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统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2016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16~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变化,造成中纬度气压降低和高纬度气压升高,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繁的寒潮与暴雪,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此外,冰层的融化也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北极的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然而,对于北极,我们已知的还很少,未知的还太多。未来,对北极变化情况及其生态效应影响还需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各国也应立足长远,为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北极治理积极展开磋商和合作。‎ ‎(摘编自陈建芳《正在消失的北极冰川》,《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8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加速形成。‎ B. 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问题严重,近年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大大缩小。‎ C.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引起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D. 北极的各种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比如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论证了气候变暖给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影响。‎ B. 本文列出让人惊心的数字,论证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的主要原因。‎ C.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显著影响,条理清晰。‎ D. 文章通过论述北极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新的经济机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视角,也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极地的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B. 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这个“汇”涉及一些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还是未知。‎ C. ‎ 全球气候变暖是北极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 D. 北极的快速变化所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危害,但北极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还太多。将来我们应该对它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题干中“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错误,原文第一段内容为:“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关键词“可能会”,与题干中“将”矛盾,或然当必然,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题干中“对比的论证手法”错,从文段内容中“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可分析得出,运用了事实论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题干中“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这一说法太绝对。且全文中这一说法没有依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针对论述类文本的答题:1.做这类题目要首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要点,然后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干扰项。2.辨别清楚题干中的“正确”与“最为准确”。“正确”是指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没有知识上、事理上的错误;“最为准确”是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与作用等作出了科学、规范而周密的解说。3.辨别清楚题干中的“不符合文意”与“不属于”。“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本文信息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不属于”则是指不管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要它不属于该重要概念的范畴之内,就应选定它为“不属于”。4.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如何认定一本好书?各种图书奖项是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图书奖项入选的图书,是否就是网民心目中的好书?网民心中理想的图书评选标准是怎样的?为回答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项目组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网民对图书奖项的认知与评价,可以看出,图书评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好书、推荐好书,倡导出版社多出好书,鼓励读者多读好书;读者希望图书奖项帮助自己选择、阅读好书,期望权威的图书奖项为他们选书、读书提供引导。对此,我们建议:‎ 要对参与评奖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量化要求。在现有评奖标准严把政治性、思想性、文学性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图书质量、效益的量化的要求,适当设立销量、利润的基本门槛。在资格审查时,要严格核查出版社报奖图书的印数、销量等。‎ 完善专家组评奖、读者参与的评选方式,要注重网民读者的话语权。注重吸纳网民读者的意见,开辟专门的网上评选渠道。结果计算按专家组评选、网民读者评选各占一定百分比分配权重。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可做适当调整。‎ 改变网民读者对中国图书奖项的传统认知,保持中国图书奖项评选权威性、公正性、影响力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手段,打造图书奖项品牌,提高各大图书奖项的知名度,在网民读者中形成良好口碑。‎ 网络阅读的特性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某些以销量、热度为主要标准的网络好书评选,应予以正确引导,不能放任其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做法。