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年秋季问津联盟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9年11月5日上午9:20—11:50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说略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 “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受。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中,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到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等。‎ 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对于光明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又有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等。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着追求。‎ ‎“爱”是徐志摩的灵性,“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情感的抒发。《偶然》是一首爱情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在诗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爱情走进了他的心里。‎ 在《康桥西野暮色》中,把云彩比喻成一块大琥珀,非常新颖别致,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除了康桥,徐志摩还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篇。云在视觉上,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不显单调,有韵味。徐志摩是“三美” 主张的倡导者,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现徐志摩对诗歌艺术上的美的追求。‎ - 29 -‎ 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而内在特质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点,因此,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比如《再别康桥》,诗人反复同“云彩”作别,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诗人作别的其实是心中英美式的民主、自由,而这种民主自由是作者内心渴望又不能实现的。‎ 徐志摩用“云”诠释着他对“爱、美、自由”的追求,他是用心与爱吟唱的人生,因此,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作为诗歌中重要的审美对象,既具有客观物的具体可感性,又蕴含着人的主观意识。‎ B. 从古至今,诗人们大都喜欢选取“云”作为诗歌意象,这与“云”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有关。‎ C. 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借“云”抒发丰富的情感,如单的赞美、孤寂的心情、美好的理想等。‎ D. 徐志摩借助“云”表现对爱、美和自由的追求,“云”是他笔下钟爱的意象,更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意象的可感性入手,进面阐述“意”与“象”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意象的本质特点。‎ B. 文章主体部分从爱美、自由三个层次,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的特征。‎ C. 文章用艾青诗歌中太阳意象与徐志摩诗句中云意象对比,意在突出徐志摩诗歌中意象的特点。‎ D. 文章运用引证法,大量引用写到“云”的相关诗句,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的认知,通过意象我们能了解诗人及当时的社会现状。‎ B. 徐志摩诗歌中的云意象,既是他对传统诗词中“云”意象的一种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 C. 云具有的轻柔、飘动特点,与“三美”主张中语言的绘画美相契合,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徐志摩对云的喜爱。‎ D. 从《偶然》《康桥西野暮色》到《再别康桥》,云是诗中重要的意象,反映着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历程。‎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 29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大都喜欢”“具有的丰富内涵”错误,从原文第二段中“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可以看出,“大都喜欢”于文无据;“具有的丰富内涵”应为“具有特定的内涵”,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以及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对比”“意在突出徐志摩诗歌中意象的特点”错误,原文是想证明“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常用的意向是“太阳”,而徐志摩是“云”,并非要突出徐志摩,二者也不构成“对比”关系。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夸大其词,据原文第二段第一句“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可知,“意象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的认知”夸大其词;据原文第二段“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可见,意象只是诗人抒情的载体,“通过意象我们能了解诗人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夸大其词,故A项错误。C项张冠李戴,据原文第五段“云在视觉上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徐志摩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 ”可见,云的“流动感”“色彩纷呈感”与“三美”主张中语言的绘画美相契合,而不是云“轻柔、飘动”的特点;据第六段第一句“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 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可见,云“轻柔、飘动”的特点使它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而不是与语言绘画美契合;另外,“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徐志摩对云的喜爱”于文无据,故C项错误。