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集宁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64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平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超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传承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据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诚没有进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传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雪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 B.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C.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 D.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举《女诚》《颜氏家训》《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 B.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C.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B.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C.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D.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前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 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以初级为主。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同时,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担任初级职位为主。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于体制内转行职场人的认可和接纳。‎ ‎(摘编自光明网2016年6月2)‎ 材料二:‎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春节跳槽人群最活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上年增加超三成。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还是忧?‎ 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并出台各项規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ー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三:‎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共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竞成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做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 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参与。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策,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公务员队伍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中自然会有人出来“闯一闯”,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对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 ‎(摘编自《苏州日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的“公务员跳槽”这一问题,并且都认为是社会原因促使公务员选择到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B.材料一认为公务员的专业经验和对政策法规的把握使他们具备了“复合型人才”的特质,这是他们在热门行业中能够如鱼得水的优势所在。‎ C.材料二和材料三均在文章开头部分对“公务员跳槽”这一新闻事实进行了简要叙述,这是新闻评论通常采用的结构,体现出评论的效率性。‎ D.材料一表明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跳槽公务员是认可和接纳的,因此材料二对“公务员跳槽”引发的问题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相对而言,材料一客观、准确地报道了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专业性最强,而材料二、三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评论,略逊一筹。‎ B.材料三夹叙夹议,不能将报道和评论分开,将个人观点和客观报道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事实。‎ C.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公务员跳槽后的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确切,有利于受众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关注到是公务员收入待遇降低使他们谋求从体制中跳出来,并选择去热门行业中就业以追求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6.阅读材料三,请指出它与材料二在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上的分歧。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找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然后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小勇也不知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住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和那个长官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 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吃点辛苦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俺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织的,咱俩精神点、互相帮村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来,泪水早已湿了眼睛。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队伍里杠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二十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栖牲。‎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多次写大勇使用右手,暗示他身有残疾,独自承担家庭生活有困难,使大勇找弟弟回家的情节更符合生活逻辑。‎ B.小说精心设置主场景,安排大勇与韩姓男子在西风口寻找亲人巧遇,巧妙地绾结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情节更集中、更有戏剧性。‎ C.目睹曾下套坑自己的韩姓男子的变化,大勇情感是复杂的,听完他对儿子的夸奖和期盼,大勇以尴尬一笑和不吭声表示对他不信任。‎ D.大勇受到身边人物支持革命的精神感染,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被唤醒,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毅然决然鼓励弟弟留在部队。‎ ‎8.小说以“黎明前夜”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赵小勇光荣牺牲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櫻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櫻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馀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今掌吏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王驻延平,令樱留守福州。