‎ ‎(摘编自《网民对图书奖项的认知与评价调研报告》)‎ 材料二:‎ 图1网民对图书奖项的认知 图2图书奖项推荐方式认同度 材料三:‎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给予适当奖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11月2日公告:‎ 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织委员会审定,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共评选出科普图书类金奖作品10种、银奖作品20种;科普影视动画类金奖作品5种,银奖作品10种;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金奖作品4篇,银奖作品10篇。‎ 材料四:‎ 美国科普图书几个主要奖项:‎ ‎(一)美国科学促进会、斯巴鲁“科学图书与电影”优秀科学图书奖,由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阅读的高质量科学图书的创作与出版。奖励图书分为四类:儿童科学图画书、中年级科学图书、青年科学图书、实践类科学图书。奖项的评审由评审组根据四类图书的共同标准以及四类图书的特定标准要求进行初选,然后再评定,每个类别评选出1本获奖的优秀图书。获奖作者可以得到一枚奖章和1000美元的奖励。该奖项得到斯巴鲁汽车公司的长期赞助。‎ ‎(二)科学图书奖:由美国大学优等生联谊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在科学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家创作的科普读物,评审委员会选出5本图书入围,再从中评选出1本获奖图书,给予1万美元奖励。‎ ‎(三)科学传播奖:由美国物理学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上一年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等相关科学领域促进公众理解的科普作品,每个领域各评选出1个获奖作品,给予3000美元、一把雕刻温莎椅的奖励。‎ ‎(四)美国研究院传播奖:由美国科学、工程及医学研究院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美国上一年度出版或发行的英语科普作品,奖项包括科普图书在内的4个类别,各评选出一个获奖作品,每类获奖作品作者奖励2万美元,奖金由基金会提供。‎ ‎(五)获伯瑞优秀儿童科学图书奖:由美国植物病理学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对前一年出版的、从天文学到动物学等各领域的优秀儿童科学图书,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读者群体,各评选出一本获奖图书,予以奖励。‎ ‎(摘编自《国外科普图书奖项对我国的启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项目组开展调查,是为了解答图书奖项人选的图书是不是网民心目中的好书等问题。‎ B. 项目组认为,优秀图书除了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外,还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参加评奖的图书仅在内容方面设置严格的标准是不够的。‎ C. 专家与网民评选图书的标准是不同的,对同一类图书的评选,专家的权重应大于网民,对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要相当。‎ D. 网民对国内外图书奖项认知度高的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从总体看,对国内图书奖项的认识度高于国外图书奖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师大有关项目组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图书评奖活动的主要目的与读者对图书奖项的希望基本不一致。‎ B. 北师大项目组提出图书评选要进一步完善评奖条件,改进评奖方法,加强图书奖项的宣传力度和对网络好书评选的正确引导。‎ C. 在对图书奖项推荐评选方式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读者推荐;而出版社和政府部门的推荐认同度较低,说明读者不认同权威。‎ D.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是中国的一个科普类图书奖项,从评选结果看,其特点与美国几个主要科普奖项相同。‎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美国科普图书奖项主要特点。‎ ‎【答案】4. C 5. B ‎ ‎6. ①奖项多,设奖主体多为社会机构,并且注重结合本机构所属领域,突显特色;②获奖数量不贪多图全,各类科普图书奖项,不论参评数量多大,最终获奖数量都不大,大多为1项,不分等级;③奖金多由民间资本(公司、基金会赞助等)提供;④评奖相隔时间短,一般每年度评选一次。‎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C项,“对同一类图书的评选,专家的权重应大于网民,对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要相当”理解错误,材料一的原文为“结果计算按专家组评选、网民读者评选各占一定百分比分配权重。不同类型的图书评选,两类权重可做适当调整”。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基本上不一致”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看,应是基本一致。C项,“说明读者不认同权威”分析错误,从材料二图2看,两类以上的权威组织的推荐认同度排在第二位,说明读者是认同权威的。D项,“其特点与美国几个主要科普奖项相同”概括不准确,从材料三与材料四看,中国科普图书奖项的特点与美国几个主要科普奖项的特点相差较大。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阅读材料,根据问题,筛选出“美国科普图书奖项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即可。奖项类别多,主要奖项就有五个大类,没个大类里面也设有小项。设奖主体多为社会机构,如: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大学优等生联谊会、美国物理学会等,并且注重结合本机构所属领域,突显特色。获奖数量不贪多图全,各类科普图书奖项,不论参评数量多大,最终获奖数量都不大,大多为1项,不分等级。奖金优厚,一般由民间资本(公司、基金会赞助等)提供。评奖相隔时间短,一般每年度评选一次。‎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要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疙瘩汤 俞继红 他是一名美食家。‎ 他从大山中来,起先是到城里一家饭店做小工。他对食物有着天生的敏感,靠着勤奋钻研,一步步成为大厨。他又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地域的各种食材和奇奇怪怪的做法,被人们称为厨艺大师。‎ 成为大师后,他频繁地被邀请参加各种美食比赛和节目,担任评委和嘉宾。见多识广加上天生的舌头和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常常把参赛者说得频频点头,让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偶尔露一小手,也让大家瞪起眼睛,嘴巴成了“O”形。‎ 后来,他索性辞别了烟熏火燎的后厨,成了专门品尝各种美食的美食家,成了电视台、电台美食节目的固定嘉宾,每天赶来赶去,侃侃而谈,乐此不疲。‎ 忽一日,一饭店老板私下找到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信封,请他在节目中对饭店的美食评点一二。他没有推辞,专程赶到这家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了点评。