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北辰区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辰区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第Ⅰ卷(共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安排等,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 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情致。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失衡乃至不惜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情感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韵味 悠然自得 B. 笔走龙蛇 意蕴 悠然自得 C. 行云流水 意蕴 安然自若 D. 笔走龙蛇 韵味 安然自若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也每每可见。‎ 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也每每可见。‎ - 26 -‎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苏、昭的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B.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C. 中国书法是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发展前进的,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后续的小篆,再到金文、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逐步形成。‎ D. 序,也作“叙”或称“引”。“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叫前言(如《兰亭集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词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词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行云流水:形容文章或书法作品自然流畅不受约束。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笔势雄健活泼。结合上下文的“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安排等,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使用“行云流水”恰当。可以排除B和D项;‎ 第二空,韵味:含蓄的意味,情趣风味。意蕴:含义。根据语境并非说书法或文章的“含义”,而是情趣风味,应该填“韵味”。可以排除C项。‎ 第三空,安然自若:很镇静,像平常一样。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这里是说“全篇情感显得”悠闲而舒适,应该使用“悠然自得”。‎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 26 -‎ 本题有两处错误,第一处,“其字势的失衡乃至不惜倾侧”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第二处,“而且在……”缺乏与之搭配的成分“中”,可以把“中”放到“多处促迫安排”之后。根据上文“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可知首先依靠内容,排除A项;‎ 再看后语境“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章法”是放在最后,据此排除CD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C项,小篆、金文的顺序颠倒了。‎ 故选C。‎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句,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SARS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对SARS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SARS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他说。‎ 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比如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 - 26 -‎ 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关注,甚至谴责。‎ 在2004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有人就说SARS是源于实验室泄漏。一位长期研究SARS冠状病毒的英国专家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曹务春说。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SARS来无影去无踪,不符合一般的传染病流行规律。‎ 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小的流行风波,也就是说总会持续几年。SARS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病毒不太像自然发生的病毒。‎ ‎(摘编自《SARS溯源猜想》2013年4月12日)‎ 材料二:‎ 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这种疾病。‎ 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当中,病死率高达15%,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30%,都已经超过了SARS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3%左右,远低于SARS (10%)和MERS (35%)的水平。‎ 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O),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O越大则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O小于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肺炎在1月23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SARS。