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天门、仙桃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天门、仙桃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2017-01)

天门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 二 语 文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张兴德 ‎  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衷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一部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 ‎  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 ‎  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 ‎   (选自《光明日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是人们认识历史的教科书。‎ B.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不少态度轻浮随意“消费文学经典”的怪象,这种消费是对文学作品的一大伤害。‎ C.文学经典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保证。‎ D.诸如为潘金莲翻案、潘金莲同武松谈恋爱、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其实质都以创新为名,歪曲经典,谋取商业利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经典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也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局限性”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B.文学经典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而据此就认为要突破经典,这种认识似是而非,因为局限性也是历史的客观存在。‎ C.时代在变化,正确解读、诠释文学经典时,加进时代元素,会让经典变得面目全非,也会让经典失去教科书的功效。‎ D.宝黛爱情是《红楼梦》里反映的那个时代特有的爱情,不可随意演绎,一旦加入时代元素,就不再是宝黛爱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经典形象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早已深入人心,不可随意更改,就如同断臂的维纳斯女神一样。‎ B.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的文学经典有其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人们高度的认同。‎ C.任何一部文学经典都有其特质,传承经典必须尊重其固有的定型,保证经典作品的原汁原味、原貌原形。‎ D.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等电影,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修复原著,使电影和原著起到互补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知识女性的典范——林徽因 王肖潇 现在的文艺青年和影视作品热衷于把林徽因演绎成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热捧为唯美、浪漫的“民国女神”,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好像她不曾经历国难家愁。事实上,颠沛流离是林徽因短暂人生的主要内容。在我看来,真正令林徽因长存的,倒不是她的美貌才学,也不是她的浪漫唯美的爱情,实在是她那份知识分子的坚韧忠诚和铮铮不屈的风骨。‎ ‎   1937年夏天,山西五台山区荒凉、崎岖的路上,出现一对年轻的夫妻,33岁的林徽因和36岁的梁思成。当时他们下决心要找到一处唐代的木结构建筑。然而,经过上千年的朝代更迭与战火,学者们了解的唐建筑实物只有砖塔结构,没有木结构。日本建筑学界甚至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这深深刺激了这对年轻夫妇。走了两天崎岖山路后攀上五台山大殿的天花板,在无数蝙蝠扇起的千年尘埃与臭虫堆中摸索测量之后,林徽因夫妇惊喜地发现了屹立于荒凉空寂的苍山中的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他们的兴奋难以言表。‎ 然而就在此时,数百里外的北平,卢沟桥上响起了枪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次山西之行成为林徽因夫妇考察事业的最后一个高峰。‎ ‎1937年7月29‎ 日,北平沦陷,匆匆赶回北平的林徽因给正在外地的女儿梁再冰写了一封信 :“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要顶有决心才好。”林徽因和梁思成为防不测,连日清点、整理营造学社的研究资料。逃难前,为防止这些珍贵的资料落入日本人之手,他们将其存进天津英资麦加利银行。‎ ‎     1937年底林徽因、梁思成决定南下昆明,经过长时间的颠沛流离、艰难跋涉,好不容易来到昆明。却因战局所迫,继续漂泊。1940 年迁徙到四川宜宾的李庄,这里气候阴冷潮湿,对患过肺病的人很不利。