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林芝市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地方学校建设力度之强、成果之大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是首屈一指的。这既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所提倡的“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理念,同时也和明代学校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着手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延师设学。洪武二年,他诏令地方设学,自此地方儒学逐渐在各地府州县铺展开来。洪武十七年,明朝开始在都司卫所建立学校,这一举措推动地方学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地方学校最大的功用是为国家储备和培养人才。明朝建立之初,新生的国家机器需要大量的治理人才,但忠于元朝的遗民和囿于纲常的儒士不愿意入仕新朝,再加上战乱后人才匮乏,科举制度尚不完善,于是学校便成为为国家储备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朱元璋即位初期在南京设国子学,各部官员也多从国子学监生中选拔。地方学校通过岁贡这一方式为国子学提供充足的生员。随着科举制的日渐完善,明初科举、学校、举荐三途并重的选官方式逐渐被科举一家垄断,原本“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的状况也变成了“非科举毋得与官”,于是士人欲入仕必由科举,欲科举必入学校。 明代的地方学校承担着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出于对儒学的服膺,再加上对元朝动乱的反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崩溃固然是由于统治腐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化的忽视,尤其是对儒学的轻视。事实上,明代地方学校的很多社会功能,都以増强社会控制为核心。明代统治者不仅将学校作为育人之所,也使其成为推行教化、管控地方的有利武器。因此明代统治者一方面认为地方学官应当关心时务,多言政事,但同时又严格控制生员的言行。此外,朝廷还通过指定教学内容等方式控制学校教育。在边疆地区以及新征服的地区,明代同样积极地进行学校建设,如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等当时的边疆地区,都有大规模的兴建学校的举措,其中大多数学校都是明朝首次兴建。 作为国家在全社会推行教化的重要机构,明代地方学校还承担着举办地方礼仪活动的职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要求十分严格,有固定的举行时间、固定的参与群体和严格的座次安排,无故不赴宴之人要受到严厉惩罚。在乡饮酒礼的仪式过程中,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便是习礼读律,府州县官员于地方学校召集社会的各个阶层,如良民者、年高有德者、无过犯者,大家共坐一堂,颂读朝廷律法,通晓教化之意。明代地方学校一般都有先师庙和明伦堂等建筑。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等儒家先贤之地,而明伦堂是生員的讲习场所。学校从国子监到地方儒学,学官从祭酒至训导,每月朔、望于文庙行释菜礼,地方官知府以下至知县及其佐贰等官,则每月朔、望于文庙行香。明朝政府旨在通过这种定期的儒家祭祀以及乡饮酒礼,达到教化地方、扶正民风的目的。 然而,任何制度、机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明代的地方学校亦是如此。由于生员的逐渐冗滥以及书院的兴起等原因,明代的地方学校逐渐走向衰败。 (摘编自吴晗、苏建文《明代地方学校的兴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初地方学校建设根据征服地区的先后而逐渐展开,在广西、云南、贵州等边疆地区,明朝统治者首次大规模兴建学校。 B. 在明初科举尚不足以选拔充足治理人才前,大量的官员都是由国子监直接提供的,而地方学校则是国子监生源的重要源头。 C. 明代地方学校通过控制学官和生员的言行,规范教学内容,举行乡饮酒礼、祭祀活动等途径,成为政府管控地方的重要依托。 D. 学校生员的冗滥、民间书院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明代的地方学校日渐败坏,使其逐渐丧失了社会管控和推行教化的职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明代地方学校的兴衰历史,侧重从养人才、明教化、习礼仪三个维度阐述了明代地方学校的主要功能。 B. 文章开篇以明代地方学校的大力建设为背景,明确了以教化为核心的社会控制是国家 得以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 C. 第三段把元朝与明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以元朝动乱为反面事例论证了学校在推行教化方面的作用。 D. 第四段采用并列的论证结构,从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两个方面论述了明代地方学校承担的礼仪教化职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原本通过选拔进入国子监进而入仕的途径被取代,于是地方学校被纳入科举的轨道。 B. 元朝忽视教化、轻视儒学致使政治腐败,因此明太祖大力提倡“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理念。 C. 明代将乡饮酒礼这一传统的礼仪制度纳入国家基本礼制范畴,是明朝政府教化地方、扶正民风的重要手段。 D. 明朝统治者在统治区内广泛兴建学校,并且釆用先师庙和明伦堂等建筑规制,正是重视教化思路的体现。