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小题 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不仅出现在《终结者》之类的科幻电影之中,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就连人类引以为傲的文艺创作,也开始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战。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CSLT)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著名科学家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面临人工智能,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机器人“薇薇”开启数据库诗歌写作模式。有的诗一看就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比如这一首《落花》: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要想甄别就需要推敲,但只要认真思考,“细雨濛”之类别扭的用法还是可以被识别出的。‎ ‎ 那么文学创作上,人工智能在模仿什么?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 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 ‎ ‎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关系,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某种程度上,值得当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比如上文所引的机器人诗歌,如果有较好的诗歌修养并不难识别,但在各种伪托李白藏头诗的口水诗都可以在网络上流行的今天,我们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将无法判断一首机器人诗歌和一首好诗的差距。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 文学理论大家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复杂始终对应于人心的深邃,人性是永远无法替代的部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文学这朵艺术之花会永开不败。 ‎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显示了其威力,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就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 B.日前,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主要是因为“薇薇”创作的诗歌有31%的作品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 C.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机器人“薇薇”的诗歌写作只是一种有模有样的模仿行为。 D.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的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图灵测试”这个观点认为,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 B.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 C.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这也是人工智能写作无法进行模仿的。 D.机器人“薇薇”写作的诗歌,有的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歌即使是我们认真推敲也无法辨别出是机器人所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让我们有了机器人的智能,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B.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虽然对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是挑战,但我们不必担心,我们真正忧虑的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 ‎ C.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于人文的步步蚕食。 D.“文学是人学”,人性是那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我们就不必担心文学会衰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幸存者 [美]休·B.卡夫 ‎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 ‎ 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磨擦。‎ ‎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 狗疑惑地看着他。“过来,快!”他唤着。‎ ‎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了恐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 ‎ 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远处掷去。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在轻轻地舔着他。‎ ‎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咽……‎ ‎ 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 ‎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的光芒。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一堆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只狗。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情节设置颇具匠心,既有线索的设置,又有悬念的制造,故事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情节在人和狗的命运悬念中发展,牢牢地抓住读者,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本文对狗的描写也十分细致,既有神态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尤其是多次描写到狗的眼睛,作者想借此来衬托出主人公无助、矛盾、内疚、感激的心理历程 C.“他伸出一只手臂把狗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呜哭泣——”展现了人与狗患难与共的和谐之美。‎ D.本文将人和狗进行了对比,在同样饥饿的状态下,人总是想杀狗以自保,而狗却始终守护着主人,表现了人性的肮脏与口讯的善良,突出了人性恶的主题。‎ ‎5.小说是如何在情节上巧妙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和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 ‎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 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9月29日新华网)‎ 材料三 ‎ 预计到 2020 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20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年9月29日环球网)‎ 材料四 ‎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不再有用武之地。 C.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 B.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 C.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深入解析人类是其必经之路。 D.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 9.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与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4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38分)‎ ‎10.与“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迟之 B.晋军函陵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共其乏困 ‎11.下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整顿衣裳起敛容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凄凄不似向前声 D.举酒欲饮无管弦 ‎12.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D.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3——14题(11分)‎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3. ‎“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空”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5分)‎ 14. 诗中写了昭君的“怨恨”,昭君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用意是什么?(6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10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15.有人对“敌素秋”的“敌”字评价很高,但也有人说“敌”不如换成“对”字。你的意见如何呢?(5分)‎ ‎16.