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四)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测(四)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雕琢.(zhuó) 栖.息(xī) 游目骋.怀(chěng) B. 门槛.(kăn) 塑.像(sù) 锲.而不舍(qì) C. 筵.席(yàn) 谪.居(zhé) 舞榭.歌台(xiè) D. 徘徊.(huái) 袅娜.(nuó) 羽扇纶.巾(guān) 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A. 敲诈 沁园春 完璧归赵 B. 旋律 醉醺醺 一愁莫展 C. 慷慨 捉谜藏 没精打采 D. 修茸 汗涔涔 沧海桑田 【解析】B 项,一愁莫展——一筹莫展:C 项,捉谜藏——捉迷藏;D 项,修茸— —修茸。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今天我们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某些人的嘉言懿行....,应该引以为戒。 B.同学们相敬如宾....,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C.老师博闻强记....,在讲稿之外引证的大部分作品,他都能背诵得出。 D.他站在海边,望着巧夺天工....的海岛,思考着未来,不禁感慨万千。 【解析】B博闻强记,意思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符合句意。A嘉言懿行指有益 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句中褒义贬用,错误。B相敬如宾只用于夫妻之间,对 象用错。D巧夺天工,是指人工的精神胜过天然。海岛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 工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常规思维】答案:D。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应该把④作为第一句,和结 尾“古典服饰……”相联系,应该把⑤作为最后一句,然后根据绳结的“历 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作用”“美学意义”确定顺序是④③②⑥①⑤。 【顿悟思维】化繁为简,把握关键。①句说的是绳结的最初应用,⑤句说的 是绳结的另一应用,且有“还”做标志。一招制敌:①⑤必须在一起,确定 - 2 - 答案。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 霍金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斗土,为科学为人 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B. 《2017 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9 月,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已经超 过 8 亿多人。 C. 公共法律服务落实更加到位,体系不断完善,已经进入从“有形”向“有效” 发展的轨道。 D. 围绕《湄公河行动》《战狼》红海行动》等电影制作播出为重要标志,中国大片 已然崛起。 【答案】A B 项,语意重复,“超过”“多”去掉一个;C 项,语序不当,应为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更加到位”;D 项,句式杂糅,“围绕……” “以……为重要标志”杂糅。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D ) A. 毕业论文上的文字,像蚂蚁,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 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C. 女足姑娘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D. 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7.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D )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 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等的称号。 D.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 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B.关中:嘉峪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C.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答案:选 B。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9.下列画横线词语的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B ) 辛老师,今天我身体有些不舒服,不能和同学一起光临①您家看望②您,实 在抱歉③。等病好后再登门拜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B 解析:①处“光临”一词是敬词,不得体,④处“通知”一词不恰当,太生硬, 不礼貌,因为“通知”一般是上对下。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 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 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 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 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 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 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 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 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 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 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 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 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 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 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 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 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 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 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 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 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 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 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 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 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 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 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 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 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 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 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 1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所以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 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 B. 