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八小说阅读疯狂的仙人球昔日之光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八小说阅读疯狂的仙人球昔日之光含解析

限时练(八) 小说阅读(疯狂的仙人球·昔日之光)‎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疯狂的仙人球 杨渡 ‎“嘭嘭嘭嘭!”‎ 陌生,却又无比熟悉的敲门声。‎ 我一把将门打开。‎ 门外光芒大放,我只感觉面前人影一晃,一只温暖的大手放在了我的头上。‎ ‎“爸爸!”当嘴巴激动地喊出这两个字时,我才反应过来。面前那高大身影,凑到我眼前的微笑脸庞,不正是属于我那千盼万盼的爸爸吗?‎ 八年了,那张脸上神秘的微笑,与我记忆中的微笑不差分毫。‎ 我张着嘴,不知该先说什么好。‎ ‎“儿子,老爸终于成功了。”爸爸却开口了。‎ 我一愣,张大了嘴。我原以为爸爸是放弃了研究,这才灰溜溜地跑了回来,没想到竟然是成功了,这会在世上引起多大的轰动啊!‎ 不等我有所反应,爸爸又说:“好了,儿子,我赶时间,不得不立马前往非洲。”‎ 头顶的大手忽然消失,门也被关上了。“砰”的一声,我被惊醒。‎ 看来,这只是个梦啊。‎ 隔壁厨房里的声响不断飘入耳中,我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 看了看时间,我瞥见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一条通知。这是新闻软件所推送的新闻头条。看到标题,我一愣,不敢相信地把手机压在鼻子上,让眼睛再次确认标题的内容。‎ ‎“仙人球包围腾格里,不知是天成还是人为。”‎ 我浑身一颤,手机从手中滑落,掉在被子上。‎ 爸爸是个植物学家,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本来只是一个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后来他去了趟腾格里沙漠,从此深深地迷上了沙漠——他的迷,就是从仙人球入手,想方设法让沙漠彻底消失。‎ 沙漠危机是全球人都正面临着的巨大危机,各个国家都关注着它。但解决它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估计没人会真的在这上头花心思,除了我的爸爸。‎ 他辞了职,弄了辆破旧的货车,吹着口哨走了。‎ 新闻标题上写的,不正是仙人球吗?不正是腾格里沙漠吗?我激动得浑身发抖。拿起手机,我点了好几次,才终于打开了新闻。‎ 5‎ 五天前,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带安营扎寨,偶然发现了好多仙人球。过了一天,勘探队发现一件神奇的事:每过差不多十分钟,由仙人球组成的分界线会突然消失,每一个仙人球都会毫无预兆地化为飞灰。而同一时刻,在距离原先那行仙人球一米远的地方,一行新的仙人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出。一眨眼,全部仙人球都朝着沙漠内部移动了一米。在分界线两端,又各冒出一个仙人球,于是这条分界线又被加长了两米。在一开始的分界线与那时的分界线间,也就是仙人球移动所经过的地方,既不是属于沙漠的细沙,也不是属于戈壁滩的碎石,而是土壤,像是可以种花种草种树木的正常土壤。这些仙人球就像是一张嘴,硬生生吃下了一块沙漠。‎ 各个网站的头条都已经被这条惊人的消息占据。有专家猜测,这是某位天才人物的创造,他赋予这些仙人球一种从未有过的向性运动——类似于平常植物身上存在的向光性、向水性这样的向沙性。正是因为向沙性,仙人球的根只在沙子中生长,那位于表层的根全都朝向沙漠内部。这些特殊的仙人球会疯狂地从空气中夺取水分,疯狂地扎根。通过一系列反应,它们的根部会分泌出一种未知的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使沙子变成了土壤。‎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还有记者对沙漠边上的居民进行了调查采访。一说到仙人球,每个居民都立刻提起一个怪人。他在两年前搬到那儿,几天前才刚离开。他要么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要么一整天待在沙漠里头。最奇怪的是,他的家门前总扔有一大堆怪异的仙人球。有的大如西瓜,有的表面泛紫,有的长满密密麻麻的尖刺,有的像胀破的瘪皮球。虽然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被清理干净,但用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仙人球垒得像小山一样。‎ 唯一遗憾的是,怪人居住的地方已经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了。