没想到,这家饭店立刻火了起来,顾客点名要尝尝他在节目中推荐的几道菜。‎ 随后,只要经他点评过的饭店,无一例外都火了起来。人们给他起了外号,叫“金嘴”。‎ 请他点评的饭店老板越来越多,开始,他还坚持要亲自品尝后才给点评;后来,人越来越多,他干脆让这些老板们把各自拿手菜的菜谱一同拿来。他一捏信封,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数,知道该说几句什么话。‎ 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随着送来的信封越来越厚,他突然感觉到,他那天生对食物敏感的舌头正一点点地退化。这一发现令他十分惊异和恐慌,他偷偷跑到各家饭店,甚至自己关起门来在家里做出各种菜式来品尝,那跳动的味蕾、美妙的感觉竟然都不见了。‎ 他对任何人都不敢提起,好在没有人注意,做节目时他依然侃侃而谈,半夜里却经常惊醒,醒来一身虚汗。‎ 他开始尝试各种中药、针灸,甚至用烈酒和辣椒去刺激,却没有任何效果。‎ 年轻的老婆笑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爷专门来惩罚他的。‎ 他赶紧到庙里烧了香,还是不见起色。‎ 那天,他到电台做节目,刚走进大厅,见一群人正组织为山里贫困孩子捐款。本来已经走过去了,他突然听到“做善事”这几个字,立即转过身,把钱夹里足足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引得大伙一阵惊呼。‎ 周末,组织者邀请他一起去山里送钱物,他正想出去散散心,就跟了去。‎ 他无心参加热闹的捐赠仪式,一个人沿着山路向山里走去,越走越觉得这里像自己的老家,不知不觉竟走出老远。又累又俄时,看到山薄旁有一户人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婆正在晾晒采来的山蘑。‎ 他说明来意,好客的山里老人笑笑说:“你们城里人都爱来山里观山景,我们这里穷,只怕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呢!”‎ 他笑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心里不觉又黯淡下来。‎ 不一会儿,老人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汤中还加有新鲜的山蘑和绿绿的山菜。‎ 看着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儿时家中,白发老人似乎就是自己已故去的母亲。母亲也爱做疙瘩汤。‎ ‎“快吃吧!别嫌饭不好就行,又解渴又解饿。”老人热情地催促道。‎ 他捧着这碗山里的疙瘩汤,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 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 他望着大山,迎着山风,泪流满面。‎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山既是小说中主人公走出来的地方,也是他觉醒的地方,构思精巧,浑然一体,引发读 者思考。‎ B. “他”收了厚厚的信封后,专程赶到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点评,这表明了“他”内心的贪婪。‎ C. “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一句在小说中极具讽刺意味,展现了社会生 活中丑陋、庸俗的一面。‎ D. 文章中他把“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这一举动表明他对山里贫困孩子发自内心的同情。‎ ‎8. 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他”的人生轨迹。‎ ‎9. 小说以“疙瘩汤”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他”通过天分加勤奋,成为一名美食家;②“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肆收受贿赂;③“他”失去了味觉,回到大山,在老人的疙瘩汤里找回了丢失的味觉。 ‎ ‎9. ①以“疙瘩汤”为题,言浅意深,引人回味。②以“疙瘩汤”为题具有凸显故事情节的作用,喝“疙瘩汤”是小说的高潮部分。③以“疙瘩汤”为题凸显了主题,以平常而又简朴的“疙瘩汤”道出了追求简单、不失人生本真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这一举动表明他对山里贫困孩子发自内心的同情”错,从文中“他突然听到‘做善事’”的描写来看捐款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同情,更多的是做了亏心事之后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他’的人生轨迹”,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首先,文章开头介绍“他从大山中来,起先是到城里一家饭店做小工。他对食物有着天生的敏感,靠着勤奋钻研,一步步成为大厨。他又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地域的各种食材和奇奇怪怪的做法,被人们称为厨艺大师”、“后来,他索性辞别了烟熏火燎的后厨,成了专门品尝各种美食的美食家,成了电视台、电台美食节目的固定嘉宾,每天赶来赶去,侃侃而谈,乐此不疲”,可见此时的“他”通过天分加勤奋,成为一名美食家;由“后来,人越来越多,他干脆让这些老板们把各自拿手菜的菜谱一同拿来。他一捏信封,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数,知道该说几句什么话”可见:此时的“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大肆收受贿赂;由“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可见:此时的“他”失去了味觉,回到大山,在老人的疙瘩汤里找回了丢失的味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本题中,文章以“疙瘩汤”为题,并且在文章的后文中写道“看着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儿时家中,白发老人似乎就是自己已故去的母亲。母亲也爱做疙瘩汤”,言浅意深,引人回味。而喝“疙瘩汤”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如“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这样,凸显了故事情节。从文章主旨上看,“疙瘩汤”这一看似普通的题目,体现的是追求简单、不失人生本真的主题,这样的题目设置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诔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表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惊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妇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冻,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救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太史公①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确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注]①太史公:司马迁。②礅(礉):苛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B.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C.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D.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术,文中指商鞍重“法”,申不害重“术”,都不够完善,韩非主张两者兼用,后指法家之学。‎ B. 