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五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第五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第五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除非我们在实验状态,否则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才是最热的地方。正如燃烧的蜡烛最富于热效率的外部火焰容易被忽略一样,边缘因为离所谓的中心相对较远,往往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也就容易为人所忽视。其实,恰恰是因为涉足人少,边缘之处反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可能潜藏有更多的希望与机遇。在某种意义上,边缘是一个最有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有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所在。‎ 恩格斯曾说:“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科学发展的成果,证实了这一预言的精准。边缘之所以需要特别重视,是因为事物最活跃的部分也可以在它的边缘——就像鸡蛋最后能够孵出小鸡,离不开小鸡仔的喙突部分对蛋壳的突破一样。各学科领域的突飞猛进,往往也需要在学科的边缘之处,或在各学科边缘的交叉地带,开发出最具生命力的“生长点”。‎ 今天热门的量子力学,当年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建立起来的。以致后来丘吉尔首相在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时都赞叹道,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几个人,却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有学者甚至说:“新事物往往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些或许都在表明,在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边缘领域获得成功,固然需要有渊博的学识,更需要有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以及在可能的边缘化状态中面对孤寂的耐受力。‎ 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信息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在不断淡化。尽管如此,也并不能表明边缘不再存在。应该说,虽然某些传统的边界概念在消解,但是只要一种事物或认识在发展,就必然会不断衍生出所谓的“边缘”,而边缘又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所谓的“边缘”,那些热衷于开拓事业的人,尤其应当重视边缘。‎ 如果一定要说,谁不掌握“中心”,谁就会失掉弥足珍贵的今天;那么,一定也可以说,谁若忽视“边缘”,谁就可能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 ‎ ‎ 取材于肖一兵《说边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供(ɡōnɡ) B. 潜(qián)藏 C. 喙(huì)突 D. 开拓(tà)‎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边缘:远离事物或认识的中心而靠近其边界的区域。‎ B. 生长点:比喻事物借以迅速增长、蓬勃发展的部分。‎ C. 耐受力:对某种情况或者变化能够持久忍受的能力。‎ D. 衍生:指事物发展中逐渐脱离其本质属性的新面貌。‎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阶段,有时候会让人有些意外。‎ B. 非专家对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高度的把握,往往更加准确。‎ C. 专家在研究判定事物发展的趋势时,可能也会出现失误。‎ D. 敢创新而又勇于突破,有利于推进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边缘部分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心有相对明显的距离,因此往往少有人问津。‎ B. 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曾经有所局限。‎ C. 边缘部分的希望与机遇,使得这一领域的价值远超事物其他部分的价值。‎ D. 要实现对“中心”的掌握以及对“边缘”的重视,都离不开渊博的学识。‎ ‎5. 结合相关文字,谈一谈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答案】1. D 2. D 3. B 4. C ‎ ‎5. 说理方式的选择,说理语言的运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选项D,开拓tuò。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选项D,衍生:指演变而产生,从母体物质得到的新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 。如衍生物,衍生品等。故答案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文句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注意抓住选项对文句的理解进行认真的辨识。选项B,非专家对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高度的把握,往往更加准确。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这些或许都在表明,在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边缘领域获得成功,固然需要有渊博的学识,更需要有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以及在可能的边缘化状态中面对孤寂的耐受力。故答案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边缘部分的希望与机遇,使得这一领域的价值远超事物其他部分的价值。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其实,恰恰是因为涉足人少,边缘之处反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可能潜藏有更多的希望与机遇。故答案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说理方式分析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文本说理特点的把握,进行合理的分析。本题题干要求是:结合相关文字,谈一谈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例如从说理论证的方式,类比论证说理: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才是最热的地方。就像鸡蛋最后能够孵出小鸡,离不开小鸡仔的喙突部分对蛋壳的突破一样。各学科领域的突飞猛进,往往也需要在学科的边缘之处,或在各学科边缘的交叉地带,开发出最具生命力的“生长点”。在论证的语言本文用语朴实无华,用平淡的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说理。‎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课内知识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B. 其一人夜亡,告之 亡:灭亡,死亡。‎ C. 蹇叔之子与师 与:参加。‎ D. 何市而返 市: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本题:‎ B项“亡:灭亡,死亡”错误,“其一人夜亡,告之”译为“其中一个人夜里逃跑了,并将这件事告发!”亡:逃亡、逃跑的意思。‎ 故选B。‎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C. 