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期间,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对这部科幻片,不乏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认为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也有明显的科学性硬伤,但我觉得,瑕不掩瑜。需要说明的是,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既然是小说,就该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这与武侠片里飞檐走壁的轻功具有相似的功能。说到底,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有助于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进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但其本身不承担科普功能。科幻片上映后,传播面非常广泛,具有全民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会带动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输出。 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很多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基调都是,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美国英雄出手才拯救了人类。在此类价值观的长期熏陶下,对美国文化的认可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而《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人类面临危机时,是国产英雄力量通过中国人的方式站了出来。《流浪地球》的火爆,也打破了部分人的认知窠臼:长期以来,国内对硬科幻市场的开拓并不被看好,有人认为观众还不具备鉴赏力,也有人认为制作流程和技术上还不具备。《流浪地球》则用事实回应了这些质疑,使得中国人搏击太空的行为不再违和。 国内硬科幻电影创作力量还很薄弱。硬科幻电影的投资规模很大,资金需求往往上亿甚至十几个亿,且是一种风险投资,其投融资模式还有待探索。科幻大片的前提是优秀的科幻小说,目前国内科幻创作的队伍还十分弱小,甚至还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科幻作家。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更是屈指可数。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要有宏大的想象力,又要有细腻的真实性。在《流浪地球》中,利用木星引力让地球加速,利用行星发动机进行重核聚变,建设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市等场景,都是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既要有对艺术深刻的鉴赏力,又要有坚实的理工科背景。在这方面,我们人才储备远不够。 硬科幻电影制作也需要全流程保障机制。美国科幻大片着眼于利用电视电影强大的传播力来进行科学文化传播。这种方法的实现,需要两方面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是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这并非不允许“大胆想象”,而是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另一方面,在硬科幻电影的编剧、导演、道具制作等环节,要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美国科学院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对接机制,当导演、编剧等电影制作方需要对某个专业问题进行咨询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进行把关,提供咨询意见。《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所在的大学为他参与电影拍摄提供学术休假和职位保障,这样做的目的,既确保了电影的科普功能,也有助于彰显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提升大学的声望,这就是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 《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今后我们还将面对《三体》等更高难度的拍摄题材,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显然已箭在弦上。 (摘编自郑永春《我们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普遍认为,《流浪地球》瑕不掩瑜。虽然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但毕竟是科幻小说,既然是小说,就该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 B. 目前国内科幻创作的队伍还十分弱小,甚至还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科幻作家、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 C. 科幻片传播面广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能带动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输出。 D. 《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建立了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流浪地球》热映这一现象引入,阐述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发展方向,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B. 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的观点。 C. 第四自然段中运用基普·索恩的例子论证了“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硬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必须存在。 D.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方面的一些经验,为我国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提供了借鉴。 3.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有助于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进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但其本身没有必要承担科普功能。 B. 《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中国人的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会使中国文化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 C. 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不允许“大胆想象”,目的是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 D. 通过解决硬科幻电影的投融资模式问题、特效制作技术问题、科幻创作队伍的建设问题,中国的硬科幻创作力量能够加强。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社会普遍认为”错误,偷换主语。从原文“对这部科幻片,不乏批评和质疑的声音”“但我觉得……”可推出“社会普遍认为”扩展了范围,太绝对。B项,“还没有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错,原文是“科幻大片的前提是优秀的科幻小说,目前国内科幻创作的队伍还十分弱小,甚至还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科幻作家。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更是屈指可数”,把“屈指可数”说成“还没有”,太绝对。