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 出题人:‎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我们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要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B.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所好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年震柳 梁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8万人,震波绕地球两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③是日晚8时,忽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开始颤动,如有巨怪在土下钻行。霎时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被称之为“滚湖”。至于道路断裂,田埂错位,村庄塌陷等,随处可见。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④为了寻找这棵树,我从北京飞到银川,又坐汽车颠簸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深山沟里找到了它。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 ‎⑤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半个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⑥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⑦‎ 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⑧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8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地震最常见的遗址是倒塌的房屋,错裂的山体和沉默的堰塞湖。但那都是些无生命之物,只能苦着脸向人们展示过去的灾难。而这株灾后之柳却不同,它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一百年了,它仍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⑨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震柳不倒,精神绵长,塞上江南,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段介绍海原大地震,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了这场地震的惨烈。‎ B.海原县地震时出现了一道闪电,它一路撕了下去,期间碰到一片旺盛的柳树,其中一棵被撕为两半,顽强地活了下来,文章通过想象写出了“震柳”的来历。‎ C.题目“震柳”既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找寻震柳的过程中,两次写到“绿云”,一为“见”时,一“别”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内容完整。‎ 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5.震柳的特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6.结合全文,分析“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这句话的内涵。(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一时间,垃极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1.8万吨。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吨/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速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 材料二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极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极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扮不清”。‎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吸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文流,比单纯的信息传达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极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 ‎(摘编自光明网《垃极分类如何“拎得清”》)‎ 材料三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已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客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 ‎ ‎ (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 ‎7.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 B.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 C.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 D.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 B.上海市垃圾产生量正不断挑战上海当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垃圾围城”的难题亟待破解。‎ C.专业服务的介入,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埋,使垃圾分类在细分化时代顺利完成。‎ D.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拉长和廷伸的一种表现。‎ ‎9.“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B.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C.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D.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典章、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B.对策,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回答。自汉朝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五伯,即春秋五霸,说法之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D.茂材,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而改称,明清乡试所中的秀才也沿用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的后面讲学;弟子们后入学的要由先入学的传授学业,甚至有的学生都没有见过他。‎ B.董仲舒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他先辅助骄傲勇武的易王,后辅助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他审时度势、巧施计谋,将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 C.董仲舒廉洁正直,受到权臣嫉恨。他认为掌握大权、位至公卿的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因此对董仲舒心生嫉恨,之后终于寻找时机对他进行了报复。‎ D.董仲舒居家著书,仍然关注国事。他辞官归家之后埋头修学著书,但只要朝廷派官员到他家征询他对重大问题的意见,他都会有根有据地作出解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愚不足以奉大对。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2)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衡阳泅州寺 张抃①‎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②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15.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 ”,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 ”。‎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 , ”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 ,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 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 、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 。(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C.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D.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20.《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都具有总纲性质,试作简要说明。(6分)‎ ‎21.《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哪十位?(5分)‎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天使,同时又有一个魔鬼伴随。我们时常会被别人甚至一个温暖的眼神感动得热泪盈眶,也会因为他人一句无心的话语怀恨在心。是非善恶看似分明,然而自处其中,却身不由已,甚难看清。你有你的判断,我有我的坚持,看似简单,世上纷争,就此产生。纷纷扰扰,清一颗慧心,明一双慧眼,去把它分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月考答案 高二语文 1. C。 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是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在流动。B强加因果。D表述不全面。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 ‎2. B。“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只能化的迫切性。‎ ‎3. A。 “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 ‎4.B。地裂像闪电。‎ ‎5.(1)通过写它的外形,正面描写它的古老、历经磨难。‎ ‎(2)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写大地震横摧一切的气势,凸显震柳的顽强的意志。‎ ‎(3)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突出震柳遭到的破坏巨大,生命力顽强。(每点2分,答出内容即可。)‎ 6. ‎①百年震柳,枝繁叶茂,是自然的美丽风景;②它见证了百年前的震灾,历数岁月的沧桑衍变;③它教给我们生命的朴素道理:面对灾难要顽强、乐观,惟有坚守意志,坚韧活着,才能迎来希望和美好。④作者借此表达对百年震柳精神的热情讴歌。‎ ‎7.D(3分)曲解文意,从原文看,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是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自然催生出的,而非人为设置。‎ ‎8.C (3分) 上门回收员只是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这种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并不能取代市民日常性垃圾分类操作。‎ ‎9.(1)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 ‎(3)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4)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 ‎(6分,每点2分,以上4点答到3点即可,其他合理建议酌情给分)‎ ‎10(3分)‎ A(B项,“胶西王亦上兄也”是判断句,要与“尤纵恣”断开。C项,“胶西王闻仲舒大儒”意指胶西王知晓董仲舒“大儒”的名声,不能断开。D项,“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应改为“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11.(3分)‎ D(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的“生员”的俗称。生员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称“举人”,也称作孝廉。)‎ ‎12.(3分)‎ B(B项“审时度势、巧施计谋”错误,原文说董仲舒的做法是“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 ‎13.(10分)‎ ‎(1)臣愚昧不能解答您提出的问题。仁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语意通顺得3分,意对“奉大对”“正其谊”各得一分。)‎ ‎(2)董仲舒共计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立身严正,率先垂范,多次上疏直言规谏。(语意通顺得3分,译对“凡相两国”“率下”各得1分。)‎ ‎14. D 应是前四句实写,后四句虚写。“雪原”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象之景。‎ ‎15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用秋风、寒月、雨打蓬这些意象,表达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乡关、雪原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 ‎16. (1)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C “层次分明”指事物的次序界限线清楚;“条分缕析”形容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多用作褒义;“事必躬亲”是指无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是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18.A“ 国家、家庭和个人”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不照应,故排除B、D;两个分句间应是递进关系,故排除C。‎ ‎19.D A “以致”表示前一个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是不好的结果),关联词使用不当;B 句式杂糅;C “实现……方向”搭配不当。‎ ‎20.    答:(1)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2)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21. 王熙凤、史湘云、李纨、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秦可卿、妙玉、巧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