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省黔南州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贵州省黔南州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贵州省黔南州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构成中华民族世代安居乐业的物质环境;中国传统建筑以其形式之美、技艺之美、意蕴之美,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浓重的艺术色彩。         早在《诗经》中就以“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建筑单体一般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屋顶的形式更加多样,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         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之美。《周礼•考工记》认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檩、枋构成的木构架做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以及风力和地震力,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建筑的墙和门窗可以自由设置,同时平面形状丰富多变,可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此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其背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意识。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班固《西都赋》曾强调“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和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         古人又讲求“不违农时”“参天地、赞化育”,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陵寝建筑因山就势,极为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园林建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变化,这些都是和谐之美的体现。         在孔子看来,包括体量和尺度的建筑审美,既应当体现“礼”的社会等级秩序,也应当臻于“乐”即艺术审美的“和”。《孟子•尽心上》更提出“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认为居住环境对人外在形体和内在精神的修养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种对建筑和居住的深刻认识,在历代不断被传承演绎。经过世代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观念意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如今,传统建筑以其丰富而直观的艺术形象,依然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摘编自刘彤彤《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建筑都包括了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其中屋顶的形式变化多端。‎ B.中国传统建筑自成体系,它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C.“参天地、赞化育”“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都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 D.中国传统建筑以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为先,同时兼顾了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 ‎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引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论述。‎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美、技艺之美、意蕴之美。‎ C.文章用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的例子从抗震性能方面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之美。‎ D.文章在论证中国传统建筑的观念意蕴之美时,多次引用了古人的原文,具体有力。‎ ‎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宫殿、坛庙、寺庙等传统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意识。‎ B.我国许多著名古建筑能保存至今,完全是因为木构架榫卯连接方法具有抗震性能。‎ C.西都的建造模拟宇宙的秩序,将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相对应。‎ D.受国人追求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和谐之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到2442万部,同比增长48.3%.从作品题材的分布看,国内主流平台上的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大学生村官等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         2018年,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已达1755万,其中签约作者61万,在签约作者中,兼职作者占比61.9%.从受教育程度看,作者学历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而网络文学读者高中及以下读者占比为53%;从阅读偏好看,男性读者似乎更喜好连载,女性读者对完本情有独钟;从读者付费方式看,80%以上的读者愿意为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尤其女性读者为改编舞台剧和周边衍生品的消费意愿更为明显。         伴随媒介技术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技术助力内容审核,提高了审核效率与准确度。系列防抄袭盗版以及保护信息安全技术,在不断改善着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通过制定统一的内容格式标准,大数据驱动运营等,促进了业务运作效率,也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         (摘编自丁涛、赫英海《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         材料二: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                 材料三:         虽然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作出“中国当代文学已经经典化”的论断时,可以肯定其中不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不是攀“高峰”,而是先上“高原”,在此基础上才能谋求精品化和经典化。