儒者,尊崇孔子创立的儒学学说、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泛指读书人。‎ C. 侠,文中指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他们因好名声被官府封官,称为“侠客”。‎ D. 老子,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非贵族出身,学识超群。他是韩国贵族子弟,有口吃的缺陷,不善言语表达,但才干出众,连李斯都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B. 韩非洞察世事,著书立说。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接纳,考察了古往今 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等十万多字的著作。‎ C. 韩非才华横溢,受到赏识。有人把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等,很赞赏,听说是韩非所写,秦王立即攻打韩国,终于见到了韩非。‎ D. 韩非遭人诋毁,令人惋惜。李斯和姚贾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秦王派人毒死了韩非。司马迁悲叹韩非的命运,对韩非的遭遇充满了惋惜之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2)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2)我能够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的意思是:现在大王想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其中,“王”“非”“此”都做句子主语,此处都应断开,排除 CD;“今王不用”句子成分完整,主谓宾俱全,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他们因好名声被官府封官,称为‘侠客’”错,“侠客”是民间对他们的称呼。‎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秦王派人毒死了韩非”有误,原文是“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数:屡次;谏:规劝。用:采纳。第二句中,此:这;游:和……交往;恨:遗憾。‎ ‎【点睛】参考译文:‎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却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贤能的人,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任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接纳,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万多字的著作。然而韩非明白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非常详尽,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自己没有逃脱游说的灾祸。‎ 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哎呀,我能够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写的书。”秦王于是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紧急,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对他感到很惊异,但没信任、任用他。李斯、姚贾嫉妒他,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想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说得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陈述是非,未能见到秦王。秦王后悔,派人去救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申子、韩子都著书立说,留传到后世,学者大多有他们的书。我唯独悲叹韩非撰写了《说难》而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太史公说:老子推重的“道”,虚无,以无所作为来适应各种变化,所以他写的书措辞微妙不易理解。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极少施恩。都源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冻未解散策①郡圃②‎ 杨万里 积雪偏工霁后凝,不妨③冷极不妨清。‎ 静闻檐滴元无雨,倒挂冰牙未怕晴。‎ 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圃中散策饶君强,敢犯霜风上古城。‎ ‎[注]①散策:拄着一根竹杖散步,②郡圃: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薯后的园圃亦称郡圃。③不妨:不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诗人善于雕琢景物如“偏工”“未怕”,分别将积雪、冰牙拟人化。‎ B. 前两联写雪后天晴,天气更加寒冷清朗为下文描写独自散步做了充分铺垫。‎ C. 第三联写诗人在园圃里散步,写得有声有色,可触可感,刻画出诗人惬意的神情。‎ D. 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幽默诙谐:诗歌构思新巧,具有形象性又富含深意。‎ ‎15. 诗的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认识,告诫人们不要随便逞强,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或反向理解为:不要满足于诗意的散步,要敢于冒险,挑战极限,才能看到更多风景)。②尾联诗人很巧妙地运用“饶”与“敢”的转折表述,表明在园中尽管你敢于与严寒对抗,但不能顶风冒雪上城墙,表明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自身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量力而行。‎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幽默诙谐”分析错误,诗中没有体现这样的语言风格。“不妨冷极”“元无雨”“独往独来”等体现的是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题目是,诗的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 诗歌尾联是“圃中散策饶君强,敢犯霜风上古城”,意思是“拄着拐杖在园中散步姑且还勉强可以,怎么敢顶着寒冷的霜风到古城上去呢?”此句蕴含着诗人体会到的人生哲理,“敢犯”二字是警告之意,告诫人们不要随便逞强,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尾联诗人很巧妙地运用“饶”与“敢”的转折表述,“饶”字是让步表述,可以这么做,“敢”字是警告之意,不能那样做。结合诗人的处境与人生阅历可知,此句表达了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自身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量力而行的人生哲理。‎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饮、享受室中之乐、心情愉悦的“______,______”两句与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 ‎(3)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词”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李密《陈情表》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祖母的拳拳深情。