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信息文明不仅建立在信息的共享本性基础之上,而且通过信息的共享本性,大大扩展了物 能的可共享性。 一方面,文明的发展,分享和共享的内涵区分越来越需要进一步清晰。“分享”是享有 方各占部分;“共享”方均独拥整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物能完全不同,信息具有共享 的天然本性。物能资源越是为更多人共享,共享者各自拥有的份额就越少,因此,物能共享 实质上是一种分享,与物能越分享越少完全不同,信息却越共享越多,一个蛋糕,分享的人 越多,每个人得到的份额就越少;而一个微信群,参与信息共越多,一个蛋糕,分享的人越 多,每个人得到的份额就越少;而一个微信群,参与信息共享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反而 越多。由于分享范围有限,物能文明往往是伴随物质利益冲突的文明;而信息共享的天然本 性,则为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共享的存在论基础。 信息的共享本性,不仅意味着不因共享而损耗,而且还能够随着共享面的扩大激发出更 多的信息,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信息的共享本性将使物能资源具有前所未有的共享可能。 通常所说的硬件软件化的共享趋势,就是通过将硬件转化为软件,达到以信息扩展物能共享 可能的目的。这正是工业文明使物能共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信息文明将使物能资源的共 享可能性空前扩展的重要原因但作为资源,物能与信息具有本性上的根本区别,物能资源只 是具有共享的可能性,但不具有信息资源那样的共享本性。因为物能资源不仅不会因共享而 增加,而且会随着共享面的扩展而加速损耗,结果一方面是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共享,另一方 面则是历时性的实质分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物能资源在本性上归根结底是分享性的。信 - 2 - 息文明虽然不能改变物能资源的历时分享本性,但能越来越充分地展开物能的共时态共享性, 从而使信息文明具有越来越充分展开的共享文明物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文明的发展, 会使物不断信息化,从而不断展开物能资源的共时态共享性 DNA 芯片就分别是自然进化和人 类创构最为典型的例子。这里涉及从物数据化到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制。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相互性所蕴含的共享本性越来越充分开展相互性随着 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凸显和展开,这是人类共享需要的类特性根据。人的本性在根本上就是人 的需要,人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需要的发展,而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具有不同的性质。 越是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越具有个别性,物质需要的满足就具有这种典型的性质,“朱门酒 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这一性质的极端表现与此相应,人的需要水平越高,共享本性的展 开越充分,因而越是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越具有共同性因为人的需要层次越低,越具有物能 的性质;人的需要层次越高,越具有信息的性质。在生理需要到心理需要再到精神需要的发 展过程中,物能越来越居于基础地位,而信息则越来越处于界面位置由于信息具有共享的本 性,而物能在根本上只能分享,信息和物能的不同本性,决定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性质的 不同。 当然,信息离不开物能,信息文明必须基于物能文明,但信息文明并不是外在地建立在 物能文明的基础之上,而是通过文明的整体化反过来对物能文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 物能资源越来越成为信息文明的共享基础。 (摘编自王天恩《解“发展”的信息文明“钥匙”》)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息共享与物能共享完全不同,前者是越共享越多,后者实质是分享,越分享则越少。 B. 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都能够导致物能共享可能性的扩展,但后者比前者作用更为显著。 C. 信息文明通过不断信息化,增强共享文明物能基础,能充分实现物能的共时态共享性。 D. 信息与物能本性的不同,即共享与分享的不同,决定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性质之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解析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的差异与联系。 B. 文章论说信息共享与物能共享的不同本性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解说。 C. 文章厘清分享与共享的内涵后,深入阐述了物能文明对信息文明的影响。 D. 文章按“总-分-总”结构论证,辨证分析了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微信群,参与信息共享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信息越多,对成长的帮助也越大。 - 3 - B. 物能资源会随着共享面扩大而加快损耗,而信息资源则会因共享面扩展而变得愈加丰富。 C. 物能资源的历时分享性是信息文明难以改变的,可见这种属性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D. 人的需要层次高低不同,其共享本性强弱相异需要层次越高的人,就会越没有个性。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信 息文明通过不断信息化,增强共享文明物能基础,能充分实现物能的共时态共享性”因果错 位·应是“不断信息化,不断展开物能的共时态共享性,从而使信息文明具有越来越充分展开 的共享文明物能基础”。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 项, “深入阐述了物能文明对信息文明的影响"这一表述不 当,应是“信息文明对物能文明的影响”。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 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 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推断错误,得到信息越多并不必 然有益于成长。C 项“这种属性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的结论无法得出,推断错误。D 项, 推断错误,不是越没有个性,而是越具有共同性。