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明朝统治者首次大规模兴建学校”不合文意,原文是“其中大多数学校都是明朝首次兴建”; C项,“明代地方学校通过控制学官和生员的言行”不合文意,原文是“严格控制生员的言行”,选项扩大了范围; D项,“直接导致”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由于生员的逐渐冗滥以及书院的兴起等原因,明代的地方学校逐渐走向衰败”,并无“直接导致”这一说法,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明确了以教化为核心的社会控制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不合文意,第一段只介绍了明代学校的创建和发展,选项中“明确了……重要前提”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C项,“对比”说法错误,第三段介绍的是明代的学校,并未将元明两代对比;“以元朝动乱为反面事例”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客观地提到“出于对儒学的服膺,再加上对元朝动乱的反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崩溃固然是由于统治腐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化的忽视,尤其是对儒学的轻视”,并未以元朝动乱为反例; D项,“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误,第四段首先介绍了“明代地方学校还承担着举办地方礼仪活动的职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然后具体论述了“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两种形式,最后概括了“明朝政府旨在通过这种定期的儒家祭祀以及乡饮酒礼,达到教化地方、扶正民风的目的”,这一段应是“总分总”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 B项,“因此”强加因果,以偏概全。原文相关表述为“出于对儒学的服膺,再加上对元朝动乱的反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崩溃固然是由于统治腐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化的忽视,尤其是对儒学的轻视”,由此可见,明太祖提倡“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理念还“出于对儒学的服膺”,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颁发基础电信业经营许可证,批准这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这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正式获批5G商用牌照,中国由此进入5G商用元年。 从1G的空白、2G的跟随,到3C的追赶、4G的同步,再到如今5G的领先,中国用40年时间实了通信技术的崛起。如今5G商用牌照的颁发,成为了又一个里程碑,中国和美、日、韩等强手在球竞赛的擂台上正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4月初,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名为《5G生态:国防部的风险和机遇》的报告,其中将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包括中国、韩国、美国和日本,第二梯队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第三梯队则是新加坡、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 在复杂的竞争格局中,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家都在争取抢发5G的先手优势。 2018年12月1日,韩国就宣布开始部署5G网络服务,率先打响5G争夺战。按照韩国信息通信技术部长的说法,“韩国政府的所有努力都集中在这项服务上,这将使韩国成为一个5G强国。” 中国的5G布局更是消息不断,数十个城市接连打通5G电话,医疗、高铁等公共设施的5G试点也在同步进行,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的5G终端也已被运营商采集,5G 商用已经箭在弦上。 而在“美国只能赢不能输”的口号声中,特朗普更是亲自上场,宣布投入2750亿美元建设5G网络,并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施压,要求其放开频谱资源,提升批准效率。 日本的四大运营商也已经获得5G频谱,四家还表示将在五年内投入约1.7万亿日元来建设5G网络。 选自(《中国5G速度与激情》) 材料二: Gbps也称交换宽带,是衡量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的单位,传输速度为每秒1000兆位(即1Gbps). 材料三: 5G是一种通用技术,就像电力一样。某种意义上,5G商用可以分为大商用和小商用,小商用即传统意义上电信运营商被许可正式开始网络建设和运营;大商用是各个行业与5G的深度融合。 从这个角度,5G的成败就不再是电信运营商一家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对于各个行业而言,或许也应该有一个5G商用的路线图。以目前的阶段看,已经充分意识到5G+的未来前景的行业包括自动驾驶、视频、工业制造、互联网。相关国际和国内的技术组织、产业联盟、国家行业发展指导意见都已经把5G作为最重要的技术要素纳入技术演进规划,并已经开始积极推动产业试点。 在5G商用之后,电信运营商、5G设备制造商、行业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产业技术联盟应该协同起来,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各方应该审视和检查现有的行业技术标准,并展开讨论,或许成立某种新的组织是必要的。比如建筑行业、智慧城市、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制造行业。整个社会需要意识到,如果不首先从技术规范和标准层面展开严谨、认真、系统的讨论和研究,并更新本行业的规范体系,5G与行业的融合将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每个行业的领导厂商的CEO,需要考虑5G到来之后对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的挑战,如果观察每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会发现影响社会的关键技术的周期更替,对行业巨头的影响是最大的。