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 - 4 - 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 C. 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 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D. 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 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自己。 1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 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B. 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 出了号召。 C. 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较论证等。 D. 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 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1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 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 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 C. 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 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等实录精神。 D. 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 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A 项,“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错误,根据原文第①段“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 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可知, 司马迁在政治上的劣势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他能改变的东西很少,不仅仅“因为 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 C 项,“处于平等的地位”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④段“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 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 素”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王侯将相和布衣百姓“处于平等的地位”。 D 项,“也让人们记住自己”错误,根据原文第⑦段“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 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可知,“也让人们记住自己”是结果不是“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 所在。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 项,“如例证、引证、比较论证等”错误,从全文来看,并没有运用“举例论证”。 故选 C。 【12 题详解】 - 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 C 项,“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错 误,根据原文第②段“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 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 ——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可知,“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 精神。 故选 C。 文言文阅读 赤 壁 赋 苏 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 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 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坐:端正地坐着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斟酒 C.举匏尊以相属 相属:互相嘱托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造物者: 大自然 14.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判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又何羡乎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段中“客”举曹操之例,借此表达“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并由此 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 B.第二段中苏子以明月长江作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而抒发了作者乐观 旷达的情怀。 - 6 - C.苏子看人生看宇宙的方法、角度与客不一样,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D.本赋运用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使全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二.情景默写。(共 5 题,每题 2 分) 1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 “ ,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 之情融为一体。 17.《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 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 。 18.《归园田居》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 , 。 1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以“ , ”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 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20.《琵琶行》写大弦小弦合奏的句子: , 。 三.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 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 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21. 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所描绘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5 分) 答案: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 22.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隐居与从政的迷茫之情。作者先借景抒 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的惆怅,再写自己客居楚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 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壶水 孔立文 タ阳染红了整个大漠。 