D项无中生有,据第四段“《偶然》…… ‘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第五段“在《康桥西野暮色》中…… ‎ - 29 -‎ 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第六段“比如《再别康桥》…… 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可见,在这三首诗中,云的意象只是表现诗人不同的感情,而非“反映着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历程”,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共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每天30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AI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如,国外有美联社的 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以及纽约时报的blossom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 dreamwriter等。这些写稿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 29 -‎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机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6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6.8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际上依据的是USGS错误发布的1925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92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9 -‎ ‎ “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B. 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十分普遍,某些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C. 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新闻,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D. 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性能要好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它不仅可以检索、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B. 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C. 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然后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再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 D. 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6. 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 ‎6. 优点: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不足:风格单调,新闻的人性比重低;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风险,不够精密;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结合材料有分析、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29 -‎ B项,有两处错误。第一,“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错误,根据材料二“‘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可知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只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第二,“某些新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错误,根据材料二“有些体育消息,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可知由机器人写稿的某些新闻只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C项,“制作出特定模板,就能‘写’出新闻”错误,根据材料一“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然后将新闻元素5W1H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分析可知应为“制作出特定模板,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介绍有关使用机器人“写”新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根据原文“且其发稿速度之快,也让人惊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可知使用机器人“写”新闻的优点是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 根据原文“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不大可能是现在”“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将很难被机器掌握”,可知使用机器人“写”新闻的不足之处有新闻风格单调,人性比重低;机器人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使用风险,不够精密;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 - 29 -‎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个段落,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就是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然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葱花面 第广龙 我许久都没有吃过葱花面了,但是,只要想起来,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我的鼻尖,伴随着的,还有一丝丝惆怅,一丝丝优伤。