能谤讥于市朝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以其无礼于晋 //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本题:‎ A项,“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译为“况且奔行千里去杀敌,有谁不知道呢?”,‎ ‎ “其”宾语前置可还原为“谁不知其”,“其”代词代之军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译为“进攻不能战胜,围攻又没有后援的部队,我们还是还回去吧。”“其”表示商量的语气,意思是“还是”。‎ B.项,“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译为“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所”所字结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译为“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所”,名词,收获。‎ C项,“能谤讥于市朝”译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于”,介词,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为“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于”,介词,在。‎ D项,“以其无礼于晋”译为“因为它(郑国)对晋国无礼”“以”介词,因为;“皆以美于徐公”译为“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以”,动词,认为。‎ 故选C。‎ ‎8.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登泰山而小天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不拊爱子其民 D. 项伯杀人,臣活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本题所有选项内容全部来自课本,根据“语法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来判断活用类型,然后和例句进行比较,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 A项“登泰山而小天下”译为“登上泰山就感觉天下变小了。” 小:意动用法, 觉得……变小了; ‎ B项“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长得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C项“不拊爱子其民”译为“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子,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 D项“项伯杀人,臣活之”译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故选D。‎ ‎9.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 见犯乃死,重负国 B.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 何功之有哉 D. 虞常生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特殊句式的特点,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句式特点。‎ 本题: ‎ A项“见犯乃死,重负国”译为: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是被动句,用“见”表被动;‎ B项“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译为:我听说如姬的父亲是被人杀害的。是被动句 ,“为”表被动;‎ C项“何功之有哉”,译为:能有什么功效呢?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标志,疑问代词“何”作宾语; ‎ D项“虞常生得”,译为:虞常被活捉。是被动句,生得:活捉。这里是“被活捉”的意思;‎ 故选C。‎ ‎10.“所以”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B.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C.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D. 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本题:‎ A项“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译为:我赵胜之所以依附魏国,与魏国联姻,是因为您高尚的道义,也因为您能把他人的困难作为自己的急事。所以,……的原因;‎ B项“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为: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所以,……的原因;‎ C项“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译为: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所以,是用来的意思; ‎ D项“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译为: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所以,……的原因;‎ 故选C。‎ 三、诗文默写 ‎11.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 ‎①群臣吏民,_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夫晋,_____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 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④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鸿门宴》)‎ ‎⑤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鸿门宴》)‎ ‎⑥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答案】 (1).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 闻寡人之耳者 (3). 公子往而臣不送 (4).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5). 何厌之有 (6). 阙秦以利晋 (7). 常以身翼蔽沛公 (8). 其意常在沛公也 (9). 遣将守关者 (10).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刺(2)寡(3)返(4)厌(5)阙(6)翼蔽(7)沛(8)遣(9)备。‎ ‎【点睛】‎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鲁春秋》、《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氏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这是两书文体各有所胜的缘故。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的。 ‎ ‎《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家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作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⑾,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史书叙汉事,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这是他的独到处。