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高二语文 2020年7月 一、现代文阅读(4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述序事理:中国古代史书的叙事传统 朱露川 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迁综合先秦各种历史撰述形式,写成《太史公书》百三十卷(后人称《史记》),全面奠定了中国史学的传统。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段评论提出了关于史书叙事的一个核心话题,即“善述序事理”,堪为中国史学上的千年佳评。‎ 所谓“善述序事理”,是说《史记》擅长在历史叙述的过程中总结事物缘起之因、所获之果,进而揭示期间蕴含的“理”。这里的“理”,是“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可以理解为“事物变化之内在的法则或规律”。这种“理”要通过“事”“物”表现出来,而“事”与“物”既来源于对现实的观察,也依靠于在历史中求索。‎ 在中国古代,史书“述序事理”的功能曾受到质疑,尤其是在理学兴盛的宋朝,大学问家朱熹甚至认为“史是皮外事务,没紧要,可以札记问人”,由此排斥史书的说理功能;世人也有“经以载道,史以记事,史与经不可同日而语”之论。其实,从说理的形式上看,经学注重“微言大义”,史学擅长“述序事理”,前者是形而上的理性论证,而后者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阐发。‎ 在《史记》当中,“述序事理”的路径是多样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见其大概:‎ 通过记载名文的方式让历史人物“亲自”向读者说理。例如,《秦始皇本纪》载贾谊《过秦论》,是把叙事者的身份交给贾谊,让其“亲自”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向读者解释秦之骤亡。这样的叙事方法,令人有置身其境之感,从而深刻体会到世间道理。《史记》还擅长以“两两对照”的方法将复杂的历史形势娓娓道来。例如,把《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对照着读,两人鲜明的个性差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样的对照之中,将人物的生平轨迹和成败得失之“理”阐明,这也是《史记》叙事之“善”的一个表现。在历史叙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阐明一些道理,是《史记》“述序事理”最难能可贵之处。比如《项羽本纪》,整篇最精彩处在于以千余字写项羽为刘邦所设鸿门一宴,借此将项羽优柔不决、刚愎自用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同时以此事作为全篇的转折,也交代了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由胜转衰的关键。‎ ‎《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书撰述渐形成了重视“述序事理”的思想传统。但是,在北宋时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史学辩难,其主要争端在于以“事”为先,还是以“理”为先。欧阳修等人认为史书叙事之要义在于继承、发挥“春秋笔法”,他在撰修《新唐书》时致意于对忠臣奸佞的褒贬评判,造成新书于“事实”处往往产生疏漏。其实,班固提出“善述序事理”之论是有其前提的,即彰显“事理”需建立在“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之上。史实是基础亦是核心,离开了对史实的探索,那么史书中的“事理”就成了空谈,文采也会流于空洞。这是衡量、评价古代史书“述序事理”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选自朱露川《史书叙事是怎么回事?》,有删改)‎ 10‎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善序事理”传统堪称史学的千年佳评。‎ B.在中国古代,也有人以“经以载道,史以记事”为由,排斥史书的说理功能。‎ C.司马迁记叙项羽和刘邦事迹时两两对照,阐明人物生平轨迹和成败得失之理。‎ D.“述序事理”需建立在实录精神之上,缺少史实基础的“事理”会沦为空谈。‎ ‎【解析】A(3分)“千年佳评”不是作者的观点,应是学界公认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借班固的评论引出核心话题,并指出《史记》对中国古代史书撰述产生的深远影响。‎ B.文章从说理形式上对“经以载道,史以记事”进行比较,指出史学说理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阐发。‎ C.文章通过举例、对比论证细致地分析了《史记》的叙事艺术和“述序事理”的多样化路径。‎ D.文章先后论述中国古代史书“述序事理”的含义、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解析】C(3分)没有对比论证。‎ ‎3.评价古代史书“述序事理”是否成功,要依据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解析】(1)以史实为基础。(2)有多条路径以事说理。(3)用于说理的事、物源自对现实的观察和在历史中的求索。(6分,每点2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不仅在国内风生水起,它还正迅速铺向全球,改变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及商业业态,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支付宝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开启者,其出海之路也走在了前面。通过“技术输出+合作伙伴”的方式,支付宝在“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目前,1+9个“支付宝”已服务全球超过9亿人。晚于支付宝10年的微信支付,目前支持的世界币种已涵盖英镑、港币、美元、日元、加拿大元等16个币种,跨境业务也已支持4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接入。‎ 对于移动支付,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使用习惯、市场痛点都不一样,每到一地都要非常专注地研究如何解决当地用户的痛点,采取“一地一策”。‎ 马来西亚有一种非常普及的全民交通卡TnG卡,在该国3000多万人口中的发卡量高达2000万,在当地众多交通场景中实现“一卡通”。