‎ 想起葱花面,我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我那既明亮,又黯淡的童年。‎ 就像西北长大的许多人一样,我也爱吃面,但在困苦的岁月里,一碗面,不是想吃就有的。有粗粮吃,能把肚子吃饱,已经是难得的福分。假如那天吃面,一家人的重视,如同一个仪式。‎ 在农村,有的人家,不愿被小看,偶尔吃一回面,要站在自家门前的粪堆上,把面挑得高高的,让别人看:“我吃面呢!”吃面本是家常,却成了稀奇;以至于有人病倒了,不愿吃药,只是说,有这钱,美美吃一顿面,就好了。‎ 在我们家,葱花面,就是病人、老人吃的。有个头疼脑热,不算病,不影响说话和走路。睡在炕上起不来,吃别的,吃不下去,就能吃上葱花面了。家里人口多,煮饭的锅是大铁锅,水烧开了,下面,下一个人吃的面。最好是挂面,是那种细细的挂面。葱花是清油炝的,先切出一撮碎碎的葱花,然后炝油,不在大铁锅里炝,那样费油,是在舀汤的铁勺里炝。拳头大的铁勺头,倒进去一点油,手端着,从灶火眼里试探进去,悬在火头上,油煎了,倒退出来,迅速把葱花丢进铁勺,哗啦一阵响,还出现一些涌动的泡沫,跟着,葱花就熟了。面捞出来,添进去专门烧好的酸汤,添进去葱花,这时候,看到的是弯曲在一起的面,是清亮的汤,汤上面,油花点点,还漂着葱花,这时候,葱花面就做好了。真香啊,就是在大门外,就是过路的人,也能闻到葱花面的香,家乡人形容这香,有一个特别的字:蹿。说葱花面香,就说,蹿香蹿香的。‎ - 29 -‎ 印象里,我妈总是为吃的发愁。一家人要吃要喝,我妈从不抱怨辛苦,在伙房里劳作一天,我妈也高兴。只要吃饭时,不论干的稀的,一家人爱吃,我妈在围裙上擦着手,最后一个端碗,也是满意的。最怕的是没有粮食了,没有菜了,吃了上顿,缺着下顿,我妈慌张着,给我爸说,也觉得自己有责任。记得我们家最难过的那一年,红薯干当饭,白菜帮子当饭,我妈的叹息声,那么轻,又那么无奈。‎ 毕竟,饿肚子的日子,在我们家,不多。毕竟,我爸有木工的手艺,天天熬夜,做出的木活,能换来钱,换来玉米和麦子。比起其他人家,虽然谈不上宽裕,但总归没有出现过一锅清汤的情景。回想起来,我的饥饿感,更多的,是对于好吃的那种奢望,比如吃一碗葱花面。‎ 我自然也吃过我妈做的葱花面。躺在炕上,懒懒的,一碗面端来了,只是我一个人的,感到了被重视,被关心。似乎这也是一种特殊。如今的独生子女,似乎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像我有兄弟姊妹五个,在母亲眼里,都是她的心头肉,但谁病了,得到照顾,似乎也获得了额外的母爱,那种幸福的体验,大大抵消了得病带来的痛苦。吸溜吸溜吃着面,面条滑溜溜的,吃进嘴里,自己就顺着喉咙滑下去了。汤热热的,里头的葱花,有那么一片两片,还带着焦黑,这更让香气变得浓烈。喝一小口,再喝一小口,一定要让舌头感受到烫,感受到烫的刺激,似乎只有这样,葱花面的香,才体会深刻,才能传递给身体的各个感官。这时,我妈在一旁会叮咛,慢慢吃,没人跟你争,吃了,发些汗,身子就轻省了。‎ 过去的人,都是在嘴上挖抓。吃的诱惑,总是最大的。有时,即使没有病,我也盼着得一场病,好吃上我妈做的葱花面。可是,越想得病,病越是不来,让我很失望。那时,我多傻啊,就为了一碗葱花面,竟然这样动心思。‎ 现在,我想吃面就吃面,各种各样的做法,甚至过去没有吃过的,也会尝试。有时在外头吃饭,摆一桌子好吃的,我也愿意吃面,先要一碗面吃,吃饱了,吃不动别的了,也不觉得遗憾。可是,这些年我没有吃过葱花面,一次也没有。曾经那么向往的葱花面,我不再想吃了。吃的东西,也会吃伤人。有的人不吃肉,就是小时候难得吃一次,有机会放开吃了,拼命吃,结果以后见了肉,心理上排斥,再也不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种吃的,记忆太深,却又容易引起难受,也不愿意再吃。我不吃葱花面,就属于后者。‎ 都快七年了,给我做葱花面的母亲,过世都快七年了。‎ ‎7. 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只要想起来葱花面,葱花面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他的鼻尖,这是因为葱花面的香味是他童年最幸福的记忆。‎ B.‎ - 29 -‎ ‎ 第二段中说”想起了我那既明亮又暗淡的童年:说“明亮”是因有母爱相伴,说“黯淡”是因为生活困苦,难得吃到葱花面。‎ C. 作者详细而具体地描述了葱花面的制作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葱花面的非同寻常的感情。‎ D. 现在,作者曾经那么向往的葱花面也不想吃了,这些年作者一次也吃过,是因为害怕想到辛酸的往事,也因为母亲的离世。‎ ‎8. 第二段(文中划线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多处描写了葱花面的香味,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葱花面的香味的。‎ ‎【答案】7. A 8. ①内容上,点明葱花面与家乡、母亲和童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想起葱花面的感受,引出下文对母亲做葱花面、自己吃葱花面等往事的回忆。 ‎ ‎9. (1)开头部分写回忆中的葱花面的“浓郁的香味”,引出下文。(2)第五段写“在大门外,就是过路的人,也能闻到葱花面的香”,这是侧面描写(烘托)。(3)第八段写“里头的葱花,有那么一片两片,还带着焦黑,这更让香气变得浓烈”,“葱花面的香,才能传递给身体的各个感官”,这是正面描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这是因为葱花面的香味是他童年最幸福的记忆”错误,根据全文内容,特别是结尾部分“我不吃葱花面,就属于后者”,可以看出作者只要想起来葱花面,葱花面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他的鼻尖,这既是因为葱花面的香味是他童年最幸福的记忆,也是因为葱花面包含了作者辛酸的记忆。‎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中间段落一般涉及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一般思路如下: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 29 -‎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第二段(文中划线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题干提示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从内容方面,概括本段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与中心话题或主题的关系;二是从结构方面,分析本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本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答时必须阐明怎么“承上”、怎么“启下”。①内容上,第二段写作者想起葱花面,就想起了家乡、母亲、童年,直接点明葱花面与家乡、母亲和童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写想起葱花面的感受,又引出下文对母亲做葱花面、自己吃葱花面等往事的回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题目要求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葱花面的香味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找出描写“葱花面的香味”的语句,然后再分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第一段写“那浓郁的香味,就浮动在我的鼻尖,伴随着的,还有一丝丝惆怅,一丝丝忧伤”,因葱花面的香味引发下文的回忆,这里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第五段写“在大门外,就是过路的人,也能闻到葱花面的香”,借过路的人来描写葱花面,这是侧面描写(烘托)。