‎ ‎(摘编自新华网《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2020年1月29日)‎ 材料三:‎ - 26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例如,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所之,德逾于此”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书泽提出:“中国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差别并不很大,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到了《月令》“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天飞鸟”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而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7日15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SARS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没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 B. 很多新发的传染病导致人们怀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SARS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出来的行为受到关注和谴贵。‎ C. 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此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在传播力这个维度上远低于SARS。‎ D. 孟子、列子、施韦泽等认为人应该敬畏生命,同时人应该承担起对动物义务和责任。《黄帝内经》《月令》等典籍也有此观点。‎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SARS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英国专家认为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制造出来类似病毒。‎ B. 基本传染指数是一个判断病毒传播力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时可以采取外力干预的办法降低RO指数。‎ C. 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原因是有人存在科学不端、不察行为,且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 D. 施韦泽在综合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要敬畏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 - 26 -‎ ‎6.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在论述“SARS病毒是否是人为制造的”看法时,运用了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的方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B. 材科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一说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关注。‎ C. 材料三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 D. 三则材料尽管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传染病毒与疫情”展开,为人类应对病毒及疫情积累经验。‎ ‎【答案】4. A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错在“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原文的表述是“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 项,“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错,原文是说“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比喻论证”错,文中没有使用这种方法;‎ - 26 -‎ B项,“这一说法”有歧义,是“陈继明的说法”,还是“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表意不明;另外,“这一说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关注”错误,原文是说“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关注,甚至谴责”;‎ C项,“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错误,应该是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敬畏生命”的。‎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授徽州推官。居安自请试民事,乃授江东提刑司干官。提刑使王厚之厉锋气,人莫敢婴,居安遇事有不可,面争不少屈。知兴化军。既至,条奏便民事。通商贾以损米价,诛剧盗以去民害。召为秘书丞。转对,言:“但当严仿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编修官,兼权考功郎官。劾外戚郭倪、郭僕,窜岭表,天下快之。知太平州。时边患甫定,岁俭,汰去军群聚寇攘,居安威惠流行,晏然若无事时。将副刘佑为怨家诣阙告密,置狱金陵,居安以书抵当权辩其冤,或谓“佑自诬服,得无嫌于党逆乎?”居安曰:“郡有无辜死,奚以守为?”事果白。‎ 初,盗起郴黑风峒,罗世传为之倡,势张甚。湖南所在发兵扼要冲,义丁①表里应援,贼乏食,少懈,主兵者稍坚持之,则就禽矣。会江西帅欲以买降为功,遣人间道说贼,馈盐与粮。贼喜,谋益逞。贼阴治械,外送款,身受官峒中,不至公府。义丁皆恚曰:“作贼者得官,我辈捐躯坏产业,何所得!”于是五合六聚,并起为贼矣。放兵四劫,江西列城皆震。朝廷调江、鄂之兵屯衡、赣,而命龙泉守军吉守节制焉。吉守率师往,几为贼困,池兵来援失利。朝廷忧之,遂以居安为帅。‎ 居安督战于黄山,胜之,贼始惧,走韶州,为摧锋军所败,势日蹙。群盗次第平。居安 - 26 -‎ 之在军中也,赏厚罚明,将吏尽力,始终用以贼击贼之策,故兵民无伤者。江西人祠而祝之,刻石纪功。徙镇襄阳,以言者罢,闲居十有一年。‎ 嘉定十五年,迁工部侍郎。时方受宝②,中朝皆动色相贺。入对,首言:“人主畏无难而不畏多难,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言极切至。居安以书生,于兵事不学而能,必诛寇,非苟然者。卒,累赠少保。‎ ‎(选自《宋史·王居安传》,有删改)‎ ‎[注]①义丁,官府派遭的兵。②时方受宝,指当时皇帝的玉玺失而复得。宝,指皇帝的玉玺。‎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窜岭表,天下快之 快:以……为痛快 B. 时边患甫定,岁俭 俭:节俭 C. 