一只狼,一只披着细碎残阳的瘦狼,跌跌撞撞地闯入了陆归林眼前这雄奇瑰丽 - 7 - 的画卷。 他轻轻地解下了外腰带,这个两端有铁环、铁扣的军用腰带,可攻可防。 狼伫立在远方,略仰着头,对着他示威。这绝对是一只历经苦难和沧桑的老狼, 它啼血的嗥叫声中包含着悲伤、绝望和忧郁。 “我要杀了它。”陆归林坚定地对自己说。 他抡起军用腰带,冲向那狼。狼奔逃而去,速度极快。 可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它又出现在他的身后。 这狼和他打起了游击战。几个回合下来,陆归林已是精疲力竭。 他走,它就走;他停,它也停。而且距离总是三四十米。 夜色来临,他找了个斜坡,对着那只狼,枕着交织的双手,仰面半躺着。狼也 停下来,蜷在地上。 漠野苍茫,四周静寂。中午的那场沙尘暴使陆归林脱离了勘探队的战友,在寻 找队伍中误入了这茫茫沙漠。漫天的风沙和徒劳的奔跑,他的迷彩服硬得成了一 块铁板。他太累了,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两腿如灌了铅。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在 清冷的沙漠风中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了前方狼的眼睛。 狼的眼晴正一闪一闪的,这让他睡意全无。 新的一天来临,陆归林又开始了沙漠上的舞蹈。指北针留在了军车的驾驶室里, 陆归林只能靠太阳判定方位,他的目标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沙海滚动着热浪。狼,也已经被饥饿和干渴折磨得摇摇晃晃。 陆归林轻轻地晃动了一下水壶,他要再听一下水的声音,水的声音就是生命的 声音。昨天发现自己迷路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壶里的水,那时壶里的水只剩 下现在这半壶。他知道在沙漠里迷路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没敢动那水,实在 渴得难受,他就轻轻晃动一下水壶,水晃动的声音总能让他充满希望。 当太阳如蛇一样缠着他的时候,陆归林下了喝水的决心。他拧开水壶的盖子, 手有些抖,干裂的嘴唇也抖动起来。当他把壶口放到唇边时,他看到了那狼。 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一个半埋在沙丘里残缺的动物骨架出现在他的视野。他把这个白花花的东西拽 出来,扯下一块扇形的骨头,铺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这个骨头的凹处。 可是水落在上面连湿都没湿一下,就不见了。倒,再倒……骨头上终于出现了一 汪清水,那一汪清水就像镶在少女项间的一枚珍珠,光彩夺目,绚烂动人。 狼果然向他走了过来,当狼毫无防备贪婪地舔食那汪清水的时候,陆归林高高 举起军用腰带,却迟迟下不了手。 他原本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这狼的。但是,他放弃了,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 什么。 他喝掉了壶里所剩无几的水。 水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沙漠中划过一声尖锐有力的嚎叫,狼高昂着头,像获 得了新生一般。 狼对着他持续地嚎叫,然后竟独自蹒跚而去。它走走停停,不断地转头,并发 出模糊不清的叫声。 陆归林读懂了狼的语言。 他跟在了狼的后面,机械地跟着。它走,他就走;它停,他也停。而且距离的 把握,也是三十米左右的样子。 傍晩将至,当他跟着那狼费尽全力爬上一个硕大的沙坡时,奇迹出现了——映 入眼帘的是迷人眼的绿色,久违了的绿色!在绿色与绿色之间,是银光闪闪的水 - 8 - 面。一条河横亘于草地之间,河的那一端,是林带,是庄稼地,是村庄…… 绿洲,这就是孕育生命的绿洲。 陆归林踉踉跄跄地奔到河边,疯了一般,他捧起那清凉甘冽的水,大ロ大ロ地 喝起来…… 忽然,陆归林的耳畔传来一片呐喊声,猛地一抬眼,他看见一群人正在追赶那 只狼。再看那只狼,速度如闪电一般,从河畔奔向了他们刚刚走出的茫茫大漠。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1 期) 23.小说中的陆归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 分) 答案:①坚韧勇敢。误入沙漠,途中遇狼,归途迷路,面对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陆归林忍受着酷热、风沙和疲惫,具有顽强的求生欲望;②沉着机敏(智)。困难 面前,陆归林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表现得冷静沉着。没有指北针,他就依靠太阳 判断方位。途中遇狼时,他先是谨慎防御,再以水为诱饵设计解围;③善良仁慈。 在极度干渴、生死攸关之际,他本可以借助半壶水除掉老狼,但在关键时刻又放 过了老狼。 24.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阐述理由。(5 分) 答案;①情节有突转(曲折、波折)。狼带领陆归林走出沙漠,来到绿洲,却被另 一群人围捕而逃回沙漠,情节的反转使故事再起波澜,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表达效果。②主题更深刻、丰富。结尾一段能引发读者对人性和人与动物关系的 思考的深刻反思;若删去,小说主题更多停留在知恩图报或善有善报上。③情节 上与上文对比。人围捕狼的情景,与上文陆归林与狼相互帮助、彼此依存的伙伴 关系形成鲜明对比,耐人寻味。④引发读者对老狼命运的想象与思考。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他知道在沙漠里迷路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没敢动那水,实在渴得难受,他 就轻轻晃动一下水壶,水晃动的声音总能让他充满希望”,误入沙漠,途中遇狼, 归途迷路,面对一系列的现实困境,陆归林忍受着酷热、风沙和疲惫,具有顽强 的求生欲望。可见其勇敢坚韧。“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狼果然向他走了过来, 当狼毫无防备贪婪地舔食那汪清水的时候,陆归林高高举起军用腰带……”,困难 面前,陆归林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表现得冷静沉着。没有指北针,他就依靠太阳 判断方位。途中遇狼时,他先是谨慎防御,再以水为诱饵设计解围。可见其沉着 机敏。 “陆归林高高举起军用腰带,却迟迟下不了手”“他原本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这 狼的。但是,他放弃了,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在极度干渴、生死攸关之际, 他本可以借助半壶水除掉老狼,但在关键时刻又放过了老狼。可见其善良仁慈。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结尾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 情节能突转。“忽然,陆归林的耳畔传来一片呐喊声,猛地一抬眼,他看见一群人 正在追赶那只狼。再看那只狼,速度如闪电一般,从河畔奔向了他们刚刚走出的 茫茫大漠”,小说本来已经写到“他”(主人公陆归林)与狼不再对峙,而是共同 走出了沙漠来到了绿洲,结尾却写一群人把狼追赶进茫茫沙漠。这样处理,可使 情节有跌宕,有波澜,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 主题更深刻。小说先写陆归林迷路,然后写遇见狼,再接着写放弃杀狼的念头, 最后写和狼一起走出沙漠,如果写到“他”与狼一起走出沙漠来到绿洲为止,可 表达知恩图报或善有善报的主题;加上结尾一段后则能引发读者对生态文明的深 - 9 - 层思考,对人性之恶的深刻反思。更具艺术性。狼把人带出沙漠,人群却追赶狼, 对比鲜明,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最后一段把狼变成了人的天敌,似乎只有人才有资格享有绿洲,而狼只能被打死 或在茫茫沙漠里自生自灭,引发读者对老狼命运的想象与思考。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 分 )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仪式。新年倒数的钟声敲响,提醒着跨年的喜悦与神圣; 单膝跪地,请求婚嫁,献上婚戒,定格了爱情的幸福和甜蜜;体育赛场,颁奖礼 上,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传扬着国家荣誉和民族自豪。开学典礼,结婚典礼, 开业典礼,欢迎仪式,宣誓仪式,不一而足。 近段时间,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仪式:上海某小学“孝敬文化节” 活动中,全体学生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 父母教诲;河南某中学为弘扬传统文化,要求学生每天跪拜孔子;三峡大学首届 国学班开班,35 名学生身穿传统汉服齐诵拜师帖,向 12 位导师鞠躬奉茶,行拜师 礼…… 关于“仪式”,你有怎样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 600 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