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中国古典文学传统被以借鉴西方经验形成的新文学传统取代,借助体制的力量,新传统很快成为主流,由此而获得了被经典化的“有利地形”。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流传统受到冲击,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严肃文学读者数量锐减,文学期刊和文学书籍发行量急剧下降。挑战力量主要来自网络和市场,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凭借便捷的传播阅读方式、娱乐化的叙事技巧和显而易见的消费特性,迅速“吸粉”,从而在读者数量和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上成为主流。         (摘编自桫椤《网络文学“经典化”》)         材料四:         网络文学的故事性、娱乐性,往往大于文学性,商业化、类型化写作是其当下主流。网络文学走过了二十多年,不仅在玄幻仙侠等类型叙事上有重大突破,也忠实记录和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迁。         网络文学发生、发展、壮大天然带有媒体这一根本属性,我们可从网络新媒体信息角度来对其进行考量。网络作者队伍构成复杂,几乎各种专业背景都有,因此,海量、庞杂的信息文本足以反映这些作者对所处时代、社会、世界的态度。这可让我们从作品中分析出这一代作者的“三观”,也可从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分析出信息接收者的“三观”。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最终离不开文学角度的研评。虽然网络文学的一些文本不具备相应的文学价值,只是虚构故事供大众休闲娱乐,但是网络文学出现的二批成熟、优秀的作品,应该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与评论,这就要求评论界建构关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标准与评价体系。         同时,网络文学作品在文化产业中体现出价值。 图书出版、付费阅读、点击广告及IP改编的影视、动漫、游戏和衍生产业等,使网络文学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许多网络文学企业自建传播渠道,目前已覆盖多个国家,上线了十余个语种的版本。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品,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式。         (摘编自李安《如何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网络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品数量巨大,作者众多。‎ B.我国网络文学签约作者队伍以兼职作者为主,读者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过半。‎ C.我们从网络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与读者对所处时代、社会、世界的态度及“三观”。‎ D.网络文学从诞生开始就具有媒体属性,注重商业化,其文学性与娱乐性往往并不对等。‎ ‎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玄幻、仙侠题材,也有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等众多领域的现实题材。‎ B.女性读者与男性读者喜好不同,女性读者比男性读者更喜好网络文学完本,更感意为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 C.近三年来,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呈上升趋势;网络文学在读者数量和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上成为主流。‎ D.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受网络和市场的影响,严肃文学读者数量及文学期刊和文学书籍发行量都急剧下降。‎ ‎ ‎ ‎(3)当下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匿名信         [意大利]莫拉维亚         那年我在B城求学,与一个名叫托里西的人交上朋友,他是市镇所的职员。一家寡妇有几间房子出租,我们两人都住在那儿。托里西整天就穿梭在他窄小的住所和市镇办公大楼挂有壁画的大房间。他总是不断地把自己如何贫寒、谦逊、无知,挂在嘴边,这使他显得过分矜持。由此我了解到他是个十分自负的人,自负到情愿谦卑地贬低自己,而不让别人侮辱自己。说实在的,他这种狡黠和机敏使他在那堂堂的外表下隐匿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心灵。我在工作之余,总跟他在一起,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这样一个省城里,交通往来和人间的关系,都局限在一条不到百步长的街道,要引人注目并非难事。为此当我第一次收到匿名信时,我并不感到十分惊讶。我被告知不该与托里西先生交朋友。信里说他是个用心险恶、诡计多端、妒忌成性、专门惹弄是非的坏家伙,并警告我得留神他等等。落款处写的是常见的“朋友”两字。我把信扔了,还是与托里西来往。过了没几天,我又接到两封匿名信,信中继续对托里西的品格恶意中伤。又过了好几天,第四封匿名信说得更明确了,但我发现有拼写的错误,信上说托里西赌钱输了,他将向我借钱,叫我不要借给他,因为他是个大骗子。那天晚上,有人敲我的门,进来的是托里西,他神情尴尬,说要求我帮个忙。我不由自主地叫喊说:“我打赌,你是来向我借钱的。”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        我的话使他感到十分意外,他很快否认,说他不需要钱,而是要向我借一条领带,他要去参加一次晚宴。我想他是害怕了,在最后一刻把要借钱的事突然缩回去了。但第五封匿名信写得更厉害了,我被告知说托里西想跟我们房东寡妇的18岁的女儿里维亚于11月7日私奔,还特别提到托里西有一个同谋,他将用车在那边教堂的角落里等着他和姑娘,然后就把他们送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这一次我得弄明白,究竟谁是匿名信的作者。我也想阻拦他们。但说实在的,他们私奔与我不相干。那么多的错字、歪至扭扭的粗犷笔体,一时使我怀疑上了女佣人,但那可怜的姑娘是个文盲。7日的晚上到了,寡妇、女儿、托里西和我四个人都在,在餐室里,大家专心致志地玩开了牌。我尽管在玩牌,眼睛却瞧着里维亚,她的脸庞平静而又温和,我不禁怀疑私奔的事情的真实来。托里西也很平静,但我觉得他所有的姿态都带着一种矫揉造作,像是个蹩脚的演员。打完牌,各自回房间。过了两、三个小时,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使我跳将起来。我冲出房门,一头就撞见了托里西,他已穿好了衣服,帽子压在眼睛上,朝门口走去。他对我说他睡不着觉,想上街散散步,问我是否做伴?