故选 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 4 -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 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 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 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 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 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 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 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 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编自《现代农业科技》) - 5 - 材料二 :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 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坏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 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 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 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 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 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 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 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 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 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 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坏境 优”,2018 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 3A 级景区村庄。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 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 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 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来来》) - 6 - 4. 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 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B.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C.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 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D.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 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林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 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B. 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 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C. 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 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 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 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6. 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 【答案】4. C 5. D 6. ①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②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回田园心性。③创 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 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错误,材料三中说 “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 关键”,由此可知,“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 7 - 而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 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 项,“……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强加因果,从原文看,材料二中说“田园 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 级安放乡愁的载体”,这里“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 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的对象,与前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之间没有因 果关系。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 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二、三来概括田园综合 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这里给出了设题的区域,难度降低。 材料二中说“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 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 现代田园理想”,据此可以概括出田园综合体要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 材料三中说“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 具备灵魂的关键”,可见要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同田园心性。 由“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 乡贤文化形态”,可见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 化形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兵车行 唐栋 六月的喀嘲昆仑山依然贼冷。风裹起细碎的砂粒,拍打得车体啪啪作响。 - 8 - “同志,请开快一点。” 司机慢慢地扭头看了我一眼:“这车,不能开快。” “真见鬼啦!” “你!”司机的脸冷峻得像块冰岩,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你不知道,这车……只能 跑这么快。” “耽误了病员怎么办?” 司机神情坚毅沉稳,催促是没用了。我把头往后一靠,想像看病中的上官星。 不知这次领导怎的开了恩,竟派车专程送我。一辆军车静静等候在卫生队院子里,车厢 用帆篷严严实实地罩着,夜色下犹如一块巨大的岩石。 这不是上官星的卡车吗? 车子颠了,司机竟如临大难,绕车察看了一圈,发现一切完好无损才不安地驾起车缓缓 前进。 “自己班长的病一点也不急,车上的东西倒这么经心”我嘀咕着,心想,这车要是上官 星开,早就飞起来了… 那是我第一次接到去 5700 哨卡处理病员的命令,司机就是上官星。车子呼地窜了出去, 罗盘上的指针一下就指到了八十。 “开这么快干什么!” “不是去救护战友吗?哪能慢慢腾腾!” 一团旋风旋起高高的尖柱,在山谷间游动。我感到头有点疼痛。 “不大好受吧?这儿是死人沟,海拔四千米以上。” “你少唬人!谁不如道前面是个兵站”。 他哈哈大笑起来,“那不是灯火,是鬼火,一代代的商队和朝圣者留下的,我们哨卡就 守卫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多有意思!” 车灯下,路两旁尽是片片白骨。我胸口直跳,只想快点走出这死人沟…… 司机突然停车,看看路线,才慢慢开过河。磨磨蹭蹭,上官星的病……我想起过河的情 形。 他会不会是自那以后病倒的呢? 那天水势真吓人!只记得上官星挠着脑袋思索片刻,一咬牙:要闯了。 他像尊铁塔稳操着车艰难推进。突然,车熄火了;顷刻,冰块撞击着车体,水从门缝直 往驾驶室灌! - 9 - 忽地,我闻到股浓浓的酒味--上官星举着酒瓶咕咕嘟地猛喝! 这深的水,冷的冰,怎么可以…… 他光身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用手摇柄狠劲地摇着发动机,摇柄猛击着水面,整个车都在 晃动。 我仿佛觉得站在水中的不是他,而是我自己;那冰冷的水似无数把锥子,直往骨头缝里 钻…… 车发动了!他磕碰着牙踏进驾驶室,我只管为他擦身上的冰水,忽然,他咳嗽了,先是 一声两声,很快成了一串…… 车子开始登山了。曲曲弯弯的盘山公路紧贴着悬崖,一头钻进了天,难怪叫它天神达板。 恼人的司机走一阵說停下来检查,稍微有点灌风的地方都要严密堵好。我连催他的气力都没 了。“顶住,这次一定要闯过达坂,上官星在等……” 那天天气可不像这么平静。刚挨上达坂,挡风玻璃上顷刻就落满一层雪。上官星打开车 门,将身子探到外面辨路,不一会儿就成了个雪人,脸色发紫,眼睛又红又肿。 正行间,不料车子被一溜暗冰滑了一下,半个后轮已经掉到了路外,那雾腾腾的深谷像 只张大了嘴巴的饿狼! “冰雪太厚,车挖不出来了。趁天还早,我步行去哨卡上搬兵。” “我跟你一起走!” “开玩笑,雪这么深,海拔又高,你怎么行?这是打火机,冷了就点燃汽油。祝你…… 保重了。” “你也保重!”泪水情不自禁地打湿了我的睫毛。 他对我留下意味深长的一瞥。雪地上一串深深的脚印,仿佛是一条永远不断的线,牵动 着我的心…… 像谁把一盆鲜血泼给了夕阳,天际间一片艳红;满山满谷的冰雪静静地注视着天空。风 照旧在刮,雪地上卷起层层白浪。烧过一段之字形的山路,整个哨卡豁地展现在眼前。几十 名战士,分列两行,肃立在大门旁… 仿佛无数朵白花在眼前旋转起来。战士们从车上抬下一副盖着白布的担架,担架上躺着 的就是上官星! 原来他就跟我在一辆车上…… 我扑过去,呆呆地注视着他坚毅安祥的神情,感到整个世界都凝固了…… 连长告诉我,上官星留下话:把他送回“家”,埋在积雪的山岗;希望秦月能到哨卡为 - 10 - 他送行,因为在所有熟识的战友中,只有我这个唯一的女性。 “秦月同志。”连长拿来一封信,信里是一首诗: 我是星星,你是月亮,我们同在永恒的天上;美丽的夜晚,我们闪耀着理想! (有刪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兵车行”为题既是对小说情节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暗示了社会背景,赋予作品丰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B. 上官星已经牺牲,他就静静地躺在送秦月去哨卡的军车的车厢里。这个最后才解开的悬念 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在情节叙述中已留下了多处伏笔。 C. “仿佛无数朵白花在眼前旋转起来,”心理刻画简单而深刻通过人物心理感知的变形,表 现出上官星的牺牲给秦月带来的巨大心理震动。 D. 死人沟、天神达坂等处都是小说情节的关键连接点,对它们的描述不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 更是美与力的象征,充满着诗性意味 8. 小说以秦月的视角,在现实与回忆的两次“兵车行”中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 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处上官星留给秦月的小诗,堪称全篇表现主人公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情节安排上,秦月的“急”与司机的“慢”形成了对比,不断制造悬 念,吸引读者兴趣;②人物刻画上,有利于通过秦月的回忆集中描写上官星为救战友而奋不 顾身的行为,刻画其的英雄形象。③表现手法上,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侧面描写,通过秦月、 司机和哨卡战士们的表现,来体现上官星精神的感人力量。 9. ①诗句体现了小说主人公为祖国守卫边疆、英勇献身的崇高爱国主义理想;②诗句体现了 主人公在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奋力实现生命超越的顽强精神。③诗句体现了主人公追求 人与人之间真诚、温暖情感(包括异性战友之间的相互吸引与依恋)的浪漫情怀。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 项,“小说以‘兵车行’为题……又暗示了社会背 景”错误,从文中来看,标题“兵车行”与小说的故事背景无关,文章由两次两次兵车行事 - 11 - 件组成,标题主要是对小说情节内容的高度概括。故选 A 项。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秦月的视角,在现实与回忆的两次‘兵车行’中交织穿插,这种 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应该到文中找到所写的两次“兵车行” 的过程,分析这两次“兵车行”中人物的表现,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技巧特色方面分 析效果。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写了两次“兵车行”,一是回忆中上官星送“我”救助战友, 主要写上官星把车开得飞快、冰水中摇发动机、雪中看路、步行搬救兵等,在这一系列的表 现中突出描写上官星为了救战友而奋不顾身的精神,突出其英雄的形象;二是现实中司机运 送上官星的遗体去哨所,在这一路上主要突出司机的“慢”和“我”的“急”,两者形成鲜 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借助司机驾车的小心翼翼、哨所战士的肃立侧面烘托主人 公上官星的形象,表现出其精神感人至深。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 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结尾处上官 星留给秦月的小诗,堪称全篇表现主人公的点晴之笔请作简要分析”,然后找到结尾这首小 诗,理解其内涵,结合小说的主旨分析其展示出的人物精神境界。考生可以按照由表及里的 顺序进行分析。“我是星星,你是月亮,我们同在永恒的天上;美丽的夜晚,我们闪耀着理 想”,这首诗歌是上官星写给秦月的,那么“星星”可以理解为“上官星”,“月亮”可以 理解为“秦月”,而“同在天上”“闪烁理想”流露出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依恋,结合 上文来看,这“月亮”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战友”,结合上文上官星送“我”救战友时的 表现来看,这首小诗表现出主人公对战友的关怀;这“月亮”还可以理解为“祖国”,主人 公身在边疆哨所,守卫着祖国大地,诗歌表现出主人公守卫边疆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理想; 从上文来看,此处海拔很高、气候恶劣,但在主人公的眼中,却是“美丽的”,表现出主人 公在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奋力实现生命超越的顽强精神。