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20.7‎ 本试卷共9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6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缔听 棉密 水乳交融 惊慌失措 B.寒喧 桅杆 走头无路 胜券在握 C.烦躁 毕竟 古陌荒阡 浅尝辄止 D.福祉 提妨 活血化淤 食不果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提出极高要求,需要一种目无全牛的纯熟技能来透视各个环节的问题。‎ B.青年人应努力提高分辨力,面对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思想行为,要择善而从,才能够不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 C.随着企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利益考量,如果一味地钩心斗角,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发展。‎ D.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能总是踌躇满志,犹豫不决;相反,应该说干就干,意志坚定,这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种纪传体后来被《史记》继承下来。‎ C.关汉卿被普遍认为是元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0‎ D.鲁迅笔下刻画了许多悲苦、弱小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 ‎4.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的“书”可作为臣子对君主议论政务的一种文体,如李斯的《谏逐客书》。‎ B.古代的“疏”是一种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C.古代的“赋”是讲铺排、富文采、重抒情的一种文体,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D.“说”是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说明性状如韩愈的《师说》、林庚的《说“木叶”》。‎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侍坐》) 摄:夹处 B.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施:实行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谏太宗十思疏》) 浚:疏通水道 D.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剽:抢劫 ‎6.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我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看不起远方的国家,越国国君知道那些国家很困难 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光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 D.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促织》)‎ 你父亲回来,自然会向你追究跟你算帐的 二、填空 ‎7.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5题)‎ 10‎ ‎①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描绘出了一幅春日畅游图:“莫春者,春服既成,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 ‎②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自己在皎洁月光下洞庭湖如镜子一般的水面上泛舟的两句是:“ ‎ ‎ , 。”‎ ‎③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出了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的凄凉心境。‎ ‎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为人君如果“不念 , ”,就会“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就难以“永保无疆之休”。‎ ‎⑤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宋代苏洵《六国论》开篇“六国破灭, ,战不善, ”,这个认识发人深省 ‎⑥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爱纷奢”的秦统治者“ , ?”批判其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8~9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10‎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全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 “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 ‎(取材自林庚《说“木叶”》)‎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 A.文章用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例子,是为了表明“木叶”是古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B.“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在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这就说明二者有不同之处。‎ C.作者用“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成忆辽阳”等诗句,表明“叶”字独用主要是使诗歌洗炼。‎ 10‎ D.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其中“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E.在古诗中,诗人不用“树叶”和“落叶”,是因为其形象一般,会使得诗歌语言不够精妙,可见,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了。‎ ‎9,综观上面这段所选文字,历代诗人作家在使用“木”字上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格?请分条概括。‎ 四、微写作 ‎10,请从下面两道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1)学校迎来一个外国高中学生交流团。这些外国学生对中国戏剧很感兴趣。请在《窦娥冤》和《雷雨》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向外国学生做个介绍。要求:突出作品特点;适合交流对象;表达得体; 150字左右。‎ ‎(2)有的同学在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时,感到有些读不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①离自己远,没有意思;②部头太大,望而生畏; ③人物太多,经常弄乱。请在这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向有此困难的同学提出阅读《红楼梦》这部书的建议。要求:针对问题;举例说明;表达得体; 150字左右。‎ 第Ⅱ卷 五、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鲁文公十二年秋,秦伯使西乞术①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主人三辞。宾答曰:“寡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 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 10‎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②曰:“秦获穿也,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 ‎(取材于《左传·文公十二年》)‎ ‎【注释】①西乞术:春秋时秦国大夫,奉命携重礼聘问鲁国。②宣子:即赵盾,谥号“宣”,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腆敝器,不足辞也 腆:丰厚 B.将以老我师也 老:使…消耗殆尽 C.秦军掩晋上军 掩:掩护 D.两君之士皆未慭也 慭:损伤,残缺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之”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 (之,指代“二国”)‎ B.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 (之,指代“羁马”)‎ C.薄诸河,必败之 (之,指代“使者”)‎ D.