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Word版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 南京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临终托孤之处。 ② 伏腊:伏祭和腊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首联两句互文见义,扣住诗题,点明了永安宫正是当年蜀主刘备巡幸驻跸之处。‎ B. 颔联紧承上联,由今及古,展开想象,遥想当年玉殿凌空、仪仗威严的景况。‎ C. 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的画面,渲染出先帝庙的热闹与香火旺盛。‎ D. 尾联写到先帝庙旁的武侯祠,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与先主同享世人的凭吊和祭祀。‎ ‎15.简析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慨。(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3分)‎ ‎15.(1)对刘备壮志未酬中道驾崩的遗憾(2)对永安宫昔盛今衰的叹惋(3)对先主武侯生前君臣相得、死后祠庙相邻的称许。(6分,每点2分)‎ 扬州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幽居初夏中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巳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 8 -‎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②箨(tuδ) 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首联即点题。以“湖山”二字,突出环境之“幽”、 居处之“幽”,槐树成荫,则暗点“初夏”。‎ B.颌联上句用“观”字写所见静景,下句用“蛙鸣”写所闻之声。以声衬静,突出环境之清幽。‎ C.颈联“箨龙”“木笔”,描写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的画面。‎ D.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 (“观下鹭”写观看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落水中,是动景。)‎ ‎15.①诗歌前六句借写清幽之景表现作者身居幽静之地的怡然自得之乐(2分);②尾联“老来”二字体现了作者在万物欣然中对自己年华老去的失落感伤(2分);③“交旧尽”写出作者晚年故交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的寂寞、怅然(2分)。‎ 南通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 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2)。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8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6分)‎ ‎14.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 ‎15.(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分)‎ ‎(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2分)‎ ‎(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2分)‎ 江阴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太白岭 王安石 ‎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 【注】①巃嵷(lónɡ sǒnɡ):山势高峻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5. 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 ‎ ‎ ‎ - 8 -‎ ‎14. (3分)B ‎(“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15. (6分)‎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扬州中学 (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③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③指汉代霍光派傅介子往楼兰斩楼兰王首级还阙之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句“莽莽”二字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雄奇莽苍之势,以环境衬托秦州作为“孤城”的险要。‎ B.颔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写景则将“云”、“月”与“塞”、“关”联结,也暗中寓含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C.颈联用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后归国的典故,意在表达对朝廷外御强敌的信心,以此激励本朝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功成而归。‎ - 8 -‎ D.尾联表达作者遥望关塞以外的内心感慨,作者目接边地景象,为国事忧伤,全诗至此,于雄奇阔大中更生悲凉之美。‎ ‎15.试比较颈联“楼兰斩未还”与王昌龄名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之处,作简要分析。(6分)‎ ‎14.C(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之职。此处“属国”暗指唐朝使节,大约此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C项“表达对朝廷外御强敌的信心”“激励本朝使节”等说法无依据。)‎ ‎15.①杜诗“楼兰斩未还” 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1分),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2分)②王诗也用“楼兰”典故(1分),意在塑造边地不畏牺牲,志向坚定的英雄群像,也抒发了作者对这些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2分) ‎ 启东中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歇。‎ 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气氛,引出下文诗人所感。‎ C.颈联写作者以酒浇愁,听浪思归,诗意承上一联而来,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其中 “浪卷” 扣诗题中的 “野泊” 。‎ - 8 -‎ D.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并以此作为对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16. 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 分)‎ ‎15.D (并非想象,而是现实。)‎ ‎16.(6分)(1)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泊之苦。(2)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3)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注意要有情感的概括和结合诗句的分析。)‎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 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2)。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6分)‎ ‎14.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 ‎15.(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 - 8 -‎ ‎,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分)‎ ‎(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2分)‎ ‎(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2分)‎ 丰县中学 (二) 古诗词鉴赏(9分)‎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王侍御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描摹王侍御的品格与诗品,二者互相映衬。诗人赞美他闲云野鹤、不拘洒脱,远离 尘世喧嚣。而诗也是恰如其人,冰清玉洁,不沾浊秽。‎ B.诗人追忆昨天王侍御带领府县诸官一起来看望自己时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王侍御即 使官职升迁调动,也未丝毫改变自己与他的真挚友情。‎ C.尾联显出王侍御自谦之意,作者赞美溢于言外。化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典,‎ 写王让自己的马走在路边,其谦谦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D.全诗真情浓厚,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和王侍御友情的赞美与珍惜之意。语言上,对仗工稳, ‎ 宛如天成;用典精到,人物饱满;可谓恬淡自然之评。‎ 16. 本诗颈联与《寄李儋元锡》中“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异同。(6分)‎ ‎15.B ‎16.(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 8 -‎ ‎①本诗颈联和《寄李儋元锡》中“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都是借景色抒发自己对友人到来的盼望之情;②不同的是前者渲染的是清冷萧瑟的氛围,通过萧萧秋雨、洛河寒水等意象,情景交融,表达了长夜难眠的诗人对友人的惦念以及深陷官场不得脱身的孤寂无奈;③后者写西楼望月之景,萧瑟肃杀之气少了,更多的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的迫切。‎ 淮阴区高级中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5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芭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 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教其父。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尽得梅花神韵。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 B.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 C.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 ,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 D.“道人憔悴春窗底” ,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 ‎15.“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梅花之神。”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6 分)‎ ‎14.选D解析:“道人”是作者的自称。‎ ‎15. (1) 作者从开得正盛的红梅联想到红梅未来的命运,以及自己的青春时光。顿悟饮酒赏梅要迅疾。明日起风时已无梅!尾联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转愁闷为自宽自慰,自邀自乐。(2) 尾联看似浅直,实则内涵却十分深邃含蓄。这是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反常写法。它饱含着词人对梅花命运的深沉忧虑。也深藏着青春易老。世事难料,人世沧桑之感。这样含蓄的结句,更使全词的艺术形象收物我一体之妙。‎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