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平行班)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平行班)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 彭 榕 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 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例如,在“抢盐风波”中,网络传播盐要涨价或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大批民众便涌到街头抢购,抢购行为也似乎印证了谣言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抢购风潮。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个别怀有不良用心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微博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影响力大的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并引发二次传播。当这些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对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网络谣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节选自《人民论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论证,符合事实。微博则明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也有人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与言论。‎ B. 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广大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 C.微博发布信息的轨迹:首先博主发布信息,其次粉丝接收信息,基于信任,稍加过虑筛选,他们就进行了下一轮次传播。‎ D.微博传播的模式为一对多,网络谣言较多地产生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博主发布的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并引发了再次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围绕着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危害,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B.第四段中,作者列举“抢盐风波”一事,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 C.文章第二、三段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谣言得以快速传播的深层次原因。‎ D.文章最后指出微博发布受发布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发布内容的真伪,当发布的信息不能反映客观事实时,网络谣言必定发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的立场与观点,传递未经证实的信息即为网络谣言,其实这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 B.绝大部分微博博主之所以发布信息率性,是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底层,很少带有预设立场与功利性,缺少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 C.网民和普通民众在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后,出于不同目的相信或半信半疑,并采取行动来印证着谣言,谣言在更大范围传播,从而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D.微博发布信息大多数属于个体行为,一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主要与信息发布者的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相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垃圾中诞生的艺术家 萨娜﹒珍妮 社区一角的垃圾堆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旁边的棚子就是我的办公室,从今年夏天起,我开始为爱荷华州伽菲德湾垃圾公司工作。棚子外面的那一堆是我从垃圾中挑出来的“精品”,如松了一格的木梯子、旧铁锹、生锈的金属配件、旧板条箱,等等。我也曾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西部航空公司当部门经理,但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令我失去了一切。‎ 刚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里的山雀可多了,我喜欢听它们唧唧喳喳的叫声,后来我还弄来鸟食喂它们。往往刚投食,各种小鸟便欢聚一堂,甚至还有松鼠。而我就把棚子当成掩体,躲起来悄悄观察它们。观鸟成了我在垃圾堆里上班最愉快的事。‎ 那天,看着山雀在一边啄食,我突然有了灵感,垃圾堆里面多少好东西可以拿来利用啊!我搜出一把旧梯子,将它安置在棚子旁边;一只方形盒子钉在梯子顶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我又翻出一个塑料板,从中间扳弯了做成三角形屋顶;再放一些松树枝条在梯步上做装饰。好啦,一个高高的鸟食盒!现在,来测试一下小鸟们喜不喜欢,我在新作品里装满鸟食,然后溜进棚子暗中观察。几分钟后,小家伙们就争先恐后地扑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收垃圾的车来了,司机走出来,他没有向垃圾捣碎机那边去,反而向我的鸟食盒这边来。他难道要投诉我“贪污”这些垃圾?“这些都是你做的呀?”他好奇地东摸摸西看看,“非常古朴,很像在艺术画廊看到的作品。”“谢谢,”我回答道,“很高兴你喜欢它们。”我敢打赌,我的脸肯定红了。“你该多做一些。”他临走前对我说。‎ 因为受到了鼓励,于是我又把旧靴子和一些松树枝绑在生了锈的铁锹上,然后挂在墙上。在它的旁边,我挂上一只旧轮胎,中间拴一条铁链,又一只鸟食盒诞生了。‎ 整个上午,周围的居民来了一拨又一拨,不断对我的作品大加赞赏。“好看!有创意!真了不起!”可我觉得,这有些奇怪,我只是把他们丢弃的垃圾重新整理了一下,他们就对着自己的垃圾欣赏备至。“人呀,真滑稽。”我对着自己,也对着小鸟嘀咕道。‎ 那天下午,一辆高级轿车开了过来,一位打扮入时的高雅妇人从车上走出。“你能不能把那个卖给我,给你400美元?”她指着我那个由旧轮胎、铁链、鸟食盒组成的“艺术品”说。我惊讶得哑口无言。“啊,夫人,”呆住了一会儿,我才试着说,“是这样,这不是我卖东西的地方。实际上,这里是社区的垃圾处理站,你知道的。”‎ 她挺奇怪地看着我。“是的,这些材料原本是垃圾,”她说,“可你把它们变成了艺术品,很不错的艺术品!这样吧,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就给我来电话。”她递给我一张名片,开车走了,留下我站在原地,看着那个轮胎发呆。‎ 不久,周围的居民便陆续拿来一些东西,问能否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派上用场。他们在这些鸟食盒旁边摄影留念,还把他们的朋友从大老远的地方请来,专程参观我的作品。谁能料到一堆废物会变成旅游景点。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垃圾艺术”迅速成为了新锐艺术的代名词,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美,那些我从未谋面的著名艺术家也在殿堂之上呼吁全民收集垃圾,打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依旧当我的垃圾清理工,挑拣垃圾,在灵感来时敲敲打打做新的鸟食盒。‎ 一天,一位叫约翰的中年男人来了,他径直走进我的棚子。“我来只是想告诉你,你的工作干得很漂亮,作品也非常吸引人。”他说,“我想过来看看又有什么新作品问世了。有你在,明明是最不乐意干的倒垃圾的活儿却让我们觉得很愉快。”“谢谢,”我说,“很高兴您喜欢它们,这里对我来说也成了个特别的地方。”