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测试范围:选修第1—3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 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而是像我小的时候,我母亲、伯母的曼声低吟,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诗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 ‎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 B.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 C.诗人在作诗时具体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的。‎ D.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 B.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 C.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 D.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指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 B.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 C.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 D.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 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 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 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6.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一首田园诗 契诃夫 ‎“我的舅舅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人啊!”纳塞奇金上尉的穷外甥和唯一继承人格利沙,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满心爱他……我们到他家里去吧,好朋友!他会很高兴的!”‎ 格利沙讲起亲爱的舅舅,眼泪就涌上眼眶。一个星期前,我到上尉家里去了,走进前堂,向大厅里看一眼,瞧见一个动人的画面。苍老消瘦的上尉在大厅中央一把大圈椅上坐着喝茶,格利沙在他面前屈下一个膝头跪着,满腔深情地用匙子给他搅茶。‎ 格利沙的未婚妻伸出一条好看的胳膊搂住小老头的深棕色脖子。穷外甥和他的未婚妻正在争论:他们两个人究竟谁该先吻可爱的舅舅?随后他们就没完没了地吻他。‎ ‎“现在该你们自己接吻了,我的继承人!”纳塞奇金喃喃地说,幸福得透不过气来。这三个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令人极其羡慕的关系。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瞧着他们,不由得又快乐又嫉妒,心都缩紧了。“是啊!”纳塞奇金说,“我可以说一句:我这辈子过得蛮不错!求上帝保佑人人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才好。单是鲟鱼,我就吃过多少啊!多极了!就拿我在斯科平银行吃过的鲟鱼来说吧。嗯!就连现在我都在流口水呢。”‎ ‎“您讲讲吧,讲讲吧!”格利沙的未婚妻说。‎ ‎“那天,孩子们,我带着好几千卢布到斯科平银行去找雷科夫先生。他是个大人物,嘿!黄金般的先生!上等人!他招待我就像招待亲人。其实他何必那么殷勤呢?可是他把我看成亲人了!真的!”‎ ‎ 我走进大厅,打断了纳塞奇金的话。这天恰好是莫斯科收到第一条电讯说斯科平银行已经破产倒闭的那一天。‎ ‎“我正跟孩子们同享天伦之乐!”纳塞奇金跟我打过招呼后对我说,然后转过脸去继续用夸耀的口气对孩子们讲道,“同桌的全是达官贵人。有大官,有宗教界人士,什么修士、司祭啦,教士啦,我每喝完一小杯,就走到他们跟前去求他们祝福。我自己也戴满了勋章,比将军还神气呢。我们就吃那条鲟鱼。仆人又端上来一条,我们全吃光了。后来又喝鲟鱼汤,吃野鸡。”‎ ‎“换了我是您,我现在就会让鲟鱼闹得打饱嗝,胃气痛了,您却夸个没完……”我说,“那么雷科夫害得您白白损失了很多钱吧?”‎ ‎“为什么白白损失?”‎ ‎“什么叫‘为什么’?要知道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 ‎“开玩笑!老是这一套。以前就有人用这话吓唬过我。”‎ ‎“那您还不知道?我的老先生!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要知道这……您自己看吧!”‎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纳塞奇金戴上眼镜,不相信地微笑着,开始看报。他越看,他那张脸就越苍白,拉得越长。‎ ‎“它倒……倒……倒闭了!”他周身发抖,哀叫道,“我这可怜人呀!”‎ 格利沙涨红着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拿帽子。‎ 过了一个钟头,我独自一个人站在上尉面前,安慰他说:“算了,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这有什么关系呢?钱是完了,可是孩子们都还在嘛。”‎ ‎“这倒是实话。钱是身外之物,孩子们都在。这话说得对。”‎ 然而,呜呼!一个星期后我遇见格利沙。‎ ‎“老兄,到您舅舅家里去一趟吧!”我对他说。‎ ‎“叫他见鬼去吧!我才不稀罕他呢,老魔鬼!傻瓜!他就不能另找一家银行去存钱!”‎ ‎“您还是应当去。要知道他是您舅舅!”‎ ‎“他?哈哈!……您在开玩笑吧?您打哪儿知道他是我舅舅?他是我后妈的表哥!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牛头不对马嘴哟!”‎ ‎“哎,您至少也该打发您的未婚妻到他那儿去一趟!”‎ ‎“是啊!必是有魔鬼支使您,您才会在我们举行婚礼前拿出那张报纸来!您就不能等到我们结婚后再宣布您那个新闻啊!现在她已经扭过脸去,不理我了。要知道,她本来也张大嘴巴等着我舅舅的大白面包哟!这个蠢透了的娘们儿。现在她大失所望了。”‎ 这样,我不是出于本心而破坏了最紧密的三部合唱——最令人羡慕的三部合唱!‎ ‎(选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集》,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讽刺格利沙的拜金行为,更在于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想。‎ B.这篇小说通过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有关金钱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19世纪俄国社会的现实图景。‎ C.如果“我”不出现,纳塞奇金还可以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格利沙的未婚妻也不会离他而去。‎ D.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金钱常常左右着人们的感情亲疏,扭曲着人性。‎ ‎8.看到纳塞奇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的心为什么会“缩紧”?(6分)‎ ‎9.格利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渊明传 萧 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原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跋①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②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③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  (注)①跋(bá):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②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惇。