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2019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可试结束后,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 26 -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 1. 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 推掉几千年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 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 - 26 - 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 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 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 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新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 项,“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顾名思义,“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此类题一般涉及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 项,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所以选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26 -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C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东西方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等方面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处因果倒置。所以选B。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1.从文中关键语句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2.从文中选用的材料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3.从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中把握引述材料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4.从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①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②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准确地作出综合概括。5.从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例如本题B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6 -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17%,GDP总量规模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11位,与韩国持平,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在四大湾区中经济总量居第二位,人口、土地面积、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均居四大湾区之首。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世纪工程”,原因在于它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桥隧结合,另有四个人工岛,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今后由香港前往广东的陆路交通时间将大为缩短,由过去大约四个小时减少至一个小时以内。由此,旅游、物流可望更加活跃。大桥的开通,得益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即要使制造业发达的广东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以及受人欢迎的观光胜地澳门实现一体化。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蜒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约20倍,跨越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靓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珠三角产业基础雄厚,已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港澳是世界发达经济体,大湾区经济发展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整体经济实力已接近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和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高端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载体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稳步提高。2017年广东省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343.6亿,名列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5.2%,科技进步贡献率58%、技术自给率72.5%,已正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经过近几年的合作建设,大湾区已具有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人们生活富足,幸福指数较高。 (摘编自《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灵魂》,《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7期) - 26 -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将有助于我国参与全球竞争。 B. 珠三角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可形成功能互补、借位发展、相互支撑的格局。 C. 有外媒认为港珠澳大桥跨越珠三角区域,当北京完成对南方多城市的整合,该区域年度GDP将超旧金山湾区。 D. 使制造业发达的广东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以及受人欢迎的观光胜地澳门实现一体化,是中国的国家战略。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湾区战略定位对标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三个经济发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一流湾区。 B. 港珠澳大桥和京港高铁,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基础保障,有助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C. 据外媒预测,2025年大湾区将聚集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实现中国将大湾区打造成高科技中心的目标。 D. 港珠澳大桥是联结香港与内地全球最长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纪工程”,具有重大的经济及政治意义。 6. 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创新发展具有哪些优势条件?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4. C 5. C 6. 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具有政策优势;②现有经济基础好。有世界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国际旅游观光胜地,经济发达、有活力。③科技创新能力强。科研经费投入多,科技企业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高,将建成高科技中心。④各项基础建设好。交通设施发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好。 【解析】 【4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问题。