汉代“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他实在表彰得更为到家。书中收载别人整篇的文章甚多,有人因此说他是“浮华”之士。这些文章大抵关系政治学术,多是经世有用之作。那时还没有文集,史书加以搜罗,不失保存文献之旨。至于收录辞赋,却是当时的风气和他个人的嗜好;不过从现在看来,这些也正是文学史料,不能抹煞的。‎ ‎《史》、《汉》可以说是自各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明茅坤说:“《汉书》以矩矱用”,清章学诚说“班氏守绳墨”,“班氏体方用智”,都是这个意思。晋傅玄评班固,“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这些只关识见高低,不见性情偏正,和司马迁《游侠》、《货殖》两传蕴含着无穷的身世之痛的不能相比,所以还无碍其为客观的。总之《史》、《汉》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12. 《史记》被称为我国重要历史著作的原因有哪些?‎ ‎13. 《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这四人都做了什么工作?‎ ‎14. 《史记》与《汉书》的不同风格体现在何处?‎ ‎【答案】12. 《史记》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史记》又成了文学的古典,叙事写人的技术高超。 ‎ ‎13. 班彪著了65篇《后记》作为《汉书》的底本,曹大家和马续补写了表、志,班固删润旧文撰写全书的纪、传。 ‎ ‎14. 《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史记》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汉书》比《史记》客观,更合乎史书的规范。‎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 本题:‎ 结合文本“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创了‘纪传体’”“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的”可以整理出答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要培养良好心态,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 本题:‎ 结合文本“表、志由曹大家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作底本。”另外还有“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可以整理出答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回归原文,找到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整合。‎ 本题:‎ 结合文本“《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 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可以概括出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①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③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取材于《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 ‎【注】①会:士季自称。 ②溜:屋檐。 ③宣子:即赵盾。‎ ‎15. 对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观其辟丸也 辟:通“避”,躲避 B. 使鉏麑贼之 贼:偷窃,盗窃 C. 亡不越竟 竟:通“境”,国境 D. 书法不隐 书法:记载的原则 ‎1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厚敛以雕墙 以示于朝 B. 谏而不入 过而能改 C. 虽猛何为 子为正卿 D 则社稷之固也 其右提弥明知之 ‎17. 下列对文中语句大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中说:“任何人做事都有个开头,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终。”‎ B.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鉏麑)一早就去了,卧室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正准备上朝。‎ C. 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晋灵公到赵盾家去喝酒,埋伏下甲士,想要攻击赵盾。‎ D.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恶名。‎ ‎18. 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灵公不行君道,暴虐残忍。他非但不接受赵盾的劝谏,竟两次实施下作的计划,欲除掉进谏的忠臣。‎ B. 赵盾恪忠职守,深受人们的敬重。在生死关头,鉏麑、提弥明都挺身而出,以自杀的方式来保护他。‎ C. 晋灵公死于赵穿之手,史官的记录却是“赵盾弑其君”,其理由是赵盾应对国君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 本文对历史事件的记述跌宕多姿,晋灵公、赵盾、提弥明和鉏麑等人形象饱满鲜活,极富文学色彩。‎ ‎19. 用“/”给下面划线的文句断句。‎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 ‎(取材于《左传·宣公二年》)‎ ‎【答案】15. B 16. B 17. C 18. B ‎ ‎19.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本题:‎ B项“贼:偷窃,盗窃”错误。“使鉏麑贼之”,译文为: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贼:戕害,暗杀的意思。‎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的含义。‎ 本题:‎ A项,“厚敛以雕墙”译为“加重赋敛来图画城墙”,“以”,连词,表目的,来;“以示于朝”译为“把它显示在朝廷之上” ,“以”,介词,把; ‎ B项,“谏而不入”译为“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而”连词,表假设;“过而能改”译为“如果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连词,表假设; ‎ C项,“虽猛何为”译为“即使凶猛,又顶得了什么?”“为”句末语气;“子为正卿”译为“您身为正卿”,“为”动词,身为; ‎ D项,“则社稷之固也”译为“那么国家就稳固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其右提弥明知之”译为“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之”, 代词,这种情况; ‎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C项“到赵盾家去喝酒”错误,“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全句译文为: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此处“晋侯饮赵盾酒”意思是“晋灵公请赵盾喝酒”。‎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B项“以自杀的方式来保护他”错误,提弥明非自杀,根据原文内容“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由此可知非自杀,而是为赵盾战死。