在李庄,居住的房间以木板和竹篾抹泥为墙,老鼠和蛇常常出没其间,木床上的臭虫成群结队。但面对战时大后方的艰苦,梁思成、林徽因从未有丝毫彷徨。梁从诫曾回忆,“母亲这时爱读杜甫、陆游后期的诗词,这并非偶然”,她从中汲取着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爱国情操。‎ 在李庄的 4 年多时间,虽然生活困顿,重病缠身,但林徽因始终相信抗战必会胜利,相信中国建筑研究事业会继续。这种信念极大地帮助了她。在病床上,她开始很认真地阅读《史记》与《汉书》等古籍并做笔记,这是后来梁思成主持《中国建筑史》的写作不可或缺的。在李庄如豆的灯光下,他们整理出了他们多年古建筑研究的资料,后来成为中英文版本的《图像中国建筑史》,那是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正是对中国建筑的赤子之心,支撑着他们度过了艰难的战争岁月。‎ ‎   抗战胜利后的 1946 年,一家人终于回到了北平。这一走就是 9 年。在北平复校的清华大学正式成立建筑系,聘梁思成为系主任。不久,梁思成应邀赴美讲学和考察。创办建筑系的工作实际上落在林徽因身上。而此时,林徽因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她接受了摘除受感染的肾脏手术。但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她躺在病床上,全力指导工作,事无巨细,出谋划策,确保开学后建筑系第一班学生能正常上课。‎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抱病在身的林徽因迎来了一个光荣又艰巨的重任——设计国徽。重病丝毫不能遏止她的工作热情。家里的客厅变成了建筑系的国徽设计“工作间”,沙发和桌椅上到处都摆满了金、红两色的国徽图案,林徽因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病人……在得知设计的国徽通过决议,林徽因已经无法站起来了,当时林徽因体重只有50 多斤。‎ 即使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林徽因还是一起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了51年的人生路。痛失爱妻的梁思成亲自为妻子设计了墓碑。追悼会上,两位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写了一幅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相关链接【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①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百度百科)‎ ‎②林先生是才女,是美女,都是外表,最难得的是她的高贵品质,一生都处在逆境中,但从不发牢骚,依然在积极为建筑事业做贡献。(清华大学建筑系第一班学生,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评恩师林徽因)‎ ‎③我常觉得,那国徽中的红色也有妈妈的一小滴血。(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回忆母亲)‎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时间顺序,主要通过考察发现佛光寺、困于李庄却矢志不渝、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几个事件突出了作为“知识女性的典范”的林徽因高贵的精神品质。‎ B.林徽因夫妇最终能在五台山发现了屹立于荒凉空寂的苍山中的唐代的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主要是因为受日本建筑学界“中国已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断言的刺激。‎ C.在李庄的 4 年多时间,生活困顿,重病缠身的林徽因坚持认真地阅读《史记》与《汉书》等古籍并做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梁思成主持完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D.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抱病先后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51岁不幸逝世,梁思成和挚友金岳霖、邓以蛰一起联名写挽联表示哀思。‎ ‎5.文中在记录林徽因抗战时期的经历时,分别引用了林徽因给女儿的信和儿子梁从诫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文章虽然写的是林徽因,但对其丈夫梁思成也多有涉及,请结合材料对梁思成的人格品质加以简要概括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日 食 ‎〔瑞典〕谢尔玛·拉格洛芙 有山脊窝的斯蒂娜、乌歌的丽娜、小泽的凯莎、天峰的玛雅跟芬黑的蓓达,还有老兵那儿新娶的太太伊琳以及二、三个其他的农妇——她们全都住在斯卓胡顿下头,教区的最末端,那是个荒凉、多岩的地区,大农庄的地主都懒得碰手。从早到晚,这些妇人成天都独守在陋屋里,就算是有丈夫跟孩子的,也是男人一早去上工,孩子去上学。生活既是如此孤单,有时候她们真该聚聚,喝杯咖啡。这倒不是说她们在一起很合得来,彼此也绝非特别亲近;只是有些想知道点儿别人是怎么过日子的,有些则长年住在山影里头,如果不偶尔与人见见面,真会闷坏的。准备一次小小的聚会倒也不费什么事。困难却在找个说得过去的场合。妇女们一致认为,在平常的日子里欢度这样的聚会,可是不行的。如果她们如此浪费一去不返的宝贵时光,传了出去可要遭人说闲话的。‎ 有一年有个妇人真是绞尽了脑汁,该轮到她作主人请喝咖啡了,可是她似乎怎么也找不出任何特殊的场合借以庆祝。她不能在命名日那天请客,因为历书中没有与她同名蓓达的圣徒。