人对待水的态度是科学的,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过度索取。而是因势利导,用其润泽之性,打造出“天人合一”的宜居生态环境。 B. 塞外喀左严重缺水,喀左人却截取仅有的一点河水做成大文章,让这点水得到了充分利用,体现了喀左人的节俭意识和环保理念。 C. 文章开篇,点出了喀左缺水的气候环境特点,为后文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打造无限的水风光奠定基础,埋下伏笔,最后点题,点出水对喀左的意义。 D. 文章多处运用衬托手法描写喀左之“水”,如第④段中用描写海、湖、河的特点来衬托人工龙源湖的优美,突出龙源湖水质、形态和生态特点。 E. 喀左看水,看到了喀左人对水的理解与珍视和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科学态度、浪漫情怀,也看到了喀左人追求生态文明的进取精神 18. 作者在结尾说“喀左的水带给我的不是一片风景,而是一个家园,一个心灵的家园,一个心灵憩息的家园”。请根据文意,说明“心灵家园”的含义,“不是一片风景”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19. 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艺术手法。 20. 本文写出了凌河、榆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16. A 17. BD 18. 心灵家园,即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归宿。作者说它“不是一片风景”,是因为它除了具备美丽这一特点外,更具有家园般的宁静平和、美好温馨,能够让自己身心愉悦。寄托了作者对喀左之水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19. (1)动词使用生动传神:“掠过”描写了水鸟的轻盈敏捷之态,表现了湖上动静有声的生机盎然景象。 (2)“啄碎”用暗喻手法,将平静的湖面喻为固体的物品,有形有声,有画面感,增强形象性 (3)“滑行”描写波纹的扩散形态,将波纹拟人化,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 (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梦幻”喻“涟漪”,以“扫帚”喻“时间”;“涟漪”滑行,“时间”扫走,将描写对象拟人化。增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有亲切感。 (5)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将水面的“静”与鸟、涟漪的“动”结合起来,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妙趣横生。(任选三点,指出手法并分析到位即可) 20. 特点:①水量少。②坦荡蜿蜒,充满柔情。③清澈恬适,静谧幽深,古朴内敛,具有山野气息。④静中有动,充满智慧和活力,具有开放精神。 象征意义:虽然喀左自然资源溃泛,但喀左人却真诚坦荡,纯朴内敛,充满智慧和活力,具有开放精神。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理解文本中词语的含义,首先要尝试理解其本义,然后根据语境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本义只帮助理解文本义,有时即本义,有时为引申义,而不是只有本义,要关注引申义中多义性的理解,在对比中准确理解出文本义。 A项,“滚滚”是形容山峦的,山本来是静止的,因此“飘浮不定”错误,应该“连绵不断”。B项,“淘洗”的本义为“洗涮”,指通过清洗,洗去污浊的东西,使物质更加干净清洁。这里用了暗喻手法,将空气喻为水。因此,理解为“吸入新鲜空气,排除污浊气体”正确。 C项,“静”为“寂静”,“谧”为无声,这里指此处寂静无声的意境,正确。 D项,“憩”与“息”同义,均为休息之意,此处正确。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通过筛选全文信息,可以总结出喀左人利用水的特点,造福喀左,从而筛选出“喀左人对待水的态度是科学的”这一信息。从第⑥段中可以提取出“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过度索取”的信息。从②⑤⑥⑧⑨等段落可以提取“因势利导,用其润泽之性,打造出‘天人合一’”的宜居生态环境”的信息。因此A项正确。 B项,“体现了喀左人的节俭意识和环保理念”错误,前半部分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缺水、用水,做水文章。后半部分是对“作水文章”的评价。这一评价中的“节俭意识”是错误的,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全文内容,应该是“体现了喀左人勤劳智慧品质、环保意识和浪漫情怀”,而与“节俭意识”无关。B错误。 C项,文章的结构思路是:开头指出喀左严重缺水,接着写将仅有的两条河水有效利用,作足水文章,形成宏大的水景观、水文化,让有限的水做成大文章,发挥无限的作用,景观介绍与景物描写交错进行,最后点题,指出喀左有效科学用水的意义。此项正确。 D项,“文章多处运用衬托手法描写喀左之‘水’”错误,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而不是衬托手法。第④段中是将“海、湖、河”与龙源湖进行对比来表现人工龙源湖的优美,突出龙源湖水质、形态和生态特点。对比是在不同或相同之中求得不同,衬托是在不同或相同之中求得相同,此处明显求得不同。对比是对等不分主次的描写,衬托是分主次的描写。此处对两种事物是对等描写,不分主次。因此,选项中“衬托手法”是错误的。D错误。 E项,根据全文内容的理解,本文通过写看水,意在表现喀左人的一种精神:科学态度、智慧品质和进取精神。此项正确。 故选B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首先抓关键词的本义,“心灵”的本义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家园”的本义为身体归宿,根据心灵家园的语境义,指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归宿。其次,回答“不是一片风景”的原因,这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来理解原因。其原因就是这一景观的内在的特质,即宁静平和、美好温馨,这种特质与真正的家园的特质相似。再次,把风一处风景喻为家园,说明作者对这处风景寄予了家园般的情感,对家园的情感,最明显的就是热爱。从上下文的语境看,除了热爱,更多的是赞美,同时还表现出家园般的眷恋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艺术手法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艺术特色”是一个意义很宽泛的术语,内容表现的角度、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特色、语言表达的风格、修辞手法等均涵盖其中,解答时应学会结合具体的文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①分析动词的表现力,一是要抓住这个动词在文句中所描写的对象及对象的特点,如小鸟的特点是轻盈敏捷来分析;二是要结合动词的修辞手法来分析,如“啄碎”隐去了喻体,但仍然是比喻;“滑行”用在“涟漪”这个“物”上,是将物写成人,典型的拟人手法。