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届高三语文冲刺模拟卷(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2019届高三语文冲刺模拟卷(一)

上海市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 ‎1.按要求填空。‎ ‎(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采微》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乐景衬哀情。杜甫《登楼》中也有以乐景衬哀情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术业有专攻 (2). 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 (3). 花近高楼伤客心 (4). 万方多难此登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和句子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术、攻、鹃、暮、莎、登。‎ 按要求选择。‎ ‎2. 下列选项中,语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王学花样滑冰十年终获大奖,同伴称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 小明被评为“孝心少年”,颁奖词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新兵招募宜传文案中用“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来号召青年参军。‎ D. 小马荣获“最佳辩手”,颁奖词中写道:“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赞其出色辩才。‎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 , ,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一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定的客观事实。‎ ‎①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②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 ‎③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④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A. ④①②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2. B 3. D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选项A,‎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指人的艰辛磨炼后的成功。使用正确;选项C,“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指参军为国做贡献。使用正确;选项D,“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形容人口齿伶俐语言表达能力强。使用正确;选项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不符合语境,语境中是评价“孝心少年”。故答案选B。‎ ‎(2)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的能力。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本题根据前文的句式特点“所以”,填空的句子中找到和前文一样的句式,然后要注意句子间前后的逻辑顺序,不难看出应该先是②③。故答案选D。‎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的司马迁 ‎——谈今日的资料压缩 陈之藩 ‎①大致说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物质、能量与信息。从最原始的到最近的社会一直是如此。不过在上古的人没有意识到信息的重要,虽然语言、符号、图像、文字与人类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同时演进而来。‎ ‎②我们意识到信息的极端重要与信息的定量估测是始于二十世纪中叶。大致是由控制理论的创立者温纳(NorbertWiener)及信息理论的定义者山农(ClaudeShannon)所启迪的。温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如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不易存在下去。”山农则是把玻耳兹曼(LudwigBoltzmann)墓志铭上那个“熵”的公式借来,为信息做了定量工作并构建了分析理论。 ‎ ‎③信息不仅包括我们所有的知识,还包括感官所触到的一切。报纸上的新闻,书本上的报告,市场上的行情起伏,电视上的天气预报;简单到一张照片或一幅图画,复杂到终端机上的种种显示,印表机上的列列标记都是信息。我们固然一直是生活在物质——如空气或水——的海洋中,也是生活在能量——如光或热——的海洋中;而今,我们忽然悟出更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从古以来就是如此,二十世纪下半叶情况尤然。 ‎ ‎④但信息与物质或能量有所不同。信息的最大特征是:它并非单独存在的东西,而是以互相联系为前提。没有联系,就没有信息。于是信息必依附于一定的载体。通过载体,这信息才能被处理、传输、操作。而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信息多是经电子为载体、用数字作处理而表现出来的资料。 ‎ ‎⑤信息资料不能单独存在,是由互相联系而来。所谓互相联系,主要是传递与储存;而储存可以视为延迟了的传递,于是信息与传递,或者信息与储存的关系也就特别密切了。‎ ‎⑥经由数字处理而得出的信息资料,自然因频繁的传递与大量的堆存,而逐渐成了问题;并且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形严重。人们遂发展出特别的储存与传递的方法,称之为资料压缩。 ‎ ‎⑦我们现在以电脑问世以后的眼光,回顾一下历史,也许对于人类目前对付资料压缩的问题能够有所理解。 ‎ ‎⑧我们先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子。司马迁是把从轩辕到汉武帝时代汗牛充栋的史实,用一片片竹简写出五十二万字的《史记》。他的志趣所在,是把这一大堆竹简写成的《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这整个的过程与目的可以说是信息的传递,也就是他所谓的“传之其人”。而储存的方法则是写在竹简上,把竹简“藏之名山”。当然如果能省掉一个字,就可以少写一个字。竹简上少写一个字,就可以少用些竹简,而藏之名山时就可节省些空间。___4___自然,竹简像晶片一样,是载体,而所写的字可以比为位元了。这正说明了上古所用的信息系统,已经是在做资料压缩了。 ‎ ‎⑨第二个例子,可以举莫尔斯所发明,由中国改造成功的汉字电报系统。这是把汉字的每一个字均编成一个数字码,也就是有一电码本在拍发端,而有另一同样的电码本在接收端,载体把点与划的莫尔斯符号一个一个地传过去。