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 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 - 12 - 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 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 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 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 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 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 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 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 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 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 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 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 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 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 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 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 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B. 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 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C. 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 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D. 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 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豫章,是汉朝设置的郡,治所在现江西省南昌,唐初将其改为“洪州”。 B. 临朝,即临御朝廷,处理政事。也特指太后摄政称制,由西汉吕后开创。 - 13 - C. 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 中官,既可指宫中、朝内的官员,也可指宦官。“中宫”与之意思相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蕃品行出众,为人所推重。在郡中时就被推荐为孝廉,并被授予郎中一职。母亲去世后, 他弃官守制。服丧期满,周景征召他担任别驾从事,后来他又受到李固的举荐。 B. 陈蕃为政清廉,不惧显赫权势。大将军梁冀威名震慑天下,派人送信请他办私事,陈蕃拒 绝会见使者。使者说假话以求见,陈蕃大怒,把信使鞭打致死,因此被贬为修武令。 C. 陈蕃刚正不阿,竭尽臣子之责。桓帝去世后,在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陈蕃针对 当时尚书们托病不上朝办公的问题,写信责备他们,使得他们最终都去上朝办公。 D. 陈蕃嫉恶如仇,为国除奸被杀。陈蕃和大将军窦武不满曹节等人勾结赵娆、讨好太后、获 爵封官,密谋消灭他们。但因事情泄露,太后命曹节杀了窦武,王甫后又杀了陈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2)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⑴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 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 ⑵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 予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 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 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 其中,“牧守令长”都是“核”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AD 项;“更选”是“清贤之人 - 14 - 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的谓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中官”与“中宫”意思不同。“中宫”是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太后命曹节杀了窦武”错,原文是“曹节等矫诏诛武等”,“矫诏”就是假传太后的 命令。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招命,征召命令、招请;致,使动用法,使……来;焉,代词, 他,指璆;字、名,名词作动词,称字、呼名;置,安放;去,离开;县,通“悬”。(2) 掾属,属官;除,任命、委任;但,只;授,授予官职;简,挑选;善、恶,形容词做名词, 优秀的人、昏庸的人;去,使动用法,使……离开,清除。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 15 -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 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 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周璆)不肯去,只有陈蕃 能够招他去,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 把床榻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 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罪降为修武令。后来逐 渐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 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 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 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 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 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 ” 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二千多人,三府中的属官超过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选择优秀的人授予 官职,挑出昏庸之人加以清除。