这种实体卡虽然方便,但最大问题是需要排队充值,且平时没法查询余额。支付宝团队找到这个需求和痛点后,和TnG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TnGD,2018年3月,TnGD的电子钱包产品落地投运,9个月里,逐步实现了支付、转账、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买机票等常见应用。‎ 菲律宾在全球的海外劳务人员多达1200万,他们每年向菲律宾国内的亲朋好友汇回的外汇约60亿—80亿美元,但菲律宾有6000万人未被银行服务覆盖。2018年6月,基于妈蚁区块链技术,两个当地版“支付宝”一一香港 AlipayHK与菲律宾GCah之间实现了全球首笔电子钱包间的区块链跨境汇款。‎ ‎(摘编自《中国移动支付,用暖科技贡献世界》)‎ 10‎ 材料二:‎ 表1:2013-2018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 7.2 56‎ 单位:亿人 单位:%‎ ‎ 6.0 5.27 5.83 48‎ ‎ 4.8 4.69 40‎ ‎ 3.6 3.25 3.58 32‎ ‎ 2.4 2.6 25 31 24‎ ‎ 1.2 16‎ ‎ 0 10.2 12.4 10.7 8‎ ‎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口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亿人) —增速(%)‎ 材料三:‎ 移动支付市场在经历了扫码支付的迅速发展之后,生物技术逐渐引入其中,比如采用刷脸支付,仅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支付。‎ 各大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应用刷脸支付,支付宝开发“蜻蜓”,微信开发“微信青蛙”,均在逐渐布局刷脸支付市场。此外,许多其他生物科技也在逐步探索进入支付领域,包括声纹、眼纹、掌纹等。尤其是声纹技术,据相关专家介绍,该技术由于采集设备的硬件成本低廉、伪造难度高,很可能成为继指纹、人脸之后,最快在金融支付产品中得到实际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技术带来了移动支付方式的改变,但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以刷脸支付为例,其基本原理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解锁完成人脸支付。因此,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信息泄露,人脸支付就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风险。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加强监管。此外,企业也应当自律,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减少刷脸支付的安全隐患。‎ ‎(摘编自《支付新亮点,好使但谨慎》)‎ ‎4.下列有关“支付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支付宝的跨境业务,在服务区域和人群、支持币种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B.支付宝针对TnG卡使用中的问题为马来西亚量身定制了一款电子钱包产品。‎ C.支付宝基于蚂蚁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全球首笔电子钱包间的区块链跨境汇款。‎ D.为布局刷脸支付市场,支付宝利用生物技术开发了新的金融支付产品“蜻蜓。‎ ‎【解析】A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开拓市场时,移动支付应充分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需求,采取“一地一策”。‎ B.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虽然体量巨大,增速却逐年下降,需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C.终端硬件采集的人脸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比对一致,才能解锁完成刷脸支付。‎ D.探索利用新的生物科技、出台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可以减少移动支付的安全隐患。‎ ‎【解析】B ‎6.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 ‎【解析】(1)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改变商业业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2)走出国门,跨境业务获得长足发展;(3)引入生物技术,使用更为便捷。(6分,每点2分)‎ 1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10题。‎ 卖馄饨的夫妻 张子影 三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我家附近一条小街道上,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两只滚动的大个棒骨和十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开始配料:先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切得整齐的姜丝,拳头大的一片西红柿,洒上一小撮细盐、味精,撮上十几粒小葱碎,最后淋上几滴芝麻油。把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便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一碗馄饨九只,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起伏。‎ 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的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营生。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场采购,女人留在家里和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条街以及附近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的馄饨,再热乎乎香喷喷地上班或者上学去。