这种编码与解码的思想方式与目前正在用的LZ(LempelZiv)的思想并无原则上的不同,只是简单与复杂的区别罢了。‎ ‎⑩我们细览这些人类所发展出的文字资料压缩技术,会恍然悟到由竹简到晶片是工具在变,而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很多。 ‎ ‎⑪资料压缩的思想与技术,如同计算机科学中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有些是突如其来的自我生发,有些则是意想不到的闯进来的外来影响。例如,利用“训练”制作的大的编码,正显示了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理论影响下处理信息的发展前景。我们若用司马迁的例子做比喻,这种研究可以说是训练一些字练句遒的司马迁机器来做彻底的大编码工作。 ‎ ‎⑫可是,以上所述总是载体系统的手段问题,而从未涉及信息本身的内容问题。古时的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目标及“叙游侠,述货殖”等的各重点,在现代司马迁的作风上是绝对不见踪影,绝对不予置问的。以至今日域中,发信者不知所云,收信者不知所措,只有络绎于途的传信者,在急促慌忙地奔走与煞有介事地呼号。这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象征缩图,不也正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问题所在吗?‎ ‎4. 高中阶段,我们学过课文《鸿门宴》就是选自司马迁所修《史记•________》,《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体例),为二十四史之首。‎ ‎5. 根据文章内容,为“载体”下定义。‎ ‎6. 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控制理论的创立者温纳认为,信息对于人类社会至关重要。‎ B.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起,我们便一直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之中。‎ C. 压缩资料可以解决信息在储存和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D. 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训练”机器来做彻底的大编码工作。‎ ‎7. 第⑧段空格里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可以说是编码程序,以不致使人误解原意为最低诉求 ‎②那就需要一些念懂古文的工夫,也就是后世的人要有解码的训练 ‎③使所写文言文字达于精纯,然后才写到竹简上去 ‎④于是,司马迁就需要把自己的写作技术练入化境 ‎⑤而后人在名山内拿到竹简时,得到竹简上所示的信息 A. ②④③⑤①‎ B. ④③⑤②①‎ C. ④③①⑤②‎ D. ②①④③⑤‎ ‎8. 联系全文,对本文标题“现代的司马迁”加以评析。‎ ‎【答案】4. (1). 项羽本纪 (2). 纪传体通史 ‎ ‎5. 载体就是储存(记录)信息,使信息能够被处理、传输、操作的介质/工具。 6. B 7. C ‎ ‎8.‎ ‎ (1)本文标题含义丰富:以“司马迁”指代信息资料压缩的思想和技术,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包含了“从古至今,文字资料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太多改变”的意思;另一方面,司马迁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现代的信息储存与传递则只重方法研究而不重内容、价值的思考,作者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也暗示了信息时代所存在的问题。(2)标题巧妙地避开了专业名词,富有形象性,易于理解;以“现代”一词修饰“司马迁”,既可使读者产生新奇感,也同时暗示了信息时代的不足,能引发读者的反思。‎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一些文学常识,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此题是对《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的考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我们学过的课文《鸿门宴》是选自司马迁所修《史记•项羽本纪》。‎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文章内容,为“载体”下定义,解题思路主要是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的理解和抓住“通过载体,这信息才能被处理、传输、操作”这句话来概括。通常用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式。在内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种差+属的形式。所以由此可得出答案“载体”就是储存(记录)信息,使信息能够被处理、传输、操作的介质/工具。‎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起”范围错误,原文是“而今,我们忽然悟出更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从古以来就是如此,二十世纪下半叶情况尤然”,所以B项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干要求“第⑧段空格里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解题思路就是要结合第⑧段空格前后的内容,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里正确排序。根据第八段的内容“当然如果能省掉一个字,就可以少写一个字。竹简上少写一个字,就可以少用些竹简,而藏之名山时就可节省些空间”,可知要想节省些空间,就要少用些竹简,那么只有提高写作技艺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第④句承接前文,放第一句,排除AD。再比较BC两项,主要是①句的位置。①句中的“这”应该代指的是③句“使所写文言文字达于精纯,然后才写到竹简上去”所说的内容。所以①句紧承③句。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干要求联系全文,对本文标题“现代的司马迁”加以评析。其实就是考查赏析标题的能力,可从含义和手法、作用等角度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回答本题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本文主要是谈论信息时代的现状,司马迁是作者列举的一个事例,要抓住文中“文字资料压缩技术”,“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很多”,“在现代司马迁的作风上是绝对不见踪影,绝对不予置问的”,“这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象征缩图,不也正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问题所在吗?”这些关键句可帮助理解作者的观点。