贼乏食,少懈 少:略,稍微 D. 为摧锋军所败,势日蹙 蹙:窘迫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乃授江东提刑司干官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 ①将副刘佑为怨家诣阙告密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①居安之在军中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①徙镇襄阳,以言者罢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B. 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C. 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D. 但当严饬/守备益兵据险以待之/此庙算之上也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居安的“擅长兵事”的一组是 ‎①既至,条奏便民事 ②劾外戚郭倪、郭僕 ‎③居安威惠流行,晏然若无事时 ④朝廷忧之,遂以居安为帅 ‎⑤居安督战于黄山,胜之 ⑥始终用以贼击贼之策,故兵民无伤者 A. ③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居安任江东提刑司干官时,遇到不可行的事情,面对无人敢触犯的提刑使王厚之,他当面力争,一点也不屈服。‎ - 26 -‎ B. 王居安任太平知州期间,将副刘佑含冤入狱,他给当权的人写信为刘佑辩白,虽然遭人嫌疑,他也不为所动。‎ C. 黑风峒的盗贼因为某些官员的错误做法而得到官府的任命,那些抛家舍业的官兵听说后,一怒之下也三五成群地起兵做贼了。‎ D. 王居安统帅官兵依次平定了众盗贼,江西人建祠堂纪念他,刻石碑记载他的功劳,他却因此被贬到襄阳,在那闲居了十一年。‎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安曰:“郡有无辜死,奚以守为?”‎ ‎(2)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 ‎(3)会江西帅欲以买降为功,遣人间道说贼,馈盐与粮。‎ ‎13. 根据文言文阅读材料,概括王居安的形象特点。‎ ‎【答案】7. B 8. B 9. C 10. A 11. D ‎ ‎12. (1)王居安说:“郡里有无辜的人死去,还要郡守干什么?”‎ ‎(2)现在土地和玉玺回归了,为什么不想想当时失去的原因呢?‎ ‎(3)正好江西统帅想用买通贼兵投降(的方法)来邀功,派人从小道(秘密地)去游说贼兵,赠给他们食盐和粮食。 ‎ ‎13. 坚持正义不屈服;敢于为自己的手下遭遇不公而声讨;擅于带兵打仗,治理军队,治军严明;敢于直言进谏。‎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项,“时边患甫定,岁俭”是说“当时边境危急刚平定,年成不好”,俭:歉收,不丰足。‎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A项,“乃授江东提刑司干官”是说“于是被任命为江东提刑司干官”,“良乃入,具告沛公”是说“张良于是进来,把事情都告诉了刘邦”。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 - 26 -‎ B项,“将副刘佑为怨家诣阙告密”是说“将副刘佑被仇家告密到朝廷”,“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是说“谁为大王您出的这个计策呢”。两个“为”分别是“介词,被”和“介词,替、给”;‎ C项,“居安之在军中也”是说“王居安在军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说“从师学习的风尚失传已经很久了”。两个“之”都是“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徙镇襄阳,以言者罢”是说“改为镇守襄阳,因为谏官弹劾罢官”,“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是说“况且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的秦国的意愿”。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但当严饬守备”,是说“只应当严格加强守备”,“严饬”和“守备”是动宾关系的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和D项;‎ ‎“此庙算之上也”是说“这是朝廷制定克敌的上策”,“此……也”是判断句。可以排除A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只应当严格加强守备,增加兵力占据险要之地来等待敌人,这是朝廷制定克敌的上策”。‎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①“既至,条奏便民事”和②“劾外戚郭倪、郭僕”都和王居安“擅长兵事”无关,④“朝廷忧之,遂以居安为帅”是从侧面间接表现王居安的“擅长兵事”,不是直接表现王居安的“擅长兵事”。‎ 故选A。‎ ‎【1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他却因此被贬到襄阳”错误,原文是说“徙镇襄阳,以言者罢,闲居十有一年”,即他是“因为谏官弹劾罢官,家居赋闲十一年”。‎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无辜”应理解为“无辜的人”;“奚以……为”应理解为“哪里用得着……”。‎ 第二句中,“盍”相当于“何不”“为什么不”;“所以”应理解为“……的原因”。‎ 第三句中,“会”应理解为“正好、恰逢”;“以……为”应理解为“把……作为”;“间道”应理解为“抄小路”;“说”应理解为“游说”;“馈”,应理解为“赠予、赠给”。‎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从“提刑使王厚之厉锋气,人莫敢婴,居安遇事有不可,面争不少屈”可知,王居安坚持正义不屈服;从“将副刘佑为怨家诣阙告密,置狱金陵,居安以书抵当权辩其冤,或谓‘佑自诬服,得无嫌于党逆乎? ’居安曰:‘郡有无辜死,奚以守为?’事果白”可知,王居安敢于为自己的手下遭遇不公而声讨;从“居安之在军中也,赏厚罚明,将吏尽力,始终用以贼击贼之策,故兵民无伤者”可知,王居安擅于带兵打仗,治理军队,治军严明;从“时方受宝,中朝皆动色相贺。入对,首言:‘人主畏无难而不畏多难,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言极切至”可知,王居安敢于直言进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淳熙十四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徽州推官。王居安自己请求试任民事官,于是被任命为江东提刑司干官。提刑使王厚之锋芒毕露,没有人敢触犯,王居安遇到有不可行的事,当面力争一点也不屈服。任兴化知军。到任后,逐条上奏便利民众的事。让商人流通以便降低米价,诛杀大盗为民除害。召入朝廷做秘书丞。轮流应对时说:“只应当严格加强守备,增加兵力占据险要之地来等待敌人,这是朝廷制定克敌的上策。”‎ 升任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编修官,兼任代理考功郎官。弹劾外戚郭倪、郭僕,判处流放岭南以外,天下人对此感到高兴。任太平州知州。当时边境危急刚平定,年成不好,淘汰的军士聚众抢掠,王居安恩威并施,(州内)安定就像没有事的时候一样。将副刘佑被仇家告密到朝廷,拘捕在金陵狱中,王居安写信给当权的人辩白刘佑是冤枉的,有人说:“刘佑自己认罪了,(你这样做)恐怕有袒护邪恶的嫌疑吧?”