‎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 划线句“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中,“问”一般用于句首,前面停顿;“曰”前后停顿;“矣”“焉”一般用于句末,后面停顿;“食”和“舍”是两个动词,作谓语,分别单独成句,所以在“之”的后边断开;故断为: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室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也可以根据语义判断,译文为:已经多日没有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一半食物不吃,问其原因,答道:“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 ‎【点睛】‎ 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吨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六、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 ‎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20. 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词第一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特殊环境及自己被翠竹围护的居所。‎ B. 第二句中,“蝉”“草”“池塘”等景物的描写,烘托了一处美景以及一种田园野趣。‎ C. “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D.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黄昏时分,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漫步。‎ ‎21. 解释“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两句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词体现出当时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20. B 21. (1)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我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解脱了命途多舛的我浮生于世的酷热之苦。‎ ‎(2)表现出词人虽面对人生挫折,有些无奈,但依然还心怀希望,似有期盼被再启用之意。‎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烘托了一处美景以及一种田园野趣”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句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殷勤”:劳驾,有劳。“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七、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去往书店的路 记得当兵的时候,只有一种国营新华书店。下到连队后的第一次外出,就是进城找新华书店,找到了心里才踏实。可那时我买不起书——一个月只有六七元钱。‎ 七十年代末,连队藏书室藏书极少,仅有的几本文学书很快就看完了。于是只要能请假进城,我就往新华书店跑,一钻进去就不想出来,一遍遍看着那些渴望拥有的书,暗暗吞咽口水。那个时候书店不是开放式的,你要某本书,只能让售货员取给你。如果你拿在手上老不买,售货员会不耐烦地说:到底要不要啊?只好尴尬地还回去。‎ 终于有一回,我过足了买书的瘾。‎ 那是当兵第二年,我得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七元钱。我一取到钱就迫不及待请假进城,坐在公交车上,时时用手按着那钱。到了站,迫不及待地冲到新华书店,就是那个我常常流口水的地方,然后土豪一样选了一摞书,全是我眼馋了很久的中外小说。七十年代末,书是几毛钱一本,七块钱大概买了十几本。我拿回来,先把书捐给连队图书馆,然后再一本本借出来看——为什么如此?是因为第一次拿到其他战友没有的钱,不知如何是好。没过多久,我又拿到了一次稿费,我又这样做了一遍。‎ 那两次去书店,可以说是我最愉快的出行了。我至今能清楚地想起那家书店的样子,它在街道上的位置,和它里面的格局。后来,我们连一个战友也去了,跑回来兴奋地告诉我:新华书店又进了一批新书,你快去买呀!他哪里知道,稿费没那么好挣的,我没有钱了。‎ 不久,我考上了大学,终于有了随时可以免费看书的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的书多到让我目瞪口呆。我过足了阅读的瘾。不过,我依然喜欢去书店,依然会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抠出几个大洋,买上几本。总有些书,是你读过了依然想拥有的。七八十年代,成都新华书店很多,总在最好的地段。进入九十年代,我便眼看着它们被流行服饰和大小商场包围,后来逐渐消失。但同时,无数小书店却应运而生。最繁荣最鼎盛的时期,成都市中心展览馆周遭起码有五六十家书店。我那时买书,要一家家地逛,是最早的淘宝。有时为了找一本书,弯腰低头在无数家的小店里穿梭。感觉那个时候,全民都在淘书,全民都在读书,真是令人怀念。‎ 记得有一回,我去买余华的《活着》,开始我问:你们这儿有余华的《活着》吗?被问的书店老板茫然摇头,好奇地反问我,那书名就叫《活着》?我说是。他说我们从来没进过这样的书。走到下一家,我简化了一下问:请问你们有余华的书吗?老板回答,我们没有语法书。我说不是语法,是小说。他说小学语法也没有。我没辙了,只好退出。这样问了一家又一家,大概问了十家以上,都没找到。我走进最后一家书店。这家店里的文学书比较多,我在其中看到了很多自己认识的朋友写的书。我一排排地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那样子引起了书店女老板的注意。她走过来问,你想找什么书?我不抱任何希望地说:余华的书。她抱歉地说,我们只有《活着》。我惊喜地说,我就是要《活着》。不知情的人听见这样的对话,还以为我们在比赛格言。她马上将一本薄薄的、装帧很漂亮的书递到了我的手上,的确是余华的《活着》。我连忙付钱。为了感谢她,我还特意在她店里多选了几本书。女老板一边收款一边对我说,这本书的确写得好,我是从头到尾看完了的。你看人家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坎坷,承受了那么多苦难,可是回忆起来还是心平气和的。真了不起。我听了很感慨,这个女店主给我上了一课。再后来,展览馆那一圈儿书店忽地消失了,消失得一家不剩。也许它们是散落到了城市深深浅浅的街巷里?‎ 大概是新千年以后,我有了固定去的书店。这家书店就在我们大院的街对面,每次吃过晚饭散步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去这家书店。书店很小,大概只有十几平米,光线也不太好。书柜只有两米高,四五排的架子,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也许是因为小本经营吧,每种书都只有一两本,但品种非常丰富。书柜对面墙上,是各种期刊。那么小一个书店,也藏着乾坤。女店主我记得很清楚,是个三十岁左右清瘦的女人,很文静。女店主和我熟了,卖给我的书总是八折。有时我想要的书她店里没有,她就会替我去找,哪怕是已经下架的书,过气的书,她也会去找,而且百分之九十都能找到,就好像她是我的搜索引擎。一旦找到了她就打电话告诉我,我吃了晚饭去散步的时候,就感觉很有劲头。每次去我都要待好一会儿,有时候并没有想要的书,还是喜欢一行行地在书架上浏览。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就拿出来告诉她:这本书非常好哦。她会用心记下。那时,《我在天堂等你》销售还不错,她也进了好几本。一有读者买这本书,她会告诉人家,她认识这本书的作者。读者很惊喜,就请她索要我签名。她就答应下来,等我去书店时拿出来让我签。起初她还有些忐忑,说这样会不会给你添麻烦?我连说不麻烦,举手之劳。其实心里面,是窃喜的。‎ ‎2006年起,我学会了网上购书,就再没去那家小书店了,我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将它遗忘了。有一天收到网购的书,忽然就想起那家书店了,是吃过晚饭就特意去看它,却意外发现,它已经不在了,取代它的,是个小面馆。我很有些伤感,站在那里看了半天,不知它是何时关掉的?也不知书店的女主人去了哪里?现在以何业谋生?‎ 我无法否认网络购书的便捷、便宜。我甚至都不习惯再到书店架子上一排排找书了。‎ 有时候睡觉前突然想看某本书,下单,第二天上午就送来了。我为这样的便捷所迷惑,忘记了去书店的路。所以,当听到朋友们在痛惜实体书店的消亡,或者谴责实体书店的消亡时,我总是心下有愧,不敢言语。因为那消亡里,也有我的一份原因。‎ 曾经看到一句话,在书中遇见最好的自己。而我,是在书店遇见最美的自己。如今,不再去书店的我,也不再美丽。‎ 可是总有些变化,是我们阻挡不了的。