第八段写“里头的葱花,有那么一片两片,还带着焦黑,这更让香气变得浓烈”,“葱花面的香,才能传递给身体的各个感官”,这两句直接从视觉、味觉等角度对葱花面的香味进行描写,属于正面描写。‎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 29 -‎ ‎。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土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 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B. 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C. 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D. 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 B.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 服阙,指服丧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须离任。‎ D. 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身份后,放掉了一半人。‎ B. 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大夏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 刘大夏不畏权势,遭到发配戍边。大夏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趁机借岑猛之手,逮捕大夏,并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D. 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大夏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9 -‎ ‎(1)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 ‎(2)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答案】10. B 11. C 12. C ‎ ‎13. (1)皇上您的英明威武固然不比太宗差,但是将领兵马远不及太宗时期。‎ ‎(2)孝宗突然(醒悟地)说:“如果不是你们劝说,朕几乎误了大事。”因此最终没有出兵。‎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描写的是刘大夏奉命平定田州、泗城山贼作乱的情况,翻译为“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奉命前往平息,于是百姓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后来山贼反叛,刘大夏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超过一半。”‎ 第一,根据语意,可知“大夏往”的目的是“谕”,两者之间不能断句,应该在“谕”后面断句,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 第二,“生致”是一个词,意思是活捉,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 C项,“服阕,指服丧守孝,遵行居丧制度”错误,“服阕”指服丧期满,该项的解释对应的是“守制”、“丁忧”。‎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9 -‎ C项,“刘瑾趁机借岑猛之手”错误,根据原文“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可知,是刘瑾借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刘大夏逮捕入狱,而非借岑猛之手。‎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固”,固然;“后”,差、赶不上;“士马”,兵马,引申为军队;“逮”,比得上。‎ ‎(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遽”,突然;“微”,(如果)没有;“几”,几乎;“由”,因此。‎ 点睛】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 29 -‎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参考译文:‎ - 29 -‎ 刘大夏,字时雍,是华容人。刘大夏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考取了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二年服孝期满,刘大夏调任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刘大夏奉命前往平息,于是百姓接受了朝廷的管理。后来山贼反叛,刘大夏下令一定要活捉山贼,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超过一半。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召见以后,皇帝说:“朕多次重用你,你却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刘大夏叩首说:“臣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民穷财尽,倘若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计力不从心,因此才推辞的。”皇帝默然不应。刘大夏请求大凡规矩不符合祖宗旧制度且祸害军队和老百姓的,全部分条禀告皇上加以改革。皇上下令让他将那些应当改革的弊端更加详细地上报。时逢廷臣奏陈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所不利的,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再讨论。大夏等说:“事属朝廷外官,全都批准。稍稍涉及权贵,又令讨论核实。臣等很愚蠢,不知为什么。”许久,得旨。织造、斋醮都停办,仅俸禄就节省很大数目,而勇士虚报冒领之弊也大为减少。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孝宗召大夏问道:“卿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吗?”