‎ 阳光正照在一个旧电视机的屏幕上,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把它变成一个鸟食盒,小鸟们将和戴安娜·克瑞儿一起歌唱。废物堆上,我迎来了新的一天,仿佛上帝在向我展示,一切皆有可能。 ‎ ‎(节选自《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以“垃圾中诞生的艺术家”为题,“垃圾”与“艺术家”这两个有较大差异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悬念十足,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当垃圾车司机赞赏“我”做的鸟食盒像画廊里的作品时,“我”高兴并且脸红了,“高兴”是一种礼貌性的回应,“脸红”流露出羞怯和不自信。‎ C.当周围居民围观“我”的作品并对其大加赞赏时,“我”感到有些奇怪,并认为他们的举动“真滑稽”,这表明在“我”看来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价值。‎ D.结尾处“阳光正照在一个旧电视机的屏幕上,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灵感”,“阳光”对“我”的心态有烘托作用,说明“我”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5.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 ‎ ‎ ‎6.小说开头说“经济危机令我失去了一切”,结尾说“一切皆有可能”,这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8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开宝马车男子与骑电动车男子在路口发生争执,“宝马男”从车中拿出长刀砍向骑车男子,未想到长刀掉落被骑车男子捡起,骑车男子持刀还击将“宝马男”杀害。‎ 据调查,事发27日晚间,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一路口。视频中显示,一辆白色宝马车驶入非机动车道,与正常骑行的电动车发生争执,宝马车后座一男子下车与骑车人发生口角并推搡。此时,宝马车司机从车上下来,对骑车人拳打脚踢,后又返回车内拿出一把长刀,砍向骑车人。骑车人虽连连躲避,但仍被砍中。未曾想宝马司机砍人时,长刀不慎落地,骑车人抢先一步捡起长刀,反过来砍向宝马司机,宝马司机连连躲避逃窜,但骑车人依然追上连砍数刀。后来,相关图片和网络信息显示,宝马车司机被骑车人砍杀致死。‎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骑车人属于正当防卫,有网友表示:“单车男后面追上去,是为了阻止纹身男及其帮凶回车拿另外的刀具,仍在正当防卫的范围内。”也有人认为,骑车人属于防卫过当,微信名为“沈队长”的网友说:“如果砍一两刀就没事! 砍的刀数多了属于防卫过当!” ‎ ‎(节选自《昆山日报》2018年8月29日)‎ 材料二:‎ ‎《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材料三:‎ 我国目前在正当防卫的认定问题上面临以下三重困境:‎ 私力救济必需性与备用性的矛盾。从国家层面看,正当防卫制度属于公民的一种私力救济权,即在公力救济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境下,公民可以进行私力救济。由于公力救济的不足,加之人类自然具有的防卫本能,使得防卫权成为一项必然存在的自然权利。与此同时,现代国家机器的建立,将刑罚权归于国家所有,公力救济优先于私力救济。这就决定了私力救济是一种后备力量,作为一项次位救济手段,不适宜提倡适用。于是,这对矛盾就转化为提倡防卫权与限制防卫权之间的此消彼长。与之相应,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在理念上提倡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但在另一方面,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表现出限制防卫权行使的趋势。‎ 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从公民层面看,在涉及正当防卫的诸多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起因都是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矛盾。可见正当防卫权行使的背景之一是行为人面对被激化的矛盾。如果放宽正当防卫的认定,就会不可避免存在滥用防卫权的潜在危险。虽然有防卫过当制度的保障,但防卫过当作为一种法定从轻情节,刑罚力度较一般犯罪较为轻缓。一旦正当防卫权被滥用,社会秩序的混乱与不稳定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从目前司法认定正当防卫的严格程度来看,防卫权的基本行使已然受到过度限制。面对不法侵害,也许行为人只能一味退让,一旦反抗,稍不留意造成对方轻伤或更为严重的损害结果,就难以避免刑事处罚。正确行使权利与滥用权利的边界十分模糊,司法审判人员难以把握。‎ 司法审判公正性与操作性的矛盾。从制度运行层面看,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然而,在法律适用上,正当防卫案件虽然案情一般较为简单,但是在衡量对比各成立要件上却具有一定难度。在事实认定上,‎ 被告人要主张正当防卫的事实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可是,正当防卫案件多发于肢体冲突中,具有变化迅速、突发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举证难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往往是辩护意见不予采纳。‎ 与此同时,信访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司法实践中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在出现死伤结果时必须有人对此负责的观念依然存在。面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重压,碍于压力,加上工作考核的存在,司法机关很难作出防卫人因正当防卫而无罪的处理。‎ ‎(尚玉明《认定正当防卫的三重困境》,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关于昆山市血案,视频显示,白色宝马车违章在先,宝马车司机欺人在后,且又先持刀砍人,只是因凶器落地被骑车人捡起反击,将其砍杀致死。‎ B.昆山市血案发生后,网友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骑车人行为无可非议,属于正当防卫;但也有网友认为骑车人的行为超过限度,属于防卫过当。‎ C.我国《刑法》规定,对行凶、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D.私力救济必需性与备用性的矛盾,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司法审判公正性与操作性的矛盾,这是我国当前认定正当防卫面临的三重困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开宝马车男子被骑电动车男子持刀还击杀害后,认为防卫过当的一方主要着眼于骑车男子在对方已经丧失抵抗力情况下,依然继续伤害对方并将其杀害。‎ B.关于正当防卫,即便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也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一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成罪犯伤亡也不属防卫过当。‎ C.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之间的矛盾有时会转化为提倡防卫权与限制防卫权之间的此消彼长,导致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表现出限制防卫权行使的趋势。‎ D.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让司法审判人员面对正当防卫认定的案件时难以把握,加上被害人及其家属的重压,司法机关很难作出正当防卫的认定。‎ ‎9.促进我国当前关于正当防卫的认定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 请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① [明] 崔铣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②,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①‎ 选自《洹词》卷五。主要收集了作者所写的序、记、杂感等。王忠肃公翱,永乐进士。颇有政绩,故死后谥号“忠肃”。