(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 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 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 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 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 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 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 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 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 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 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 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 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 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 1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①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晚唐后期诗人。写作此诗时,诗人已离开朝廷,漂泊在外。②帝乡,皇 帝住的地方,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在漂泊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 情感动人的诗歌。 B. “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 C. 颈联写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 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D. 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浮现于诗人脑海 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15.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惜春之情。春色匆匆,长期观赏都会有花败的遗憾,更何况自己行 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②流离之苦(或:漂泊之苦;或:飘零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 之景也要行色匆匆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或:对朝廷的思念之情;或:对长安的思念之情;或:对国家的思念之情)。诗 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诗人虽然落 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 17 -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B 项,“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说 法错误,表达的情感不同。“一枝红艳出墙头”,面对红艳的杏花,诗人却因独自奔波于茫 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 异样的忧愁苦涩。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赏析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 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 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 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 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诗歌流露出诗 人哪些情感,可以通过对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得出。首联传递出诗人对春天的独有感觉,睹物 思人,浮想联翩,感慨青春即逝,人生短暂,这种惜春之情是古代很多诗人的普遍心理。颔 联一句“可堪逢处更难留”点明了标题中的“途中”二字,同时也传递出诗人漂泊在外,行 色匆匆,无心也无时赏花的行旅之苦。尾联正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首联行人“独愁”的 症结所在,“更忆帝乡千万树”流露出诗人的故国之思。作答时,先点出具体情感,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具体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3)《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之极,不 - 18 - 禁“_____”,想要登仙而去。 (4)《氓》中以神态动作来表现女子期盼见到心上人的急切心情,见之则“__________。” 未见则“_______。” 【答案】 (1). 挥斥方遒 (2). 契阔谈䜩 (3). 凌万顷之茫然 (4). 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 (5). 载笑载言 (6). 泣涕涟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有理解性情境默写,也有直 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 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遒、契、䜩、涟。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 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 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 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 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 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 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 同文明之间实现 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 ,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 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 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 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 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 ,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①荣获 ②交融 ③自怨自艾 ④脱颖而出 B. ①荣获 ②交互 ③孤芳自赏 ④锋芒毕露 - 19 - C. ①荣膺 ②交融 ③孤芳自赏 ④脱颖而出 D. ①荣膺 ②交互 ③自怨自艾 ④锋芒毕露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 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 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 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 重要原因。 C.