‎ 也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 ‎(取材自裘山山同名散文)‎ ‎22. 关于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迫不及待”也可以写成“迫不急待”。‎ B. “装帧”是指书刊的封面、插图等美术设计和版式、装订形式等技术设计。‎ C. “擎”读qíng,本义是“向上托、举”。‎ D. “吞咽”中“咽”的读音为yàn。‎ ‎2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考上大学,可以免费去图书馆看书,却因为经济条件宽裕依然去书店淘书。‎ B. “那么小一个书店,也藏着乾坤”指书店内书品种丰富齐全,女店主清瘦、文静。‎ C. 结尾写我已习惯网络购书的便捷,意在表明我认为实体书店的彻底消亡是必然的。‎ D. 实体书店衰落与购书方式变化引发了作者对小书店和全民淘书、读书时代的怀念。‎ ‎24. 作者在文中多次讲述了自己去书店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5. 本文题为“去往书店的路”,但在《文汇报》发表时被编辑改名为“在书店遇见最美的自己”,作者裘山山认为“各有各的味道”,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理解的两个题目各自的“味道”。‎ ‎【答案】22. A 23. D ‎ ‎24. (1)渴望——尴尬——愉快——(悠闲)——伤感——(自责、释然)‎ ‎(2)因书店资源稀缺而渴望去书店看书,因经济困窘买不起书而尴尬,因获得稿费买得起书而愉快,(因有固定书店可去且店主热情而悠闲浏览),因实体书店的消失而伤感,(因自己参与网购而不去买书而自责,因网购趋势的不可抵挡而释然平静)。 ‎ ‎25. (1)题目“去往书店的路”中侧重在“路”和去书店的过程,文中未有对“路”的具体描写,因而这路指的是心路(精神之路)。作者讲述自己从新华书店艰难地买书到去小书店淘书再到家门口固定的书店,最后习惯于网购的便捷,“忘记了去书店的路”,以此为题更能体现作者去书店的心路历程,从中看出时代的变化。‎ ‎(2)题目“在书店遇见最美的自己”中侧重在在书店这个地方可以遇见怎样的自己,是寻找自我的体现。因为在书店里遇到的热情有内涵的店主、遇到淘书的艰辛与乐趣、遇到不断吸取精神养分并最终成为作家的自己,自我的完善是在书店里完成的,这更加强调了书店的重要性。‎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字音字形的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和辨别字音字形的错误。‎ 本题:‎ A项“迫不及待”是急切得等不及的意思,而“迫不急待”表示紧急的“迫”与后面的“不急待”语意矛盾,是个错误词语。‎ 故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等。‎ 本题:‎ A项,“可以免费去图书馆看书,却因为经济条件宽裕依然去书店淘书”,以偏概全,只概括了文章前半段的内容;‎ B项,“也藏着乾坤”不是指“女店主清瘦、文静”,而是指“有时我想要的书她店里没有,她就会替我去找,哪怕是已经下架的书,过气的书,她也会去找,而且百分之九十都能找到,就好像她是我的搜索引擎”,令“我”感到非常惊喜;‎ C 项,“意在表明我认为实体书店的彻底消亡是必然的”错误,结尾说“可是总有些变化,是我们阻挡不了的。也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可见作者并非为了表明实体书店消亡是必然的,而是为了表达对实体书店逝去的惋惜与留恋;‎ D项,正确;‎ 故选D。‎ ‎【24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此类问题,首先仔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把握全文的写作思路,分层概括作者的行为和情感反应;如原文第一层写自己当兵时逛书店,没钱时只能“一遍遍看着那些渴望拥有的书,暗暗咽口水”;“如果你拿在手上老不买,售货员会不耐烦地说:到底要不要啊?只好尴尬地还回去”“得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七元钱。我一取到钱就迫不及待请假进城……土豪一样选了一摞书”,这些句子都写出对书的“渴望之情”,没钱买书的“尴尬”,以及有钱买书后的“喜悦”;可总结出,“我”的心情由“渴望”变为“尴尬”再变为“愉快”;‎ 结合原文第二层写自己考上大学后的经历,“有了随时可以免费看书的图书馆”“我依然喜欢去书店”,此处写在书店淘书和遇到意气相投的女店主的经历,而“我惊喜地说,我就是要《活着》”“一旦找到了她就打电话告诉我,我吃了晚饭去散步的时候,就感觉很有劲头” “起初她还有些忐忑,说这样会不会给你添麻烦?我连说不麻烦,举手之劳。其实心里面,是窃喜的”,可见这一时期“我”买书的经历是“悠闲喜悦”的;‎ 结合原文第三层写上网买书之后,我“特意去看它,却意外发现,它已经不在了”“我很有些伤感,站在那里看了半天”可见作者对实体书店消失的“伤感”;而原文“当听到朋友们在痛惜实体书店的消亡,或者谴责实体书店的消亡时,我总是心下‘有愧’,不敢言语。因为那消亡里,也有我的一份原因”,可看出,“我”内心对它的消失充满“内疚、自责”。‎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由原文“七十年代末,连队藏书室藏书极少,仅有的几本文学书很快就看完了。于是只要能请假进城,我就往新华书店跑,一钻进去就不想出来,一遍遍看着那些渴望拥有的书,暗暗吞咽口水”可知,因书店资源稀缺而渴望去书店看书;由原文“那个时候书店不是开放式的,你要某本书,只能让售货员取给你。如果你拿在手上老不买,售货员会不耐烦地说:到底要不要啊?只好尴尬地还回去”可知,因经济困窘买不起书而尴尬;由原文“那是当兵第二年,我得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七元钱。我一取到钱就迫不及待 请假进城,坐在公交车上,时时用手按着那钱。到了站,迫不及待地冲到新华书店,就是那个我常常流口水的地方,然后土豪一样选了一摞书,全是我眼馋了很久的中外小说”可知,因获得稿费买得起书而愉快;由原文“所以,当听到朋友们在痛惜实体书店的消亡,或者谴责实体书店的消亡时,我总是心下有愧,不敢言语。因为那消亡里,也有我的一份原因”可知,因自己参与网购而不去买书而自责,因网购趋势的不可抵挡而释然平静。‎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和用意的能力。标题的作用主要有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本题:‎ 要求理解两个题目各自的“味道”,这就需要学生对两个题目的含义都作阐述,首先“去往书店的路”,通读全文,作者并没有着重描写“路”,可见此处的“路”具有隐喻,作者“去往书店”是去找书刊的,在作者看来,书是精神食粮,因而可以将之理解为“寻找精神寄托的路”,而最后实体书店的消失让作者找不到“去书店的路”了,则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再次对“在书店遇见最美的自己”的理解,可以依据原文“曾经看到一句话,在书中遇见最好的自己。而我,是在书店遇见最美的自己。如今,不再去书店的我,也不再美丽。”来理解,可见,在这里作者侧重的是自己;并且,作者在书店中找书的乐趣,与女店主来往的乐趣,以及从书中获取营养让自己成为作家,都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可见这个标题也有韵味。‎ 八、微写作 ‎26.‎2019年10月1日,是我国建国70周年纪念日。那一天,我们举国欢庆,庆祝这一节日。回首那一天,总会有一些人、事、物留驻心头,让我们用文字记录它们,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感悟,迎接新的征程。‎ 要求: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道,不超过150字。‎ ‎①那一天,总有一个场景留在你的脑海中,绘出这个场景并融入你的深情。‎ ‎②那一天,总有一句话深深影响了你,写出这句话(字数不超过30字)并阐述它带给你的启迪。‎ ‎③那一天,总有一个人深深打动了你,抒发你对他(或她)的某种感情。‎ ‎【答案】①.气势磅礴、威武雄壮,15个徒步方队整齐划一,迈出了捍卫祖国的恢弘气势。马达轰鸣,由远而近。32个装备方队震撼亮相,东风-41的压轴出场惊艳世界。振翅长空、傲视苍穹。20架直升机组成“‎70”‎字样凌空而过,12个空中梯队接受检阅。这一队队,走出了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了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 ‎②.中国梦,是民族梦,是复兴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启迪: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同心共筑。