我同意了。大街上,空无一人。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托里西似乎心不在焉。我对他说:“您在这座城市里,或许就在您住的家里,有一个敌人吧?”         “难道只有一个?”他带着讥讽的口吻反问道。         “有个势不两立的敌人。”         我回答说。我扼要地向他讲了匿名信的事,尤其是最后一封信,那封谈到私奔的信。我们来到广场上。我似乎在雨夜的黑幕之下,隐约看见了教堂角落里停放着一辆汽车的黑色轮廓。托里西简单地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         在黑幕中,我隐约看见了教堂角落里停放着的那辆汽车。托里西简单地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         对他的坦率,我感到吃惊,我询问他:“为什么?”他耸耸肩说:“就是为了取乐。”         汽车从教堂的角落里开了出来,在我们身边缓缓驶过,托里西做了个简单的手势,好像赶一只苍蝇似的。汽车在两排阴暗的大厦之间逐渐走远了,我感到托里西几乎是用伤感的眼神看了汽车一眼,我问道:“这汽车原来……”         “我哪来的汽车!”他马上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是谁的,一辆平常的汽车。”         “你揭发的只是你臆造出来的缺点和罪行,但找看不出你这样做有何乐趣?”         “反正为了消磨时间。”         我们到了寡妇的家门口。         “那拼写的错误是怎么回事?”我问道。这回,他真的傻眼了,反问说:“哪些错误?”         “‘大骗子’一字少了一个‘C','事件’的冠词后面多了一个鼻音,‘姑娘’一字中的‘Z’字母写成‘C’了,我一时曾以为是女佣人写的信……你是故意这样做的吧?”我见他马上沉下了脸,很生气。         “我没有故意这样做……”他说话的声调使我很反感,“……写字是没有错字……晚安。”         几天后我离开了B城,我经常自问,为何托里西要写那些匿名信。我得出的结论:他是个懦夫,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没有勇气行动,就只好写信。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行动壮胆。但一年后,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 (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内心感受和猜测,使平凡、简单的事件变得错综复杂,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寓新奇于平淡中”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B.小说开头部分没有急于叙述情节,而是先对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勾勒,这种写法使下文人物的活动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 C.当“我”说出托里西的拼写错误时,“他真的傻眼了”“他说话的声调使我很反感”,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笨,这会让别人笑话的。‎ D.“我”向托里西讲了匿名信的事,没料到托里西直接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迅速将矛盾冲突推向意想不到的高潮,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 ‎ ‎ ‎(2)小说中“匿名信”对塑造托里西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 ‎ ‎(3)小说以“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结尾有何用意?请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以汝为洗马,何不择人?”纲曰:“臣非东宫得言者。”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素等多憾。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四》)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B.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C.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D.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下:与“太子”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B.受禅:也称作“受嬗”,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王朝皇帝禅让的帝位。‎ C.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叩地,不停留,再抬起。‎ D.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缓。‎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李纲曾担任齐王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齐主宪的僚属编造罪名杀害齐王宪,但李纲誓死没有屈从。‎ B.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C.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 D.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 ②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广宣上人‎​‎‎①‎频见过         韩 愈‎​‎‎②‎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道等学说。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紧扣题中的“频”字,交代了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状况。‎ B.首联下句写广宣上人为了拜访诗人风雨无阻,表明诗人内心的感动。‎ C.颔联“空愧高僧数往来”表明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 D.颈联承接上联,借自谦之语表明了诗人对广宣上人造访回绝的态度。‎ ‎ ‎ ‎(2)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曹操感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________,________。”(用《赤壁赋》里面的句子回答)‎ ‎ ‎ ‎(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那个山水交错的地方多变的景色,而且发人深省:面对困境,要勇往直前,前方将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美好境界。