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节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织造,明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 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代指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有宰相之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樱爱护属吏,不畏强暴。御史索要名单想弹劾其属吏,曾樱采取自认考核下等的方式,主动保护下属;遭到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保护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龙,武进孙慎行等深受宦官奸臣迫害,曾樱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进扰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祠堂;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望的人到京城为他鸣寃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口人的性命做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二人,使他们官复原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5分)‎ 译文 ‎(2)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5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怀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侧面描写离别的哀痛,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与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 C.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写法上从对方落笔,比单纯写自己的思念更富有情致。‎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D.整首诗感情深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兄弟二人分手时的离别哀伤之情,善用典故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5.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第II卷 语言运用题(共8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用“ ”一句表现琵琶曲结東时的声音,然后又用“ ”一句借助邻船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2)《荀子·劝学》中说:“ ; 。”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现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女衬英雄;再写“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特性,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特性,可以说是 。‎ 东方人注重一头一尾的综合,而西方人则注重中间段的分析;东方人达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好了,而西方人则喜欢更深一层的研究,要追求到极致之处才停止。‎ 东方人喜欢 ,在两个对立的物质或者意识中求得统一的地方。相反地,西方人则擅长追求某种片面的迹象,喜欢在统一中寻找两者的对立之处。就绘画而言,东方人的评论观念是:你画得越像某某某,你的画就越有价值;西方人的评论方式是:你画得越 ,你的画就越有价值。‎ 因为西方人能够更深入地追求,而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具有更多的创造性的特点。而东方人因为在追求上差不多就行了,所以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创造性比起西方人来说,更 ,更多地体现出模仿性的特点,而不是创造性。‎ 我们要敢于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且能够勇于改变自己。我们要敢于认识别人,了解别人,并且能够( )。‎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平分秋色 异中求同 惟妙惟肖 捉襟见肘 B.平分秋色 同中求异 惟妙惟肖 相形见绌 C.各有千秋 同中求异 别具一格 捉襟见肘 D.各有千秋 异中求同 别具一格 相形见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方人因为能够更深入地追求,而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具有更多的创造性的特点。‎ B.因为西方人能够更深入地追求,所以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更多地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C 西方人因为能够更深入地追求,而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更多地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D.因为西方人能够更深入地追求,所以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具有更多的创造性的特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得到别人身上更多我们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 B.从别人的身上得到更多我们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 C.使我们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更多地从别人的身上得到 D.从别人的身上得到我们自己原本没有的更多的东西 ‎20.刚到北京上大学的赵华受父亲所托,准备去拜访父亲的老同学孙XX,在去之前他给从未谋面的孙XX发了一条短信。这条短信在语言得体和用词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改正。(5分)‎ 孙叔叔,您好!我是赵XX的犬子----赵华。我父亲很念叨您,他常常提起他和您之间的友情。走之前,父亲一再拜托我,要尽早来看望您。我打算明天莅临您家拜访,请问叔叔您明天有时间吗?‎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具有传奇性的历史故事,总免不了被一再改编和重新演绎。历史上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为原型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 ① ,后有清朝洪昇的昆曲《长生殿》。然而 ② 。《梧桐雨》写家国之悲,并把杨贵妃写成了红颜祸水,虽然论调古板,但也符合当时的价值观;《长生殿》写生死之爱,把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写得生动感人。后者 ③ ,但也不算离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早年参加过一次指挥家大赛。他按评委交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旋律,他开始以为是演奏错了,但重奏几次依然如此,于是指出乐谱有问题。不料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声称乐谱不会有错。他考虑再三,仍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作曲家和评委立刻起立,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祝贺他在大赛中夺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有人认为,这是自信的胜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固执的胜利。‎ 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第一次月考答案 ‎1.A[解析]B项,原文“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C项,“及其价值倾向”错,原文是说“和主流价值观”。D项,“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 ‎2.D[解析]“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 ‎3.C[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 ‎4、C「解析]A项,材料一、三还提到了个人原因。B项,根据材料,是“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使公务员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这”指代错误,应是“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另外,不是在热门行业中如鱼得水,而是在“相关行业”中。D项,强加因果。‎ ‎5.C[解析]A项,“略逊一筹”不妥:B项,“夹叙夹议”“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均不妥;D项,“都关注到”以偏概全,‎ ‎6.