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是当前宣传文化系统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提振精神、积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③.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庆水,90岁高龄,也阻挡不了你的爱国心!作为英雄和模范,您是鲜亮的时代符号,您是引领风尚的时代标杆,您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时代岁月在变迁,英雄精神恒久远。没有英雄之梦,何来强军之梦,更无从谈起强国之梦,让英雄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 审题:‎ 该题采用了“三选一”的命题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发挥特长的空间。同时,该题具体提出了概括名著情节、呈现语言风格、展现象征思维等要求,从而强化了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考察。针对这一作文题命题趋势,作为复习备考的学生,平时要加强对历史知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强化名著阅读,都是很有必要的,考试微写作“三选一”的模式,还要求考生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长处,便于在做题时选择更加擅长或者材料更丰富的文体、话题和立意角度,而不至于面对多个题目“选择障碍”,影响自己的发挥。‎ ‎(1)本小题要求描绘融入你脑海中的场景,在表达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一天令我们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把具体的内容描绘清楚,注意场景描写需要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使得描写的内容更为具体。‎ 本题:‎ 建国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最壮观的场景就属方阵这一块了。这次阅兵编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方队数量创历史新高,受阅装备近半数全新亮相!这次方阵,是我们中国综合国力的象征。70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我国人民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瞩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满怀!‎ ‎(2)本小题要求学生写一句深深影响了你的话,并阐述它给你带来的启迪。我们在写的时候需要学生侧重于分析一句对于你成长、爱国、奋斗等来说极为重要的话语,把这些话语进行具体化表达,阐述对于我们成长带来的作用。‎ 本题:‎ 这句话围绕“中国梦”来谈,它是“民族梦”“复兴梦”“每个中国人梦”,所以,它给我的启迪是,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宣传、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共筑,努力推进国家经济建设繁荣富强,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付出和努力奋斗的。‎ ‎ (3)本小题要求学生将这一天中一个深深打动了你的人进行表达,突出内心的一种情感,把这个人进行标杆化的描述,这样才会描绘的人更有深度,更具内涵性。‎ 本题:‎ 选取的是70周年庆典“致敬”方阵中那位济南90岁老兵——李庆水,他先后参加过济南战役、解放青岛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东山岛战役。之后又自愿入朝作战,参加二、三、四、五战役。他拥有跟着红军走的赤诚,还拥有保家卫国的决心。他秉持着保家卫国的伟大信念,时时不忘父老乡亲的嘱托,不忘党的教导,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铮铮誓言,用青春和热血铸就无悔的长城。他就是我们的英雄和模范,我们对老兵具有无比的崇敬之情。‎ 九、文章写作 ‎27.阅读下列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零零后”,一个被广为关注的群体,有人说,他们是物质极端丰富,而精神世界却是被虚拟空间和碎片化信息塑造出来的一代。作为“零零后”的你们,是否对自己这一代人做过深刻的反思?请以“零零后,最需要 ”为题,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种品质或一种能力填在横线上,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补全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议论合理。‎ ‎②“时间胶囊”,是指人们把一些有纪念意义或代表性意义的物品装入一个容器中,密封后深埋到地下。等到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供那个时代的人们再挖掘出来研究。假如“零零后”的你也有一个“时间胶囊”,你会在里面放置什么留给未来呢?许多年以后,当你(或未来的人)打开它时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发挥想象,以“一个零零后的时间胶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放入“时间胶囊”的物品需是实物,自行设定“时间胶囊”开启时间。‎ ‎【答案】范文:‎ ‎①‎ 零零后,最需要感恩 我们“零零后”,一个被广为关注的群体,我们是物质极端丰富,而精神世界却是被虚拟空间和碎片化信息塑造出来的一代。许多“零零后”同学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更不知感恩为何物。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想到过要回报。我读过马鹏飞的感人故事,我被他孝顺、乐观、坚强的精神和他那颗感恩之心所感动。其实,自然界的一切还都知道感恩。大海给了鱼儿一个广阔的天空,因为感恩,鱼儿回报给大海一片生机;天空给予了鸟儿展翅飞翔的高空,因为感恩,鸟儿回报给天空美丽;大地给予树木一片沃土,因为感恩,大树反赠给大地丝丝阴凉。‎ 大自然都懂得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当他人向你投来美好的目光时,你要回赠一个亲切的眼神;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你要投去一个甜甜的微笑;当受到他人的鼓励时,你要说声我会努力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叶对根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世界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所以世界才更加美丽。我们学过海伦的故事,她自幼双目失明,连正常的行走也需要他人搀扶,但是她没有因此而埋怨上天、埋怨父母没有给她一个健全的身体,她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给了她生命,用笔写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作品回报社会和父母。‎ 正因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海伦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是感恩,让她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让世界变得美丽;感恩,让我们拥有爱心。让我们怀带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吧!‎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歌使我明白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为了摆脱它,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让我们每一个“零零后”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②‎ 一个零零后的时间胶囊 一颗“时间胶囊”能给予我希望,伴随我成长,播种我梦想。