‎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大命题,也是当下电影创作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在《大圣归来X哪吒》中,孙大圣、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形象:战无不胜、 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形象;品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在这样的人物重塑和故事新编中,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成长为活生生的能走出传统,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地 了 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 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 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 ),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希望。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所向披靡反应观照获取 B.望风披靡反应观测获取 C.望风披靡反映观测汲取 D.所向披靡反映观照汲取 ‎ ‎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成长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B.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变成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C.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变成了活生生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 D.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成长为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 ‎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传统文化融人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 B.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C.迸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 D.迸发新活力,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 ‎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图书特别是畅销书对读者的价值大致有三类:一是文化价值,从书中①________,这些知识是自己需要的也是感兴趣的;②________,从书中获得流行的信息和谈资,保持与社交场合的同步;三是心理价值,既然畅销一定是许多人选择的,那么自己也不能落后,也要拥有。这三类价值中,③________,后两种都是“为己”与“为人”并有的阅读。 ‎ ‎ ‎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日前,“霓裳艺彩耀动天山一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正式与观众见面,引来一片叫好声。展出的服饰,来自新疆13个民族,从头衣、体衣、足衣和配饰四个方面,彰显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层底蕴,对传承与发展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展览让社会各界进一步走进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民族习俗、服饰特点,增强人们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认知和鉴赏力。据悉,该展除在乌鲁木齐展出外,还将走到阿克苏地区、哈密市等新疆各地州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巡展。 ‎ 八、写作(60分)‎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 (摘编自《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请围绕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从礼仪礼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贵州省黔南州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1.‎ ‎【答案】‎ B C B ‎【考点】‎ 社会科学类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 A.“都包括了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是“单体一般由台基、屋身、屋项三部分组成”;C.“参天地、赞化育”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而不是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第七段为:古人又讲求“不违农时”“参天地、赞化育”,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D.“以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为先”说法错误,原文第五段“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意思是两者的融合,并无以谁为先之意。‎ C.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的例子是论证传统建筑技艺之美。‎ B.以偏概全,原文第四段还有“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等信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答案】‎ C B ‎(1)C(2)B(3)①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业务运作效率,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②网络文学自身具有便捷的传播阅读方式、娱乐化的叙事技巧和显而易见的消费特性。③网络文学构建起了已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考点】‎ 小说阅读 新闻阅读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 C.“从网络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与读者对所处时代、社会、世界的态度及‘三观’”理解有误。依据材料四原文“海量、庞杂的信息文本足以反映这些作者对所处时代、社会、世界的态度。这可让我们从作品中分析出这一代作者的‘三观’,也可从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分析出信息接收者的‘三观’”可知:从网络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所处时代、社会、世界的态度及“三观”,但读者(信息接收者)的“三观”是通过“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分析出来的,从网络文学作品中看不出来。 