她也无法靠她的家人,因为他们都躺在墓地里安息呢。她的年纪已经很大,她盖的被窝或许寿命比她还长。她是有只十分钟爱的猫,而且说真的,它喝咖啡比她还要有派头;但她毕竟不能为只猫请客聚会吧!一边思量,一边把历书翻了又看,因为她觉得总能在那里头找出个办法来的。那本历书她翻到第七次的时候,目光停到了“日食”上头。她注意到那年,公元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七日那天,会有一次日食。自正午十二点二十分开始,下午二点四十分结束,日食将遮盖太阳十分之九的面积。这,她过去也读过好几次了,也不曾感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此刻,却突然变得耀眼地明晰。   “有了!”她兴奋得叫出声来。然而她的信心也只维持了两、三秒钟,之后就放下了这个念头,心怕其他的妇人会笑话她。不过,其后几天中,看历书时涌起的那个念头,又一再地在她心中重现,最后,她开始考虑是否该碰碰运气。因为她好好地思量时,觉得全世界的朋友中,她还有比太阳爱得更深的吗?她的小茅屋落脚的地方,一整个冬天都不见一丝阳光透入屋中。她一天天地指望着太阳在春天回到她身边。她越想越觉得一年中,没有比她朋友太阳奋战黑暗,光荣获胜之后绽放新的光彩与瑰丽那天,更值得她欢度了。‎ 于是,日食那天,斯蒂娜、丽娜、凯莎、玛雅与其他的妇人都在芬黑与蓓达一块儿坐着喝咖啡。大家都说一辈子也想不通这回蓓达为了什么要请喝咖啡。这时,日食已经开始了。但是她们却毫没留意。直到天空变得昏灰,大地有如笼罩在一块铅质的帷幕下,一阵狂风吹来,就似死亡的号角与最后审判日的哀歌齐鸣,她们才停顿下来,也感到些畏惧。‎ 不过每个人又添了杯咖啡之后,这种感觉也就很快地过去了。一切过后,太阳灿烂快乐地重又出现在天空时——她们觉得一整年太阳好像都不曾这么明亮且威力无穷——她们看见蓓达走到窗边,合着手站着。远望阳光普照的山坡,她颤抖着声音唱起:旭日再升,感谢你,吾主!以重振的勇气、力量与希望,我欢唱快乐的歌声。瘦削而透明发亮,老蓓达站在窗前的亮光中,她歌唱时,阳光在她周遭飞舞,似乎也要将它们的生命、力量与缤纷赠送给她。唱完赞美诗之后,她转身带有歉意地看着她的客人们。   “是这样的,”她说:“我没有比太阳更好的朋友,所以我要在它失光的这天纪念一下。我觉得当它度过黑暗时,我们应该聚在一起来欢迎它。”   现在她们了解老蓓达的心意了,她们心中也十分感动。聚会之后,妇人们都快乐又满足地回到各自的家中。因为心中想到有了善心且忠诚的太阳作朋友,她们仿佛觉得更充实,也更安逸。‎ ‎(摘自《世界经典小小说金榜》)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日食”为题,是因为全文都是紧扣日食来写,日食不仅是行文的线索而且是小说的主旨载体。‎ B.斯卓胡顿下头,是个荒凉、多岩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管缺乏乐趣,但相互间非常亲近,感情融洽。‎ C.蓓达过去也多次注意到日历上“日食”一事,都没有在意。这次,“日食”为她请客提供了理由,意义非凡。‎ D.蓓达渴盼阳光,太阳是唯一对她亲切和蔼也是她永远觉得不够的,只有在阳光照耀下,她才有生活的勇气。‎ E.老蓓达虔诚地唱着赞美诗,并告诉妇女们这次聚会的缘由。妇女们很感动且深受启发,心中既充实又安宁。‎ ‎8.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对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9.小说以“日食”为题,但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妇女们为聚会绞尽脑汁,后半部分侧重写妇女们的感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铁虎,不知何许人也,梁世南渡。语音伧重,膂力过人,便马槊,事梁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誉板为府中兵参军。誉为广州刺史,以铁虎为兴宁令。誉迁湘州,又为临蒸令。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及王僧辩讨誉,于阵获铁虎,僧辩命烹之,铁虎呼曰:“侯景未灭,柰何杀壮士!”僧辩奇其言,乃宥之,还其麾下。 及侯景西上,铁虎从僧辩克任约,获宋子仙,每战皆有功。元帝承制授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邑三百户。又从僧辩克定京邑,降谢答仁,平陆纳于湘州。承圣二年,以前后战功,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五百户。仍为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如故。高祖诛僧辩,铁虎率所部降,因复其本职。 ‎ 寻随周文育于南江拒萧勃,恒为前军。文育又命铁虎偏军,于苦竹滩袭勃前军欧阳頠。 又随文育西征王琳,于沌口败绩,铁虎与文育、侯安都并为琳所擒。琳引见诸将,与之语,唯铁虎辞气不屈,故琳尽宥文育之徒,独铁虎见害,时年四十九。高祖闻之,下诏曰:“天地之宝,所贵曰生,形魄之徒,所重唯命。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沌阳县开国侯铁虎,器局沈厚,风力勇壮,北讨南征,竭忠尽力。推锋江夏,致陷凶徒,神气弥雄,肆言无挠。忠贞如此,恻怆兼深,可赠 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封一千户,并给鼓吹一部,侯如故。”天嘉五年,世祖又诏曰:“开国侯铁虎,诚节梗亮,力用雄敢,王业初基,行间累及,垂翅贼垒,正色寇庭,古之遗烈,有识同壮。宜仰陪需寝,恭颁飨奠,可配食高祖庙庭。”子瑜嗣。 (选自《陈书·卷十·列传第四·周铁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B.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C.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D.