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 段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 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他们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样式也不例外。例如《史记》本是史传文学,但因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 ‎。元杂剧《西厢记》本是敷演故事的戏曲,长亭送别时崔莺莺主唱的套曲,不是优美的抒情诗又是什么? 小说《红楼梦》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但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宝黛爱情等无不写得优美如诗。西方的文艺理论家着意于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的辨析,而中国的艺术家却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通境界津津乐道。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整体上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 ‎ (摘编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的神话传说折射人间现实,先民会将对现实英雄的崇拜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 B.先民对自身创造文化充满自信,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关系。‎ C.“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脱离现实的诗歌是一定得不到先民的认可的。‎ D.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为例,阐述了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B.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基础,然后从古代神话入手展开论述。‎ C.文章论述人本精神在诗歌和在其他文学样式中的体现时,着墨多少有所不同。‎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神话传说是对英雄人物的文学表述,但蕴含历史因素,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B.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价值取向使得文学家注重表现情感、书写内心世界。‎ C.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 D.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携程发布的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两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沙漠徒步、草原亲子、文化自然游学等产品最为火热。‎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70%以上,人均消费2.6万元,中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80万人次,营收200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300万人。‎ ‎(摘编自《今年国内游学人数激增》,2017年9月12日北京商报网)‎ 材料二:‎ 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35000元。那么问题来了,在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大多数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还是很淡定的。‎ ‎(1)有机会您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吗?  (2)您认为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意愿的家长也不少。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在培养孩子方面应该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 ‎(摘编自《多少钱能撑起一个暑假?天津家长很淡定:培养孩子量力而行》,2017年8月17日北方网)‎ 材料三:‎ 何谓“游学”?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不仅开阔眼界增长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 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诚如青年毛泽东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摘编自《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2017年9月4日《光明报》)‎ ‎4.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海外游学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54%的网友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决定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表现得很理性。‎ B.多数网友并没有反对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但仅有20%的网友明确表示会参加。‎ C.多数网友希望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实现开阔视野,学习外语,提高独立性的目的。‎ D.16%的网友因怕孩子有失落感而让其参加海外游学,而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材料一表明2017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二表明中国家长对游学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 B.材料三谈及游学的内涵和游学的传统,并借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揭示了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C.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为游学做出了保障。‎ D.三则材料都对游学现象进行了报道与评论,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 ‎6.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游学活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从而呈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反常举动。‎ B.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他医生的身份。‎ C.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不寻常的经历。‎ D.小说以“最后一个目标”设置悬念,把不同的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小说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 ‎8.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5分)‎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5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 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 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 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 ‎(3) 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 近日,华为自主 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 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 。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 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 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见仁见智 研究 俯拾即是 不仅是 而且是 B.不谋而合 研发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C.见仁见智 研究 比比皆是 不仅是 而且是 D.不谋而合 研发 俯拾即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好教育云平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①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 ‎“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明② ,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③ 。‎ ‎21.(1)下面是天津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中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填写序号即可)。(2分)‎ ‎①万矢的  ②献身  ③百世师  ④求为  ⑤甘作  ⑥著论 ‎(2)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要求:符合对诗歌《再别康桥》或《雨巷》的思想内容的理解。(3分)‎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四、作文 ‎22.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电影《头文字D》台词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托尔斯泰 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答案】D ‎ 本题中 D 项“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曲解文意,原文说“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两者态度不相同。