大夏答道:“臣听说,俘虏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托朝廷的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孝宗沉默好久,问道:“太宗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大夏回答:“皇上您的英明威武固然不比太宗差,但是将领兵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况且淇国公稍许违背节制,就让数十万兵众委之于沙漠,怎么能说是容易之事?臣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孝宗突然醒悟地说:“如果不是你们劝说,朕几乎误了大事。”因此最终没有出兵。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刘大夏为人忠诚恳切,孝宗很欣赏他,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对于权贵常常制裁压制。刘大夏曾经请求严格考核勇士,被刘瑾嫌恶。正德三年九月,刘瑾借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刘大夏逮捕入狱。刘瑾想以过分改变法律之名处死刘大夏,都御史屠浦坚持认为不可以,刘瑾谩骂说:“即使不处死,难道不可以戍边吗?”就判处刘大夏到很远的地方戍边。正德五年夏天,刘大夏被赦免回来。刘瑾被诛杀,刘大夏官复原职,直至退休。‎ 正德十一年五月,刘大夏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保,谥号忠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此处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B. 颌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 “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D. 颈联写出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无比忧伤。‎ ‎15.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这两句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两句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 ‎【解析】‎ ‎【14题详解】‎ - 29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颈联写出极目所见”错误,诗歌颈联“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的意思是极目远望水村山郭,依稀看到在外奔波的寒衣旅客人像燕子一样小,月光像霜一样皎洁;根据诗句意思可知“恋恋寒衣月似霜”是想象或者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之景。‎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句“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的意思是“幸好有老母亲真切的话语,在灯下聊天的滋味胜过在他乡”。根据诗句意思,可知“差喜衰亲话真切”一句中有“喜”,因为可以和老母亲促膝谈心;“一灯滋味异他乡”中含“悲”,因为这短暂的相聚之后,又要远离亲人,踏上漂泊之旅。这是典型的喜中有悲,悲中含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关心国事,敢于写出抨击时政的文字的革命精神。‎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行路难》中,体现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指点江山 (2). 激扬文字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乘风破浪会有时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 29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激、萧、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抒情主人公“我”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态,将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想象成美好的理想,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我”只好在雨巷中孤独行走。(  )。在《雨巷》中,诗人怀着____________的心情,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____________的“雨巷”,这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他有着厚重的文学____________。普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他撑着长篙在寻梦,于青草深处、星辉____________的夜晚放歌。《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B.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C. 《雨巷》描绘了-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 D.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心态。‎ B. 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时具有这种心态。‎ C.‎ - 29 -‎ ‎ 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陷于惶惑迷惘心境而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的真实心态。‎ D. 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陷于惶惑迷惘心境而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时具有这种心态。‎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惘然 寂静 沉淀 斑斓 B. 惆怅 寂寥 积淀 斑斓 C. 惆怅 寂静 积淀 斑驳 D 惘然 寂寥 沉淀 斑驳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原句“《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有三处错误。第一,语序不当,“一幅”应放在“梅雨时节”前面;第二,“浓重”和“意义”搭配不当,应该把“意义”改成“意境”;第三,“构成”和后面的宾语“淡淡的哀愁”搭配不当,应该在“淡淡的哀愁”前面加上“蕴含着诗人”。