C项,“该区域年度GDP将超旧金山湾区”错,依据材料二第二段“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说明该区域年度GDP已经超过了旧金山湾区,故C项将已然说成了未然,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C项,“实现中国将大湾区打造成高科技中心的目标”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报道”“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可见中国想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而不是“将大湾区打造成高科技中心”,且原文只是说“预计到201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没说2015年“实现……目标”,可见C项,既张冠李戴,且曲解文意。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创新发展具有哪些优势条件”中的关键词“优势”,考生要回归原文,逐则材料筛选信息,并整合得出要点,要点要清晰,语言要简洁。 据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政策优势,被纳入了国家战略; 据材料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17%,GDP总量规模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11位,与韩国持平,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在四大湾区中经济总量居第二位,人口、土地面积、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均居四大湾区之首”可知粤港澳大湾区有经济基础好的优势; 材料二第一段“由此,旅游、物流可望更加活跃。大桥的开通,得益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即要使制造业发达的广东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以及受人欢迎的观光胜地澳门实现一体化” 材料三“高端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载体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稳步提高”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旅游和经济发达、制造业发达、创新力强、国际金融中心支撑等优势; 材料三“大湾区已具有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人们生活富足,幸福指数较高”,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交通及公共设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好等优势。 - 26 -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怕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 26 -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做铺垫。 B. 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 C. “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 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 26 - 8. 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7. B 8. ①营造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气息,与下文描写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②这是主人公追求的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撑,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境,丰富人物形象。③宁静的田园生活是战争的背景和结局,是和平的象征,在首尾重复出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战争是无奈的插曲,和平是人心所向,是永恒的主题。 9. 意蕴:第一个句子“怕别离”意在强调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挚爱甚于自己的生命;第二个句子,意在强调他面对侵略,奋起反抗,追求自由,不甘心被奴役的精神品质;第三个句子“怕熄灭”,表现他坚持信仰勇于牺牲,以死抗争的民族大义;第四个句子“怕遗忘”表现他渴望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强烈愿望。作用:①四个句子以“怕”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紧凑,文脉贯通。②四个句子,“他怕死,更怕……”,间隔反复,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③四个句子,层层递进,分层点明原因,升华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B项,“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错误,文中不是“反衬”。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解答环境描写的作用题,答题时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某某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小说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画浪线句有几乎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在文中找到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的画波浪线的环境描写句,理解其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9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作品结构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探究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的意蕴及分析其作用。探究句子的意蕴,必须牢牢抓住两点:一是把握所给句子的不同特征,阐释其具体含意(表层意与深层意),就是要抓住句子的描写对象、句中的关键词进行突破;二是抓住所给句子与外部的联系,探究出深层意蕴。这样,第一个句子要抓住“怕别离”,第二个句子抓住“怕奴役”,第三个句子抓住“怕熄灭”,第四个句子抓住“怕遗忘”来探究意蕴。至于分析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句子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要结合文章标题“怕”,句子本身和在文中的位置及反复出现等角度来分析。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这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 ,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间段的作用,一般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分析,结尾段主要考查与上文和标题的关联。 二、现代诗及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引问。诏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拜中散,以温敏敬慎,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赜使刘缵朝贡。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缵自相谓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缵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称于上国?”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意惭而罢 - 26 - 。时民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妄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今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视,守分之士,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禁断淫祀。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破檦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波及诸子三十余人,斩于邺市,境内肃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B.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C.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D.