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 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 迎的重要原因。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成都文旅 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 交互:即交流互动。交融:即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 交往、融合。结合“文明”分析,此处应选“交融”。 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指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 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 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脱颖而出:比喻在众多人中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 20 - 此处前面有“千军万马”,当选“脱颖而出”。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 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分析,后文对“文化输出”有否定之意,故不能选 A 项、C 项、D 项。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 项,“这”指代不明,“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 B 项,后句主语暗换,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且“广泛”语序不当; 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 C 项,“在”掩盖了后一句的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也不明朗。 故选 D。 20.下面是某校一在校学生写给母校百年庆典的文章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 修改。 金秋十月,惊闻母校百年庆典,我夜不成眠!饮水思源,永难忘怀!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 这几年,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励和帮助!今年,是您百年诞辰!弦歌百年 今又始,桃李不言满庭芳。祝福您,我的母校!祝愿各位恩师扬名杏林!祝愿莘莘学子学业有 成!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答案】(1)“惊闻”改为“欣闻”或“喜闻”;(2)“夜不成眠”改为“百感交集”;(3) “兄弟般”改为“亲人般”;(4)“诞辰”改为“华诞”;(5)“杏林”改为“杏坛”。 【解析】 - 21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下面是某校一在校学生写给母校百年庆典的文章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 修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是否得体。本题中, “惊闻”使用不当,“惊闻”一般指不好的消息,而此处是说“母校百年庆典”,是喜事, 可以改为“欣闻”,意思是“听到好的消息后大为喜悦、欢心”。“夜不成眠”不当,该成 语一般形容焦虑、担心的情形,语境中应是激动,应改为“百感交集”。“兄弟般”使用不 当,不合语境,前面说“所有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可以改为“亲人般”。“诞辰” 使用不当,“诞辰”一般用于人,此处是说学校,可以改为“华诞”。“扬名杏林”中“杏 林”不当,“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而此处是说教育界,可以改为“杏坛”,“杏坛” 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 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 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 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 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 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 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 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礼,是从行为举止上讲的。个人的修养、社会的运行都包含①____和行为举止,内和外两个 方面。内在的情感通过外在的行为举止而落实和体现。行为举止必须有规范。在中华文化中, 这种规范就是礼。守礼一项,如何做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特别需要研究。一方面,礼的特 点是②____。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礼的变革远未 能跟上(变化)。另一方面,近代以来在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特别是批判旧礼教的影响下, ③____。由此造成礼的严重缺失,带来了社会失序和风气浇薄的不良现象。 【答案】 (1). ①情感精神(或思想情感或情感意识) (2). ②因时而变(或随时代变迁 而不断更新) (3). ③守礼的传统遭到极大破坏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 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 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①处既要与“行为 举止”相对,又要与下文的“内在的感情”一致,所以写“感情精神”、“思想感情”等这 一类词。②处根据下文“而礼的变革远没能跟上”,可以推测此处应写没有能跟上时代变迁 之类的语句,同时要注意语言简练。③根据“否定”“批判”的影响和下文“造成礼的严重 缺失”的语境,可知、此空应说出传统礼教逐渐消失之类的语句。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70 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 的国家,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跃令世人瞻目:从两弹一 星到北斗导航,从港澳回归到加入世贸,从中国桥到中国网…… 上述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为建国 70 周年献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七十载,披荆斩棘 70 年前,你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出现在了世界东方,那就是你,我伟大的祖国!你拥 有着世界第三大的国土,但,你仍然是个弱国,依旧是贫穷落后的弱国。你不甘心,你想变 强,想被别人看得起,于是…… 70 年后,也就是今天,你长大了, 你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小国了。一路披荆斩棘的你 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综合国力的增强令国人赞许,更令世人瞩目。 70 年的披荆斩棘,70 年的昂扬奋进,这 70 年里,你经历了太多太多……但,这 70 年里, 你遭遇的种种不为人知的苦难终于化作了累累硕果。