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3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_哨遍高祖还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3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_哨遍高祖还乡

- 1 - 第 3 课 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碧辉煌的王朝。她是 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 忘却的厚重和大气。她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阳,一袭轻纱下的曼妙舞 蹈,摇醒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生活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楚怀王、顷襄王当国之时。 其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但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 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于是屈原创作了《国殇》这首祭歌,以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 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县)人。高适是盛唐时期“边 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 厚古朴。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不羁,好交结游侠。想通过立功 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所谓“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 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盼望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尽管 这种愿望当时落了空,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 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 “刘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 805 年,唐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 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反对,革新不久就以失败告终。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分别被贬 边地。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 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 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即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所写。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能诗善词,以词的成 就为高。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诗词,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 但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被誉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后世词影响较大。这首《菩萨蛮》称物 芳美,雍容绮绣,堪称代表之作。 - 2 - 睢景臣,字景贤,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江苏扬州人,后来移居杭州。《高祖还乡》虚构了 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 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犀.甲 xī 蓟.北 jì 毂. ɡǔ 飐. zhǎn 殪. yì 銮.舆 luán 霾. mái 觑. qù 玉枹. fú 几斛. hú 旌旆. pèi 脯 胸脯. pú 擂 擂.鼓 léi 果脯. fǔ擂.台 lèi 2.识通假 (1)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通“披”,穿着。 (2)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通“埋”,埋住。 (3)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一伙。 3.解词义 (1)车错.毂兮短兵接 错:交错。 (2)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 (3)平原忽.兮路超远 忽:渺茫。 (4)魂魄毅.兮为鬼雄 毅:威武不屈。 (5)汉将辞家破残贼.. 残贼:残暴凶恶的敌人。 (6)鬓云欲度.香腮雪 度:纷披。 4.解多义 援 援.玉枹兮击鸣鼓 动词,拿、握 猿猱欲度愁攀援. 动词,拉,拽,牵引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动词,提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名词,援助、救援 极 山川萧条极.边土 动词,穷尽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名词,尽头,极点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动词,到,至 顾 死节从来岂顾.勋 动词,考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拜访 - 3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动词,照顾 卿非刺客,顾.说客也 副词,不过 5.积名句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3)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战士们确实既精神勇敢啊又武艺高强,始终刚强啊不可欺凌。身躯虽死啊英灵永 生,魂魄威武不屈啊死了也是鬼中豪杰! 点评:既是对殉难将士的热烈赞颂,也是对殉难将士“形”与“神”的高度概括。这是 屈原抒发强烈的爱国激情的歌声,也是楚国人民不甘失败的悲壮誓言。阵亡将士永远是可歌 可泣、可礼可赞之英雄!这四句给人以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译文:战士们在战场上半生半死,伤亡惨重,将帅们还在军帐中观看美人歌舞。 点评: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是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面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 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 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就其尖锐性与鲜明性而言,堪称 全篇的点睛之笔。 3.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译文: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点评:此二句写在城楼上眺望夏天暴雨的景象,同时有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风” 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 已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柳宗元如此写景, 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飐”,“薜荔墙”受“密雨斜侵”,也 正切合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处境。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入诗,正是主客观融合统一的表 现。 4.“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至“畅好是妆么大户”。 点评:这一部分从一个乡民的独特视角写汉高祖来到村里前,村里的一片忙乱景象。首 先写社长派差摊税、农民议论纷纷的忙乱情况。起始一句“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 故”,就造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社长亲自挨门挨户通知,这次差使,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 不得推托,看来这差使真是“不寻俗”,并且差税齐下,反复强调,在农民的眼里不知道有 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车驾”“銮舆”本来是皇帝坐的车子,历来就把它作为皇帝的 代称,但是农民们不知道。他们却在莫名其妙地议论纷纷,“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 又表现了农民在心里嘀嘀咕咕地纳闷着不知究竟是谁来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为后面汉高祖的 出现埋下伏笔。其次写“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在等候接驾。这里用“新 刷来”“恰糨来”“畅好是妆么大户”等口语勾画了农村中王乡老、赵忙郎一类的人装模作 样、趋炎附势的丑态,表现了乡民对这种人的厌恶情绪。 1.《燕歌行》展现了哪几种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 提示:情境一:声势浩大的出征行军,“茖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情境二:军情紧急,战场惨烈,“校尉羽书飞瀚海”“战士军前半死生”。 情境三:前方将领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不顾士兵死活,“美人帐下犹歌舞”。 - 4 - 情境四:将士顽强杀敌,报效国家,“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情境五:前方将士凄凉悲壮,艰难岁月,“边庭飘飖那可度”“寒声一夜传刁斗”“君 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情境六:征人、思妇之间的怀念和痛苦,“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情感——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他们的凄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腐败将领的 鄙弃。 