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检测题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检测题3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鸿门宴》检测提 新人教版必修1 ‎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卮酒(zhī) 刀俎(zǔ) 鲰生(qǔ) 瞋目(chēn)‎ ‎ B.戮力(lù) 杯杓(zhuó) 犒劳(hào) 樊哙(fàn)‎ ‎ C.不者(fǒu) 美姬(jī) 崤山(yáo) 玉玦(quē)‎ ‎ D.彘肩(zhì) 参乘(shènɡ) 侍坐(shì) 目眦(zì)‎ 答案:D(A项中“鲰”应为“zōu”;B项中“犒”应为“kào”“杓”应为“sháo”;C项中“玦”应为“jué”。)‎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答案:C(“如”在该句中应理解为“去,径”。)‎ ‎3.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B.范增数目项王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籍吏民,封府库 答案:C(例句中,“兄”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成“像对待兄长那样”。而在四个选项中,加点的四个字都是名词,但所处位置不同,故担任的责任就不同了。A项中“善”是形容词作谓语动词;B项中的“目”是名词作谓语动词;D项的“籍”也是名词作谓语动词;只有C项与“兄”的用法一样,翻译成“像奴隶一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 B.沛公起如厕 C.素善留侯张良 D.买五人之距而函之 答案:B(其余三项名词活用动词。)‎ ‎5.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 B.②⑤⑦⑨‎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⑧⑨‎ 答案:D(①“距”通“拒”“内”通“纳”,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⑧“要”通“邀”,⑨“蚤”通“早”。)‎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答案:D(A项中“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南;B项中“婚姻”古指儿女亲家;C项中“非常”古指意外的事故,均与今义不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 D.张良入谢 答案:B(B项与例句中的“谢”均为“道歉”意。)‎ ‎8.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秦孝公据崤山之固,拥雍州之地 ⑤毋从俱死也 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沛公安在 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④/③⑤/⑥⑦⑩/⑧‎ C.①⑨/②④⑧/⑥⑦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答案:B(本题考查句式的特点。①⑨属被动句,①③⑤属省略句,无法排除;②④属定语后置,⑧为宾语前置句,②④⑧属变式句,也无法完全判定;⑤⑥⑦⑩为判断句。所以答案为B项,分类依次是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此类题型中的句式有的不止一种,需认真判断哪一种分类最合适。)‎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珍宝尽有之 A.应有尽有 B.无穷无尽 C.尽善尽美 D.尽力协助 答案:A(A项为“全部”;B项为“完”;C项为“达到极限”;D项为“全部用出,用力完成”。)‎ ‎(2)乃夜驰之沛公军 A.久而久之 B.子欲何之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答案:B(A项为音节助词,不译;B项为“到”;C项为代词;D项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3)君安与项伯有故?‎ A.安如泰山 B.安能如此 C.居安思危 D.安家落户 答案:B(A项为“安稳”;B项为“怎么”;C项为“安全”;D项为“使平静,使稳定”。)‎ ‎(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A.词不达意 B.意气风发 C.出其不意 D.意在言外 答案:C(A项为“意思”;B项为“意质、气概”;C项为“料想”;D项为“意思”。)‎ ‎10.“阅读《垓下歌》,选出对这首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A.首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项羽自己的体力和勇气超过世人。‎ B.第二句说由于时运不济,战马被困,表现自己已陷于汉军重重包围之境。‎ C.第三句诉说无可奈何的心情,抒发自己万般悔恨但又无法挽回败局的痛苦。‎ D.第四句借向美人虞姬倾诉别离之苦,把自己痛苦绝望的情绪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答案:C(未有悔恨之意。)‎ 二、简答题 ‎11.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 ‎(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答案:(1)秋毫无犯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功高 ‎12.项羽、刘邦两个人的不同性格是怎祥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请填写下表。‎ 项 羽 刘 邦 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善于采纳意见,随机应变 用人唯亲,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有奸必肃,争取敌营为己效劳 答案: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刚愎自用,拙于应变 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养奸遗患,自绝敌营内应 三、阅读题 ‎13.把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不然,籍何以至此?‎ 答案: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怎么会这样呢?‎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答案: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王。‎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如果)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辞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答案:C(谢:谢罪。)‎ ‎15.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宇的一项是 A.图穷而匕首见 ‎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答案:D(A项“见”通“现”;B项“卒”通“猝”;C项“振”通“震”。)‎ ‎16.