②以荫入监:荫,上代的余荫;监,监生资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B.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C.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D.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和科举取士。‎ B.“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文中指调动官职。‎ D.“都御史”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中国古代封建朝廷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翱烧掉第二个孙子的考卷,给寒士们提供进仕机会,不给女婿迁职,表现了他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奉公守法的美德。‎ B.王翱用器物打伤夫人,导致她离家出走,十几天之后才回到家里,表现了他脾气暴躁易怒的一面。‎ C.王翱代友藏珠,最后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表现了他廉洁自守,对朋友忠实的美德。‎ D.本文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小事,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刻画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可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5分)‎ ‎ ‎ ‎(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总写四月的杭州,天气晴朗,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颔联用了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用丰富的色彩描写一系列景物,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C.尾联写出家家户户忙着养蚕,寂静无声,门户紧闭的景象。‎ D.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15.本诗颈联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6分)‎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 ‎(2)《锦瑟》中“      ,     ”两句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阿房宫宫女梳妆打扮的情景,以及君王宫车经过的震撼,但得到的结果却是:“      ,   ”,失望之情表露无遗。‎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更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乡土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散落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据统计,目前我国15个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和非遗保护体系。依托这些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创造了世界上 的文明奇迹。‎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在历史的进程中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了人们 ‎ 的旅游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如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了解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 B认同乡土文化、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更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C.了解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更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D认同乡土文化、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走向世界的中国乡村文化非常自信 B.中国乡村文化走向世界非常自信 C.非常自信的中国乡村文化走向世界 ‎ ‎ D.中国乡村文化非常自信地走向世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源远流长 无独有偶 方兴未艾 称心如意 B.博大精深 无独有偶 经久不息 趋之若鹜 C.源远流长 独一无二 经久不息 称心如意 D.博大精深 独一无二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20.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稿初稿的部分内容,在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征稿启示 金庸先生去世,各位“金”迷都非常悲痛。为了寄托哀思,表达对先生的敬意,本刊拟在2019年第1期刊发“致敬金庸”专题。本人受邀屈就本专题的编辑。特向大伙儿征稿,每篇作品以不超过3000字左右为宜。征稿日期截至本月底止。‎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① ,还拥有另—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② ,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所以,我说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8年10月24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 材料二:当下,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生活节奏在加快,“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养猪只要两个月就能催肥”“一对一补课,保证你每次提10分”,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 材料三:中国2017年GDP增速为6.9%,2018年GDP增速为6.5%,GDP减速的原因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字迹潦草30分以下。‎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D [A项,根据原文“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可知,该项曲解原意,“并非都经过求证”,说明有些信息经过了求证;“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错误。B项,“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错误,微博只是互联网传播媒介之一。C项,“稍加过虑筛选”有误,原文的表述是“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 ‎2.B [B项,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错,是为了论证谣言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 ‎3.C [根据原文“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 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相信或半信半疑”可知,C项以偏概全]‎ ‎4.C(“在‘我’看来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价值”分析不正确。“我”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并不是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价值”。)