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武功县2019- -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与试卷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 24 -‎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 ‎《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不自我夸耀,不轻易改志节,不放弃操守。‎ B. 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 “士为知己者死”是侠义之士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在他们眼里,道义和生命总是都一样珍贵,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 24 -‎ D. 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如专诸、豫让等,虽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 B. 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 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 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 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 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 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念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C项,“道义和生命总是都一样珍贵”错误,原文第二段“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可见选说道义和生命一样珍贵是不符合文意的。‎ 故选C。‎ ‎【2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如专诸、豫让等,虽没有权势……”错误,张冠李戴,结合原文第2、5段内容可知,本项错在于:“专诸、豫让”是《刺客列传》中的刺客,而不是《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注意两部书“狭义之士”的区别,不能混淆。‎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D项,“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错误,根据文中第二段有“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可见选项表述太绝对。‎ 故选D ‎【点睛】解答理解概念类题目的方法是: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 ‎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陨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降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 24 -‎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故活理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选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仅式正式开始前,松网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过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只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24 -‎ ‎ 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 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迷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 本则新闻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 107 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 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斯、降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 松冈环女上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驱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了深刻的反省。‎ ‎6. 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答案】4. D 5. C ‎ ‎6. 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跑,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圖梦中华的历史使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D项,“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从文中来看,应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文中议论与描写的文字不多,但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故选D。‎ ‎【5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错,原文第五段的表述是“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文中说的是“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并不是“自己在班会上”。‎ B项,“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错,第七段说的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第八段说“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所以,原文是说幸存者杨翠英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并非所有幸存者。‎ D项,“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理解错误。这只是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的表现,并不是全部的日本国民。‎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方法: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答案均在文中,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转化,可以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④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 本题,文章第三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这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之一,即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第五段,“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这是目的之二,传递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 最后两段,“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莫忘国耻,圆梦中华”,这是目的之三,即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 - 24 -‎ 综上分析,分点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 ‎(三)文学类文本闽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闽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鲁迅先生 巴金 ‎①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站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决不忘记先生。”