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专项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专项训练

2020-2021 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专项训练 一、(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四个字贯通古今, “千古”具有时代感,照应题目中“怀古”;“江山”具有现实感,照应 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眼前景象并由这些景象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 C.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人由伤今转入怀古,缅怀了历史上在京口做出了伟大 业绩的人物。 D.作者以廉颇自比,一表明决心,二显示能力,三抒发感情,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效劳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之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 【答案】1.C 2.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 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用廉颇的遭 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 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 项,“词人由伤今转入怀古”错误。应该是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 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式,抒发感慨。故选 C。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 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运用对比之处,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比后产生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 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所在。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 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 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 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 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二、(2020·江苏金陵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具体赏析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2.结尾借“廉颇思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典故在全词中的作用。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答案】1.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 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 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2.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 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 情达到了高潮,突出主旨,而且集中地、鲜明地再现了词人忧虑国事、悲愤难抑的精忠形象。 3.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 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 有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跌荡,议论能思索宇宙人生的积极意义。 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 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解析】1.上片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 “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这里是虚写。孙权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 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实写眼前之景,表明连孙权当年修建的“舞榭 歌台”等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眼前 景,属于实写。接着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再次虚写,诗人由刘裕的遗迹联想起 他的功业,非常钦佩,可是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表达出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 缅怀之情和对当朝统治者的失望。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的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一是表白决心,和 廉颇当年服侍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 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 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 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壮志不能实现。突出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3.本题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两首怀古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仔细阅读本题所给诗歌,再认真回忆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从诗歌的结构、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首词的 异同,然后总结答案。如,从结构上看,两首词都是怀古词,都用了“地点+怀古”的结构形式;从风格上 看,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词都营造了了雄浑壮阔的意境;两首词的主题都是借古喻 今等。从手法上看,苏词层层铺垫,辛词则大量用典;苏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辛词则是写景和议论交 织在一起等。 三、(2020·吉林高一期末)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物景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 诗的意境极相似? 2.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呢? 【答案】1.舞榭歌台,曾经歌舞升平的繁华喧闹的境地,现在是一派荒凉了。“斜阳草树”,刘裕曾经生活 战斗的地方,现在也是如此萧条不堪了。和刘禹锡的《乌衣巷》中“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 的意境极为相似。 2.这首词用典故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 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 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 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解析】1.此题分析“景物特点”。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 常巷陌”等可以分析出现在是一片荒凉、萧条。寻找相近的意境,难度很大,需要考生有大量的诗词积累, 还要寻求共同点“今非昔比”,和刘禹锡的《乌衣巷》意境相似。 2.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由题干可知手法为用典,对于用典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的时候要结合诗句内容、 情感。答题时候要观点明确。它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 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正 是这首词的长处。 四、(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请结合上阕的内容,分析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一片神鸦社鼓”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情景?词人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案】1.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 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 也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2.描写乌鸦争食祭品和百姓在佛狸祠下敲锣打鼓迎神赛会的热闹情景。词人运用典故,意在向统治者表明, 如果再苟且偷安,不出兵恢复中原,沦陷区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国耻。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和 前途的忧虑,也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懑。 【解析】1.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 后分析艺术效果。这道题的要求十分明确:虚实结合在词的上片中的运用及作用。所谓运用,就是结合词 的内容,指出哪些是内容运用了实写,哪些内容运用了虚写;所谓作用即内容上在刻画形象表情达意等方 面以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词人所见的眼前之景如“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是实写,而“英雄人物 (孙权、刘裕)”“金戈铁马”等是虚写。就本题而言,作用主要是表情达意方面的,写英雄人物主要是 表达词人对他们的仰慕以及对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物而感到惋惜,借此来抒发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失望。 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 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 的内容解说。“一片神鸦社鼓”是写情景,一写乌鸦,一写百姓,主要是描写沦陷区百姓祭神的热闹场面, 这个场景表明沦陷区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亡国的耻辱。词人以此典故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 如果再苟且偷安,不尽快收复失地,就会出现这种情形,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是对当朝统治 者不思进取的不满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据此作答即可。 