以通信行业自身为例,已经消失的巨头就包括北电网络、摩托罗拉。传统行业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巨头被淘汰的更是比比皆是。 当然,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为5G准备人才和预算,无论是作为CIO还是CEO,都需要马上为5G准备相应的人才,把5G人才的招募和培训提上议事日程,并为每个业务部门准备好相应的预算。 显然,政府部门是推动5G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如果我们同意5G是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技术,我们可以回忆起今年大力推动的煤改电,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财税补贴以加快煤改电的进程,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呼吁采纳5G,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是必要的,这是一种技术指引,你可以把5G看作是一种技改,提供资金补贴将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其目标是政府通过财税政策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倾向指引。 (选自《八大维度深度解读中国5G商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中国在5G争夺战中处于领先,公共设施5G试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部分手机5G终端已被运营商采集,即将投入商用。 B. 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三大梯队,竞争激烈,格局复杂,每个国家都投入巨资建设5G网络,努力打造5G强国。 C. 5G是一种社会通用技术,用于商用不仅可以开始网络建设和运营,还可以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D. 中国通信技术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如今领先,经历了40年坚持不懈地奋斗,5G商用牌照的颁发是里程碑式的发展。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从通话、短信的单一通讯方式转变到通讯与互联网的应用,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如果说2G时代是“绿皮车”速度,那么3G时代则是“动车”网速,4G应是“高铁”飞速如今5G则进入“飞机”速度。 C. 3G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在手机发展史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改变了传统手机模式这得益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D. 5G时代人们的生活将更加智能化,开启了“智能家居”的新时代,智能家居产业如AI的发展也会得到极大助力。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在5G商用之后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推动它的发展? 【答案】4. B 5. C 6. (1)制造、应用、组织管理等各方应该协同起来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2)各行业领导厂商的CEO要未雨绸缪,带领企业迎接5G到来的挑战;(3)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和相应的经费预算;(4)政府部门不仅要批准运营,而且要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补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每个国家都投入巨资建设5G网络”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美国国防部将全球5G实力领先的国家分为了三大梯队”,材料中只介绍了第一梯队的几个国家,二三梯队的在文中没有提及,因此“每个国家都投入巨资”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它改变了传统手机模式”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有2G手机只有短信功能,3G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互联网功能,从数字信号进入视频通话时代,这属于“更新”而不是“改变”。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答题区间为材料三。 根据文本“在5G商用之后,电信运营商、5G设备制造商、行业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产业技术联盟应该协同起来,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各方应该审视和检查现有的行业技术标准,并展开讨论,或许成立某种新的组织是必要的”可概括出多方应协同合作从技术和标准层面解决5G与行业融合的问题;根据文本“每个行业的领导厂商的CEO,需要考虑5G到来之后对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的挑战,如果观察每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会发现影响社会的关键技术的周期更替,对行业巨头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概括出每个行业的领导厂商的CEO需要考虑未雨绸缪,迎接5G时代;根据文本“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为5G准备人才和预算,无论是作为CIO还是CEO,都需要马上为5G准备相应的人才,把5G人才的招募和培训提上议事日程,并为每个业务部门准备好相应的预算”可概括出需要做好人才储备和经费预算;根据“我们或许可以呼吁采纳5G,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是必要的,这是一种技术指引,你可以把5G看作是一种技改,提供资金补贴将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可概括出5G商用之后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考生可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真意切释猜嫌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段中能够成功地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B. 