2.《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篇套曲构思的新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奇 处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这一视角给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带来许 多方便,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和讽刺效果。假如由作者直接叙述,那么“飞 虎旗”怎么能说成“狗生双翅”呢?而从乡民这一观察认识角度叙述就可以了。作者以乡民 的“无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 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二是作者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 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 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使读者 明白,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原本不过是个村夫酒徒和流氓无赖。以上两个方 面是该曲构思的新奇独特之处。 鲜明的对比 精密的构思 ——《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而深刻地反映了开元年间东北边塞的战争状况和 军中生活现实。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 功,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又 用古代处处爱护士卒的李广,与今时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鲜明的对比。篇中“战士军前半死 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为点睛之笔,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 讽刺的力量。 本诗艺术构思非常精密,对边塞的萧条荒凉、战场的肃杀阴森、敌军的强悍凶猛、战斗 的激烈残酷、战士的英勇献身、将领的腐败轻敌、全体边防战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 选用良将的强烈呼吁等复杂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以时间为顺序,将不同的事件和场面、 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写景,又叙事,更抒情,构成完整的艺术 情节,随着情节的延伸,展现了纵横跌宕的气势,创造出雄浑悲壮的诗境,艺术感染力极强。 托物寄情 意在言外 ——《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这首词代表了温庭筠细密含蓄的艺术风格。全词前两句写醒来之状,头发凌 乱。三、四句写梳妆的过程,“懒”“迟”二字初显人物心情。五、六句写梳妆完毕后对镜 自赏,是一个色彩鲜明的小镜头,它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最 后两句写穿衣之后,看到衣服上的“双双金鹧鸪”,此时寓意全出,达到高峰。落寞孤独的 人物已然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人物心底的离愁别恨也深入读者内心。在这首词中,温庭筠 没有描写离愁别恨,而是将这种情绪蕴涵在每个景物之中。全文八句,层层深入,句句逼心, 欲露不显,反复缠绵,意在笔先,情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最后两句点出少妇更换 新绣罗衣,忽然发现衣上金线绣的一双双鹧鸪鸟,不禁引发心中无限孤独之感。以此收结, 不仅振起全篇,而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独钓寒江雪 刘晓武 - 5 - 一个人,端坐在寂寂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的一片洁白的孤独。 捧读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永州吹来的寒风。 我意外,甚而惊悚。 群山孤寂,将想象截成了一重又一重。雪白的驼峰圈画着生命的领地。雪山渺远,足迹 尘封。这里唯有超然的孤独,唯有生命的绝响,唯有精神的自由。 谁能承载这一江的寒冷?谁能用一丝细线垂钓绝望?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给永州 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惊悚。 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伎俩,也就 不会把自己逼坐在江雪里。 把钩放下。端坐。收竿。把钩放下。一尾盛唐就这样被你轻轻提起,又被你轻轻放下。 我顿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捕蛇者感慨万千,对钩心斗角者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 你的不屈人格,注定要把你推向永州。这样,你便贴近了寂寥凄清的小石潭,你便登临西山 之上而长啸。所有的悲叹全然在这里消解,所有的哀怨全然在这里沉淀,所有的硬气全然在 这里升腾。 一纸黄页,就将瘦弱的你意外地推向了永州。我想你走的那天,一定很潇洒,一定很坦 然。永州似乎也已等你许多年,已等你许多年。可你恰恰在这里留下了生命最美的注脚,一 切又那么顺理成章,又那么必然。 有时,生命无以把握。一个偶然的生命境地却铸就了必然的辉煌。我想所有阅读你诗歌 的人,一定要读懂你的灵魂。那么,一切都将释然。读着你的诗篇,便是读你的坦然。因你 的人格,因你的孤傲,我于你的诗篇里久久酣眠。 虽是一场千年大雪,封冻了流逝的时间,但我不再意外。因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 中。 一个人,端坐在寂寂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 守候永远! 这篇文章是关于柳宗元的评传。文章以评为主,紧紧围绕着柳宗元《江雪》一诗展开, 分析了柳诗中的意象和意义,联系柳宗元在永州和其他贬谪地的生活内容,热情地讴歌了柳 宗元高尚的情操和美德。语言华美,分析独到而深刻。 《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 作。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 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层八句写出 师,第二层八句写战败,第三层八句写被围,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层之间,脉理绵 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 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 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 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紧接着描写行军:“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 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 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 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 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层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 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 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 - 6 - 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 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 “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层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 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 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 “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 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哪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唯 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 绝境的究竟是谁。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 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 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 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 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 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 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 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 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立意深刻含 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 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 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 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 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 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沉至”(高步瀛《唐 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