故选 D。‎ ‎2.【答案】D ‎ 本题中 D 项“文章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解读有误,目的是论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故选 D。‎ ‎3.【答案】B ‎ 本题中,A 项,“┄,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无中生有,文中无据;C 项, “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片面绝对,“抒情性”与“现实性和教化功能”并不矛盾;D 项,“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理解有误, 原文是“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故选 B。‎ ‎4.【答案】D ‎ ‎“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分析不对,图表中只能看出家长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并不能反映家长有没有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5.【答案】B ‎ A项“中国家长对游学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范围扩大,材料二只是针对天津网友进行的调查。C项《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是针对游学“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的状况提出的。D项材料一只是对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情况的介绍,没有做出评论。‎ ‎6.【答案】①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合理设计。②遵从孩子的意愿,更好地锻炼孩子,促进其成长。③正确认识游学的意义和价值, 有针对性地开展游学活动。④把游学活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作答时,主要抓住后面两则材料。材料二中指出“在培养孩子方面应该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愿意遵从孩子意愿的家长也不少”,据此可概括①②两点;材料三中“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值得大力推广”“游学教育……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据此可概括出③④两点。)‎ ‎7.【答案】A ‎ ‎(霍克医生重视对年轻人的救治并非出于“为自己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 ‎8.【答案】(1)医术高明.作为医生,从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2)枪法精准,冷血无情.作为狙击手,战争时期 293 人死于他的枪下;(3)存良知,知忏悔.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9.【答案】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围绕着霍克医生的种种不寻常处,用悬念、伏笔等手法,逐步揭开霍克医生真实的身份与不为人知的过去,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本文篇幅短小,借霍克医生个人的赎罪故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10.【答案】 C ‎(文言断句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疏通文意,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D两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偕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答案是C项。)‎ ‎11.【答案】A ‎(“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 ‎12.【答案】D ‎(“最终全军覆没”错,原文为“良玉、令两军皆覆”。)‎ ‎13.【答案】(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 ‎(关键词:“朔”“檄”“节度”各1分,句意2分。)‎ ‎(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关键词:“士民哭送者”“载”“为疏救”各1分,句意2分。“为疏”译为“写奏疏”亦可)‎ 参考译文:‎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员时,因故被贬官。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当时陕西的贼寇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兵的乡民。中尉奉鐕勾结贼兵抵达城下,邵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捉拿了奉鐕,并且招募市民,起用被免职的旧将领固守成都。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廷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十二年五月,傅宗龙入朝掌管中枢,就提拔邵捷春担任右佥都御史接替他。此时张献忠、罗汝才已经反叛,邵捷春派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路扼制。方国安连续打败贼兵,贼兵于是回到陕西、湖北。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檄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的节制调度。杨嗣昌认为湖北土地广阔,贼兵难以制服,(如果)驱使他们进入四川,四川地势险要,贼兵无法施展,大军追逼就能大获全胜,又考虑四川有重兵把守险要之处,贼兵将返回荼毒湖北,就调出四川的精锐兵力一万多人由自己使用,四川的军队从此更加疲弱无力不足以支撑。邵捷春愤怒地说:“依照法令丢失一座城,巡抚就获罪。现在要把四川让给贼兵,这是督师要杀我啊。”跟杨嗣昌争辩,不被听取。杨嗣昌在八月底率军进入四川,这时各路贼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内了。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让部将邵仲光驻防。九月,张献忠突袭打败了邵仲光的部队,占领了上马渡。十月,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关隘驻军对贼兵的动向侦探不清楚,防军有时又远离防地,贼兵就钻空子通过了没人防守的地方。杨嗣昌于是收斩邵仲光,又上奏疏弹劾邵捷春作战失败。十一月,逮捕邵捷春的使者到来了。邵捷春为人清廉谨慎,治理四川实施惠民政策。(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皇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员把邵捷春押送到京师,打入监牢判处死刑。邵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药死在狱中。福王在位时,朝廷给邵捷春恢复了官职,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14.【答案】C ‎(对诗歌第五、六句的理解有误。“宁辞”,岂辞的意思。我哪敢因体力疲倦而对捣衣有一丝怠懈呢,应该尽心尽力把衣服做好,早点寄往丈夫征戍的边地。)‎ ‎15.【答案】(1)音,指砧声。思妇寄一腔苦情于捣衣,盼望丈夫能够听到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音”字是对全诗捣衣之故与捣衣之事的总结。(3分)(2)表面写捣衣的声音响彻云外,实际上这正是思妇爱情和苦心的传达。著一“音”字,全诗情感的表达显得含蓄浑厚。(3分)(围绕总括之意,从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两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16.【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7.【答案】B ‎ 不谋而合:意思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结合“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分析可知,此处应该是与……一致,显然“不谋而合”更合语境。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发:研究与开发。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所以应为“研发”。比比皆是: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语境主要讲“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是常见的,选用“比比皆是”。后两空的虚词选择,从语境推知:两个分句都是“激动”的原因且有递进关系。“不仅因为……更因为”更为顺畅。故选B。‎ ‎18.【答案】D ‎ A项,句式杂糅的语病并没有消除,改为“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 B项,虽然消除了句式杂糅的语病,但偷换了主语,改变了语意。‎ 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由……构成的”;还改变了句子所表达的原意。故选D。‎ ‎19.【答案】A 上文是“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后文是“激动,不仅仅……”,因此,所填句子的结尾词语以“激动”为佳。这样可排除B项、C项。D项,“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 ‎20.【答案】①食品的配料表也很关键②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③乳酸菌饮料并不是牛奶(6分)‎ ‎21.【答案】(1)(上下联位置颠倒不得分)②⑤① ⑥④③ ‎ ‎(2)示例:挥别康桥,徐志摩抒发眷恋深情。彷徨雨巷,戴望舒寄托希望情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对联的要求,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1)题干提示“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中的一副对联”,分析材料内容,“万矢的”“献身”“甘作”为一类,“百世师”“求为”“著论”为一类,结合平仄,②⑤①为上联。(2)根据上联内容对下联,结合题干“符合对诗歌《再别康桥》或《雨巷》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就是说下联内容需要结合《再别康桥》或者是《雨巷》来写,用流畅的语言,按照对联的要求来写即可。‎ ‎22.【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