‎ ‎5.①是一个心态乐观的人。“我”由航空公司的部门经理沦落为垃圾清理工,但心态依然很乐观,在观鸟中享受愉悦,把垃圾变为艺术品;②是一个富有灵感、善于创造的人。“我把他人丢弃的垃圾变为艺术品,吸引了很多人,鼓励、影响了更多人发现生活中的美;③是一个看淡名利的人。即使“我”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认为与自己无关,依旧十分淡定地做着本职工作,不追名逐利。(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①两句话首尾呼应,反映了“我”人生处境的波折,体现出了小说情节的起伏变化。②开头说“经济……失去了一切”,表现出了“我”从体面的部门经理到垃圾清理工的落魄与无奈;结尾说“一切皆有可能”,表现出了“我”由一名落魄的垃圾工到艺术家的转变后的乐观与自信。③结尾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乐观面对困境,热爱生活,生活处处有美和希望。(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7.C(根据材料二,“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 ‎8.C(强加因果,二者无因果关系,“导致……”运用不当。) ‎ ‎9.相关方:①司法机关;②社会公众;③各级政府。 (3分,每点1分)作用:①司法机关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法律人才储备,也有较强的话语权以及对公众指导性,是正当防卫认定的主导者;②社会公众是正当防卫相关知识的接受方,可以和司法机关形成良好的互动,提供宽容的能够有效探讨正当防卫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加强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给正当防卫的认定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3分,每点1分) ‎ ‎10.B(原文: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11.A(“吏部”不掌管科举取士)‎ ‎12.B(走出门的是王翱,不是夫人。)‎ ‎13.(1)你凭才学可以考上,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事前拿到考题而)错误地考中,那么(就)妨碍了一位苦读学子(贫苦读书人)的前程。(“登第”“蔽”“误中选”“妨”“寒士”各1分)‎ ‎(2)二人心里的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心意罢了。便都表面上答应说:“行。”(“计”“无从”“特”“故人”“阳”各1分)‎ ‎14.B(B颔联没有听觉描写。颔联用了对比或映衬的表现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 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 ‎15.颈联“滑”“翻”用得好(1分)“滑”字描绘了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的画面;“翻”描绘了微风轻拂,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影子的画面(2分) 写出了杭州春天的生机勃勃(1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春天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喜悦(2分)‎ ‎16.(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7.A (前面并列成分的语序,应该是先“了解”,再“认同”,再“热爱”,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后面“不仅…更…”是递进关系,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说“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再说“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据此可以排除C项。)‎ ‎18.D(括号后的“如”表示举例,由此可知,前面主语应该是“中国乡村文化”;再结合最后一句“纷纷走出国门”的照应关系,可以得出答案。)‎ ‎19.C(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根据语境,此处应填“源远流长”。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根据语境,此处应填“独一无二”。经久不息:持续很长时间而不停息。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一时不会停止。根据语境,此处应填“经久不息”。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趋之若鹜: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根据语境,此处应填“称心如意”。)‎ ‎20.①“启示”改为“启事”②“屈就”改为“担任”③“大伙儿”改为“大家”(或“各位”、“诸位”)④删去“不超过”(或“左右”)⑤“截至本月底止”去掉“止”(5分,每点1分)‎ ‎21. ①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外 ‎ ②那些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不幸 ‎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 (每空2分,字数超过不给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2.参考立意 材料一的紫檀,“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紫檀的美在于它千年的沉淀。‎ 材料二指出当下很多人一味追求速度和成效,急于往前追赶,却忽略了生活的本真。‎ 材料三指出GDP增长速度虽然减缓,但却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说明一味求快有时会适得其反,“慢下来”恰恰能带来更好的成绩。‎ 综合立意:减缓脚步,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更多地沉淀自我 ‎【参考译文】‎ 王翱担任吏部尚书,忠诚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深信。第二个孙子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即将参加秋试,(靠王翱的关系向秋试主管官员要答卷),拿着有秋试主管官员加印的试卷禀告王翱。王翱说:“你凭才学可以考上,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事前拿到考题而错误地考中,那么(就)妨碍了一位苦读学子(贫苦读书人)的前程。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做不能做到的事情,妄求达到非分的奢望呢?”便撕毁他的考卷烧了。‎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地区某个官员做妻子。王翱的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坚决不让她走,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乘(坐)车到朝房去住宿了,十多天以后才回自己的府第。女婿最终没有调进京城。‎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太监某人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洒泪送别,赠送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抽泣着说:“这些珠宝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一半为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寻找太监的继承人,找到他的两个侄子。王翱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心里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心意罢了。便都表面上答应说:“行。”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买房契约,开出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