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3)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鸟类中,乌鸦的名声很不好,这种坏名声的产生其实是有根源的。乌鸦通体浑黑,它没有喜鹊漂亮,不如麻雀机灵,又比不上燕子的活泼和杜鹃的乖巧,更没有黄莺优美的歌喉,它的叫声沙哑、刺耳,人们一听就会皱起眉头。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因为乌鸦误传消息一怒之下杀死了恋人格露丝,之后又迁怒于乌鸦,使乌鸦背上了欺骗的恶名;而在中国古代的巫书里,乌鸦也常常代表死亡、恐惧和厄运,甚至连它的叫声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迷信的人对这些传说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乌合之众”“乌鸦嘴”“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说法,大多数人对乌鸦是讨厌、反感,甚至蔑视的。 其实乌鸦名声不好是被冤枉的,它本是一种吉祥鸟、报喜鸟,很多典籍中都可以找到证明。早在商朝,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言:“周将兴时,有大赤鸟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里所说的“大赤鸟”指的就是乌鸦。同类说法在《淮南子》《左传》《史记》等史籍中也有记载。唐代诗人张籍在《乌夜啼引》中写长安一位小吏被囚在狱,在家人准备变卖家产为其赎身时,“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可见,乌鸦报喜在当时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乌鸦还是鸟类中的慈孝鸟,“乌鸦反哺”的典故众人皆知。《本草纲目·禽·慈鸟》中说:“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诸多儒家经典都有关于乌鸦“反哺慈亲”的记载。晋代的李密在《陈情表》中也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表达了自己为祖母尽孝的愿望。在《慈乌夜啼》这首唐诗中,白居易赞颂了乌鸦感人至深的孝道,将其称为“鸟中之曾参”,同时也批评了吴起“其心不如禽”的行为。 “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流传甚广,而乌鸦的智慧也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美国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动物行为专家路易斯·莱菲伯弗尔研究发现,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水平大致与家犬相当。特别令人惊异的是,乌鸦竟然具有独到的使用工具以达到目的的能力。在日本一所大学附近的十字路口,经常有成群的乌鸦在等待红灯到来。在多次观察后,动物研究者惊异地发现,每当红灯亮起,乌鸦就飞到地面上,迅速把胡桃放到车子的轮胎下。等到交通指示灯变成绿灯,车子开动便会碾碎胡桃,乌鸦们迅速落地品尝美食。研究者得出结论,乌鸦很具创新性,甚至可以“制造工具”来完成各类任务。 对于人们对乌鸦的误解,胡适先生很不以为然。在他的白话诗《老鸦》里,乌鸦虽然“无枝可栖”“整日又寒又饥”,但却是孤独而勇敢的斗士,它能看尽人间不平事,又可洞悉红尘龌龊人。胡适的诗,既是一首乌鸦的颂歌,更是在为乌鸦正名。 (摘编自朱耀儒《乌鸦名声不好是被冤枉》,有改动)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乌鸦坏名声产生的根源的一项是( ) A.在人们眼中,乌鸦的形象不佳,歌声不美,性情等方面也不如燕子和杜鹃。 B.古希腊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杀死恋人后迁怒于乌鸦,使乌鸦背上了欺骗的恶名。 C.在中国古代巫书中,乌鸦常代表死亡、恐惧和厄运,其叫声被人们看作是不祥之兆。 D.人们借“乌合之众”“乌鸦嘴”“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说法,表达了对乌鸦的厌恶之情。 1.D 解析:D项中这些说法是乌鸦名声不好后才有的,不属于“乌鸦坏名声产生的根源”。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早在商代的典籍中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记载,这可以表明乌鸦是一种吉祥鸟、报喜鸟,而非不祥之物。 B.《尚书传》中提到“大赤鸟”口衔谷种聚集在王屋上,武王和大夫们都十分高兴,这里所说的大赤鸟就是乌鸦。 C.《乌夜啼引》中写少妇听到乌鸦啼叫,认为这是丈夫将要得到赦免的吉兆,可见乌鸦报喜在当时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D.乌鸦是鸟类中的慈孝鸟,我国古代很多儒家经典中都出现过乌鸦“反哺慈亲”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乌鸦是孝顺的。 2.A 解析:“乌鸦报喜,始有周兴”是商代的历史传说,而非典籍记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乌鸦名声的考证,本文不但引用了众多古书上的材料,还加入了科学研究的内容,既有说服力又有趣味性。 B.研究人员发现,乌鸦是人类之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能够独立制造并使用工具是它与家犬的区别。 C.从唐代诗人白居易《慈乌夜啼》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吴起的不孝表现相反,曾参应该是讲究孝道的。 D.与人们对乌鸦的误解不同,胡适在诗歌《老鸦》里表达了对乌鸦的赞美之意,他笔下的乌鸦是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斗士。 3.B 解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其综合智力水平大致与家犬相当”;且“独立制造并使用工具”错,原文是“乌鸦很具创新性,甚至可以‘制造工具’来完成各类任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但是,它既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只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系统。说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不确切的。甲骨文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占卜的工具,字也绝对不是当时存在的所有的字,却表现出成熟和发达的文字系统,是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所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在甲骨文以前一定还有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那么,甲骨文以前的文字面貌究竟如何? 