五、(2020·安徽合肥一中期末)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物景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 诗的意境极相似? 2.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呢? 【答案】1.舞榭歌台,曾经歌舞升平的繁华喧闹的境地,现在是一派荒凉了。“斜阳草树”,刘裕曾经生活 战斗的地方,现在也是如此萧条不堪了。和刘禹锡的《乌衣巷》中“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 的意境极为相似。 2.这首词用典故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 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 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 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解析】1.此题分析“景物特点”。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寻 常巷陌”等可以分析出现在是一片荒凉、萧条。寻找相近的意境,难度很大,需要考生有大量的诗词积累, 还要寻求共同点“今非昔比”,和刘禹锡的《乌衣巷》意境相似。 2.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由题干可知手法为用典,对于用典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的时候要结合诗句内容、 情感。答题时候要观点明确。它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 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正 是这首词的长处。 ★迁移延伸★ 一、(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 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古代士兵的头盔,词中借指士兵。 1.阙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 2.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什么人物暗讽什么?倾吐 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案】1.神州在哪里?意思是整个中原都沦陷敌手,已经非我所有了。 2.三国时的英雄孙权,南宋朝廷无能而屈辱求和。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结合作者的经历及全诗做答。 2.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同类事件 借古讽今,以及作者的一生心愿。 二、(2020·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苏幕遮 宋•朱敦儒 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1.这首词的上片是运用何种手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2.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相比,本词下片塑造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芳草连天云薄暮”句借一望无际的芳 草和黄昏天空的阴云抒发自己孤独伤心之情,又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一阵黄梅雨”的景象之中。 2.与辛词下片借典故塑造词人对失地难复的不平、内心激愤的形象不同,本词下片塑造了词人既想忠君报 国又对前途惘然无奈、内心矛盾彷徨的形象;“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作者感到自己 的“奇才”没有用武之地,“壮节”历尽坎坷,受尽了人间艰辛,苦闷无奈之情,油然而生;“欲指虚无问 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作者对前途感到惘然,看不到希望,但又难以放弃自己忠君报国的爱国情 怀,内心更加矛盾彷徨。 【解析】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抒情方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抒情方式,结合着词的上片的关 键词句分析作答。“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直接抒情,“芳草连天云薄暮” “一阵黄梅雨”描写景物,根 据这些语句可得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词人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两首诗词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辛弃疾的词下片 主要运用了历史典故,将内心的愤慨与不平的心情表达出来;而本词下片可由“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 零,受尽人间苦”得出词人忠君报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和矛盾的形象。 三、(2020·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头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相同,都是 指中原地区。 C.“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 的小名。 D.下片中词人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 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D 2.(1)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2)这样写化繁为简,生动形象,引人联想年少的 孙权统帅着带着头盔的万千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等,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流露出 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错,本首诗词抒发的是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技巧的掌握能力。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 法。本题的题干为“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回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步骤:首先准确 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题中,“兜鍪”是头盔的意思,用“兜鍪” 代指士兵,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化繁为简,生动形象,引人联想年少的孙权统帅着带着头盔的 万千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四、(2020·浙江姜山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 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緑嶂,苦被北 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 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 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 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 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与刘备在此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 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 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 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1.空,白白地,空自。是写眼前的秋烟中的征骑、寒汐中的船只依旧,年复一年空自来去,历史 中的英雄人物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作者借此在说朝廷需要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希望辛弃疾 能够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来抗击入侵者。 2.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 弃疾莫属。 【解析】1.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 古空来去。”承上而来,写古代英雄往矣,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空自来去。 这里的意思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也略同,都是寓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慨,但在具体写法和风格特 征上却不遗余力。辛词此处正面吊古,写已经消失的事物,笔力雄大,感慨从语气中直接流露,显得悲壮 而沉郁;姜词此处却出以侧笔,写楼前景致,借千古长有之物反衬已逝的人事,暗寓感慨于言外,显得凄 婉而空灵。姜词之学稼轩而善于变化,于此可见一斑。通过这一番不胜今昔之感的慨叹,呼唤当世英雄的 主题就可水到渠成地展现了。 2.过片三句,进一步热烈的推崇、赞颂辛弃疾,把他比为致力北伐大业、为国事鞠躬尽瘁的伟大政治家、 军事家诸葛亮,认为南宋要收复中原,非辛弃疾莫属。这三句赞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南宋有识之士对 辛弃疾的公论。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辛弃疾的才德堪与古代最杰出的将相比肩,如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 朝》云:“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刘宰《贺辛待制知镇江》云:“某官卷怀盖世之气,如 圯下子房;剂量济时之策,若隆中诸葛”。姜夔这种坚信辛弃疾有惊人胆略才干、能使北伐成功的褒扬之 辞,与稼轩原词下片借古讽今、反对无准备的北伐的那三句遥相呼应,深得唱和之旨。 五、(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京口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 【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夕阳斜挂,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抒发了惜 别、怅惘之情。 3.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 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1.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 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 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 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 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这是一道分析形象题,其解题思路是先描述景象,再分析意境特点。 3.赏析诗句要抓住其表现手法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