故选C。‎ B.“女性读者与男性读者喜好不同,女性读者比男性读者更喜好网络文学完本,更愿意为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原文“从阅读偏好看,男性读者似乎更喜好连载,女性读者对完本情有独钟;从读者付费方式看,80%以上的读者愿意为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可知:女性读者“比男性读者更喜好网络文学完本”和“更愿意为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的,而选项只是从“女性读者与男性读者喜好不同”,即“从阅读偏好看”这一个角度来说,属于混淆范围的错误。 故选B。‎ 题干要求回答“当下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通读材料可知,其答案主要分布于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中。 材料一:“伴随媒介技术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技术助力内容审核,提高了审核效率与准确度。系列防抄袭盗版以及保护信息安全技术,在不断改善着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通过制定统一的内容格式标准,大数据驱动运营等,促进了业务运作效率,也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 材料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凭借便捷的传播阅读方式、娱乐化的叙事技巧和显而易见的消费特性,迅速“吸粉”,从而在读者数量和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上成为主流。” 材料四:“网络文学作品在文化产业中体现出价值。 图书出版、付费阅读、点击广告及IP改编的影视、动漫、游戏和衍生产业等,使网络文学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许多网络文学企业自建传播渠道,目前已覆盖多个国家,上线了十余个语种的版本。” 考生综合以上信息,归纳概括整理,分点作答即可。 答案:(1)C(2)B(3)①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业务运作效率,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②网络文学自身具有便捷的传播阅读方式、娱乐化的叙事技巧和显而易见的消费特性。③网络文学构建起了已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答案】‎ C ‎①托里西反复写匿名信来消磨时间,反映了托里西现实生活中百无聊赖的境况以及内心精神世界的空虚。②匿名信内容多为托里西说自己的坏话,信中常出现低级的拼写错误,印证了开头对托里西“自负到情愿谦卑地贬低自己,而不让别人侮辱自己”这一形象的描写。③托里西用匿名信来给自已增加勇气,最终却没有付诸行动,突出其“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形象。‎ ‎①从情节上来看:与前述诸多情节(托里西也曾幻想过和里维亚一起出走……)相契合,“偶然的巧合”实际上并不是巧合,在文章结尾明确了托里西写匿名信想借钱、计划私奔等情节都是真的,前后形成呼应。②从主题上看:“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说明她也看清了托里西“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本质,深化了主题。讽刺了社会上一些虽有想法却不付诸行动的人,如果缺乏实干的勇气,成天百无聊赖,终将一事无成。‎ ‎【考点】‎ 小说阅读 散文阅读 成语的使用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理清文章的情节,然后将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性格发展结合起来分析,分析时还要结合文中议论和总结性的句子以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等等。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及小说结尾好处的能力。分析文学作品结尾的好处有规律,考生应牢记。如:呼应前文,引人深思。丰富人物,完成人物形象刻画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化主题等。具体作答时,一般结合原文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效果、主旨表达和情感抒发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 C.“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笨,这会让别人笑话的”分析错误。当“我”说出托里西的拼写错误时,他表现为“他真的傻眼了”,并且说“我没有故意这样做……”“……写字是没有错字……晚安”这些恰恰说明了托里西的“自负”,在错误得到证实时,还不承认错误,可见其“自负”之极,作者也由此对托里西说话的声调很反感,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笨,这会让别人笑话的”。‎ 本题题干中“‘匿名信’对塑造托里西的形象有密切关系”已经明确指出“匿名信”与“塑造托里西的形象”有密切关系,所以,着重分析“匿名信”和“人物形象”。 “匿名信”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通过“屡次收到匿名信”“查找谁写匿名信”“查出谁写匿名信”来展开情节发展。从“屡次收到匿名信”这一情节来看,作者第一次收到“匿名信”时,“我把信扔了”,作者最后一次收到“匿名信”,才“这一次我得弄明白,究竟谁是匿名信的作者。”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写“匿名信”人的百无聊赖,结合后文“反正为了消磨时间”等处,可以看出托里西生活的无聊,想通过写“匿名信”来打发这无聊的时间,足见托里西精神的极度空虚;从“查找谁写匿名信”来说,作者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信的内容与自己好友托里西有关,更重要的是信的内容错误百出,当后来证实是托里西自己所写时,这一情节刚好印证开头“由此我了解到他是个十分自负的人,自负到情愿谦卑地贬低自己,而不让别人侮辱自己”;从“查出谁写匿名信”来说,当得知“匿名信”是托里西自己所写时,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个懦夫,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没有勇气行动,就只好写信。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行动壮胆”,从而突显作者对托里西这一形象的塑造。 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整理,分点作答即可。‎ 本题要求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小说以“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结尾有何用意?