③出处:指出仕和退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不用“章惇”之名而用“时宰”二字,含有宰相弄权、排斥同僚之深意。‎ B.颔联用寻常的动作“吃”与“和”,褒赞子瞻不以迁谪为意而泰然处之的品格。‎ C.颈联高度评价渊明、东坡的人品,借东坡“百世士”衬托渊明的千载遗风。‎ D.尾联以“虽”与“乃”二字呼应转折,着“风味”二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5.颔联中的“细”字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 ”。‎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岁月不饶人,母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精精神神地来往了,固然她还是那样一副好强逞强的样子,但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气息上的一种贯通。‎ 想到这些,她能够来这个城市的次数,怕是_____了。母亲离不开她习惯了的生活世界。到了城市,她_______是诸多的不自在,精神的元气上,像是漂行的浮萍,无根在水泥路上的生硬,茫然在霓虹灯下的暧昧,听不到了鸡鸣狗吠,让她感觉有些落寞。看到的那些娇惯的宠物,没有家乡的土鸡土狗让她感到亲切,她甚至还看不惯那样的一种矫揉造作,( )。她也像是看稀奇一样地看着这城市的_______,像是看着一个她永远也走不进的世界。‎ 到了城里,她总是会______地看着我们,她总是说:这样看着你们,心里暖和。有一年春节,我们醒来,发现母亲竟然在我们的床边守着看我们,一副看不饱看不够看不厌的眼神,在夜光里闪烁。‎ 渐渐的,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习惯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母亲在她的孤独里,孑然了她的生命存在,孑然了她的生命蕴藉,走直了她脚下的弯路,佝偻了她脊背的凸显,昂扬了她精神的矍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屈指可数 竟然 斑驳陆离 聚精会神 B.历历可数 反而 斑驳陆离 目不斜视 C.屈指可数 反而 光怪陆离 聚精会神 D.历历可数 竟然 光怪陆离 目不斜视 ‎18.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她感到这城市的人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但是她并不就此厌倦了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B ‎.她感到这城市的人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她也因此厌倦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C.她感到这城市的人也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但是她并不就此厌倦了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D.她感到这城市的人也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她也因此厌倦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发现,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 B.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但是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 C.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发现,母亲享受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 D.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但是母亲享受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 ① 。疟原虫发育的早期(滋养体期),对青蒿素并不敏感所以不管采用多高的剂量,青蒿素对早期的疟原虫也无能为力。 ② ,青蒿素才能发挥作用。但是青蒿素的半衰期又非常短,在体内只有两个小时左右。只有在对的“时间”(青蒿素还在半衰期内),遇上对的“人”(处于中晚期的疟原虫),青蒿素才能对疟原虫起效用。对于早期疟原虫,需要在下一个生长循环周期碰到给药才能被杀死,在这样的情况下, ③ 。‎ ‎21.下面是某单位报销业务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A D C B D C D C B C C ‎ C A ‎1.A ‎2.D ‎3.C ‎4.B ‎5.D ‎6.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⑤‎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任意答出6点即可,每点1分)‎ ‎7.C ‎ ‎8.因为“我”知道斯科平银行已经倒闭,纳塞奇金已经破产,而纳塞奇金和格利沙及格利沙的未婚妻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我”担心把这个情况告诉他们之后,纳塞奇金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而格利沙及其未婚妻对纳塞奇金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意思对即可得6分)‎ ‎9.格利沙是一个为人庸俗、心灵丑陋、虚伪做作、冷酷无情、只认金钱不认亲人的拜金主义者。(2分)在纳塞奇金没有破产前,格利沙认纳塞奇金为舅舅,对纳塞奇金十分关心,并逢人便讲如何喜欢纳塞奇金;(2分)但在纳塞奇金破产后,格利沙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还说纳塞奇金不是他的亲戚,并骂纳塞奇金是“老魔鬼”“傻瓜”。(2分)‎ ‎10.D ‎11.C ‎12.B ‎13.(1)现在派给你一个仆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薪水”“人子”“遇”各 1 分,句意 2 分)‎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安”“勤苦”“同志”各 1 分,句意 2 分)‎ ‎14.C ‎15.(1)苏轼身处困境仍心态平和;(2)与陶渊明心灵契合;(3)与“风味乃相似”呼应。(每点2分)‎ ‎16.(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每空 1 分,有多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7.C ‎18.C ‎19.A ‎20.①但对不同时期疟原虫作用不同 ②只有在疟原虫发育的中晚期 ③青蒿素用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每空2分)‎ ‎21.报销人员整理原始凭证,填写报销单,找该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此时若部门负责人发现报销单错误,报销人员将重新填写;审批签字通过后,交给会计人员审核票据,审核通过,报销人员可到出纳处提取现金。(意思对即可得 6 分)‎ ‎22.【立意探索】这 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就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进行选择,立意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重点注意材料后面“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的要求,要从“个人”上升到“国家、民族”。可从以下角度立意。“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于个人而言,“钻最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厚的地方”就是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与其跨界发展, 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