所以本文标题含义丰富:以“司马迁”指代信息资料压缩的思想和技术,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包含了“从古至今,文字资料储存与传递的思想并没有太多改变”的意思;另一方面,作者以“现代的司马迁”为题也暗示了信息时代所存在的问题:现代的信息储存与传递则只重方法研究而不重内容、价值的思考;还可从读者感受角度分析:以“现代”一词修饰“司马迁”,既可使读者产生新奇感,也同时暗示了信息时代的不足,能引发读者的反思。‎ ‎【点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的作用。‎ ‎(1)作为全文的线索;‎ ‎(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4)反映作者情感;‎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6)一语双关。‎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空的道路 傅菲 ‎①到瓢里山,已是傍晚,雪花铺在草坪上,一片银白。瓢里山,一个漂浮在水上的名字,一座誉为候鸟天堂的内湖小岛,它就像悬挂在鄱阳湖白沙洲上的一个巨大鸟巢。岛上没有酒店,向导把我送到他的一个叫鲅鱼的朋友家夜宿。‎ ‎②我是个热爱城市生活的人,尤其我居住的小城,信江穿城而过,山冈葳蕤,但我还是像患了周期性躁郁症一样,不去乡间走走,很容易暴躁——我不知道城市生活缺少了什么,或者说,心灵的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东西来填充。今年二月,我正处于这种焦灼的状态,一场意外的雪,给了我去鄱阳湖的理由——去看一场湖光雪景,群鸟歌舞。‎ ‎③被范仲淹誉为“小南海”的瓢里山,屋舍稀落,掩映在“白”树从中。树是槐树和香樟,高大、浓密,从视野里喷涌而出,像披戴雪花编织的帽子,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在银色湖面上游弋的船帆。白鹭、天鹅、鹳、鹤,不时惊起,俯冲低空,与灰茫茫的天空、白皑皑的草地融为一体。鲅鱼的房子是用鹅卵石砌的,房顶用密密匝匝的芦苇盖实,屋后的小院通往一片开阔的鱼塘。鲅鱼对我的意外造访,很是兴奋,说:“僻壤之地,喝点酒驱驱寒吧。”鲅鱼的房子不大,有四个房间。我们喝酒的厅堂摆了三只塑料桶,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壁上悬着一个马灯和一个可以戴在头上的矿灯。塑料桶里分别放着田螺、泥鳅和小鱼。鲅鱼说,这些是给客人吃的。西房是卧室,有一个书橱,满满地排列着有关鸟类的书,还有一个药橱,放着药瓶和纱布。‎ ‎④鲅鱼四十五六岁,戴一副黑边眼镜,土墩一样厚实,皮肤黝黑,手指短而粗,他一边喝酒一边说起他自己的事。他原来在城里的一个文化单位上班,经常陪一些摄影家到瓢里山采风。有一年冬天,他听说一个年轻人为了抓那些猎鸟的人,在草地上守候了三夜,在抓人时被盗贼用猎枪打死,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硝孔。之后,鲅鱼选择了这里,在年轻人当年蒙难的地方,盖了这片陋舍,辞了职,离了家,与鸟为邻,与湖为伴。湖边的夜晚,犹如糨糊,浓稠,黏湿。呼啦啦的风扑打着门窗,窗外银白蒙蒙,那是寂静和落寞的颜色。东边的房子里传来嘎嘎嘎的鸟叫声,鲅鱼说,那是鹳饿了。鲅鱼提着鱼桶,往东房走去。我也跟着去。东房铺了一张床,床上有四只鸟,鸟的身上穿着旧衣服缝制的小袄,样子有点滑稽。鲅鱼说,这几只鸟都是受过伤的,怕冷。他又说:“不同的鸟叫声不同,体形和颜色也不同。天鹅形状似鹅,呃呃呃地叫,像歌女练声,体形较大,全身白色,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白鹭羽毛白色,啊啊啊,叫声里透露出一种孤独。鹳嘴长而直,羽毛灰色或白色或黑色。鹤头小颈长,叫声尖细,嗨嗨嗨,羽毛灰色或白色。”‎ ‎⑤这四只鸟,像失散离家的孩子,一看见鲅鱼,就像见了双亲,格外亲热——伸长脖子,张开细长的嘴,一阵欢叫。我辨认得出,这是三只鹳和一只白鹤,它们就是鲅鱼的客人吧。鲅鱼把小鱼一条条地送到“客人”的嘴里,脸上游弋着捉摸不定的微笑。他一边喂食一边抚摸这些“客人”的脖颈。鲅鱼说,这四只鸟已经养了一个多月,伤口愈合了,但体质还没恢复,等过了雪季,阳春通暖,它们就可以回归自然,回到它们的另一个故乡。他的声调是散淡的,夹裹着幸福的忧伤。 ‎ ‎⑥这个夜晚注定是漫长的——不是因为雪夜的惆怅和荒野的孤寂。我甚至想象不出,候鸟迁徙到西太平洋的时候,他是怎样生活的。他会不会一边割草养鱼,一边默念着时光,等待候鸟的来临?瓢里山的等待一年比一年荒老,这样的荒老是一种坚韧,也是一种信仰。我反复咀嚼鲅鱼说的一件事:2000年冬,鲅鱼救护了一只丹顶鹤,养了两个多月,日夜看护,到迁徙时放飞了,第二年十月,这只丹顶鹤早早地来了,整天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鲅鱼一看到它,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以后每年,它都在鲅鱼家度过一个肥美的冬季。去年,丹顶鹤再也没来,鲅鱼失魂落魄,还为此喝闷酒,醉过不止一回。 ‎ ‎⑦第二天早晨,太阳彤红地升起,浑圆、壮阔,映衬着无边的雪光,鸟群遮蔽了天空,鄱阳湖的涛声远远传来,依然令人惊骇。鸟声此起彼伏,像音乐的海洋。我想起泰戈尔老人的话:上岸之前,我们是陌生人;来到你的岸上,我是你的宾客;离开你的岸,我们是朋友。 ‎ ‎⑧那一只只鸟,就像一团团白色的火焰,在燃烧。天空布满了鸟的道路,大地上也一样。‎ ‎(有删改)‎ ‎9. 请分析第①段中加点的“巨大鸟巢”这个喻体的妙用。‎ ‎10. 第③段较为详尽地写了鲅鱼的房子及陈设,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11. 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12. 请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答案】9. “巨大鸟巢既形象地写出了小岛的外观特征,又呼应前句中“候鸟天堂”,突显其栖息功能,更暗含下文作者对鲅鱼精心呵护鸟儿壮举的褒扬之意。 ‎ ‎10. 直陈房子及陈设简陋,展现鲅鱼生活之艰苦,暗示了鲅鱼悉心看护鸟类公益事业的忘我精神。 ‎ ‎11. 前一句 ‎,运用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群鸟在朝霞映衬下飞舞的壮美景象,预示着蓬勃的生命力;后一句既展现了鸟回归自然的自由之美,又赞美了鲅鱼们的大爱给鸟儿、给人类自己拓宽生命之路,也隐含深沉的呼吁之意。此段以诗意的文字收束全文令人回味,点明题意,结构也更为严谨。 ‎ ‎12. 本文满怀深情地褒扬了一位环保人士的坚守寂寞,呵护候鸟的大爱情怀。鲅鱼的离群索居,甘受艰苦与孤寂所换来的内心宁静、淡泊和大爱回归,对于当下社会急功近利、浮躁空虚的公众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教育作用。‎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喻体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注意从表层上分析为小岛的外貌特点,从深层分析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中心,是为了褒扬文中主人公的壮举。‎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写法的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入手分析,从外在上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生活的简陋,从文本深层可以分析为主人公对保护鸟类事业的忘我精神。