‎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 29 -‎ 第一,根据上文“抒情主人公‘我’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态,将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想象成美好的理想,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我’只好在雨巷中孤独行走”,可知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对上文“心态”的总结,主语应该是“这种心态”,而不是“青年知识分子”,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第二,C项,因果关系颠倒,“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应该是“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原因,据此可以排除C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第一处,惆怅的意思是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惘然”多指失意,如心中惘然、惘然若失。“惆怅”比“惘然”更深一层,含有因失意、失望而懊恼的意味,如惆怅的情绪、内心惆怅、惆怅的样子。根据《雨巷》内容,“惆怅”更能形容诗人的情绪,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惆怅”。‎ 第二处,“寂静”强调环境的安静。“寂寥”除了有“安静”之意外,还有人少、空旷的含义。第二处形容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的“雨巷”,强调安静、空旷的意思,“寂寥”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寂寥”。‎ 第三处,“沉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也有凝聚、积累之义。“积淀”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第三处强调诗人在文学方面有厚重的积累,使用“沉淀”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积淀”。‎ 第四处,“斑斓”着重指色彩错杂绚丽,指灿烂多彩,可搭配成“五彩斑斓、斑斓色彩”。“斑驳”着重指颜色花纹相杂,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第四处修饰“星辉”,强调色彩错杂绚丽,“斑斓”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斑斓”。‎ 故选B。‎ - 29 -‎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超过15字)‎ ‎《南华早报》报道,由于北京持续受到重度雾霾的困扰,所谓的“烟雾箱”计划已在加速展开。雾霾实验室将建在北京怀柔区,可与世界最大的大气模拟设施——欧洲光反应实验室相匹敌。‎ 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贺泓说,竣工后的“烟雾箱”可利用600立方米的污染空气进行实验,比欧洲光反应实验室的容量多出50%。‎ 据悉,怀柔的“烟雾箱”将由两个半球型容器组成,可制造类似于雾霾的环境条件。通过把不同的污染物压入这两个半球型容器内,研究人员将能够在日照条件下细致地研究其化学反应。这种成对的箱体设计将使科学家能够并排对比实验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北京(或中国)将建世界最大雾霾实验室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拟写新闻文标题要注意主体事件+特征的方式。拟写新闻标题注意新闻的五大要素,即5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即“中国”“将”“建雾霾实验室”。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选择,此题重点突出是事件。‎ ‎21.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在武汉举行,右图是军运会的会徽,请写出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构图要素:‎ - 29 -‎ 会徽寓意:‎ ‎【答案】构图要素:五角星、“7”字形彩带、和平鸽(第一个五角星形状)、武汉2019和第七届世界军运会英文字母.‎ 寓意: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于2019年在武汉举行,会徽名称是“和平友谊纽带”,“彩带”造型既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又形似武汉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中国通过本次军运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发展理念。‎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解析徽标。解答这类题目,应当对徽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徽标的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把握,收集有效信息。同时要注意徽标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简称“武汉军运会”)会徽“和平友谊纽带”(原会徽为彩色)。根据图片可知,该会徽由“五角星”、“和平鸽”、“彩带”、“7”等元素构成。寓意的回答要结合该图的主题来进行。回答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况,五角星”寓意各国军人。第一颗星一角呈“和平鸽”造型,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也传递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彩带”造型,可联系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彩带呈“7”字型则寓意武汉市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既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又形似武汉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 四、写作(60分)‎ ‎22.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题目1、有一种经历叫成长 题目2、我心中,你最重 要求:写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真情实感,不要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一)‎ 有一种经历叫成长 长路漫漫,阳光闪烁,落叶飘凌,一段春秋,一个轮回,所有的故事,喜怒哀乐掺杂着,而不论如何,只有成长,贯穿一生。 ——题记 天际留下了一路烟雨,这一条熟悉的小巷,带给我过的恐惧,或许更像是成长,多年之后的某地,我又是否还能记起?花香轻散,沾一茎碧草的露珠,染就那个瑰丽的梦幻。‎ - 29 -‎ 阳光在树影间躲闪,清风入帘,静谧的时光中,一切都慵懒起来,字里行间,描绘了人世的种种风景,耳畔突然缠绵起一首熟悉的歌,说不上是多么华妙的音乐,却是那般亲切、动情,不由得,忆起了那个夜晚。‎ 暗夜寂静,一轮冷月镶嵌在天空,晚风徐徐,拂来阵阵暗香,在外漫无目的地游走,并不知接下来的玩笑会如何出现……不明过了多久,愈静,愈不安,我正想着赶快回到家,到了一个岔道口,我理所当然地走向大路,却听到旁边一位朋友说:“你敢不敢走小路?”