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答案:A(例句为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意动用法。)‎ ‎17.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答案:B(应为悲壮的气氛。)‎ ‎18.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答案:又变成声调激愤的羽声,送行的人都发怒而瞪大眼睛,头发向上冲顶起帽子。‎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答案:秦王大惊,挣扎着站起来,袖子断了。‎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答案: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能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逐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从。‎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信服。‎ C.田父绐曰 绐:欺骗。‎ D.未尝败北 北:北面。‎ 答案:D(北:败退。)‎ ‎20.下列句中的“骑”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B.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D.乃有二十八骑 答案:A(动词,骑马;B、C、D项均为名词,骑兵。)‎ ‎21.下列句式中不一致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甚矣,汝之不惠 D.亦雁荡而微者 答案:C(主谓倒装,其余均是定语后置。)‎ ‎22.下列句中“乃”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B.乃谓其骑曰:“何如?”‎ 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答案:C(才、只,其余各项表承接,“于是”的意思。)‎ ‎2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田父指路,既表现了项羽坦真、粗犷的性格,又表现了他已丧失人心。‎ B.“三胜”之举,佐证了项羽的“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也为项羽至死不沉寤埋下了伏笔。‎ C.“项王瞋目而叱”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他拔山盖世的意气和勇猛善战的气概。‎ D.“复聚其骑”后问“何如?”写得意,写自负,声情毕现,刻画出项羽骄纵狂妄的性格。‎ 答案:D(“骄纵狂妄”说法不妥。)‎ ‎24.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夜溃围 答案:当天夜里突破重围。‎ ‎(2)自度不能脱 答案:②自己估计不能逃脱。‎ ‎(3)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答案:所对敌的无不击破,所攻击的无不降服。‎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①,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②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③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④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⑤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⑥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⑦。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文帝之后六年:文帝,西汉第二代皇帝刘恒;后六年,指汉文帝第二次改元后的第六年。②宗正:负责皇族内部辜务的长官,是当时的九卿之一。③祝兹候:一个封爵的名称。④河内: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⑤彀:拉开。⑥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⑦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的武官。‎ ‎2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亚夫治军谨严的一组是 ‎①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④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⑤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⑤‎ 答案:B(①的意思是“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做将军,在细柳驻守”,这是汉文帝劳军之前在长安附近部署驻军的措施之一,不是“周亚夫治军谨严”作风的表现。⑤的意思是“那里的将军无疑是可以袭击并活捉的”,这是汉文帝对霸上和棘门两座军营的评价,不是正面表现“周亚夫治军谨严”情况的。②③从军容军威、军令军纪等方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谨严”的作风。)‎ ‎2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没有写周亚夫如何挥军作战的场面,也没有写他有关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记叙了在“匈奴大入边”的紧张形势下,细柳营中军容威严、军纪严明、士气饱满、战备气氛浓厚的情况,但充分表现了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严谨的治军作风。‎ B.大敌当前,汉文帝在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去慰劳军队,但在细柳营中受到层层阻拦,接连遭遇“非礼”;他不但没有大发龙威惩罚周亚夫,反而赞不绝口,军队撤防以后还任命周亚夫做了中尉,可见汉文帝是个识才、爱才、任才的君主。‎ C.细柳营中军纪严明号令如山。即使皇帝入营也不例外对待;相比之下,霸上、棘门两座军营对外迎来送往,军纪如同儿戏。出了细柳营后,随从大臣们都被军营对皇上的无礼震惊了,后来听了皇帝的一番赞美之辞后才心悦诚服。‎ D.在叙述汉文帝劳军的史实时,文章先略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劳军的情景,然后详写细柳劳军的情景,即依次写了吏守营、先驱至营、文帝至营、徐行入营、介胄不拜及改容式车等情景,最后写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文章极有层次。‎ 答案:C(“出了细柳营后,随从大臣们都被军营对皇上的无礼震惊了,后来听了皇帝的一番赞美之辞后才心悦诚服”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原文中有“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一句,意思是“出了细柳营门以后,随从大臣们对细柳营的军容军威、军令军纪等感到惊讶”,隐含着与霸上、棘门两座军营相比。细柳营实在令人赞叹的意思。从下文看这些随从大臣的看法与文帝是一致的,因此,随从大臣们既不是“被军营对皇上的无礼震惊了”,也不是“听了皇帝的一番赞美之辞后才心悦诚服”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