‎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段落作用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本题,从结构上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对标题的点明,从内容上是对主人公爱鸟护鸟事业的高度认可,“一团团白色的火焰”正是人们内心的追求。‎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主题探究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牢牢抓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答,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可以作答为褒扬主人公爱鸟和保护生态事业,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甘于寂寞的高贵的品质。‎ 点睛:概括文章的主旨的题目,注意联系文章的内容,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首先要对相对散乱的形式进行整理,最后到一点,这样就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段落划分,看文章都描述了哪些事情或精致,分析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找到文章的神,文章的神一般集中在开头、结尾和中间行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中,找到这些就找到神。‎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下面小题 于中好 ‎(清)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①,努力春来自种花。‎ ‎【注】①风流子:词牌名,②鞦杆:棋盘,古代棋盘多以木制作,故名,③髀里令生肉:髀里生肉,意思是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语出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13. “于中好”是这首词词牌名,别名又叫 A. 沁园春 B. 水调歌头 C. 鹧鸪天 D. 雨霖铃 ‎14. 以下评价最适用这首词的一项是 A. 雄奇瑰丽 B. 含蓄婉约 C. 平淡自然 D. 高亢豪放 ‎15. 整首词描绘了隐居的生活与情趣,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3. C 14. B ‎ ‎15.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静寂的园林、疏篱曲径和吟诗对弈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在之乐。下片以议论为主,前三句表达了伴以竹石、烟霞、樽酒安度年华的愿望;最后二句反用刘备典故,认为叹老嗟卑实属自寻烦恼,进一步表达了对乐享闲适生活的追求。‎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和鹧鸪天的词牌要求一致。‎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诗词的风格从字里行间就能辨识,另外从作者作品特色也能辨别风格。本题从语言特色上写的很委婉瑰丽,所以特色是含蓄委婉。‎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词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在写景,所以可以看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同时要注意最后一句中的借用典故寄托词人情感。从景物特点上看写的是隐居寂静的景物,所以可以断定作者的怡然自得之情,从典故的使用上看是作者借用古人古事抒发了自己的功业的期盼。‎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郭申锡传 ‎①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第进士,为晋陵尉。民诉弟为人所杀,申锡察其色惧而哭不哀,曰:“吾得贼矣,非汝乎?”执而讯之,果然。久之,知博州。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黥二人,乃定。奏至,仁宗曰:“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鞫狱①庆州。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②。‎ ‎②召为侍御史,遂知杂事。张贵妃追册、起园陵,张尧佐为使相,陈执中嬖妾杀婢,余靖引胡恢有丑行,高若讷引范祥启边衅,申锡皆奏劾之。屡诋权幸无所避,帝谓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③谍称契丹遣泛使,命体量安抚河北,还为盐铁副使。相视决河,坐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④种谔③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④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著《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卒,年七十七。‎ ‎(《宋史·列传八十九》)‎ ‎[注]①鞫狱:审理案件。②徇:示众。③种谔:北宋著名将领。④谅祚:姓李,西夏国国君。‎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执而讯之 (2) 以给事中致仕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l) 坐讼李参失实( )‎ A.定罪 B.因为 C.即将 D.恰好 ‎ (2) 不要功生事( )‎ A.要求 B.应该 C.希望 D.通“徼”,求取 ‎18. 对第③段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B.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C.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D.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19.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20. 第④段对种谔和李谅祚的评价反映了郭申锡________________的边疆政策。‎ ‎21. 结合②③两段和下面材料,分析郭申锡的性格特点。‎ ‎(李参)与安抚使郭申锡相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宋史·列传八十九》)‎ 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赵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宋史·列传七十七》)‎ ‎【答案】16. (1)捉拿,拘捕。(2)官员退休。 ‎ ‎17. (l) B (2) D 18. A ‎ ‎19. 近世的士大夫,在没有获得显要的地位以前,喜欢指摘时政,等到被进用以后就不这样了,这是靠说话求晋升罢了,你不要这样做。 ‎ ‎20. 以重将把守边关,不要为了建功立业而挑起战事。 ‎ ‎21. 