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3)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弘昭,太原人也。弘昭事明宗,在藩方为典客。天成元年,为文思使,历东川副使,二年余,除左卫大将军,充内客省使。三年,转宣徽南院使。明宗亲祀南郊,弘昭为大内留守,加检校太傅。出镇凤翔。会朝廷命石敬瑭帅师伐蜀久未成功安重诲自请西行至凤翔弘昭迎谒马首请馆于府署妻子罗拜捧卮为寿弘昭密遣人谓敬瑭曰:“安公亲来劳军,观其举措孟浪,傥令得至,恐士心迎合,则不战而自溃也。可速拒之,必不敢前,则师徒万全也。”敬瑭闻其言大惧,即日烧营遁还。重诲闻之,不敢西行,因反旆东还。复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及重诲得罪,其年弘昭入朝,授左武卫上将军,充宣徽南院使。长兴三年十二月,代康义诚为襄州节度使。四年,秦王从荣为元帅,屡宣恶言,执政大臣皆惧,谋出避之。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日夕更见,涕泣求去,明宗怒而不许。延寿使其妻兴平公主入言于中,延光亦因孟汉琼、王淑妃进说,故皆得免。未几,赵延寿出镇汴州,召弘昭于襄阳,代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十月,范延光出镇常山,以三司使冯赟与弘昭对掌枢务,与康义诚、孟汉琼同谋以杀秦王。闵帝即位,弘昭以为由己得立,故于庶事高下在心,及赦后覃恩,弘昭首自平章事超加中书令。素猜忌潞王,致其衅隙,以致祸败。潞王至陕,闵帝惧,欲奔,驰手诏召弘昭图之。时将军穆延辉在弘昭第,曰:“急召,罪我也,其如之何?吾儿妇,君之女也,可速迎归,无令受祸。”中使继至,弘昭援剑大哭,至后庭欲自裁,家人力止之。使促之急,弘昭曰:“穷至此耶!”乃自投于井。安从进既杀冯赟,断弘昭首,俱传于陕州。及汉高祖即位,赠尚书令。‎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朝廷命石敬瑭帅师伐蜀/久未成功/安重诲自请西行/至凤翔/弘昭迎谒马首/请馆于府署/妻子罗拜/捧卮为寿/‎ B.会朝廷命石敬瑭帅师/伐蜀久未成功/安重诲自请西行/至凤翔/弘昭迎谒马首/请馆于府署/妻子罗拜/捧卮为寿/‎ C.会朝廷命石敬瑭帅师伐蜀/久未成功/安重诲自请/西行至凤翔/弘昭迎谒马首/请馆于府署/妻子罗拜/捧卮为寿/‎ D.会朝廷命石敬瑭帅师/伐蜀久未成功/安重诲自请/西行至凤翔/弘昭迎谒马首/请馆于府署/妻子罗拜/捧卮为寿/‎ 解析:原文标点为:“‎ 会朝廷命石敬瑭帅师伐蜀,久未成功,安重诲自请西行。至凤翔,弘昭迎谒马首,请馆于府署,妻子罗拜,捧卮为寿。”‎ 答案: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客”是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汉初沿设,掌管王朝对属国之交往等事务。‎ B.“长兴”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 D.“赠”即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号,常和“赙”用且意思相近。‎ 解析:“赙”指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和“赠”的意思不同。‎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弘昭历任要职,屡立功绩。他一直深受明宗信任,天成年间,他在短短几年之内多次被明宗委以要职,皇帝外出祭祀时让他留守皇宫。‎ B.朱弘昭富有心机,为人圆滑。他表面上对安重诲以礼相待,却暗中派人向石敬瑭告密,让石敬瑭拒绝安重诲,最后自己也拒绝接纳安重诲过境。‎ C.朱弘昭拥立新主,专擅朝政。他认为闵帝是因为自己的功劳才得以登上帝位的,因此大小政务他都参与处理,等到皇帝奖赏天下时他也获得优待。‎ D.朱弘昭心胸狭窄,招致灾祸。他一直忌恨潞王,并挑拨关系希望潞王遭祸,潞王起兵后,他接到闵帝的手诏十分害怕,最后只能选择投井自杀。‎ 解析:“屡立功绩”于文无据。‎ 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其举措孟浪,傥令得至,恐士心迎合,则不战而自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日夕更见,涕泣求去,明宗怒而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看他的举止轻率鲁莽,倘若让他到这里,恐怕士兵们会迎合他,那么您将不战而败。‎ ‎(2)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早上晚上轮流求见皇帝,哭泣着请求离京,明宗愤怒而没有答应他们。‎ 参考译文:‎ 朱弘昭是太原人。朱弘昭侍奉明宗的时候,在藩方担任典客。天成元年,朱弘昭担任文思使,历任东川副使,两年多后,他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充任内客省使。三年,朱弘昭转任宣徽南院使。明宗亲自到南郊祭祀,让朱弘昭担任大内留守,并加封他为检校太傅,出任凤翔地方长官。恰逢朝廷命令石敬瑭率领军队讨伐蜀地,很长时间没有成功,安重诲请求派自己西行。安重诲途经凤翔,朱弘昭在他的马头前迎见,请求安重诲住在府衙,让妻子、儿女列位跪拜,捧起酒杯为他祝寿。朱弘昭暗中派人对石敬瑭说:“安重诲亲自来慰劳部队,(我)看他的举止轻率鲁莽,倘若让他到这里,恐怕士兵们会迎合他,那么您将不战而败。可以赶快拒绝他,他一定不敢前来,那么您的军队就万无一失了。”石敬瑭听了他的话十分恐惧,当天就烧毁军营逃逸了。安重诲听到这个消息,不敢向西行进,于是向东返回。安重诲又经过凤翔,朱弘昭拒绝接纳他。等到安重诲犯罪,那年朱弘昭进入朝廷,被授予左武卫上将军之职,充任宣徽南院使。长兴三年十二月,朱弘昭代替康义诚担任襄州节度使。长兴四年,秦王从荣担任元帅,多次说粗野的语言和恶毒的话,执政大臣都害怕,谋划着出朝躲避他。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早上晚上轮流求见皇帝,哭泣着请求离京,明宗愤怒而没有答应他们。