分歧:①材料二认为“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喜忧参半,突出了其在人才资源分配方面的好处和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其持谨慎观望的态度;②材料三对这一现象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种行为,是人才资源活力释放的一种方式。(4分,每点2分)‎ 看法:①对“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盲目肯定。②虽然这一现象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会影响公务员队伍建设等,但也应看到这一人才流动现象是政府、市场、社会、个人能力及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希望在政府严格监管下,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让这一现象向好的方面发展。(2分、每点1分)‎ ‎7.C[解析“表示对他不信任”错误,应该是“对自己找弟弟回家种地感到不好意思”。‎ ‎8.①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赢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②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意思对即可。从背景、人物的角度答题,每点3分。如若有其他角度的分析,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9.①呼应开头,交代人物归宿,结构更完整,更有张力②强调革命胜利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大无畏的牺精神,深化了作品主题③表现了战争的残酯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意思对即可。从结构、主题、审美的角度答题,每点2分。如若从其他角度答题,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10.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句尾、句首常见的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等。句中“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是单独的人物事件,“总督”前应断开;“疑”和“不遣”之间是因果关系,不要断开 ‎11.A[解析]织造,明清于南京、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救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12.D[解析]“官复原职”错误,原文为“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起用”不等于“官复原职。‎ ‎13.(1)御史用严厉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僚属已经尽力,没有什么可纠举弹効的,只有我没有功绩。"(译对大意3分;“危言”“止”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2)不久因为衡阳、水州多贼寇,皇上改任曾樱为湖广按察使,让他分管湖南,授予敕命。(译对大意3分“改”“给以”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参考译文]‎ 曾樱,字仲含,是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被官工部主事,历任郎中。天启二年,逐渐升迁任常州知府。曾棵保持自身清,范政和乐平易,讲求公平,不畏强暴。电田御史向他索要属吏中应受弹的官员姓名,曾不提供。史用严厉的话恐吓他,曾根回答说:“僚属已经尽力,没有什么可纠举弹的,只有知府我没有功绩。”于是自已署名考核为下等,闭门等待罪罚。抚接官急忙安慰挽留,‎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他才出来处理政事。织造宣官李实迫使各知府行下属之札,曾棵不服从。李实传送公文就用“尔”“汝”的称呼来侮辱他,曾也用“尔”“汝”的称呼回应他,终究不属服。无锡的高龙,江阴的缪昌期、李应升被違捕,曾根资助缪昌期、李应升财物,并且料理高龙死后之事,撰文祭莫他,从狱中教出他的儿子和仆。宣兴的毛士龙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判处成边,曾暗示他逃跑。上级官员逮捕毛士龙的家人,其依靠曾得以获免。武进的孙慎行触犯魏忠贤,被判决成役,曾让他延缓上路。魏忠贤失败后,事情便解决了。崇元年,曾楔以右参政的身份负责防守漳南。九山的山进扰上杭,曾樱招募壮士打退了他们,连夜捣毁山的果穴,把山基本上消灭完了。上杭的士、百姓为他立了一座堂。他因母亲过世返家。服丧期满,起用任原官职。晋升为按察使,负分巡福州、建宁二府。荷兰红夷侵犯兴化、泉州,曾请求抚维琏任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先锋,果然获胜。到了刘香进扰广东时,总督熊文灿想得到郑芝龙作为军,邹单等因为刘香与郑芝龙有旧交情,心有疑虑,便不派芝龙去。曾用家中百ロ人的性命保符郑芝龙,于是讨灭刘香,郑芝龙非常感激曾。紫祯十年冬天,皇上听信了东厂的话,认为曾行贿谋水升官,就下命令给他套上刑具押送到京师。当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家里清贫,为他凑钱准备了行装,几千名年高德望的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为他诉冤。皇上传令不要把曾关进牢,让他在京师的官中听候命令。不久因为衡阳、永州多寇,皇上改任曾为湖广接察使,让他分管湖南,校予命。当时寇已经残掠十多个州县,而永州的知府、推官都不称职。曾向朝廷推荐苏州同知晏日、归德推官万元吉说他们很有才千。当时他们两个正因事罪被罢官,因为曾的推荐都得到了起用。后米唐王在福州称帝节。(不久)命今他掌管史部,随即骨廾为太子太保、史部尚书、文渊间大学士,唐王守延平,让曾留守福州。清军攻破福州,曾樱带着全家到海外的中左卫进难。过了五年,中左卫道受兵突,曾棵于是自而死。‎ ‎14.A[解析]应为“正面描写”‎ ‎15.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已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鸽鸟,栖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答出鸟或鸿雁其一即可)。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村出兄弟离散的哀伤。(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读懂诗歌】‎ 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境的羁旅生涯,野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活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幕雨之事,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浙渐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风雪交加,鹣鸽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地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想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凝望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于天涯断肠的我。‎ ‎16.(1)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小乔初嫁了,樯橹灰飞烟灭 ‎17.D[解析]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不分上下。各有千秋:比喻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异中求同:从不同的事物中寻找相同之处。同中求异:从看似相同的事物中寻找不同之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通真。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相形见绌:和另一人或事物相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18.C[解析]因为句子前后主语一致,所以“因为”应放在主语,即“西方人”的后面。“更多”应该做状语,修饰“具有”而非做定语,修饰“创造性”,所以应该是“更多地具有”‎ ‎19.B[解析]根据文意,我们认识别人,了解别人的目的,是从别人的身上得到更多我们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从别人的身上得到”放在前面,有强调突出的作用。而“我们自己原本没有的”放在“东西”前,除了起修饰作用,还有强调的作用。‎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20.①“犬子”改为“儿子";②“念叨"改为“想念”;③“走之前”改为“离家之前”;④ “拜托”改为“嘱咐”;⑤“莅临”改为“去”或“到”‎ ‎21.①前有元朝有白朴的杂剧《梧桐雨》②两剧主题却大相径庭③虽然想象力有些奔放。‎ ‎22.必修四《创新设计》第97页。解析和例文 17‎ 集宁一中榆树湾校区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页 共1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