郭申锡敢于弹劾高若讷等人,有其不畏权贵、嫉恶如仇的一面;但与李参的冲突只是对治理黄河的意见不合,郭申锡就向上控告,导致两人贬官;可见其性格有急躁、不够圆通的另一面;他在皇帝面前敢于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哪怕惹恼皇上丢了官也毫不足惜,足见其刚毅、耿直。‎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1) 执而讯之:捉拿,拘捕 。 (2) 以给事中致仕官员退休。‎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l) 坐:因为。(2)要:通“徼”,求取。‎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知”“再”“进”“知”。‎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达——显要的地位、陈——指摘、及——等到、勿——不要。‎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审清题意,认真研读文本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对原文“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的理解,郭申锡的边疆策略是以重将把守边关,不要为了建功立业而挑起战事。‎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此题是人物是“不畏权贵、嫉恶如仇”的一面,也有其性格有急躁、不够圆通的另一面。‎ 参考译文:‎ 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己说是唐朝代公郭元振的后人。进士及第,任晋陵尉。有百姓上诉说弟弟被人所杀, 郭申锡察看他脸色恐惧而哭得不悲哀,说:“我抓到了凶手,不就是你吗?”逮捕此人讯问,果然是这样。遇了好久,任博州知州。州中兵士出去戍守,有人想胁迫众人作乱,郭申锡杀了一人,对二人处以脸上刺字的刑罚,得以平定。事情上奏朝廷,仁宗说:“小官办事能如此,岂是容易得到的?”马上用他为御史台推直官。多次上疏议论政事,大臣们感到不便。他到庆州审问狱案。京东的盗贼抓走了濮州通判井渊,于是调郭申锡为濮州知州,未满一个月,就捉到全部凶手,杀了示众。‎ 召为侍御史,就任知杂事。张贵妃死后追行册封、起修园陵,张尧佐为节度使兼侍中,陈执中的宠妾杀害婢女,余靖说胡恢有丑恶行为,高若衲说范祥开启边境冲突,郭申锡都加以弹劾。‎ 他屡次讥斥权贵幸臣无所颇忌,皇帝对他说:“近世的士大夫,在没有显达以前,喜欢指摘时政,等到被进用以后就不这样了,这是靠说话求晋升罢了,你不要这样做。”‎ 间谍报告说契丹派使者前来,朝廷命令郭申锡体察情况安抚河北,还京任盐铁副使。考察黄河决口,因控告李参失实,贬为濠州知州。皇帝公开张榜在朝堂上,说郭申锡欺妄诬陷,以警告在位官吏。不久加直史馆、江宁府知府,再为盐铁副使,进为天章阁待制、邓州知州、河中府知府。‎ 种谔攻取绥州,郭申锡说:“边患将要从此开始。”等到谅祚死去,郭申锡要求捐弃以前的仇恨,允许谅祚之子袭爵,并且说:“辽、夏二国依赖岁币很丰厚,破坏和平难道对他们有利,一定有办法招致和平。只要有大将镇守边境,不去邀功生事,就好了。”著作《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告老退休,去世,年七十七。‎ ‎(《宋史·列传七十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州圆觉禅院记 苏洵 ‎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 ‎ ‎②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虽不如萧、韩之先觉,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 ‎ ‎③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 ‎。故为之记曰: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 ‎22.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矣 B. 耳 C. 焉 D. 哉 ‎23. 对第①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总领全篇内容。‎ B. 提出不可自欺欺天的观点,领起下文内容。‎ C. 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张本。‎ D. 提出乐就应该留下来的观点,引出下文的深入阐述。‎ ‎24. 对第③段“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穿布衣,吃素食,以此来为徒弟们作表率。‎ B. 布施衣服和食物,以此来给徒弟们作表率。‎ C. 穿布衣,吃素食,认为他的徒弟堪为表率。‎ D. 布施衣服和食物,为此白白作徒弟的表率。‎ ‎25. 第③段画线句交代了本文写作的_____和_____。‎ ‎26. 从叙议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答案】22. D 23. C 24. A ‎ ‎25. (1). 缘起 (2). 意图 ‎ ‎26. 第②段主要议论,以古人去与留选择的史实,阐述忠诚可贵,不可轻易欺师叛祖的观点,第③段记叙本文写作缘起和意图,赞美保聪不欺师叛祖讨好“我”的可贵品性,与第②段议论呼应,叙议紧密结合。‎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把握,“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这句为反问句,句末填入可以表示反问语气的助词“哉”。“矣”在句末表示直接陈述、感叹或命令请求;“耳”在句末作文言语气词,表“罢了”,或者相当于“矣”;“焉”放在句末作语气助词,表感叹或疑问;“哉”作句末语气助词,可以表示疑问或反问。‎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段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段落作用的把握,对段落作用的把握首先要清楚该段所在的位置。此题问第一段的作用,首段的作用通常是①总括全文(引出下文);②点明题旨(表达某种感情);③铺垫下文(或设置悬念)。该文第一段分析了喜欢不喜欢和去留的问题,综合作者自己的做法抛弃俸禄,脱下官服,以逃避天下人的指责,可知他认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做铺垫。‎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对“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这句话的翻译,在辨析时要,抓住“布”“蔬”和“以为其徒先”的意思,其中“布衣蔬食”四个名词连用,应该有两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把“布”和“衣”理解为以布做衣,把蔬菜当做食物。“以为其徒先”理解为把自己当作徒弟们的表率。‎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本第三段写作者因为彭州僧人保聪请求我为他的先师平润和圆觉院作记,为了赞美保聪不用背叛他的师父的做法来讨好作者,所以作者为他作记,那么画线部分就是交代了作者作记的缘起和意图。‎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把握,题干明确要求学生从从叙议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考生只要从叙议的角度分析第三四段的内容以及这两段的关系即可。