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1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伯”是古代爵位称呼,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 “拜”“除”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词语还有“迁”“谪”“转”“徙”“改” “补”等,其中“左迁”“谪”都指贬官。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D.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徴是徴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安世自幼聪明颖悟,深受高宗喜爱。在接受高宗召问时,年龄尚小的他应答很有条理,被选为中书学生,后常常被高宗单独召见。 B. 李安世不但外表俊美,而且博学能言。萧赜的使者刘称他为典客,他旁征博引,进行批驳,不仅指出其错误,还讽刺其弃善从恶。 C. - 26 - 李安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为民请命。针对百姓困苦流离豪强侵占掠夺的现实,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开了均田制先河。 D. 李安世颇有治理才千,能保一方平安。任相州刺史时他鼓励农桑,禁绝淫祀,设计诱捕并处决广平豪强李波等人,从此境内安宁。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 (2)秦国对待您樊将军,可以说是很刻毒了。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为奴。如今听说(秦国)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悬赏将军的头,您打算怎么办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不贵”的意思“不重视”,“金玉”是“不贵”的宾语,“不贵”“金玉”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神”“明”是“通”的宾语,且“神”“明”是一个词,指“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二者中间不可断开,“初将”的意思是“开始想”,“大市”的意思是“大买”,“初将”是“大市”的状语,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 句意: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通于神明,山不吝惜珍宝,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没有岭不产玉。”刘缵开始想大买金玉,听到安世的话,羞惭作罢。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 - 26 - 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错,《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错,原文“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意思是“应重新调节测量,采用周密的方法,使分田耕种有标准,能力与产业相称,小民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豪强没有多余土地取盈利”,说的是“分田耕种有标准,能力与产业相称”,并非“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题中重点词句:(1)肆,店铺;大,非常;川,河;出,出产。(2)遇,对待;深,刻毒;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购,重金征求,悬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李安世,幼时聪敏有悟性。兴安二年,高宗召见侍郎、博士的子弟,想选拔其中才学优秀者为中书学生。安世这时十一岁,高宗见他尚小,亲自召问。安世陈述家族情况,很有条理,即被取为学生。高宗每次巡幸国子学,常单独召见。诏示说:“你只要保持这种态度,不愁不富贵。”为父守丧以孝敬著名。天安初年,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因温和敏捷恭敬谨慎,显祖信任喜爱他。渐升至主客令。萧赜派刘缵朝贡,安世容貌端美,举止优雅,刘缵等人相互之间谈论说:“没有君子,难道能立国吗?”刘缵等称呼安世为典客,安世说:“三代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怎么能用亡秦的职官,称呼中原帝国。”刘缵问:“世代变化而名号不同,共有几次?”安世说:“周称掌客,秦改为典客,汉名鸿胪,现在叫主客。君等不想仿效周文王、周武王,却关注亡秦。”国家遇有江南使者来,拿出很多收藏在宫内的宝物,让京城爱好仪容服饰的富户买走,让使者任意买卖。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通于神明,山不吝惜珍宝,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没有岭不产玉。”刘缵开始想大买金玉,听到安世的话,羞惭作罢。当时民众贫困饥荒流离失所,豪强巨族大量占有土地,安世于是上疏说:“我认为现今尽管井田制度难以恢复,但应重新调节测量,采用周密的方法,使分田耕种有标准,能力与产业相称,小民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豪强没有多余土地取盈利。那么,皇上无私的恩泽,就能平均播洒给广大百姓;如山一样的粮食,可以堆积在家家户户。另外被争抢的田,应限定年限,事久难明产权的,一律归属现在的主人。然后虚伪诈妄的奸民,才会断绝觊觎的念头,安分守己的人,可永远免受欺凌侵夺。”高祖很赞同此议,后代的均田制由此产生。出朝任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当初,广平人李波,家族势力强大,残害侵夺百姓。前刺史薛道檦亲自去讨伐,李波率他的宗族迎击,大败薛道檦军队。于是李波处成为罪犯逃奔的地方,于公于私都成为祸患。李安世设计谋诱捕李波及其子侄三十多人,在邺城街市斩首,境内安定。因病免职。太和十七年去世于家中。李安世娶博陵崔氏,生了一个儿子李玚。崔氏因嫉妒凶悍被休,又娶了沧水公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 26 - 是个过客 14. 对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倍受相思煎熬。 B. “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 C. “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D. 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 15. “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请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错误?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1)①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结果“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②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①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②“我”的出现,让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倍受相思煎熬”错,联系上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强调人物的形象特点是“等待”,而“我打江南走过”,是经过,是过客,与人物的形象特点不符。“莲花的开落”应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突出女子倍受相思煎熬。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诗眼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或句子。先明确题干要求,“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错误?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然后作答时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内容、人物形象来考虑。 - 26 - 回答第一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意思是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以为等待的心上人回来了;“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意思是“我”是过客,不是她等待的人,她失望,又归于无尽的等待。由此可分析出“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结果“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回答第二问,结合诗歌意境、内容和人物心理变化来分析。