宝钗建议黛玉的病适宜吃燕窝粥,黛玉觉得难为的根本原因是这病每年都犯,吃燕窝粥不一定能有多大效果。 C. 选段中的黛玉一反平时的孤高自傲呈现出坦率真诚的一面,这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立体感强。 D. 选段中的语言既有典雅含蓄的一面,如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非文化人不能解;又有生动活泼、口语化的一面,如黛玉说“何苦叫他们咒我”,浅近自然。 8. 宝钗的“情真意切”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9.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请分析黛玉这番话的内涵及作用。 【答案】7. B 8. 体贴处境,细研药方;同病相怜,推心置腹;赠送燕窝,解决烦难;体贴入微,答应再来。 9. 宝钗的关怀彻底地打动了黛玉的心,让她又感激又羞愧。黛玉的这些出自内心的话语不仅再现了黛玉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其寄人篱下的多虑与苦闷,而且也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宝钗谈话的语言艺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求考生先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快速阅读文本,在文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语句,并做标记,答题时要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B项,“根本原因”理解有误。依据原文“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可知,黛玉觉得难为的根本原因是:担心自己事多,遭来别人的嫌弃和厌烦,毕竟自己寄人篱下。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抓关键词“情真意切”,做到答是所问;然后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画出与“情真意切”相关的语句,重点细部探究;接着分条陈述。 文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件事来体现宝钗的“情真意切”: 1.宝钗劝说黛玉不要看杂书,黛玉意识到自己平日误会了宝钗。这件事说明宝钗关心黛玉。 2.宝钗细心告诉黛玉吃燕窝最能对她身体好。这件事让黛玉彻底放下心中防备,感受到宝钗对她的真情实意。 3.宝钗和黛玉推心置腹谈及各自身世,同病相怜。这件事让宝钗更加同情黛玉的处境,体会她的难处。 4.宝钗送给黛玉燕窝,同时答应再来看黛玉。这件事解决了黛玉难题,宝钗的体贴入微,也增进她们的情谊。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本题要求“分析黛玉这番话的内涵及作用”;然后熟读文本,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联系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里变化,以及故事情节加以分析概括。 内涵:黛玉咳疾复发,宝钗探望,建议用燕窝粥食补,加上之前宝钗劝说自己不要看杂书等,宝钗的关怀彻底地打动了黛玉的心,让她又感激又羞愧,黛玉自责平日多心错怪宝钗,并感叹自己无依无靠讨人嫌。 作用:黛玉的这些出自内心的话语不仅再现了黛玉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其寄人篱下的多虑与苦闷,而且也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宝钗谈话的语言艺术。 【点睛】现代文阅读步骤: 第一步,速读原文;第二步,审读试题;第三步,重点回读;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 答题时做到: 1、整体阅读把握主旨 2、认真审题文题对应 3、瞻前顾后考虑全面 4、对照要求规范答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澈字晏如,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聪警,七岁读《春秋左氏传》,即晓大义。周宰相李谷召令默诵,一无遗误,谷甚异之。年十六,思进为镇赵从事,会昭庆令缺,使府命澈假其任。时河决邻郡府督役基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既至,执事者讶以后期,俄而苇筏继至,骇而问之,澈以状对,乃更嗟赏建隆初,举进士,时窦仪典贡部,谓澈文词敏速,可当书檄之任。调补河内主簿,再迁青州司户参军。知州张全操多不法,澈鞠狱平允,无所阿畏。太祖知其名,召试禁中,改著作佐郎,出知渠州。江南平,改通判虔州,令就大将曹彬分兵以行。既入境,伪帅郭再兴拥兵自园,澈单骑直趋其垒,谕以朝廷威信,再兴即奉符以代。澈悉料堿中军士之勇壮者,凡五百人为一纲,部送京师。土豪黎、罗姓,聚众依山谋乱,澈率兵平之,擒二豪,械送阙下。迁右赞善大夫、知淄州。事亲以孝闻,求便侍养,徙同判青州。三迁祠部员外郎,复知淄州,又知舒州,累转祠部郎中。威平初,遴选王府僚佐,以澈为雍王府记室参军,赐金紫,加度支郎中。景德初,车驾幸澶渊,王为东京留守,澈迁兵部郎中,充留守判官。军巡囚逸,王惊而感疾,及薨,又得闺门残忍之状,坐辅导不善免官。未几,起为祠部郎中。卒,年七十四。子峦,淳化进士,职方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B.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C.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D. 