答题关键词是“结尾”“用意”,并且题干让考生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情节上分析,通读全文,里维亚出走在前文有过“托里西也曾幻想过和里维亚一起出走”的暗示,所以说“偶然的巧合”其实并不是“巧合”,文章中还有很多情节都是前后照应的,比如在文章结尾明确了托里西写匿名信想借钱、计划私奔等情节都是真的,这样使文章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而不突兀。 从主题上分析,“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说明里维亚也认清托里西的“真面目”﹣﹣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里维亚即便是出走也不会和这样的人出走。通过这样的结尾,揭示出当时部分人的空虚无聊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映射出现实生活中那些只说不做的人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以此结尾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深省,进而深化文章主题。‎ 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答案】‎ C A B ‎①太子的资质中等,如果让贤良的人辅助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从恶。②后来太子开始慢慢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劝谏又不听从,于是请求退休。‎ ‎【考点】‎ 内容概括与分析 成语的使用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 C.句意: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我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辄止”是前面“每谏”的结果,不可断,排除AB.“陛下功成”主谓短语,不可断,故选C。‎ A.“殿下”是对帝后、帝妃及太子、公主、诸亲王的敬称,而不是“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B.“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与原文不符,原文“自比倡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 ‎①“中人”,中等的人;“善”,从善;“不肖”,不正派的人。译为:太子的资质中等,如果让贤良的人辅助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从恶。 ②“浸”,慢慢;“狎”,亲近;“间”,隔阂;“乞骸骨”,退休。译为:后来太子开始慢慢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劝谏又不听从,于是请求退休。 答案:(1)C(2)A(3)B(4)①太子的资质中等,如果让贤良的人辅助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从恶。 ②后来太子开始慢慢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劝谏又不听从,于是请求退休。‎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答案】‎ B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表面上描写天寒寺冷,庙中游人稀少,窗前红叶堆积,无人打扫的景象,实则暗说广宣上人终日奔走在外、踪迹难寻,不在寺庙中潜修佛理,弘扬佛法。委婉地表明了诗人拒绝与他往来的态度。译文:广宣上人一年到头不停地来拜访我,风雨无阻灰尘也难挡。一直都很惭愧对朝中大臣没有什么助益,也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赏析:诗的首联把“扰扰”和“风雨”、“尘埃”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殷勤来访、奔走于权贵之门的上人形象。“扰扰”表明了诗人无奈而不堪的心情。《诗经•风雨》中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表达见到朋友时平静又喜悦的心情。诗人在这句中也暗用“风雨”的典故,却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不满。颔联说到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说的显然是反话,可以理解为是对广宣上人拜访的委婉谢绝。“惭”、“愧”连用,诗人在自谦的同时,表达出他和上人在立身处世问题上的不同见解,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隔阂。颈联仍是自谦,说自己读书没有收获。其中的“未能回”可以理解为没有回去,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广宣上人以诗相赠,诗人自谦才疏学浅,整日推敲也无法答复。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对广宣上人的回绝。诗人强调他学习的是儒家圣道,推崇的是孔孟之学,暗含他和上人之间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尾联提到了“红叶”有几堆,在王维《山中》有“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句,“天寒红叶”的意象刻画出清冷寂寞的初冬景象。诗人化用王维诗意,表达他对上人的微讽之意。广宣上人的住所是寺庙,但他整日在外奔走,以至于很少待在寺庙之中。诗人说红叶堆积,无人打扫,旨在劝这位上人当回到寺庙之中。这仍然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的不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老等学说。但偏偏有所谓高僧广宣上人,频频以诗文讨教。诗人出于礼貌,又不能不略为敷衍,但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奔走于权贵之门的僧人,是非常无奈而又鄙薄的。诗题中的“频”字已经表达出不耐之情。诗人采用了委婉暗示的手法,向广宣上人说明他的态度。诗人自谦的语气一以贯之,他在暗示广宣,你我之间的过多交往对双方都没有太多益处。最深处的原因是各自坚守的大道不同,各自安身立命的所在不同。诗的结尾用意巧妙,意在讥讽僧人终日不归。诗人说天寒寺冷,红叶堆积,希望点醒广宣上人:既然号称高僧,就应该在寺庙中潜修佛理,弘扬佛法,不必终日奔走在外、踪迹难寻。这首诗还意在传达一种诗人所谓“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有负于初心”的人生感喟(韩愈《<五箴>小序》语)。整首诗平易坦荡,不用事,不屈己徇人,言语之间颇能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考点】‎ 把握主旨情感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古诗词)‎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解答】‎ B.“表明诗人内心的感动”说法错误,从首联的“扰扰”及全诗来看,诗人对广宣上人频频造访是无可奈何的。‎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描绘古诗清冷寂寞的景象,实际上是广宣上人指整日在外奔走,频频到别处造访,很少待在寺庙之中,以至于红叶堆积,无人打扫,意在讥讽僧人终日不归,旨在劝这位上人当回到寺庙之中弘扬佛法,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的不满。