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动词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强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便于将感情更好地表达出来。 ②比喻和拟人是常见的艺术手法。“涟漪”的轻柔、起伏连绵的特点,与“梦幻”有相似之处,以“梦幻”喻“涟漪”,贴切恰当,形象生动,表现了涟漪虚幻的美。“时间”是个抽象事物,以“扫帚”喻时间,使“时间”这一抽象事物形象化,可视可感,具体形象,生动表现湖水中的涟漪消逝的过程。用“滑行”描写涟漪,用“扫走”说时间,属于拟人手法,让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亲切感。 ③动静结合是描写手法的一种。此处描写,以动衬静,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湖面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及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分析物象的作用,首先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物象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由原文“喀左缺水。这个地处辽西的塞外小县,境内没有江,没有湖,远离大海,十年九旱,严重缺水。也许正因为缺水,流经的大凌河和榆河里的那一点点水,在当地人眼里如金子般金贵”可知,凌河、榆河水量少;由原文“坦荡豪放走来的大凌河与一路蜿蜒多姿的榆河在此牵手、合为一体后,向东奔流而去”可知,凌河、榆河坦荡蜿蜒,充满柔情;由原文“湖边漫步的人们不知是被这神奇的美景震撼了,还是怕碰碎了这一湖的金灿与寂静,还是忙着深呼吸淘洗肺腑,没有一个大声说话的,然而,轻盈的脚步却流露出愉悦与兴奋”“水面宽有三百多米,河水碧绿清澈,坝堤青石护守”“湖光山色,高杨矮柳,墨绿的芦苇,古朴的小木船,曲径的水面,低飞的水鸟,静谧幽深,尽显古朴内涵。置身其中犹如超然世外,不由得发出思古之幽情,感念上苍赐予这一方宝地”“而龙源湖上游的大凌河水域则是另一番景象,不乏原始气息与野趣。静静的水面在河中央肆意地蜿蜒延伸着,在晚霞的涂染下,如同刚过满月的婴儿,散发着一派恬适。”可知,凌河、榆河清澈恬适,静谧幽深,古朴内敛,具有山野气息;由原文“每块水域看似是静止的,其实是流动的。水在不断地注入,又在不断地流出,永远保持着不竭的活力”和“这片辽阔的水域像海不是海,海的波光是蓝色的,它的波光是碧绿的;像湖又不是湖,湖的水域是封闭的,它的水域是开放的”可知,凌河、榆河静中有动,充满智慧和活力,具有开放精神。 由原文①段“喀左缺水。这个地处辽西的塞外小县,境内没有江,没有湖,远离大海,十年九旱,严重缺水……当地人以其勤劳、智慧的品质和诗意、浪漫的情怀,为这两条河流注入生机和活力”可知,虽然喀左自然资源溃泛,但喀左人却真诚坦荡,纯朴内敛,充满智慧;由原文⑪“人因水的湿润、丰富而有活力,生活因此而灵动。穿城而过的大凌河、榆河的水,让喀左人如出水芙蓉般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可知,喀左人充满活力,具有开放精神。 【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 六、整本书阅读与语言运用(10分) 21.古典名著《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的手法,暗示人物性格命运,寄寓作者思想情感。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 “原应叹息”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请从《红楼梦》人物中任选两位,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推测其人名谐音,并解说寓意。 要求:写出原名,谐音,和寓意,结合作品内容,80字以内。 【答案】【参考示例】 贾政谐音“假正(经)”寓意:整天一本正经,满口仁义道德;治家无能,导致贾家一败涂地;为官也很失败,放了江西粮道,一任手下胡为。教育宝玉从来不知鼓励,死板,苛刻,不苟言笑,时时以严父形象出现。宝玉不好也就罢了,好了也不说一句好。还动辄“叉出去”,“该打!”“更不好了”。就是这样一个正统封建礼教的化身,却偏偏喜欢恶俗不堪的赵姨娘,还居然养了个一肚子坏水,刁险阴损、龌龊不堪的环儿。真正是一个“假正(经)”。 娇杏谐音“侥幸”,她的侥幸在于,她本是甄士隐的丫头,偶因一回头,被贾雨村看好,贾雨村做官之后接走娇杏,嫁给了雨村很快扶正生了孩子,她便为人上人了,其命运可谓侥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 本题要求从《红楼梦》人物中任选两位,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推测其人名谐音,并解说寓意。要求写出原名,谐音,和寓意,注意字数在80字以内。例如:贾政谐音“假正(经)”,寓意可以从他的治家无能和教育宝玉等来分析。娇杏谐音“侥幸”,寓意可从其命运可谓侥幸来分析。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22.假设你是“鲲鹏中学”的一名学生,2020年秋季学校将面向全国招生,你作为志愿者参加招生活动,请你以校方名义,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突出学校特色,表达欢迎与祝福。语言简明得体、有感染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10-20字 【答案】参考示例:(1)立德树人育鲲鹏,品高学优圆美梦。(2)选择“鲲鹏”,扶摇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宣传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首先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其次句式要整齐,修辞要鲜明。 本题要求以校方名义,拟写一条宣传语,突出学校特色,表达欢迎与祝福,语言简明得体、有感染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10-20字。因为是“鲲鹏中学”在2020年秋季将面向全国招生,所以宣传语中要体现出学校的名字;作为学校要体现教育理念、育人理想等内容;还要运用修辞手法。 七、作文(60分) 23.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你们是光明的使者、 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3月10日,国家领导人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给予高度的评价、热情的赞扬,称他(她)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新时代”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向逆行者致敬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有一群人,他们却坚定地踏上了离家的路。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驰援武汉。 