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高一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与名句背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愆.期(qiān) 屋椽.(yuán) 敛裾.(jù) 鲑.珍(xié) B. 愀.然(qiǎo) 譬.如(pì) 匏.樽(bāo) 吐脯.(bŭ) C. 廿.四( niàn) 葳蕤..(wēi ruí) 蕈.菌(xùn) 踯躅.( hú) D. 瞥.见( piē) 猗.郁(qí) 伶俜.(pìn) 婆娑.(suō)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 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 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 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 音、形旁辨形。题中 A 项,屋椽(chuán),敛裾(jū);B 项,匏樽(páo),吐哺;D 项,猗郁(yī), 伶俜 (pīng)。故选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 欲试。 B. 在专题会议上,多位委员建议政府要理性面对节假日“拥挤踩踏”等重大突发事件,不要因噎废食....,取 消正常的游览观光活动。 C. 徜徉在戒备森严的洛阳博物馆里,如同漫游在悠久的河洛文化长廊中,精选展出的展品件件都是承载着 河洛文化的吉光片羽....。 D.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 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 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 A 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中是“未来”,不符合 语境;B 项,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此处正确; C 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正确;D 项,望其项背: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 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故选 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如果没有一群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创建优质中学无疑是纸上谈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是痴心妄 想。 B.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构建成熟的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全球投资者和交易者对人 民币的路径依赖和 络效应。 C. 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长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 置身于童话世界。 D. 由亚历克斯·嘉兰执导的好莱坞大片《湮灭》自上映以来收获了无数观众的赞誉,也在社交平台引发了 一波波讨论高峰。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 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搭配不当,应为“一支教师队伍”; B 项,结构混乱, “关键在于”和“是十分重要的”杂糅;C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把“在”放到“太阳岛”之前。故选 D。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 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 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B 句式杂糅,选 项 C 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 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 《离骚》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也是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屈原在这首诗中 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 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 1700 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它生动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 ,控诉了封建礼教, 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 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 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 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 体系。题中 C 项,“《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错误,《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 长的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传》。故选 C。 5.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①______, 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 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 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②________。以英雄为路 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不会走偏路、走错路。 【答案】 (1). ①更因为英雄身上闪耀的精神光芒。 (2). ②却可以穿越时空而凝为不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 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不仅因为”和后文“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可 知应该填写“更因为英雄身上闪耀的精神光芒”,第②空根据前面的“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 之时,但……”可知应该填写“英雄的精神永存”之类的句子。 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欢乐场景,暗含“青马竹马”之意的两句话是____, 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带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对此坚定地 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亦余心之所善兮 (4). 虽九死其犹未悔 (5). 舞 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 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晏”“嫠”的写法。 二、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 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①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 扣②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 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 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 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⑤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 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⑦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 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 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击,敲打。③桴 (fú):鼓槌。④硿硿( ōng )焉:硿硿的(发出响声)。⑤噌(chēng )吰( hóng ):形容声音洪亮。⑥罅 (xià ):裂缝。⑦窾( uǎn )坎( ǎn )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7.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临:靠近;鼓:振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即使;鸣:使……发出响声,使动用法。) B.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扣:敲击;聆:听。)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名词用作状语;适:恰好。) C.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向:刚才的。) 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敲打。) 大石侧立千尺 (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 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 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 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 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即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水经》 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 137 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B. 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 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 C.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奖善行,称为谥 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子。 D. 公元前 522 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ì)”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 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 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 文章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 易。 C. 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 后写其名。 D. 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 出以钟名山的缘由。 【答案】7. B 8. A 9. C 10. C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适,往。故选 B。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 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侧立千尺”是大小,“如猛兽奇鬼”是形状,中间 断开;“咳且笑”并列,不要断开;“或曰”,注意变化,前面断开。故选 A。 【9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题中 C 项,谥号用以褒贬善恶,不只褒奖善行。故选 C。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 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 项,“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错误,写“栖鹘”时, 先写其名,再写其声。故选 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 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 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 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 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 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 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 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余 音慢慢地消失。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 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 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 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到断壁下面。