‎ 在寒暑假期间,大人上班去了,孩子们没人带。每天都有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孩子们玩。半晌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一只也不少地上下起伏。女人摸着汤碗温热又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 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大约上午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只手端着盆碗,另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他们没有孩子,大概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一暑假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回来,父母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那对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10‎ 出了什么事?‎ 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 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 男人出了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伤了一条腿。‎ 伤得厉害吗?我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以后过马路也只能慢慢走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挺沉重。‎ 但是那天在路口,我又意外地看见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 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遁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 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都没有变。‎ 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大广告牌,那个摊车变成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 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 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二直是那个样子。‎ 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只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男人跛着腿,背更弯了。他们的头发也更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 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 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馄饨,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 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暗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解析】B 10‎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来“挽住男人的胳膊”往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 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关。‎ C.夫妻卖馄饨的小食铺早上开,文中却说“我”带孩子去时,只见他们“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意让叙述不严密,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 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连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普通人的生活和尊严的思考。‎ ‎【解析】C ‎9.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描写主人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①说明“我”对小摊印象深刻的原因;②寄寓“我”的怀旧情绪;③与下文多次出现的相似情景一起营造出平凡生活的诗意。‎ ‎10.“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①从小摊到小铺,夫妻二人的馄饨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和味道;②三十多年来,夫妻二人始终保持着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生活状态;③做到“一直是那个样子”并不容易,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不变的温暖和亲情更令人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顷公元年,楚庄王强,伐陈。二年,围郑,郑伯降。已,复国郑伯。‎ 顷公元年(前598),楚庄王强盛起来,征伐陈国。二年(前597),围攻郑国,郑伯投降,后又让郑伯复国。‎ 六年春,晋使郤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郤克上,夫人笑之。郤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归,请伐齐,晋侯弗许。齐使至晋,郤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八年,晋伐齐,齐以公子强质晋,晋兵去。十年春,齐伐鲁卫。