‎ ‎【答案】 (1). (1)触舻千里 (2). 旌旗蔽空 (3). (2)引壶觞以自酌 (4). 眄庭柯以怡颜 (5). (3)气息奄奄 (6). 人命危浅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触舻、旌旗、壶觞、酌、眄、奄奄。‎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首钢冰球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一只名为“冰墩墩”的熊猫正式__________“冰墩墩”以熊猫为__________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友好可爱、__________的形象与冰晶外壳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它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取材;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冰”象征纯洁、坚强,契合了冬奥会的特点。“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忍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__________)“冰墩墩”在整体形象上酷似航天员,有创造非凡、索未来的寓意,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的精神,展示了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此外,“冰墩墩”__________的3D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亮相 原形 憨态可掬 人性化 B. 亮相 原型 憨态可掬 拟人化 C. 登台 原型 憨头憨脑 拟人化 D. 登台 原形 憨头憨脑 人性化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的头部装饰彩色光环,源自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B. 它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这个设计灵感受到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启发 C. 它头部佩戴的彩色光环,其灵感源于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D. 它的头部装饰彩色光环,这个设计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则是借助“冰墩墩”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来表达 B. “冰墩墩”左手掌心握着心形图案,正在热情地欢迎全世界朋友的到来。‎ C. “冰墩墩”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则代表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D. 很多人认为“冰墩墩”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可以表达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登台:走上讲台或舞台。语境中吉祥物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应选“亮相”。‎ 第二空: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语境中,“冰墩墩”是按照“熊猫”的模样设计的,应选“原型”。‎ 第三空:憨态可掬: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憨头憨脑:纯朴老实;呆头呆脑。语境中与“友好可爱”并列的,应选“憨态可掬”。‎ 第四空:人性化:就是适合人们使用方便操作的各种事项。拟人化:使人格化,使带有或赋予人性的色彩。语境中是从冰墩墩的外观设计来说的,应选“拟人化”。‎ 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部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灵感源自……的取材”语句杂糅了;二是“自”与“于”重复了。‎ A项,“源自于”语意重复,删掉“自”或“于”。同时缺少“这个设计灵感”,表意不明。‎ B项,成分残缺,“受到……启发”前面确实“是”。‎ C项,搭配不当,“佩戴”应改为“装饰”,毕竟吉祥物是物。‎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本题,上文从“冰”和“墩墩”的寓意进行介绍,下文从吉祥物的整体形象进行介绍。中间这一句,应该是对“冰墩墩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的具体介绍。‎ A项,句式与语境不一致。‎ B项,“正在热情地欢迎”虽有现场感,但与介绍语气不一致。‎ D项,“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官方身份,而且句式也与语境不一致。‎ 故选C。‎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模仿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仿写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分句前后的内容连贯、句式对应。要求引用的诗句从《归园田居(其一)》中选取。‎ 最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以极素淡景象写出山村的宁静;_____,_ , , , 。这些精微的描写,又似乎毫不经意,好像信手拈来。‎ ‎【答案】“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鸡鸣,似动实静,进一步反衬出乡间的安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按照例句仿写,注意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根据题干要求,先要从《归园田居(其一)》中选取两句运用描写的诗句,以引号标出,然后用三个分句进行点评,前两个用四字短语对所选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再用一个分句从内容、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即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意思: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诗人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从诗境本身来看,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 ‎【点睛】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 ‎)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句意一样。(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21.按照要求,把下面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②《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③《雨巷》运用了象征性抒情手法。‎ ‎④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 ‎(1)以《雨巷》为主语:‎ ‎(2)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主语:‎ ‎【答案】(1)《雨巷》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成名作。