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 B.“高祖”是古代皇帝的庙号,著名人物有陈高祖陈霸先、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 C.“诏”是皇帝发的文书命令,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如遗照、密诏、手诏等。‎ D.“赠”的古义有“赠送” “送走,驱逐”“给官吏或其父祖加官进爵”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铁虎勇气可嘉,胆量过人。他曾经为梁朝河东王萧誉效力,以勇气和胆量而闻名天下,萧誉上奏表任命他为府中参军。后又被任命为兴宁县令。‎ B.周铁虎能征善战,功绩卓著。因为随王僧辩攻克了京都,降服了谢答仁,平定了陆纳的战功,他被晋封为侯爵,增赐食邑合计以前赐予的共五百户。‎ C.周铁虎刚正磊落,不屈不挠。他随周文育西征王琳,兵败被擒,由于他言词气概不屈不挠,王琳饶恕了周文育等人,惟独周铁虎一人被害,年仅四十九岁。‎ D.周铁虎忠诚坚定,泽及子孙,陈高祖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增赐食邑一千户,陈世祖让其配享在高祖祭庙,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辩奇其言,乃宥之,还其麾下。(5分)‎ ‎(2)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①‎ ‎(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释】①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4.下列对本首词上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E.词的上片,描写层递有序,语言平实畅达,处处从个人的真实经历出发,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15.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英雄人物盛衰,写到东吴孙权,非但人无觅处,就连“ , ”这些当年满是风流遗事的亭台楼阁都杳无踪迹了。‎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两句是:“ , ”。‎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印证了这句话。‎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②他们夫妻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关照,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③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小明说他正在找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他,让他高兴了好一阵。‎ ‎④经纪公司和外包团队隐藏在戏台重重帷幕后紧锣密鼓,网络主播踩着精准的锣鼓点唱念做打,“网红经济”早已成为一场牵丝傀儡戏。‎ ‎⑤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其中大部分企业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⑥从道德上讲,路见不平应该施以援手,看到摔倒的老人应该扶一把,鼎力相助。“老人跌倒该不该扶”本来就不该是一个需要公众思考和辩论的话题。‎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传统。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B.去基层走访,发现一些单位忙着年底生产冲刺,有的员工不戴安全帽,有的干脆赤膊上阵,但是干劲再足,安全工作也切不可掉以轻心。‎ C.会前,李克强来到政务服务大厅,看到这里通过实施统一窗口、各部门并联和部门地方纵向贯通等,大大方便了企业投资项目的申报。‎ D.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 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19.下列有关《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传统小说比较喜欢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如莫泊桑的《项链》;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用有限视角叙述,如《桥边的老人》。‎ B.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炮兽》中人与大炮搏斗的情景就是典型的场景描写。‎ C.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小说的主要功能是说理而不是叙事,小说的“理”蕴涵在事实之中的,并不特别彰显出来。‎ D.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写老人与大马林鱼之间战斗到底的故事就采用了摇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提升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写作。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只关注内容,不关注表达。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要表达的内容不是学生,是作家的;表达的不是学生的需要,‎ ‎ ① 。