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港澳回归到 加入世贸,从中国桥到中国网……这些,可能都是 70 年前的你未曾想过的。然而,我们做到 了,那些你引以为傲的中华儿女做到了!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天眼;我们 建成了拥有着多项技术专利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我们夺得了通讯领域的王冠——5G 技术;我们更发射了技术领先世界的卫星——墨子号……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用坚实的 臂膀,撑起了祖国的一片天! 70 年的风雨兼程,70 年的众志成城。70 年,无数中华儿女都在为着同一个伟大的梦想而 奋斗、拼搏,那就是中国梦!如今,你用你日新月异的发展,用你翻天覆地的变化告诉了我 - 23 - 们,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为了你,无数的英雄战士被埋葬在了华夏大地,为了你,我们 不惜一切,哪怕是生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0 年了,你变了很多,但未曾改变的是你的初心和梦想。70 年里, 你一直在这条通往富强的路上艰难跋涉,沿途固然风光无限,但同时,也处处满布荆棘,但 你不惧,你始终在这条坎坷不平的路上昂首阔步,不曾回头,也未曾歇息。 花开花落,时光荏苒。70 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你已不再是那庞大却又卑微的弱国,你用 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了自己!70 年前,你在山脚下仰望着那些蓬勃发展、傲气冲天的西方大 国,而 70 年后,你不必再仰视他们,你已然追上了他们的步伐。但愿再过 70 年,在我们不 懈的努力与坚持下,你会重返世界之巅,雄姿英发,俯视一切,让全世界都为你鼓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 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建国 70 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等。联想是指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思考是指行为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充 分加工,联想是思考的依托,思考是联想的高级形式,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中反复进 行的推理、演算与论证。材料作文中的“联想与思考”,就是要基于原材料谈认识、感悟或 体会,既然给定了材料或范围,就说明它至少是一种框架的约束或方向的指引,我们的写作 核心一定要扎根在原材料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结果反推原因,既要回顾 70 年来 的恢宏历史,又要敢于立足当下,走好当下,更要满怀信心,展望中国美好的未来。所以, “70 年来中国历史的崛起与辉煌的历程”这样宏大的叙事主题便成为本次写作不可回避的话 题,这类话题契合国家和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 技、外交、社会民生等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综合国力近年来更是大幅度提升,令全 世界瞻目。学生作文中既要纵向阐述 70 年来中国乃至中国人民一路走来的艰辛、隐忍、进取、 顽强、执着、创新、奉献、牺牲、博爱、包容等高贵品质,即展现精神层面的积极意义,又 要横向阐述在“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呈现出的励志人物与标志性事 件,充分展现我们中国人秉持的爱国情怀以及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国自信等,要对中国 的未来满怀希望,要勇于承担先辈们给予的历史重担,坚定“追梦人”的身份认同,走好新 时代的长征路,让中国立于世界不败之林。参考立意:礼赞新中国或新中国成就;讴歌中国 精神,充分表达民族自豪感;抒发报国之志;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等。可以结合“世博 会”“2008 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及材料内容等分析,引出话题“中国在飞速发展、进 - 24 - 步”。然后可以写我们在欢欣地看着这些令我们自豪的事件时,却不能忘记我们中国以前的 伤痛,可以举例说明,如“圆明园的战火灼伤了它的皮肤,南京大屠杀的血液溅满了它的鳞 片”等。如今,中国飞速发展,向全世界展现它的风采、魅力。我们铭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铭记着中国的笑与泪等。最后可以写自己感悟或做法,如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 肩负重任,任重道远;不断奋斗,让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复兴等。 【素材】回顾 70 年前,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直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大会召开, 才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的成为了一个独立自 主的国家。 当今的中国,对比 70 年前,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宁舰横行在辽阔的海洋, 歼 20 驰骋在蔚蓝的天空,99 式坦克奔驰在祖国大地。弱国无外交,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就 等于拥有了强大的后盾,它们就是我们说话的底气!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在外交上有了一定的发 言权。 近几年中国的发展更加迅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高铁了,目前中国高铁运营总里 程高达 3 万多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高铁以先进的技术及互利共赢的理念被世界 所认可,彰显中国速度。 新时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勇于担负时代新使命。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梦,强国梦需要全员间践行!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成海的喉咙,在金 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70 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我国人民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 下,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瞩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满怀, 让我们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万众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 进!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 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 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 25 -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