从古到今流传的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有着关于汉字起源的信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很广的仓颉造字的故事。古书中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洛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说文解字·序》中也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不过这只是传说,人们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个人创造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种文字的诞生绝非一人一手之功,汉字的出现必定是先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极有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透过这种种神话传说的表层,最早的汉字在哪里?更多的来自地下考古资料,展现出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大量线索:不仅有商代前期,相当于夏代的遗物,还有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 在公元前4 000年的仰韶文化和其后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有不同的刻画符号。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出土的陶器上,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看,这些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该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于省吾、裘锡圭等著名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极大的关注研究,同时也肯定它们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这种陶符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另外一项关于早期文字的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距今4 000多年的朱书文字。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看过发现于陶寺遗址的一个扁陶壶照片、摹本以及墨线图后就断定:“这个字同大汶口文化陶文、殷墟甲骨文和现在通行的汉字属同一个系统。”这反映出4 000多年前即最迟在夏代前期,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已经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区了。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大约从夏商时期开始,它已经能够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虽然汉字在甲骨文之后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民族符号,是将我们维系在一起的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标识。 4.以下关于中国汉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古老文字的甲骨文,其实只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有成熟系统的古代文字。 B.不少传说和古籍都以仓颉为汉字创造者的观点并不正确,他只是在整理汉字方面集古代之大成而已。 C.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完整的文字系统,所以从甲骨文成熟的程度看,汉字的起源应早于甲骨文。 D.山东莒县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有密切关系,被看作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4.B 解析:变可能性为必然性。原文是“极有可能是”。 5.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骨文当时只是一种占卜的工具,所用字也不是同时存在的全部字,却有着成熟、发达的系统,这表明它只是一种过渡性文字。 B.汉字的出现是先民在历史发展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绝非一人一手之功。 C.朱书文字被断定与甲骨文、现在通行的汉字等属同一系统,说明最迟在夏代前期,汉字已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 D.学者们依据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画符号及山西出土的朱书文字断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 5.D 解析:断定依据不符合原文意思,依据是最后一段首句的“此”,它的指代意义说近了是前文“这反映出4 000多年前即最迟在夏代前期,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已经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区”;说远了是“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出土的陶器上,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和朱书文字。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学者们探寻最早的汉字,主要依据地下考古资料,包括商代前期的遗物和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 B.大量史料证明,汉字在甲骨文之前已经以各种刻画符号——陶符的形式出现在各个文化分支的陶器上,呈现出早期文字的雏形。 C.汉字这种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从夏商时期开始,已能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将它辐射到周边地区,从而推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进步。 D.汉字虽然形体不断演变,但它以固有的特色和基本语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成为中国特有的民族符号和文化标识。 6.C 解析:其一,不准确,原文是“大约从夏商时期开始”;其二夸大其词,原文是“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非“推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