文本第二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古人去与留选择的史实,阐述忠诚可贵,不可轻易欺师叛祖的观点,第三段则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记叙了写作缘起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保聪不欺师叛祖讨好作者的可贵品性。第三段记叙的事件正好论证了第二段的观点,与第二段呼应,叙议紧密结合。‎ 点睛: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表达是动词,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词,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法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27.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里面有人造鸡蛋!”“用手机扫100元人民币,就会有AR效果的“金凤凰”飞出,可以鉴别假币”“莫言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投资到善林金融,结果被骗得血本无归”“中国国民素质全球倒数第二”……‎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层出不穷的谣言,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扰,针对这些谣言,你怎么看?‎ ‎【答案】让真相跑赢谣言 ‎“你一定不知道”、“大真相”、“大揭秘”……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带这些字眼的新闻,也对其中有理有据的内容感到好奇。可我们在面对这些并不了解的“事实”时,可曾想过这所谓的真相,却是另一个谎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可谓爆炸性的。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有信息福利,也有因虚假信息而带来的麻烦。真实与谎言交织,善意与良知缺失,新闻、娱乐等媒体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处。‎ 而就在今年,虚假信息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凉山的孩子十年没吃过肉?事实却是那里的孩子全都能吃上营养餐;演员乔任梁被虐待致死?事实上他是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吃盐能防止核辐射?根本是危言耸听!……原本的真实,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点点地被添油加醋,一点点地被谣言扼杀扭曲,这时谣言的恶劣影响已近覆水难收了。‎ 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固然可恨,可我们更多时候竟也成为其帮凶,为“假真相”推波助澜。人总有猎奇心理,迫使他们去了解、传播未知的事物。以讹作传讹,辗转无穷,谣言不胫而走,“假”变“真”,猛于虎矣。‎ ‎“见未真,勿轻言;知为的,勿轻传。”对于对应的人、事、物,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就应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不知、不言,不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强错误的舆论煽动力;而知情者,则需要站出来,引导正确的舆论。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那个铁笼一样,现代社会更需要一个个振臂高呼者站出来,言其所知,揭露事实,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 在童话中,说谎的匹诺曹鼻子会变长,而同样的,在现实中,说谎造谣者也应受到相应的惩罚。法律的空白给谣言的扩散提供了可乘之机。新的传播环境下,东窗事发后才采取处理已然不可取,应对质疑的声音及时作出回应,对其主动说、尽快说、如实说,让真相挤压谣言的生存空间,让谣言“见光死”。‎ 谣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那么真相应做那双折断笛子的大手。让真相跑赢谣言,我们需要作俑者知错而退,不知者闭口缄默,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监督者有所作为,那么“假真相”也就不攻自破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从抓关键词的角度,本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中国国民素质、互联网、谣言、困扰。根据对材料的关键词的把握,材料中心是在说互联网下的现状。从因果关系角度,不难看出材料的导致网络谎言的原因是中国国民素质。‎ 根据以上的审题和对材料内容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立意:网络发达的利弊、如何抗拒网络的虚假、真善美与假恶丑、国民素质决定当下走向。以上的立意角度均可以作为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要紧紧围绕材料与现实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当下的现象,这样就可以把我作文写的深刻。‎ 根据对材料的把握,可以有如下的写作素材参考:一 “恶意炒作”概念的界定 对于“炒作”一词,《应用汉语词典》(2000年版)的解释是:“大力宣传和鼓吹”。这个定义中,“鼓吹”二字似乎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但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于“炒作”一词这样定义:“为扩大人或者事物的影响而通过媒体做反复的宣传”。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炒作”是一个中性词,并非贬义。‎ ‎《北京青年报》编辑张维国也指出:“炒作,首先是个中性词,是宣传的第二种解释,例如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产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的、连续的有一定规模的宣传就是炒作”[i] “炒作”二字之所以容易让人误解,是因为个别媒体出于尽快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的考虑,常常把这种手段用于社会新闻、负面报道或者突发报道上,形成了“恶意炒作”。‎ 有学者对恶意炒作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界定:第一,无中生有地制造人际关系紧张和冲突,以达成实现炒作人某种目的或利益;第二,艺人对这种炒作无力对抗。如果听之任之,名誉受损,但如果采取行动,又会正中炒作者的圈套;第三,恶意炒作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自杀行为,其最终结果是大众对宣传公信力的失望,最终受到伤害的是整个文化市场。通过对恶意炒作的内涵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够清楚的地将恶意炒作区别于一般的新闻炒作了。