可是四十五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②四十五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静静地站在先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着先生慈祥的面颜,紧闭的双眼,浓黑的唇髭,先生好像在安睡。四周都是用鲜花扎的花圈和花篮,没有一点干扰,先生睡在香花丛中。两次我都注视了四五分钟,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见先生在微笑。我想,要是先生睁开眼睛坐起来又怎么样呢?我多么希望先生活起来啊!‎ - 24 -‎ ‎③我还记得在乌云盖天的日子,在人兽不分的日子。有人把鲁迅先生奉为神明,把他的片语只字当成符咒;他的著作被人断章取义、用来打人,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在香火烧得很旺,咒语念得很响的时候,我早已被打成“反动权威”,做了先生的“死敌”,连纪念先生的权利也给剥夺了。在作协分会的草地上有一座先生的塑像。我经常在园子里劳动,拔野草,通阴沟。一个窄小的“煤气闸”充当我们的“牛棚”,六七名作家挤在一起写“交代”。我有时写不出什么,就放下笔空想。我没有权利拜神,可是我会想到我所接触过的鲁迅先生。在那个秋天的下午我向他告了别。我同七八千群众伴送他到墓地。在幕色苍茫中我看见覆盖着“民族魂”旗子的棺木下沉到墓穴里。在“牛棚”的一个角落,我又看见了他。他并没有改变。还是那样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 ‎④我想的还是从前的事情,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⑤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向先生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这说明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我不能不想到自己工作的草率和粗心。我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才发现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一本书刊,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成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 ‎⑥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拿起笔并不感到它有多么重,我写只是为了倾吐个人的爱憎。可是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逐渐明白: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我看得很清楚: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人们说他的笔像刀一样锋利,但是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一位朋友在先生指导下编辑一份刊物,有一个时期遇到了困难,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下去,我很难过。”‎ ‎⑦“忘记我!”这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我又想起四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和那个清晨,还有自己说了多少遍的表示决心的一句话。说是“决不忘记”,事实上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但在静寂的灵堂上对着先生的遗体表示的决心却是抹不掉的。我有时感觉到声音温和。仿佛自己受到了鼓励,我有时又感觉到声音严厉,那就是我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了。‎ ‎⑧二十五年前在上海迁葬先生的时候,我做过一个秋夜的梦,梦景至今十分鲜明。我看见先生的燃烧的心,我听见火热的语言:为了真理,敢爱,教恨,敢说,敢做,敢追求……但当先生的言论被利用、形象被歪曲、纪念被垄断的时候,我有没有站出来讲过一句话?我被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 - 24 -‎ ‎⑨“忘记我!”经过四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我又回到了万国殡仪馆的灵堂。正因为我又记起先生,我才有勇气活下去。正因为我过去忘记了先生,我才遭遇了那些年的种种的不幸。我会牢牢记佳这个教训。‎ ‎⑩若干年来我听见人们在议论: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当然我们都希望先生活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先生成为他心目中的那样。但是先生始终是先生。‎ ‎⑪如果先生活着,他决不会放下他的“金不换”。他是一位作家,一位人民所爱戴的伟大的作家。‎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充沛。‎ B. 第⑧自然段将“我”和鲁迅的行为对比,一方面赞扬了鲁迅先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勇于反思的精神。‎ C. 鲁迅要求“忘记我”,巴金表示“决不忘记”。尽管鲁迅曾关照过他,但他最终还是背叛了鲁迅。‎ D.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运用肖像描写的手法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遗容,传神地勾勒出鲁迅先生宁静而安详的样貌。‎ ‎8. 请概括本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9. 文中多次提到鲁迅先生的遗言“忘记我”,有什么作用?‎ ‎【答案】7. C 8. ①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普通人;②关爱青年;③做人处事认真负责;④追求真理(讲真话),言行一致。 ‎ ‎9. ①鲁迅先生希望被忘记,是因为他不愿意死后被“奉为神明”,著作被人利用;同时他也期待新人应有新的生活。②体现了巴金对鲁迅深切的怀念和自责。③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强化文章情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他最终还是背叛了鲁迅”错误。从“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正因为我又记起先生,我才有勇气活下去。正因为我过去忘记了先生,我才遭遇了那些年的种种的不幸。我会牢牢记佳这个教训”可知,作者“决不忘记”是为了记住鲁迅先生的精神。‎ - 24 -‎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从第③段中“还是那样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处可看出,鲁迅先生是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普通人;从第⑤段“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向先生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可看出鲁迅先生关爱青年;从第⑤段“《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这说明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我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才发现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一本书刊,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成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可看出鲁迅先生做人处事认真负责;从第⑧段“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可看出鲁迅先生追求真理,言行一致。‎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该内容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该内容本身的作用,和该内容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解答本题,需要找到写鲁迅“忘记我”的相关语句。