而写作不同。在作文过程中,表达成了学生的需要。所以学生的思维不会只停留在文章内容上, ② 。所有写作其实是从作家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是更高层次的阅读理解。写作所训练的绝不仅仅是作文能力, ③ 。‎ ‎21.下图是江汉平原某市教育局确立各个学校校本研究总课题与子课题和各学校选择子课题的流程图,请描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确立总课题与子课题 ‎ 专家 ‎ ‎ ‎ 分析归纳问题 下发课题 ‎ 教研员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选择子课题 提出问题 学校 ‎ ‎ 教 育 实 践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明是江汉平原某校的高二学生,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春节,正是欢聚团圆的好时候,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明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因参加同学聚会或上网打游戏等原因缺席,就算参加了也玩手机。长辈们很不高兴,小明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江汉平原某报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非“重要保证”。)‎ ‎2.C(原文说的是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这个所谓的时代元素指的是前文所说的随心所欲的逐利元素,不能理解为一切元素。)‎ ‎3.D(修复是指文物遭到破坏,文中没有依据表明《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文学名著遭到破坏,就不存在修复这些名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A(B并非主要原因C应为《中国建筑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D写挽联的是金岳霖、邓以蛰)(3分)‎ ‎5.①作者引用林徽因所写书信内容直接突出传主的形象:勇敢面对国难,具有崇高的爱国气节和不屈的精神。②引用儿子梁从诫回忆母亲在困境中读爱国诗人的作品,从侧面表现林徽因的坚韧忠诚和铮铮不屈的风骨。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④引用也加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前面两点一点1分,后面答任意一点得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6.①对事业无比热爱。不辞劳苦,实地考察,最终发现佛光寺;暂居李庄,克服重重困难,致力于古建筑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林徽因一起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顺利创办做出巨大贡献。②充满爱国情怀,坚韧不屈。发现佛光寺,对日本建筑学界的断言予以有力回击,为国争光;北平沦陷后千方百计保护珍贵资料以防落入日本人之手;辗转云南四川时矢志不渝。充满爱国情操和铮铮不屈的风骨。③对爱情忠贞不渝。抗战时期颠沛流离、生活困顿,与林徽因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爱妻去世,无比悲痛,哀悼缅怀。(一点2分,三点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答C得2分,答E得3分。(B原文说“彼此也绝非特别亲近”A小说是围绕聚会而展开的,线索应该是“聚会”,小说主题的载体应是“日出”,日食只是聚会的契机。D“只有……才……”绝对化了)‎ ‎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描绘出日食时,黑暗给大地带来的荒凉与惊恐,与文中妇女们的生活状态吻合。②照应文章的标题;与下文太阳出后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光明与快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一点2分)‎ ‎9.①妇女们为了能举办一场普通的聚会绞尽脑汁,凸显了人们生活的乏味和状态的低迷,为下文在日食日成功聚会做好铺垫。②日食后,妇女们受蓓达感染,重新获得生活的力量,与前文低迷形对比。③作者创作此文,目的是表达对太阳的感恩和对生活满怀希望,作者如此安排,正好凸显主题。(一点2分,三点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C(原文标点: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 ‎11.D(应是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加官进爵”)‎ ‎12.B(“被晋封为侯爵,增赐食邑合计以前赐予的共五百户”是因为“以前后战功”)‎ ‎13.(1)王僧辩赏识他的豪言壮语,就宽恕了他,把他原先的部属还给他。(得分点:“奇”“ 乃”“ 宥”“ 麾下”各1分,句意1分)‎ ‎(2)至于舍弃生命建立名节,献出生命酬谢恩德的人,对这些前贤先哲的追念,的确应该加等。(得分点:“捐”“ 效命”“ 追远”“ 信”“宜”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 D。B项,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D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内心没什么好说的”不准确。 ‎ ‎15.柳词下片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1分)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在凄凉清寒之处;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2分,看其内容分析,可酌情给分)‎ 许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具体诉说,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1分)。下片开始四句写大好的青春年华消磨在黄卷里,青镜里也添了不少白发,对比之中有一种沉重的人生迟暮之感。他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自由恬淡的归隐生活虽好但君命难违,只能无奈感叹“美事难双得”。正是这种种难言的隐衷使词人在离别之际更加感伤和哀痛。(2分,看其内容分析,可酌情给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学不可以已(5分。每空1分。若出现错别字或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 C(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崇尚来往,夫妻间的理解支持、关心照顾不属于此范畴。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只能用于两方。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8. B(A项,语序不当,“不仅仅……更……”表递进关系,所带两个分句应对调。C成分残缺。在“等”后加上“措施”D句式杂糅。应把“而是”后的“因为”去掉)‎ ‎19. C(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不是说理)‎ ‎20.示例:①是作家的需要②更要积极地关注语言表达③也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5分。填对一句给1分,填对两句给3分,填对三句给5分。)‎ ‎21.示例:教育局组织学校、教研员和专家,根据教育实践,提出并分析归纳问题,然后确立总课题与子课题,再把子课题分发到学校,各校根据本校需要,从中选择子课题在教育实践中研究。‎ ‎(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22.评分说明:参照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 作文评卷切入分为45分。根据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可分为四类评分:一类卷,54—60分,二类卷,47—53分,三类卷,40—46分,四类卷,39分以下。缺题目扣2分。每2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3分为止。 ‎ 残篇评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铁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氏,梁朝时渡江来到南方。口音粗重宏亮,体力过人,熟习骑马用槊,侍奉梁朝河东王萧誉,以有勇气胆量大闻名,萧誉上奏表任命他为府中兵参军。萧誉任广州刺史,任命周铁虎为兴宁县令。萧誉调任湘州刺史,又任命他为临蒸县令。侯景作乱时,元帝在荆州派世子萧方等取代萧誉,并且兵临城下相威胁。萧誉抵御抗击,结果大捷,萧方等死了,周铁虎功居第一,萧誉对他非常信任和优待。到王僧辩讨伐萧誉时,在战阵上活捉了周铁虎,王僧辩下令在沸水鼎中烹杀他,周铁虎大声呼叫说:“侯景还没有消灭,怎么就杀掉壮士。”王僧辩赏识他的豪言壮语,就宽恕了他,把他原先的部属还给他。 当侯景向西进犯,周铁虎随从王僧辩打败了任约,活捉了宋子仙,每次战斗都有功。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爵,食邑三百户。周铁虎又随从王僧辩攻克了京都,降服了谢答仁,在湘州平定了陆纳。承圣二年(553),因为先后的战功,晋封为侯爵,增赐食邑合计以前赐予的共五百户。随后担任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职务仍旧。陈高祖(陈武帝)陈霸先诛杀了王僧辩,周铁虎率领部下降顺,因而官复原职。‎ 不久随着周文育在南江拒战萧勃,常常做先锋。周文育又派遣周铁虎为偏军,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先头部队欧阳頠。又随从周文育西征王琳,在沌口被打败,周铁虎与周文育、侯安都一起被王琳抓获。王琳接见他们,与他们谈话,只有周铁虎言词气概不屈不挠,所以王琳全部饶恕了周文育那些人,惟独周铁虎一人被害,年仅四十九岁。陈高祖得知后,下诏书说:“天地间的宝物,最为珍贵的是生命,形神兼备的人,最为重要的是生命。至于舍弃生命建立名节,献出生命酬谢恩德的人,对这些前贤先哲的追念,的确应该加等。沌阳县开国侯周铁虎,器量朴实稳重,风格刚武雄健,北讨南征,尽忠尽力。在江夏冲锋时,被凶敌所获,但神情气概越发雄武,纵声而言,不惧不挠。如此忠诚坚定,令人倍加悲伤,应该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增赐食邑一千户,并且赏给鼓吹乐一部,侯爵仍旧。”天嘉五年(564),世祖又下诏书说:“开国侯周铁虎,忠诚的节操刚正磊落,能力和作用勇猛无畏,开创王业之基,(自己)受连年征战牵累,不幸去世于贼营,身处敌营仍能神色凛然,这种古代烈士的 遣风,为有识之士共同钦仰。他应该向上随附在先帝祭殿,恭敬地分享祭奠,可以配享在高祖祭庙。”他的儿子周瑜继承了他的爵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