‎ 六、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案】‎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小说阅读 赤壁赋(苏轼)‎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句和名篇。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遇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多积累。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书写时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重点字:臾)‎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重点字: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复)‎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反映”“观照”是仔细审察冷静观察“观测”是观察并测量语境是审察观察现代人的生活,故选“观照”“获取”是取得猎取“汲取”是吸收摄取语境是吸收营养,故选“汲取”故选D A A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层级为D级。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语序不当,应了解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望风披靡”形容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见对方的一点影子,没有交锋便溃败了。语境是孙大圣逢战必胜,故选“所向披靡”。“反应”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语境是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地表现了 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故选“反映”。“观照”是仔细审察;冷静观察。“观测”是观察并测量。语境是审察观察现代人的生活,故选“观照”。“获取”是取得;猎取。“汲取”是吸收;摄取。语境是吸收营养,故选“汲取”。故选D。‎ 画线句子的语病是语序不当,“走出传统”应放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前面,“活生生的”应放在“普通人”前面。A.修改正确;B.“变成了”用词不当,语意要承接前文,和前文一致,前文提到“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所以“变成了”应改为“成长为”;C.语序不当,“走出传统”应放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前面,“活生生的”应放在“普通人”前面,用词不当,“变成了”应改为“成长为”;D.语序不当,“走出传统”应放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前面。故选A。‎ 语段表达的意思是传统文化要贴近时代生活,前句提到“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下句应提出正确做法,应是“让传统文化融人时代语境”,即与时俱进,后句提到“展现新魅力”,所以前句应是让传统文化融人时代语境的好处,句式应和“展现新魅力”一致,应是“迸发新活力”。故选A。 答案:(1)D(2)A(3)A ‎【答案】‎ 从书中获得新的知识,社交价值,第一种是完全的“为己”的阅读 ‎【考点】‎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表达得体 语境填句 ‎【解析】‎ 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要整体把握文意,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解答】‎ 段意:畅销书对读者的价值分类。 ①根据上句“文化价值”,联系后句,应是从书中获得新的知识; ②根据分类特点,联系后句分类内容,应是社交价值; ③根据后句以及第一种内容特点,应指出第一种是完全的“为己”的阅读。‎ ‎【答案】‎ 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开幕,服饰来自新疆13个民族,有助于人们了解新疆,将在多地进行两个月巡展。‎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还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把这些信息组合成一段话,而不是独立的几点。‎ ‎【解答】‎ 抓取关键句“‘霓裳艺彩耀动天山一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正式与观众见面”,“展出的服饰,来自新疆13个民族,从头衣、体衣、足衣和配饰四个方面,彰显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层底蕴”,“展览让社会各界进一步走进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还将走到阿克苏地区、哈密市等新疆各地州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巡展”,概括出事件:“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开幕;内容:13个民族的服饰;作用:彰显民族文化内涵,让社会了解新疆;时间地点:在多个地方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巡展。组合语句并适当删减以符合字数要求。‎ 八、写作(60分)‎ ‎【答案】‎ 以仪式守护节日文化车淑娅说起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吃粽子,一些地方能看到热闹的赛龙舟,此外还有佩香囊、系彩绳、插艾叶、挂葛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从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至清初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中华仪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既包括生活化的节日仪式,也包括正规的节日庆典礼仪。通过举行节日仪式,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秩序和谐友善。如今,伴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传统节日重要性已有社会共识。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大长假”“小长假”,而是紧紧围绕节日文化展开?加强节日仪式可作为探索方向之一:有了具体的节日仪式,节日内涵才有所依附,才能逐渐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如何强化节日仪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生活特点,对传统仪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以当代气息。