说着指指一条暗得不见人影的路,不记得究竟是因为什么,我居然一咬牙冲向了里边,走了很久很久,耳畔再也没有人声,心里才像压了些什么,步履艰难可只得一鼓作气向前闯了。‎ 月下孤单影,表面上认为并没有什么,可异常避讳草丛,与每一个迷信的孩子相同,生怕从中何时会冲出什么僵尸幽灵,依旧是那样的云淡风轻,但愈加快速、机械的步伐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不知道身处何处,可印象深刻的,是中途里前边儿忽然窜出了什么,大脑立即一片空白,惊悚着叫喊一气,匆匆一闷头,狂跑起来,良久,谁家的一首歌曲从远方飘来,缈然轻逸,随着叶弄影,撩拨了恐惧的心籁,在那个凉夜里,竟也刹那飘洒入了心,平抚了心,教我安然度过所谓的危险。‎ 兴许这都是自我杜撰的凶险,但是,这却直接明了的告诉我,人的一生里总会有黑暗的时刻,我们依赖身边的人一次、两次,可终究躲不过一世,总会轮到自己面对,自己来披荆斩棘,当一次自我的英雄,只有勇敢而来,那么每一次,亦会极致精彩、有意义。‎ 虽然最终依靠了这首歌的慰藉,但这里,成长如旧。什么的地点、什么的时间,说过、走过,都成了故事,起起落落演绎为成长的色彩,每一腔,都好好珍藏在岁岁暮暮里,轻舞留香。‎ ‎(二)‎ 我心中,你最重 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在我的书桌上,抬头望去,月空真的好美好美。星星似乎在与我嬉戏,时隐时现。我小心的从书柜中捧出我的宝贝——一本相册。 这本相册在时光的洗涤下已微微泛黄,显得十分陈旧,但里面却珍藏着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童年记忆。翻开相册的第一页,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婴儿,在她的脸上,没有伤感,没有顾虑,只有最美丽、最纯真的微笑,因为她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朋友——童年。在童年的陪伴下,她很快乐,童年给她带来了纸飞机,竹蜻蜓,也给她带来了数不尽的笑声。 ‎ - 29 -‎ ‎ 相册的第二页,是女孩与童年在吹泡泡。她将泡泡吹得大大的,与童年一起追逐向远处飞翔的泡泡,笑声与泡泡一起飞向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在女孩的心里,童年是她最好的朋友,她纯真地认为自己可以与童年相伴相知,形影不离地永远地这样快乐生活下去。 突然有一天,青年闯入了女孩的生活中。成为女孩的另一个朋友,但女孩同时也渐渐地发现她与童年的交往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童年悄悄地离去了,她带走了纸飞机,带走了竹蜻蜓,也带走了女孩最纯真的笑声。女孩也渐渐地发现,自己再也见不到童年了,她开始伤心,开始痛哭,开始寻找童年。但有一天,女孩发现童年留下的一封信,信上说道:“朋友,我要走了。我不能一直陪伴着你,你应该交到新的朋友。青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知识,让你变得更成熟。我希望你可以与他成为很好的朋友,与他和睦相处,不要再挂念着我,向着你的未来奋斗,与青年共同奋斗!——童年”。看到这封信后,女孩没有再流泪,没有再寻找,而是坚强地面对。青年给女孩带来了书本,带来了知识,但也给女孩带来了压力和烦恼。女孩偶尔也会想念与童年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她也会记住童年的话,努力奋斗。 这位女孩,就是我。我没有将童年留住,但我却可以将与童年在一起的时光锁在这一本厚厚的相册里。尽管时光如何的冲洗,也洗不掉我与童年的美好记忆。我相信,时光可以带走童年,但带不走我们的记忆,带不走我们内心的烟火。童年,我会永远记得你,记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记得你对我说的:努力奋斗。 童年,我想对你说——我心中,你最重。‎ ‎【解析】‎ ‎【详解】(一)‎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审题:‎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有一种经历叫成长 审题要点:对于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 29 -‎ 分析主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对学生来说,这道作文题,基本都没有审题障碍,都能写得出来。不过,题目容易写,并不意味着容易拿高分。这是一篇不算很难的作文,但想把它写得出彩,却有难度。题目不难理解,就是让我们写有关成长经历的作文,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听到或者看到的事情,也可以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总之,这一定要是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经历”。因为这道命题作文的考查角度贴近学生生活,叙述对成长经历的思考和感悟,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在注重抒写真情的同时,还要立意高远,不落俗套。因为,这种故事性较强的作文题,会让考生有话说,但是,很多考生选择的故事类型相同,没有创意很难打动阅卷老师。 ‎ 参考立意:‎ ‎1、童年的一件小事帮助我成长 ‎2、这件事情启迪了我的成长 ‎3、挫折的经历让我成长了起来 素材:‎ ‎1、成长是一种经历。成长经历了辛酸苦辣,走过了阴暗灰霾。才发现,成长是要以痛苦为代价才换来的。就像拔节的竹子,就像蜕变的蚕蛹。那一次成长的经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2、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脚印深深留下,蓦然回首,长大的路上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记载着欢乐,记载着忧伤,伴随我一路走来。‎ ‎3、蝉,在树干上鸣叫着,带了夏天的炎热。云,变得稀薄,阳光透过云朵,普照大地。每每炎暑假期的来临,每当回到热气笼罩的老家。幼年时期的欢乐和经历不禁在脑中回忆。‎ ‎4、树苗盼望成长为参天大树,雏鹰向往成长为翱翔的雄鹰,我也渴望成为英雄儿郎,建功立业。成长是漫长的,成长是艰难的,成长又是幸福的。我从小就盼望快长大,长大后就可以像诸葛亮那样,轻摇羽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可以作为一名为祖国自由而战的勇士,体验一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我可以肩挑着重担,替父母抚平眼角的皱纹,尽一点“报得三春晖”的孝心。这些都是儿时憧憬的长大后的情景,可是成长是那么的漫长,尽管我们已经成长了十多年,但我们离那梦太远了,我们不成熟,我们依然很幼稚。成长路是漫长的,同时也是曲折的,布满荆棘,甚至还有深渊。‎ - 29 -‎ ‎5、在成长中,有风有雨,有寒冷的风暴,只有笑着对待这些挫折,才能成长得更好;在成长中,有苦有泪,有彷徨,有时也有“看破红尘”的想法,成长岂能尽如人意?把困难视为挑战,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只要坚持到底,你就成功了,成长了;在成长中有陷阱和深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临阵不慌,镇定自己,三思而后行,就不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更能应付各种困难,离成熟就不远了。