巨大的 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 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 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 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 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 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 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 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 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 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 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 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 笑李渤的浅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 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 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记之, 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 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 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 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 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1. 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厢: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文中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B. 门生:原指转相传授学业者,亲授业者为弟子。晋、南北朝时指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 C.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多用来交代写作文章的缘由、目的或介 绍作者的情况。序的种类很多,有诗序、书序、赠序等。“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 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D.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1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意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 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 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和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 骠骑将军王述即将到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 再去,王述对此深感遗憾。 1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答案】11. C 12. D 13. D 14. (1)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待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2)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解析】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 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求市”前的主语是“老人”,前面断开;“未 能得”是“求市”的结果,不要断开;“姥”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 C。 【12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题中 D 项,“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错误,老子为春秋晚期。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 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D 项,“王述即将到会稽任职时”错误,原文“述先为会稽”。 故选 D。 【14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 译。重点注意,雅:很;乐:喜欢;初:刚;焉:于此;尝:曾经;同志:好友;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宾短语后置句,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为:作;申:抒发;其:自己。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 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 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 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 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 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 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 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 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 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 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 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 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 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 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 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 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 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 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 深以为遗憾。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 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5.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 16.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15. 重章叠句 16.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 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 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试题分析: 【15 题详解】 该题考核诗歌结构。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 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构思是 写作活动和应用写作活动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作者在孕育和创 作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贯穿着一定思想的关于作品的 内容和形式的总观念。又称“布局”。构思的成果包括主题意蕴的表达形式。大概有两种。1.结构方式。表 达构思的意,常常需要一个好的结构方式,更准确地说是整体内容。不过,结构要服务于主题意蕴。高明、 巧妙的结构,属于构思的责任和内容,常常靠灵感的促发。整体内容的结构,最突出的是社会生活的客体 内容:人物、事件、环境、景观及其所存在的客观的逻辑联系。构思的目的在于使它们成为新的艺术生命 的组成部分。大体有几个方面:一是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建立。人物的命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 着作品的规模、层次和构架。二是事件与矛盾冲突的展开。三是环境和环境的设置。三者在具体创作过程 中是融为一体、综合进行的。2.表达手法。选择并组合最巧妙的表现手法,更好地表达主题意蕴。大则如 方法流派的选择,小则如好的开头使接受者更加兴趣盎然,如正文中间结构巧妙精美,如修辞等。总之, 构思要创造出主题意蕴及其表达方式。该题中考核“结构方式”。 【16 题详解】 该题考核诗歌艺术手法。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 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第一章 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 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 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 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 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 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 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 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 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易错警示】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㈠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 A 托物言志(借物 喻人)B 借景(物)抒情 C 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 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 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1)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2) 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3)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 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4)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 蓄美。A 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 语意双关。(5)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 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6)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 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7)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8)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 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9)反语,讽刺。(10)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 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说的是一件事。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该题中考核比兴手法的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金:指汉金日磾(jin mì dī),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 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 戚。”七叶:七代。珥(ěr 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冯公:指汉冯唐, 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两句写的是松树苍郁茂盛却长在山间水沟低处,而那低垂摇摆的初生小树却长在高高的山上。 B. 三四句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大的树荫和百尺长的 枝条。 C. “胄”,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蹑”,登。这一句的意思是贵族世家的子弟能轻易登上高位。 D. 最后四句点明,历史上冯唐是具有奇伟之才的人,但因为出身贫寒始终未能受到封赏,坐上高官。 E. 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笔调挺拔,形象鲜明,情感浓烈,充分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18. 这首诗通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7. BD 18. 对比手法:前四句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对比,五六句用“世胄”和 “英俊”的职位对比,最后四句用“金张”和“冯唐”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世 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用人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批 判。