D项,“《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建立了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错,原文是“《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今后我们还将面对《三体》等更高难度的拍摄题材,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显然已箭在弦上”,“将……建立”变成建立了,未然变已然,时态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第二自然段中没有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但其本身没有必要承担科普功能”错误,原文为“但其本身不承担科普功能”,科幻影片若能承担科普功能应该是非常好的,所以不能说没必要承担科普功能。B项,推理错误,原文说的是,“在此类价值观的长期熏陶下,对美国文化的认可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一部《流浪地球》就可以使中国文化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未免夸大其词。C项,“不允许大胆想象”错误,原文是“一方面是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这并非不允许“大胆想象”,而是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并非不允许”的意思是“允许”,选项说法违背、曲解原文意思,太绝对。故选D。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烟雨轻敲乡间瓦 杨崇演 没有瓦的乡间,怎能叫乡间? 烟雨逢秋,撑一把伞,游走在江南乡间,怀想着,寻觅它的形影踪迹。粉墙黛瓦,秦砖汉瓦,楚楚然,千古江南的标签。遥想当年,乡间多泥,经火嘶鸣,转世为瓦。瓦共泥一色。喝了糯米酒的汉子,扁担颤然,一匹一匹新瓦送上房梁。喜悦的笑堆满农人沧桑的皱纹,一杯杯自家酿的米酒斟满,为大半生劳碌的杰作庆功。 看瓦匠们砌瓦,如读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艺术。一片一片瓦斜躺在屋顶,定格下来,像极了秋收时节农人在田间地头躺着休憩的姿势。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哪片在上,哪片在下,从不过问;谁枕着谁,谁搭着谁,任凭瓦匠瓦,凸起来和凹下去的瓦,紧紧相扣,团结在炊烟缓缓上升的乡村,构成了烟雨江南独特的风景线。 幼时,最喜欢瓦上烟了——细细的,一丝一丝,一缕一缕,一圈一圈,斜风拂过,袅袅然,如梦如幻的烟影便薄薄地覆盖在村庄之上,缠裹着村庄的细草和大树。 瓦上还有什么风景呢?瓦上草,一看便知是鸟儿们的得意之作;梧桐的落叶,上演一段缠绵的“化蝶”;晒晾的鱼鲞,飘出一股股腥然的海味儿;对了,还有鸟——麻雀,鸽子,喜鹊,燕子……瓦,是它们的栖息之地——闲然散步,密谈恋爱,卿卿我我,物人和谐两相忘。 瓦下谛听檐雨瓦韵,铮铮然作响。淅淅沥沥的,是小雨;噼噼啪啪的,是雨势增大;密密匝匝的,是大雨滂沱了。大人拎来一两只水桶盛雨,盛来的雨水拖地、洗菜、洗 衣服。但听得最后一颗雨珠从瓦当之上“滴嗒——”一声滴进水桶,太阳出来了。孩子们按捺不住,呼朋引伴地踢瓦、打水漂去了。 踢瓦者,跳格子或跳房子,一块瓦片足矣,女孩比较拿手,跳起来轻盈如燕,很美很可爱的模样;打水漂者,齐聚水塘边,男孩子的强项,孜孜然,看谁打得远,赛谁打的水漂数多。一片瓦在飞,飞出一串串涟漪,串缀起欢乐的童年。 一页瓦片,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年深日久,该揭瓦了。架好梯子,请来的瓦匠爬上屋顶,东边的瓦质疏松了整整,西边的瓦沟有落叶了捡捡,屋角的瓦缝有土了清清。雨再来,没有任何破绽可寻——这,就是瓦的力量,是家最坚实的最温暖的保护伞。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偎全在此了。 晨光夕月里,瓦檐下出入往来的,总是农人荷锄肩犁戴笠的身影。晚归的瓦屋下,总有温暖的灯光散逸——男人咂嘴抿着温热的米酒,女人低头纳着鞋底,一针一针地拉扯着麻线,不时地用针在头发上擦一下。生活的厚实,可亲,永记心间。 天上的雪,该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吧!一朵朵雪花飘落下来,优雅,宁静,蹑手蹑脚的。翌日大早,惊喜于瓦与雪的黑白简约,赞叹于大红对联的明媚娟秀。 当下,现代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可是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尾两段 以“没有瓦的乡间”与“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形成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表达出作者对乡间瓦片的无限情思,并借瓦片寄托了深挚的乡愁。 B. 文章第六段从听觉的角度描写瓦韵,运用一系列的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檐雨瓦韵之美,表达作者对江南瓦片风景的喜爱之情,并自然引出孩子们踢瓦、打水漂的游戏活动。 C. 文章第九段写的是作者对瓦檐下农人生活的美好回忆,既与瓦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表现出乡间厚实、可亲的生活,表达出作者对瓦檐下生活的深情怀念。 D.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瓦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对瓦正在消失的哀痛之情。 5. 分析“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句子的含义。 6. 文章以“烟雨轻敲乡间瓦”为题有何意蕴。 【答案】4. D 5. 一“挽”一“扶”动态地呈现了瓦片不分彼此地分布在房顶的状态,也暗指农人之间相互帮衬、团结和睦的氛围,是烟雨江南风景线有机构成的一部分。 6. 瓦”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或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透露感情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借景抒情”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当下,现代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可是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并没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万片和烟雨的潮湿都属于无象而非景物描写。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句子所处的语境,弄清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本题中,“你搀着我,我扶着你”,一“搀”一“扶”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瓦片不分彼此地分布在房顶的状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看,也暗指农人之间相互帮衬的氛围,正因如此形成了烟雨江南风景线的独特风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标题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答题时既要答出标题的含义,也要将标题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从结构上看,标题中的“瓦”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如文中写道“没有瓦的乡间,怎能叫乡间”、“一页瓦片,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可是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以它为题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从内容上看,标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写江南水乡有关瓦的事,如“看瓦匠们砌瓦,如读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艺术”、“瓦下谛听檐雨瓦韵,铮铮然作响”;从感情主旨来看,标题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如“可是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 ,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曜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B.