“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意境轻倩柔美,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表现闺中女子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达达的马蹄声”带来惊喜,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结果“我是过客”,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一波三折地表现出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可分析出“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我’的出现,让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点睛】赏析诗眼时,应关注以下三点: (1)理解诗眼的具体内涵。首先要理解作为“诗眼”的字词、诗句的意思,以此体会诗眼的意蕴。比如《闻泉》中,诗眼是“闻”,首先要理解“闻”的意思,以及“闻”涉及的内容等。 (2)把握诗眼的具体手法。从景物与景物的关系、景物与情感的关系、修辞等角度分析诗眼所使用的具体手法等。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是诗眼,因为“闹”运用了通感,将春意写得有声有色,写活了杏花绽放的情景。 (3)体会诗眼的表达效果和情感。从景物特征、画面特点以及抒发情感等角度理解诗眼的表达效果和具体情感。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12章中,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表现作者面对战乱不断、烽烟四起时局忧心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学而不思则罔, (2). 思而不学则殆。 (3). - 26 - (2)感时花溅泪, (4). 恨别鸟惊心。 (5). (3)携来百侣曾游, (6).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罔、殆、溅、携、峥、嵘、稠。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在1969年,周恩来总理 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卫星”,并于1970年2月亲自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经过40多年, 砥砺前行,( )我们已发射风云卫星16颗,接收和应用风云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覆盖“一带一路”周边37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气势。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风云卫星 。在有气象卫星以前,我们依靠气象观测站来获取资料分析天气,由于观测站点少,地球上很大面积都是盲区,那里的天气情况我们无从知晓:有了气象卫星以后,我们不但能获取全球观测资料,而且观测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风云气象卫星已经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卫星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系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 的,通过对云系发生发展的检测,以及提供的云顶亮温等产品资料,可以识别出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通过检测陆面温度,可以判断出高温的范围以及变化。 - 26 -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资料。 B.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C.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了卫星资料。 D.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了卫星资料。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B. 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C.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D. 如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中国是其中之一。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高屋建瓴 披星戴月 功不可没 有口皆碑 B. 高瞻远瞩 披星戴月 劳苦功高 有目共睹 C. 高屋建瓴 栉风沐雨 劳苦功高 有口皆碑 D. 高瞻远瞩 栉风沐雨 功不可没 有目共睹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根据语境可知,这几句话介绍风云气象卫星,故后两个分句宜采用被动句式,三句主语一致,都是“风云气象卫星”;A项,“为……提供卫星资料”的主语成了“世界气象组织”,暗换主语;C项,三句主语不一致,“同类”也应放在“卫星”前面; D项,最后一句主语与前面不协调,“提供……资变成了“用户”了。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句中与“早在1969 - 26 - 年相照应,宜以“如今”开头,并用逗号隔开,排除AB;与D相比,C更简洁,也更能突出“中国”。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高屋建瓴,在房顶上料”的也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文中有“早在1969年”,应该用“高瞻远瞩”。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文中“砥砺前行”强调克服困难,用“栉风沐雨”。功不可没,功劳不能埋没。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文中是“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强调“功劳”,用“功不可没”。有口皆碑,比如人人称赞。有目共睹,人人都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文中强调事实,用“有目共睹”。故选D。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却往往答不上来,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①__________。读书的无效和无聊,不过如此。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对不爱读书的人,②__________;而对爱读书的人,③__________。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笫二本书”。 【答案】 (1). 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 (2). 我劝他多读书 (3). 我劝他要少而精 【解析】 - 26 -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借以确定句子的句式和内容要点。本题中,第一处,前面说“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这样的读书人”指的是“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却往往答不上来”,由此可知,此处应是说这样的读书人“没有知己、没有深交”;第二处,前面说“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这是作者的观点,“对不爱读书的人”,作者自然要劝他“多读书”;第三处,“而对爱读书的人”,则应是有选择的读,即要求“少而精”,因为后面说“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书桌上不要出现笫二本书”。 21.根据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则“校服美化征集活动”的启事。要求:简明得体,格式准确,正文部分不超过130字,可对材料进行删改。 活动背景与目的: 校服是校园里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永远流动的风景线。一套校服,融合了视觉、审美、理念、文化等多种元素,承载着莘莘学子的青春印记,传承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展现七中学子青春风采,开展丰富多样的爱校教育。 参加人员: 七中全体师生 作品要求: 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理念、款式说明、面料要求、效果图(手绘或电脑绘制均可)。 提交要求: 7月1日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作品提交到教育处陈老师处。 组织单位: 成都七中教育处 【答案】参考示例: 校服美化征集活动的启事/启事 为更好地传承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展现七中学子的青春风采,开展爱校教育,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校服美化方案。请有意参加者于7月1日前将包含设计理念、款式说明、面料要求的图文并茂的效果图(手绘或电脑绘制均可)提交到教育处陈老师处。