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17.默写《锦瑟》一诗(8分,每句1分)‎ 三、语言知识运用(共6小题,选择题各3分,总22分)‎ ‎18.下列各句中,划线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②国家工信部近日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呼之欲出。‎ ‎③“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 ‎④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振奋人心。在人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娱乐圈的明星们也纷纷带来祝福。‎ ‎⑤再回头看去,这些自在无羁勒的温情的文字,看着看着就让人心里生出煦煦如拂的感觉,如坐春风。‎ ‎⑥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19.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B.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恶。 ‎ C.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顶尖人才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 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的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20.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21.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感想不超过20字;(4分)‎ 构字部件: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ナ 构字词示例: ナ +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5分)‎ ‎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①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 ② 。元宵节不仅仅要进行娱乐性活动, ③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 ‎ ‎23.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于马克思的逝世,作者回避了“死”这个词语,而用“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词语来表达,这些词语符合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用语非常得体。请从用语得体的角度回答下面的问题。(每句不超过30字)(4分)‎ ‎(1)1980年10月10日,“人民艺术家”中国电影演员赵丹去世。怎样表达一个演员之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0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突然发病去世。怎样表达一个音乐家之死?‎ ‎ ‎ 四、 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人们被一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有人说,是诗句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的内心重新丰富起来;有人说,是文字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一封家书就能抚平时代的创伤;有人说,朴实的话语更能带给人们充满温馨的心灵体验,如和煦的春日阳光,令人宁静愉悦;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  这些议论,引发了你的哪些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答案 ‎1.B (“主要是因为‘薇薇’创作的诗歌有31%的作品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错,据原文“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可知。)‎ ‎2.D(“但有的诗歌即使是我们认真推敲也无法辨别出是机器人所作”错,据原文“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可判断。)‎ ‎3.A(“让我们有了机器人的智能,这是我们要努力的”错,据原文“值得当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 ‎4.D“人总想杀狗”错,人最后良心觉醒,并未杀狗,本文的主题是人性善良以及善有善报 ‎5.(4分)第一个悬念是人会不会杀死狗(1分),第二个悬念是狗会不会吃掉人(1分),‎ 第三个悬念是人和狗会是什么样的结局(1分)。作者层层设置悬念,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及思考(1分)。‎ ‎6.(4分)特点:被扔掉的凶器,成为救人的工具,小说结尾运用了留白艺术,言有尽而余味无穷(1分)。‎ 作用:①情节上,与前文制刀、掷刀相呼应;(1分)②主题上,被扔掉的凶器尖刀却成了救人的工具,见证了人性中的善良、美好和庄严,突显了善恶有报的主旨。(1分)③读者感受上,雪地上挺直插着的尖刀,如同特写镜头,撞击着人们的心扉;给人以强烈的震撼(1分)。‎ ‎7. B(“不再有用武之地”过于绝对)‎ ‎8.C(A项以偏概全,新闻写作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新闻评论”带有作者强烈个性色彩,而这恰恰是目前人工智能欠缺的;B项强加因果。戴尔本人对人智能并不恐慌,是因为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D项忽略了前提,把理论上的可能性说成必然,原文讲的是“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 ‎9.(4分) 利:①创造新型产业需求,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 ‎②推动人的潜力的最大化,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弊: ①取代部分领域的人类工作,淘汰大量传统劳动力,加剧失业问题。‎ ‎②可能导致人类面临新的伦理和现实问题,如机器反过来控制人类等新问题。‎ ‎(一点一分,答出四点即满分。)‎ 10. C 11. D 10. C 11. ‎(5分)“空归”即徒归。(1分)这一是说昭君死在匈奴,只有她的魂魄能月夜归来 。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多么强烈!像这样的一个女子,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么不令人感慨?让人伤心?(2分)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2分)‎ 12. 怨“帝始不见遇”,怨远嫁异邦,怨远葬他乡,月魂空归。(2分)杜甫借写王昭君的怨恨之情寄托的是自己怀才不遇、漂泊异乡远离故土的身世家国之感,(4分)‎ 15. ‎(5分)不可换成“对”字,(1分)“敌”字更加准确、贴切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绪。(1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1分)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2分)‎ 16. 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2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3分)‎ ‎17.(8分)每句一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8.B。(解析 ①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属于对象误用。②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如,真相呼之欲出,利民政策呼之欲出。③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贬义;用“不以为意”好。属于望文生义。④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⑤“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⑥“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合语境,应为“不负众望”。)‎ ‎19.C。( A歧义;B“思想道德公布”达配不当;“达到”缺宾语。D 杂糅。改为“都靠电磁力”或“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20.C ‎21.答案 (示例一)(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示例二)(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解析 先分析试题所给示例的构思特点:由构字部件联想到汉字,再由汉字联想到词语,最后以这个词语为核心写出立意积极、句式整齐的两句话。再按照题目要求,依顺序一步一步完成答案。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中“两个不同的部件”“一个汉字”“一个双音词”‎ 等关键信息。‎ ‎22.答案 ①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②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③而且要进行一些独特的文化活动 ‎23.(1)1980年10月10日,“人民艺术家”中国电影演员赵丹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2)1990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画上了生命的休止符 24. 立意参考:‎ (1) 从人文素养的角度看,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体现了当下消费主义至上,道德的荒芜和心灵的空虚,人们关注文化类节目体现了文化的觉醒与自信 (2) 从科学理性角度看,没有科学精神的民族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3) 综合角度,不需要把二者对立,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我们创造物质财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