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C.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D.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 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 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禹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B. 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 C. 张禹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D. 张禹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熟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 (2)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 【答案】7. B 8. D 9. C 10. (1)劝导并带领官吏百姓,借给他们种子,亲自勉励劳动,使谷物大获丰收。 (2)有小罪,张禹叫他自行到徐县相关部门投案,然后绳之以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该句意思是“张禹走遍所属的郡县,一些偏僻的地方也都全部去过。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多数察其情,明其冤。官吏和老百姓都希望见到他,人们心怀喜悦,称颂美好,抱怨丑恶,(好事坏事)都主动说给他听。”,其中,“历行郡邑”语义完整,后边断开,排除A,“囚徒”做“亲录”宾语,后边断开,排除CD,“吏民”做句子主语,前边断开,“希见使者”做谓语和宾语,后边断开,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表述有误。“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并非是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分析有误,据原文“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可知,这里是说因府库空虚,请求将三年的租税发给地方,以缓解地方困难,并不是请求减免三年租税。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率”,带领;“假”,借;“勉”,勉励。第二句中,“谴”,罪;“致”,到。 【点睛】参考译文: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地的人。张禹生性忠厚节俭。父亲死了,汲地的官吏和百姓送来给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张禹都没有接受。还把家里的田地住宅让给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汉明帝永平八年,张禹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就升迁;汉章帝建初年中,张禹被授予扬州刺史。任职后应当渡江巡行所属郡县,中原的人都认为江中有伍子胥的魂魄,很难成功渡过去。张禹准备渡江,官吏坚决请求,张禹不听。张禹严厉地说:“伍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立志要审理冤案错案,难道会危害我吗?”张禹于是就挥动船桨,成功过了江。张禹走遍所属的郡县,一些偏僻的地方也都全部去过。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多数察其情,明其冤。官吏和老百姓都希望见到他,人们心怀喜悦,称颂美好,抱怨丑恶,(好事坏事)都主动说给他听。 汉章帝元和二年,张禹调任兖州刺吏,也有清廉公正的口碑。元和三年,升为下邳国相。徐县北部边界有个蒲阳坡,附近有许多良田,可是都淤塞荒废。没有人修整。张禹带领百姓修建水闸,疏通沟渠,引水灌溉,于是开垦出几百顷常年耕种的水田。劝励率领官吏和百姓,供给他们种子,并亲自参加劳动,于是田地大丰收。邻近郡县贫穷的人,投靠张禹的有一千多户。屋子一栋接一栋,蒲阳坡的下面成了一个城镇。后来一年多,开垦的田地达一千多顷,老百姓解决了温饱,能自给自足。功曹戴闰,是前太尉的属官,权势可使郡内震动,对张禹有小的责斥,张禹命令他主动到徐县的狱中去,然后依法治他的罪。自长史以下的官吏,没有不感到震惊收敛的。 永元十五年,汉和帝南巡祠园庙,张禹凭借太尉兼卫尉的身份留守。张禹听说皇上准备到江陵,他认为不应该冒险到远地去。张禹用驿马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下诏回复说:“巡视祠园庙已经完成,准备到南方祭祀长江,恰好得到你的秦章,临近汉水马上回来了。”等到和帝回来以后,张禹凭借这得到了皇上特别的赏赐。 延平元年,张禹升为太傅,总领尚书事务。邓太后因为殇帝年幼,想让重要职位的大臣居住在皇宫中,于是下诏让张禹住在宫中。赐给帷帐和被褥,让太官每天早晚送饭,五天回一次家。每次朝见,太后特别赞赏张禹,不与三公同席(独坐一席)。等到安帝即位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永初元年,凭借尊立天子功劳被封为安乡侯,食邑一千二百户。永初五年,因君臣不和,皇上用策书免去了他安乡侯的爵位,永初七年,张禹死在家中。授予他的小儿子张曜为郎中,长子张盛为嗣。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1. 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二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借酒浇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C. 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总的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D.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喟叹是词人长期孤愤心情的喷发,正反映了他在“听江声”时心境之不平静。 E. 诗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已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远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从此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压抑。 12. 分析 “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包含着怎样的意蕴。 【答案】11. BE 12. “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意蕴丰富,富有启迪、暗示作用,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积极用世转转向消极低沉,又转而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的、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写得多么飘逸,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调,这样的诗句,也只有从东坡磊落豁达的襟怀才能流出。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结构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就把他借酒浇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错,应是:把诗人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E项,“从此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压抑”,应为:诗人此时情不自禁的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故选BE。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 ‘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包含着怎样的意蕴”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夜阑风静縠纹平”的意思是:夜深风静,水波不兴。