如第①段中“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第⑦中“‘忘记我!‎ - 24 -‎ ‎ ’这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鲁迅先生希望被忘记,是因为他不愿意死后被“奉为神明”,著作被人利用;同时他也期待新人应有新的生活。从第⑨段中“‘忘记我!’经过四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我又回到了万国殡仪馆的灵堂”“正因为我又记起先生,我才有勇气活下去。正因为我过去忘记了先生,我才遭遇了那些年的种种的不幸。我会牢牢记佳这个教训”,这些语句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体现了巴金对鲁迅深切的怀念和自责,升华强化了文章情感。‎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期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 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4 -‎ ‎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 流涕,指流泪。古时的“涕”一般指鼻涕,“泗”指眼泪。‎ D. 赵高,指秦朝著名的宦官。“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与他有关。‎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德泽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 刘邦因患病躺在宫中,不见群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的故事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答案】10. C 11. B 12. B ‎ ‎13. (1)樊哙说:“我连死都不会推辞,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 ”‎ ‎(2)况且陛下病的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在一起与世隔绝吗?‎ ‎【解析】‎ ‎【10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古时的‘涕’一般指鼻涕,‘泗’指眼泪”错误,涕,古代一般指眼泪,用泗指鼻涕。‎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项羽既飨军士”,是说“项羽用酒肉款待沛公的随从将士”。“飨军士”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和D项;‎ ‎“中酒”意思是酒喝到一半,表时间,前后停顿。“欲杀沛公”动宾结构,后面停顿。可以排除C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项羽用酒肉款待沛公的随从将士。喝酒喝到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企图谋杀沛公,让项庄在席前舞剑,趁机行刺,项伯就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沛公”。‎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理解不当,原文中是说“岂自知附骥之尾”,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且”应理解为“尚且,连……都……”;“岂”应理解为“难道”;“特”应理解为“只,仅仅”;“卮酒”应理解为“一杯酒”。‎ - 24 -‎ 第二句中,“病甚”应理解为“病的不轻”;“震恐”应理解为“震惊惶恐、惊慌失措”;“计事”应理解为“讨论国家大事”;“顾……乎”应理解为“难道……吗”;“绝”应理解为“与世隔绝”。‎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沛县人。以屠狗为职业,为了避祸,曾经和高祖一起隐藏在芒山和砀山一带。‎ 最初樊哙跟随高祖在丰邑起兵,攻下沛县,高祖做了沛公,以樊哙为舍人。樊哙跟随沛公进攻胡陵、方与,回军驻守丰邑,在丰邑一带击败泗水郡郡监的军队。……‎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戏水一带,打算进攻沛公。沛公带领百余人乘车骑马来到项羽的军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不让项羽入关的意图。项羽用酒肉款待沛公的随从将士。喝酒喝到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企图谋杀沛公,让项庄在席前舞剑,趁机行刺,项伯就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沛公。这时帐中只有张良一个人陪同沛公。樊哙在营门外听说事情紧急,就带剑持盾来到军门。守门的卫士阻挡,樊哙径直闯了进去,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是谁。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就赐给他一杯酒和一条猪腿。樊哙喝完了酒,就拔剑切肉,把一条猪腿都吃光了。项羽说:“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算得了什么!如今沛公首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不住进宫室而驻军霸上,以待大王的到来,大王一到,就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与沛公有了隔阂。我恐怕人们怀疑大王,天下从此分裂瓦解。”项羽默默不语。沛公起身上厕所,召樊哙一同出去。那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几乎危险了。‎ 黥布反叛时,高祖身患重病,躺在宫中不愿见人,命令门卫不准群臣入内。绛侯、灌婴等群臣都不敢进去。十多天后,樊哙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大臣们也跟着进去。只见皇帝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人进前痛哭流涕地说:“当初陛下率领我们在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多么健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怎么竟然这样疲惫!陛下病势沉重,大臣们都很担心。陛下不召见群臣商议事情,却只和一个宦官在一起,与外界隔绝,难道陛下忘记了赵高的事情吗?”于是高帝笑着从床上起来了。……‎ - 24 -‎ 大史公说:“我到丰、沛两县访问经历世变的老人,观看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的故居,了解他们平素的为人,真是闻所未闻啊。当他们执刀杀狗、贩卖丝绸的时候,哪里会想到通过依附别人使自己名垂汉廷、德惠施于子孙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项 羽 陆 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来分别形容项羽和乌骓马的特点,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 第二句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 第三句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 D.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进行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诗的前两句通过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②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兵败乌江,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以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错误,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感情的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 24 -‎ 前两句的“八尺将军”“千里骓”写项羽的人、马,“拔山扛鼎”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在句里行间充满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后两句是感叹之句,“范增力尽无施处”,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路到乌江君自知”,只有到乌江畔,此时也是悔之晚矣。