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9)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岑 参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属于觐省诗,是古代官员被朝廷批准回家探望家人的诗歌,本诗中“便觐”是指樊侍御史奉朝廷的命令前往丹阳期间回家乡省亲。‎ B.“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一句表现了亲人们对樊侍御史的思念,一知道他的去处,就在打听什么时候回来。‎ C.“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一句中的“骢马”一词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侍御史”的官职。‎ D.“霜台”即“御史台”,正与诗题暗相呼应。不称“御史台”而称“霜台”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 E.“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一句写出樊侍御史的家人对儿子在仕途上大有作为的无比高兴之情。‎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3.本诗开头从蜀道之难写起,与《蜀道难》开头的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比,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 ‎ ‎ ‎ ‎4.第二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蜀山的什么特点?尾联用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 ‎ ‎ ‎ ‎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结发为夫妻①‎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婉及良时②。‎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皆已没⑤,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摘自《汉魏六朝诗鉴赏》)‎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②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⑤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5.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 ‎ ‎ ‎ ‎ ‎6‎ ‎.有人说,诗歌的最后四句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 ‎ ‎ ‎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7.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 ‎ ‎8.古人在评价诗时常用“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中最精彩关键的句子。请指明“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 “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 ‎ ‎ ‎ 一、‎ ‎1.BC 是作者。C项,“骢马”一词应该是借代的手法。‎ ‎2.①本联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江风”牵引着“驿舫”前行,“海雁”催促着诗人早寄家书,使“风”“海雁”人格化,颇有情味;②又使用了借物抒怀(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高大华美的“驿舫”、浩荡怡人的“江风”以及殷勤传书的“海雁”抒情达意,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动;③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一帆风顺早日抵达的美好祝愿,也隐约传达出对友人奉命出使、衣锦还乡、显亲扬名的羡慕之情。‎ ‎【解析】题目要求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角度明确。通常分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本题明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那么内容可以略去。“江风”牵引着“驿舫”前行,“海雁”催促着诗人早寄家书,使“风”“海雁”人格化,颇有情味,采用拟人的手法。借高大华美的“驿舫”、浩荡怡人的“江风”以及殷勤传书的“海雁”抒情达意,借物抒怀。从表达情感的角度看,颈联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一帆风顺早日抵达的美好祝愿,也隐约传达出对友人奉命出使、衣锦还乡、显亲扬名的羡慕之情。‎ 二、‎ ‎3.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真切,感情的表达显得委婉;而《蜀道难》开篇的感慨感情豪放,富有气势。‎ ‎4.夸张。陡峭、高峻。运用典故,委婉地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解析】注意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再分析艺术效果。‎ 三、‎ ‎5.“诗眼”是“恩爱两不疑”一句。诗歌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的恩爱,“恩爱两不疑”最能揭示诗歌的主旨。‎ ‎6.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解析】结合诗歌的场景,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前两句是妻子告诉丈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后两句是丈夫回答妻子的。结合诗歌的题目“留别妻”,也可以理解为“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忘记自己。‎ 四、‎ ‎7.极言其行走之远,兼有分离久远之意。用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使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 感之情。‎ ‎8.“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与“晚”是“诗眼”。“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憔悴,有似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主要是说主人公内心因为思念行人而憔悴不堪,岁月流逝行人未归,而主人公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会渐渐的老去,红颜迟暮,其内心的伤悲可见一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