我们以下所讲的炒作,都是就网络新闻的“恶意炒作”而言的。[ii]‎ 二 恶意炒作现象的网络媒介环境分析 网络时代已从web1.0发展到web2.0,甚至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正在向web3.0时代迅速迈进。而在中国,目前,互联网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迅猛发展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已有4.2亿网民,普及率持续上升,达到31.8% 。网络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环境中,传播格局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模式。即每一位网民都是传播者,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拥有前所未有的传播能力。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各种繁杂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的每一个角落,社会舆论变得非常自由、迅速、难以控制,并且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草根化、情绪化的新格局。恶意炒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才出现的。‎ 三 以“犀利哥”、“凤姐”为例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被称为是“第四媒体”,凭借着快速、便捷可复制性强、交互性强的特点,成功打造了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红人”。从李宇春“春哥”、曾轶可“曾哥”再到“凤姐”和“犀利哥”,“哥、姐”网络流行现象可谓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以“犀利哥”为例。“犀利哥”原名程国荣,一位精神失常的流浪者。2010年2月23日,因为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而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乞丐王子”等。“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神乎奇迹的搭配,还有那杂乱的头发,都深深迷住了我”这是网友们对他的评价。之后,“犀利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同时被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大肆报道。其后引起了当地政府层的关注。“犀利哥”事件亦席卷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iii]但是,当“炒作之风”席卷之后,有人反思:“犀利哥”作为一位精神失常的流浪者,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是无辜,他被网友和媒体任意地愚弄和嘲笑;同时,他也是无奈的,他以及他的家人没有办法抵挡这场声势浩大的,由网友和媒体联合的“狂欢活动”。‎ 再比如“凤姐”事件。“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有征服世界的欲望。奥巴马才符合我的征婚标准”、“我经常看的都是人文社会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iv]‎ 罗女一出,雷倒众生。她的经典语录一个接一个,每一个都让人或捧腹,或惊骇,或无语,或痛骂。据称,罗玉凤征婚事件为网络营销策划机构精心策划的炒作,目的就是要罗玉凤出名。果真如此,则让人感到遗憾和悲哀。在眼球经济时代,所有都可能成为炒作者的素材和对象。炒作无罪,但没有尺度地恶意炒作,就值得人们去反思了。此外,假设幕后并无推手,整个事件就是罗玉凤的一种自我陶醉,那么同样让人感叹。从罗玉凤的表现看,她的个人炒作逾越了世人的心理承受底线,她的自信超乎寻常,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已经陷入了病态化。这样的现象背后,更加值得我们去剖析,去深思深层次的原因。‎ 四 恶意炒作现象的成因分析 从“春哥”、“曾哥”到“凤姐”、“犀利哥”,我们可以看到,这场网络文化的狂欢盛宴似乎并没有终止的迹象,反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网民跟帖、炒作,乐此不疲。网络媒体也在推波助澜,积极的为这些“哥、姐”作免费的推广。这种近乎于疯狂的火爆,不禁让人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受众怎样的心理?媒体又有哪些责任?相关利益者又出于怎样的目的?‎ ‎(一) 受众心理特征分析 ‎1.娱乐心理 美国传播学学者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里说道,“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猫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这个,一会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野,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需要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猫猫的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猫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波兹曼的这段话道出了当下网络时代中网民们存在的心理状态。我们不需要思考所谓有连续性有意义的东西,我们追求的只是一种对于信息及时把握的快感。此外,现在大多数网友是青年人,他们正面临家庭、事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会在网上寻找各种宣泄渠道。“犀利哥”的迅速走红正是在网民“娱乐至死”的心态下产生的。‎ ‎2.空虚无聊的看客心理 在社会转型的震荡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世俗化与功利化。在这种社会环境氛围中,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容易失去理性,没有耐心,心灵缺少宁静。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滋生寂寞、空虚的土壤。为了摆脱寂寞心理的扰乱,人们在网上寻找种种“看点”和“笑点”。“犀利哥”现象,从表面上来说是年轻人对“犀利哥”的一种无厘头的追捧,实质上是精神空虚、价值观歪曲的表现。网络上像“哥跟的不是帖,是寂寞。”等类似的言语成为网络热门词汇。有些网民也声称,寂寞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而“犀利哥”只是这种“通病”的表现形式。‎ ‎3.猎奇心理 好奇心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好奇心是出于本能的,人人都有。但是,一旦这种好奇心理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被异化后就变成强迫、发泄,就会出现一些极端的现象——猎奇心理。