表达了诗人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以及对英雄败落的惋惜之情。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出他的英雄情结,敬慕英雄、成就事业是他一生的梦想。‎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根据要求作答。‎ ‎(三)名箭名甸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非凡气魄。‎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徐志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青青水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更痛心于民族在面对“衰亡”时的默无声息,为此,他强烈地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到中流击水 (2). 浪遏飞舟 (3). 软泥上的青荇 (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5). 不在沉默中爆发 (6). 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遏、青荇、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____,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 24 -‎ ‎。《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______: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___,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____,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混淆视听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 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 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 混淆视听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 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 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 - 24 -‎ ‎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不符合语境。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分析,选用“危言耸听”。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选用“触目惊心”。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选用“迫在眉睫”。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选用“不以为意”。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C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D项,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同时,“如果”应在主语“心灵的窗户”后面,排除B项、C项。“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故选D。‎ ‎【点睛】‎ - 24 -‎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阅读下面一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字)‎ 综合新华社平壤6月28日电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8日在平壤表示,针对最近朝鲜半岛“非同寻常的局势”,朝鲜将采取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 发言人说,当前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局势”。为了对付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朝鲜将采用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新的先进方法”的具体内容。朝鲜媒体5月份曾报道,朝鲜科学家在4月中旬成功开发出核聚变反应技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朝将加强核遏制力应对美军事威胁。‎ ‎【解析】‎ ‎【分析】‎ ‎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文段主体内容在第一段导语中,事件主体是朝鲜,具体事件是加强核遏制力,目的是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综合以上内容,按照不超15字的要求再压缩句子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对联 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请将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霸王 自以为是 ,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 下联:沛公 , ‎ ‎【答案】示例: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其他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也可以给分)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需要结合题干提示,了解人物的相关事件及性格特征等。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本题需要注意字数和事件、人物性格等。如沛公知人善用等。‎ - 24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君是一个“常常微笑者”“态度很温和”的学生,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我”(鲁迅)则是一个“激情澎湃,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正义无畏的真的猛士”;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则是一个“谦逊自负、稳健而潇洒、才华出众、学问渊博”的性情中人……‎ 请结合你的生活、阅读、成长实践,思考: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事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对你产生过怎样深刻的影响,又是否给了你人生启迪呢?请以“记 (空格可填人,也可填事,还可填物,就像我们在第三单元中学习的文章一样)”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记我最敬佩的老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敬佩、最崇拜的人,他也许是一位体魄强健的体育明星,也许是一位废寝忘食的科学家,也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马路天使”,也许是一位妙手仁心的“白衣天使”……而我最敬佩的人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牛老师。‎ 牛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中等身材,有一头乌黑的短发,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弯弯的眉毛,一双明亮的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总是散发着善解人意的光芒。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脸上时常挂着微笑,显得既可亲又可敬。‎ 牛老师讲课时感情投入,绘声绘色,总能把同学们带领到课文的情景里。