赵延寿让他的妻子兴平公主到皇宫中为他进言,范延光也依靠孟汉琼、王淑妃进言,因此都得以免祸。不久,赵延寿出朝担任汴州地方长官,朝廷把朱弘昭从襄阳召回,接替赵延寿担任枢密使,加授同平章事。十月,范廷光出京镇守常山,朝廷让三司使冯赟和朱弘昭共同掌管枢府的政务,朱弘昭与康义诚、孟汉琼一同谋划刺杀秦王。闵帝登上帝位,朱弘昭认为闵帝因为自己的功劳才得以登上帝位,因此各种事务他都参与处理,等到大赦后皇帝对臣民广施恩泽时,朱弘昭第一个由平章事破格加授中书令。他向来猜疑和忌恨潞王,造成他们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祸乱败亡。潞王到达陕州,闵帝惧怕,想要逃跑,速传手诏召朱弘昭前往谋划这件事。当时将军穆延辉在朱弘昭的府上,朱弘昭说:“紧急召唤我,是怪罪我,这该怎么办呢?我儿子的妻子,是你的女儿,你可以赶快接回去,不要让她遭受灾祸。”宫中使者随后到来,朱弘昭拿着剑大哭,到家中后面的庭院想自杀,家人极力阻止他。使者极力催促他,朱弘昭说:“我竟困窘到这种地步!”他于是投井自杀。安从进杀了冯赟之后,斩下朱弘昭的首级,全都送到陕州。等到汉高祖登上帝位,朱弘昭被追赠为尚书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上梅直讲①书 ‎[宋]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交往。‎ C.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其为人如孟轲、 韩愈之徒 徒:弟子。‎ 答案:D 解析:D项,徒:一类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天下之贤才 古之学者必有师 B.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小学而大遗 C.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非亲旧为之请属 窃为大王不取也 答案:A 解析:A项,都是助词,的。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代自己/助词,无义。D项,介词,替/动词,认为。‎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答案:C 解析:“而位不过五品”有转折意,其前宜断开;“其容色……”“其文章……”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其他根据句意可断开。‎ ‎4.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对快乐的认识的一项是(  )‎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⑥《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答案:A 解析:③原文后“亦何以易此乐也”,可见这不是作者认为快乐的事;⑤是说作者求禄之状。‎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 B.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信,表达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 C.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是认为它有孟子的风格,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 D.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表达了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的高度推崇。‎ 答案:C 解析:“不为世俗之文”意思是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2)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3)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参考答案:(1)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 ‎(2)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 ‎(3)(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 参考译文我每次读到《诗经》中的《鸱鸮》,读到《尚书》中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自然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掌管。”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们师徒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以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往,并且和他互相切磋。后来年龄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人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我,因此我才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替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 ‎《左传》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