王居安说:“郡里有无辜的人死去,还要郡守干什么?”(后来)事情果然弄清楚了。‎ 当初,郴州黑风峒盗贼兴起,罗世传是倡导人,势头十分嚣张。湖南官府派兵控制了交通要道,义兵里外响应支援,贼兵缺乏粮食,稍微懈怠,指挥官兵的人(只要)稍微坚持,这些贼人就会被抓获。正好江西统帅想用买通贼兵投降(的方法)来邀功,派人从小道(秘密地)去游说贼兵,赠给他们食盐和粮食。贼人高兴,要求更加过分。贼兵暗地里打造兵器,表面上表示服从,他们在峒中接受官职,不到官府中去。义兵都愤怒地说:“做贼的人得到官职,我们这些人拼性命耽误家业,得到什么!”于是三五成群地聚合,都起兵做贼了。反叛的贼军放纵士兵四处抢劫,江西各城都震动。朝廷调江、鄂一带的驻军屯守衡、赣,而命令龙泉守军吉守牵制贼兵。吉州太守率部队前往,几乎被贼兵困住,池州军队来救援也失利。朝廷担忧这件事,就任命王居安做统帅。‎ 王居安在黄山督战,战胜了贼人,贼兵开始害怕,逃往韶州,被摧锋军打败,势力日益窘迫。众盗贼依次被平定。王居安在军中,奖赏优厚处罚严明,将官们都很卖力,始终采用以贼兵打贼兵的办法,所以士兵百姓没有受伤的。江西人建祠堂纪念他,刻石碑记载他的功劳。改为镇守襄阳,因为谏官弹劾罢官,家居赋闲十一年。‎ 嘉定十五年,任工部侍郎。当时皇帝刚刚接受玉玺,朝廷上下都喜形于色互相庆贺。王居安入朝奏对,首先说:“君主害怕没有困难却不怕困难多,现在土地和玉玺回归了,为什么不想想当时失去的原因呢?”言语极为切当。王居安作为书生,对于军事虽没有学习过却有才能,能够平定盗贼,不是偶然的。去世后,赠官少保。‎ 第Ⅱ卷(共117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 26 -‎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望”字一语双关,既联系眼前所见之景,又暗含“招客”的主题。‎ B. 从“夕”到“灯火万家”再到“月照平沙”,体现了诗人观景的时间顺序。‎ C. 诗人描绘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D. 诗人独居异乡,内心茫然,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怅惘的形象。‎ ‎15. 请从写景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 ‎16. 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诗人如何邀请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4. D 15. ①动静结合,晴天时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为动态描写,夏夜里皓月临照平沙景象为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把一片清朗幽寒写得淋漓尽致,让人顿觉暑意全消,精神为之一爽。②视听结合。视觉,月照平沙夏夜霜;听觉,风吹古木晴天雨。 ‎ ‎16. ①以所观美景邀请友人;②以此处气候之凉爽宜人邀请友人;③以殷切的情意直接邀请友人。‎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26 -‎ D项,“内心茫然,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怅惘的形象”。诗中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诗人选取寻常景物:海、天、山川、灯火、星河、风雨树木,月下的霜……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壮美的山河,凉爽宜人的气候,诗人此刻欣赏美景,并想邀请友人一同欣赏。所以,说诗人“内心茫然”“怅惘”,诗中并无依据;同时诗中也并未使用“以乐写哀”的“反衬”手法。‎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从写景角度赏析诗句。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诗歌写景角度主要有:时空、感官、动静、虚实、正侧等角度。解答时,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明确其写景角度,结合内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体会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审读题干时注意,题干中已明确赏析对象是颈联。颈联的大意是: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前者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吹”字展现风的动态,“晴天雨”从听觉角度具体描绘风声。后者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较并说明形如秋霜。“月照平沙”是静态画面,“夏夜霜”从视觉角度具体描绘皓白的月色。所以,诗人动静结合,调动感官,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山河的壮美,气候的凉爽宜人,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整理作答即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梳理诗句间层次关系,根据题干要求圈定答案涉及的重点诗句;最后整理概括并形成答案。‎ 诗歌大意是: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1)前两联写 “夕望”之景。仲夏之夜,诗人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灯火星河相互辉映,景色壮美。所以,诗人紧扣标题,先以壮美的山河之景相邀。(2)颈联中诗人描写了月白风清的感受。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所以,诗人又以凉爽宜人的气候想邀。(3)尾联以问答的形式,说江楼茅舍消暑“较清凉”,这亲切、诙谐的口吻增加诗歌的人情之美。所以,尾联是以真诚的情意直接邀请。壮美的山河,凉爽宜人的气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 26 -‎ ‎17.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沟万壑间发出巨大的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你所在的中学举办成人典礼,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有坚毅的探索精神。因为“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要想看到这种奇景异观,“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挽携意志,带着理想出发吧!‎ ‎【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言笑晏晏 (3). 贏得仓皇北顾 (4). 飞湍瀑流争喧豗 (5).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6).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锱铢”“晏”“皇”“豗”。