讲述美景时,似乎让人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讲到高兴处,让人感到心花怒放;讲到悲伤处,则催人泪下,让人感到很伤感。牛老师对知识务实求精,教学负责认真,效果显著。当我们向她提出意见和建议时,牛老师也虚心接受,尽心尽力地改进教学方法,她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备课,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着我们的心田,牵引着我们走向知识的大门……‎ 牛老师不仅让我们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牛老师就是一位辛勤劳动、乐于奉献的园丁,在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经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时,总是在一旁为我们加油打气,告诉我们怎样应对挫折与困难。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让我们明白了:所谓的人生,包含着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一切都那么的不尽人意,但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直到我们成功那一天,就能感受到人生真正的意义。是牛老师引领着我们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 24 -‎ 敬爱的牛老师,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人生旅程上,您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你说这么优秀的老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敬佩她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写作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就是命题作文。这步是考生自己走出来的,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上.把题目“补”好之后,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丁。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热”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一个题。‎ ‎【审题】本则作文是材料加半命题的形式,从材料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学过的作品中有对人物的描写,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君是一个“常常微笑者”“态度很温和”的学生;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则是一个“谦逊自负、稳健而潇洒、才华出众、学问渊博”的性情中人。那么作文要求是“结合你的生活、阅读、成长实践,思考: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事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对你产生过怎样深刻的影响,又是否给了你人生启迪”,以“记 ”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这就给我们提示了写作的范围,要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而我们要选取的人、事、物可以来自生活,也可以出自阅读作品,只要是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是对你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给了你人生启迪的都可以入题。注意要写成记叙文。‎ 参考立意:‎ ‎1.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2.最触动我的一件事 ‎3.点亮我心灵人 ‎4.引领我人生方向的人 - 24 -‎ 行文结构:作为半命题作文要补充完整题目:记我最敬佩的老师。写人的作文首先要交待记叙的主人公,然后点明人物身份,从肖像描写入手记叙“牛老师”是一个脸上时常挂着微笑,显得既可亲又可敬的人。接下来分层介绍牛老师为什么是我最敬佩的人。一,他对知识要求严谨,对专业认真;二,他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能够以身作则。最后,用排比句的形式突出正是老师的优秀才成为了我最敬佩的老师,收束全文。‎ 素材:‎ ‎1.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的时候,一件小事足以让人铭记,让人触动,让人难以忘怀。因为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无时不有,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2.幸福是生生不息同时又难以触及的远一个美丽的人在黑暗中行走。那种孤独的感觉。即使在深切的热爱里面,我们也是孤独。繁华落尽,如梦无痕,但那一件件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却永远刻印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永远铭记!‎ ‎3.一切已经过去的事的确都无可避免的打了封印,在背景里,暗下去。生命里始终有逼近的东西,并不可跨越。但随着年岁渐长,开始相信,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是爱。妈妈,我要你在下个春天陪我种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天陪我看他成长,在秋天陪我收获果实,永远和我在一起,永远触动着我!‎ ‎4.轻轻的,走在马路上,路边的全亮了,如此的明亮,照射着我,我又想起了那件事。那时我从“体育中心”回来的路上,我焦急的向四周张望,企盼能找到回家的公交车。但,终究与愿相违,迷失了方向。我如一只没头的战斗机,乱撞,不知所措,但认为只要有耐心,必然会找到出路的。一遍遍的寻找,一遍遍的失望,一遍遍的懊恼,我竟怪起父母让我独自回家。又怪起自己命不好,竟不知出路,却又无人搭助。‎ ‎5.如今,回想起那个人,他的话引明了前进的路,这件事也点亮了我心中灯,告诉我:遇事皆可问。我感谢我的勇气,我的这张嘴与引路人。抬头再看一看灯,仿佛如同那一夜明亮,心中十分清静,再看看马路,仿佛有那人的身影。我忘不了那引路人点亮我心中的灯的瞬间。6.在我的人生当中,我希望更多的是困难、挫折,因为“没有岩石的阻挡,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我坚信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而且我的这个“坚信”是经过风吹雨打的证明。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最需要的是学习,最重要的是友情。‎ ‎7.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学习可以改变人。闻一多说,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以无书自通。一滴水可以引发千万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尤其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好书总是带给我们智慧。‎ - 24 -‎ ‎8.古往今来,那些成功的人生背后,无不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李小龙,这位最伟大的功夫巨星,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在世界各地人有无数的崇拜者。他是成龙最崇拜的偶像,周星驰曾在《少林足球》中借角色之口向他致敬:“你人虽然走了,但你的精神还在!”为什么李小龙的影响力会如此广泛持久?真正的魅力是什么?那就是智慧。她当年在美国接受电视采访时说:“要像水一样,身体灵活,无形。”他将中国道家智慧与无数完美结合,才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无与伦比。‎ ‎9.班超放弃了书斋,选择了驰骋沙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的身影定格为一座丰碑,历史上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艰苦创业,最终创建了微软帝国,并成为世界首富,让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部传奇。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灿烂星光、满天朝霞。‎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