‎ ‎(2)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在其成名作《雨巷》中塑造的形象。‎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变换句式的能力,要求把短句变为长句,首先根据要求确定的句子的主体即“作品”“形象”;再把其他信息作为句子的修饰成分。另外要注意修饰语的排列顺序。答题时注意哪一个词做主语。‎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董福财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村面对的是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沙地。过去粮食亩产不足200斤。1996年国家工作组考察时认为该村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整体搬迁,可董福财竟然拒绝了。‎ 有的人说:“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还能拿国家补偿为啥不搬?”‎ 董福财却说,流沙南侵的速度是每年5到‎12米 ‎,而北甸子村离沈阳也不过150公里。沙子撵着人走,啥时候是尽头?在他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18年里,北甸子村形成了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3公里的林带,把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向北推进了13公里。今年,董福财已到肝癌晚期。2002年董福财带领村民修路旴,意外受伤摘除了脾脏。这十多年来,他带着大伙儿种树、修路、搞养殖,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患上了严重的肝病。‎ 有的人说,董福财这样做值吗?‎ 你认为“有的人”的认识对吗?董福财这样做值吗?请综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为国为家 董福财拒绝整体搬迁,将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向北推进了13公里。他带着大伙儿种树、修路、搞养殖,换来的是肝癌,摘除了脾脏,严重的肝病。董福财这样做值吗?答案是,值得。董福财为国为家,是人民的公仆,家乡的建设者,他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后来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谋 当国家工作组考察判定自己眷恋的北甸子村为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整体搬迁。有很多的人心思活动了,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还能拿国家补偿为啥不搬?董福财却没有动摇,当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补偿,是更宜居的环境,他却能够从大局着眼。他的眼里不仅有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村子,他的眼里还有沈阳,还有国家。‎ 流沙南侵的速度是每年5到‎12米,而北甸子村离沈阳也不过150公里。沙子撵着人走,啥时候是尽头?在防沙治沙的第一线,人退沙进,董福财以血肉之躯,带领村民植树治沙十八年。十八年是将近两代人,董福财为国为家,舍生忘死,亲手创造了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3公里的林带,将沙子固定在林带之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十八年沙子扫过了每一名北甸子村民的脸颊,大家伙却没有退却是因为他们有主心骨。在植树种树、修路、搞养殖的过程中,村子变得越来越好,董福财的身体却越来越差。面对这样的身体,他一路向前。当有的人说,董福财这样做值吗?‎ 如果你知道北甸子村史前是个内陆湖,清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是皇家三大牧场之一,如果你知道北甸子村距离省会沈阳直线距离只有150公里,以往彰武地区的流沙速度是每年5至‎12米南侵,你就会认识到董福财生命的价值和奉献的意义,你就会明白,值得是对这位共产党人的评价。董福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每一个人留下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 如今,滚滚黄沙被树根牢牢抓住,昔日沙漠变成绿洲。在这背后,是一位老人多年的坚守。他的身体不好了,他为心中不变的信仰,舍己为公的精神却永远会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从小做起,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为家,做一个我国为家有用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对“有的人”的认识正确与否与董福财做法值不值,写一篇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整体搬迁,拒绝,植树治沙,肝癌晚期,虚弱,雪上加霜,值吗。‎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则有关当下中国人的故事,具现实意义。‎ ‎1、有的人说:“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还能拿国家补偿为啥不搬?”这是从局部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 ‎2、有的人认为董福财这样做不值得,也是从个人得失角度来说的。董福财已到肝癌晚期。意外受伤摘除了脾脏,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患上了严重的肝病。这是有的人认为不值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他这种舍生忘死的行为,正是一种牺牲精神的体现。在他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18年里,北甸子村形成了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3公里的林带,把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向北推进了13公里。这是他为之付出的原因。‎ ‎3、董福财拒绝搬迁,则是从大局来思考问题,是从对社会、对集体的贡献来说的。他舍身为集体、为国家,这是一种崇高和伟大的精神,他传承党的信仰,为大众谋幸福。‎ ‎【立意】①改变环境是干出来的。‎ ‎②人可以胜天。‎ ‎③带领人民奋斗需要牺牲精神。‎ ‎④舍身为集体、为国家 ‎【素材】1、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3、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4、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5、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6、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7、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8、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 ‎9、青年英杰数不胜数!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10、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为国为家”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