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B 项,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 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D 项冯唐。他是汉 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 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 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现手法及情感。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 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对比手法:前四句用 “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对比,五六句用“世胄”和“英俊”的职位对比,最后四句 用“金张”和“冯唐”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情感。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 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 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 等。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 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 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 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丁)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 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 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9. 给文中甲、乙、丙、丁空缺处选择词语,最适当的一项是 题次 甲 乙 丙 丁 A 煮 听见 列 洒 B 泡 听得 细 漏 C 冲 细听 忙 射 D 烫 聆听 点 照 A. A B. B C. C D. D 20. 这一幅庭院秋景图,突出故都之秋什么样的景物特点?从选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案】19. B 20. 清、静、悲凉。“碧绿的天色”等,“清”;“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静”; “破屋”、“漏下来的日光’等,悲凉。 【解析】 【19 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用语准确性的能力,要求选出合适的词语,答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聪准确性和艺术效果 的角度分析,题中甲后面的对象是“浓茶”,用“泡”;乙处后面有“到”聪连贯的角度用“听得”;丙 后面是“数”,用“细”;丁前面是“一丝一丝”用“漏”。故选 B。 【20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景物特征的能力,要求要求回答庭院秋景图,突出故都之秋什么样的景物特点,并在 语段中找到具体的体现,答题时注意找到景物描写的句子,然后根据文中的重点与句子分析,此题注意根 据文中的句子“碧绿的天色”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破屋”“漏下来的日光”等分析其 “清”“静”“悲凉”的特征。 【点睛】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 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断尾的句子。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 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 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 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 祖母跺着小脚骂。 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 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 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 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 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 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 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 多骄傲。 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 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 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 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 的梨。 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 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 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 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 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 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 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 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 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 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 离。 2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没事就绕着两棵梨树转,并对它们喃喃自语,表现了祖父的孤独及对祖母的思念。 B. 文章对祖母的描写最为生动,文中画线句子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C. 文章最后写“梨花风起”时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虽有些悲情却是文章诗意的绾结。 D. 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意蕴丰富。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 22. 文中的梨树寄托了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归纳。 23. 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作用? 【答案】21. B 22. ①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②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的疼爱;③梨树曾 记载着祖母对婆老太孝顺的故事,和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④“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 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⑤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 深切怀念;⑥梨树和满树梨花是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 23. ①点明了清明的节候特征,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②浓缩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③是贯穿全文的物化线索。 ④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 【解析】 【21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 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B 项,“文中画线句子从……神态等方面刻画”错误,文章中无神态描写。故 选 B。 【2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情感的能力,要求分析“梨花”寄托的情感,答题时可从文章的标题、重点的抒情句, 文中的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入手分析,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我打小就熟 悉这两棵梨树”“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 多骄傲”“两棵梨树俨然成了 我家的象征”““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 再不分离”“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分析文中的情感。 【2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标题和情节、结构、情感主治的关系以及艺术手法的 角度分析。“梨花风起正清明”引用诗句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从内容看,点明了清明的节候特征,“清 明”又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从结构看,这句诗浓缩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是贯穿全文的物化线 索。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 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 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 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五、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云,色分白黑,形有万千,有时带雨,飘散随风,望之如画,品之如诗,引人遐想,启人感怀。 你眼中的云是什么样的?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感悟?请以“看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呈现你眼中的云, 表达你对云的感受、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写景抓住特征,想象合理,抒情、议论真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看云 喜欢看云,蓝天上的白云。看着云,内心便会一片明净,任由思绪如浮云在天际飘游,那是无阻拦的 飘浮,那是自由的飘浮,那是没有约束的飘浮,那是快乐逍遥的飘浮。古今中外,千秋万载、万水千山、 任意东西、任意挥洒、尽情思索。因为没有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完全身心放松,心灵深处的东西,只要 蓝天能够明白,只要白云能够理解,我已经心满意足。 大美不言,顺乎自然,无拘无束,岂不快哉?山间明月、江上清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为何美, 为何妙,在于自然。就像那渺渺蓝天悠悠白云般般的纯洁明净,任情任性,率真率直,没有虚伪没有做作, 没有无奈与无力,云在天际自由的舒卷着或飞或停、或来或去、或聚或散、或分或离。最是那聚散时的仙 姿,最是那吸吸若来、吹吹若去的意境,让人为之遐想翩翩。 在那白云深处,一定有世外仙人,声声仙乐,双双白鹤与天为友,与云为伴,以清风唤酒,以甘露消 渴,摆脱那尘世的纷争,抛弃那欲望的困扰,还归太虚,顺化自然。脱离俗世的纷争,倒悬之凄苦,得者, 时也。失者,顺也。安 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之悬解也。更不知,此世间,有何人能懂, 但蓝天已懂,白云已懂,云中仙人已懂。若为名利破,太虚任遨游。 白云便是在那太虚中遨游的精灵,任意变幻,姿态万千,似蓬莱仙山,似亭台宫阙,似轻羽般自由自 在。 喜欢看云,蓝天上的白云。看着云,心就会飞上高高的云端,任由情感无边无际的奔流,那是没有压 抑的奔流,那是没有掩蔽的奔流,那是自由的奔流,我可以肆意的抒情,尽情的抒怀。 一切都是那么和美,一切都是那么纯洁,它让的我心胸为之涤荡,它让我的灵魂得以升华,它使我的 愁思得以解脱,它使我的情感得以宣泄,有它,便看到了光明,抽出生机栽种希望,生命更加美妙,更加 昂扬。 年少的梦想,化成了明净的水面,锦绣的文章,变成了奔涌的波涛,我的情我的意,我的魂我的心, 在白云的映衬下化作夺目的彩绸,在浩渺的蓝天中轻盈飞舞,让那汪汪清泉、粼粼湖面都投有她的风姿, 飞越大江南北、长江内外、冰雪边塞,葱茏海岸,将那里的倩影拥抱。 高山为我作证,大海为我扬帆,蓝天为我欢唱,白云为我飞?。 一切皆于这无阻拦的自由,一切皆由于伟大奇妙的自 然。 喜欢看云,蓝天上的白云。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作文的标题是“看云”,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写作的中 心应该在“看”上,根据材料的内容“色分白黑,形有万千”是形状;“有时带雨,飘散随风”是状态; “望之如画,品之如诗,引人遐想,启人感怀”是感悟,结合材料后面的要求“呈现你眼中的云,表达你对 云的感受、感悟”,可知写作时用该从具体的形状切入,然后写“感受和感悟”。由表及里,由景到情。 写景抓住特征,想象合理,抒情、议论真挚,从文体的角度最好是写散文。 【点睛】对于命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先分析命题,理解命题的内涵,化大为小,由实而虚,然后要全面 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 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 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 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