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郤克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六月壬申,与齐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陈于鞍。逄丑父为齐顷公右。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射伤郤克,流血至履。克欲还入壁,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原子忍之。”遂复战。战,齐急,丑父恐齐侯得,乃易处,顷公为右,车絓于木而止。晋小将韩厥伏齐侯车前,日“寡君使臣救鲁卫”,戏之。丑父使顷公下取饮,因得亡,脱去,入其军。晋卻克欲杀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见僇,后人臣无忠其君者矣。”克舍之,丑父遂得亡归齐。于是晋军追齐至马陵。齐侯请以宝器谢,不听;必得笑克者萧桐叔子,令齐东亩。对日:“叔子,齐君母。齐君母亦犹晋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义伐而以暴为后,其可乎?”于是乃许,令反鲁卫之侵地。‎ 六年(前593)春,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让其母坐在帷幕中观看。郤克上阶,夫人笑话他。郤克说:“此辱不报,誓不再渡黄河!”‎ 10‎ 回国后,请求晋君伐齐,晋君不答应。齐国使者至晋,郤克在黄河以北捉住四位齐国使者,杀了他们。八年(前591),晋国伐齐,齐国让公子强到晋国做人质,晋军才离去。十年(前589)春,齐国征伐鲁国和卫国。鲁、卫二国大夫到国请兵,都是通过郤克。晋国派郤克率领战车八百乘,做中军之将,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来救鲁、卫,讨伐齐国。六月壬申日,晋军与齐军在磨笄山下交兵。癸酉日,在鞍地排列成阵。逄丑父做齐顷公的车右武士。顷公说:“冲上去,击破晋军后聚餐。”齐国射伤郤克,血流到脚。郤克想退回营垒,他战车的驭手说:“我从进入战斗后,已两次负伤,我不敢说疼痛,害怕使士卒恐惧,希望您忍痛继续战斗。” 郤克又投入战斗。战斗进行中,齐军危急,逄丑父怕齐顷公被活捉,就和他互相交换了位置,顷公成为车右武士,战车绊在树上抛锚。晋国小将韩厥拜伏在齐顷公战车之前,说:“我们晋君派我来救援鲁、卫。”这样嘲笑顷公。丑父让装成车右武士的顷公下车取水来喝,顷公借此得以逃脱,跑回齐军阵中。晋国的郤克要杀丑父。丑父说:“我替国君死而被杀,以后为人臣子的就不会有忠于君主的人了。” 郤克就放了他,丑父于是找机会逃归齐军。晋军追赶齐军直到马陵。齐顷公请求用宝器谢罪,郤克不答应定,一定要得到耻笑郤克的萧桐叔子,还命令齐国把田垅一律改成东西方向,齐人回答说:“萧桐叔子,是齐顷公的母亲,齐君的母亲就犹如晋君的母亲一样地位,您怎么处置她?而且您是以正义之师伐齐,却以暴虐无礼来结束,怎么可以呢?”于是郤克答应了他们,只让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卫二国的领土。‎ 十一年,晋初置六卿,赏鞍之功。齐顷公朝晋,欲尊王晋景公,晋景公不敢受,乃归。归而顷公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说。厚礼诸侯。竟顷公卒,百姓附,诸侯不犯。‎ 十一年(前588),晋开始设置六卿,用以封赏鞍地战争中的有功人员。齐顷公朝见晋君,想用朝见天子的礼节拜见晋景公,晋景公不敢承受,齐君乃回国。回国后顷公废弛自己游猎的园林,减轻赋税,赈济孤寡、慰问百姓疾苦,拿出积聚的钱粮来救济百姓,百姓都很开心。齐顷公还给诸侯厚礼。直到顷公去世,百姓归附,诸侯没有侵犯齐国的。‎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以公子强质晋 质:做人质 ‎ B.癸酉,陈于鞍 陈:陈述 C.克欲还入壁 壁:营垒 ‎ D.令反鲁卫之侵地 反:归还 ‎【解析】B(陈:战阵,行列)‎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郤克/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 B.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邵克/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 C.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郤克/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 D.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郤克/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 ‎【解析】D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郤克在河内抓住并杀了出使晋国的四名齐国使者,是为了报复齐君母亲萧桐叔子对他的嘲笑。‎ B.顷公十年春,齐国讨伐鲁、卫,晋国派军队挽救鲁、卫。六月,双方军队在靡笄山下会战。‎ C.齐军危急时,为齐侯驾车的逄丑父与其互换位置,又以取水的名义命令顷公下车,齐顷公才逃得性命。‎ D.逄丑父用不能杀忠臣的道理来自救,体现了他的急智,也说明忠君是当时普遍为人接受的价值观。‎ ‎【解析】C(3分)( 逄丑父位于齐顷公右侧,应该不是御者,文中没有任何信息表明逄丑父是御者。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0‎ ‎(1)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原子忍之。‎ ‎【解析】我从进入(战场),已两次负伤,(但是)不敢说痛,担心让士兵害怕,希望您忍痛(继续战斗)。‎ ‎(得分点:入的宾语是战场、战阵;再,两次;恐,担心;惧,使动用法,使……担心、害怕;原,同“愿”,希望。各1分,共5分。)‎ ‎(2)归而顷公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说。‎ ‎【解析】回到国家,齐顷公废弛自己游猎的园林,减轻赋税,赈济孤寡、慰问百姓疾苦,拿出积聚的钱粮来救济百姓,百姓都很开心。(得分点:弛,废除或拆除;薄,减免、减轻;振,赈济;虚:使……空虚,即拿出;说,通“悦”。各1分,共5分)‎ ‎15.齐顷公在军事失利后采取了哪两方面的措施来挽救危局?请简要概括。(4分)‎ ‎【解析】内政:奖励军功,争取民心;外交:朝尊晋景公,厚礼诸侯。(4分,每点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夜偶诗客操公作①‎ 韦应物 尘襟一潇洒,清夜得禅公。‎ 远自鹤林寺,了知人世空。‎ 惊禽翻暗叶,流水注幽丛。‎ 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 ‎【注】①偶,遇;操公,僧人名。②玄度,东晋许询字玄度,善谈玄理。