‎ 于是我播种下一粒种子,成为一颗“时光胶囊”,希望它是,梦想起航,理想的翅膀,明天的希望。‎ 小学二年级时,妈妈推荐我看《小读者》。第一次从妈妈手中接过《小读者》,看着色彩斑斓的页面,新颖有趣的内容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每当妈妈对我说:“这是新一期的《小读者》!我会欣喜若狂地从妈妈手里接过《小读者》时,我会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它,迫不及待地翻看里面看到跟我同龄人的好作品,那些优美的语段,仿佛盛开的花儿,露出甜美的笑脸,千姿百态;仿佛每一个字都拥有生命、力量,都快乐、活泼。我最难忘冰心老奶奶对我们小孩子的教诲。有了《小读者》,我才爱上了写作,享受着写作的快乐。‎ 夜晚,每当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窗前,一片寂静,我望着窗外的世界,望着闪烁的星星,我把手轻轻一伸,发现它们遥不可及;但它那迷人的双眼,让我感觉它们又在我的身旁。我想:我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吗?那颗“时光胶囊”在月下,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耀眼。我慢慢打开它,嘴里不停地念:让我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吧!但我并没有将希望投进去,而是将我买的第一本《小读者》投放进容器,立刻把它关了,生怕它飞了出来。‎ 我手里捧着“时光胶囊”,不知把它珍藏在哪里好。就跟着感觉走吧,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学校的梧桐树旁,一年四季,梧桐树长得茂盛极了,像一把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梧桐叶儿在风姑娘的簇拥下,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随意地接住一片,呀,多像我们的手掌。你们在迎接我的到来吗?我蹲下来,双手捧着泥土,久久凝视着。我拿着儿时的小铲子,一次次挖着泥土,我闻着夹在泥土里的芳香,越来越用力,越来越开心。我开始幻想,20年后重新开启这个“时光胶囊”的我是什么样的呢?‎ 我随着思绪飞呀,飞呀,飞到了二十多年后。‎ 我说到做到,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我来到梧桐树旁,扒开泥土,我尽情地呼吸着这熟悉的芳香。“时光胶囊”还在,它依然那么璀璨,亮丽。打开它,我喜爱的《小读者》还在,我把它放在胸口。‎ 是呀!今天的我给未来的我一粒“时间胶囊”,化着希望的种子,在梦想里生根、发芽;在生活中伴我成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①‎ ‎1.这是一道半命题的作文题。补写题目部分,要符合材料中给出的显性或隐性的限制条件。‎ ‎2.“补全题目”的填写思考 ‎(1)发散思维 人在世上行走,需要精神与物质的内外照应,二者互为基础,彼此提升,所以可以从精神和物质的层面考虑需求。‎ A.生活技能层面:知识、技术、机会等;‎ B.内在品质层面:坚持、诚信、奉献等;‎ C,精神动力层面:梦想、兴趣、自信等;‎ 人又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的,故又可结合21世纪的生活现状思考需求。‎ D.环境变化层面:自律、变通、创新等。‎ ‎(2)具象思维 结合写作要求,对发散思维的结果进行筛选和整合。此项工作的准则是切题、利己和新颖。‎ 切题:题目要求“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种品质或一种能力填在横线上”,因此,“内在品质层面”的思考,可以直接使用。“生活技能层面”“精神动力层面”和“环境变化层面”的思考,可据此要求进行微调后填在横线上。如“生活技能层面”的“知识”可表述为“获取知识的能力”,“技术”可表述为“打造精湛技术的能力”等。‎ 利己:尽可能选择自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辩的角度,如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程度,最好。‎ 新颖:俗话说:“一招先,吃遍天。”但“新”不等于“偏”,不等于“怪”。“新”可以是理念新,也可以体现在格局高、胸怀广、理念新、内涵深、影响远等方面。如果能在切题的领域内做到“小题材展示大智慧”“凡材料酝酿高品质”,那是极好的。‎ ‎3.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议论合理。这是写作的具体要求,文体明确要求是“议论文”。‎ ‎②‎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要求以“一个零零后的时间胶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放入“时间胶囊”的物品需是实物,自行设定“时间胶囊”开启时间。所谓“时间胶囊”,又叫“时间舱”,是指一个储藏现代生活中存在或新发明创造的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物品,并可以密封深埋地下,在来一个约定的时开启的容器。采用“时间胶囊”这个新奇的概念,吸引人眼球,打破了现实和未来之间的阻隔,把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融为一体,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选择的物品要是“实物”,可以在它身上寄托自己的“愿望、追求、警策、情感、经验”。告诉未来的自己或别人“曾经的梦想激情”或“悔悟”等等,只要这件东西可以触动自己的心灵、有一定的意涵皆可。‎ 立意:‎ ‎①‎ A.生活技能层面:‎ ‎1.零零后,最需要闭嘴的能力;‎ ‎2.零零后,最需要守规则的能力;‎ ‎3.零零后,最需要低调做人的能力。‎ B.内在品质层面:‎ ‎1.零零后,最需要坚持的品质;‎ ‎2.零零后,最需要诚信的品质;‎ ‎3.零零后,最需要奉献的品质。‎ C.精神动力层面:‎ ‎1.零零后,最需要追梦的能力;‎ ‎2.零零后,最需要做自己的能力;‎ ‎3.零零后,最需要打造兴趣的能力。‎ D.环境变化层面:‎ ‎1.零零后,最需要自律的能力;‎ ‎2.零零后,最需要创新的能力;‎ ‎3.零零后,最需要享受孤独的能力;‎ ‎4.零零后,最需要主动成长的能力。‎ ‎②‎ ‎1.一个零零后的时间胶囊——寄托愿望;‎ ‎2. 一个零零后的时间胶囊——寄托追求;‎ ‎3. 一个零零后的时间胶囊——寄托警策;‎ ‎4. 一个零零后时间胶囊——寄托情感;‎ ‎5. 一个零零后的时间胶囊——寄托经验。‎ 素材:‎ ‎①‎ ‎1.谦虚是一种态度。现在学校已经是零零后的天下了,正是因为这样,零零后对持他人的态度,就像是君临天下的君主对待平民百姓一般。举个很常见的例子,零零后对待老师的态度:课堂上肆意妄为,被老师点名后不耐烦的语气,受批评之后无所谓的神情,作为零零后我都想问一句:你们的谦虚呢?虚心受教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可零零后已经无情的抛弃了它。这种态度,这种谦虚的态度,这种尊敬老师虚心学习的态度,请拿起来,做一个谦虚的人真的很重要。‎ ‎2.谦虚是一种成功。这种成功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孔子当初在学习时就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学礼、学乐、学仁,最后他成为了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全文明思想的启蒙者,而成就他的正是谦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从一开始他就以谦虚对待每一个人,即使别人冷嘲热讽,他始终不忘初心,最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想要成功的零零后,你需要谦虚,这样成功便不会只挂在嘴上,忘记谦虚等待你的也只有失败。如果你已忘记赚虚,那么便彻底忘记,重新拿起的谦虚或许更重要。‎ ‎3.脚踏实地,感悟生活。零零后的我们,被虚拟空间和碎片化信息塑造出一个近似虚无缥缈的灵魂,没能学会静下心来体验生活的美好。没能明白川端康成“凌晨四点中,看到海棠花未眠”的细碎感动,没能留下《郑风》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珍贵情谊。