为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部分人追捧新事物,如搞怪人物,低俗文化等。 ‎ ‎“凤姐”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凤姐”因为一些雷人言行而迅速在网络上蹿红,自称“9 岁起博览群书,20 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 年后300 年无人能及”。这样的言论自然会吸引网友们去“猎奇”。‎ ‎(二) 媒体方面因素 ‎1.媒体责任 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赢得受众的支持和各大广告商的信赖,一些媒介披着通俗化的外衣使网络文化走向了低俗。他们过分在意如何取悦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满足人性好奇、求异等的“原始兴趣”,却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对于一些“网络红人”中存在的低俗化倾向,网络媒体工作者不仅没有做好“把关人”工作,反而将低俗化现象进行放大报道。这种媒体责任淡化的观念,最终导致网络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庸俗化。“犀利哥”能够在一周之类迅速走红,这离不开网络媒体和各种传统媒体的大肆报道。‎ ‎2.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力 从传播的“把关”过程来看,许多媒体由于争抢时效,报道心切而丧失基本判断能力。美国学者A.Z巴斯认为:“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新闻组织内部”。可是,许多媒体在转载和报道中,那些被巴斯认为“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的职业编辑,并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和事实辨别,而是任由片面的传播内容“自由流动”[vi]“凤姐”之前并未怎么出名,直至2010年1月30日罗玉凤做客江苏卫视著名访谈节目《人间》后才迅速爆红网络。‎ 这期名为《我要嫁白马王子》的节目不仅充分展示了罗玉凤的雷人言行,而且现场主持人则极尽能事地故意抖包袱、制造神秘感、吸引人眼球。这不能不怪罪于媒体在节目策划、选题方面缺乏判断力。‎ ‎(三) 恶意炒作者 ‎ “网络恶意炒作”现象背后,通常是经过相关利益集团或者个人精心策划的,以实现其特定利益的目的。“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一连串名字构成了互联网世界的喧嚣与躁动,一个个造星神话也让这些“网络红人”背后的策划人渐渐浮出水面,让人们不得不关注他们背后的“功臣”——网络推手。网络推手又名网络策划师,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定义。这个新兴名词在互联网上被解释为:‎ 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具体来说,网络推手通常是指利用网络操作规则和大众接受心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事件策划和舆论引导手法让受众知晓、关注某些特定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与特定的人物、产品和品牌紧密相关的。以“凤姐”事件为例,虽说不能确定是网络推手所为,但笔者认为,网络再无聊、再恶搞,很难“自发地”或者说“自然的”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庞大的规模,火速走红往往离不开网络推手和策划。网络推手在炒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发帖、顶帖、制造争议话题、故意抬杠,以及通过运作和网站的关系把某一话题置顶、制作成网站专题等等,营造出某种话题受到千万网民关注的假象,最终以达到实现个人或集团的某种利益。‎ 五 恶意炒作现象的对策分析 在眼球经济时代,所有东西都可能成为炒作的对象,并且极易演变为损人利己的炒作,毫无节制的炒作,为了炒作而炒作。网络炒作的泛滥趋势可能会导致社会诚信度下降,人们的道德水准下滑,娱乐之风愈演愈烈等负面现象。针对网络恶意炒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入手:‎ ‎1.网民要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网络是一个大容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高雅的、低俗的、真实的、虚假的。作为网民,一定要认识网络传播的特质,培养自己良好的网络素养。对于出现的一些网络现象,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跟风,否则会影响自己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同时网民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文化品位,自觉地抵制网络上的低俗之风。‎ ‎2.网络媒体要增加社会责任感 有着“第四媒体”之称的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渠道,网络传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网络媒体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首先,网络媒体要坚守自己作为“把关人”的职责。对于一些可能违背社会道德,错误引导社会价值观的新闻信息要慎重考虑。并且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增强网络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坚决抵制虚假、庸俗、低俗的内容,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 ‎3.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和政策扶持 在加强网络媒体自律的同时,政府也要做好“他律”工作。不断推进网络传播法制建设是加强网络监管的有力措施。对于一些冥顽不化的恶意炒作者来说,一般的道德伦理显得很苍白,我们需要法律的强制手段来执行。我国现在的新闻传播法还不健全,我们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先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有关网络传播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以此来促进网络和谐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对拥有优秀网络文化的网站加强扶持和宣传力度,避免一些网站为了蝇头小利而走向低俗。‎ 本材料作文适合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网络下的虚假”这一中心论点,从“国民素质”“炒作潮流”“受众心态”等角度进行分层论述。文章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说提出中国当下网络虚假现象的总论点,然后从下面几个角度分层论述和分析。最后在结尾进行综合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