人的成长如寒梅吐蕊“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成长是幸福,磨难和幸福是一对双胞姐妹,时刻伴随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天。‎ ‎6、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而少年每天的成长如同春雨,每场雨后,都会变暖一些。” ‎ 结构:‎ 记叙文的机构较为常见的是时序贯穿式、空间转移式。此题可以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行文,使得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 ‎(二)‎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审题:‎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我心中,你最重 审题要点:对于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 29 -‎ 分析主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对学生来说,这道作文题,基本都没有审题障碍,都能写得出来。不过,题目容易写,并不意味着容易拿高分。这是一篇不算很难的作文,但想把它写得出彩,却有难度,一般同学会从身边取材,写父母、老师、朋友等,我们可反其意而用之,写一写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人,例如写岳飞、鲁迅等,也是很好的思路。“最重”可理解为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思考最深的,在心中的分量等等。“我”,强调的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你”,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件东西。如果写人,可以写和这个人相处的一段经历,写出在相处的过程中的感受,这个人第自己又怎样的影响。如果写的是一件东西,可以写和它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感悟。因为这道命题作文的考查角度贴近学生生活,叙述“我”的思考和感悟,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在注重抒写真情的同时,还要立意高远,不落俗套。因为,这种故事性较强的作文题,会让考生有话说,但是,很多考生选择的故事类型相同,没有创意很难打动阅卷老师。 ‎ 参考立意:‎ ‎1、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2、我们应该学习先贤优秀的品质 ‎3、爱国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 ‎4、童年的经历影响人的一生 素材:‎ ‎1、在追求名利的人心中,功名利禄最重;在创业的人心中,把握机会最重;在追求学问的人心中,知识最重;在阶下囚的心中,自由最重;在即将逝去的人心中,生命最重;而在我心中,母亲最重!‎ ‎2、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精华,都是中华文化的印记,凝集了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叙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人间故事。风花雪月、人生哲理一点一滴地凝结成语文璀璨的亮点。世间金钱,我不所动;钻石玛瑙,亦不打动;惟有语文,吾恋已久。的确,在我心中,语文最重。‎ ‎3、我会像奥德修斯一样朝着的方向,哪怕众神会在彼岸阻挡。我需要独自站在远方的沙场,武器就是我紧握的梦想”。我心中最重要的就是我紧握的梦想,我的方向。我的梦想就是走上世界舞台,让所有人对我刮目相看,成为中国的骄傲,证明自己,让世界记住我的名字。‎ ‎4、人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一旦失去了,就不会有第二次了,就好像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回来了,就算还有来世,我们也应该好好珍惜这一次。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是由我们掌握,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生命,在我心中,最重。‎ ‎5、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第一次听到《爱的奉献》这首歌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便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奉献出爱,“爱”就成为了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 ‎6、感谢命运,让我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光中遇到了你。何曾几时,我开始堕落,成绩不再拔尖,课也不再认真听了。面对日益下降的成绩也不以为然。那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光,没有之一。而你,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内心,打破了我心中长久不散的黑暗。‎ 结构:‎ 记叙文的机构较为常见的是时序贯穿式、空间转移式。此题可以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行文,使得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 - 29 -‎ ‎【点睛】一、把握主题词,突出主题。记叙文的写作很容易因为人物、事件过多而造成喧宾夺主,导致文章主次不分,主题不突出,甚至出现偏题跑题。强调主题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主题词。写作时以主题词为文眼,围绕主题词来组织语句,主体素材的选择也以主题为中心,避免选用有歧义的素材。‎ 二、分清主次,详略得当。记叙文的事件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围绕主题,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那么我们需要分清哪些部分是主要的,哪些部分是次要的,不能全都一样写出来。这样就无法突出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了。‎ 三、善用修辞,丰富语言。不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描写、叙述,语言表达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一道难关。怎么来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就需要我们善用修辞手法,让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起来。像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 ‎ - 29 -‎ ‎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