由于从来不交流,也没人知道那怪人的名字。不过,根据居民们的描述,他们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合成了一幅肖像。那个人的容貌,和我记忆中的爸爸——好吧,说实话,一点儿也不像。‎ 但不管怎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我的爸爸。他完成了研究,此刻正在赶回家的路上。‎ 我坐起身,打算先上个厕所,再跑去厨房,把这条新闻告诉正在做早餐的妈妈。从书桌边上经过时,我忍不住看了一眼桌角的沙漏。这只精美的沙漏,是爸爸八年前离开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我打了个哈欠,伸手将沙漏翻了个个儿。‎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我”又是线索人物,贯串全文,使小说情节脉络清晰。‎ B.当地居民讲述怪人自我封闭,不善言谈,来去无踪,表现了“爸爸”的行为怪异,不被当地人理解。‎ C.文中对“我”多处运用动作、心理描写,准确细腻又鲜活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新型仙人球研制成功的反应。‎ D.小说以“我打了个哈欠,伸手将沙漏翻了个个儿”为结尾,蕴含着我对“爸爸”的浓重的思念之情,使小说意蕴更加深厚。‎ 5‎ 解析:“浓重”错,“意蕴更加深厚”不符合文意。‎ 答案:D ‎2.小说中梦境与现实交织,新闻报道与“我”的生活穿插,这种构思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①情节上,梦境与新闻报道相互照应,介绍了爸爸为了研究仙人球离家八年,并终获成功,使故事更加完整。②人物上,表现了父亲对科学的执着,献身事业舍弃小我,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体。③主题上,一方面刻画了科学家的当代形象,并表达对他们的尊敬之情;一方面也传达出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使主题内蕴更加多元。④艺术效果上,使小说描写更加真实,故事更具张力。‎ ‎3.以“疯狂的仙人球”作为小说标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 ‎ ‎ 答案:①“疯狂”,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标题一语双关,“疯狂”一方面指新型仙人球的生长速度快以及消灭沙漠的过程,另一方面指爸爸为研制这种仙人球舍家忘我的疯狂献身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昔日之光 夏笳 在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我突然看见一幅脸部特写照片从大屏幕上闪过。那是一张老态尽现的面孔:深褐色的、布满各色斑点的皮肤,像是某种风干的兽皮皱缩在一起;眼窝、嘴角、面颊,连同太阳穴都深深凹陷下去;从微微张开一道缝的眼眶中,几乎看不到什么光亮,也很难辨识出表情。‎ 我呆呆地停下脚步站住。那是奶奶,我认得出,却又与记忆中的样子如此不同。我掐着手指算了很久才算出,奶奶今年应该是106岁了。‎ 屏幕上依旧闪动着一张又一张面孔,配以字幕和解说词:抗战胜利80周年,最后的老兵,国家荣誉奖章……于我而言,这些数字、地点与事件总显得些许陌生,仿佛一张过于庞大繁复的蜘蛛网,向历史纵深处无边无际地蔓延。我读到这些字句时从来不会想起奶奶,不会想到那个从路边小贩推车上购买拐枣的老太太,是地主家的小姐,是一位将军。‎ 我买了一张车票,坐上高铁回老家。‎ 车厢里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5‎ 我按下座位旁边的按钮,几道薄薄的光幕从上方落下,将我包围其中。我在光幕上轻敲几下,寻找关于奶奶的资料。文字和图片一段段在光幕上流淌,奶奶这一生的故事都随时间之河顺流而下。资料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篇小学生作文,题目是“写给爷爷奶奶的一封信”。我费力辨认那些歪七扭八的字迹,突然意识到这篇作文正是我自己写的。‎ 继而,我看到了自己多年前的一份写作提纲: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年迈的奶奶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打盹。