‎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蜜 刘云 秦巴山区的蜜是很好吃的。早先吃蜜,只知道那些蜜是随了油莱花开、小麦花开,或者玉米花开酿成出来的,会吃蜜的,一尝就知道,这是菜花蜜,这是麦花蜜,这是包谷花蜜。‎ - 26 -‎ 从川道地方到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工作,一待就是八九年,对于吃蜜,终于大开了眼界。知道了世上最好的蜜都是长在森林里的,于是知道了什么是搬树蜜、槐花蜜、草药蜜、百花蜜。这些森林地带出产的天然蜜,比起早先吃过的川道上的庄稼蜜,不知好上了多少倍。‎ 离开宁陕多少年了。去年底,宁陕筒车湾镇年轻的镇委书记到市上参加中青班培训,也给我带来一罐蜜,神秘地说,你尝尝,保准你想不到是什么蜜。我笑道,宁陕还有什么好蜜呢?一尝就傻了!这蜜完全不同于经验中的天然蜜!看颜色,是深红色,或更像是酒红色,不同于一般的天然蜜。时至秋末,那蜜已然结晶,拿到窗前迎着阳光细瞅,蜜的颗粒清晰可数,粒粒饱满,表面似有张力,在阳光下,深红渐渐变为金红,闪着滋润的光点,像阳光下冻了千年万年的老冰晶。尝了一小口,完全是浓郁的果香,像苹果香,也像木瓜香,还有几分葡萄香。那蜜香在舌尖上回味良久,久久不化,像是黏住了,然后慢慢渗透到喉咙里,化到整个身心,也化到我双眼发光的神色里了。问:这是什么蜜?答:海裳蜜!‎ 这蜜产自筒车湾镇的海棠园村,故名海棠蜜。提到海棠园,我眼前立马现出那个深藏于大山之巅的小村,那是南秦岭中数一数二的汉江支流汶水河边一座高大的山,名高望山,站在汶水河看山,得仰视,昂立着脖子看半天,眼花了,也还看不清那山的全貌。上山一条蜿蜒三十多里的山路,仅能通行小拖拉机,沿路都是深厚的林木,一路上没有一户人家,没有田地,就是各样的树木。上到山顶,一处山顶小盆地出现在眼前,百十户人家,一眼就看得出这村人多地少,这就是海棠园村。‎ 我脑子里又现出另一番景象,就是整个小盆地里沟沟岔岔、坡上,岭上,房前屋后,路边,水塘四周,山岬上,半坡林带里,长着无处不在的海棠树,四五月时节,海棠园里海棠花漫山遍野地开放着,把这个季节其他植物,甚至田地、房屋全遮在海棠花海里了,海棠园村是名副其实的海棠世界。‎ 那个虽然有着海棠般的美丽、宁静,却又十分贫穷的山村:那些年,我们每年都会去海棠园,冬天去,春天去,四五月春荒不接时去,夏天防汛防滑时去,去接济看望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小孩,去慰问那年老无依的五保户。整个村子,在高高的山顶盆地间,无声无息,偶尔一两声狗吠,更显得村野的荒寂,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走完了,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小孩和满山草木,美丽的贫困是我们多年对海棠园村的无奈形容。‎ - 26 -‎ 今年四月,我专程去海棠园采访,村上陪同我采访的第一书记很是精神,秦岭的阳光和风已在他年青的脸上镀上一层山地色,他黝黑的皮肤让人感到成熟和亲切。他是来扶贫的硕士生,专门包抓村上的产业发展。第一书记一路上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们的海棠树、海棠花、海棠蜜,他们的海棠蜂蜜合作社,他给我们指认着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还有一些当地土名字的海棠,教我们辨识这些海棠细微的区别,就像在说着家里的亲人。为采访海棠园村,我来时是做了关于海棠的功课的,我知道第一书记讲的海棠,恰是中国有名的“海棠四品”。海棠在中国的花谱和植物谱中,有着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国艳等等美誉。陆游有海棠句:“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张大千晚年画出《海棠春睡图》激动了画坛。但那些古人的心情,我们都来不及体会,在这个温暖的四月日子里,海棠因灿烂的阳光和我们的心情一样美好,海棠园的海棠千树万树繁花竞放,我们每过花树,都会遇到忙碌的蜜蜂在花间飞舞,偶尔扑上我们脸庞。‎ 与村蜂蜜专业合作社主任一照面,他似乎就认出了我,这位年过五十的乡下汉子,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第一批告别打工的返乡创业者,他挑头组建起海棠园村的蜂蜜合作社,动员贫困户和打工农民兄弟养起海棠蜜。我们坐在合作社主任家阳光灿烂的院坝里,也坐在蜜蜂飞舞扇起的细小的风中,喝着女主人沏的浓浓的蜂蜜茶,唇齿间弥漫着海棠蜜的清香,眼前青山如屏,天蓝如洗,海棠花开正繁正香。‎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通过庄稼蜜和天然蜜的层层铺垫,引出了海棠蜜,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明作者的褒贬态度,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海棠园村地处偏远的山林,起初农民大多外出打工,作者过去也来这里帮扶,当时没有想到利用当地海棠树多花好的资源来发展。‎ C. 作者从视觉和味觉的角度来细致地描写海棠蜜颜色、形状和味香的与众不同,海棠蜜让作者忆起海棠园村这个美丽而贫困的山村。‎ D. 文中提到陆游的诗句和张大千的画,说明海棠影响大和作者采访准备得充分,而提到“海棠四品”也说明海棠园村发展定位很高。‎ E. 全文以“我”的采访为线索,通过他人介绍和我在海棠园村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精准扶贫后海棠园村的巨大变化。‎ ‎19. 文章在叙述海棠园村的变化时,选取北京来的书记和合作社主任这两个人物来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 请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1)化到整个身心,也化到我双眼发光的神色里了。‎ ‎(2)秦岭的阳光和风已在他年青的脸上镀上一层山地色。‎ ‎21. 请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意蕴。‎ - 26 -‎ ‎【答案】18. AE 19. ①他们是政府扶贫力量与返乡创业者的主要代表,可让读者看到精准扶贫与创业脱贫的各自不同的作用。②他们的共同努力促成了海棠园村的变化(或: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扶贫战略的美好前景),选取他们有助于表现主题。③他们是变化的重要参与与见证者,通过他们展现变化,使文章内容更真实。 ‎ ‎20. ①海棠蜜给我独特的口感,说明海棠蜜的品质优良,让我无比惊喜和疑惑。②第一书记在这里工作皮肤晒得黝黑,说明他对工作的认真,赞扬了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 ‎ ‎21. ①对海棠园村山民美好生活的祝愿。②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赞扬。③对广大扶贫干部奉献精神和山村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赞美和讴歌。‎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A项,“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明作者的褒贬态度”错误,原文是说“这些森林地带出产的天然蜜,比起早先吃过的川道上的庄稼蜜,不知好上了多少倍”,作者只是说“森林地带出产的天然蜜”更好,并没有表明作者的褒贬态度。‎ E项,全文以“我”的采访为线索,理解不当。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采访是在第⑧段出现,有很多内容不在采访之内,所以“采访”不是全文的线索。