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成都七中教育处 2019年6月24日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启事”的基本格式和筛选原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考生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内容上一般着重包含活动目的、参加对象、设计要求、提交时间;提示注意启事的格式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落款是要先注明发布启事的机构或部门,再另起一行写上发布日期。联系原文“活动背景与目的”板块的内容,容易得出“校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展现七中学子青春风采,开展丰富多样的爱校教育”是活动目的,参加人员“全体师生”,设计要求“包括设计理念、款式说明、面料要求、效果图(手绘或电脑绘制均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作品提交到教育处陈老师处”,提交时间“7月1日前”,发布启事者“成都七中教育处”。要注意落款时间为考生考试当日,考生还要加上启事的常用语:“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报名)”,考生整合以上信息,并启事格式写出就可以了。 【点睛】启事根据其内容差异大致分为3种:征招类启事、声明类启事和寻找类启事。征招类启事内容主要有招生、招聘、招标、招领、征稿等;声明类启事主要用于遗失、作废、解聘、迁址、更名、更期、开业、停业、竞赛、讲座等事项的公布;寻找类启事主要是寻人或寻物启事。 四、写作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漫漫,考试总不断。每一次考试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成长与历练。中考之后,你如愿考上了省级示范性高中,而你的同学有的笑傲江湖考上了其他名校,有的差之毫厘只考上了普通高中,也有的同学无路可退只能去职业学校读书。看似一次简单的选择,但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蝴蝶效应”。 在体验了两个月的高中生活之后,请你给自己初中的一位同学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高中生活及感想。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怀揣梦想,勇往直前 亲爱的同学: 你好! 转眼我们已分开两个月了。一场中考将我们隔开在不同的人生赛道,经历必须的成长与历练。我考上了省级示范性高中,而你差之毫厘,很遗憾只考上了普通高中,你沮丧地说:“不会有希望了,梦想结束了,只能混日子。” 在体验了两个月的高中生活后,我想对你说: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我们的选择会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 生活在喜怒哀乐间,走走停停,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只知道阳光美好别辜负今天。紧张、艰苦、富有挑战性,是我对高中生活的第一印象。在这里,是一秒都不可流失的,时间是倒在手掌心的水,无论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点一滴流走,一滴都变得有意义。 - 26 - 军训生活是高中的开端,如果给它粘上一个标签的话,那就是苦中作乐,要知道赤裸裸的太阳悬挂空中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一动不动的军姿站立都能汗流浃背。军训,在开始前,总想逃避,在结局之后,却不想错过。这里有初来乍到认识的每一个微笑, 有嬉笑打闹时的每一个瞬间,有经历一天的劳累后熟睡时的鼾声。这段彩色回忆记录着青春在烈日与汗水的历练中坚韧强大的历程,告诉我没有一种成长是免费的,它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想被梦想抛弃,除了勇往直前,别无选择。 与军训生活相比,日常的高中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单调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起床、早操、学习、吃饭、睡觉、没错,就只是这样,每天不重复的大概只有知识了吧!这样的描述呈现的该是一副只有黑白色的画,但是这只是表面,走进它,便会觉得豁然开朗,会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知识的根虽然是苦的,但果实终究还是甜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其实知识的海洋从来不会嫌弃任何喜爱它的人。在这不断重复的单调里保持耐心,不焦不躁,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朝着梦想一步步地走近。 也许你会说,普通高中学习环境很差,很多人在混。但你要明白,人可以选择不差,别人混,你可以不混。只要你坚定心志,无悔选择,勇往直前,你今天的努力蕴藏着巨大的可能。 考上了名校的同学如果不再努力,他们也会跌落低谷;即使那些无路可退只能去职业学校读书的同学,他们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到极致,也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因为生活并不是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在风雨中翩翩起舞,走进高中生活你可以拥抱未知的美好,但不要悔恨过去,是创伤,也是财富。不要埋怨人生,花开花落中我们目光坚定地眺望远方,花开花落后,我们依然热爱生活。 祝梦想成真。 xxx 2020年x月x日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限制,这一步就是要确定题目的限制范围,让作文在这个限定的范围内,本题要求“给初中的一位同学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高中生活及感想”,从形式和内容上做出了限制,行文必须符合书信的正确格式,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内容上必须是谈自己的高中生活,包括高中生活的记述和对其的思考感想。同时立意是开放的,材料中提到“每一次考试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成长与历练”,有着怎样的成长与历练,从中有何收获,可以多方挖掘;提到中考后,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学校选择,如何面对选择,选择背后蕴藏着的怎样的结果,可以多角度进行阐释。 【立意】考试都是成长和历练 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对高中生活要怀有期待 高中生活中,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 高中生活,要认清自己,奋力向前 【素材】1、可是,我高中生活的美好比想象中的短暂,各种思绪滋生蔓延猛烈地冲击着我的大脑皮层。它像巧克力慕斯那般香甜而有韵味,又像苦瓜汁那样苦涩,它像洪水猛兽一样闯进我的世界。注定的不平凡,却又这般平凡。它是六点五十五的开始,十点三十的结束。是十二节课、十二个小时又十五分钟的凝聚。漫长得好像地球要转N圈,却又短暂得看不见影子。我的高中生活有着六点五十五的赶点,食堂包子的难以下咽以及晚上未及十二点的停电。它是在争论黛玉和宝钗谁更适合宝玉的面红耳赤,是为数学几何抓破脑袋的蹙眉,是英语单词的读声琅琅。 2、上课时,我们认真听讲,时不时地与老师玩笑逗乐;下课后,我们相互嬉戏打闹,幼稚地说叨别人的幼稚。我们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我们甚至被代课老师嫌弃,我们还曾把内心脆弱的班主任气哭过。但那又怎样,我依旧敢站在所有人面前说我们是最好的班级。高中生活也可以广泛地理解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生活,正是因为活泼可爱的同学,负责善良的老师。所以我说我的高中生活也是一部喜剧! 3、高中生活充满着痛苦。为什么每天埋头于题海之中,在面对试卷时依旧是头脑空白?为什么试卷和思绪一样毫无色彩?高中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也许你付出一百倍的努力也换不回一份成果。老师、家长每天苦心婆心地相劝,却不知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负担,我们始终背着一座大山行驶在通往高考的道路上。夜幕降临房间里,只有一个桌旁散发着白炽的光芒,有一个背影在桌前,似乎在与高中生活的痛苦搏斗。但我不惧怕痛苦,因为我始终坚信“有苦才有甜”。 - 26 -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在开头陈述与初中同学考试的不同结果,针对同学的错误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我们的选择会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然后记述自己的高中生活以及对其的感想,“不想被梦想抛弃,除了勇往直前,别无选择”“不焦不躁,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朝着梦想一步步地走近”;接着用假设论证进行论述,不同的同学考入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选择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从而证明观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