时河决邻郡/府督役甚急澈/部徒数千/径大泽中/多芦苇/令采刈为筏/顺流而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汉时为刺史的属吏,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行辟任的僚属多称从事 B. 贡部,主持贡举的部门,自唐开元年间以后,贡举考试皆由礼部主持,故亦称礼部 C. 金紫,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D.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制于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进士也成为历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澈自幼聪慧,富有才华。七岁时读《春秋左氏传》就通晓大义,后周宰相李谷闻知后让其默诵,一无遗误;建隆初年考中进士。 B. 杨澈随机应变,男敢无畏。暂代昭庆令期间,执事者对其赞赏不已;郭再兴拥兵自固,杨澈单骑直趋其营垒,谕以朝廷威信,郭再兴归服 C. 杨澈素有声名,事亲以孝。任青州司户参军时,太祖知其名,召试禁中,改任著作佐郎;升任淄州知州时,请求调任以便奉养至亲。 D. 杨澈辅佐雍王,颇受信任。雍王被囚犯逃逸和闺门残忍之事惊吓而病逝,杨澈因辅导不善被免官,但不久后又被起用为祠部郎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州张全操多不法,澈鞫狱平允,无所阿畏。 (2)澈悉料城中军士之勇壮者,凡五百人为一纲,部送京师。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知州张全操多行不法之事,杨澈审理案件时公平适当,没有阿谀、畏惧之处。 (2)杨澈挑选出城中所有勇猛壮硕的军士,一共五百人编为一纲,安排(专人)送入京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①抓虚词看位置,②看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部徒数千”中“部”是“率领”之意,主语是杨澈,因此应是“澈部徒数千”,排除AD; “径大泽”意指从小路走到湖边,根据后文大意:大泽中有很多芦苇,杨澈命人采割苇草做成小船,顺流而下。所以应在“径大泽”与“中多芦苇”之间断开;据此可排除错误选项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D项,“科举制于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表述错误,根据史实,我国古代科举制是在实行癸卯学制后的1905年废除的。选项时间表述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雍王被囚犯逃逸和闺门残忍之事惊吓而病逝,杨澈因辅导不善被免官”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军巡囚逸,王惊而感疾,及薨,又得闺门残忍之状,坐辅导不善免官”,大意是雍王去世后,皇上又得知雍王内室残忍之状,于是杨澈因辅导不善被免官。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不法:行不法之事。鞫:审理。狱:案件。阿畏:阿谀、畏惧。(2)悉:全部。料:挑选。凡:总共。部送: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网上无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指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 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 颔联用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树似冬青”来喻“人之晚达”,生动贴切。 D. 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15.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无奈与伤感之情。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②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③老友重逢的欣喜。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④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既包括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还涉及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和炼字等。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通读全诗,逐句翻译诗句,并赏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作者的态度、文章的艺术手法等,将选项内容回归诗句中,逐一辨析。 B项,“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赏析错误。诗中“旧游尽”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而非“旧地”。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如本题“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从诗歌标题来看,“赠乐天”,说明这是一首酬赠诗,酬赠的对象是“乐天”,也就是白居易,刘禹锡与白居易交情深厚,且二人均遭贬谪,命运多舛;首联“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涕零”直接流露情感,而涕零的原因是“旧游尽”“相逢”,二人久别重逢,昔日好友却均已不在,此时内心充满人生无常之悲;颔联“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这一联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借树木之冬青来喻人生之晚达,意思是树木且能冬月而青翠,那么人也能老来通达,凸显乐观豁达的胸襟;颈联“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这两句是写人物的活动,二人重逢,连宵痛饮,酒醉狂吟,久别重逢的欣喜之情表露殆尽;尾联“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期”意为“希望”,“抛印绶”,“印绶”代指仕途功名,“少微星”喻指处士、隐士,诗人在这两句中直接抒发情感,表现自已对功名的厌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共占”词表达与友人一同归隐的愿望。