‎ 故选AE。‎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表现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解答本题,应注重从两个方面思考,即选取“北京来的书记和合作社主任这两个人物”从对主旨的表达作用和对内容的作用作答。从主题方面来看,“北京来的书记”是精准扶贫的扶贫力量,而“合作社主任”这个人物是创业脱贫的返乡创业者。他们都是让贫困山村旧貌换新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共同努力促成了海棠园村的变化。选取这两个人物有利于突出表现作品主题;从内容方面来看,他们是让山村产生脱贫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通过叙述他们的努力奋斗,文章描写的山村脱贫的内容更真实。‎ ‎【20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等。‎ 结合前文“那蜜香在舌尖上回味良久,久久不化,像是黏住了,然后慢慢渗透到喉咙里”,“化到整个身心,也化到我双眼发光的神色里了”是写“我”吃海棠蜜时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表明这种蜜是极好的,让“我”感到无比惊喜。同时,联系前文的“我笑道,宁陕还有什么好蜜呢?”,这极好的蜜的来源也让“我”产生了疑惑。‎ ‎“秦岭的阳光和风已在他年青的脸上镀上一层山地色”表明第一书记在这里长期工作,皮肤被晒得黝黑。这句话的后文“他黝黑的皮肤让人感到成熟和亲切。他是来扶贫的硕士生,专门包抓村上的产业发展。第一书记一路上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们的海棠树、海棠花、海棠蜜,他们的海棠蜂蜜合作社,他给我们指认着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还有一些当地土名字的海棠,教我们辨识这些海棠细微的区别,就像在说着家里的亲人”对此做了解释,说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赞扬了扶贫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通过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倾向,深入解析作者在文字中所寄寓的思想。‎ 从“他是来扶贫的硕士生,专门包抓村上的产业发展。第一书记一路上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们的海棠树、海棠花、海棠蜜,他们的海棠蜂蜜合作社,他给我们指认着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还有一些当地土名字的海棠,教我们辨识这些海棠细微的区别,就像在说着家里的亲人”“与村蜂蜜专业合作社主任一照面,他似乎就认出了我,这位年过五十的乡下汉子,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第一批告别打工的返乡创业者,他挑头组建起海棠园村的蜂蜜合作社,动员贫困户和打工农民兄弟养起海棠蜜”可知,文中有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赞扬,也有对广大扶贫干部奉献精神和山村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赞美和讴歌。从“我们坐在合作社主任家阳光灿烂的院坝里,也坐在蜜蜂飞舞扇起的细小的风中,喝着女主人沏的浓浓的蜂蜜茶,唇齿间弥漫着海棠蜜的清香,眼前青山如屏,天蓝如洗,海棠花开正繁正香”可知,文章表达了对海棠园村山民美好生活的祝愿。‎ ‎【点睛】‎ - 26 -‎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六、(11分)‎ ‎22.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1)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 ‎(2) 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 ‎【答案】(1)王熙凤 ‎(2)“十二日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及时就医。‎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1)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大姐儿得了水痘之后,凤姐一家可谓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来治痘和止传的。(2)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大概看到古人对瘟疫的一些处理方法,比如说忌食、隔离、清洁、用药等。“十二日不放家去”,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避免交叉感染。“外面又打扫净室”,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保持公共卫生;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大姐儿得了水痘之后,凤姐一家可谓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及时就医。‎ ‎23.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答。‎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统帅着忠、悌、恭、信、敏、智、勇、毅等诸多道德规范。其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语句。‎ - 26 -‎ 在《三国演义》中,始终贯穿着以上儒家思想。特别是本书重点塑造的关羽,他的诸多事迹都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的很多情节更是将其塑造为忠、义、悌、信、敏、智、勇、刚、毅的超人形象。‎ ‎ 请结合小说中关羽的一个故事情节,阐述作者是如何体现《论语》中“仁”的思想的?(字数不少于100字)‎ ‎【答案】‎ ‎“千里走单骑”,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才华英武,希望招降关羽,但关羽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 斩颜良、 诛文丑。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便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对兄嫂的忠,对曹操的义,“千里走单骑”成为关二爷忠肝义胆的象征,也是其赫赫一生的重要战绩之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结合情节分析评价名著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干提示,选择阅读记忆中熟悉的情节,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有针对性的部分;最后根据理解,对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注意阅读长篇小说,一定要记忆主要人物、情节,梳理人物关系,有自己的阅读思考,有阅读笔记或读后感,切实提高阅读的质量。