死伤未收而弃之 (之,指代“死伤的人”)‎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若没有您这样的外交人才,难道能治理国家吗 B.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10‎ 范无恤为赵盾抵御外敌,在河曲使秦军跟随他汇合 C.裹粮坐甲,固敌是求 装着粮食披着甲胄,原本就是要寻求敌人 D.乃皆出战,交绥 于是全部出战,双方刚一交战就彼此退兵 ‎14.“秦人欲战”一段中,士会在回答秦伯时有一句话:“若使轻者肆焉,其可。”这句话的大意,历来存在不同说法。下面两个解释你认为哪一个是合理的?为什么?如果你认为这两个解释都不够合理,请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阐述理由。‎ 说法①:如果派出一些迅疾的轻骑去冲击上军,我们或许有可能战胜晋国军队。‎ 说法②:如果让赵穿这样的轻狂者任性放纵,我们或许有可能战胜晋国军队。‎ 六、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7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②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③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④,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⑤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⑥。‎ ‎【注释】①此词作于王安石变法遭到怀疑,他被宋神宗罢免宰相后退居金陵之时。②故都。这里指金陵。③天河。这里指长江。④语出唐代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⑤枉自感叹。谩,同“漫”,徒然。⑥语出唐代杜牧《泊秦淮》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15.下列对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初肃”三句,不但交代了地点、时令和天气,而且选择了登高远眺的视角来生发全词感怀。‎ 10‎ B.“澄江”、“翠峰”二句总写金陵山水,绘出广阔背景;而“归帆”、“酒旗”则是对景物相对具体的描绘。‎ C.“念往昔”一句,由所见过渡到所想,总领下阕,表现出作者对往昔繁华的金陵和六朝的向往之情。‎ D.“门外”写大军压境,“楼头”写统治者荒淫这里是对陈后主因沉溺于享乐而导致亡国历史的感叹。‎ ‎16.这首词下阕的“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怀? ‎ ‎17.这首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请从中任选一处景物描写,说说它对全词整体意图所起的作用。‎ 七、本大题共5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 她一直以为自己爱上他了。大约是三个月前的事吧,那是因为她收到他的一条短信。‎ 他们刚认识,是朋友的朋友,一起喝茶时候遇到的。讲究眼缘的她,时常被朋友骂“靓仔主义者”,意思是看见英俊小生就动心,她才不理别人说什么,坚持“我行我素”的风格。眼睛不挑好看男人看,难道要长年累月面对丑男人吗?她理直气壮地过自己要过的生活。‎ 初见面时,他们其实没有讲几句话,因为坐得比较远。不过,看着顺眼的缘故,她叫他加微信。一般她都让别人加她微信,这样她才有掌控权。如果是不喜欢的朋友,回去根本不加,或搁置,或列入不想往来户,直接删掉对方。‎ 但她在现场马上加了他,在微信上发给他一朵红色的玫瑰花。‎ 之后,他开始给她写微信。‎ 现代社会里,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微信里。走在街上,或逛商场,或等车待船,每个人都埋头对着手机,没有人抬头看看周边的人和风景。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仅在手机里发生。有几次她在老小说里读到一见钟情的故事。就是男的或女的,可能不经意,就在路上快要擦身而过时停下脚步,互相看见对方;也有通过朋友介绍,两人才刚相见就产生触电的感觉,然后立马爱上对方了。这样的故事非常浪漫,但这样的年代却已经过去。当今的人活在一个没有机会一见钟情的时代里。‎ 谁都不会看见谁。除非在手机里,在微信里。他们一边微信交流,一边约会。喝茶吃饭看电影,就是一般的男女交往的模式。‎ 10‎ 她比较欣赏的是他喜欢阅读。约会地点时常是在书店的咖啡厅。混合着书香和咖啡香的空间,是为爱阅读和爱咖啡的人设计的,让人逃离繁琐的日常,拥有安静的思维,探索灵魂的深处,从而纾解生活的压力。‎ 要找一个合眼缘又兴趣相投的人,听起来不难,但现实生活中却真的不容易。这家书店的咖啡厅特别之处,是设了个二手书角落,喝咖啡的人可以自由选读,读过后可以将书放回原位;倘若真的非常喜欢所读的书,可用二手书的价钱购买。‎ 今天,她手里拿着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一个已经订婚的富有少爷,终于发现他深爱的人是穷家的表妹,但表妹却离开他另嫁。故事从这里开始转折。少爷倒回去苦苦追求表妹,表妹冷淡相对。少爷收集表妹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每件东西的背后都有故事。等到表妹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后,少爷把她的旧居买下来,设立一座博物馆,把超过千件的大小纪念品陈列出来,自己则住在博物馆顶楼,睹物思人。一个人存在于另一个人的思念里,便永远都还活着。‎ 这个以思念和设立一座博物馆为主题的小说,故事是否好看,对她并不重要,只是一看到介绍,她就有想购买的冲动。然而,她却看见似曾相识的句子:“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 她的心里顿时划过一阵刺痛。‎ 三个月前,她爱上他,就是因为他在给她的微信里,写着:“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心里则有一股刺痛。”她不太明白他说什么,但句子里充满了文学才华。她是带着仰慕的心爱上他的。——原来不是他写的。‎ 静静地,她抬头看着正在阅读的他。为什么他发给她的微信,没有在后边加上“摘录自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 低头阅读的他,毫不知晓,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已经毁掉了她对他的爱情。‎ ‎1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她讲究眼缘,喜欢年轻的靓仔,她爱上他,原因之一就是看着他顺眼,于是,两个人便有了交流。‎ B.“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仅在手机里发生”,是说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喜欢借助屏幕了解人和社会 C.“当今的人活在一个没有机会一见钟情的时代里。”是因为人们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关注他人。‎ 10‎ D.她认为“我的胃里有午饭,脖颈上有阳光脑子里有爱情,灵魂里有慌乱……”这句话充满了文学才华。‎ ‎19.小说中的“她”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20.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题目“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的含意,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1.文中女主人公“她”,因为一句话就结束了二人浪漫的爱情。根据作品内容,你如何评价“她”的这种做法?‎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22题。‎ ‎22.“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中作者极力塑造的十二位女孩子,也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组经典的艺术形象。‎ ‎①写出正册“金陵十二钗”中任意四个人的名字。‎ ‎②从正册“金陵十二钗”中任选一个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物,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她或不喜欢她。要求:结合作品内容;观点明确;表达顺畅。‎ 第III卷 八、本大题共1小题。‎ ‎23.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按要求作答。将文章标题抄在答题卡上。‎ ‎①20年后的你,会在什么地方?生活会是什么样子?20年后的你,值得今天的你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以《写给20年后的自己》为题,给那时候的自己写一封信。不少于700字。要求:感情真实,有时代感;恰当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 ‎②请以下面这段文字为开头(将其抄在作文纸上),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少于700字(开头所引文字不计入700字内)。要求:立意积极,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 ‎(开头)窗子始终开着,已经快两个月了。没有人将它收起,那美丽的窗帘在窗外随风尽情飘舞,像一朵红色的云……‎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