梦中她告诉战友们,战争已胜利,他们期盼的那种和平生活已经来临;她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些不可思议的新奇玩意儿——高楼、高铁、无人飞机、小汽车……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胆怯吧,我怕自己无法设身处地体认奶奶经历过的那些岁月,也无力把握那些过于宏大的历史图景,能够把握的只有距离我最切近的生活场景,譬如奶奶颤巍巍行走的步态和苍老的容颜,譬如院里的葡萄架,譬如拐枣在舌尖黏稠的甜味。‎ 光幕上出现一扇漆黑的大门,门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老兵不朽”四个大字。这是一个网上纪念墓园。伸手推门,我慢慢向墓碑中间走去,耳边依稀传来风声和鸟鸣。我面对其中一座墓碑,伸手轻触上面的照片。一个老人的影像浮现出来,他是我的爷爷,穿着绿军装,戴着军帽,胸前挂着各色勋章。‎ ‎“今年是哪一年啦?”“是2025年。”“你奶奶还好吧?”“很好。”‎ ‎“孩子,我给你讲讲我们那时候的事吧。”‎ 我点点头,老人便用他浓重的口音慢慢讲起来。给我讲奶奶怎样离家出走,怎样昼行夜宿,怎样摇着小船去海上截击敌寇,怎样踏上漫漫长路奔赴战场。爷爷的讲述让我把这些故事和奶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我再次想起了奶奶。在许多年前的许多个夏夜,在后院的葡萄架下,这些故事奶奶给我讲过多次,我总是一边听一边忍不住走神,一会儿数天上的星星,一会儿留意墙角的蟋蟀,不知不觉就歪在椅子里睡着了。夜风微凉,奶奶的故事像露水一样在花叶上凝聚,一颗一颗渗入大地深处。‎ 一个声音渺渺地从远方传来。“旅客朋友们,列车就要到站了……”我深深鞠躬,向爷爷告别。‎ ‎“走好,孩子,别忘了我们。”‎ 我撤去光幕,车厢内的喧哗又再度涌来。邻座哭闹的小男孩已蜷缩在奶奶怀中睡作一团。这样一个宁静的、晴空万里的好日子,阳光透过车窗照在孩子脸上,他密匝匝的睫毛忽闪着,肉嘟嘟的嘴唇像初生的嫩芽般圆润。这幅画面不知为什么竟让我想要落泪。‎ 推门进屋时,我看见奶奶正在轮椅上打盹,脑袋沉甸甸地垂向一侧,透过稀疏的白发露出头皮。‎ 轮椅侧面的袋子里插着几份报纸,还有那个我送她的套着粉色塑胶壳的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循环播放着几幅画面:一幅黑白的画面,画上是一男一女两个青年站在一棵大树下,相视而笑,风吹树影,洒落满地光斑。指尖滑动,下一幅图是一群青年围坐桌旁,面前摆着茶缸纸笔,做学习讨论状。再下一幅图上有垂柳依依,还有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三个小孩站立在湖边。‎ 5‎ 忽然我明白了:奶奶一定是用“昔日之光”图片处理软件将平板电脑里存的旧照片处理过了。原来她现在终日凝望的,正是这些短暂却永恒的片刻。‎ 我低下头,把脸埋在手里,眼泪顺着指缝不断往外淌。擦干眼泪抬头时,我看见奶奶正望着我。‎ 她苍老的脸上绽放出微笑,那笑容就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奶奶出身于地主家庭,走上革命道路,出生入死,成长为将军;老年过着平凡的生活,是最后的抗战老兵。‎ B.爷爷讲故事的情节既交代了奶奶的革命经历,又表现“我”对奶奶认识的逐步深入。情节安排巧妙,匠心独运。‎ C.车上小男孩在奶奶怀中甜睡的画面,宁静祥和。此处细节描写引发了作者对过去童年生活的回忆,内心很失落。‎ D.标题“昔日之光”既喻指奶奶的辉煌经历,也暗寓英雄人物的奉献牺牲精神光照千秋,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解析:“引发了作者对过去童年生活的回忆,内心很失落”错。‎ 答案:C ‎5.小说开头写奶奶老态尽现的脸上“很难辨识出表情”,结尾写“苍老的脸上绽放出微笑”“天真烂漫”。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结合作品分析说明。‎ 答: ‎ ‎ ‎ 答案:①开头的照片是老人脸部形态的客观呈现,结尾的微笑则是奶奶看了旧日照片后满足幸福的表现,以及看到我因理解她而流泪的欣慰。②开头时“我”对奶奶的认识较肤浅,更多地看到了她的表象;有了深刻认识后,真正走进了奶奶的内心。‎ ‎6.小说借助“大屏幕”“光幕”“平板电脑”三个载体叙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①突破时空局限,多方位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立体。②将历史与未来交织穿插,突出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使作品内蕴更丰富。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艺术感染力更强。‎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