‎ 首先,题干提示关羽“诸多事迹都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先梳理《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主要情节事迹。关羽,《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一生追随刘备,英勇善战、忠肝义胆。去世后,民间尊其为“关公”,被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刘备兵败,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得知刘备下落后,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兄弟释疑,在古城三兄弟聚义。赤壁之战时在华容道又不忍杀害曹操将其放走。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之战时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徐晃趁机夺了偃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蜀、吴、魏三个国家都为其举办丧礼。然后,根据题干提示“忠、义、悌、信、敏、智、勇、刚、毅的超人形象”,选取对应情节事件进行概述评论。作答时,注意情节叙述要准确,人物身上“仁”的思想的具体体现要理解得当。‎ - 26 -‎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孔博曾以全区前30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密云农村创业,曾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还是开办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密农人家”,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拥有一年3500万的销售额,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致富。‎ 材料二: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当记者追问原因,回答多是“网红挣钱多”“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调查显示,的确有一部分网红凭借颜值等获得暴利,却往往是昙花一现,而真正的网红需要在网络上“深耕细作”。当代青年的择业观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青年的选择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青年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我想做老板也好,当网红也罢,都值得赞许,值得提倡,因为都是为了理想。是山,就要挺拔,直耸云天;是水,就要奔流,润泽万物。职业的选择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 当然,职业的追求亦有高下之分。孔博回乡创业,济物利民,功在桑梓。有些毕业生愿当网红,本无可厚非,动机却“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理想之低,懒惰之甚,头脑之简单,见识之浅薄,令人顿觉可怜。‎ 两相对比,在我看来,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选择用笔来唤醒麻木的民;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通过革命来救国救民;钱伟长弃文从理,立志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大炮。“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那个时代中国脊梁的择业心声。没有国,何来家?一个人唯有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国家与民族之需,就是我们择业的方向。‎ - 26 -‎ 其次,青年择业还得考虑自己的才华,靠扎扎实实的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择业时应该把目标确定得更实际一点。每一个网红都需要成千上万的粉丝助力出资,所以网红永远是少数。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的人,需要用清水洗把脸,清醒清醒。唯有认清自己,了解世界,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鱼儿应该在水里游,鸟儿应该在天上飞,能做好药材的植物,就不必非要当盆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诚不我欺。‎ 再次,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清人袁枚诗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当孜孜不倦,奋力以求,使青春充实有意义。在学校,抓紧一分一秒,刻苦学习,以知识充实自己;到社会,拒绝自满懈怠,工作认真负责,创造优异成绩。不管道阻且长,只顾溯游从之。‎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时当中国快步走向复兴的美好时代,我辈青年必须放弃“不需要努力工作”的错误思想,让“天之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座右铭,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时常回响在耳边,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励自己,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审题时,一方面,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试题提供了两则材料,可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进行审读。第一则材料是孔博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事,第二则材料是许多毕业生打算毕业后当网红的事。前者突出了孔博的吃苦与成功,后者突出了许多毕业生不愿吃苦就想成功的思想。结合关键句“当代青年的择业观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青年的选择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分析,文章话题指向“青年择业观”的问题。写作中应该对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理解。如运用第一则材料应赞颂孔博,赞赏其有思想,有头脑,能吃苦,但不能说人人都应该走他的路。运用第二则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极力批评当网红,因为当网红并没有错,应该批判的是材料中透露出的“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的不良思想。