‎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首联写诗人在清夜偶遇操公,自己沾染尘埃的襟抱一下子如受洗礼,变得超逸脱俗。一个“得”字,写出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欣喜和快意。‎ B.颔联写操公来自遥远的鹤林寺,并且精研佛理,“了”字写出了操公对人世万物皆空的大彻大悟。这种洞达的人生态度,给了诗人很多启发。‎ C.颈联写栖息枝头的禽鸟受到惊吓,在暗处翻飞;流水注入幽暗茂密的草丛。“翻”和“注”两个字,衬托了诗人与操公清夜交流时欢快热烈的场景。‎ D.作者在刻画操公形象时主要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首联从诗人偶遇操公的反应侧面衬托,颔联从操公的所来和佛学造诣正面刻画。‎ ‎【解析】C(3分)“欢快热烈”不恰当。颈联的“翻”和“动”极具动感和力度,但结合全诗的意境,是以动衬静,是在反衬当时清寂幽静的场景。‎ ‎17.尾联中“谢”“聊”二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解析】(1)“谢”字表达了对操公佛学与诗歌造诣的敬佩、赞美,使诗人得到精神的享受与洗礼;‎ ‎(2)“暂”是“姑且”之义,诗人虽无法与操公深析禅理,但诗兴相同,有得遇知音的的欣喜。‎ ‎(每点2分,共2分)‎ 10‎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中月入户中,牵扰思妇,“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一联中,思妇的 两个动作虽徒劳却多情,生动表现出内心的惆怅和对远人的思念。‎ ‎(2)杜甫在《蜀相》中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联概括了诸葛亮忠君爱国、济世 扶危的一生。‎ ‎(3)《将进酒》中李白表示对荣华富贵蔑视态度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4)《燕歌行》中的诗句“铁衣远戍辛勤久”,与杜甫在《兵车行》中“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百 还戍边”所表达的意思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中国文化现实而不功利,在现实中又超越现实,有“出”和“入”之分。在庙堂总想着江湖,在江湖总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国文化总是在出世和入世上痛苦 ▲ 。中国画也是如此,既画现实中的物,又赋予其美好的情操,超越现实又不脱离现实。所以神韵就是入世又超脱,享受又不陷入享乐的 ▲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诗意的浪漫、直觉的眼光始终带着中国人,同时也带着哲思,却不背负沉重的基督十字架那种责任感。‎ 画家背后一定有自己的人与文,而人文合起来就是他的世界观,就是他对生命的态度,也是他生活的方式,他追求的理想、审美的境界都与此 ▲ 。通过作品可以看出他背后的人文支撑,看出他的文化趣味,看出他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知识阶层的文化情怀(▲)。《出水芙蓉图》也许不是纯粹的文人画家的作品,然而背后有一种既深又淡的 ▲ ,它可以作为中国画的范型,通过它来体悟中国文化的精神,进而作为中国画代表作来被理解,这也是一种享受。‎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徜徉 极端 息息相关 生命关怀 B.徘徊 极端 休戚相关 生命情怀 C.徘徊 极致 息息相关 生命情怀 C.徜徉 极致 休戚相关 生命关怀 ‎【解析】C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作品背后是一片苍白,通过作品看不到这些,不值得我们品玩,作品则没有深厚的内容,因为中国画最强调的就是内在神韵 B.如果通过作品看不到这些,作品背后是一片苍白,作品则没有深厚的内容,不值得我们品玩,因为中国画最强调的就是内在神韵 C.如果通过作品看不到这些,作品背后是一片苍白,因为中国画最强调的就是内在神韵,作品则没有深厚的内容,不值得我们品玩 D.因为中国画最强调的就是内在神韵,如果通过作品看不到这些,不值得我们品玩,作品则没有深厚的内容,作品背后是一片苍白 ‎【解析】B 10‎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意的浪漫、直觉的眼光始终被中国人带着,同时也带着哲思,所以不背负基督十字架那种沉重的责任感。‎ B.诗意的眼光、直觉的浪漫始终被中国人带着,同时也带着哲思,却不背负那种沉重的基督十字架的责任感。‎ C.中国人始终带着诗意的眼光、直觉的浪漫,同时也带着哲思,因为不背负那种沉重的基督十字架的责任感。‎ D.中国人始终带着诗意的浪漫、直觉的眼光,同时也带着哲思,却不背负基督十字架那种沉重的责任感。‎ ‎【解析】D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竟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2019年3月30日上午,首个5G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到2021年,将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解析】关键信息:①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②目前已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③到2021年将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四、写作(60分)‎ ‎23.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近日,黑龙江一位网名叫“钟美美”的13岁男生,因模仿老师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引发网友共鸣的,不仅是小朋友“出神入化”的演技,还有模仿的内容:老师发脾气、老师带病上课、老师讲评考卷、老师上班会课……但是,这些视频很快就下架了。有人认为,原因可能是“钟美美”模仿的老师形象不够“正能量”。而“钟美美”的班主任说,“钟美美”成绩优秀,所在班级的老师上课语言和行为都很规范,他反而担心“钟美美”玩视频影响学习。“钟美美”妈妈说,她让孩子隐藏视频,是考虑到网络负面评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钟美美”自己表示,他删除视频是因为怕网友看腻了,现在已经上传了对志愿者、售票员、广场舞大妈的模仿视频。‎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