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中,考生可以先借助诗歌中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如“涕零”“期”,然后再抓住人物 的行为活动,如“痛饮”“狂吟”, 最后结合诗句中给出的原因具体分析即可,如“一别”“旧游尽”“相逢”。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引用庄子的“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指出,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在把士大夫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了对比后,用“_____,_____”直指这样做导致的后果。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角声满天秋色里 (4). 塞上燕脂凝夜紫 (5). 小学而大遗 (6). 吾未见其明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注意以下易出错字形:(1)积、负(2)燕脂(3)遗、明。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记·月令》说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普通百姓则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所以,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月恶日”。各地端午节习俗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习俗背后对于端午日时间性质的________是高度一致的。为了保证顺利度过端午日这个关卡,人们______ 了各种民俗活动,如灭“五毒”,悬挂艾草、菖蒲,缠五色线、藏香袁等。纵观诸多民俗,形式虽有差异,但______基本都是为了辟邪除祟。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方地理环境______,生产方式不同,地方性的历史传统也不一致,因此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既存在共同点,也存在不小的差异。以竞渡为例,南方河流众多,很早就有端午竞渡活动,尤其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为盛。但在缺水的北方,基本没有竞渡。近年来,个别北方地区从南方也引入了龙舟竞渡,提高了节日气氛。作为端午节的一部分,竞渡最初以辟邪攘灾为目的,后来逐渐发展出纪念先贤的寓意。 17.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疾病増多,各种毒虫活动加剧,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 B.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毒虫活动加剧,各种疾病增多,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 C.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各种毒虫活动加剧,疾病增多,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 D. 发现五月气温骤然上升,各种疾病增多,毒虫活动加剧,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猜想 创造 不谋而合 截然相反 B. 想象 创造 殊途同归 截然不同 C 猜想 制造 不谋而合 截然不同 D. 想象 制造 殊途同归 截然相反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北方个别地区从南方也引入了龙舟竞渡,烘托了节日气氛。 B. 近年来,个别北方地区也从南方引入了龙舟竞渡,提升了节日气 C. 近年来,北方个别地区也从南方引入了龙舟竞渡,烘托了节日气氛 D. 近年来,个别北方地区从南方也引入了龙舟竞渡,提升了节日气氛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根据因果逻辑事理关系,因为“气温骤然上升”直接导致“各种毒虫活动加剧”;“毒虫活动加剧”导致“疾病增多”;“疾病增多”的结果是“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这里,“健康”与“安全”存在递进关系,“安全”应放在最后。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猜想”是因为对一个研究对象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做出的一个还不能得到结果的想法;“想象”更侧重主观方面;题中“对于端午日时间性质”更侧重主观臆断,因此第一空用“想象”更合适。 “制造”的对象一般为机械设备等具体有形的东西;“创造”多指抽象的艺术活动、理论等;第二空修饰的对象为“民俗活动”,应该用“创造”。 “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第三空所在句子介绍的是不同方法目的作用相同,应该用“殊途同归”。 “截然相反”指完全对立;“截然不同”只认为二者不一致,有分歧。第四空选择词语时照应下文的“生产方式不同”,应该选与之结构对应的“截然不同”。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B、D项,“个别北方地区”语序不当,应改为“北方个别地区”;“提升……气氛”搭配不当,应改为“烘托……气氛”。上文语境为“南方河流众多,很早就有端午竞渡活动”,介绍北方时,语意结构应与之照应,应该表达成“北方个别地区也……”,因此,排除A。 故选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 (1). 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2). 