这句不是纯粹写景,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积极用世转转向消极低沉,又转而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的、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二句,意思是: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写得多么飘逸,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调,这样的诗句,也只有从东坡磊落豁达的襟怀才能流出。 【点睛】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13.古诗文背诵默写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发出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7)《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寡人之于国也》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2)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3)小学而大遗, (6). 吾未见其明也。 (7). (4)飞湍瀑流争喧豗, (8). 砯崖转石万壑雷。 (9). (5)万里悲秋常作客, (10). 百年多病独登台 (11). (6)同是天涯沦落人, (12). 相逢何必曾相识。 (13). (7)锦瑟无端五十弦, (14). 一弦一柱思华年。 (15). (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6).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7).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8). (10)蜀道之难, (19). 难于上青天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生”“须臾”“遗”“豗”“砯”“莩”“壑”“彘”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1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 吞二周而亡诸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调动知识储备,在积累的基础上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受”通“授”,传授;B项,“知”通“智”,智慧;C项,“匪”通“非”,不是。故选D。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 履至尊而制六合 D. 序八州而朝同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A项,“师”,名词作动词,学习;B,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C项,“履”,名词作动词,登上;D项,“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故选B。 1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基础上,从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中辨析出来。本题中,A项、B项、D项,都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C项,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故选C。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②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 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④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让演员倪大红声名大噪,其风头之劲甚至超过了许多当红男演员。 ⑤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⑥诗歌本来是高贵的文体,但是写诗的人鱼龙混杂,相应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就难免参差不齐,因此诗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A. ①④⑥ B. ①⑤⑥ C. ①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光怪陆离:形容五光十色,形象奇异。此处形容“社会生活画卷”,正确。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后文是“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语境不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声名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此处形容“演员倪大红”,正确。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前文是“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正确。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形容“写诗的人”,不能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故错误。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B.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C.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成绩;而在随后举行的一些体育比赛中,我国选手却频频落马,这种现状确实令人堪忧。 D. 央行日前宣布大幅降息,让很多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愈来愈难:无论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票据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类产品,目前都面临收益率日益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前面说“是否”,后面只说一种情况,属“不合逻辑”,应在“美国”后加“能否”。C项,结构混乱,“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杂糅,应该只保留“获得了群众的好评”或“群众的好评如潮”一说。D项,成分残缺,应为“面临……的窘境”。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2019年5月15日截稿,请各位同学尽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你家母让我告诉你这个周末一定回家。 D.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得体就是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本题中,A项,“过时不候”语气较为强硬,让人听了不舒服,这里应该是带着一种温馨提示的口气,“过时不候”改为“以免错过比赛”; B项,表达得不体.“献丑”是谦词,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其实未必不高。此处本已出错,再说献丑则不合适;C项,“家母”是说自己的母亲,用在对方身上不当。故选D。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0.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案】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意思基本符合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基本内容,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下定义”的方法进行压缩。