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1.青年人要摆正择业观 ‎2.是金子总会发光 ‎3.在小世界中开创大天地 ‎4.青年就业,让每个选择都有光彩 - 26 -‎ ‎5.走进基层,做“不一样的烟火”‎ ‎6.找准自己的位置 可用素材:‎ ‎1.对于职业的选择,每一个人,尤其是初涉社会的大学生,都应该谨慎。因为职业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关系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将自己定位得太高,非所谓“崇高”的职业不做,认为最基层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只能庸碌的过活这一生。但我认为不然,一个人如果起初就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就容易产生膨胀的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估量得太高,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摔得越重,也越容易一蹶不振。而起初选择一份比较基层的工作,心理上就会感觉更淡然些,凭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向高层靠拢,一点点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样过后得到的高席位就更有苦尽甘来的美感,而且自然就会用更平和、更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对待下属,因为自己有过干基层的经历,也就更体谅员工的不易,而理解往往对于员工来说就是最有效果的“拉拢”,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不言而喻。‎ ‎2.其实无论是做领导集团的“首脑”也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罢,只要能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份热忱心态,对自己的同事多一分理解和忍让,对自己多一点尊敬和期许,任何职业都是光荣而伟大的。老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或许你不适合做舞蹈演员,但你适合设计舞台;或许你不适合做销售总监,但你适合做人事主管;或许你不适合领导制人,但你适合在别人的领导下做出成绩……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想说:心有多大,工作就有多崇高。‎ ‎3.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张飞注定不能成为医生,华佗永远舞不动长矛;爱动的人不便干静的活,爱静的人不便做动的事,这才是因人而异、人尽其才。那么,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有怎样的择业观呢?一句话,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找到最适合自己发挥和发展的事业,积极追求,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突出骄人的业绩!一个人最大的幸运,就是及早确立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要想将来选择一个好的职业,就请你闭目沉思,好好想想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自己的性格是怎样?鲁迅先生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 - 26 -‎ ‎4.“95后”大学生们的择业观在悄然发生改变。较之父辈与以往的师兄师姐们,“95后”的毕业生们有着更多新奇的想法,他们敢于并乐于“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他们更自我、更个性,不愿循规蹈矩,不愿完全活在父母的期望和别人的目光中,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愿捧所谓的“铁饭碗”和“金饭碗”;他们不再那么看重稳定安逸,看重所谓体面和待遇,而是更乐于接受挑战,更看重工作的成长性;他们的目标和定位越来越明确,对人生规划和自身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就业观是观察社会变化的风向标,就业观念的变化正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青年成才观念的变化。不再依赖于“过来人”的说教和指导,不喜欢在父母搭建的安逸窝中舒舒服服过日子,不为传统就业观念的条条框框所束,不羞于从网上售卖米粉和支煎饼摊做起,听从内心召唤,勇敢追求梦想,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是这一代青年最鲜明的青春底色,也是活力与创造力的最好证明。期待更多的年轻人走出与众不同的成才路,期待青年人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社会潜能。一个个青年人的鲜活选择,最终将汇聚成为一股洪流,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5.年轻人的自我成长,本身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能躲进自己的小天地蹉跎岁月。为梦想远航可以,起码要懂得怎么扬帆。“慢就业”也不是不行,但不能漫无目的,甚至沦为“啃老族”。成长和梦想,终究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倘若是沉湎于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而不选择稳定的工作,甚至拒斥工作,那么等于把梦想推进坑里。找工作是个人的事,而年轻人整体的就业情况,却事关国家未来。年轻人择业不走寻常路,这个要理解;年轻人就业多元化的同时还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也要看到。给他们试错的空间,碰壁之后扶他们一把,他们才敢于拥抱自己的天地。给他们更多支点、更大空间,国家和社会发展才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创新,而年轻人也才能不负青春,不负这个伟大时代。‎ 参考结构:‎ 标题: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标题即中心论点。本文以发言稿的形式完成。‎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提出观点。首先,概述材料,表明立场:为了理想的职业都值得赞许和提倡。然后,由物及人,引出观点:职业的选择自当去追逐理想,以成就卓越人生。‎ 第二部分,分层展开,论述观点。第一层,对比分析材料,举例论述“择业正应首先考虑国家民族之需”。第二层,再引材料,论述“青年择业还得考虑自己的才华,靠扎扎实实的辛勤付出,实现人生价值”。第三层,论述“选好了职业,我们还应该为之扎实奋斗”。‎ 第三部分,首尾呼应,指明做法。首先,回扣材料;然后,照应标题,为青年指明做法“正确择业,辛勤付出,成就卓越人生”;最后,结束发言,表达谢意。‎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