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3).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处,后面说“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故前面应是总说城市的防御功能;第二处,应对应前面的“封闭是其主要特征”,此处应是说其开放。第三处,前面从城说到市,后面说“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故中间应是说其变化的特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请将苏轼的诗句“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扩展成一段描写初夏风光的语段。要求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案】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诗句描绘型扩展语句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答案要求,注意一些细节,其次注意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因此要注意表达的简明连贯鲜明生动等。诗句描写的是初夏的自然风光。考生在解答本题时不能违背季节特点,抓住诗句中“雨”“荷花”“榴花”三个意象,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雨是细雨,风是凉爽的微风,这种雨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惬意的;“荷花”是初夏时节小巧娇羞的;“榴花”五月开放,此时红的像火。题干中给出的比喻、比拟的修辞扩写时必须写到。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 做一个追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 对于“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 我曾经看过一篇终生难忘的文章:在学校里,四年级的男孩们都改穿长裤,只有作者一人穿着短裤,并因此受到同伴的嘲笑。当作者回到家时,妈妈却只对作者说了一句话:“你想做追随者还是引领者?”作者没有说话。第二天,他却凭借短裤方便的优势为自己赢得了短跑冠军,受到了男孩们的推崇。 看,这位妈妈是多么伟大,从一件小事中便教会了作者一个做人的道理。同样,那句“你想做追随者还是引领者”也深深刺激着我的神经。追随者意味着永远跟随别人的脚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由此我也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个事例: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去请教一个老师,说自己很努力,为什么总是考不好呢?老师告诉他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于是他便去请教班内一位学习很好的学生,并且完完全全按照那位学生的方法去做,结果成绩不但没上,反而下降了,原因就是他没听明白老师说的“借鉴”是什么意思。此例证明一味追随别人脚步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在追求创新,并不是模仿。人们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发展进步。我们并没有必要走以前别人走过的大路,在走不通时也可另辟蹊径,说不定会找到另一番美丽风景。模仿是毫无新意的做法,勇于创新才是时代的潮流。人类的进化也是祖先们不断创新的结果,从什么都不会到使用火、使用电甚至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完全全都是人类不断尝试得来的呀。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就更应该发扬创新精神,勇于挑战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为祖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加理想的未来! 追随者与引领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在相同的环境里,追随者永远跟随引领者的脚步,却始终学不会引领别人。而你,想做哪一类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先陈述了一家企业提出的一个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然后说做一个追随者也是不错的选择,然后讲述了为什么做一个追随者也是不错的选择。然后问:对于“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首先要对材料中“领先者与追随者”这两个概念界定。领先者:处于前列的,开拓、革新、创新、探索的人。跟随者:处于后发的,效仿前人,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人。根据以上解读,作文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①我欣赏领先者,不断创新进取,朝气勃发。②我欣赏追随者,勤勉学习,不断成长。③我欣赏先做追随者,再做领先者的人。模仿不是宗旨,超越才是目的。④我欣赏既是追随者又是领先者的人。懂得取长补短,不忘坚持自我。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能比较方便直接地体现文章观点态度,最好是写成议论文。如果是写议论文,那么,开篇应简洁地点出材料内容,并且快速引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不应该堆砌材料,而应该分层次,逐层深入地分析理由,甚至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展开比较丰富的联想分析论证,但最好不要完全抛开原材料。适当地扣住原材料或点原材料,会使论证更有针对性,更不容易跑题。同时,也要善于辩证分析,做到逻辑思维严密,说理深刻。另外,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本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