于我们而言,最需要的该是脚踏实地,慢慢地去亲身感悟这个世界的美好,而不是在大量的网页图片中面无表情的快速略过。让我们脚踏实地体悟生活,热爱生活!‎ ‎4.零零后的到来意味着新世纪的开始。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物质日渐丰富、精神日渐贫瘠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发展却止步不前的时代,一个需要零零后的时代。而零零后,最需要的是真诚。‎ ‎5.孔子温良恭俭让,为人之本的仁爱要继承。现金,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可以手握国家专利。但零零后们在为手机游戏而破口大骂,因为小的矛盾而引起争端;对父母长辈吆五喝六,对老人失去礼让敬重。虽然这或许是零零后的极端,但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富裕就恃宠而骄。孔融让梨、少年岳飞随父出征,勇不可挡、花木兰替父从军,兵伐柔然皆是少年时期的故事。零零后们要想在时代中昂首阔步地前进,就必须有着礼仪仁爱、信义忠孝,不能遗失修身之本。即使时代变化飞快,我们也要学会继承。‎ ‎②‎ ‎1. 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给我服了一颗感冒胶囊给我,我服下去后,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一醒过来,我却发现自己到了未来的世界,原来我服下的是时间胶囊!‎ 我躺在一片广阔的大草原上,看到几只闪着金光的猎豹由远而近地向我奔跑过来,它们的速度是那样的快,就像飞起来一样。忽然它们一跃而起,眼看就要向我扑过来。我像李小龙那样摆开架势,用无影腿把猎豹们踢得四脚朝天。这时,我惊讶地发现有两个电池从它们的腹部滚了出来。正当我目瞪口呆之际,一只盘旋在空中的老鹰告诉我,由于人类不爱护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变得十分恶劣,所以很多野生动物都死光了,人类只好把它们制作成模型,然后加上电池,把它们都变成电池动物。我反驳道:“怎么会呢?你看,草还是绿油油的,环境很好啊!”老鹰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认真细看一下。”我低下头仔细打量,原来脚下的都是人造草坪。‎ ‎2. 我到大街上闲逛,看见四周的房屋顶上都有一台雨水吸收器,它能把收集来的雨水变成自来水;我看到飞机、游轮、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 我还到海港乘坐梦想号潜水艇观光海底,发现人类已经建造了海底基地,模仿海豚、鲨鱼、鳐鱼等外形制造的各种海底列车、汽车和飞行器正在快速地穿梭,它们都是靠吸收氧气,然后转化成运行能量。‎ 最后,我返回大草原,把一只电池豹捡了起来,又服下一颗时间胶囊,然后坐上太阳能时光飞机,“嗖”的一下飞回了现实。‎ ‎3.可未来会需要什么东西呢?云,我可抓不到它;水,“时光胶囊”会不会漏水?想来想去我总也找不到可以放进“时光胶囊”的东西。我走到阳台,向四周望去,希望能看到点什么好东西。突然,我看见一个叔叔正在把砍下的大树往卡车上抬。对了!树,未来的树一定非常的少,可“时光胶囊”肯定装不下一棵大树,那可怎么办呢?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朵已经飘落的花瓣上,它的颜色已变黄了,孤零零的被抛弃在一旁。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仿佛看到了它一滴一滴的泪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在阳台站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花瓣放进“时光胶囊”。可那么一点花瓣怎能行呢?哦,对了,我可以到花园里去找呀。到了花园,我便开始寻找花瓣。不一会儿,一大堆花瓣就堆在了我的面前。我从里面找出了几朵比较鲜艳的花瓣,将它们装进了“时光胶囊”。装好花瓣后,我便开始寻找起埋藏“时光胶囊”的地方。我走了不久,便看到一个非常合适埋藏“时光胶囊”的地方——一个大草坪。我走过去,挖起土来。不久,一个长约三四厘米的坑就挖好了。‎ ‎4.我小心翼翼地把“时光胶囊”放进那个小坑里,把土埋好,找来一片树叶,插在了“时光胶囊”的上方。便依依不舍的走开了。20年后的一天,我忽然想起了“时光胶囊”里的花瓣。那时,我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小燕子,她总是喜欢问我“时光胶囊”的事情。当我告诉她明天就可以去挖“时光胶囊”时,她兴奋地跳了起来。一大早,她就拉着我去找“时光胶囊”。到了草坪,她把那片树叶拉里出来,便开始挖土。不一会儿,一个黑漆漆的“时光胶囊”就被挖了出来,它仿佛在说:“你们干嘛这么早就把我挖出来,我还没睡够呢。”我小心翼翼地把“时光胶囊”拿了出来,小燕子抱着一颗好奇的心打开了“时光胶囊”,一阵清香迎面而来,但“时光胶囊”里却不见得有什么东西。小燕子伤心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第二天,他惊奇的叫我出来。我毫无疑问的走下了楼梯,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得目瞪口呆,从我埋藏“时光胶囊”的地方到家门口一直开满着美丽的鲜花。小燕子兴奋的在花丛中跳起了舞,好似一只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5.我有一个神奇的“时光胶囊”,别看它只有药丸那么大,它的作用可不小。瞧,它能把我放进去的东西保留到未来。哦,对了,我差点忘了往“时光胶囊”里放东西,不然它可会过期的。‎ 可未来会需要什么东西呢?云,我可抓不到它;水,“时光胶囊”会不会漏水?想来想去我总也找不到可以放进“时光胶囊”的东西。我走到阳台,向四周望去,希望能看到点什么好东西。突然,我看见一个叔叔正在把砍下的大树往卡车上抬。对了!树,未来的树一定非常的少,可“时光胶囊”肯定装不下一棵大树,那可怎么办呢?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朵已经飘落的花瓣上,它的颜色已变黄了,孤零零的被抛弃在一旁。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仿佛看到了它一滴一滴的泪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在阳台站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花瓣放进“时光胶囊”。可那么一点花瓣怎能行呢?哦,对了,我可以到花园里去找呀。到了花园,我便开始寻找花瓣。不一会儿,一大堆花瓣就堆在了我的面前。我从里面找出了几朵比较鲜艳的花瓣,将它们装进了“时光胶囊”。装好花瓣后,我便开始寻找起埋藏“时光胶囊”的地方。我走了不久,便看到一个非常合适埋藏“时光胶囊”的地方——一个大草坪。我走过去,挖起土来。不久,一个长约三四厘米的坑就挖好了。‎ 行文结构:‎ ‎①‎ 第一部分:由大自然“大海给了鱼儿一个广阔的天空,因为感恩,鱼儿回报给大海一片生机;天空给予了鸟儿展翅飞翔的高空,因为感恩,鸟儿回报给天空美丽;大地给予树木一片沃土,因为感恩,大树反赠给大地丝丝阴凉。”都懂得感恩,引出我们人类;‎ 第二部分:从两方面进行论证,(1).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2).世界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所以世界才更加美丽。然后用排比句议论抒情“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让世界变得美丽;感恩,让我们拥有爱心。”‎ 第三部分:引用歌词“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和一系列的排比句,再次扣题“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呼吁我们每一个“零零后”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②‎ 开篇,说明“时间胶囊”能给予我希望,伴随我成长,播种我梦想;我种下一粒种子,希望它是,梦想的起航,理想的翅膀,明天的希望;‎ 接着,讲述小学二年级时,妈妈推荐我看《小读者》,它让我爱上了写作,享受着写作的快乐。那颗“时光胶囊”就是它;‎ 再接着,讲述我把“时光胶囊”埋在学校的梧桐树下,并开始幻想,20年后重新开启这个“时光胶囊”的我是什么样的呢?‎ 最后,思绪飞到20年后,我说到做到,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而且“时光胶囊”还在;并发表感慨“今天的我给未来的我一粒‘时间胶囊’,化着希望的种子,在梦想里生根、发芽;在生活中伴我成长。”‎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