有人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有人说:“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有人说:“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大家更愿意叫他们白衣天使,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代表他们职业的颜色,救死扶伤的风险和付出建构了他们的职业形象。在这群逆行的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中,有的人放弃休假,有的人已退休又重返岗位,有的人已踏上回家之路却毅然返程……他们迎难而上,只为赶赴前线尽自己所能救人治病。 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建议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广东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上海三批华山医院医疗队、四川派出135 人组建第一批援助医疗队、江苏数十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驰援武汉,他们说无怨无悔,义不容辞。他们是医生,是请战者,更是勇士。他们时刻准备,他们全力以赴,奔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他们筑起了健康防线,也在人们心里筑了一道名为安心的防线。 感动!春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背后有无数个等待的家庭。职业精神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我报名”。厚厚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的汗水、泪水,但挡不住他们毫不犹豫的勇气和战胜病毒的决心。致敬!他们不害怕感染,不畏惧生死吗?他们虽是春运大潮的逆行者,却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用再多的赞美之词来形容他们,都不为过。那一张张印着红色手印的请战书,更像是他们的铮铮誓言,扛起所有人的希望,他们为职业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脚。在安危面前,他们选择了先人后己。正是因为他们逆行的背影,我们才更坚信平安与幸福。 当然,对逆行者的关怀仅体现在感动远远不够。各岗位工作人员防护是否到位?工作是否过度劳累?医疗防护物资供给是否充足?一系列切实的保护举措,还需相关部门行动起来。如果你也心疼逆行者们,至少还可以这样做: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亲友聚会改为线上祝福;外出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加强健康知识,不信谣、不传谣。在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便是对坚守奉献的逆行者新春最大的祝福。 向逆行者致敬!愿所有医护人员,早日平安归来。这个春节,注定会被铭记。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本题由材料、任务和要求组成。 材料先是引用一段话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的崇敬之情。然后引述国家领导人对他们的赞扬,称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两段话都体现了对医务人员的崇敬之情。 任务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新时代’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的崇敬之情”,要求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紧扣当年疫情之下医务工作者的表现,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限定对象“医务工作者”,限定内容“表达崇敬之情”,不可泛泛而谈,一定要针对当前的现实。 要求中让“自选角度”,可以选择小的角度作为突破口,不可面面俱到。可以在材料里寻找创作角度。如“大爱无疆”强调他们的爱心,“光明的使者、 希望的使者”强调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也可以选择“逆行者”的角度来写。“文体特征明显”要求我们注意文体特征,这道作文题适合写成议论文或者散文,注意“情”与“理”的融合。另外注意字数要求。 [立意] 1、烈火炼真金,疫情见英雄 2、舍生忘死,大爱无疆 3、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 4、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6、向逆行者致敬 [素材] 1、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论中国》基辛格 2、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钟南山 3、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作家 方方 4、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5、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同时,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身患渐冻症、奋战最前线30余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长张定宇 6、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我亲爱的孩子们,一定都要好好的,妈妈在家里等你,回来吃顿团圆饭! 7、我把命都交给你了,还在乎这一头长发? ——十余位姑娘为了穿防护服更方便,毅然地相互剪去长发。 8、谢谢你,上演最美逆行。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谢谢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幕幕,从此身边有情,心中有光。 [结构] 文章以“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开篇,用“却”字突出医护人员逆行的义无反顾这一感人话题。接着,引述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朴实而坚定的话语,展现白衣天使们坚守岗位、勇担重任的精神品质。然后,列举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各地的医疗队,由点及面,展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的坚定决心。再用“感动”“致敬”表达作者对医护人员职业精神的赞颂,并将同样的掌声献给此时所有的坚守者。紧接着,深入思考,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举措,并对每个人提出具体要求。最后,呼应标题与开头,致敬逆行者并期待他们早日平安归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