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仪式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就富有生活趣味,能够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我们可以深入发现和挖掘生活化节日仪式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传统仪式,丰富节日民俗活动,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另一方面,或可发展当代节日仪式,使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新的国家节日仪式正在形成和完善。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每连元旦发表新年贺词,举办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或阅兵仪式等。这些重大节日纪念仪式充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应继续发扬。2018年元旦,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增加了礼号手天安门城楼演奏、礼兵金水桥南侧迎国旗等新内容,使升国旗这一仪式受为庄重威武,让人记忆犹新。我们还可借助现代媒介手段为增强节日仪式助威。持续多年的春节晚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等电视晚会已成为传统节日新仪式,其中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更是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更符合今天年轻人心理特点的方式创建有价值内函、有可操作性、易于传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节日仪式,可作为的空间还很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当以生动多样的节日仪式连接古今,丰富传统节目的文化实践,守护传统节目的价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都道。‎ ‎【考点】‎ 材料作文 小说阅读 内容概括与分析 ‎【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出台这样一个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礼仪礼节是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相伴相生,赋予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以意义和价值。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作为一种公共文化,可以通过集体性的仪式或庆祝活动,通过大众的参与,来建立公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进而强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命题要求“请围绕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是写作指令,它限定了考生写作的内容范围;命题要求“从礼仪礼节的角度”,也是写作指令,它限定了考生写作的角度;命题要求“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阐述你的看法”,提示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传统节日是民族精品文化。 回归并传承传统礼仪。‎ ‎【解答】‎ 以仪式守护节日文化 车淑娅 说起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吃粽子,一些地方能看到热闹的赛龙舟,此外还有佩香囊、系彩绳、插艾叶、挂葛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至清初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中华仪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既包括生活化的节日仪式,也包括正规的节日庆典礼仪。通过举行节日仪式,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秩序和谐友善。如今,伴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传统节日重要性已有社会共识。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大长假”“小长假”,而是紧紧围绕节日文化展开?加强节日仪式可作为探索方向之一:有了具体的节日仪式,节日内涵才有所依附,才能逐渐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如何强化节日仪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生活特点,对传统仪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以当代气息。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仪式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就富有生活趣味,能够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我们可以深入发现和挖掘生活化节日仪式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传统仪式,丰富节日民俗活动,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另一方面,或可发展当代节日仪式,使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新的国家节日仪式正在形成和完善。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每连元旦发表新年贺词,举办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或阅兵仪式等。这些重大节日纪念仪式充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应继续发扬。2018年元旦,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增加了礼号手天安门城楼演奏、礼兵金水桥南侧迎国旗等新内容,使升国旗这一仪式受为庄重威武,让人记忆犹新。我们还可借助现代媒介手段为增强节日仪式助威。持续多年的春节晚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等电视晚会已成为传统节日新仪式,其中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更是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更符合今天年轻人心理特点的方式创建有价值内函、有可操作性、易于传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节日仪式,可作为的空间还很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当以生动多样的节日仪式连接古今,丰富传统节目的文化实践,守护传统节目的价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都道。‎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