本题中,中心句是第一句“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去掉修饰成分,保留主干,在规定字数范围内,得出答案:“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每年春节期间,随着数以万计的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带着家人回老家过年,不少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减少,出租车难觅踪影,快递业务停摆,买菜摊担基本消失,许多小饭店、小商店、小理发店关门。 材料二 各种建筑工地,农民工是主流;各地环卫工人,农民占多数;各级各类学校的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大多数是农民。 材料三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决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材料四 农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联想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范文: 勿忘乡村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淳朴勤劳的人,他们起早贪黑的打扫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一点一点的建成高楼大厦,他们守卫着学校他们为城市默默付出,不辞辛劳,而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在城市里扮演着奉献的角色,他们应该被记住,乡村更应该被铭记。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习总书记积极倡导乡村建设,让国家在乡村建设上投入人才、才力和物力,不让乡村成为荒芜、留守甚至记忆中的地方。为了记住默默付出的农民,为了我们记忆中的故园永存,我们该怎样做呢? 勿忘农民,勿忘乡村,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上学途中对环卫工人给予一个温暖的微笑;在学校里碰到保洁阿姨、门卫大叔及食堂师傅时,亲切的和他们打招呼;放假时路过建筑工地,看到农民工满头大汗,却还依旧坚持工作时,递上一瓶矿泉水。这些小小的举动看似普通,却能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亲切。不仅是在城市里,在乡村也是如此,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振兴乡村是我们的责任,将我们的知识用在乡村建设上,乡村的振兴指日可待。 勿忘农民,勿忘乡村,即使学历再高,地位再高,也得用心去做。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为众人所不解,来到贫困乡村,做一名普通的村官,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只为让乡村富起来。从小在乡村长大的他,对乡村生活深有体会,所以早就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乡村的状况。马云在公开场合宣布自己将退休,退休后将继续做一名英语教师,去贫困山区支教,钱对马云来说很不稀奇,但他并没有打算用钱来完成他振兴乡村的承诺,秦玥飞很有才,但他并没有呆在高大的写字楼里工作,用薪酬来左右自己的职业选择,勿忘农民,振兴乡村不是做表面工夫,而是你真正愿意将时间、精力甚至自己的前途投入在这件事上。 勿忘农民,勿忘乡村,不仅你我在做,社会在做,国家也在做。每年通过“黑土麦田”平台到贫困地区去做村官的人在不断增加,社会上为乡村振兴投入资金和技术的企业及组织也在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到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力度也在加大,虽然扶贫和振兴乡村是一场攻艰战,但全国人民,全社会的力量团结起来,再坚硬的石头也有攻破的一天,农民为国家做过的贡献远远超过我们对他们付出的,每当看到他们淳朴的笑脸时,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别怕目前身处困境,前方一定有美好的生活在等你。 勿忘农民,勿忘乡村,我们同他们一起享受幸福,一起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由四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显示农村涌入城市的人口众多,他们的存在,既便利了城市,又造成的城市的拥挤。第二则材料显示农村人口在城市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他们从事体力强度大、危险程度高、技术含量低、收入报酬低的工作。第三则材料显示党中央对农村建设的重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决心。以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意义。第四则材料显示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二、四则材料显示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社会现象,要求考生分析现象,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则材料是党和国家对建设农村的立场态度,考生可以从中获得国家自豪感,并且激发自己投身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达到发挥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立意: ①真实描述自己熟悉的农民工形象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②反思自己或他人对农民工的言行举止,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思考; ③记叙看到的或记忆中的农村风光、美好记忆或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④记录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 ④感恩农民工的默默付出; ⑤尊重每一位农民工; ⑥讴歌美丽乡村建设;思考如何解决农村教育(经济建设等)存在的问题;评述他人或他人对待农民的言行思想。 可用素材: ①苏联推行“斯大林模式”,忽略农村发展,导致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村的生产力水平高,农民受教育程度高。 ②美国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他们不像我国农业是劳动密集性产业,而是一个农民就能经营一大片农场,美国农业,值得我们借鉴。 ③譬如星光村有一块闲置地皮,如今被开发成游泳馆,不仅能游泳,还可以冲浪,不仅可以冲浪娱乐,服务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烧烤摊,自助餐厅,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越来,一个特色乡村的建设规模指日可待。建造特色乡村,能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便愿意留在乡村发展了。 ④耶鲁哥秦玥飞放弃作洋白领,到中国农村做了一名村官,建立一个组织——黑土麦田。呼吁年轻的知识精英投身到农村建设中来,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⑤ 李雨晗拒绝国外多所名校向她抛来的橄榄枝,转身投入援藏事业,她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认真的研究考察,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农牧业传统产业结合,带领藏民开拓新的农牧业道路。乡村建设,需要更多人才投入进来,以自己的智慧为解决农村问题作贡献。 行文结构: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勿忘乡村。接下来议论如何发展乡村建设。 举措一,呼吁城市市民要用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农民工,表现平等、善良、友好的人性。 举措二,树立榜样,提倡以人才植入建设乡村,事例极有代表性,很有说服力,秦玥飞是智慧精英的代表,按世俗的观念应该过上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的物质优裕的生活,但是他出人意料的来到了农村。马云是商界精英的代表,扶贫做慈善可以用钱代替自己的身体力行,但是他打算用支教的方式去扶贫。作者认为人才才是改造农村的决定因素。同时也表达了效仿榜样的志向。 举措三,扶贫攻艰,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社会各界的力量,团结起来,无往而不胜。表达了作者对建设美丽乡村攻艰战必胜的信心。 最后再次点题,做到首尾呼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